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之儒家小师叔 第136章

作者:不落骨

百坛猛火油这都是一座城池三分之一守军的储备量了,他和张良商议过了,烧毁秦军的粮草和造成新郑混乱五十坛就够了,现在韩运一出手就是翻倍,这让他这个老大的脸面往哪放。

“我从不开玩笑,秦国不好弄到猛火油,就去别的国家弄啊。我跟赵国的郭开有生意上的往来,区区百坛猛火油有什么值得惊讶的,要不新郑只有五个商队能够使用,再多些也不不碍事。”韩运叹气一声说道,仿佛百坛猛火油已经是他极大的失误了。

不仅仅是周围的韩国旧贵惊呆了,墨鸦也呆滞的看着眼前的韩运,他突然发现之前韩运那副二世祖的样子完全是给他看的,一股羞愧之情在墨鸦的心中升起,这些年他跟在子游身边的所有人对他都是客客气气的,让他有点得意忘形了,杀手的本能都快忘得差不多了。墨鸦开始反思自己,觉得自己应该回炉重造一番了。

“我就知道阳泉君之子,怎么可能忘记我们的故国呢?”

“是啊,看来公子只是之前没想清楚罢了。”

“任谁被丢弃在外,不知身份多年,也会有之前的情况。”

听着周围人的议论,韩宇的心情十分的复杂,余光看着这些议论纷纷的人,虽然有心制止这些声音,但是他没有这个能力。当初鬼谷子救了他,并且带他逃离了韩国,留下一句话,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留给他一些钱财之后便消失了,他现在实属是有心无力,但当了多年的公子,韩宇还是有些心胸的。

“早知堂兄的商队有如此能力,我也不让我们的同胞冒风险去寻找猛火油了,不知道堂兄的商队何时能够回来?”韩宇问道。

韩运看了韩宇一眼,心中暗道,韩宇当初能够抗住姬无夜。和姬无夜、张开地达成韩国朝堂的三足鼎立不是没有道理的。

“些许时日即可,堂弟也明白,秦国如今边关十分严谨,运送猛火油之事也需要徐徐图之,但最晚不会超过一旬,堂弟放心吧。”韩运说道。

表面上韩运十分淡定,但是心中已经开始想着去什么地方寻找足够的猛火油了。他的商队虽然也能走私些东西,但是他韩运现在可是正儿八经,地道的背靠权臣的商人了,怎么可能再去干这种冒风险的事情。

“一旬吗?不知道堂兄能否再加快一些,不出所料的话,我们起义的时间,就在五天左右了。”韩宇言辞恳切的说道。

此时的韩宇像极了一个尊长爱幼,一心为复国而考虑的好公子。看着韩宇并没有因为韩运插手复国之事而恼怒忌惮,周围的人对韩宇的评价不由得高了几分。

兄弟们,今天晚上家庭烧烤聚餐了,就两章了。

第298章 ,道家出手

听到韩宇的话,韩运故作沉思的样子说道

“五天的确有些赶了,不过我可以商队去魏国看看。”

墨影在心中记下了五天这个时间。

“既然如此就有劳堂兄了。”韩宇拱手说道。

“无事,都是为了我们的故国。之前是韩运被暂时的得失迷住了眼,现在我已经想清楚了,我乃是韩国阳泉君之子,乃是韩国王室后人,怎么能终身入商贾,而忘故国呢?之前是韩运的过错,在这里给诸位赔罪了。”韩运对着周围的众人拱手说道。

看着言辞恳切,神态虔诚的韩运,周围的韩国旧贵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神色。韩宇急忙拉住韩运的手说道

“堂兄说的这是什么话,浪子回头金不换,只要堂兄醒悟过来,多晚都不算晚。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恢复故国!”

韩宇虽然表面上说的格外的亲切和感动,但他眼底不易察觉的一抹忌惮和冷意,却掩盖不住他的真实想法。如果韩运一直当做一个旁观者,甚至满脸不愿意参与复国之事,他也不介意,只要上了这条船,韩宇不怕拿不到韩运的家产。等到复国之后,也不介意让韩运继承阳泉君的位置,但现在韩运的意思是想要在复国之事上发光发热了,这就让韩宇知道不能留下韩运了。

“实在是惭愧啊。”韩运脸上带着羞耻说道。心中却想着老子的演技那可是数一数二的,等老子摸清楚你们这些人的底细,再一口气卖个好价钱。若不是不卖个高价,韩运都觉得对不起自己这些“亲朋好友”了。

“有四公子和公子运带领我们一起起义,我们定然能够成功。”一名韩国旧贵说道。

“是啊。当初若不是姬无夜扰乱国内,疲敝我韩国。还有白亦非这个忘恩负义之人率领南阳降秦,我韩国何至于被灭?”

