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婆是东方不败 第244章

作者:龙怨天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自然是明白此时的玉帝的意思,而且,有着十万天兵天将,又有着托塔天王李靖和三头六臂神通的哪吒,大家的心中也是自信满满,将这朱莫邪捉回来的事情,眼看着已经是十拿九稳的了。

不过,当玉帝回到后面的时候,西王母却做出担忧的模样说了一句:“所谓天上一天,凡间一年,等李靖他们带兵出发的时候,会不会太迟了?”

西王母的担心在此时显得并非不无道理,但是对于这个时候自信满满的玉帝来讲,就显得有几分无力了。

听到西王母的话语之后,玉帝却是多少有几分不以为意的挥了挥手:“不用担心,就算是过去了一年,他也翻不出什么风浪,一条小小泥鳅,在水洼之中,能有如何成就?”

“……”西王母看着眼前显得自信十足的男人,眼神中闪烁着几许难以言说的光芒,却没有继续说下去。多少年的夫妻,虽然有名无实,但是西王母也摸清楚了眼前这个男人的性格,这么多年平稳的统治,恐怕已经让这玉帝再也听不进别人的话语了。

若是西方佛祖或者道家老子这些人出来,可能对这玉帝还有一些作用。

天庭已经开始准备出兵,但是在下界,却还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

今天,便是朱莫邪登基的日子,他下令大赦天下,免税一年,这对黎民百姓来讲,无疑是大福气。

纵使是一些不了解朱莫邪的人,也曾经听过他的名声,在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更是感觉到一阵欢欣雀舞,恨不得朱莫邪立刻登基。

“至少,谁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老百姓就会高兴感激。”对此心知肚明的朱莫邪,自然不难拿住这些黎民百姓的想法。

第580章登基大典上

关于这一点,朱莫邪自然是没有说出来的模样,他很清楚的知道,这些东西,就算是说出去了,那些人也不会理会。某些秩序,只有靠他才能一点点的执行,像是那些蛀虫,除了将他们连根拔起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想。

在这样的情况下,此时的朱莫邪一直保持着十分的平静,不管是那些不断煽风点火的人们,还是那些上蹿下跳的小丑,朱莫邪都很平静,就好像没有看见他们一样。但是谁能够说朱莫邪真的不会注意到他们,某些人,他或许已经悄悄的将他们记忆到了脑海中,只是没有说出来而已。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那些人对朱莫邪的恐惧和敬畏日渐加深的地步,可没有减少敬畏的程度。

就算那些原本是朱莫邪心腹的人们,此时也忍不住感觉到,朱莫邪已经比之以往更加的难以接触,甚至在许多时候,就算是他们,也会被威慑于朱莫邪的威严,跪伏在地上不敢多话。

如此的模样,朱莫邪并没有多在意,君臣之间,他并不需要对这些人过多客气。

实际上,像是之前那样子的将军的模样,已经不适用了,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此时的朱莫邪才会没有顾忌的展露出帝王之威。像是他这种刚刚改换了朝廷,地位还没有稳固的,确实需要这份强硬的手段来维持着自己的统治。

但是朱莫邪也十分的清楚,还有一些东西,要等到自己去验证。

登基的命令一出,这个偌大的皇宫立即维持着高速的运转,在这个世界之中,许多人都对封建的王权保持着一种十分敬畏的态度。但是与此同时,假如朱莫邪能够给他们一个幸福的生活的话,这些贫民,其实对于谁做皇帝这种事情,没有多大的兴趣。

毕竟,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还是今天能不能吃饱了肚子,除此之外的,他们并不会过多关注。

在这样的情况下,此时的朱莫邪十分的清楚,自己最应该做的是什么,他做的也确实是成功的抓住了这些人的心思。

以至于朱莫邪登基的阻碍也一点点的被肃清,他的道路变得无比的平坦,最大的几个阻碍已经被朱莫邪在轻描淡写之中化解了。

虽然如此,但是朱莫邪的面上却没有多少轻松的神情,因为对于此时的朱莫邪来讲,他十分的清楚的是,另外一件事情。

也就是一直笼罩在朱莫邪心头的那一朵乌云,到了此时,依旧没有离开的影子。

而这朵乌云,相比较于朱莫邪现在解决的事情来讲,才是小巫见大巫了。

或许是因为有那件事情在眼前的关系,以至于朱莫邪平时练功都比往日里要勤勉了几分,本来朱莫邪就已经每天忙于政务。

像是朱莫邪这样勤勉的皇帝可着实不多,以至于皇宫里的太监和侍卫都不自觉的敬佩起来,这是发自内心的敬佩。他们都是刚刚被召进皇宫里的新血,以前的老人都是十分聪明的,知道什么话语该说什么话语不该说。

