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在战锤 第300章

作者:月寒

  于是在经过一系列的博弈之后,继财政大权统一之后,军事大权也最终被收归中枢,形成了实质上令出一门的统一。

  在这之后,虽然行省军的名称依然得到了保留,但实际上所谓的“省军”更多的是结合了地方驻军、卫戍、治安、民团等多种功能权责的二线部队。

  虽然像是努恩铁甲军那样的精锐部队也属于这个行列,但在帝国却没有人会把他们之间混为一谈,作为有专属称谓荣耀传承的精锐军团,他们虽然依然属于省军行列,但实际上却是作为帝国一线作战部队、或者专服务于自己出身地区卫戍兵团。

  刨除这部分之后,剩下所谓的“行省军”,就只剩下了数量庞大,但却百病缠身,吃空饷、少训练、纪律低下、装备落后、战术陈腐、军官和士兵阶层分化严重.......的泥足巨人。

  在有一堆负面buff,连按时拿饷都不能保证,军队内部关系恶劣,军官骄横跋扈,奢靡无度,把下级士卒当成仆役任意使唤......等一堆恶性情况之下,如果他们还能维持良好的纪律性,那只能说要么是国教信仰自带脑控能力,要么就是.......所图甚大?

  比如有一伙不愿透露姓名的混沌分子已经潜入进去,准备哪天万事俱备杀进阿尔道夫皇宫夺了鸟位之类。

  省军的种种负面问题,不只是单纯他们自身的问题,要扯的话就要牵涉到整个帝国军队制度的败坏上去了,所以为了应对这个情况,帝国采取了很好的:

  猪的战术......的前部分。

  遇到攻击,就把屁股贴着墙,让你抓不着尾巴。

  准确的形容应该是拖的战术。

  行省军以兵源主要来源地为驻扎区域,都是本地人本地军,再有事也闹不到哪里去,因为就在自己家,就算发生哗变之类的问题也不会引起太大的波澜,大不了就是多上报一些逃兵数字,反正他们自己最后也是跑回家里去。

  但即便如此,在普遍以本地人驻军本地的情况下,还是让帝国方方面面都对行省军的军纪之败坏有着很深的印象,由此其个中情况,可见一斑。

  .......

  但重要的是,奥古斯汀手下如今最多的,就是这类战斗力不能保证,但纪律问题,绝对可以“放心”的行省军团,并且这个规模还在源源不断的扩大。

  打仗不能稳赢,扰民请统帅放心。

  能明抢就绝不仅偷鸡,能抄家就绝不只扒门。

  穷惯了的帝国丘八们把在边境视为一个发财的机会,首席输了,绿皮跑了,战功没着落了,但被奥古斯汀发下了“合法拷掠”勒索地方资格书的帝国人还是对此欣喜若狂———不过他们欣喜,要发狂的就是边境人了。

  帝国拿下边境是打算把这地方当做一片距离又近,环境又适宜,可以大大疏散国内人口压力的殖民地来用的。

  要往这里移民,自然就不能一拍板做宣传,得先有建设,有前哨站。

  最好是前期先建立起几个移民新城邦。

  那么人口从哪来呢,在还没有彻底将这片地区纳入掌握的情况下,并不适合动员大量的民众迁移,这样会给本就不稳定的边境局势造成不可估计的动荡。

  帝国地大物博,能人志士辈出,很快阿尔道夫就拿出了一个好办法:

  “军垦移民”

  帝国国内庞大的行省军既不能保证战斗力,在承平时期不仅作用不大,因为其过于臃肿,反而对整个国家都是不小的负担。

  如果裁撤这些无用靡费军资的省军,如何安置又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正好,边境领移民前期需要大量有组织力的人力,如果把大量的行省军移驻边境,然后组织其军屯,等到正常生产生活能够维持下去之后再行裁撤就地安置,不仅不用额外花销,反而能够废物利用,变废为宝。

第二五七:增援

  于是在元老院会议上有人提出了这一想法后就很快得到了通过,并以难得的高效开始实施起来。

  也不需要国度安排,直接军部调动,把地方军移驻调向边境就行了,只要补给充足,一路上只要不进大城驻扎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这些部队到了边境领之后,就一股脑的去征战首席麾下“入编”,让奥古斯汀自行其是,反正只要能把他们安置下来,事实达到帝国在边境领的存在加强这个目的就行。

  这就出现了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

  一个大败亏输,丧师,还是输给绿皮这样的对象,辱国的将军,其一没有深厚的背景,背后没有强大的势力支持,二也谈不上多得皇帝信赖重用,偏偏在就是他的部下也觉得:

  长官这次估计悬!

