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完美结局定理
而在调查的最后,他对于第三次世界大战作出警告,并预言了战后的“黑暗时代”。
在核武器的烈焰之下,世界将化为废土,巨量的辐射与不断扩张的坍塌粒子一同缓慢的将一切生命变为畸形而扭曲的可悲残渣。
幸存者们会为了生存资源而厮杀,不断内耗的掠夺型经济大行其道,直到一切归零。
这样的预言并非空谈,在北兰岛事件期间,这一切都有着真实的缩影。
在发出警告的同时,他也给出了解决的方案——即立刻建立一个新型的世界政府。
在罗克萨特的设想中,这个全球政府拥有着一个小规模的高度集权的精英阶级作为管理者,利用高度自动化的系统主导社会,实现绝大范围的“公平”,重视技术发展,在全社会推行科技主义。
罗克萨特的最初理论在现在看来显然带有浓厚的“乌托邦”气息,但是在社会普遍对于未来失去信心的危机时期,具有公开真相的大无畏勇气和亲自参与救灾并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罗克萨特无疑就是一盏黑夜中的明灯。
《调查报告》在发布后很快就被整理成书,在全球范围内热销,罗克萨特的支持者迅速增加。
但是,历史只证明了一件事——
罗克萨特并不是一名革命家,甚至不是一名合格的领袖,他没有能够站在历史的关键点振臂一呼,而是用一把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只留下迷茫而悲伤的支持者和一段等同于宣告世界死刑的录音。
这也是后世对于罗克萨特本人贡献具有争议的原因,毕竟在最危急的时刻,他没有勇气站出来改变世界,甚至于连遗迹署内部的分裂都未能阻止。
2033年1月15日,罗克萨特在费城的宅邸中吞枪自杀,在自杀的同时,他将《调查报告》通过尚未崩溃的国际互联网向全球公开发表。
在最后,这个绝望的学者还是点燃了火苗。
2033年-2045年
大分裂时期
在罗克萨特死后,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迅速的封锁了罗克萨特的宅邸,赶在遗迹署之前扣下了罗克萨特的尸体和死前录音,但是却没来得及阻止《调查报告》的全球公开。
很快,全球开始爆发对于坍塌技术的抗议与对于救灾中美国制造对立的冷血行为的声讨。
恼羞成怒的美国政府遂以“干涉他国内政”,“煽动社会活动”,“破坏联合国机构中立性”为理由驱逐了位于纽约联合国总部的遗迹署,并对国内的抗议浪潮进行压制。
在这期间,遗迹署则分裂为了两派——即后来为人所知的“信标派”与“盗火派”。
两派的分裂事实上在罗克萨特再世时就已开始,双方在之后都自称继承了罗克萨特先生的遗志,各行其道。
“信标派”的主要领导人为被视为罗克萨特接班人的遗迹署代理总干事,英国人托马斯.赫胥黎。
“信标派”将罗克萨特的死解读为对于世界未来的绝望,并坚信人类文明已经越过了“崩溃点”,在那不可避免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后,黑暗时代将会如期而至,人类文明最终将走向终焉。
这时,人类最需要的是文明火种的保留和毁灭后的重建。
于是,作为代理总干事的赫黎胥调用遗迹署全部的资源,打造了一个“末日避难所”——南极空洞城市。
这个计划于2033年4月正式启动,于2035年基本完成对于空洞城市的勘探。
方舟已经选定,只是还缺乘客。
于是,遗迹署立刻开始向全球开售巨额的“方舟船票”,当然,是通过秘密途径。
很快,在确认了事情的真实性后,各国政要,富豪,技术尖端人员纷至沓来,大笔大笔的投资使得南极基地的扩建得以加速。
很快,一座足以收容1000万人的避难所凭借着遗迹文明所留下的城市建立而起,它具有完全的生态循环能力以及足以抵抗饱和核打击的巨型堡垒门,以及远古之神留下的工程奇迹——一座接近完好的逆向坍塌反应堆。
在信标计划中,一旦世界局势接近冲突临界点,那么撤离计划就将启动,让持有方舟船票的“贵族”们可以拖家带口的撤向南极。
这些精英们高傲的自诩为人类最后的希望,抛下即将变成火药桶的人类世界前往南极,在那里,他们将被剥夺属于旧世界的一切,将自己完全的投入到南极基地的运营中。
“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人类文明最后的火种。”
但是,另一批人则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他们不忍抛弃自己的同胞,自愿选择留在这个黑暗的世界力挽狂澜。
在罗克萨特在会议上对着“信标派”的惊天一骂后,“盗火派”理事会宣告成立。
“盗火派”在成立之初就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首先,遗迹署的所有资源几乎都被代理总干事赫黎胥投入了“信标计划”中,从一开始,理事会就严重缺乏行动资源。
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则加紧了对于遗迹署的“包围”,在2040年联合国解体后,作为下属组织的遗迹署自然面临解散,北约宣布遗迹署为“非法组织”,开始部署CIA特工对理事会成员进行追捕以谋取“盗火派”理事会所保护的遗迹技术。
