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火锅店铺
因此,自150年前这项技术出现开始,到现在,进行数字化上传并完全生活在计算机所构筑的虚拟世界中的特伊亚人也只有几千万人左右,对于总人口超过上百亿的特伊亚文明来说,这些虚拟人的人口数量仅占了总人口的千分之三左右。
而对于大部分的特伊亚人来说,由于先进的医疗技术的免费化普及,很多人对于永生的追求并不是那么迫切,并且这种全民的大规模数字化意识上传对于如今的特伊亚文明对于计算力规模的要求也是承受不了的,只有在完成恒星天体工程,整个文明的能源与计算力获得指数级的爆炸后,特伊亚社会才具备让所有个体进行数字化意识上传的可能性。
因此,无论是对于更快速度更安全的恒星际航行又或者是全社会所有个体的永生所需要的足够算力,或者是仅仅想要突破正在逼近的文明发展规模瓶颈,这项恒星天体工程对于特伊亚文明来说都是无比的重要,只有把自己星系内的太阳这个占了星系内99%以上总质量和总能量输出的巨型聚变反应堆完全利用起来,自己的文明才能迈向下一阶段,这也是特伊亚社会全体的共识。
摩伊亚?岩石在磐石号的驾驶舱内借助全息影像观看着即将进行第一次戴森云大型太阳帆发射及展开工作的轨道电梯设施,第一批总计二十块太阳帆已经完成制造,它们即将在这颗大质量卫星的同步轨道上进行展开程序。
对于可见光拥有超高反射率的太阳帆薄膜从六边形桁架的中心点处向外一点点的展开,由于单个太阳帆庞大的体积,一块完全展开的太阳帆直径超过100公里,但是整体质量却非常的轻,即使是算上太阳帆的主体结构桁架与推进器、燃料罐以及散热和能量传输用激光器,单个太阳帆的总质量也只有数千吨左右,而为了将展开完成的太阳帆推进到合适的位置,自然是完全不可能依靠太阳帆本身自带的动力。
在经过长达近一个小时的展开过程后,六边形的薄膜终于填满了整个太阳帆的六边形骨架,而安装在太空电梯终点空间站的大形自由电子激光阵列,也开始发挥起它原本的作
用,一束又一束的肉眼不可见的x射线波段自由电子激光打在太阳帆上,为太阳帆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激光推进的作用下,20多块已经完成展开的太阳帆开始逐渐远离轨道电梯的终点空间站,并在接下来的数个月内,进入一号气态巨行星同步的绕恒星黄道面公转轨道。
在同步轨道高度上展开的20多块太阳帆在下方的地面上投下一片阴影,造成了短暂的日蚀现象,处于失重状态飞船内的摩伊亚饶有兴趣的记录下了这一幕,在阳光照耀的这颗大质量卫星的表面,有着一块被太阳帆遮蔽,从而完全处在阴影状态的黑色斑点,摩伊亚将这张照片发送到了星系内的公共网络上,不过由于一号气态巨行星与星系内的主要人口聚居点的距离问题,其他人想要看到这条以光速传播的信息,至少可能也得等到几个小时以后了。
太阳系,火星科罗廖夫陨石坑,凯莉感觉有点羡慕面前这个长相奇怪的半透明立方体,当自己还在用遥控四族多功能机器人吭哧吭哧的在地下熔岩管道里搞勘探的时候,衪只需要呼叫轨道上的飞船对整片区域进行一次大功率中微子束扫描,就能获得整片区域的完整深层地质构成图与地下厌氧微生物群落分布的具体数据,凯莉觉得自己的那几台四足机器人在衪面前像是个可爱的小玩具,而不是什么研发了多年的高科技产品。
而就在几个小时以前,在对科罗廖夫陨石坑
的地下微生物群落进行进一步的勘探时,凯莉只是随口说了一句“如果能在这建个大型科考站就好了,这样也不必轨道上的凤凰号,每隔个几天就得用着陆器往下运送一波物资了。”
由于科罗廖夫陨石坑距离火星欢乐谷基地足足有超过6000公里的直线距离,因此,想要来这里进行科学考察和研究,就必须跨过大半个火星,为了节省花在路上的时间,凯莉的研究团队都是借助在火星轨道上运转的凤凰号空间站,在凤凰号空间站的运行位置靠近科罗廖夫陨石坑时,再坐着陆器下去,但是着陆器每次能携带的物资和生命维持系统都十分有限,每次在科罗廖夫陨石坑的停留都是短期的,而目前,凤凰号空间站的火星表面着陆器的主要运力都集中在对小行星矿和开发设备的运输上,显然不可能把主要运力拨给凯莉的外星微生物群落研究团队,所以,最近这段时间以来,凯莉的科研团队只能抽着空借用凤凰号空间站上的着陆器。
