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红警无敌 第198章

作者:一条咸鱼

等宋绮云那略微虚胖的身子坐下后,杨虎诚这才缓缓拿起石桌上的电报,递给宋绮云,解说道:“蒋委员长这是要大肆整军了,不是我们陕军,其他军阀部队也被收编进来,这是要强行整编啊!”

宋绮云静静地听着,在军事方面他并不在行,杨虎诚肯耐心的为他解释,足以说明对他的器重。

“而且蒋某人现在掌控国府,各省税收都收上来了,钱粮和军火都在他手中掌控着,那些军阀部队哪个不听话,蒋某人直接停了钱粮便能让那些士兵闹起来!”杨虎诚一语指出了蒋委员长敢于这么大规模整编地方军阀部队的原因。

无非三点,钱粮和军火!

“那主席您的意思是……”宋绮云闻言脸色一变:“蒋委员长是准备对我们十七路军下手了?”

杨虎诚的陕军已经改编为第十七路军,下辖两个军,即第38军和第7军,37军下辖第17师和第177师,第7军下辖第42师和第169师,加上其他直属部队和警备部队,兵力超过十万人。

“那倒不至于。”杨虎诚对此却并不担心,他微微一笑,淡然道:“陕西大部分地区都是我们十七军的防区,我也担任着陕西主席一职,虽然每年要向国府押送很多税金,但每年留下的养军费用也不少,他蒋某人要动我,必然会先动陕西主席这个职位,但他现在还有些顾忌。”

顾忌什么?自然是顾忌杨虎诚的十万陕军直接投向了镇北军,这样中央军在西北真的没有什么立足之地了。

“那您说这个第三集团军的番号未必是好事儿?”宋绮云疑惑了,既然您不担心蒋委员长动手,那为何还有些抗拒这个第三集团军的番号?

“蒋某人不安好心啊!”杨虎诚起身,穿着一身军装的他在院子里漫步起来,高大的身影挺拔坚毅。

“你看看蒋委员长的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给的是谁吧?”

“刘持可是蒋委员长的福将,北伐之后,他一直坐镇河南,哪怕岭南战争抽调了第二路军也很快给他补充了第一路军,他驻守的河南是阻挡镇北军南下的第一道防线!可见蒋委员长对此人的厚爱。”

· ……求鲜花… ……“张治中此人也是从辛亥年一路打过来的老将,护法战争、北伐战争都有参加,去年淞沪抗战,就是他和十九路军一起打的。”

“苏州是南下江南的必经之地,张自忠十几万大军驻扎在徐州,就是为了守住津浦铁路和大运河!徐州一旦失守,镇北军便能顺津浦铁路和大运河南下江浙!可见蒋某人对张志中的看重。”

“再看看我?”杨虎诚指了指自己,自嘲道:“说的难听点,不过是个割据一省的大军阀,要不是我手里的十万陕军,老蒋巴不得收拾我吧,呵呵。”

0 …

“他给我这个第三集团军的番号,不过是想把我拉上南京政府的战车罢了,一旦我接受了第三集团军的番号,镇北军在山西和绥远各有一个师,再加上其他警备部队,至少十万兵力。”

“蒋某人和薛霖在争川投入了六七十万兵力,都想争夺这个大省,拿下统一战争的西线,一旦两军在四川开打,很可能会直接演变成一场统一全国的战争!”杨虎诚锵锵有力的声音在院中回荡。

他回头忘了眼渐渐明白过来的宋绮云,说道:“到时候真打起来,你觉得我们陕军能置身事外?”

“他蒋某人,他薛霖,能看着我十万陕军虎踞关中?!”