但是,朱莫邪这般勤奋,就是放在平凡人之中也不多见。

想到朱莫邪可以年纪轻轻的就打败当年号称天可汗的唐皇李世民,可见其中并不是没有缘由的。

树大招风,但是首先你这棵树要够大才可以。

现在朱莫邪的勤奋,让那些太监们说话的时候,那尖锐的嗓子都悄悄的放松了几分;侍卫们巡逻的脚步也放轻了,他们的心中开始下意识的敬佩那个年纪跟他们差不多大的朱莫邪。

虽然对方的年纪跟他们差不多大,却已经背负起这万里江山,还有这天下苍生。

第二天,晴空万里,碧蓝的天空纯净的就像是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这天地,让人只想抬头望天。

“今天就是登基大典了。”朱莫邪早起的时候,就已经被身旁的贴身太监告知了这个消息,心中早就有了数的他,对此并不显得多少意外。毕竟不管是如何,登基大典这种事情,依旧是容不得丝毫的含糊的,这象征了许多的东西。

尤其是在今天,就算是朱莫邪,此时也不得不接受着眼前的这些麻烦的人们的摆布。

也不知道这些人是从哪里找出来的那么多的古典礼仪和要遵守的规矩,条条框框足以将一个人逼得抓狂。

但是朱莫邪却十分平静的站在原地,甚至驾轻就熟的姿态,就好像他已经经历过这一遭了一样。

引得给朱莫邪穿上龙袍的人都忍不住偷偷看一眼朱莫邪,却又觉得自己脑海中的想法实在是异想天开,怎么可能有人对当皇帝这种事情感觉熟练的。

虽然注意到了这人的小动作,但是此时的朱莫邪却是没有计较,他总不好说自己对这种事情真的是一回生二回熟吧。

嗯,第一回的时候也没有多生。

整个大典持续的时间很长,这也就意味着,朱莫邪要早早的开始准备,一切的东西早就在许久之前就已经弄好了。

到了如今,只不过是将一些早就准备好的东西摆上场面罢了,对此,朱莫邪并没有什么意见,因为他自己此时也在被众人摆弄着。

眼前是一堆的宫女在帮助朱莫邪佩戴着皇帝的佩饰,对于这些东西朱莫邪并没有什么讲究,反正都交给了眼前的这些宫女去弄就是了。

这个时候的朱莫邪唯一要做的,就是站着睡觉,呃,或者说是闭目养神。

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今天的朱莫邪,总是有一种心神不宁的感觉,就好像,今天会发生什么事情一样。

第581章登基大典下

整个登基大典的节奏极为缓慢,当然,这也是因为整体风格太过于庄重的关系。

饶是如此,朱莫邪的面上,也必须呈现出衣服精神奕奕的姿态才可以,幸好他的精神状态足以应付这些。

一旁的礼官看着眼前的朱莫邪的状态,心中暗自点头,这一整天下来,众人都累的不轻,但是最累的还是朱莫邪本人。此时看到朱莫邪这番不急不躁的模样,礼官虽然不能表露出什么,但是心中却是大有震动。至少,朱莫邪这番不急不缓的模样,在他的眼中却是具有天子气象。

想想看,这上方的龙座,天底下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登上去。而眼前的朱莫邪,不过弱冠年龄,就可以问鼎这个位置,更为难得的是,他的眼中,没有其他人那些着急轻慢的情绪,而显得胸有成竹之余,也让人不由得随着他放下心来。

此时的朱莫邪是不知道这个礼官的心中在想什么,否则的话,他一定会哭笑不得。

就算朱莫邪不觉得这样子有什么,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觉得十分的不爽的,比如说,这身上的衣服,穿着也是极为累赘的。

要知道的是,天子衣服,有大裘之冕、衮冕、鷩冕、毳冕、绣冕、玄冕、通天冠、武弁、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帢,凡十二。