“复国之后,定要让白亦非血债血偿!”

墨鸦看着营帐内兄弟和睦,群臣齐心的场景,心中只感觉到恶心。当初的韩国朝堂哪怕再不济也不至于恶心到如此地步。营帐内的全部人,有不少人墨鸦是认识的。这些人都是当初在新郑中颇有“威名”之人,欺男霸女、作奸犯科是他们的口号,他们有几斤几两墨鸦是一清二楚,依靠他们复国和痴人说梦没什么区别。

虽然韩国旧贵的各怀鬼胎,但表面上却是一片团结。而正在面临亡国的魏国却是连表面不掩饰团结了。在秦国断然拒绝魏国的和谈之后,王贲和李信在下一城,已经逼近大梁了。秦国大军还未抵达大梁,魏国朝堂上的一些人便开始主张投降了。

从楚国回到魏国的廉颇脸色十分阴沉,眼中的愤怒更是无法掩饰。下方的公子假看着如此模样的廉颇,眼中充满了无奈。

“信平君背魏走楚之事,本就让父王心生芥蒂,如今又回来张嘴就要魏国兵权,还贬低了如今的大将军,这让父王和满朝文武怎么能够将兵权交给您呢?您实在是太心急了些。”公子假声音中充满了无奈。

说实话,公子假从没见过廉颇这种莽夫,也不明白廉颇是怎么在赵国混了多年,还被封为了丞相。廉颇回到魏国之后,魏王增接见了廉颇,但是话还没说两句,廉颇直接主动请缨说是希望能够担任大将军之职,帮助魏国抵御秦国。廉颇贸然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魏王增还是没有动怒,毕竟魏国确是缺少一个主帅。但魏王增好歹也是一个大王,你廉颇只是一个臣子,上来你言辞生硬主动要求要魏国兵权,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廉颇是要逼宫,这让魏王增心中有些许的不爽,没有一时间答应下来。

就因为魏王增脸上露出了一点不爽和犹豫,这让廉颇以为魏王增是不放心自己,对自己的本事有怀疑。于是便开始列举自己的功劳战绩,又点出了如今魏国统帅的种种缺点。这直接让魏王增和魏国满朝文武全部黑脸了。

廉颇本质上没什么问题,但是你当着魏国文武大臣对于魏国全是批判,说魏国文武全不如自己,这让这些大臣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羞辱。而被羞辱最狠的还是魏王增,你廉颇说魏国满朝文武全是废物,那不就是在说魏王增这个魏王也是昏君吗?

原本准备交给廉颇军权的魏王增,直接一甩袖子走了,留下了不明所以的廉颇和满朝怒目的魏国文武。

“我说的本就是事实。”廉颇黑着脸说道。

看着到了这种时候还不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的廉颇,公子假眼充满了失望,说道

“信平君当初在赵国为将之时,可抨击赵国满朝文武吗?”

廉颇微微一愣,然后说道

“当然,当初本君与蔺相,一文一武辅佐孝成王,面对朝内的不公之事,无能之辈,本君向来是直接抨击,上奏孝成王。”

听到廉颇的话,公子假也知道当初廉颇是怎么活下来了,全指望朝内有着蔺相如这个丞相帮助廉颇分担火力和安抚大臣以及赵王。正如公子假想的那般。当初赵国朝堂上廉颇居功自傲,本身惹得朝臣不满,但赵孝成王惜才加上廉颇此举让自己成为了孤臣,是最合适不过的统军人选了。孤臣没有势力,赵孝成王不担心廉颇拥兵自重或者造反。

但廉颇有时候过于直率,也会惹到赵孝成王的头上,如果不是后来的蔺相如极力的在帮助廉颇抚平赵孝成王和拦住朝臣对廉颇的攻讦,恐怕廉颇早就被逐出赵国朝堂了。

在蔺相如死后,在朝堂上独木难支的廉颇,当即迎来了赵国朝臣的围攻,赵孝成王死后,赵王偃轻而易举的就夺了廉颇兵权,也是这些大臣在背后推波助澜。可惜廉颇并没有看透这一切,还是觉得是赵国朝堂上的小人郭开在记恨自己,担心自己影响了他的地位,所以逼迫自己离开赵国。但实际上不仅仅是郭开,整个赵国朝臣都在想着弄走廉颇,否则依靠廉颇在赵国的声望,怎么可能轻而易举就被设计逼走。

