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红警无敌 第12章

作者:一条咸鱼

第三团直辖的炮兵连和各营的炮兵也开始反击了,十几枚92式步兵炮弹落在了阵地前方,将匍匐的日军士兵炸得七荤八素。

两军火炮开始互相朝对方的步兵倾泻弹药,战场上爆炸声起此彼伏,浓浓的硝烟在黑土地上弥漫,被徐徐微风吹散。

赵鹇回到连部,摘下了军帽有些气恼的对连长问道:“为什么营部和团部的炮兵不把敌人的炮兵端掉?我们火力比他们强那么多!”

身为红警士兵的连长放下望远镜,从观察窗前转过身望了赵鹇一眼。

敌人的炮弹时不时的在连部周围落下,近得让半掩体的连部抖下无数泥土。

说是连部,其实不过是在第一条堑壕和第二条堑壕之间构筑的半掩体罢了,在前线危机的时候甚至连长也要带着连部的两个班顶上去。

“日军不过是试探性攻击,开炮的也只是联队级别的几门92式步兵炮而已,如果我方炮兵向后延伸,他们便能很简单的从炮弹轨迹计算出我们的炮兵阵地,懂了吗?”红警连长耐心的为赵鹇解释着。

在目前镇北军百分之八十的军官都是红警士兵担任的情况下,有一个能胜任副连级军职的新兵,自然成了军队中重点培养的对象。

赵鹇虽然没入过军校,但他从小对军事非常感兴趣,常常搜刮各种军事著作,以赵家的财力和军方交好的关系,观摩过无数次东北军的操演训练,基础可谓是非常好。

“难道就这么看着敌人的炮兵肆虐我们的阵地?”赵鹇纠结道。

红警连长拍了拍他的肩膀:“新兵怕炮,老兵怕机枪;你身为军官,也知道这次的阵地阻击实际上是为了练兵,现在多挨几门小炮,总好过以后被大炮轰击的时候不知所措。”

在敌军炮兵没有形成规模,没有大口径火炮之前,单凭几门92式步兵炮,是很难对阵地和藏在堑壕里的士兵造成太大伤害的,即使现在作为第一波被日军进攻的阵地,赵鹇所在的三营在几个小时的战斗中,战损不过二十多人,其中被炮弹炸死的只有两个被吓傻的家伙。

PS:求鲜花!求评价票!

求鲜花!求评价票!

求鲜花!求评价票!

第三十一章:十日磨刀(三)【求收藏!】

赵鹇深呼吸一口气,沉默了下去。

他知道不管从战略上还是战术上,连长说的都是正确的,敌人目前只出动了几门92式步兵炮而已,没必要冒着炮兵阵地被发现的危险和日军炮战。

现在日军的炮兵只有两个联队的直辖炮兵,不过十几门92式步兵炮,他们的野炮兵第2联队和临时野战重炮兵大队都还没有赶到战场,现在暴露了炮兵部队实非明智之举。

交战双方的指挥官也明白这个道理,现在只不过是决战前的小菜而已,都在互相试探着对方的战斗力,没有用出真正的实力。

于是在第一天交战的上午,日军只进行了几次试探性进攻,配合火炮部队还没有冲到一百米内便被镇北军强大的火力击退。

被攻击的镇北军第三团,用轮换的方式,将三个营轮流布置在前方,每次正面战场都有两个营的兵力,还有一个营做预备役,一个上午低烈度的战斗虽然很短暂,却让镇北军第三团的士兵快速成长起来。

中午,日军撤出战场,开始休整,并开始吃午饭,镇北军各部队的炊事班也纷纷开始生火造饭,给前线战壕里的士兵端上满满一碗白米饭盖肉,并且白米饭和泡菜管饱。

其他几个团都正常的吃饭,但第一次参加实战的第三团士兵却被战场硝烟弄得有些食欲不振,准备的午饭很多都没有吃完,甚至不少士兵想起在身边被爆头、击倒的战友,鲜血和脑浆溅射一地时的场景,纷纷吐了出来。

