大秦:开局秦始皇流落仙岛 第523章

作者:绝不摊牌

几个月未必能来一次。

就为了看戏,专门赶场子来了。

他不光看,还得有吃的。

薯片,红薯条,花生米。

这三种是最多的。

坐在专门的座位上,旁边还泡了一壶龙井。

日子过得不要太惬意。

捧着剧本,慢悠悠的看着。

遇到问题了,还会问问边上的楚君。

台上排练的学生倒是还好。

他们胆子都比较大。

平时接触的也都是各种大人物。

在老赵面前虽说有些怯懦,但还好说。

唯独只有扶苏。

说句台词都不利索。

连看都不敢看宋青秀一眼。

其实,扶苏可是老司机了。

都是孩子的爹了。

但他终究是儒家门生。

这种事情,对他来说还是有些无法接受的。

关键这还是在老赵面前!

扶苏很在意在这个。

其实故事很简单,都是耳熟能详的。

经过楚君修改后,大概就是这样。

会稽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出外求学。

但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就和丫鬟乔装成男子,前往咸阳读书。

“放屁!”

“什么时候有这规定了?”

“朕怎么不知道?”

老赵勃然大怒。

“剧本……”

“这是剧本!”

“哦。”

老赵重新坐了下来。

秦朝还真没这规定。

山沟沟里的就不提了,未及笄的少女天天在外跑。

没看到有人说半句不是。

就说权贵氏族的,偶尔也能出来闲逛。

秦北大学也招女子。

远远没有后世那么苛刻,没那些臭毛病。

老赵并不是杠精,他只是纯粹比较较真而已。

楚君一边指挥排练,一边和老赵说剧本。

“扶苏!”

“我求你了!”

“你的演技能走点心吗?就你这样的,跑龙套我都不想用你。”

“眼神啊!”

“知道眼神吗?”

楚君彻底炸了。

还好,他有时间。

距离开学还有一个多月呢。

扶苏长得是真的帅,绝对的奶油小生。

就是演技差了点。

继续说剧本。

祝英台在路上正好遇到了也要去咸阳念书的书生,梁山伯。

两人是一见如故,以兄弟相称。

接着,他们在秦北大学共同念书。

形影不离,白天一同读书、晚上同床共枕。

祝英台内心暗暗地爱慕梁山伯,但梁山伯个性憨直,始终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

看到这段,老赵露出抹会心的笑容。

“呵呵!”

“这梁山伯,可真是蠢!”

这抹笑容。

有种说不出的猥琐!

望着台上的宋青秀,老赵捋着胡须,若有所思的点头。

“此女,今年已经及笄?”

“还差一年。”

楚君古怪看了眼老赵。

我靠!

你不是想要老牛吃嫩草吧?

老赵自然不会这么猥琐。

单纯是觉得宋青秀厉害。

非常有台风。

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非常神似。

关键是,宋青秀成绩好啊!

算学国学,那都是名列前茅。

数百个学生,也就只有河阳能稍微压制她一下。

未来前途无量!

不管怎么着,老赵是想都别想!

这可是个好苗子!

大学三年读完,楚君就准备让她成为研究生。

将自己所学所会的,悉数传授给她。

接着说剧本。

书院放假,梁祝二人去郊外游玩。

祝英台借景物屡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无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

最后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可是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马文才得知,马文才也知道祝英台原来是个女的了。

后来家人写信催祝英台回家,临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诉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后去祝府提亲,但是梁山伯却以为是三个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个月后才去提亲。

等到梁山伯欢赶到祝家时,才知道马文才已经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梁山伯只得心碎离开,祝英台沿路相送、难舍难分。

“混账!”

老赵拍桌子站了起来。

吓得扶苏一个激灵。

还以为自己演得不好,触怒了老赵。

“楚教授,你这剧本……”

“咱先看下去成不?”

楚君知道老赵这是要吐槽。

看完。

看完你再吐槽。

老赵气冲冲的重新坐了下来。

捧起剧本,翻书页的声音都非常大。

借此表达自己的不满。

梁山伯回家后,相思病重。

写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药方,表示病情机器严重。

祝英台则回信告诉梁山伯,今生无缘,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

“南山在哪里?”

“剧本……虚构的……”

“能别这么较真吗?”

“哦——”

老赵点点头。

· ······求鲜花0 ··

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应允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亲队伍必须从南山经过,并且让她下轿祭拜梁山伯。

当祝英台下轿拜墓,一时之间风雨大作、阴风惨惨。

梁山伯的坟墓竟然裂开,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马上又合起来。

不久,便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老赵:???!

神仙?!

楚君也是懒得回答了。

抛去剧本不谈,老赵对后面的唱谱倒是很感兴趣。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

千古传颂生生爱,山伯永恋祝英台。

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

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