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火锅店铺
从天空星母恒星系前往这个位于银河系中心另一端的旋臂上的恒星系并没有花费太久的时间,从天空星母星出发,一次不到三分钟的星系内短途曲速航行抵达天空星星系边缘的人工星门,穿过星门中心的虫洞分界面,就抵达了位于银河系中心遥遥相望的另一端数万光年外的悬臂中的这个奇特的恒星系。
随后空想曲光号再次在曲速泡产生的切伦科夫辐射以及光线蓝移中再次进入短途曲速航行,并在6分11秒后在第一行星的公转轨道附近脱离曲速,整趟航行过程总共只用了不到十分钟就跨越了数万光年的距离,当然,空想曲光号在第一行星附近脱离曲速之前,事先清除了曲速泡前堆积的高能粒子与霍金辐射,否则第一行星本身很有可能会被一场堪比小型超新星爆发的伽马射线爆与巨量的霍金辐射喷流直接撕成碎片。
“就个人选择而言,我其实更喜欢拿高维空间跃迁引擎进行星系内航行的。”壬龙的空想曲光号刚刚落地,就听到诺莎琳那有些魅惑感的成熟声音在通讯中响起。
“拿高维空间跃迁引擎进行短途跳跃,多少有点杀鸡用牛刀了吧?”
“为什么不行?高维空间跃迁引擎的跳跃精度本来就高到不行,在长程跳跃当中,磷坝五IV榴八妻旗羣之所以还需要花费一定的飞船参考系内的时间来抵达目的地,是因为包裹飞船的高维度翘曲空泡在11维时空膜上滑行的时候,需要不断微调与原本三维空间的相对位置,如果有诱导信标在是11维时空膜上航行时提供目的地坐标准确定位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几乎瞬间抵达宇宙的任何角落。”
“在100万光年以内的尺度上,即使是完全无诱导状态的高维跳跃,误差也不会超过一个普朗克长度单位,也就是1.6x10-35米。”
“进行短途的银河系内恒星系间跳跃时,其误差更是无务吆奇拔芭林琉依限接近于零,用来进行恒星系内跳跃不仅误差为零,航行所花费的时间也可以无限接近于零。”
“不是…诺莎琳姐,你这用法不就跟就为了省赶几公里的路的时间就在市区道路上开个最高速度行驶的f1赛车一样吗?就算这个f1赛车能随时随地的瞬间轻松刹停,这也有点过于大力出奇迹了吧?”
“效率第一嘛……”
“慢一点就慢一点嘛,虽然说在紧急情况下也不是不能用这种方法,但是我觉得星系内赶路还是用曲速引擎吧,反正效率也没差多少,多花个几分钟的时间而已。”
“可你们飞船上的那艘母亲附赠的泽利黑夜战机不是采用这种是进行短途和长途航行的吗?”
“那是因为…黑夜战机上的超光速驱动器更像是一种随时可以在F1赛车和家用小轿车模式之间进行无缝切换的技术产物,黑夜战机的超光速驱动器的版本领先了我们相当多,运行效率也更高,我们暂时还搞不定能达到这个水平的高维空间跃迁引擎。”
“更何况,我们用来驱动高维空间跃迁引擎的从中子星核心当中提取出来的奇异夸克团物质就算多到用不完,太浪费也不好呀。”
“不过,从另一种角度来说,用可以直接撕碎整个行星的曲速引擎在恒星系内航行的我们不也差不多吗?”
“多少有点在居民区用超音速战斗机贴着地面上的房子制造音爆的感觉啊?”
“如果在脱离曲速状态前不清除曲速泡前端积累的高能粒子,在其前进途径上的一切物质都将被撕裂成最纯粹的霍金辐射。”
“这个…虽然咱们确实是在对付黑雾的时候用过这招,但正常航行状态下应该没人想随便把路上或者目的地的行星给撕碎吧?”