但是让凯莉意想不到的是,仍然把飞船停在火星轨道上的“衪”似乎也对凯莉的科学研究有一些在凯莉看来莫名其妙的兴趣,衪甚至为此提供了一些主动的帮助,比如直接把凯莉的科研团队和一大堆设备直接传送到科罗廖夫陨石坑的山脊上。
值得一提的是,凯莉手下的科研团队里似乎有个喜欢看星际迷航的家伙,对于自己经历的这次宛如科幻一般的传送显得有点兴奋过头了,只不过,眼前的外星人所使用的传送技术,更像是一种直接制造一个能让宏观物体通过的微型虫洞,而非把人分解成一堆基本粒子,再在目的地重组的传送。
“是可以进行那种操作,不过相比于直接创造一个能让宏观物体通过的不受干扰的微型虫洞,那种传送方式太容易受到意外因素的干扰了。”对那个兴奋过头的小伙子,那个外星立方体是如此回答的。
“以及…别太兴奋过头了,曲速引擎这种东西可不是一个在核战后的废土上捡垃圾,四处七拼八凑的科学家就能制造出来的。”
“就算是对于能量需求较低的亚光速曲率引擎,没有恒星级别的能量输出,制造和使用它那也是属于痴心妄想的事情。”
“就你们头企二厁淋(四)鸠祁氵四顶上那艘飞船,它的反应堆能量输出功率都相当于你们星系里的恒星的两倍以上。”)
在听到这番话后,那个明显兴奋过头的小伙子被浇了盆冷水,但是这依然不减他的那股兴奋劲。
而在凯莉无意中这么抱怨了一句自己的团队,因为物资补给和生命维持系统的问题只能在科罗廖夫陨石坑停留时间的事情之后,那个外星立方体沉默了几秒,然后一道火流星,划破了火星上空的大气层,一个巨大的着陆舱直接从那艘外星飞船上被抛进了火星大气层,在接近地面时,着陆舱上的反推引擎以一种凯莉等人高的难以想象的效率在极短的距离上将着陆舱与地面的相对速度减速到接近零,稳稳的落在火星的表面。
在着陆舱落地后,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自动化机械从着陆舱上驶出,从着陆舱的货舱内取出模块化的建筑组件,只花了几个小时,便在罗廖夫陨石坑的山腰处建起了一处有着十几个居住舱室的大型科研站。
而整个过程中,凯莉等人目瞪口呆的看着自动建筑机械,将科研站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建造完毕,在科研居住站建造完毕后,那些自动建筑机器人统一而整齐的重新驶入着陆舱中,然后着陆舱两侧的推进器再次点火,带着一肚子的自动建筑机器人再次返回了那艘轨道上的外星母舰内。
“居住仓和科研站的建筑材料用的全部都是人类能制造的主流材料,帮你们省了点时间,只不过在建造过程和外观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拓扑优化,整个建造过程也被高度模块化和(五)依弃八陆依自动化。”
那个外星立方体对于目瞪口呆的凯莉等人只是简短的表达了一句。
“呃…多谢您的…帮助。”
“不用谢,对我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一个用落后材料制造的科研站和居住仓而已,在我们那甚至连建筑都算不上,顶多算是个类似于儿童积木游戏的东西。”
“这个居住仓和科研站的材料虽然和人类食用的主流材料没有任何区别,但是它的模块化与自动化建造过程,人类确实可以好好参考一下,你们后续在火星上建东西的时候,也可以在外形上拓扑优化一下,实用主义虽然好,但是完全没有任何装饰,就显得太单调了。”
这座科研站以及居住仓的外观在凯利看来,确实在一些棱角以及外部边角部位的处理上显得更加柔和,虽然整体上采用的依然是跟火星基地的居住舱,没有太大区别的总体设计,但是看上去却更加美观,而非火星欢乐谷基地那种完全追求是用主义的风格。