而“信标派”早已在赫黎胥的带领下撤往南极,理事会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在世界局势进一步恶化和北约的穷追猛打之下,组织已经进入了难以为继之地。
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盟友向他们伸出了援手。
新苏联于2034年成立后,作为遗迹技术“看门人”的米哈伊尔将军向他们投来了橄榄枝。
不知是出于对罗克萨特的敬意,还是对于理事会死守遗迹技术的赞赏,又或是不愿让北约得到关键技术,米哈伊尔在CIA的追杀下为理事会安排了一个“避风港,并提供了物资援助。
在理事会重整旗鼓的期间,米哈伊尔给他们送上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大礼——关于组织建设的培训指导。
作为前苏联克格勃十六局局长,俄联邦时期联邦安全局的教员,现任的内务部中将,米哈伊尔的革命斗争经验无疑已经达到了一种近乎出神入化的境地。
在他的指点下,理事会迅速完成了改组,建立了党派一般的严密结构,并开始培养除了科研以外的政治,军事力量。
很快,第一支理事会特遣队和行动总局挂牌成立。
在进行结构改组完成后,理事会开始迅速的展开会议,讨论未来行动方向。
他们果断的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原版罗克萨特理论,将任务分阶段,具体化,制定周密的行动方案。
既然三战不可避免,那么就必须将三战造成的伤害最小化。
他们为此明确了以下方向:
1.必须确保遗迹武器不投入战场。
2.确保战争以最快速度结束,并最大程度确保各国武装力量的消耗,至少在停战后十年内无力再继续战争。
3.战争与重建同时推进,必须确保战后工业总产值不过于降低。
4.建立罗克萨特主义政权,成立世界政府及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最大效率重建人类文明。
制定完毕目标后,理事会很清楚,他们的力量比起各国政府这个“利维坦”过于弱势,想要扳动天平,就必须借助外力。
于是,他们将目光投向了这个新生的红色巨人。
第两百七十三章 引线(中)
欧联防的联席会议此时正式召开。
主持会议的三方为新苏联国 防 部下属国际军事技术合作局代表和罗克萨特主义国家联盟军事委员会代表,以及欧联防东欧区域防务委员会代表。
与会者则是欧联防所属的各个军事承包商战区负责人。
格特向坐在一旁的娜塔蕾西亚使了个眼神,对方默契的点点头。
由于会议内容的保密性质和敏感性,会场的安保程度相当高,参加会议者必须经过多重检查确认没有携带武器或通信,录像设备后才能放行。
会场外还设置有电子信号侦测系统,用于拦截审核经由会场的一切无线信号。
但是娜塔蕾西亚作为生物意义上的人类,却可以在没有任何辅助外设的情况下接入人形的心智网络。
人形心智网络本质上类似于量子纠缠一类的超距作用,寻常电磁探测设备起不到任何作用。
而由于为了预防紧急情况,会场也并未设置严格的信号干扰措施。
因此,娜塔蕾西亚可以将“视频信号”轻易的传输至场外人形,并通过人形的外接设备转入一般终端存储或二次传输。
安洁莉娅说得不错,她就是最完美的特工。
但是听她本人说,这并不是个轻松活计,由于人类特有的脑活动和思维模式,她必须通过大脑中不断的进行情景再现回想以确保心智传输稳定,同时还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关注会场,尤其是需要克服大脑的信息过滤与思维跳跃导致的细节遗漏。
这样的高度注意集中,一般人就算通过外部脑电流刺激等辅助设备都很难保持长久。
格特在对她进行测试后,确定她在不经任何设备辅助的情况下能保持稳定传输大约15分钟,在这之后她就有可能因为体温的急剧升高和大量的能量消耗而陷入生命危险。
为此,格特只能采取一些特殊的办法来增加她的“续航时间”。
现在,她的衣服内测隐藏着保温材料制成的水袋,里面装着冰冻至接近零度的生理盐水,袋口有着一根非金属材料制成的注射针。
在感觉自己体温过高的时候,她就会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降温和补充盐分。
这样的措施让她的稳定传输时间提高到了40分钟。
尽管如此,这样的“工作”仍然需要极端坚定的意志力,但是,不知是长期经受“Nyto网络”的思想钢印影响还是“威廉”的培养,格特在对她进行了特种心理测试后惊奇的发现,在特定情境下,她具有资深军人一般的坚定意志与执行能力。
而涅托高活跃度的大脑额叶皮层和令人惊讶的身体组织强度也使得她的忍耐程度远超一般人类,这也是她能够实行心智传输的“基础”。
如果“威廉”所追求的是“超人”,那么他已经成功了。
……
在经过一段仪式性的开幕式后,会议正式启动。
主会三方正在对于三战后由西欧与东欧签订的《欧洲维和宣言》内容进行着激烈的讨论。
该宣言规定了对于围绕中欧地区的复兴重建工程的防务任务性质与原则,包括军事承包商军事行动的限制以及国家正规武装力量的进驻问题,以及一系列的武装冲突与武器装备限制协议。
该宣言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则就是对于欧洲东西两极对于中欧地区的干涉限制,提倡中欧原住民的自决权,维护地区人道主义原则的贯彻。
“为什么他们要对这个方案提出修改?”
