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红警无敌 第131章

作者:一条咸鱼

“遵命!总司令!”崔可夫立正敬礼,接下了这份由布柳赫尔亲自写下的命令。

他非常感激地布柳赫尔这封任命。

在这个苏国内部建设的平稳时期,苏国基本没有战争爆发,对外冲突自中东路战争后也极少,崔可夫若想进入莫斯科中央的高级指挥进修班,要么在远东再熬几年,要么就要拿出自己的战绩出来。

显然此次针对雅布洛诺夫山脉中数量不明的白俄余孽,布柳赫尔想到了提拔手下这两个最年轻最有潜力的将军,崔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

而一旁的马尔钦科则思索起来。

在贝加尔湖一带的铁路沿线,驻扎着约四个旅,一万八千余人,调动的第十五骑兵师拥有八千余骑兵,而且骑兵机动能力比较强,很适合这样的围剿战,但是考虑到东西伯利亚不仅有很多雪地平原,还有更多的高山和森林,步兵也是围剿部队不可或缺的部分。

不过得益于苏国穷党的动员能力,以及在内战时期留下的后备力量,但是贝加尔湖一带的三个行政州就有三万多的民兵警备队。

这样算下来,对贝加尔湖和雅布洛诺夫山脉的白俄余孽围剿已经动员了近六万兵力,其中正规军超过2.5万人。

“最近蒙古草原那边又怎么了吗?”不过马尔钦科注意到,布柳赫尔不仅是让崔可夫去协助围剿军的后勤,还有蒙古草原那边。

在马尔钦科的印象里,蒙古草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产马地,虽然那里的蒙古马又爱又搓,用作骑兵力量却步入欧洲重型马,速度也步入阿拉伯马,但蒙古马的耐力和抗病能力却很不错,而且曾经那个偌大的帝国也是在蒙古马背上建立起来的。

布柳赫尔给烟斗里面加了一点烟叶,抽了一口后才缓缓吞云吐雾道:“我们在北平领事馆的同志传来的消息,华夏的北方政府似乎不打算承认外蒙人民共和国,想要履行1924年北洋政府与我们签订的《华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及声明书》` ~。”

马尔钦科狠狠皱起了眉头。

关于《华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及声明书》他也有所耳闻,那个时候,正处于俄国内战,穷党急需稳定内部,于是和华夏签订了很多条约,其中就i包括这个《华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及声明书》。

条约中最重要的几点就是废除华俄间一切不平等条约,放弃帝俄在华夏的一切租界、租地,放弃庚子赔款的俄国部分,取消帝俄在华夏的治外法权和领事裁判权,中东铁路同意由华夏赎回,承认外蒙古是华夏领土。

尽管在《华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中苏国承认外蒙古为华夏领土的一部分,但事实证明苏国的承诺是存在大量水分的。

苏国军队不但继续赖在外蒙不走,而且暗地里苏国继续与外蒙古当局以国家关系交往。

“他难道想挑起战争吗?”马尔钦科不屑道:“当年那个年轻气盛的张少帅也想根据条约收回中东路,结果还不是被我们给打回去了,这个时代,就是看拳头说话的!华夏人不过是一群懦夫罢了!”

布柳赫尔听着马尔钦科的言论,抖了抖烟灰,浓密的眉毛下,那双富有智慧的双眼却深邃如星空。

很多人都觉得华夏人懦弱,这的确是因为近一个世纪来华夏表现出来的羸弱战斗力所制,华夏虽大,但还没有进入强国俱乐部,马尔钦科的不屑和轻视是很多欧美人的思维。

但在华夏帮助革命军平定了广东叛军,策划、参与过北伐战争的布柳赫尔却很清楚华夏人中也有不少世界级优秀的将领。

黄埔军校时期,那些民党和华夏穷党联合起来的力量让布柳赫尔惊叹不已。

北伐战争中,那些从南方地区征召来的士兵组成的部队在优秀将领的同摔下敢打敢拼,一路北伐,给布柳赫尔留下了深深的映像。

虽然那支北伐军队很快就腐败了,但布柳赫尔依旧不敢轻视华夏,他很清楚现在的苏国工业能力还没有建设起来,而华夏北方已经崛起了一位新的王者,被誉为最有可能统一华夏的年轻人。

他手下的军队曾创造了以四万人击败十六万日国关东军的辉煌战绩,他拥有着世界最先进的装甲部队和空军部队大规模作战经验。

甚至就连他的海军,也不必苏国波罗的海舰队差!

更重要的是,他背后神秘莫测的势力连苏修国际都无法探查到!