随着杨虎诚的讲解,宋绮云心里也渐渐有了一个大概战略图。

中央军的地盘,或者说南京政府的地盘,基本在黄河以北,只有河南有几个县凸出,除此之外,就是陕西最为凸出,从榆林能北上包头,进攻绥远省府归绥,也能东进山西或西争陇南,地理位置在南方中是最向前的。

也正如杨虎诚所说,镇北军在山西和绥远驻有十万部队,而且继甘肃落入镇北军手中后,川北也被镇北军横扫,形成了一个对陕西的包围圈。

南北一旦开战,陕西必将面临四面楚歌的窘境!。

第567章:小胡子的算盘

北平,北方政府大厦。

“总理,这是今年德意国于南京政府达成的协议,我们的情报人员从德意国政府高级官员中得到了这份口述的情报,这是南京政府的最新情报。”薛思将两份新打印出来的情报放在了薛霖的桌上,微微后退。

办公室内,薛霖和李渡正在听罗旭汇报美利坚总统罗斯福的新政,他对罗旭抬手,拿起了薛思递过来的两份情报,看起来了。

罗旭暂停了汇报,借着停顿的时机,整理了一下资料。

而李渡也颇为好奇地转过“七四零”头问道:“德意国这是在支持蒋某人吗?”

看过情报后的薛霖微微点头:“算是吧,他们签署了一份军火采购方案和一份工业发展方案,汉斯·冯·塞克特上将向南京政府提交了一份《陆军改革建议草书》,大致就是以有限的财力,建立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小型核心师范伪装,再分批完成六十个师的整编,因为塞克特上将认为华夏有六十个师的精锐常备军就足以应对各种情况了,但最终缩减到了三十个德械师和三十个整编师的计划。”

说完,薛霖将情报递给了一旁的李渡。

“哦?有何不同?”后者接过来看了一眼,啧啧道:“委员长这手笔挺大的啊,六十个师的整编,足以消耗他数亿资金了!”

薛霖思索一阵,解释道:“这些部队都以德意国军官训练,用德意国的顾问系统的训练与指导部队,但只有三十个师能得到德式装备,所以里面有三十个德械师。”

“这些都是蒋某人买的吧!”李渡看到后面的情报,德意国争取到这三十个师的装备订单后,已经开始启动了克虏伯公司和莱茵金属公司等军工体系,正在渐渐恢复军工生产。

而这三十个师的订单至少价值五千万马克,在这全球经济大危机还在蔓延的年代,无异于一记大补药,不仅让德意国保存的军工生产能力,甚至还小幅度提升了军工生产能力。

“不过还好,现在国内我们的优势明显更大,小胡子虽然卖军火给南京,但也在向我们表示友好,甚至愿意以卖给南京八折的价格卖我们一些武器装备。”说道这里的时候,薛霖忍不住笑了出来。

小胡子打的一手如意算盘,连李渡都忍不住骂娘道:“这dé国人太不是东西了!还想两边卖军火?他巴不得我们两边打个好几年吧!哼!”

薛霖端起茶杯浅饮一口笑道:“人家毕竟没有直接站队,出售武器我们也不好说什么。”

虽然话这么说,但薛霖还是有些感慨,这就是大国啊,你只要没有站队支持那一边,做个中间人,两边都卖军火赚得盆满钵满,后世的华夏不就是这样的吗?当然,我们还有一个正当的理由‘不干涉他国内政’。

但卖军火不算啊!

“不过德意国现在还真没什么东西我看得上眼的。”薛霖放下茶杯,略有感慨。

现在的德意国才刚从一战伤痛中慢慢走出来,经济大危机都还没渡过,更别说那些大名鼎鼎的武器装备,连Me-109战机都是从薛霖手中买了60架战机才被允许购买的图纸……

更不用说那些什么虎式坦克、毛瑟98K步枪了,这些东西基本都要到三十年代末去了,现在还没有能力制造这些。

而且就算是已经有的毛瑟98B型步枪,也就是98K的前辈,镇北军中也没有必要装备。

现在薛霖手下的军队正在进行步枪换装工作,步兵的莫辛纳甘步枪被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取代,莫辛纳甘步枪大部分将封存,少部分还会继续留在部队中作为狙击手的制式狙击步枪使用。

不仅是步枪,前段时间薛霖在红警抽奖系统里还抽到了T34/85型坦克,也就是T34坦克的最成熟型号。

相比之前抽到的T34/76型号,T34/85型号坦克不仅使用了更大口径的85毫米坦克炮,人员也从两人提升至五人,弥补了初始型号炮塔作战效率低下的问题,坦克装甲和炮塔装甲也增加了不少,就算是面1.5对大名鼎鼎的虎式坦克,T34/85也能造成一定的威胁,但也只是威胁而已,就攻防而言还是虎式坦克优势更大。