朱莫邪的身上,穿着的是一身标准的明黄式的龙袍,在唐朝以前,黑色才是帝王之色。

不过,到了唐朝,明黄便成了主色,此时倒也不觉得违和。

实际上,这龙袍虽然是赶工的,却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怠慢之处,不管是龙袍上的五爪金龙,还是脖领上的金色花纹,全是实打实的金线缝制而成。请的是天下最好的缝制师,不是一个人,是许多人日夜拼命,以尽善尽美的姿态,做出的。

这一身来头不小的龙袍,上身的效果也是极赞的,一直到朱莫邪走到众人的目光前,他立即成了众人目光的焦点。

文武百官,朝廷侍卫,全部都用狂热的目光看着眼前的朱莫邪,他们都是朱莫邪的臣子,原本那些有二心的,都被朱莫邪以各种各样的名目处理了。

现在能够出现在这登基大典上的,全都是以朱莫邪为首的人,虽然他们之中或许也会出现贪官污吏,但是在这个时候,他们的心还是蓬勃向上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次朱莫邪的大换血的缘故,导致这一代的文武百官基本上大半都是年轻人。

但是,这样也多了几分蓬勃的朝气,给原本老气沉沉的朝廷多注入了几分活力。

实际上,唐朝开朝才几十年,在这个时候,正是人才辈出的时候,如果那些人还是不肯臣服于朱莫邪的话,朱莫邪并不介意将他们全部都捋下去。

毕竟,在这个时候,还是要让他们知道,谁是君主的问题。

一朝天子一朝臣,不外如是。

在众人狂热的目光下,眼前的朱莫邪的卖相显得愈发的引人注目。

修长挺拔的身材,让朱莫邪仅仅是往那里一站,就显露出了几分气质,当然,你要是穿着一身土豪金,而且精神饱满,也可以如此。

俊美的相貌并没有减少朱莫邪的威慑力,实际上,他只是稍稍冷下脸,就会让人感觉到一动不敢动。

这点尤其让人感觉到紧张,也不知道朱莫邪是如何做到的,他做将军也才一年的功夫,为何威仪会如此高重。

在此时的情况下,尤其是显得让人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能对眼前的朱莫邪表达臣服。

眼前的台阶不长,在朱莫邪可以登上王座的时候,他却放慢了自己的步伐,就这样不紧不慢的往上走着,他的脚步不紧不慢,每一步却像是踩在众人的心脏上。

在不知不觉之间,形成了一阵鼓点。

而朱莫邪却依旧毫不在意,到了这个时候,他的登基大典,还有谁能站出来捣乱?

眼前的王座已经近在眼前,金色的扶手,触手冰凉,这就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位置,让人发狂的位置。

当朱莫邪坐下的时候,文武百官都已经恭敬的跪伏在地,其中还夹杂着数千的宫内侍卫和宫人们。

众人抬头望着上方年纪轻轻的朱莫邪,这个年轻的皇帝,用他自己证明了这条常人难以想象的道路,文武百官们三呼万岁,声音震耳欲聋,响彻皇宫上空。

“众卿平身。”已经正式登基,朱莫邪的面色也愈发沉静,原本还有几分收敛着的威仪此时不再刻意收敛,而是可以尽情的释放出来。

转眼之间,众人忽然觉得,那个坐在龙座上的男人,变得愈发深不可测。

这就是皇帝的威势吗?

也有老臣面露惊容,他们的眼中,自然是看到了朱莫邪在这片刻间的变化,却更加惊奇。

要知道的是,当年的李世民有着通天的气运保护着他,甚至创造了玄武门之变,才脚踏着兄弟血亲的鲜血登上了这王座。

那时候的李世民战无不胜,几乎被誉为战神,在民间的声望更是第一人,即使如此,他登基的时候,也没有眼前的朱莫邪这番气象。

两相对比之下,这落差十分明显。

难道说,眼前的朱莫邪,才是真正的天命所归之人吗?

