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血色浪漫:我成矮矬穷李奎勇 第166章

作者:西门

  李奎勇道:

  “服装厂不光在广州、中山有,京城现在也有一家,以后还打算在魔都那边也开设一家,这次过去,准备进入港岛的房地产,要是不出什么意外,这才是最挣钱的买卖,应该能挣不少。”

  周晓白对这些是一无所知,挺好奇道:

  “那边的生意真就这么好做嘛?我记得你跟我说过,服装厂一个月就能挣三四十万,还是美元,还有你买的这项链,一条就要上万,跟咱内地的物价水平,简直天差地别,就说我年后要去实习的医院,实习生每月就人三四十块工资,就是以后转正了,也就五六十吧,这还算是好得了,跟你这一比,我都没上班挣钱的动力了。”

  李奎勇一笑,

  “港岛地理、环境位置特殊,不能以一般的省份来对待,那边的工资水平,就是一个普通的酒店服务员,每月也能有个五六百的港币。”

  “这么高啊?”

  周晓白再次诧异,“人家一个月,相当于内地普通工人两年多的工资了。”

  “这还算好了”,李奎勇道:

  “你像我插队的陕北,农民一年累死累活干到头,要是哪个能挣到一两百,那绝对是大队里的主力,其他的像我们这些知青,钱不光没挣到,还倒欠队里口粮,这就是差距啊。”

  周晓白点着头,挺不解道: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像你说得,那什么中山、鹏城,也就跟港岛是一海之隔,肉眼都能看到对岸,但双方的生活水平也是大相径庭。”

  “这个嘛……”李奎勇道:

  “这里面各种内外因素多了,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那话怎么说来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往前看吧,内地也不可能一直贫穷下去的。

  反正啊,你要以后工作干厌烦了,咱不干就是,在家相夫教子,给你男人我多生几个孩子,当个富太太就好。”

  “我才不要!”

  周晓白嘟嘴道:

  “那我不是白学医了,我还这么年轻就待家里头,多没意思,还是得找点事做做的。”

  “那随你!”李奎勇道:

  “我说得就是这意思,咱家不差钱,往后就是什么也不干,也够咱花销几辈子了。”

  周晓白道:

  “有机会我一定要去那边看看,哎,你不会不欢迎吧?”

  李奎勇一笑,

  “这有什么不欢迎的,下次我过去了,你就请假好了,带你一块过去。”

  “这还差不多!”

  “不过现在嘛……嘿嘿!”

  看着媳妇光溜的身段,前凸后翘,一手丰腴,刚歇会的兄弟又有了想法,

  一个翻身!

  周晓白惊呼,“你……你别闹,明儿不是说要坐火车,这么长时间。”

  “没事,咱卧铺!”李奎勇压了上去,

  “嗯,你……我把项链摘了,关……关灯!”

  “开着好,更有感觉!”

  ——

  ——

  第二天中午,火车站,见到了一路风尘仆仆从铜川坐火车到西安的郑桐、蒋碧云、李严、钱志民几人,大家都是两年多没见,好一番叙旧、热聊,

  李奎勇道:

  “郑桐,你们大队其它知青呢,张广志、曹刚他们呢?”

  郑桐道:

  “我们也得分批回,其他人得年后了,勇哥,你不知道,今年县里有招工的,面对的对象是下乡三年以上的知青,有国企、县企业、最好的就是军工企业了,不过这工作肯定轮不到咱,我听公社上的领导讲,名额私底下早就预定了,也就是走个过场而已,张广志和曹刚进了县里一企业,这把两人给高兴的,在炕上蹦跶了两三天,不就每月二三十块工资,不知道的以为捡了多大一金元宝。

  李奎勇笑着道:

  “那不是挺好的,总比在地里刨食强,一个壮劳力工值五分都不到,一年忙到头,钱没挣着,还欠队里口粮,进了县城工厂,最起码有个稳定收入了,你俩没找啊?”