能够轻易买到数十万人的武器装备,还有大量先进到从来为亮(吗吗赵)相过的战斗机、坦克,以及一支包含了一艘战列舰,一艘战巡,两艘重巡洋舰在内的庞大舰队,这样的家族势力,已经超过了布柳赫尔的想象。

这样的资本家族出现在世人面前,也让穷党着实惊讶了一番。

虽然在欧洲活动甚至和他们有过焦急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他们知道一些,但这种隐藏的更深的家族甚至连苏修国际都没有任何多余的情报。

这样一个有着世界级财力支撑的势力,坐拥上亿人口和广袤的土地,拥兵近百万,又对苏国充满了敌意,让布柳赫尔很担心会在金漆造成类似中东路战争的冲突。

而这支军队却远比当年的奉军更精锐!.

第357章:苏军中的华夏军团(3/3)

此时苏国刚完成第一期五年计划,勉强完成了国家的工业化,而且装备研发率也没有落后世界,现在他们装备的T-18轻型坦克也非常先进。

远东集团军不仅拥有两百多辆坦克,还有大量战斗机,超过三万的骑兵部队!这样的军力别说华夏的其他军阀了,即使面对十余万关东军,也可以轻易扫荡。

但是,此时他们南方的华夏邻居却是拥有比他们更先进的武器装备的薛霖!

布柳赫尔拿过桌上的一份文件,这是关于华夏北方政府的军力情报,是牺牲了很多同志才得到的重要情报!

“目前根据在华夏的同志们冒死搜集到的情报,北方的薛霖手下原本有近三十万镇北军,在对付张小六、阎百川等军阀为首的北方战争中收编了约七十万军队,讨伐山东军阀韩馥渠的时候又收编了七八万山东军,就算淘汰一部分,薛霖手上的镇北军也至少有超过七十万的规模,如果加上民兵也就是北方政府所谓的国民警备队,华夏黄河以北可以350动员的兵力已经超过百万。”

“而且他们最精锐的装甲师已经部署到了草原上,光是蒙古草原边界就有不下一百辆坦克以及大量骑兵部队,而从哈尔滨到黑龙江,都有镇北军的精锐部队!我们在东三省只剩下了中东铁路上的据点。”

布柳赫尔说完了情报中华夏的兵力后,又耐心的为马尔钦科讲解着苏国在远东的兵力部署:“目前我们远东特别集团军从中西伯利亚到东西伯利亚只有十九个师,约二十三万兵力,其中坦克更是只有不到三百架,战斗机只有两百架双翼木质战斗机。”

“而南方的华夏人已经在出售重达43吨的重型坦克,以及全新的单翼金属战斗机,根据我们的情报,华夏人至少有两百多辆中型和重型坦克,单机金属战斗机超过三百架!”

“莫斯科中央在四月末刚决定组建(bhah)的太平洋舰队还只有一艘驱逐领舰、十三艘驱逐舰,五艘布雷艇、四十三艘摩托鱼雷艇和一百架战斗机。”

“而南方的华夏人已经拥有两支舰队,每支舰队不下于两艘三万吨以上的主力战舰!”

一番兵力以及武器装备的差距分析下来,马尔钦科原本不屑的脸也变得凝重起来。

“而根据我们从镇北军的合作公司,银河贸易公司得到的武器清单数据,镇北军的装备至少比我们领先五年以上!”布柳赫尔最后的这句话伴随着浓浓的烟雾,喷洒在了马尔钦科的脸上。

马尔钦科一直以为华夏落后,但如今这番军力对比就已经让他觉得不可思议。

但他还是不认为羸弱的华夏人能打败伟大的苏国!

“那又怎样!当年的大清也拿着先进的武器装备,不照样被日国小矮子打得找不着北,八国联军的时候我们进入过他们的皇城!华夏人就算拿起武器……”但马尔钦科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布柳赫尔呵斥一声打断了!

“马尔钦科同志!”布柳赫尔一巴掌拍在桌子上,直接从椅子上蹭了起来,胡子气得一翘一翘的,看着被他吓了一跳的马尔钦科,目光肃然道:“打仗不是靠着经验主义来的,你不能因为一支华夏军队弱就以为华夏军队全都很弱,别忘了我们穷党的军队里也有很多来自华夏的同志!他们中的一些老人甚至在二月革命的时候就跟着党!”

“张福荣华夏团!任辅辰红鹰团!伏龙芝华夏独立团!哪个不是我们苏军中响当当的铁血部队!哪个不是从内战中打出来的钢铁部队!他们也是华夏人!也是我们的同志!”

布柳赫尔突然的爆发不仅让马尔钦科惊呆了,一旁还没有退下的崔可夫也被吓得双眼瞪大。

“我跟你们说。”布柳赫尔缓了缓心中的怒火,看了眼崔可夫,又看了眼马尔钦科,慢慢说道:“在特罗伊茨克战役时,我手里十万部队,作战最英勇的就是张福荣的华夏团!”