无数人的心思在闪烁,但是在朱莫邪开口的时候,他们都收敛起形容。

现在整个大殿之中,所有人,都要仰仗朱莫邪的话语,他们如履薄冰,只因为龙座上的那个男子,可以用一句话改写他们的命运。

第582章天庭来袭

换成了其他人在这个朝廷之上,恐怕都没有办法相信,当初的李世民,就这么轻易的倒下了。

但是龙座上的人,已经赫然换成了朱莫邪,而且,看着眼前的这个年轻人的模样,哪里还有往昔的半分影子。

此时坐在龙庭上的人,自有一股天子气象,让人无法直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耳边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若是换成了其他刚刚做皇帝的人,恐怕早就已经飘飘然了。毕竟,相比较之下,这种被人发自内心的簇拥着,崇敬的滋味更加美妙。

可惜的是,那些都是对其他人来说,对于这个时候的朱莫邪来讲,就有几分不以为然了。

至少,朱莫邪对于这种山呼海啸,都早就已经有了免疫力。

君不见,当年他被多少人欢呼崇敬,皇帝这个职位,对朱莫邪的吸引力并不大。

第一天坐上这个位置,很明显的就是,这下面的那么多人,并不一定都会听从朱莫邪的命令。甚至在这其中,多多少少,还有一些人存在几分担心的想法。

没有坐到这个位置上的时候,所有人都盯着这个位置,但是真的坐到了这位置上之后,才知道这个位置上多么的累心。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朱莫邪像是早就已经娴熟了政务的模样,哪怕是第一天做皇帝,也表现出波澜不惊的本事,让其他人暗地里点头不已。

上位者,最重要的就是这份泰山崩于前不变色的态度,否则你都慌了,那么下面的人该怎么办?

像是眼前的朱莫邪,这么年轻的年纪,就问鼎至尊,面上却半点儿应该有的喜色也无,沉着之处,比之当年的李世民还要好处一大截。

望着这龙座上的朱莫邪,不知道多少人的心中都在想着相同的心思。

不得不说的是,眼前的朱莫邪,第一天做皇帝的表现,十分出乎他们的意料。

已经有些许人改换了自己的态度,说不定,朱莫邪还真会是一个出色的皇帝,光是他这份波澜不惊的气度,就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了的。

面对着这些各怀揣测的目光,此时的朱莫邪不知道是在想着什么,此时的他坐在位置上,望着下方的这些人群,眼底的神色平静,一道道的宣示着自己早就已经想好的命令。

“臣领旨。”新官上任三把火,更何况是皇帝,所以许多人都在之前担心,假如朱莫邪登基了之后,会不会对某些利益阶层动手。

此时听到了真章,才发现,事情似乎跟他们想的不一样。虽然朱莫邪也在进行改革,但是朱莫邪的方法,却是更加温和,而且更有效,简直就像是一个熟悉政务多年的皇帝在上面发号施令一样。

对于朱莫邪,假如不是大家都十分的清楚这个皇帝的根基的话,恐怕都会怀疑是有什么高人站在朱莫邪的身后在给他出高招了。

这一个登基大典下来,众人最大的感想就是,眼前的朱莫邪,他的表现,完全超出了众人的想象,不是很好,而是太好了,好到超出了众人的预料。

在这样的想法之下,众人看向龙座上的朱莫邪的眼神变得更加多的敬畏。

一个人在面对着自己只能仰望的人的时候,会下意识的有着这样的想法,也不足为奇。

而此时的天空中,却渐渐的翻涌起了一朵朵庞大的乌云,这般诡异的气象,可是往日里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大家都在大殿之中,因此不会看到外面天空中云朵的变化,但是外面的侍卫却是有人注意着的,看到天空中的异变,立即有人通知。

“不用多管,继续宣布下去。”朱莫邪听完了之后,面色不变,看着下方窃窃私语的朝臣,淡淡的说道。

“是。”旁边的太监应声,继续颁布朱莫邪的圣旨。

下方的朝臣们原本只是一时惊疑不定,毕竟,今天是朱莫邪登基的日子,按照道理来讲,一个皇帝登基的日子,都是经过礼官们不停的筛选,一般都是极好的日子,才能够举行登基大典。

这样的日子里,不可能出现这种诡异的气象才对,事出反常必有妖。

可是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龙座上的朱莫邪却是异常的淡定,其他人这么一看,也就觉得有几分无语了。

像是他们这些人在这里担心着急的不行,可是正主却是十分平静淡定的坐在那里,自己这些人的担心就未免显得相比见拙。

或许是因为这样的心态,所以大家很快就安静了下来,朝堂上一片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