而当凯莉领着自己手下的科研团队,入住这座科研站后,他们发现这座科研站在各类设备的集成化与智能化程度上似乎要比火星欢乐谷基地更高,站内的所有设备都被集成了在一块大号智能化显示屏上,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操作,就能对科研站和居住舱内的所有通信、扫描、测绘、水循环、氧气循环、供电等所有功能进行调整,那块智能显示屏上也实时显示着所有设备的运转状况,甚至是站点内外各处的传感器与摄像头可视化数据与实时监控影像。
而这座科研站内部的装修,也相比于火星基地显得更加舒适,居住舱的内部使用了大量的暖色调与柔性材料,这些居住仓内部的宿舍似乎都是单人宿舍,并且都配备了单独的淋浴设施与一个小型厨房,每一间居住舱的位置都设计的十分合理,拥有着良好的采光,与火星欢乐谷基地下层宿舍逼仄的环境不同,每一间单人宿舍都用着十分宽敞且高度合理利用的空间,一位凯利手下研究团队的研究员,在看到这样的居住环境后,惊呼自己在欢乐谷基地的宿舍简直简陋的就像是个狗窝。
而那个外星立方体只是毫无感情的表示:“这已经是在不超过你们技术水平基础下建造的最低居住标准的环境了,甚至连最基础的小型生态穹顶都没有,以我们的标准看来已经是相当寒酸的环境了。”
而随后的确认火星厌氧微生物群落分布的勘测,更是让凯莉见识到了相比起人类绝对领先的技术,如何对行星进行研究的。
一道高度准直的高能中微子束脉直接从轨道上的舰船上被发射向地表,轻而易举的就穿透了整个火星的地壳,当然,整个过程是肉眼完全不可见的,那个外星立方体用可视化的全息投影为凯莉展示了整个过程,从高能中微子束从飞船上射出,再到穿透科罗廖夫陨石坑区域的地表,以及生成实时的,对整个科罗廖夫陨石坑地下区域的精确到每一个分子的图像。
在这幅三维图像上,所有科罗廖夫陨石坑地下存在厌氧微生物群落分布的区域,都被清晰的标注出来,而凯莉要做的事情也一下子就变得简单了,那就是派遥控四足机器人前往这些区域,采集现在火星地下的熔岩管道内分布的厌氧微生物群落的样本。
“有些区域的位置太深了,并且没有直接抵达那里的熔岩管道通路,我会帮你直接在地表上开个直达的洞。”
数个携带了高斯裂解射线的无人机被传送对应的地下微生物分布群落区的正上方地表,随着绿色光束的穿透地表,高斯裂解射线开始破坏火星地表岩石与土壤的的原子键,从微观层面将被持续照射的岩石和土壤完全粉碎。
快几个直径只有一米左右,深度却达到数百米的规则孔洞形成了,其中最近的一个,距离凯莉等人所在的居住仓,仅仅只有几百米,从凯莉等人的视角,他们只看到一台圆滚滚的球形白色无人机,飞到那块地表区域的上方,然后朝着下方的土壤和岩石发射了某种绿色的光线,在几分钟内就在火星地表上钻出了一个非常规则深达数百米的的圆形孔洞,这再次给了这些科研团队一点小小的技术震撼,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某个正在操纵订正者之壳的家伙,原本是打算扔个色核力材料制造的低速动能撞击器直接在火星地表上开洞的,不过,使用这种破坏性的方式很有可能导致火星的地下微生物群落直接团灭,所以最终只能作罢,让无人机用高斯裂解射线在地表上慢慢打洞。
观察着凯莉科研团队里的其他人将系着绳子和电缆的遥控四足机器人从,无人机打出来的孔洞中一点点放入地下,打算去采集地下熔岩管区域的厌氧微生物群落样本,壬龙把注意力从壳上收回,转向了这是四光年外的天大将军六恒星系,特伊亚文明已经发射了第一批戴森云工程太阳帆,而距离藻赤柒给星门设下的建造程序启动倒计时距离归零也已经所剩无几。
“要不要……再给人类打点兴奋剂呢?”
看着情报上那些平均功率都在50到600TW以上的特伊亚文明“民用”火炬引擎飞船,再看了看另一侧列表的地球文明那区区不到18TW的可怜输出功率总和,壬龙在考虑要不要给这个世界的人类文明再来点刺激,似乎44光年外,这个跟人类起源于同一个恒星系,繁荣统一的和平主义的文明随便一艘民用飞船的引擎功率就相当于好几倍于地球文明的能量总和,以及这两者接触,会不会给这个世界的人类文明在强行注入又一剂可能带有未知副作用的兴奋剂?
