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诸天,从宁安如梦开始 第103章

作者:三轮小叔

长松常年练武功,身体比较魁梧,他倒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被撞了之后纹丝不动。

可是,和他相撞的刘遮,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刘遮原本就被如花似玉的淑兰给吸引了注意力,虽然跟着长松走,眼神却时不时的看向淑兰。

所以,在没有防备之下,他撞到长松厚实的胸膛,连续倒退了好几步,还是没有站稳,碰巧绊到了台阶,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

淑兰注意到这一幕,就连忙转过身去,就怕刘遮尴尬,是她嘴角勾起的微笑,就知道她也被刘遮逗乐了。

刘遮的脸也一下子红了起来,他没想到还没有打听佳人的消息,却先在佳人面前丢了脸,让他心里有些慌乱。

长松当时看出了两人之间的不对劲,他觉得这对姐姐来说是个好事,只是这事儿却只能等刘遮提起,或者是王跃做主。

于是,他约么等了一小会儿,这才打破了这份沉默,他把刘遮扶起来,催促着说道,“刘大人,实在抱歉,我刚才太着急忘了介绍了。”

刘遮却松了口气,连忙摆摆手,毫不在意的说道,“无事,正事要紧,正事要紧!”

长松看刘遮没有怪罪,等刘遮站稳了之后,就带着他向院儿中走去,他还是要抽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王跃。

两人中途问了几个下人,在知道王跃的位置之后,他倒没有傻乎乎的带着刘遮往后院走,只是派人去通知王跃。

王跃接到消息,就向着明兰和品兰告罪了一下,也就来到了前院儿,也就从长松和刘遮那里明白了事情的经过。

……

饶州,王家

王安石接到了王跃的书信,看了事情的经过之后,就忍不住皱起了眉头,他虽然在王跃调查,却还是没想到前任常州知州的死,竟然有这么大的阴谋,让他都有些不寒而栗。

还好他没有在任上调查,不然的话他的家人可说不好,就折在那里了。

他明白王跃写这封信是什么意思,州府内没有知州,大概要上报到两浙路,而这些人敢对知州下手,就大概率在两浙路有人,他也怕官官相护。

王安石想到自己正准备办的事,就立刻启程回了一趟常州,顺便把自己的家人安排到老家去。

而且,这件案子王王跃办的太快了,他虽然到了饶州,可是圣旨没说让他即日离任去上任。

他现在也没有上任,完全可以先回家一趟,而常州的知州也没有人接任,理论上他还是知州,也可以去继续处理这个案子,不用王跃一个人扛着。

王安石这么想着,就先回了一趟老家,然后才赶回常州。

等王安石到的时候,王跃这边的案子已经办成铁案,证据证人证词确凿,让他都有些称赞王跃的办事能力了。

即使是这样,他还是一份一份的。查看过所有的口供之后,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这才拿着知州的大印给盖了上去,也算是把案子完结了。

王安石办理完成之后,就有些凝重的说道,“我知道你是为了常州百姓,这才要扫根除恶,可是你这次办的实在是太凶险了,如果你安排救援的人赶去的不及时,恐怕长松和几个船运司的人就没了,你也可能赴了李大人的后尘,以后万万不可如此。”

王跃有些不好意思,他自己武功高强,也不怕有人行刺,所以才趁王安石刚刚离开就开始办事。

这会儿听王安石这么说,他就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是我有些孟浪了,只是不知道有没有耽搁大人的事情。”

王安石听了王跃的询问,有些狐疑的问道,“你怎么知道我在饶州也在做着和你一样的事情?”

王跃愣了一下,他没想到王安石竟然准备在饶州也这么干,他就有些不确定的问道,“大人,按照行程,你好像还没有去接任吧?”