“罢了,罢了。若是信平君想要拿到魏国军权抗秦,不妨去见一见龙阳君,或许他有办法。”公子假说道、

“龙阳君!?”廉颇神色有些诧异。

龙阳君之名天下谁人不知啊,倒不是说龙阳君有多大的能力,而是龙阳君与魏安厘王之间的爱恨情仇流传在整个七国之间。因为龙阳君和魏安厘王之间的男上加男之事广为流传。一想到自己要去拜访一个谄媚小人,靠着卖屁股封君的不男不女之人,廉颇就觉得羞耻。

“信平君也不要被外面的传言误导了。若是龙阳君真的只是靠着和祖父的不伦之事被封君,那您觉得魏国会没有人站出来阻拦吗?”公子假说道。

虽然世人因为龙阳君和魏安厘王之间的男男之事,导致龙阳君被诟病为谄媚小人,但龙阳君对于魏国有着不小的功绩。龙阳君不仅仅是美貌超远女子,更是魏国数一数二的剑术高手。而且在政治上的造诣十个廉颇也比不上龙阳君。龙阳君当初在魏国经常出使他国,每次出使都能完美的完成魏安厘王交给他的任务,为魏国拿到了不少的利益。

听到公子假的话,廉颇想到了自己在大梁听到过的消息,只不过廉颇对于这种谄媚小人本身就十分排斥,导致他并不相信龙阳君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虽然现在龙阳君已经半隐退,但父王仍然对其信任有加,经常拜访龙阳君,向其询问朝政大事。”公子假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龙阳君背后有着百家的支持,他和道家、阴阳家都有着亲密的关系。”

听到公子假的话,廉颇犹豫了一下,想到来之前昌平君和自己说的话。魏国亡了,秦国下一个目标就是赵国。到那时候哪怕楚国一统,也没有办法在帮助赵国抗秦。唇亡齿寒的道理廉颇还是明白的,想到自己的母国,廉颇放下了心中的骄傲。说道

“我去拜访龙阳君,不知龙阳君的住处在什么地方?”

“龙阳君现在住在大梁城外的庄园中,我的侍者会带着您前去。注意一定不要再说出在朝堂上的话了,更不要露出失礼的神色。”公子假嘱托道。

“我知道。”廉颇点头说道。

看着廉颇的样子,公子假还是有些担忧,但是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不能跟着廉颇一起去,只能让自己的侍者跟着廉颇前去。公子假将侍者叫了进来,随然嘱咐了几句之后,便让侍者带着廉颇离开了。

半个时辰之后,一个黑衣人推开了房门走进了房间内。

“大师,您来了。”公子假恭敬的行礼说道。

“我来了,魏国的局势如何了?”黑衣人问道。

“王贲已经拿下了启封,中牟正在被李信攻打。等到中牟被攻下,大梁岌岌可危了。”公子假说道。

“秦军动作为何如此之快?魏国的大军呢?魏国应该还有剩下的魏武卒,怎么陷落的如此之快?”黑衣人有些惊讶的问道,魏国重镇不少,其中拱卫大梁的更是墙高城深,不易攻打。魏国还有这十几万大军,哪怕是十几万头猪,王贲和李信五天也抓不完。

听到黑衣人的话,公子假脸上也挂满了羞耻,但还是解释道

“魏国现在军队群龙无首,根本没有组织有规模的抵抗。一听说秦军攻打,武将没有一个人敢应战。魏武卒千夫长典庆到是请战想要应战秦国,但仅剩下的那些魏武卒是整个魏国打造出来的,父王心疼,而且就一千多人的魏武卒面对秦国大军,无异于以卵击石。”

魏国自从接连经历了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以及河西之战,魏国接连衰败,当初的精锐大军全部损失殆价。随着土地的不断沦丧,魏国再也没有能力培养大规模的魏武卒,仅剩下的魏武卒还是当初大将军晋鄙留下的。