  “我才不稀罕!”

  郑桐道:

  “在村里待了这么些年,我都习惯了,我现在就喜欢这种自由自在的感觉,我还真不在乎每月拿那二三十块钱,反正待村里头我也没饿死,挺好。”

  “你快别吹牛了!”

  蒋碧云没给自己对象面子,道:

  “你们不知道,这人啊现在真是迷上读书了,一天书不离手,躺炕上看,吃饭看,去地里干活也看,就是去茅坑上厕所也要带着,有次在茅厕里看入迷了,双腿蹲久血液不循环,站不起来了,就在里头嚷嚷,让我们去搀扶他,要晚几分钟去,人真要掉茅坑里了,你们说说,这都什么人。”

  李奎勇和周晓白都笑起。

  蒋碧云接着道:

  “不过这也挺好的,至少没像过去那般玩闹了,他啊现在正在全力备考,年后要去县教育局面试,当个中学的历史老师呢,我没他本事,现在在公社上的小学当个小学老师。”

  周晓白道:“那你俩挺好的,以后都是老师了。”

  李奎勇道:

  “咱先进站吧,时间快到了,到时车上再聊!”

  火车票几天前就买好了,都是卧铺票,原先在这边做了一年多药材,这条火车线路太熟悉,也有熟人,先前让洪八一联系这边熟人给弄了些卧铺票。

  一行人拎着大包小包往车站里去,半个小时后众人都上车了,蒋碧云欣喜道:

  “奎勇,有你在就是好啊,还能坐卧铺,这趟回去就不用遭罪了,舒舒服服躺着回去。”

  郑桐道:

  “勇哥,先前跃民给我写信,你们几个都留部队了?那你这跟晓白又是两地分居了。”

  周晓白纠正道:“我……我俩可没同居啊!”

  底气有些不足,是没同居,不过该做得好像都做了。

第258章 拼爹拼妈拼家庭!

  郑桐很认真的点点头,“了解,了解!”

  挤弄着小眼睛。

  “哎!”

  蒋碧云打了下郑桐,警告道:

  “你给我正经点啊,这是人奎勇和晓白两人的事,你这么关心干嘛?有这工夫就好好复习下历史课本,年后就要去教育局面试了。”

  “我还看什么书”,郑桐自信满满道:

  “不是我吹嘘,关于华夏的二十四史,尤其是唐宋明,就是京大、华清的历史教授来,我也能跟他们论道论道,哥们不带落下风的。”

  蒋碧云鄙视道:“你不吹能死,刚读几天书就骄傲自满了。”

  “蒋碧云,也别这么说!”

  李奎勇道:

  “郑桐敢这么说,肯定是有底气的,说起这个,刚我还忘了问你们,除了你俩,其他人也都在学习的吧?我给你们寄来的那些课本、教材,有没有在看?”

  蒋碧云道:

  “我和郑桐倒是在看,不过其他人就没那么积极了,圈了几次不听,总不能逼着人学习,也就随他们了,现在县里又要招工,大家伙心思都在工作上,更没学习的想法了。

  不过,李严还有王红、刘娇几人,应该都挺用功的,我们几个经常在山坡上,面对面喊着,交流下学习心得。”

  李奎勇点头,“那就好,这一块可不能松懈,我还是那句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得人的。”

  郑桐道:“勇哥,你说这高考真能恢复?”

  “把问号去掉,是一定以及肯定”,李奎勇坚定道:

  “这都不需要多想的,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需要得是什么?完善的制度规则、先进的技术水平……但不管是制度、规则、技术等等,都需要人来制定和操作的,说白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那就是人才。

  真正的人才哪里来?总不可能一直沿用工农兵推荐制度吧?这其实根本不是选拔人才,应该叫拼爹拼妈拼家庭背景更为合适,一个连最简单的加减法都不会的‘大学生’,却是出现在了像京大、华清这种华夏最高等学府,你们不觉得这是一种极大的讽刺嘛?