王安石很是自信的说道,“我当然是要安排人先秘密调查啊,不过,巧合的是你的书信,让我暂时离开,等我回去之后,就可以立刻接任收网了。”

王跃有些哭笑不得,他没想到会这样,他也很好奇王安石这次搞得有多大。

要知道,他这次可是办掉了一个知县,还有不少的其他胥吏无数。

再加上,这个知县背后还有人,他这才不得不让王安石回来一趟,让王安石过来背锅。

而王安石一个人去饶州,虽然距离自己老家很近,可也像刘遮一样孤立无援呀。

不过,王跃很快就知道了,王安石出手可比他狠多了,在他从王跃这边回去不到七天的时间,就把江右的一个通判以及两个知县下狱,其他贪官污吏和地主恶霸不计其数,让当地百姓欢呼雀跃,其他官吏却毛骨悚然。

而王安石却不准备就此罢手,不仅复查最近几年的诉状,还带着他的护卫四处走访,听当地下层官员和百姓的声音,只要是有可疑线索,立刻就去根除,一点都不留情面。

正因为有了王安石那边的大动作,王跃这么的动作更像是王安石的手笔,王跃只不过是执行罢了,常州的事情,也成功的让王安石背锅了。

不过,王跃也总算是明白,为什么他记忆里王安石在嘉佑三年会出现在东京述职,上那著名的万言奏折了。

感情王安石这是触动了别人的利益,那些官员拿王安石没办法,就一起使力让他滚蛋的啊。

不过,王跃却不在乎那些,他这边递上了折子之后,还推荐刘遮做了武进县知县。

在听长松说了刘遮似乎看上了淑兰之后,他当即就做了媒人,为两人定下了婚约。

来常州好几年的刘遮,总算是守得云开见日出,不仅升官还又娶了老婆。

长松这边也获得了提拔,因为常州总捕头以及武进县捕头涉案其中,王跃也就推荐了这次立功的长松做了常州总捕头,徐义做了武进县捕头,这次参与行动的护卫中立功的,也都安排进了各地做捕头。

他现在的作风,和祁同伟颇为相似,就连他家训练的狗,也都被调往衙门里养着了。

当然,他这么做,主要是他家里训练的狗有警犬的作用,还真能帮忙破案。

事情到此,常州也彻底的在王跃的控制之中,可是当地的世家大族却没有对王跃有什么反感,反而因为王跃没有后续动作,一个个对王跃还是赞赏。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实在是王跃太过年轻,而王安石的锅背得太瓷实了,让人根本就没想到是王跃的手段。

在饶州扫黑除恶干的风风风火火的王安石,果然像王跃想的那样,用六个月的时间,成功的把当地官僚世家给惹毛了,他们纷纷上书朝廷诋毁王安石。

嘉佑三年,八月,

朝廷也下令让王安石进京述职,饶州扫黑除恶行动这才告一段落。

而王安石在回京述职的路上,就开始写《上皇帝万言书》,大概是修改多次的缘故,他一直写到进京都没有写完。

一直到了嘉佑三年十月,他这才把万言书递交上去。

这万言书一石激起千层浪,改革派和保守派争吵的不亦乐乎,皇帝也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第一百九十二章 少年大宋说!

毕竟,皇帝也老了,他更注重的是子嗣问题,对于改革的事情,他经历了范仲淹的那一次,实在是提不起兴趣。

再加上,他刚刚下令让他的各宗室子侄们,各派一个八到十岁的孩子来到皇宫。

现在孩子们已经送到了宫中,合适的孩子一共六个,邕王和兖王的孩子也在其中,就连禹州团练使赵宗全也送了他的9岁长子赵策英过来。

这些孩子已经被诏入京有半年了,也成功的转移了各位大臣的注意力,这些大臣们也不再叮嘱官家立太子的事情,反正把注意力关注到了这些孩子身上,他们也想从中挑选一個合适的孩子继承大统。

