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但是群穿成灰风 第106章

作者:火锅店铺

  “没问题,反正你是我老婆和女朋友之一,你想啥时候开奔跑者号都可以。”

  “这个我想就不必了。”红发猫娘打断了二人的无形秀恩爱。

  “凯利亚斯自己也打算去那边,所以你们跟着塞勒姆号一起行动就行了,而且那边的太阳系里,她们没把完整的人工星门建起来。”

  “搞什么?她们观察那个世界的地球也该有三个月了吧?三个月都没建好星门?摸鱼去了吗?”

  “你还别说,落影小姐,你那三位朋友这几个月来还真就是在摸鱼,,目前那边宇宙的太阳系里人工星门的一切前期准备已经供完成,只要按个按钮就成了。”

  “那她们在干嘛?都已经只差最后一步了,怎么到现在还不按按钮?”

  “她们一个都说想继续观察一下这个世界的人类一阵子,看看这个世界的人类,能不能走向更好的方向?”

  “如果能的话,就可以考虑让这座星成为他们通往未来的钥匙。”

  “如果不能呢?”

  “那就作为一个困死在摇篮内的文明的墓碑和坟墓的一部分。”

  “这是您那几位朋友的原话。”红发猫娘平静的陈述道。

  戴夫正在自己的舱室里踱步,仔细的思考怎么使用和平的方式妥善的解决这次工人罢工的问题,他清楚各国上层的尿性,对于工人罢工,他们永远只会想着用镇压的方式来压制工人的声音,更何况在小行星这个巨大的利益当头的时间点上,M7各国的领导层肯定会强行推进整个项目的进度,从而完全不顾那些工人的感受,戴夫知道,一旦出现这种上下层撕裂,那么,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而在燃料工厂的灾难性事故发生之后,M7各国的高层已经为了这颗小行星巨大的财富,开始在火星基地上实施戒严令了,安保队没完没了的在工人们的宿舍中搜查,甚至还爆发了几起安保队员和不满的火星工人们发生肢体冲突的事件,

  所以,作为赫利俄斯的执行官和总裁,他必须考虑用妥善的和平手段解决工人罢工事件,同时尽量补偿,因为小行星一事而利益受损的火星工人们的方法。

  在考虑的差不多之后,戴夫打算去工人们集会的场所和他们好好谈谈,很多时候,暴力镇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问题是在谈判桌上解决的。

  但是在走出门的前一刻,他注意到了放在自己房间墙角的那袋洗衣粉,于是戴夫也顺手拿上那袋还没拆封的洗衣粉,前往工人集会的装卸仓库。

  …………

  火星基地的装卸仓库内,聚集在一起的火星工人们就接下来到底该做什么产生了争论。

  “我认为我们应该一切照旧,继续对上面施压!”

  “施压,可是詹宁斯死了啊!”

  “这已经太过分了!”

  “可那不是我们的责任,是他们自己越过好几个重要环节蛮干,才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各位,好了,听我说!”这时,一个声音从围在一起争论着的众人背后传来,戴夫拿着那袋刚刚拆封的洗衣粉,并将洗衣粉洒在地面上,形成一条白色粉末构成的线。

  “我很佩服各位,你们的谈判目标和条件清晰又有力。”

  “而且你们坚定不移,我更佩服这一点……”

  “但是事实是…除非我们今天立刻解决这个问题,修复燃料工厂并开始生产足够的液态氩气,好让我们能捕获太阳系里这个已知最宝贵的天体之一,则我们都会失败,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一样。”

  “那就答应我们的要求,把金发姑娘运到火星来。”

  “听着,我也希望能答应你们,但是真实情况却是,地球上的各国绝对不可能坐视自己马上就能立刻到手的财富跑了的,绝对不会答应把小行星运到火星来。”

  “因为这不符合他们的经济利益,而太空是一门生意,至少现在是这样的,重点是资源,是盈亏结算,是利润!”