  的情况下,手里的部队却越来越多,自行其是的权柄也愈发膨胀。

  同时,财富也在不断增加......

  帝国方面这样做,是希望让作为败军之将的奥古斯汀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剩余价值,帮帝国一次性解决两个问题,而奥古斯汀也知道自己目前能做的就是发挥这点剩余价值,也非常卖力的去完成国家交给他的任务。

  但数量庞大的帝国二线、地方军来到边境领,可不是奔着做好事来着。

  他们在国内的待遇和地位都已经够苦逼,人下人的了,逃兵、哗变不听指挥拒绝出勤是常有的事,军部一道命令就要让他们赶赴异国他乡,没有承诺的好处,没有代价,哪有那么容易。

  那么帝国方面会用什么来支付这个“代价”呢?

  那自然是作为“战利品”“胜利果实”的边境领了啊。

  “偌大边境地,奶与蜜之国,帝国勇士任攫取”

  先宣传帝国在南方“开疆扩土”,做出了好大成效,那里如何如何富裕,土地如何丰饶,又不像新世界殖民地要远渡重洋,危险不断,然后发一笔开拔费用,补一下拖欠的军饷,剩下的到地方后由帝国方面的最高统帅,征战首席专门负责。

  扩张边境领,是奥托皇帝为求功绩力主推动的一大项目,也得到了教会的一致认同,奥古斯汀输的丢人归丢人,却也没人想去借这个由头打御前和国教的脸,所以在内宣方面帝国对此春秋笔法颇多,讳败为胜,只称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全然不提首席一败把重武器几乎都丢给了绿皮的事情,如果不是有个路过做好事不愿留下姓名的联盟国王在马托卡,绿皮二打马托卡可就能够炮火洗地......

  所以在国内,人们对奥古斯汀的印象还是:

  受皇帝信任的老将军、三大统帅之一、专职征伐的元帅.......

  归根结底,帝国士兵来边境,是为了发财来的,从上到下,他们既没有那个心思也没有那个能力去像联盟那样,循序渐进,“作秀”般演绎南地一家亲。

  奥古斯汀为了满足底下士兵的发财诉求,那么已经越来越扩大化的“找人奸”活动就定然无法中止,否则他到哪里去给士兵们找一个合法拷掠、勒索的渠道呢?

  如果堵住这条路子,失去了“合理合法”的外衣,那后果将会更严重。

  征战首席在搞毛亮退兵,绿皮战争胜利之后以帝国在边境最高军政长官的名义开设军府,也可以称作“边境幕府”,其中有着大量来投效首席的地方精英,和帝国将官,在奥古斯汀自艾尔“肃反”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二次创作运用了南方“英明王”的智慧之后,投效首席幕府的各地精英纷纷惶惶不安,又跑了一大半,但还是有些“富贵险中求”“顺应大势搏一搏”的人留下。

  这些人就组成了奥古斯汀的行政班子,负责帮帝国首席安置来自帝国的“援军”和各地驻军的调动。

  作为本地人,他们了解一片地区一座城邦的繁荣程度和大概承受上限,通过驻军调动,给当地人一种“忍一忍就过去了”的幻想,保证至少短时间内不要激起太大的民变。

  奥古斯汀不知道自己开闸放水,不对,放血,放边境人的血来滋润边境军团,短期来看会对帝国势力进入有好处,但更多的是激起当地人对帝国的不满,抵触,培养出一大批明面的潜在的反对帝国进入边境的分子嘛?

  当然知道!

  但他没得选,他不这么做,就什么都做不了了。

  部下不会服从他指挥,去干一些半毛钱好处都没有,尽是苦累活比如筑城、军屯开荒之类的工作,毕竟在他们眼里奥古斯汀已经是一个军政生命都宣判了双重死刑的罪人了,那这样他就连去和国内讨要一个做黑手套,负责干脏活累活的资格都没有,一个指挥不动部下的将军没有一点利用价值,回去等待他的就是剥夺荣耀、惩治,随后万劫不复。

  所以他只能用放开限制,让士兵们在边境领“发财”———“合法抢劫”的办法,来让自己对下对上都体现出“作用”,这样奥古斯汀才能为他的政治生命,也可能还有物理生命做最后一搏。