毕竟,朝中几位大佬,根本就没有站队,他们只担心皇位的传承罢了,再加上风头最盛的邕王和兖王,都不怎么适合继承大统,他们这才不得不这么做。

现在以韩琦包拯为首的大臣们,对陛下的要求就是保重身体,他们大部分时间也是顺着陛下的情绪来,至少要在他们挑选出合适的太子之前,不能让皇帝此倒下。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皇帝总算是轻松下来,心情都好了许多,每天都在和六个孩子玩,身体反而好了许多,不像往日一样的动不动就咳嗽了。

也就是这个时候,王安石的万言书上来了,打破了皇帝和各位大佬的这份默契。

这个时候,不仅仅是皇帝没心思去改革,就连大臣们其实也没心情,所以万言书的事情,也只能搁置不发了。

王安石却是个拗脾气,他看万言书没起到效果,就又写了一份简短言辞激烈的改革奏折,官家依旧是没有批复。

如果是一般大臣,这个时候也该识趣的偃旗息鼓了,可惜王安石是一般的人,他干脆辞职不干了,对于朝廷新任命的馆阁之职固辞不受,扬言要外出当官。

可是大家都不怎么放心让王安石这个时候再去地方了,实在是被王安石在常州和饶州搞得有些怕了。

如此僵持了几个月,大臣们也担心王安石不愿出仕,官家这才不得不召见了王安石。

嘉佑四年,二月,

王安石还以为官家肯见自己,是总算是准备改革了,让他心情很是高兴,就连忙做足了准备。

他带着激动的心情在皇宫里,一见到官家,就很是激动的说道,“陛下,嘉佑三年常州的奏报您可看见了?”

虽然各州县那么的多,可是常州这次税收竟然是往年的两倍,确实吸引了官家的注意。

这会儿听王安石提起,他有些疑惑的问道,“永叔可是说常州的税收?”

王安石点点头,很是郑重的说道,“燕回在沈知州入职前,就按照我当时留下的要求,彻查了常州土地兼并的情况,对于那种使用特殊手段逼迫主户变客户的世家进行了责罚,对那些牵扯到的官僚进行了惩罚,为老百姓讨回了大量的土地。

正因为有这些手段,这才有了常州税收的盛况,这还是一个小小的常州,整个大宋大抵都是如此。

陛下,先帝登基初年,全国一共约莫有九百万户,土地超过五万万亩是要上缴税收的。

可是现在呢,才过去了多长时间,大宋人口早已经超过了一千万户了,可是能够纳税的土地,反而不足两万万亩了。

陛下,这还仅仅是土地兼并的情况,还没有考虑臃肿的官僚系统,如此下去,再不进行改革,大宋危矣!”

官家何尝不知道是这个情况,要不然的话也不会同意范仲淹的改革,只不过上次失败了罢了。

可是他年龄真的有些大了,虽然不愿意承认,却也真的担心在晚年出什么乱子,那他的一世英名就毁了。

他干脆走到王安石身边,把王安石拉到一个椅子上坐下,他这才在另一边坐下,有些惆怅的说道,“永叔,我知道你的志向,如果你早几年提出这个意见,朕定当着手改革,有你和希文联手,没准儿还真的能够可以。

可是,朕现在年龄大了,没有那么大的精力了,只靠你自己,你有把握说服朝中大臣们吗?”

王安石顺从的在椅子上坐下之后,听了皇帝的描述,心里有些失望。

连范仲淹都是独木难支,他一个人如何能够对抗整个朝廷?

不过,他这个人脾气向来倔,心中也不服气,就铿锵有力的说道,“陛下,只要你有决定,臣万死不辞!”

官家看着王安石坚定的目光,他明白王安石的想法,那是为了理想死了都值得的。

可是他却不想让王安石死,也就拍了拍王安石的胳膊,指着隔壁读书的几个读书的皇子,笑着问道,“你看看他们,觉得如何?”