“我们苏军中有六万华夏战士,他们的战斗力甚至让列林同志都为之瞩目,我们穷党能在内战中获得胜利,与华夏同志们的浴血奋战是分不开的!”布柳赫尔曾不止一次指挥过华夏人组成的军队,甚至现在远东军区下还有一个华夏人组成的独立团。

布柳赫尔对华夏人以及华夏的政局,华夏的军事力量理解已经到了一种无人匹及的地步。

虽然马尔钦科有些不服,但也不得不承认苏军中的华夏军队立下的赫赫战功。

“这样,那你的意思是我们更要防备华夏人咯?”马尔钦科嘴巴瞥了瞥,从两个鼻孔中喷出一丝丝带着怒气的鼻息。

他故意没有说是南方的华夏人,就是为了提醒布柳赫尔,在远东军区就有好几千华夏籍的军人。

“马尔钦科同志,你不该怀疑我们的同志!”布柳赫尔哪里听不出来马尔钦科话里有话。

PS:这是昨天欠下的章节,昨天突然决定要进山过年,来不及赶出来。

今天如果如果晚上十一点半没有更新,就欠着一章,我会尽早补上。

初六出山,下周五左右应该就能回复更新。

大山里网不好,要查询的东西又太多,用着手机wifi,心疼自己QAQ!.

第358章:古格拉(一)

苏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单单远东随便一个行政州,民族就可能拥有上百个,而在越靠近北极圈的地方,少数民族越多,人口也越稀少。

而沙俄时代本就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华夏的外东北,此外在进入二十世纪初期,随着东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痛彻,很多华夏人来到了这个国家,在一战时期,北洋政府向欧洲战场的东西两线输送了超过十万劳工,以及数千人的军队参战。

但只有很少人活着回来了。

在1917年二月革命和血色革命时,无数华工被征召参战,苏军和白俄军双方都有不少的华工组成的军队,而至今,在苏国境内的华工组成的军队超过了六万人。

这些华夏籍军队基本都被安置在东欧以及高加索地区,在东西伯利亚倒是很少,这也与地缘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目前布柳赫尔手下的华夏独立团基本都是从东三省和外东北招募到的愿意跟随穷-党的华夏人。

但此时华夏北方崛起了一个庞大的势力,极有可能统一整个华夏,而且对苏国还怀着敌意,这不仅让马尔钦科对华夏独立团产生了不信任。

面对布柳赫尔的斥问,马尔钦科不甘道:“我只是觉得,华夏独立团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加强,而且华夏北方政府在两国边境陈列了十万军队,他们的渗透力我们绝对不能忽视,别忘了现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以前可是他们的国土!”

布柳赫尔没有反对:“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你们政委的事情,我的责任是率领军队作战,如果你觉得华夏独立团需要整顿政治思想,我可以将他们调遣到萨哈林岛上。”

萨哈林岛,也就是库页岛,虽然是苏国最大的岛屿,但整个岛上只有十万人,而且民族众多,苏军在此驻扎着约五千的军队,主要是防范一海之隔的日国北上入侵。

在苏俄内战时期,日国派出的八万干涉军,就是从库页岛和海参崴入侵苏国远东地区的。

“好吧,不过把他们调过去后还得加深我们党在华人军队中的建设,远东军区下面也有不少华夏人,华工在远东的比例可不少,我们需要加强一下工人们的政治思想教育。”马尔钦科最终妥协。

此时苏国军队还没有经历大清洗运动,政委的权利很有限,特别是在军队中,根本不像几年后大清洗运动中活跃的那些政委,动不动就可以越过军事主官调动军队,各级军事主官都被大清洗整怕了。

很快,商议结束后,马尔钦科拍了拍衣角的灰,戴上毛茸茸的帽子走了出去。

随后布柳赫尔也抖了抖烟斗,对崔可夫道:“你直接去乌兰乌德报道吧,绝对不能让雅布洛诺夫山里的叛军攻击铁路线,明白吗?”

“是!总司令!”崔可夫立正敬礼,远东军区和东欧的生命线就是这条耗费了无数人力财力修建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一旦贝加尔湖军分区的铁路被攻击,二十余万远东集团军将面临物资匮乏的窘境。

随着崔可夫的离开,办公室内,只剩下了吞云吐雾的布柳赫尔。

他目光凝重地看向一侧墙壁上挂着的苏国地图和亚洲地图。

· ……求鲜花· 0

从大兴安岭到黑龙江,两国十余万军队陈列在国境线上,布柳赫尔有点后悔当初把军队全部撤出来,在中东铁路沿线只有少量铁路护卫队,现在这些据点周围的城市已经驻扎了镇北军,若是开战,顷刻间便会失去这条重要铁路!