而之前镇北军的主力坦克,BT-7轻型坦克则会大规模返厂改装成步战车继续在军中服役,以现有的底盘和装甲,只需要对炮塔进行改造,将BT-7的45毫米坦克炮换成20毫米高平两用炮,配合两门7.92毫米机枪,加上那恐怖的速度,不仅能作为防空力量,更绝对是敌方步兵的噩梦!。

第568章:整军备战

在未来战争中,T34坦克和KV-1坦克将作为镇北军的主力坦克,而BT-7坦克则作为辅助的轻型步战车使用,渐渐形成一个体系的作战力量,为后续更先进的坦克服役打下基础。

“不过蒋委员长的手笔的确是有些大啊,看来是我们在四川的攻势吓到他了。”薛霖拿起另一份南京政府的情报,看了一眼,笑着递给了李渡。

后者接过来一看,原来是一份中央陆军改编的情报,中央陆军将整编附庸的军阀部队,不仅安排了很多黄埔系出身的军人进入这些军阀部队加强中央的管理,还将路军和纵队的番号撤销,改编为集团军。

第一集团军是在河南的刘持部。

第二集团军是在苏州的张治中部。

第三集团军则是在陕西的杨虎诚部。

第四集团军是正在进攻川东的卫立皇部。

第五集团20军是张发奎部,被命令进驻江浙。

第六集团军是刘建绪部,被命令进驻安徽。

第七集团军是陈诚部,进驻安庆-九江-武汉防线。

第八集团军是薛岳部,进驻武汉-荆门-宜昌防线。

第九集团军是蒋定文部,正在广东平乱。

第十集团军是胡宗楠部,正在进攻川南。

第十一集团军是顾祝同部,已经从江西被调入福建。

第十二集团军是徐汉谋部,作为蒋委员长的亲信爱将,被调往驻守南京。

另外,蒋委员长还给了李宗仁的桂军一个第十三集团军的番号,给了龙云的滇军第十四集团军的番号。

并且向刘缃承诺,只要刘缃向中央军缴械接受整编,将获得第十五集团军的番号。

不仅如此,蒋委员长还根据塞克特上将的建议,将第一批整训的德械师独立出来整编为第十六集团军、第十七集团军,并且将第二师作为主力整编为装甲师。

只需要半年时间,dé国人就将为蒋委员长整顿出一个德械集团军,而这个德械集团军将拥有一个装甲师,三个机步师,以及三个重炮营,总兵力超过十五万人!

因为薛霖在北方战争收拾了三阀联军,所以蒋委员长的这次整编的部队也是以中央军为主,外系部队只有三十万附庸军阀,以及在外各据一方的杨虎诚部、李宗仁部、龙云部等。

在原本的历史上,张少帅丢了东三省后下野去欧洲考察,关内三十万东北军群龙无首,被南京政府整编,西北军和晋绥军也接受了南京政府的整编,因此中央军在华北地区拥有近五十万整编来的军阀部队,他们断断续续和日军在长城防线打了六七年,直到七七事变全面战争爆发。