各连队的指导员立刻上前开导士兵情绪。

封山前线指挥部,薛霖赶到战场时正好是吃饭时间,几位高级军官便端着和士兵一样的白米饭盖肉在指挥部里随便找地方坐下,聊着前线的情况。

“被进攻的第三团怎么样?”薛霖坐在一个弹药箱上,刨了一口饭,对身旁的陈震问道。

“现在日军只是试探性攻击,所以第三团压力并不大,上午的战斗还借机轮换了三个营的士兵,让新兵蛋子们都体验了下什么叫战场。”陈震汇报完,赶紧刨了一口饭,军营里的汉子吃饭就是快。

薛霖点了点头,嘴里咀嚼着酸爽的东北泡菜。

目前他手中五个轻步兵团,真正能和日军野战的也就只有土匪联军改编来的第一团,另外四个团都是只接受了强化训练的新兵蛋子参合了红警士兵做基础军官,战斗力估计也就比民兵高一点。

所以在得知日军北上的主力是第二师团后,薛霖便和参谋长陈震制定了‘十日磨刀’计划。

与日军打阵地战、堑壕战,在火炮和空中力量的优势下,将新兵部队一个个派上去与日军战斗力最强的第二师团打阵地战,用战场上的鲜血将这支部队磨砺出来!

“接下来日军后续的重炮部队到了,这仗就就有些难打了。”薛霖吃完饭,擦了擦嘴,端起桌上的茶灌了一大口。

转头,对陈震问道:“你准备什么干掉他们的重炮部队?”

“只要能找到他们,不管是出动空军轰炸部队还是我方重炮洗地,都可以轻松解决日军重炮部队。”陈震也吃完了,将饭盒递给警卫员。

来到桌子前,拿起铅笔在范家屯日军指挥部后方点了点:“日军的野炮第二联队主要以105毫米加农炮和155毫米榴弹炮为主,临时重炮大队有几门240毫米榴弹炮,以及150毫米重加农炮,预计今天下午会抵达范家屯。”

“你的意思是多门二郎会将炮兵部队集中使用?”薛霖的目光在范家屯车站停留了下来。

日军两支重炮部队抵达,至少会有40门105毫米以上重炮,以及4-8门240毫米榴弹炮,这个级别的大炮在欧洲都属于军级重炮,一发下去,差不多就是近百米范围的杀伤力,能直接轰出深三米,宽十米的弹坑。

若是让日军重炮部队部署完毕,对长屯防线和镇北军的新兵蛋子们将会是最大的威胁!

小日本为了抢回长春这个遏制了南满铁路的关键城市,可是下了大力气了。

“恰恰相反,有了之前空军的袭扰,我觉得多门二郎肯定不会将这些重炮兵集中在一个炮兵阵地,但是他肯定想不到我们的间谍无孔不入!”陈震坚定道。

薛霖点了点头,拥有红警系统生产的间谍,再加上日本人和华夏人都是东亚人种体系,相差并不大,红警间谍能轻易地模仿日军低级士兵,直接用日本地方口音从日军口中打探到各种情报。

下午两点,日军第15旅团和步兵第30联队护送野炮兵第2联队到达战场,第二师团长多门二郎结束了对长屯防线的试探,开始向长屯防线发起正式进攻。

PS:求鲜花!求评价票!

求鲜花!求评价票!

求鲜花!求评价票!

第三十二章:十日磨刀(四)【二更求收藏!】

六公里长的正面战场,日军投入了四个大队的兵力对长屯防线发动了进攻,密密麻麻的日军在冰雪融化的黑土地上躬身或匍匐前进,让人不禁联想到了配合密切的兵蚁。

“命令各联队92式步炮对支那人的阵地全力开火!野炮第二联队向后延伸,摧毁他们的火炮部署!”日军前线指挥部,多门二郎放下望远镜,对身旁的传令兵下命道。

随着师团长的命令下达,日军后方炮兵开火,无数炮弹呼啸着朝镇北军阵地汹涌而来。

70毫米的92式步兵炮弹混合着105毫米和155毫米炮弹在长途防线砸出一个个深坑,爆炸声此起彼伏,黑色的泥土冒着热气被翻滚,溅了散兵坑里的镇北军士兵一身碎泥。

第一次被密集重炮轰击的镇北军士兵待在散兵坑和堑壕里忍不住心生恐惧,剧烈的爆炸声震荡着耳膜,蒙蒙中传来教导员和老兵的声音。

红警老兵们也纷纷跟周围的新兵蛋子鼓气起来,缓解着新兵的压力。

日军92式步兵炮不断轰击着前线阵地,而更重的105毫米炮和155重炮则开始向后延伸。

长屯防线第二、三条防线,镇北军第四团和第五团的士兵在红警士兵的带领下躲藏在散兵坑和防炮洞中,震耳欲聋的爆炸伴随着黑土地的震荡让这些新兵蛋子门第一次体会到了死亡是如此的近距离,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战场。