“咱们是去目的地拆解行星建造稳定的天体工程的,不是把整个行星连同整个星系里的所有东西一起撕碎到只剩霍金辐射的。”
对于如何花式毁灭天体,诺莎琳这位天体艺术创作者,虽然干的不多,但是在建造庞大的恒星级别天体工程的时候,免不了要用冯诺伊曼自我复制机拆解甚至将整颗行星用超大功率牵引光束一点一点的撕碎,并变成恒星天体工程的原料,诺莎琳擅长的是将行形逐步拆解和破坏掉,并十分享受将它们制造成更加庞大和美丽壮观新事物的这个过程,看着星系内的行星冯诺依曼自我复制机或者是超高功率牵引光束的作用下被拆解破碎,并成为绝美的恒星戴森云的一部分的时候,诺莎琳的是相当享受的,她认为这是一个有趣而富有艺术性的过程。
但是她最不擅长的一点就是曲速引擎的曲速炮将整个行星在一瞬间撕裂成纯粹的霍金辐射那样,短暂的甚至来不及观察的过程,她更喜欢以一种相对直观且容易观察的方式,来创造壮美的足以称之为艺术的恒星天体工程。
第248章天空星的宇宙社会学(6000字)
宇宙本身是一个庞大到难以想象的基数,在这个巨大的基数面前,任何的小概率事件,都会变成必然。
红矮星所喷发出的日珥物质跳跃着,高温所形成的红色火舌划过恒星日冕物质层,又一轮来自恒星的高能粒子辐射冲刷着近处的褐矮星的磁场。
一个拥有六颗褐矮星的恒星系,从概率上来说形成这样结构的星系是相当低的,这需要许多的低概率事件和巧合同时作用,一个恒星系才能在漫长的天体演化史中,恰好形成这样的奇景。
最靠近恒星的褐矮星的赤道同步轨道上,引力场约束星环已经就位,与天空星母星上空的轨道居住环不同,这是一座纯粹的用以控制和稳定气态巨行星天体核聚变反应的环形世界,其上没有天空星轨道居住环内侧那样的与形成地表无异的人工生态圈,这座围绕褐矮星建立的星环,内侧是数以千计的定向引力场与牵引光束发生器,每一座定向引力场发生器的以及都犹如山脉一般大小,定向引力场发生器为褐矮星提供着覆盖整个行星的引力约束,为了稳定即将被点燃的褐矮星的聚变反应过程,使这个过程变成稳定的类恒星聚变反应,而不是一场失控的小型超新星爆发,数千座定向引力场发生器将行星包裹在一个巨大的引力屏障当中。
“星环充能完毕,准备发射质子链聚变反应定向能射线。”
名为创造者号的星舰上,诺莎琳按下发射按钮,接收到指令的星环从环的内侧朝中心的褐矮星发射出数百道红色的光束,红色光束以每秒钟连续数百次的短脉冲发射模式持续轰击着褐矮星的本体,遭受光束轰击的部分迅速的红热化,质子链连锁聚变反应开始在褐矮星的大气层内发生,组成褐矮星大气层主要成分的氢、氦、碳、氮、氧甚至是一部分较轻的金属元素都在的续不断的脉冲轰击下,产生连锁性的CNO循环聚变反应。
连锁性的质子链聚变反应在这颗褐矮星气液态的表面不断扩大,很快,整个褐矮星表面就变成了一团由等离子体构成的火海,定向引力场发生器所控制的碳氮氧循环聚变反应朝褐矮星的内核增加压力并迅速蔓延,褐矮星的金属氢内核在巨大引力作用下,作为主要成分的金属氢元素,也开始发生聚变反应,此时,从外侧看去,整颗褐矮星都已经变成了一颗明亮的等离子体火球,在被点燃的那一刹那,它的亮度甚至短暂的超过了星系中的两颗红矮星。
失控的质子链聚变反应使整颗褐矮星开始向外膨胀,但是在褐矮星即将膨胀到爆炸之前,定向引力场发生器所投射出的包裹整个行星的引力屏障,将已经膨胀到濒临爆炸的褐矮星强行约束在了稳定的范围内,阻止这颗褐矮星化为一颗小型超新星爆发。
看着行星已经开始发生稳定的碳氮氧循环聚变反应,诺莎琳露出了高兴的微笑,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点燃气态巨行星了,当走到这个阶段的时候,这样的天体就已经不能再称之为行星了,而是一颗微缩版的小型恒星,尽管这样一颗微缩版的小型恒星的质量仍然比那些最低的红矮星还要低,但却可以像某些大质量恒星一样发生稳定的碳氮氧循环聚变反应,在强大的技术力量下,即使是天体的运行规律也可以被改变。