不过这个时空中,蒋委员长失去了这些杂牌部队,虽然兵力下降了不少,但对军队的控制也更加紧密。

中央军一百七十万军队和三十万预备役,再加上杨虎诚的十万陕军,李宗仁的十万贵军,龙云的五万滇军,总兵力超过了两百三十万。

中央军大部分都是两旅两师编制,一个旅三千至五千人,一个师一万到一万五千人,一个军三万到五万人不等,一个集团军少则五六万,多则十几二十万人。

比如龙云的第十四集团军,只有五万人。

而镇北军的陆军只有一百三十万人,三十万军队驻守东北和内蒙草原防备着北方的苏国,还有三十万军队分散在疆省、青藏高原,能调动发动战争的兵力只有七十万。

这七十万兵力里还有十万被牵制在了争川之战中。

不过即使手中能用的兵力只有六十万左右,薛霖也有把握一举将中央军撵出中原,赶到长江以南。

“蒋某人如此大规模的整编军队,是准备随时和我们开战吧?”李渡也是军旅出身,一眼就看出来了蒋某人这是在积极的做着统一战争的准备,暗道这一天终于要到来了。

“嗯,四川对我们很重要,对南京也同样很重要,不管是谁拿到四川,都是进可攻、退可守,因此,这一次的统一战争很可能在这里打响!”薛霖神情肃然地点点头。

这个时代四川出川的路只有三条,一是沿着长江而下,二是走川北汉中、陇南,三是与云南、贵州接壤的宜宾和泸州。

而要中央军要守住长江中下游,只需要遏制住长江水域的蜀道天险即可。

“那薛弟是准713备打这一场战争,直接统一全国咯?”李渡双眼绽放着光彩,炯炯有神地盯着薛霖询问道。

统一全国啊!这可是这个时代军人们最大的梦想之一!

这个国家已经内战了二十年,整整二十年了!

进入政界后的李渡在这一年来北方的迅速发展下很清楚的认识到了华夏失去了多么重要的二十年!近乎停滞不前的二十年啊!

“本来我是准备缓两年了,但现在看来,如果等两年蒋委员长整合了军阀部队,三十个德械师也整编出来,倒时候说不上很难打,但伤亡绝对会增加很多!”薛霖一条眉毛拧成了一条线。

世界发展的有些出乎他的意料,虽然拉拢小胡子是自己派人做的,但小胡子为了尽快统合国内,竟然提前了那么多年与南京政府展开军事合作。

保底五千万马克的军购订单,足以养活dé国八大军工集团和他们数以十万的工人,而整条产业链下去,产生的附带产能足以养活上百万的家庭,从而给小胡子更多的支持…

第569章:平推战略!

现在华夏的局势已经是双雄争锋的情况,谁都知道,无论是谁赢了统一战争,其他军阀只有俯首称臣,缴械接受整编的份,二十年的内战终于要迎来一个终结!

薛霖清楚,但他想给自己两年的时间,全力准备收拾北方的毛熊。

但蒋委员长也清楚,所以大肆整顿军备,不仅抽调了黄埔军校数百名军官生,将附庸的军阀部队整编,还与德意国达成了军购协议和陆军改制草案,只要那个装甲师整顿出来,使用得当的情况下足以左右一场大会战的战局!

所以薛霖不可能给蒋委员长整顿军备的时间,必须趁现在,蒋委员长的德械师还没有整顿出来,率先发起统一战争。

到了现在的南北分立的情况,任何一个借口都足以发动统一全国的战争。

在薛霖原本的时空中,兔军与中央军南北分立,苏国支持兔军,美利坚支持中央军,想把华夏搞成两个国家,像南韩和北朝一样,但无论是太祖还是蒋委员长,都不愿意看到华夏分裂,进而发动了统一战争,无论谁输谁赢,华夏终将一统!

现在到了薛霖面前,也是一个必须的选择!

发动统一战争!将华夏彻底整合!为未来即将到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做准备!

念及至此,薛霖的双眼清澈而决然。

“罗旭,你的外贸报告先暂停一下。”薛霖对正襟危坐的罗旭说完后,又对苏秉文吩咐道:“去通知蒋白里、陈震来我办公室。”

“是!”两人立刻领命下去。

“终于等到这天了啊!哈哈哈哈~…!”李渡听到薛霖要准备统一战争了,原本还以为会等三五年的李渡畅然大笑起来。

很快,薛霖的两位参谋就来到了他的办公室内。

“薛帅!”蒋白里比陈震要慢一点。

看他一身风尘仆仆的样子,李渡忍不住打趣道:“我说白里兄,你又去亲自制作沙盘了啊?”

东北陆军大学和保定陆军大学上轨后,蒋白里开始主办国防大学,现在基本是将国防大学当成了一个展示才能的地方,而有了这位军事大能的坐镇,国防大学一举超越了黄埔军校,成为了这个时代公认的最好、最高等级的军事院校!

吸引了无数有志从军的人才们汇聚于此。

“嗨,参谋院那群小兔崽子做的沙盘已经勉强够看了,我这不是带着那群土木系的学员去挖堑壕了吗?”蒋白里拍了拍腿上的泥土,毫不客气的一屁股坐在了沙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