除了军队实力的衰败,自从当初大将军晋鄙被朱亥锤杀之后,魏国再也没有能够统帅三军的大将,剩下的这些武将也都是矮子里拔高个,谁也不是王贲和李信的对手。现在的魏国在将领方面甚至不如当初的韩国,韩国好歹还有着文武双全的白亦非和大将军姬无夜。

“廉颇呢?廉颇不是回来了吗?魏王没有将兵权交给廉颇,让他率兵抵抗秦军吗?”黑衣人急忙问道。

公子假解释了一下魏国朝堂上发生的事情,黑衣人听完之后整个人都懵住了。黑衣人突然现在的魏国已经是不灭都不行了,朝堂分裂、君主瞻前顾后缺乏胆气,文臣主和或者主降,武将无能,不是王贲和李信的一合之敌。

“大师,魏国的安危全看你的了,我已经让信平君去找龙阳君了。您和龙阳君一起去劝说父王,肯定能让父王将兵权交给信平君。”公子假说道。

黑衣人脸色变得复杂难辨,最终眼中闪过了一丝决绝说道

“罢了,原本早就不是凡尘之人,本不应该再过问魏国之事。但魏国终究是我的母国啊,既然已经插手了,不在乎再深入一些了。”

“多谢大师,不,多谢叔公!”公子假行礼说道。

“罢了,罢了。”黑衣人走出了房间朝着魏王宫而去。

看着黑衣人的背影,公子假的眼中满是复杂的神色,自己这位叔公已经不问世事,在太乙山修道多年了,一个月前突然联系到了自己,说要帮助魏国渡过难关。

“希望能够有用吧。”公子假闭上眼睛说道。

魏王宫内,后花园中。

“王叔!”魏王增对着黑衣人行礼道。

“大王客气了,我来这里是为了劝说大王拜廉颇为将,让他带领魏军抵抗秦军。”黑衣人开门见山的说道。

魏王增看着眼前的黑衣人,闭上眼睛说道

“廉颇此人心气太高,已经被我多次羞辱,若是让他手握兵权,在击败秦军之后,我要是想拿回兵权,他要是如在赵国那般,便是得不偿失。王叔,我不想刚击败猛虎,又引来恶狼。”

第299章 ,言出法随

看着如此短视的魏王增,黑衣人眼中闪过了一丝失望,但还是劝说道

“廉颇乃是为了合纵抗秦而来。等到秦军退出魏国,他便会离开,前往楚国昌平君处。并不会留念魏国的权势。”

“王叔这些年和昌平君还有这联系?”魏王增惊讶的问道。

当初六国为了抗秦,信陵君为首的诸国王室公子成立的里长城之事,魏王增是早有耳闻,当初他想过通过自己的叔叔信陵君也加入里长城,但最终因为资格问题,被拒绝了。

“兄长先后去世之后,里长城的实际控制权便交给了昌平君,这些年他一直和我联系着,希望能借我之手,获取道家的帮助。”黑衣人说道。

“道家的态度如何?”魏王增急忙问道。

“道家天宗避世不出,但暗中站在了秦国的一边。但人宗乃是红尘超脱,人宗弟子一直行走在江湖朝堂,所以分裂成为了两派,一派认为不应该插手,一派认为应当合纵抗秦,并且积极联络百家,希望找到同盟。”黑衣人说道。

“那不知道如今百家的态度如何?”魏王增问道。

“不可说,不可说。现在保全魏国的唯一方法便是让廉颇担任主帅,拖住秦军。等昌平君、百家和韩国旧贵一起出手,如此再起合纵之事,抵抗秦国,为我们争取时间。”黑衣人说道。

听到黑衣人的话,魏王增陷入了沉思之中。魏王增信不过昌平君和廉颇,前者因为有背叛秦国,又有意图颠覆楚国的倾向,这是任何一个君主都不愿意交往的人,谁也不敢保证昌平君会不会背刺自己。而廉颇,廉颇的前科太多了,加上在魏国朝堂上的一番言论,让魏王增觉得自己被羞辱了,所以不愿意将兵权交给廉颇,让廉颇挂帅出征。

但对于自己的王叔和百家,尤其是道家人宗,魏王增还是相信的。曾经的太乙山是属于魏国的,道家和魏国之间的关系更是千丝万绕,所以魏王增还是相信道家的。听了自己王叔的话,魏王增在想着要不要让廉颇挂帅。

就在魏王增还在考虑的时候,内侍站在后花园的门客低着头喊道

“大王,龙阳君求见!”