  “去你他妈的利润吧!”一名人群中的工人不满的吼道。

  “但是说到底,你们这次罢工就是为了利润,不是吗?”

  “你们我会亲自参与工作的一线人员,也想要报酬,也想要分一杯羹。”

  “我们要的只是报酬和更好的待遇而已!”

  “没错,你们是来这赚钱的,为了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但是你们的要求却是改变小行星的目的地,这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

  “美苏双方的航天局都同意对你们工作环境安全性和糟糕待遇达成了一致,而作为赫利俄斯的总裁和执行官,我要给各位的养老金和人身安全保险缴款增加40%!”

  在戴夫说完这句话后,现场的工人们神色一变。

  “更好的医疗保险和工作环境改善,外加给你们所有人在赫利欧斯更多的股份和收入。”

  “这个人的话,一句都别信,他就是个该死的石油推销员!”人群中的艾德也意识到戴夫打算干什么了,面容紧绷的盯着戴夫。

  “我还会确保所有参加这次罢工的人,再过去几天,谈判期间一切行为都会得到赦免,不予追究,头100个跨过这条线的人,将会得到四倍的工资!”戴夫指了指地上自己用撒出来的洗衣粉画出来的那条线。

  “这可是每个人100多万美元哦。”而戴夫说到这里,工人们已经骚动了起来,已经有人忍不住的打算跃跃欲试了。

  “你们看不出他的目的吗?他想收买我们!破坏我们的团结!”作为罢工发起者的山指着戴夫对身后的众人说道。

  “如果我们团结一致,我们依然能够获得胜利!”

  “当然,你们可以这么干,但是你们得先问问自己一个问题,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仅仅是某种抽象的团结,还是你们故乡的家人,以及更好的生活?”

  “是你们的子女,父母与你们自己更美好的生活重要,还是一块飘在太空里的石头重要?”

  “抱歉,山姆…我…必须为我在地球上的家人们考虑。”

  终于在戴夫的持续劝说下,第一个工人越过了那条线,在第一个带头的人出现后,越来越多的工人也经不起诱惑,最终选择跨过了那条线。

  “嘿,你们不能这样,我们应该坚守立场!”

  “对不起,可我参与罢工,就是为了我和我的家人们能获得更好的生活。”

  “抱歉。”那名工人带着一脸歉意和愧疚对山鞠了一躬,也选择了越过那条线。

  最后留在这边的坚持罢工的,只剩下包括艾德和山姆在内的寥寥几人。

  “你干的好啊,戴夫,你这混蛋刚刚杀死了火星基地的未来!”艾德几乎是双眼含着泪水对戴夫说道。

第186章地球与外星生命的本质是什么(6000字)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物演化的本质上是否是一种自我复制经常出错的冯诺依曼机?”

  凯莉恍惚间感觉自己好像坐在一间阶梯教室里,前面的讲台上,一个长着白胡子头上谢顶了的教授正黑板上写写画画。

  “而这些自我复制经常出现错误的冯诺依曼机,产生了更多多种多样的冯诺依曼机,而这些不同种类的冯诺依曼机根据自身和周遭的结合,产生出了“文明”这种在客观定义下,原本并不存在的规则。”

  “但是追根溯源,智慧生物与文明本身难道不还是一些随机的因素造成的结果吗?”那位拿着粉笔的白胡子老教授,双手撑着讲台,对坐在台下的前排课桌上的凯莉与其他学生,讲述着自己对生命的看法。

  “从另一种抽象的角度去看待,人类现有的工业体系也可以看作一个巨型冯诺伊曼自我复制机

  这个冯诺伊曼自我复制机在体量足够大,足够完整的情况下可以构建出更大的结构,就像成千上万的单个细胞组成生物、以及无以计数的人类建立城市一样。”

  “有关于对冯诺伊曼自我复制机的严格定义、泛性质和高度抽象的数学模型可以推广到任何自复制或可发展的系统上。”讲台上的老教授,用粉笔在黑板上的自我复制和可发展两个词上画上圈。