  要是每个‘大学生’都如此,你们认为这个国家还有救嘛?”

  “喂!”

  周晓白嘟嘴不满,道:

  “我不光会加减法,还会乘除呢,没你这么小看人的,哼!”

  得!

  他这嘴一下没把住,倒是把边上这位准大学生给得罪了。

  郑桐和蒋碧云也是笑起。

  李奎勇道:

  “媳妇,我不是说你,你别自个对号入座啊,你能进入军医大学,有你父亲的一部分原因,但关键你自身条件也是很优秀的,本身就是在军区医院工作的,专业对口,长得又漂亮,温柔可爱,脾气也好,你这种人才不推荐去上军医大学,那简直就没天理了。”

  周晓白被夸得脸都红了,尤其在外人面前一声媳妇,心里甜蜜蜜的,眼神都能拉丝了,刚那点小脾气消失得干干净净,

  “就会说好听的。”

  郑桐和蒋碧云两人听着肉麻死,起鸡皮的节奏,难怪晓白对人死心塌地的,这么不要脸的甜言蜜语,在烈的姑娘也成绕指柔了,

  郑桐道:

  “勇哥,你多少考虑下我俩的感受,没这么腻歪的,你说晓白专业对口,人长得漂亮,脾气好,我们认同,不过要按你意思,这医生一定得漂亮可人了?这又不是什么选美,要求是不是太高了?”

  “我没说一定要漂亮可人,脾气好”,李奎勇解释道:

  “但这绝对是加分项,你想想去医院的看病的,不管是身体和身心,一定都不怎么得劲的,谁看个病还欢天喜地的?这不是傻子嘛,这会病人需要的是关怀,安慰,要是碰到个长得龊的医生,不仅脾气差,完了还有口臭,一张嘴……苍蝇都闻着味来了,你说说,你心情不是更糟糕?要面前是一漂亮温柔的女医生,那心情绝对两个样!”

  周晓白在边上憨憨解释一句,“我不口臭!”

  “嗯,嗯,你不是,你不是”,李奎勇连连点头,看着媳妇,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这我知道!”

  这他最有发言权,口水都是甜的。

  周晓白一见人这般眼神,就知道这人肯定不会在想什么好事,白人一眼。

  边上两位又无形中吃顿狗粮,蒋碧云道:

  “奎勇,你这嘴啊,还是这么损,哪有这么埋汰人的,这话要让医院的医生们知道,非得拿最大号针筒戳你屁股。”

  李奎勇嘿嘿笑着,

  “那没事,要是我家晓白打针,我把两瓣屁股交出来,随便打!”

  “去你的!”

  周晓白轻推人下,听不下去了,这人真是,都有旁人,还什么话都敢往外说,没好气,

  “我可没这癖好。”

  “哎,勇哥!”

  郑桐推了推鼻梁头上眼镜,道:“你这跑题了啊,刚不说人才、高考嘛?怎么还转到打屁股针上去了,说正事。”

  “还不是你小子带的”,分分钟把锅甩过去,李奎勇道:

  “所以说,像工农兵这种推荐制度,不符合基本的逻辑要求,更不符合社会进步的需求,必然要被淘汰,连古人都知道举行科举来选拔人才,身为现代人这点道理不懂嘛?高考肯定势在必行啊,都不用纠结的事。”

  “这么一说倒也是!”

  郑桐道:

  “那关键什么时候恢复呢?再过个几年,哥们就得奔三张了,到时总不能拖家带口去上大学吧?”

  “放心,不用等那么长时间”,现在已经75年了,高考恢复77年,两年多点时间,李奎道:

  “你看现在外面的形势,不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快了,真就是你郑桐抱着孩子去上大学,国家也是允许的。”

  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77年高考结束后,大学校园里出现的‘奇葩’场景,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出现了老中青三代,彼此的年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小的十七八岁,绝大多数二十三四,再往上二十七八,甚至三十以上的,这些人肯定都有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