  作为一个将军,军队才是关键,奥古斯汀知道自己所作所为不异于饮鸩止渴,但他也无可奈何,他不比艾尔,后者身为联盟如日当空的至高领袖,亲手制定了对边境“徐徐图之”的政策,就没人能够反对,能对他施加压力。

  但奥古斯汀如果不靠给后面挖坑,卯食寅粮的消耗掉帝国在边境领的声望,他就什么都做不了。

  当然,还有一条路是奥古斯汀躺平接受事实,把军权移交给参谋代理,自己回阿尔道夫述职———接受惩戒,帝国重新制定对边境领的方针......但这对帝国有利,对奥古斯汀本人来说却是最难以接受的。

  既然结果已经无法再坏了,那他也就只能拼上一切的搏一把了,输了横竖都是死,要是能做出成果———就算边境领被搞的民怨沸腾,他荣耀扫地,大乱正在酝酿......只要别在他还在这的时候炸开就行了。

  .........

  一封紧急的求援信被呈到了首席的案前。

  也许是因为对飘忽不定的未来恐惧而有了些自暴自弃、及时行乐的想法,在战争胜利,奥古斯汀以统帅身份开设幕府镇守边境领后,以前那朴素,古板,甚至可以称得上清教徒的军旅禁欲生活一下子就变得“丰富多彩”了起来。

  即便是在处理公务的时候,首席所在的公室中也有七八位婀娜多姿的舞女正在为诸位大人翩翩起舞。

  就在奥古斯汀的旁边,还有一位娇小玲珑,青春可爱的少女正乖巧的侍立一旁,为日理万机的首席添墨端茶,无微不至的侍奉着。

  莱茵曾私下向自己的导师提出过不满意见,他认为哪怕再如何的前途缥缈,作为帝国将军,作为贵族,也不该如此放浪形骸,但被已经无心顾虑这些,也有些无颜面对自己弟子的首席摆摆手,请了出去,他一气之下干脆直接提交了一份申请,要和塞蕾斯汀一起接着往群山王国去。

  侍女将信打开,呈到首席案前,军务之事,竟然让一外女子———说白了,就是一个军妓,不过专侍奉于首席一人的奴仆经手,这在过去如果发生在首席的麾下,就算是莱茵那样的将门嫡传贵族军官也绝对要被奥古斯汀用军法鞭笞之。

  不过如今首席带头堕落,那就......

  “好!”

  信的内容很简单,大体就是一座东部城邦遭到绿皮余寇的骚扰,其规模约在三到五千不等,城邦居民艰难抵御,只能求救于帝国驻军前去增援。

  搞毛亮跑路之后,边境领还是有不少绿皮战帮作乱,不过都是芥藓之疾成不了气候。

  奥古斯汀正为越来越多的,本地居民和帝国驻军之间爆发的冲突焦头烂额,一面是他如今的立身之本,一面是他给国内交差的目标,要在两者之间维持一个“均衡”,已经足够他忙碌了。

  他正在思考一个如何暂时疏导、压制矛盾的办法,这就瞌睡来了送枕头。

  五千绿皮,折个中,就说个“贼寇数万”吧。

  大肆渲染一下绿皮的威胁,传播些敌人有卷土重来之势的流言,让边境人恐惧,意识到绿皮的威胁还未彻底离去,这个时候只有依靠帝国驻军才能保护他们的安全,那么些许身外之物的付出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奥古斯汀决定立刻派兵去支援这处城邦,要用最靠谱的部队,指挥;如果不是.......他甚至想去找莱茵,让这个能力出众的弟子亲自带队,把这件事漂漂亮亮的拿下,好让他粉饰功劳,对国内对治下都有大用。

  而在几乎同一时间,位于南北“划界前线”的卡伦堡,驻军在此地的联盟——边境联军,简称联军总部也收到了同样的求援信。

  在这里镇守的米莎和巴巴托斯几兄弟稍加思考,认为这是一个把保卫战线(联盟)的势力朝东扩张,进入东部边境领的好机会,也决定立刻出兵前去增援(拿下)这处城邦。

  艾尔的三女儿,魅力无双的巴巴托斯·风·艾尔亲自率领精骑昼夜兼程,火速赶往。

第二五八:新风暴

  发出求援信的城邦名曰拉格斯,位于马托卡的东北方向,是旧凯浦里斯城被绿皮摧毁后的幸存者们建立起的新城之一,以带领他们新建家园的领袖为名,他们一开始不愿意离家园太远,而选择往东迁移的移民最终汇入了巴索夫,成为了那里的定居者。