  “作为一种在自然或人为环境下制造出来的扩张机器以外,还存在外界对其进行的干涉,例如信息干涉、指挥、甚至是初始指令的改写,而这就是人为手段制造出的冯诺依曼自我复制机,比如文明,与自然发展的自我复制与可发展系统最大的不同。”

  “一个能调集数以亿吨计物资进行任何形式的大规模工程与战争,去进行创造或破坏的0.7型文明,本身就是一个现成冯诺伊曼自我复制机体系。”

  “而显然,在不同环境中的诞生的冯诺伊曼自我复制机在技术难度和复杂程度上的差异堪称天差地别。”

  “比如现在人类文明作为一台你自我复制和增值为基础指令的冯诺伊曼自我复制机来说是比较低效的

  “今人类每年的经济年增长率百分之3到5左右,这原本应该是半永久或永久性指数级自我复制的冯诺伊曼自我复制机来说,确实算不上高效,而且人类文明本身作为一台冯诺伊曼自我复制机,自我复制的过程中,还经常会出差错,比如在我们如今的工业生产过程中,屡见不鲜的各种会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的生产事故,就是这类错误的体现。”

  “大多数时候,文明都是通过扩大规模来获得更多自然环境改造的质变能力,这种规模的增长往往取决于环境,只有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才能较为稳定的以指数级增长,但显然这种长期的指数性增长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大部分时候都不可能持续,由于构成文明本身的智慧生物本身的因为各类因素的不稳定所造成的。”

  长着白胡子的老教授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因为他看到台下有一位坐在凯莉身后的学生举起了手。

  “教授,那请问人类文明作为一台并不算特别高效的冯诺伊曼自我复制机,它指数级增长是不稳定也难以持续的,那么假设是宇宙中有存在,比我们更加先进的诺依曼自我复制机,那它的增长率是有可能呈现出永久性的指数级增长,直到占满整个宇宙吗?”

  “这位同学问的问题很好,至少以我们现实的例子来看,如果假设宇宙中存在另一个与人类文明类似的冯诺伊曼自我复制机体系,那这个体系很有可能出现和人类文明一样的不稳定和不可持续的增长状态,但是如果它们真的以自身为蓝本,制造了一种更加高效的冯诺伊曼自我复制机,假设这种后天,人为制造出来的冯诺伊曼自我复制机真的能实现永久性的以指数级自我复制和增长,那么就算它的扩张速度只有1%光速,最多百万年,这样的自我复制机器就有可能占据整个银河系,这也是费米悖论,对外星生命的一个解释。”

  但是,宇宙中真的存在这样的自我复制机器,即使它们只比人类早出现了十万年,那时间在宇宙学尺度上可以忽略不计,那我们人类应该早就观测到这样的冯诺伊曼自我复制机存在的痕迹了,当然,更有甚者认为,我们自己就是这种冯诺伊曼自我复制机的产物,在这个问题上,谁也不能给出一个真正确定的答案。”

  我有一些在这个领域上的同事和同僚们认为或许地球生物圈人类自身就像是一个种子工厂,而人类文明就是这个最初的种子工厂所打造的拥有整套自我复制工业体系的完整工厂

  作为智慧生物人类最初的种子工厂却是不完全的

  这个种子工厂会随着扩张和持续的自我复制获得越来越完全的能力,但是大多数时候因为种子工厂自身的机能限制掌握不了所有的能力。”

  即使在工业革命之前,没有成体系的科学技术的帮助,作为一个文明来说,在许多时候只扩大规模也可以干更多的事情,比如金字塔这样的巨大工程。”

  “而从最基础的定义上来讲,只要能满足自我复制和可发展这两个条件的东西就是冯机,再低效甚至没有智力也是。”

  “只是在现实中想要满足在恒星系乃至银河系的尺度上进行增殖和扩张基本必须有足够强大水平的智能。”

  台下,又一位学生举起了手。

  “教授,假设这种专门进行银河系扩张的冯诺伊曼自我复制机真的存在的话,我们需要为这类在恶劣的太空外星环境下增殖的冯机专门划分一个特殊的类群吗?”