“只有认识到自身弱小和落后,才会放下过去,无意义的内耗,而选择奋起直追的发展吗?”
“好像……也许是个不错的思路?”
“要不要…让藻赤柒直接发送一封给它们邀请函呢?”壬龙看下已经所剩无几的天大将军六A恒星系内的星门建造程序启动倒计时。
…………
第一批太阳帆发射入轨后,地面上的冯诺伊曼机自动化生产工厂集群开始生产制造第二批太阳帆,并借由轨道电梯,运送到同步轨道的终点空间站上。
就在激光推进阵列,刚刚将第二批太阳帆推离空间站的同时,特伊亚社会管理通用强人工智突然接收到了一条来自星系边缘的异常现象信息。
一颗小行星以一种违背物理规律的方式,离开了原本的位置和运行轨道,并且在脱离原有轨道和位置后,整颗小行星开始解体,形成了一个直径1000公里的环状物体。
在接收到相关的一系列信息后,特伊亚社会管理人工智能甚至有那么一瞬间感觉自己的主机貌似都因为一连串超出自己认知的信息宕机了那么几秒。
那个环状物体在形成后,朝外喷发出了一束高能中微子喷流,随后一条对整个天大将军六A恒星系的广播信息从环状物体中朝外发出,六个小时以内,所有天大将军6a恒星系里的空间站或是飞船都接收到了这条来自星门另一侧的信息。
这条信息的内容是:【欢迎,我们想见你们一面,我们在另一边等你们。】
第200章与特伊亚文明的接触
“这就是……那个朝我们星系广播信息的不明外星建筑?”因为失重而飘在飞船驾驶室里的摩伊亚?岩石对着全息投影上的环形构造物的影像而感到十分疑惑。
“这东西看上去是个虫洞?而且…邀请我们过去?你们怎么看?”
“我们的科学界寻找了这么久的外星生命都毫无线索,但…现在突然跟你说外星生命留下的线索就近在咫尺,这不管怎么说都有点太讽刺了吧?”船舱里的几个人耸了耸肩回答到。
“只不过现在还不知道制造这个东西的外星生命是出于什么目的把这东西放在我们的星系里的。”
“看样子这个东西之前一直伪装成一颗小行星?”
“不如说是藏在小行星内部吧,在它形成前,原本存在的那颗小行星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甚至连一点尘埃都没留下。”
“恒星系警戒雷达还有更有趣的发现,这个东西似乎在我们的雷达各个波段上都是完全隐形的,我们似乎只有在可见光波段才能确定它的存在。”
“星系内的几座超大口径巡天望远镜对他的远距离观测表明,构成这东西的表面材料的反射率高的惊人,貌似不是什么普通物质。”
“电子简并态之类的超固态物质构成的材料吗?”
“不排除这个可能性,不过考虑到我们目前检测到的这东西的表面温度是绝对0度,,我怀疑这个建筑的表面很有可能是使用中子简并态一类的材料制造的。”
“那种材料不是一脱离中子星那样的极端引力和压力环境就会爆炸吗?”
“所以说目前还只是猜测啊,已经有几艘距离最近的无人飞船朝那赶了,最近的飞船距离抵达那座不明外星建筑附近大概还需要十个小时,为了以防万一,星系预警系统已经把,星系内的所有能用的武器,都对准了那个奇怪的外星建筑,包括我们之前看到的那座巨型自由电子激光阵列,不过考虑到这玩意儿的表面材料可能不是什么简单的东西,我们的手段能不能管用还是未知?”