这些皇子,都是皇帝的子侄的孩子,送进皇宫之后,也就成了他的孩子。

至于将来哪个记到皇后名下,那就要看他们谁能让他这个皇帝,还有大臣们满意了。

王安石虽然比较倔,但是他他并不傻,看着几个年龄不大的皇子,就有些疑惑的问道,“陛下,你不会是想让我等着几位殿下长大了再改革吧?”

官家呵呵笑了一笑,这才一本正经的说道,“这有何不可?你才不过四十而已,等他们十年又何妨?

我给你安排了那么多职位,你都不愿意去做,我现在有个职位想让你去做,那就是他们的老师,把你的想法交给他们,将来还怕他们不支持你吗?”

王安石虽然知道皇帝说的有道理,却还是有些目瞪口呆,如果这些皇子是王跃那个年龄他也就勉强忍受了,可是让他做这些不足十岁的小破孩儿的老师,他可不忍心自己有那个耐心。

只是,他想到刚才想起了王跃,心中灵光一闪,他也就说道,“陛下,微臣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让臣直接教导他们,臣恐怕会忍不住发脾气。

不过,微臣有一个人推荐给陛下,不知道陛下愿不愿意听?”

官家没想到王安石会这么说,就有些好奇的问道,“你要推荐的是谁?”

王安石很恭敬的站起身行了一礼,然后才很真诚的说道,“陛下,嘉佑二年状元,常州通判王跃,他曾经跟我说了一句话,那就是年龄差别太大的话,两人之间没有共同语言。

燕回现在年龄才十八九,不仅学通古今,又在通判的位置上历练过,让他和这些孩子们讲学,恐怕比那些年龄大的大人更合适。”

官家听到王安石这话就愣了一下,他有些疑惑的问道,“什么叫做共同语言?”

王安石还真询问过王跃,他也就很实诚的说道,“燕回的解释就是,相同的认识和思想,只有年龄相差不太大的人,这才会有共同的爱好,他们之间就好交流一些。

燕回曾写有少年大宋说,言及少年激进,老年保守,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

臣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他说的那种共同语言,大概就是出自他自己写的这篇文章。”

官家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也就笑着说道,“永叔还记得燕回的少年大宋说的话,待会儿给我写一份儿,我也要好好拜读一下。”

王安石连忙点点头,很是诚恳的说道,“是,陛下。”

官家琢磨了一下,好像这几个孩子在那些翰林院的老学士面前,确实像一个乖孩子似的,根本看不出什么品性。

说不得,真需要找一个年轻的翰林院侍讲来给这些皇族讲课,这样才更能看出他们的品性。

……

常州,盛府

“进京?”

盛老太太知道王跃一直在忙,今天突然有时间过来,她原本还很高兴,结果她还没来得及询问,就听到了王跃说要进京的事情。

她就有些错愕的说道,“你才任职了两年多,怎么就要调回京城?”

明兰也有些好奇,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突然把王跃调回京城去,京城哪有外面好玩啊。

只是老太太已经问了,她就只能眨巴着眼睛看着,也没有再问。

王跃看两人都这么看着自己,就很是无奈的说道,“老太太,你还记得前任知州王大人吗?”

盛老太太点点头,忍不住笑着说道,“你说那个倔脾气知州大人呀,那谁能不知道呢?那可是个好官,他还是第一个不等到万民伞就走的官员。”

王跃看老太太这么调笑,也很无奈的说道,“他在涿州得罪了当地的官僚系统,他们纷纷上书告状,所以王大人就被招进京述职了。

陛下给王大人安排了好几官职,他都不愿意做,后来,要安排王大人做翰林院学士,就是给那些太子预备役做老师。

可是他不愿意,就向官家推荐了我,让人没想到的是,官家竟然同意了,这就下旨让我去翰林院做侍讲,负责给那些太子预备役做老师。”

盛老太太忍不住莞尔一笑,她没想到王跃竟然用太子预备役形容那些皇家子弟,不过形容的倒是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