  “虽然这种东西叫做冯诺伊曼自我复制机,但它定义上来说是否更类似于一个可以被视为一个整体的超级智能呢或者就流巴酒武把邻龄呜群如同基地系列科幻小说里的那种盖亚格式塔文明意识呢?”)

  “只是构成这个文明的单个要素根本没有人类那样的固定单元形式,也不是像人类那样的工业体系以一大堆长的很像的机器以某种形式组合在一起彡

  它与人类唯一相似的要点可能就只有会像人类一样据实际需求和环境规划和制造新的工厂或别的什么设施,制造许多别的结构玲

  只是这些结构中也包含和它自己高度相似,甚至近乎完全一模一样的结构?”

  “是的,我单纯只是追求高效的自我复制和对环境资源的尽量接近100%的利用的话,类似于人类文明的这种结构,显然,在效率上是难以接受的四

  “而把这种从资源的采集到最终变成如同自己一样复杂可以自我复制的机器,如何把这个自我复制,以及制造出更复杂产物的过程,进一步集成化,进一步高效化,也是人工制造出冯诺伊曼自我复制机最大的难点。”)

  在凯莉的视线中,白胡子老教授的面容仿佛逐渐在变得模糊,我感觉有什么人正在摇晃自己,随后她便醒了。

  “我这是…睡着了?”凯莉从自己宿舍的桌子上抬起头。

  “头儿,呃…抱歉,打扰到您休息,不过我已经把机器人都调试好了,我们很快就可以出发科罗廖夫陨石坑进行实地实验了。”刚刚把凯莉叫醒的是她团队里刚刚加入不到半年的那位负责设备调试工作的年轻的研究生。

  “谢了,我收拾一下,在出发之前,我有点事儿,可能要处理一下,麻烦你让各位等一下。”

  “好的,头儿。”那就算答应一声后,便离开了凯莉的房间。

  凯莉打着哈欠揉了揉脑袋,自己刚刚梦见,你重新回到了大学课堂的时候,那位秃顶的白胡子老教授是自己大学里一位在多个领域上都颇有建树的学者,这位老教授同时精通生物学以及天文学等学科,一开始,凯莉自己都想不通,这位老教授是怎么做到在两个完全不相干的学科上同时达到这种程度的,这也成了她日后加入航天局并在外星生命探索项目上的一个起点,生物学与天文学这两个原本可能并不相干的学科,或许本来就应该是一体的,生物学为凯莉揭示了,外星生命可能的存在形式,而天文学则提供了无以计数的可能在宇宙中存在的实际样本。

  “生命的本质就是冯诺伊曼自我复制机,无论这种诺依曼自我复制机是什么构成的?碳基,硅基,硼基,硫基,生命这种冯诺伊曼自我复制机的存在形式可能会超乎我们的想象,不要把你们的思维只局限在地球这个碳基生物圈的范围内,宇宙中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数量,可以说近乎于无穷大,在庞大的基数下,任何小概率事件都会变成必然。”

  凯莉至今都记得那位教授在给包括自己在内的学生上第一课时说的这句话,这句话成了她在这条道路上坚持了15年的动力,尽管那位老教授已经在多年前去世,但他在生前说的这句话,虽然让凯莉感到刻骨铭心。