  因为被毁灭过一次,拉格斯人对自己的家园其实并不是多么眷恋,年轻人喜欢往外面闯荡,如就近的马托卡,米尔米登、巴拉克海门都吸纳了不少拉格斯移民,因此这座城市的规模一直大,人口长期在两万上下浮动,军队自然就不用提及了,只有几百人的城防军可堪一用。

  骚扰拉格斯的那伙绿皮由一头名叫烂牙的战将率领,在拉格斯周边作乱,骚扰地方,不时会来攻打拉格斯,本来小国寡民的拉格斯是打算收缩势力,靠着城墙支撑一阵,绿皮没有好的攻城手段,啃不下来又无架可打,自己就无趣离开了。

  但谁想到这些绿皮不知从哪里找到了一批武器装备,疑似先前搞毛亮大军遗留的东西,其中还有几门火炮,这让战将烂牙就盯准了拉格斯,开始长期的围攻这座城市,几次好悬突破了城墙。

  烂牙战帮和搞毛亮可不一样,那是“真正的,纯粹的”绿皮,它们就是为了干架和破坏来的,它们要是破城,拉格斯就只有被屠杀,和旧日的凯浦里斯一样被夷为平地的下场。

  所以只有求援了,按常理来说,拉格斯请求救兵,应该先向最近的马托卡,虽然绿皮败退后马托卡也没必要再维持过去的大兵力,只有三千帝国军团驻扎,原本的民兵组织也被解散解兵为民。

  但拉格斯人弱小归弱小,但尊严还是有的。

  他们宁愿冒着耽误时间城破的风险,也不先去马托卡,而是跑长路去西边送求援信,是因为因为一个“历史矛盾”的原因。

  本来,拉格斯和马托卡的关系还算过得去,毕竟离的这么近,拉格斯移民去向最多的地方就是马托卡,除了马托卡一直有意想要附庸拉格斯以外,双方谈不上什么矛盾,大概还是正常邻居关系,不过马托卡体量大,话语权和地位也更高一些。

  到了搞毛亮入寇边境,围攻马托卡,大军阀甚至都没注意到拉格斯这处小地方,逼降了马托卡人后就继续往西去了,但拉格斯人还是和西部诸城邦一样有过投降绿皮的经历———因为绿皮没关注这有没有人,但马托卡人知道啊。

  也许是开了投降之先河,马托卡人自己也觉得丢人,要想洗刷耻辱,在搞毛亮大势如日中天不可阻挡的时候“起义”跳反,硬扛绿皮大军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换个角度:

  我投降=丢人;

  大伙都投降=不止我丢人!

  于是马托卡人,马托卡伪政府,在这点上对绿皮还是比较卖力的,他们派出过向导为绿皮献图引路,甚至主动派出使者串联地方,帮助绿皮劝降城邦,本来可以因为存在感微薄逃过一劫的拉格斯就是被马托卡人打着大军阀的名义逼降的,实际上搞毛亮根本就没注意过这地方。

  纯粹是马托卡人自己投了绿皮觉得太丢人了,拉格斯又在边上,山顶的村子进了贼占山为王,实在不甘心山腰上的聚落置身事外,而故意搞事,他们派去拉格斯“代传军阀之令”的使团里甚至连一头绿皮都没有,而是“重金聘请”了一位跟着绿皮厮混的前萨图沙海盗来伪做“军阀特使”,逼迫拉格斯人投降纳贡,否则不日大军抵达,屠尽满城.......

  拉格斯人衡量了番利弊,敌我力量之悬殊,加上马托卡人在一旁诱导,最终还是无奈选择屈服。

  然后绿皮——老人奸在马托卡作威作福,马托卡人就在拉格斯作威作福,拉格斯人也不蠢,事后结合情况分析一番,猜到绿皮根本就没有对他们动兵的打算,哪怕是艾尔出兵“击溃绿皮主力”,军阀向东逃窜都没有经过拉格斯,全是马托卡人找事,于是就深恨南边的强邻。

  你自己掉粪坑里,还往岸上的人身上砸屎,把别人拉下去。

  恶心!