而在蒙古草原上,镇北军最精锐的装甲师陈列在草原边境,随时准备收复他们不承认的蒙古共和国。

一旦贝加尔湖以南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被攻击,整个远东军区将彻底被切断东欧的物资补给。

……0

他单手揉着下巴,目光深邃。

这位对华夏人非常了解的苏国将军,正在思考着战争与和平。

但南方七十万装备精良的华夏正规军着实让布柳赫尔对战争太过烦恼,哪怕是从东欧调集军队过来,庞大的军队也需要更为庞大的后勤运输力量的保障,要知道苏国的重工业都建设在乌拉尔山以西!

不仅是陆军装备的落后,海军和空军也已经全面落后,甚至根据苏修国际从欧美资本国家传来的消息,整个世界的武器装备在一瞬间就被华夏人甩开了好几年!

“该死的,这些华夏人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布柳赫尔百思不得其解,只得深深地叹息,准备让海参崴的官员们联络联络北平方面,看能不能签订一些和平条约,暂时稳住几年。

等国内的工业建设完成,布柳赫尔相信苏国将爆发出让世界震惊的工业力量!到时候,区区华夏也不过是在红色布尔什维克下瑟瑟发抖罢了!.

第359章:古格拉(二)

在布柳赫尔叼着烟斗盘算如何稳住南方的华夏人几年时。

崔可夫已经将军令通过无线电报发送出去,同时远东特别集团军的政委马尔钦科也通过中继站向莫斯科中央进行汇报。

亲自监督电报员发完汇报电报后,马尔钦科想着大概要几个小时后才能收到莫斯科中央的恢复,便皱着眉头从通讯室走了出来。

身为政委,在远东几乎是仅次于布柳赫尔之下的人物,马尔钦科基本知道苏国军队甚至政府在远东的布局,他在思索着,远东的华夏人至少有近二十万人,从外兴安岭到库页岛几乎都能看到他们的踪影。

他们很少一部分是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西伯利亚的华夏人,更多的“九零零”则是二十世纪初那次战争以及后面的华夏动乱迁徙而来,主要构层体系为农民以及伐木场、采矿车的工人。

在马尔钦科眼中,这些华夏人都是非常危险的,五年前的中东路战争时,华夏人就在帮那些白俄余孽,这些华夏人里面还不知道有多少北方政府的间谍。

“看来得想办法将这些华夏人处理一下。”马尔钦科思索一阵后,脚步变幻,慢慢走出了军区司令部,来到了伯力政府行政的一处街道,径直往一个挂着‘GULAG’牌子的部门走去。

这是一处比较幽暗的小楼,马尔钦科走进来的时候,里面的人正在各自做着各自的事情,他们表现的很忙,但似乎又很清闲,矛盾充斥着这栋小楼。

马尔钦科轻车熟路的找到了这栋小楼最重要的人物的办公室,连门都没敲,直接闯了进去。

“马尔钦科政委?您怎么来了?”办公室内一个肥胖的官员正在听取手下人的报告,突然闯入的马尔钦科吓了他一跳。

“戈尔乔巴同志,我找你商议一些事。”马尔钦科直呼着戈尔乔巴的名字。

他看了看正在做着汇报的那名年轻人,见到他臂膀上的袖箍,对那人指了指:“这位小同志请你先出去一下。”

后者虽然惊讶于闯入者的军衔,但作为不同部门的人,他还是望向了自己的上司。

戈尔乔巴连忙挥了挥手:“梅杰夫你先下去吧,晚饭过后再找我汇报情况。”

“是,主任!”名叫梅杰夫的年轻人合上手里的文件,微微鞠躬,退了出去。

梅杰夫在关上大门的时候,通过缝隙仔细打量了一眼马尔钦科的中将军衔,蓝色的眼睛散发着微微光芒。

房间里,戈尔乔巴起身请马尔钦科坐下,随后自己亲自给马尔钦科泡茶。

“马尔钦科政委,您怎么来了?”戈尔乔巴这是第二次问了。

坐在沙发上的马尔钦科直言道:“华夏独立团很快会被调动到库页岛,但远东军区还有至少二十万华夏人,这些都是危险因素,我希望你们‘古格拉’将这些黄皮肤的猴子收拢一下。”

马尔钦科直接了当的话语可惊了戈尔乔巴一跳:“什么?‘收拢’华夏人?”

虽然现在伯力所在的远东边疆区下有至少五万犯人在古格拉中服役,但作为古格拉在伯力的最高主任,戈尔乔巴还是被马尔钦科要‘收拢’二十万华夏人的话所惊讶。

要知道此时哪怕全苏国在古格拉中服役的犯人也没有超过三十万,大部分还是在乌拉尔山和高加索山等地的‘古格拉群岛’服役,在远东地区则基本集中在伯力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