“师团长阁下!已经打光一个基数的炮弹了!”第二师团参谋长小野寺幸树看到观察窗前的师团长阁下沉浸在火力压制中不可自拔,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多门二郎放下望远镜,从观察窗前转身,叹息了一声:“让重炮部队停火吧,各联队的山炮和92式步兵跑还有迫击炮继续向支那人的阵地投送炮弹,掩护前线四个大队进攻。”

“哈伊!”小野寺幸树立刻转身让电台联络炮兵部队。

日本资源稀缺,像是大口径火炮这种东西更是大部分资源都倾向了海军,整个第二师团只不过几门105以上重炮而已,攻击的时候还得考虑炮弹基数和投送火力。

不过至少他们的敌人,支那人的武器装备更落后,空有两百多万陆军,火炮数量连大日本帝国一半都不到,甚至在105毫米以上火炮更是稀少得只有中央军和几个大军阀才有。

日军重炮停止轰击后,四个大队,四千多日军开始在小口径火炮的掩护下冲入了长屯防线两百米内,开始架设重机枪和掷弹筒。

与此同时长屯防线前的观察哨响起了警铃声,无数镇北军士兵从散兵坑、战壕、防炮洞中涌出,冒着日军火炮扑入第一条堑壕,将枪口瞄准了已经突入一百五十米的日军。

MG34通用机枪架起了三脚架,率先开火!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缝纫机般的机枪声开始了重点射击,瞄准了两百米外那些日军的掷弹筒老兵和轻重机枪,7.92毫米弹壳哗啦啦落地,散落在沙包和战壕上。

噗!噗!噗!

随后各部队也纷纷开火,莫辛纳甘特有的低沉声在阵地上连绵不绝地响彻起来,伴随着日军火炮落下的爆炸声,与机枪声一同谱写出一曲死亡之歌!

长达六公里的战线火光不断闪射,一条条火蛇汹涌而出,日军也发狠起来,九二式重机枪被抬到田埂后,瞄准了防线不断射击,掩护己方士兵冲锋,掷弹筒老兵们娴熟得躲避着子弹,直接趴在黑土地上,将全长不过长413毫米的掷弹筒双手拖着,发着着50毫米榴弹。

两军交战,立刻彰显出了双方的军事素养。

日军部队娴熟的单兵战术动作和兵种配合让镇北军的新兵蛋子们压力不断,反观薛霖的镇北军,封山高地的第一团士兵还好,多是在绿林中混迹多年的土匪,经过训练中心的加深培训后,战斗素养并不比日军差多少。

而进攻封山高地的日军部队也是受阻最大的,在其他日军部队突进到一百米的时候,封山高地前的日军被压制在了一百五十米外。

东侧和西侧阵地的二团三团表现的则差强人意,只能勉强令人接受。

“他们的战斗力似乎参差不齐。”多门二郎从观察窗看到己方军队的受阻情况,判断出了敌人的情况。

小野寺幸树和几名师团部参谋补充道:“根据前方进攻士兵的描述,封山阵地的敌人占据高地,战斗力也明显比东侧和西侧的敌人更强”

“他们的步兵很多都是民兵水平!重炮轰击的时候似乎还发现有慌乱的迹象,虽然很快便被解决了。”

“但是机枪手却非常娴熟老练,在交战中与我军机枪手难分伯仲!”

“支那军队的数量并不多,六公里的战线最多放下五千人,与原本估计的两万人有很大出入!”

“那其他的人在哪里?突袭吗?该死的!长春城内的情报怎么还没有打探到!特务科那群马鹿!”

