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老婆是李秀宁 第634章

作者:天命杨昭

他强行站起,将年轻武将召前吩咐几句。

“末将遵命。”

年轻武将拱手下城而去。

徐达目光望向茫茫海面,喃喃道:“杨昭,有徐达在, 明国不会灭亡!”

吴郡治所,吴县。

江宁沦陷,朱元璋只能带几千残兵,一路逃至了吴郡。

他率残兵入吴县后,下令停止再逃,命徐达速率新军来援。

他已无路可退,知道难挡杨昭,也只能寄希望构建新防线,做最后抵抗。

朱元璋松口气了。

站在城头,望着残存军队垂头丧气入城,朱元璋脸色如铁,半点自信全无。

他隐约嗅到死亡气息。

“我朱元璋被你逼到这份上,难道注定被你灭亡吗……”

朱元璋拳头击墙,脸上扭曲愤怒。

斥侯来报,东面明军已赶到,往吴县而来。

“定是援军到了,多少兵马前来?”

朱元璋精神振几分。

“禀陛下,好像只一千兵马。”斥侯答道。

朱元璋脸色一变,神情又沉下去。

朱允文也不悦,皱眉道:“十天时间,他就征召四千新军,却怎只派一千人来。”

朱元璋也不满。

片刻后,一将入城,称是徐达副将卢象升前来求见。

“叫他来吧。”

朱元璋不悦道。

那年轻武将卢象升上城,来到朱元璋跟前,一拱手:“卢象升拜见陛下。”

“朕令徐元帅起新军来援,他为何只派你带了一千兵马?”

朱元璋不满的质问道。

卢象升一拱手:“元帅说了,就算全军来援,也非是杨贼大军对手,这时坚守吴县没有意义。”

朱元璋脸色立变:“什么意思,难道朕就不守吴县,继续撤吗,杨贼会善罢甘休不成。”

朱允文也道:“到这时候,我们无路可退,只有抱必死决心坚守,尚有生机。”

面对斥质,卢象升只拱手道:“末将也曾向元帅提过,不过元帅说,他已在钱唐城布下妙计,请陛下留一将坚守吴县,率余军速赶往钱唐。”

朱元璋眼前一亮,黑暗中看到一线曙光。

朱允文眼中却掠过疑色:“他在余杭召了多少军?”

“共四千新兵,百艘战船。”

卢象升答应。

朱允文眉头一凝,“这点兵马,能布下什么妙策?”

卢象升无奈道:“末将也瞧不出,想来必有妙计,还请陛下相信。”

“我们该怎么办?”

朱允文只好望向朱元璋。

朱元璋沉吟,踱步城头,看看江宁,又望望钱唐,神情不定。

他实没把握,能守得住吴县。

毕竟,连江宁都失陷了,何况区区一座吴县。

但若前往钱唐,他又实在想不到,徐达只凭几千兵马,百艘战船,能布下什么扭转乾坤的妙计。

思来想去,权衡了许久,朱元璋终于停下了脚下。

回首时,他脸上只余决毅,咬牙道:“朕最后相信一次,大明存亡,全托负你身上了。”

吴县南。

明军刚才喘了一口气,第二天又南下。

他们逃跑目标是钱唐。

朱元璋走投无路,用徐达之计率残兵,南下与徐达会合。

这吴交给老将李如松,率一千余人坚守城池。

李如松亲送朱元璋出城。

“老将军,大明存亡在你身上了,你坚守越长,越能争取足够时间。”

朱元璋握着李如松手叮嘱道。

徐达派卢象升带来口信,叫朱元璋安排大将坚守,务必坚守足够长,他才可能搜集兵员粮草,希望越大。

朱元璋便将重任交给李如松。

朱元璋慷慨托负,李如松雄心起,慨然道:“陛下放心,臣拼上性命,定为陛下坚守一月。”

他是拼上必死决心。

此番坚守城池,凶多吉少。

朱元璋明知要李如松牺牲,也无办法,只得郑重一拱手.. .....

拨马转身,南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