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老婆是李秀宁 第472章

作者:天命杨昭

“陛下,臣以为,我们应当先伐伪宋!”

杨昭话音方落,阶下一员大臣便站了出来,高声进言。

是郭子仪。

这位曾经的凉国降臣,因归降之后立有功劳,如今也有了位列朝堂的机会。

不过,这对他来说,还远远不够。

他迫不及待,想要展现自己的卓越才华,向天子证明他的价值,想立下更大的功劳。

唯有如此,他以降臣之身,才能在大隋的朝堂,立稳一席之地。

“说下去。”杨昭拂手道。

郭子仪清了清嗓子,不紧不慢道:“伪宋居于长江上游,我军一旦将之荡灭,大军便占据了上游之势,水陆并进,顺江东下,必势如破竹,旦昔间便能荡平伪明。”

话锋一转,他抬手遥指东南明国方向。

“但若先伐伪明,先不论江淮间水网密布,不利于我铁骑驰骋,就算我军能勉强渡江,介时赵匡胤顺流来救,我军便有被截断在南岸的危险。

所以,先伐伪宋,才是上策。”

他这一番分析,赢得了在场不少重臣的赞同,李靖,杨林等人,纷纷点头。

“子仪言之有理,那以25你之见,朕若先伐伪宋,又当如何用兵?”杨昭又问道。

“大军由南阳南下,渡汉江,破襄阳,先夺荆湘之地!”

郭子仪不假思索的给出了答案。

随后,他抬手一指西南方向,高声道:“伐宋,无非两条路,要么由关中越秦岭,先取蜀地,要么就由南阳出兵,先取楚湘。

蜀地有秦岭天险,雄关险要数不胜数,粮草转运又极不便利,先攻蜀地,显然非是上策。

若先攻楚湘,我们便可水路运粮,又靠近东都,最关键的粮草问题,便不在话下。

其次,收复荆湘,便等于把长江拦腰斩断,断绝了宋明二国的联系,叫他们无法互相援救。

再然后,我军便可兵分两路,一路由荆湘逆流西进,一路由关中挥师南下,两面夹击,叫赵匡胤首尾不能相顾,则伪宋覆灭,指日可待也。

一旦伪宋覆灭,再灭伪明,便是易如反掌!”

郭子信口若悬河,思维极其缜密宏远,一番话,便将江南半壁河山,宋明二国的地利优劣,说的一清二楚。

杨昭微微点头,眼神愈发欣赏。

这郭子仪,不愧是曾经历史上,唐朝的中兴第一功臣。

他这一番分析,正与杨昭心中想法,暗暗相合。

“药师,子仪所说,你以为呢?”

杨昭目光看向了李靖。

放眼大隋,论军略智计,除却武媚娘这个女流之辈,自他以下,李靖排名第一。

这等南征大事,杨昭岂能不听听李靖的意见。

李靖一拱手,高声道:“陛下,郭将军的方略,与臣不谋而合。

不过,臣以为,还需分出兵马,从关中,淮南一带发起佯攻,以迷惑敌方,叫他们分不清我军主攻方向。

如此,则能牵制敌军兵马,尽可能的为我军攻取湘楚之地争取时间。”

砰!

杨昭一击案几,奋然而起,眼中已燃起狂烈豪情。

“就依郭子仪李靖所说,尔等即刻去做准备,克日挥师南下,荡灭伪宋!”

大殿中,众臣热血再燃。

战事再起,意味着数不清的功劳,又将摆在眼前,加官进爵,指日可待。

而除此之外,此次大隋用兵,将不再是收复北方,而是平定江南,一统天下。

天下一统,大隋中兴。

杨昭,这位横空出世的少年天子,就将成为中兴之主。

而他们,这些追随杨昭南征北战的臣子,也将成为中兴之臣,名垂青史,供子孙后代,万世景仰。

名利当关,众臣焉能不热血沸腾,跃跃欲试。

旨意传下,整个大隋,再次动员起来。

驻扎在关中的兵马,屯驻于淮南的将士们,日夜训练,整装待发。

东都洛阳,十六卫的朝廷百战精锐们,也皆战意昂扬。

从河北到河南,各产粮区,数以万石计的粮草,源源不断的开始提前向前线输送。

伪晋伪凉及东突厥的覆灭,使得大隋边郡的压力骤减,绵延千里的边防线上,只需要留驻十万兵力,便可确保边疆安全。

此役,杨昭可动用的伐宋兵力,数量多达五十余万。

其中,近十万兵马,将由右武卫大将军徐世勣统帅,从关中方向,对伪宋蜀地发动佯攻,以牵制伪宋兵力。

东南方向,杨昭派出了左武卫大将军李靖,统帅八万兵马,向淮河以南的明国发起佯攻,牵制朱元璋的兵马,阻止其去援救赵匡胤。

而在中线,杨昭则命杨林,统帅十万大军,对襄阳一线发起进攻。

其余二十余万大军,则暂时按兵不动,好叫赵匡胤和朱元璋,猜不出杨昭真正的主攻方向。

一道道旨意传下,一时间,天下沸腾。

东都洛阳,洛阳城最繁华的西市上,一对年轻的夫妇,携手漫步在热闹的大街上。

“无垢,还记得那里吗?”

杨昭忽然停下脚步,抬手遥指斜对面不远处,那一座高楼。

长孙无垢抬头一望,不由嫣然一笑:“当然记得,那不是醉仙楼么,你我的姻缘,就是从那里开始。”

杨昭一笑,便将她的手牵的更紧,夫妻二人相携,踏入了那座洛阳最好的酒坊。

大战在即,杨昭也不知此番南征,又要多020久之后才能班师回京,便在离开之前,把仅剩的时间,留给了长孙无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