“要消灭他们,付出的伤亡估计比江桥战役要多很多!”

听着参谋们的汇报和争执,多门二郎盯着地图上两军的布置,眼镜下的一双大小眼微眯:“真是个奇怪的对手……”

PS:感谢【我爱喝哇哈哈】的一千VIP打赏!谢谢支持!

另外,再求鲜花!求评价票!

求鲜花!求评价票!

求鲜花!求评价票!

第三十三章:找到了!【三更求收藏!】

“日军重炮部队还没有搜寻到吗?”

镇北军前线指挥部,薛霖从通往观察哨的堑壕里走出,皱着眉对身旁的参谋军官们问道。

“总司令,炮兵部队已经初步计算出日军105毫米重炮阵地有三个,还在计算距离。”一名参谋汇报道。

薛思站在电台联络员身后等候着情报,见薛霖回来了,拿着一份文件走上前道:“总司令,哈尔滨密电!”

“哈尔滨?是李渡将军还是马山将军?”薛霖想起昨天离开的周宏文,看来应该是和救国军联络上了。

薛霖接过文件一看,果然。

这封电报是李渡将军亲自发来的,先是称赞了一番薛霖夺回长春的壮举和战略意义,热切希望两军深入合作将日本侵略者敢出华夏土地!

随后关切的询问镇北军的情况和北上日军的情况,并表示如有需要,救国军两万将士随时可以赶来长春与镇北军共通抗敌!

在看到电报最后李渡将军决定南下吉林时,哈哈笑了出来。

“李渡将军他们还是很明白的!”薛霖将电报还给薛思。

陈震听闻,从地图上抬起头,问道:“李渡将军准备南下吉林了?”

薛霖点了点头:“嗯,是啊,除了留下一个团守卫哈尔滨,三个师两万人全部南下了。”

两万东北军老兵!即使是陈震,也忍不住吸了口气,看着地图思索起来,吉林没有直到哈尔滨的铁路,李渡率大军南下,必然走南满铁路先到达长春,再从长春转向吉林!

而吉林不过千人左右的日伪军,李渡却亲率整个救国军南下,这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两军合兵!共通抗日!

而提出南下吉林这个意见的薛霖也正是给李渡一个选择,是北上齐齐哈尔各自抗日,还是南下吉林,两军合兵,一同抗日。

现在看来,李渡是选择了大局。

“他们先头部队大概在明天早上七点左右到达,支援他们的那批军用物资也囤在了北站。”薛霖脱下手套,端起桌上的茶杯灌了口茶水。

陈震沉声道:“合兵之后,我们手里将会有接近三万兵力,但是战斗力却参差不齐,主要是我们的四个轻步兵团还有待磨练,而且前线正面防线最多容纳五千人的守军,看来得将防线再向左右展开了。”

“长春的防卫可以调一个团增强一下,西站调一个团驻守,南站泉眼湖调一个团驻扎,再调一个团进攻吉林;差不多六七千人的兵力就撒出去了。”薛霖拿起铅笔,在长春地图周围圈了几个圈。

他手中的红警间谍已经成功潜入了第二师团指挥部,可以最快的得到日军调动情况,根本不用担心日军从其他地方绕道进攻长春城,不过能分散一下兵力,承担一下防务还是很不错的。

陈震也点了点头:“这样的话,就剩下两军合并的问题了。”

救国军两万多将士,都是傲人的老兵,如何在合并中以薛霖的镇北军新势力为主导,才是关键。

不过薛霖并不担心,等他们到了长春,看到自己展现出的实力后,自然会明白他们和镇北军的实力差距。

而且薛霖也并不打算立刻合并,而是暂时以友军的形式展开通力合作,在接下来的对日战争中镇北军逐渐占据上风,再加上待遇和伙食,武器装备等,到时候不怕这两万人融入不了他的镇北军。

“报告!二组急电!”指挥部内,电台联络员的声音让大家忽然一震。

薛思赶紧上前接过电报查看,随后惊喜道:“找到日军重炮兵阵地了!”

薛霖紧捏了一下拳头:“终于找到了!在哪里?”

高级军官们纷纷来到中间的地图前,看着薛思根据电报信息,拿着铅笔在陶家屯车站后方画了几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