  明天,凯莉会带领着团队正式前往,距离欢乐谷基地6000多公里外的火星科罗廖夫陨石坑,在那里寻找任何可能的外星微生物存在的痕迹。

  摩伊亚?岩石用稿子敲下一块自己脚下的冰,它用戴着手套的手,抓起这块毫不起眼的冰块,远处隆隆作响的斗轮挖掘机,正采集着这座冰原上的水冰资源。

  摩伊亚?岩石现在所处的地方,正是一号行星正在建设行星级计算中心的大质量卫星表面,这颗卫星上行星表面有60%面积都被海洋所覆盖,只不过,由于稀薄的大气以及极低的温度,这颗卫星表面的海洋都以固态的形式存在,高达零下140多度的极低温让整片海洋都被冻住了,摩伊亚掂了塔手中的冰块,这块它刚刚用镐子随手敲下的冰可能已经有超过数百万年的历史,即使隔着厚厚的宇航服,它也依然能感受到这块冰块以及周围刺骨的寒风传来的寒冷。

  它那自己脚下的地面突然传来一阵震动,远处,一道冲天的水柱,从地下喷出,它知道,那是冰火山,这颗卫星两极独有的景色,与正常的火山中喷发出的各种高温岩浆不同,冰火山中喷发出的,是以蒸汽形式存在的水蒸气和甲烷或液态形式存在的氨,它现在所处的位置靠近行星的北极区域,附近就有几座在这颗卫星上相当有名的冰火山。

  除了这些冰火山以外,这里也是这颗卫星上主要的主要的几座水冰资源矿区,覆盖了整颗天体表面60%区域的固态海洋,对于特伊亚文明来说这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水冰资源宝库,利用这里的水资源,可以获取和合成大量的甲烷以及液氢液氧星际航行必要的推进燃料和工质,同的,从水中提取的氢同素位也被用于行星表面的几十座大型氘氘聚变反应堆。

  每天都有数以亿吨的冰矿送入加工厂,并在全自动冯诺依曼自我复制机工业体系的作用下,被融化、提炼、分离、加工、合成,变成千上万吨的氘同位素、液氢、甲烷、液氧等基础资源,并被消耗在行星级超算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

  摩伊亚?岩石将自己手中的冰块,放进保温容器里,打算作为一个纪念品带回去,身后,一位一起来的朋友们已经登上了封闭式全地形车,其中一位站在登车台阶上,向自己招手催促着自己尽快进气闸。

  摩伊亚答应一声,将手中的保温容器的盖子封上,并将容器重新挂回腰间,转身小跑向全地形车的气闸舱入口处。

  直径与厚度超过数万公里的地壳与地幔板块,甚至是一部分地核,整齐的被从这颗接近地球大小的行星上撕了下来,随后,保证这块总质量超过20万亿亿吨的行星碎块维持完好存在的粒子间的三大基本作用力中的电磁力消失了,被抛入太空的行星板块在瞬间便崩解为了无数原子,在反引力场的作用下被吸入上方已经展开自己行星裂解装置的复合型殖民舰当中。

  “行星裂解采矿模块运行正常,电磁力瓦解装置状态良好。”

  “有点浪费呀……”殖民舰下方的一处,全景观察台上,安娜望着下方已经有1/3的部分被完全撕碎,露出内部熔融的地核的行星,摇了摇头。

  “资源损耗率3.45%,还在可接受范围内。”

  “大概有3%的物质,在刚刚那一轮电磁力瓦解作用下,飘散到真空中去了,没来的及被牵引光束回收。”

  小尤对于这个结果显然还算满意,这是这一型因为拥在短时间内拆解一个恒星系内所有天体的巨型复合型殖民船的一次日常开采工作,再足以撕碎整个行星的牵引光束的作用下,整个行星的地壳地幔甚至一部分地核都会直接被牵引光束直接扯出来,然后拉升到太空中,在放大版的高斯裂解射线的作用下,维系物质存在的电磁力会直接消失,整个行星板块将土崩瓦解为一堆原子,随后,在牵引光束的反引力场作用下,被收集到展开的殖民舰货舱内,并被压缩成极高密度的物质储存起来,一颗地球大小的行星,只需要3到5次这样的这样的裂解式开采,便会被挖掘殆尽。只在原有的绕恒星公转轨道上留下少量的处于离散状态的重金属原子,这些飘散到真空中的重金属原子,便是在整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的一些损耗。