“那条广播信息呢?作为社会管理系统的人工智能已经派了一只小规模的无人飞船舰队去处理了。”
“保险起见,我们会让先让飞船发射无人探测器通过那个东西。”
“至少得先确认那个东西的对面是什么?我们可不想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贸然的就和外星存在接触。”
“尤其是对面的技术水平可能远超自己的时候。”
…。…
在第一艘无人飞船抵达了在星门所在的宙域后,这艘飞船先是调转船头将引擎喷口朝向星门方向的一侧,飞船在引擎的作用下,飞船与星门的相对速度逐渐减速降低到零,并最终完全静止。
在进入相对静止状态后,飞船先是调整姿态,将舰艏对准星门,然后,一枚经过改装的探测器从舰艏的货舱大门处飞出,以100公里每秒的速度飞向星门的中央的虫洞分界面。
经过长达30秒的飞行,跨越了3000公里距离的探测器,终于和星门内侧的虫洞分界面发生了接触,探测器钻入虫洞分界面,随即消失不见。
而外界的货舰在经过了几秒钟的等待后,接收到了探测器传来的画面讯号——一个充满了混沌色彩的球形空间,它的晶壁上整齐的分布着一万多座与自己恒星系内的这座星门大小与规格一模一样的环状物体,而在这个球形空间区域的正中心,一个直径超过900公里表面有着怪异蓝绿色纹路的银白色球体,这颗人造天体表面不断涌动着明暗不一的蓝绿色纹路。
似乎是察觉到了探测器的到来,探测器的通讯模块,接收到了一条直接来自这个球体发送的信息。
【欢迎来到慢域。】
【慢域?这是你们对这个空间的称呼吗?】
【是的,它是偶们的一处虫洞枢纽,如你所见,目前它总计连接了银河系内168894座由于不同恒星系内的星门设施…啊,修正一下,现在是168895座了。】
在探测器传回的画面中,这处空间边缘的空间晶壁上,又一座新的星门凭空浮现在空间晶壁的表面,伴随着一道中微子喷流,星门中央的虫洞分界面形成,虫洞分界面水波一般的表面上隐约能观测到,另一侧明亮的恒星。
【你们在不久之后就会跨入二型文明的门槛,这是一个邀请,让你们在迈入二型文明阶段的同时,可以通过偶们建立的的这条,银河系高速公路,在极短时间内横跨整个银河,要通过这座虫洞枢纽,无论距离是一光年还是十万光年,通过虫洞枢纽抵达目的地所花费的时间都是一样的。】
【你们从什么时候开始观察我们的?很久之前吗?】
【不,以你们五星的时间来计算,大约也就是半年前才开始的,我在你们没有注意到的情况下,朝你们星系边缘柯伊伯带的一颗小行星内投放了一种更加先进的微观尺度冯诺伊曼自我复制机,它在半年时间内挖空了整个小行星的内部,将小行星作为了制造星门的原材料,在观测到你们发射了戴森云恒星天体工程的第一批太阳帆后,我们启动了它,分解整颗小行星,开启星门。】
【你们这么做…为什么?这是完全没有回报的,对吗?】
【没错,确实没有回报,但是这其中的原因,我想你已经多少猜到了?】
【光速?】
【是的…光速上限,偶们的宇宙规律不允许突破光速这个上限,任何形式的超光速技术,本质上都是在制造闭合类时曲线与因果律时间机器,而根据们的闭合类时曲线计算机给出的结果,偶们是这个宇宙里唯二的拥有超光速技术的文明。】
【我们意识到这种技术很危险,请仔细想想,假设两个拥有这种技术的文明真的发生了战争或任何形式的冲突,那么,这种闭合类时曲线时间机器的存在,将导致双方陷入一场无穷无尽的修改时间线的战争当中,甚至出现更极端一点的例子,假设有人为了彻底消灭敌人,而直接利用这台因果律时间机器回到宇宙大爆炸之初,修改整个宇宙的参数呢?】
【齐霖儛思镏玐旗柒峮整个宇宙在接下来的上百亿年之中,将不会诞生任何意义上的文明和生命。】
【所以,偶们有必要提供一条让宇宙中所有文明都拥有以超越光速的速度跨越星河的方法,同时又不至于引发一场可能会导致宇宙范围内所有生命灭绝的战争。】
【偶们要建立一条,遍及整个银河系乃至更大范围的虫洞网络高速通路,让你们这样的二型文明,不至于被困死在光速以下。】
【根据偶们的预估与计算结果,你的文明大约会在三百到一千年以内跨入二型文明阶段,那之后,特伊亚文明会开始利用恒星天体工程制造环恒星规模的超统一理论粒子加速器,并获取大规模反物质制取的能力。
正反物质湮灭与戴森云激光帆混合动力推进,足以让你们拥有成熟的高亚光速恒星际航行技术,成为一个真正的恒星际文明。】