格特向着身边的东方雨琦问到。
“因为最近的防务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只是一种应对方案……”
在东方雨琦的说明下,格特对于近期防务形势变化有了了解。
在与废土匪帮的长期对抗中,一种自然选择式的进化在这片野蛮的废土上出现了。
原本不堪一击,零散无序的暴徒匪帮在欧联防的打击下逐渐转变,有组织和计划的袭击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加,规模记录也被不断刷新,在记录中,甚至已经出现了数百人共同行动的大规模袭击事件。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匪徒的组织化进度进一步增加,军事训练程度提高,武器装备的升级和
袭击行动的计划性等现象进一步凸显,迫使欧联防的防务压力不断增加。
为此欧联防也作出了驻军增员,解禁军事承包商重装备的使用等应对。
但是,受到条框限制的欧联防却只能永远处于被动应对的状况。
随着冲突的不断升级,欧联防所保护的聚居地和工程点损失极速增加,位于北方的“复国军”军阀势力也借此机会一再要求越过新苏联划定的“安全线”,进驻北部地区,保护“波兰人”的安全,趁火打劫之心不言而喻。
这一次的会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新苏联国 防 部方面要求欧联防摒弃早期的被动防守行动方案,集中优势兵力主动扫荡非法武装组织,扩大军事设施的作战范围,并进行增员。
但是罗联方面则极力反对,这样的行为显然在道义上站不住脚,不仅忽视了欧联防建立之初维和的宗旨,更是将冲突扩大化,严重破坏了人道主义原则和非干涉原则,更可能会造成中欧人民的附加性伤害,得不偿失。
表面上看,这件事又是一场合理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对抗,军事利益和道义利益的冲突。
但是格特明白,在这件事之下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博弈。
很显然,从一开始,协议与新苏联国 防 部推行的“战争方案”利益冲突,苏军要想再次进军西欧,就得把中欧污染区这个天堑给打通。
与卡特.诺伊斯塔特追求“决战武器”和“新型作战技术”的唯技术论三号方案相比,这样的二号方案涉及范围更广,纠缠更深,与现行重建计划高度重合,显然更难以下手。
更何况,受到国际军事技术合作局控制,受特种作战司令部直接指挥的东部欧联防几乎就是国防部右翼的大本营,米哈伊尔一派的渗透困难重重。
但是困难并不意味着毫无希望。
安全局的特工们在新华沙成功建立了行动处,“盗火者”理事会与安全局也在暗中达成了协议,作为重建工程的主导者——IOP公司则通过经济和政治上的手段暗中给战争方案下绊子。
这样的情况,显然无法逃过实力具有碾压性优势的国防部右翼的法眼,血腥的对抗在和平重建的明亮舞台下打响。
对于罗联代表利用政治影响力阻止“战争方案”的行为,新苏联国防部则以人身安全和国家武力暗中予以压力。
而对于IOP,则利用技术合作局的势力影响进行经济上的打压,并力图寻找其他公司取而代之。
而对于安全局的渗透,他们则选择毫不留情。
在这个无法之地上,格鲁乌与克格勃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血腥角逐。
双方出动了在战争中锤炼的王牌特工,乃至特种部队精锐暗中展开了激烈对抗。
很快,安全局在对方处于绝对力量优势的情况下损失惨重,直到今天,整个华沙行动处被杀得只剩了一人,只能在格鲁乌的屠刀下苟延残喘。
即使如今格特带着一支孤军来到这里,也无法扭转安全局在这里的全面劣势。
“所以,你运气可真是差,这时候就是在跳火坑啊。”
东方雨琦叹了一口气。
“你怎么看?东方小姐?”
格特没有评论,而是问到。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这确实是好事啦。”
“主动出击本质上是用中欧人的命来换我们雇员的命,如果被动挨打,我们军事承包商就会承受更多的伤忙,但是主动发动进攻,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无人战斗设备尽可能的杀伤非法武装,但是由于他们通常与难民重合度很高,那么附带伤害就在所难免。”
东方雨琦回答到。
上一篇:鬼灭之刃:神级宝箱系统
下一篇:斗罗:身为奶妈,带把狙很合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