  在这艘名为凯歌号的复合型殖民舰已经展开的船坞模块内,一艘同样大小的殖民地已经完成了骨架的铺设,而在这艘殖民舰建造完成之后,它同样会前往周围的星系,通过粉碎并采集整个行星资源的方式,再进行自我复制,制造更多同样型号的殖民舰,并运用拆解星系内行星的资源建造恒星天体工程。

  每一艘这一型号的殖民舰所搭载的以负质量奇异物质驱动的反引力场牵引光束,都可以在平均3到5次的脉冲裂解模式的牵引作用下,将一颗地球大小的类地行星撕裂,并完全化为原子状态,唯一的缺点就是,这一模式只能在殖民舰的引力锚定展开状态下使用,整个殖民地在进行行星裂解粉碎工作的过程中,也将会处在固定位置上。

  而安娜在这里的原因也很简单,她想要看看这种堪称暴力的行星拆解方式,具体是什么样的?

  对于天空星来说,以这种方式将整个行星拆解利用算是一种为了效率放弃资源利用率的镏紦儛岜陵肆OV裠,比较浪费的方式,尽管相较于整个恒星系统内占据绝大部分质量的恒星,即使是将星系内的所有行星全部拆解,对于恒星本身来说也只是九牛一毛,这并不意味着,天空星文明不喜欢对资源利用率的极致追求,在这一点上,以前深受臃肿的旧璃鳗历时代,过于低效的资源利用率之苦最终甚至导致整个恒星天体工程计划功亏一篑的璃鳗们也深有同感。

  …………

  另一边,天大将军六恒星系,璃鳗的飞船机库内迎来了一艘画风很不合群的航天器,相比于周围那些外壳由色合力材料或稳定态零素物质,以无惯性引擎驱动的飞船,这艘看上去画风就很落后的航天器,显得极不合群。

  “让偶看看啊,超导材料线圈制造的反应堆和液滴式散热器?不错嘛,只要230开尔文(约-43.15摄氏度)就能维持超导性质的高温超导材料,虽然貌似还不是真正的常温超导材料,但水平已经能证明这些特伊亚石头人们超导领域的技术已经相当先进了。”

  一位璃鳗趴在这艘被它们捕获的无人探测船的散热板边上,对散热板做着材料分析。

  “氘氦三聚变反应堆吗?为了排气速度而放弃了没有中子辐射对反应堆内壁屏蔽层损伤更小,更适合恒星际航行的纯氦三聚变反应堆吗?”

  “嗯,也能理解,毕竟需要进行的恒星际航行也只有一光年左右,这个距离氘氦三聚变反应堆,因为中子辐射而产生的损伤也还在可接受范围内。”

  “不过,这有效载荷量也太可怜了吧,无衣鳍吧捌另弃柳仪不到50吨?”

  “虽然说作为无人飞船,装点探测器之类的科研设备确实是绰绰有余了,但这个技术条件下搞恒星际航行,果然还是太早了吧?”这只趴在这艘画风格格不入的航天器上研究的璃鳗抬起一根支撑自己身体的触须敲了敲,身下的无人探测船。

  “光是推进这不到50吨的有效载荷,维持光速的8%以上的排气速度,还有在应急高推力模式下高达最高5G的加速度,玩意儿重量都要飙升到上千万吨了,想达到这种指标,就只能大力出奇迹,聚变火炬船搞恒星际航行果然还是不靠谱啊?”

  ………

  舰桥上,藻赤柒按下了星门的启动按钮,一道接近光速的中微子喷流和大量高能粒子从星门中央缓缓扩大的虫洞分界面中喷出,在虫洞分界面填满并扩大整个星门的内侧后,这座星门正式连接进了璃鳗自己的虫洞枢纽——慢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