【但这样并不够,这个宇宙的基本规律不允许超越光速,宇宙范围内的所有文明,都被牢牢的限制在光速以下,受限于光速,这些文明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有任何形式的交流和接触,而偶们是来改变这一现状的。】
【很伟大的工程……只是…即使是串联衣侕另伞迩玲VII私扒起整个银河系,也会需要很久吧?】
【成为二型文明之后,偶们都有充足的时间,一颗恒星从诞生到自然死亡,往往有着长达数十亿年的时间,偶们有信心在百万年以内,让银河系内4000亿个恒星系都连接入我们的虫洞枢纽。】
【这会是一项长期工程…】
【没错,但是参与建设的不只有偶们,还有她们,你们则是第一个除了我们二者以外的见证者。】
【另一个掌握了超光速技术的文明吗?】
【是的,这是她们文明的一部分信息。】
【………】
【有趣…你们都是碳基生物吗?】
【是的,能在这么近的地方见到硅基智慧生命组成的文明也让偶们挺意外的。】
【宇宙中碳元素的总量要比硅元素多的多,所以,在整个宇宙范围内,碳基生物应该是占最大比例的。】
【这个理论受限于我们文明自身的,存在形式,一直无法验证,现在看到你们,我可以确定了,以我们宇宙的元易qi师伍韭思咎芭素分布来看,碳基生物,出现的可能性确实更高。】
【是的,事实上,在距离你们星系很近的地方,就有一个碳基生物文明,这个文明跟你们还有一定的渊源。】
【渊源?请解释一下。】
【A1372号星门,名称:太阳系,第三行星,人类文明,行星卫星:1,名称:月球,这颗行星的卫星月球,与你们母星上的起源陨坑,有着很深的联系。】
【大约在45亿年前,星系内发生了两颗天体碰撞的事件,一颗行星偏离了原有轨道,与该信息内的第三行星发生了碰撞,导致那颗偏离轨道的行星在碰撞中完全粉碎,其中一块碎片在碰撞产生的巨大爆炸中被加速到数百倍第三宇宙速度,并最终逃逸出了这个恒星系,在宇宙中经历了长达数万年的漂流后,一头砸在了你们的母星上,这块碎片里携带的硅基有机物,也让你们的母星诞生了第一批生命。】
【我们母星生命真正意义上的起源星系吗?有趣,我的那些创造者应该会对此很有兴趣,它们一直作为母星上生命的起源,来自于恒星系以外的地方。】
【而这…是那个恒星系里第三行星上的智慧生物的资料。】
【………】
【有点麻烦啊…竟然还处在分裂阶段吗?】
【而且这个文明发展水平阶段相比我们双方而言确实有点低。】
【偶们目前也在尝试一些想方设法让他们尽快支棱起来,不要再沉迷于内耗的小规模干涉,可是……并不理想。】
他们从一开始的发展模式就有问题,可以说是积习难改。
【确实,作为和我的创造者拥有同一起源的
文明,确实有点不太及格啊。】迩
【这是A1372号星门的位置,你可以随时去那个星系,采取一些合适的必要方法,和偶们一起促进和改变这个星系里的文明的发展方式和路线,走更健康的道路。】叄
【光速限制了我们宇宙中文明的扩张范围和速度,逼迫它们不得不以最大化效率的利用自己恒星系内的一切资源,并走上一条资源高度循环的可持续发展路线,在光速这个尺度的限制下,任何文明都不可能依靠无止境扩张来解决不可持续的高消耗形式的文明的资源困境问题,想要在宇宙中长久存续,就必须最大化效率的利用自己恒星系内包括恒星在内的所有能源和物质。】O
【从这点意义上来说,偶们认为没有廉价超光速手段,也并非不是件好事,这促使宇宙中的所有文明都走上一条长久延续的道路,大部分二型文明,往往都能有着数十万甚至百万年以上的漫长寿命与存续时间。】丝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理论,恒星天体工程,对于我们宇宙中的文明来说,确实是一个让自己的文明在百万年尺度上,延续的最好方案和选项。】(
【偶们母星系的恒星是一颗中子星,在这颗中子星上修建的恒星天体工程,让我们有了相当于至少数百甚至上千颗黄矮星或红矮星的能量输出总和,这让我们的文明在接下来的,百万年到数千万年的时间内,都不必再为能源和资源发愁,而你们现在也在走上这条道路。】九
上一篇:重生的她们都想独占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