“龙阳君?他来做什么?让他过来吧!”魏王增说道。

“诺!”

龙阳君走入花园之后,看到这凉亭中的魏王增和黑衣人,眼神中闪过一丝诧异,但还是脸色如常的行礼

“拜见大王,安国君!”

对于黑衣人的身份,龙阳君是知道的。黑衣人是魏安厘王和信陵君的弟弟,安国君。因为道家人宗和魏国王室之间的关系,安国君十岁就上了太乙山,加入了道家人宗,而安国君的封号便是希望他能够在魏国危亡之际借助道家之手,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至于说道家和魏国王室之间具体是什么关系,龙阳君不清楚,魏安厘王虽然对他宠爱有加,但这种关乎魏王室生死的秘密并没有告诉他这种外人。

但是龙阳君自己私下调查过,魏国和道家的关系甚至比道家和秦国的关系更加密切。秦国是道家后选择的,而魏国才是道家最先布局的地方,当初魏国崛起,子夏入魏建立西河学堂之后,魏国儒法并行而不乱,这些背后都有着魏国的影子。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道家放弃了魏国,儒家内乱,荀子坐镇桑海;秦国变法,商鞅引大量法家入秦,这导致魏国顿时没了百家支持,从而导致人才不断外流,为魏国的衰败埋下了隐患。

现在魏国最流行的学术依然是道家的,老子、黄老、庄子乃至杨朱学派现在依然在魏国随处看见,只是道家却再也没有支持魏国,这次安国君重新回到魏国,让龙阳君嗅到了不一样的气息。

“免礼,龙阳君来找寡人何事?”魏王增问道。

“臣想要举荐廉颇为我魏国大将军,统帅兵马抵抗秦军!”龙阳君拱手说道。

魏王增的脸色变得有些复杂,看着龙阳君和安国君。龙阳君和安国君也在等着魏王增的答案。

两个时辰之后,魏国传出了魏王增的王令,拜廉颇为上将军,带领魏国上下十五万大军,迎战王贲和李信!而接到命令的廉颇进攻拜帅之后,带着魏国大军朝着启封出发,准备和王贲对战。

廉颇拜帅的事情自然瞒不住各国的探子,秦军在第一时间就接到了消息。正在攻打中牟的李信加快步伐拿下中牟之后,留下一半人看守城池之后,便快速去启封和王贲汇合。

此时的王贲也收到了子游的命令。

“看来先生的情报是正确的,这次攻魏引出来不少的人。马上将廉颇挂帅的消息告诉先生,让先生小心,我会稳住廉颇,尽可能的吸引住,为冯去疾和顿弱大军创造时间。”王贲说道。

“诺!”

子游拿到廉颇挂帅的消息已经是第二天了。看着廉颇挂帅的消息,子游只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看来某人也有失算的时候,这个算无遗策要拱手让人了。”焰灵姬揶揄道。

子游有些郁闷的看着取笑他的焰灵姬,雪女站出来说道

“先生,魏国对廉颇很重要吗?他竟然能放下自己的傲气,再度挂帅。魏国传回来的情报说,廉颇主动请帅可是被魏王增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拒绝的。”

“我也不知清楚,可能是唇亡齿寒的道理让廉颇放下了心里的骄傲吧,让人给司马宿和杨端和传令,让他们小心昌平君。再让楚国的罗网调查清楚楚国最近的动向如何?若是昌平君有意图帮助楚国的想法,让人给李园放去消息。

再派人送信给大王,让朝内决定如何处理这件事。昌平君的底牌应该不止如此,再派人给小圣贤庄送消息,让他们调查清楚百家中是谁在背后支持魏国和廉颇。

让王贲小心一些,这次秦国面对的可不是单单一个魏国,背后可是有着不少人的影子。”子游不断下达着命令。

一旁的雪女记下了自己的话,整理出四封信,交给子游看过之后,雪女叫来了四个罗网杀手,让他们将四封信送了出去。

“看来我还是不能露面,墨鸦不在这里,雪儿你和焰灵姬潜入郡守府,让钟际秘密来见我。再让整个韩国的罗网动起来,所有休息的杀手全部撒出去盯住了韩宇这些人,不要暴露的身份。”子游说道。

“好的,先生。”

“知道了,一天到晚就知道使唤人。”焰灵姬风情万种的白了子游一眼后便跟着雪女去化妆易容,她们两个太显眼了,要想秘密潜入郡守府不露痕迹必须要易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