  战后,有人拿出这些罪证指责马托卡人的时候,马托卡人一口咬死是绿皮逼迫,无奈之举,大伙身上都不怎么干净,除了骂战以外也没人真要马托卡人拿出个交代来,何况马托卡还是名义上整个边境领唯一一处帝国领地,是帝国军队在边境长久驻扎的法理基础,征战首席自然也不会对围攻马托卡的声音坐视不理。

  绿皮退兵之后,拉格斯人也就和他们莫名其妙的被迫投降一样,稀里糊涂就又“迎来解放”,不过因为存在感稀薄,也没有绿皮在此地为祸,连帝国人都忽略了这里,毕竟拉格斯硬要说的话也没遭到过什么祸害,既然没有威胁,那“解救”的理由就不成立,所以拉格斯反而恢复了旧日的独立,离马托卡很近,但既没有被纳入帝国驻军的“防务”范围,也没有加入“保卫战线”去抱联盟的大腿。

  拉格斯人国小力微,自然谈不上对马托卡人复仇什么的,只能憋着一肚子气自己含在嘴里,现在烂牙绿皮围攻拉格斯,他们宁愿去向更远的帝国、联盟驻军求救,也不向再去找马托卡人低头,那简直耻辱、晦气到了一定程度。

  帝国驻军在边境领老子作风,兵匪问题严重,拉格斯人也有所听闻,但毕竟不是直接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倒也没有真切认识到可怕所在,但也不是没有有识之士对此表示担忧。

  如果请帝国出兵救援,按照帝国人的作风,他们大概来解围是真的解围,但解围之后也就顺理成章的留下不走了,而且马托卡人作为最早投效帝国的边境城邦,如果拉格斯投入帝国,按照帝国的行省划分,很可能绕一圈他们最后还是要被马托卡人管辖。

  所有拉格斯人意见就产生了分裂,一部分人支持向帝国求援,另一部分人则更认同去找联盟帮忙,毕竟后者的名声在边境领如今要好上许多,英明王陛下的声望和光辉事迹在南方全地———东到永恒峰,西到巴托尼亚的大范围内也广为流传。

  从情感上讲,拉格斯人自然更倾向于和马托卡人没关系的联盟。

  可是联盟驻军卡伦堡,势力范围局限于柯诺斯森林以外,要是赶不及来援拉格斯就先被绿皮攻破了,一来二去,最终就成了两份求援信同时发往西边南北两地,毕竟还是以存亡为先。

  但拉格斯人想不到的是,因为他们的这“同拜两家码头”,同时向两家求援的行为,一场新的风暴因此酝酿而出。

第二五九:幸运的战将

  巴巴托斯就和她的父亲的那一次出征一样,全军轻装简行,昼夜兼程。

  在出发的路上,通过联盟的情报网,她已经了解到了拉格斯大致情况,但暂时还无从得知这座小城邦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搞出了同时“货与三家”的操作。

  即便知道了也无妨,同时求援,也就不存在谁更占优的情况,战机,战果就那些,只讲一个先来后到。

  不管是从纪律还是效率上,至少就在边境领驻扎的这些帝国部队都远不如联盟的士兵,艾尔对自己的利刃重视程度非比寻常,尽管为了发展经济民生,联盟的第一个三年计划全部都用在内政治理上面,对军事没有多少侧重,沿用的还多是过去的旧军制,谈不上有多少进步革新。

  但在待遇有保障的前提下,还有着纪律、训练、信仰的三大法宝加持,联盟军即便谈不上睥睨列国,也绝对是旧大陆的一支劲旅,有信仰加成的联盟军团,哪怕是凡人步兵也能在冷兵器对攻中通过硬冲击垮绿皮大只佬发起的猪突,已经颇有西格玛时代原始人类披头散发裹着兽皮纹着刺青,嗷嗷叫着爆锤绿皮的风采。

  人类正统在联盟.jpg

  和帝国的二三线省军都不需要比。

  如今扩军过后的联盟有近三分之一,五万余部队长期在边境领驻扎,其中有超过两万人于米莎帐下听命,驻守在前线卡伦堡,和帝国设立于位于柯诺斯森林外围的前哨遥遥相峙。

  顺便一提,这个驻军的地点不是艾尔选择的,而是经过边境保卫战的成员们提出议案,然后投票表决通过后,才呈交联盟的“建议”,显然是为了借联盟的势对抗北边那行事愈发肆无忌惮,对边境领的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是的帝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