被点燃的褐矮星宛如一盏亮起的明灯,照耀着整个恒星系,这个原本是双星系统的恒星系统,现在正式成为了一个三星系统,由两颗质量相近的红矮星与这颗被人工制造出来的新恒星光芒交相辉映,映照在正在远处观察的三艘飞船上。
“还挺壮观的嘛?”来自过去某个时间点的卡莉西和壬龙一个抱着一大桶爆米花,一边和壬龙一起啃着爆米花,一边观赏着外面一个新恒星诞生的瞬间。
“宇宙中最初的恒星诞生的时候也应该是类似的景象吧,一大团聚集在一起的气态星云物质,在引力的作用下开始发生聚变反应,变成一个个的燃烧的巨型等离子体火球,最初的行星在这些等离子体火球所附带的原恒星盘当中诞生,并变成一颗颗的固态或是气态的行星,还有小行星带,原恒星盘中的大量重元素也在这个时期沉积到这些天体的内部。”
“这才完成了六分之一呢,还有五颗褐矮星需要改造呢,改造完成之后,还要人工控制其公转轨道,让这个人造八合星系统不至于变成一个或多个混沌到无法预测的多体引力体系。”
卡莉西打开了诺莎琳给自己的那张星系全息规划图,上面正显示着一个以两颗双子红矮星作为中心,六颗被点燃成为恒星的褐矮星以一个非常稳定且极端接近正圆形的轨道绕行双子红矮星公转,通过对每一颗恒星的公转速度和运行轨道的调整,整个星系会出现以十二年为一个周期的八星连珠现象,六颗颗恒星在双子红矮星的一侧排成一列,极端接近正圆形的绕恒星公转轨道让六颗恒星在大部分时候与其他恒星的相对距离几乎完全相等,如果有来自其他星系的第三方观察者远处使用望远镜观察这个星系的话,它一定会惊讶于这个星系过于规整的特征,并且整个恒星系还有着不可思议的天文现象,六颗燃烧的恒星竟然围绕着两颗质量并不大的红矮星运行,却没有因为不同恒星之间的互相引力扰动而使整个系统陷入混乱。
如果这位观察者足够聪明,那么它一定会第一时间意识到,这个这个星系并非天然形成,而是有意的人为制造出来的,而如果这位观察者的观测设备足够先进,那么它或许会进一步观察到,这些恒星散发出的一部分光被某种东西遮挡住了,从而意识到这个星系里有极度发达的文明或是文明的恒星尺度技术产物。
“这要是以后真有人观察到了这个星系的异常状况,几乎就是等同于摆明了告诉来自我们以外的第三方观察者们这地方存在一个二型或二型以上的文明。”
“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出现六颗质量远低于红矮星下限的恒星,还围绕着两颗总质量并不大的红矮星运转,还是以一种在天体物理学上堪称不太可能存在的绝对正圆形轨道,总感觉有点炫技的意思呢?”
“哦,此话怎讲?”卡莉西说着又往嘴里又丢了一大把爆米花。
“或者说,应该叫它高技术水平声明更准确些。”
“你看啊,假设你是一个使用天文望远镜或者其他技术手段观察这个星系的第三方观察者。”
“然后你看到这个星系里有六颗恒星的质量远远低于恒星该有的最低下限,并且这六颗恒星所进行的也不是红矮星最常见的氢聚变反应,这只有可能在红巨星以及蓝巨星这超大质量天体上才会出现的碳氮氧循环聚变,甚至是更离谱的氢—氦—炭—氧—镁—硅—铁, 从最轻的氢元素一路聚变到作为核聚变释放能量最终产物的铁元素的重聚变反应,而你作为一个远处的观察者,只能做出两种判断。”
“一,自己对于宇宙和天体物理学的认知与理论模型此前是错的,需要进行彻底的重建和更新。”
“二,这地方有个先进的足以改变天体运行规律的超级文明,刻意的将星系中的天体排列成自然环境下,绝对不可能出现的状态,并且人为制造出了星系中这种并近乎于违反物理规律基于恒星质量下限的超小质量恒星。”
“而且,你作为这个第三方观察者,还看到这些小质量恒星周围有某种形状极其规则的东西遮挡住了这些恒星散发出的光线,那么答案就只有一个了——这里极有可能存在一个二型或更高水平的文明。”
“并且从远处观察得出的结论来看,这个星系中的文明能使天体级别的物体发生不符合其自身质量的碳氮氧循环聚变,甚至是重聚变反应,并且拥有着建设戴增云级别的恒星天体工程的能力,那么,你作为远处的观察者,会怎么做呢?”
“呃…如果作为观察者的一方技术也足够先进的话,或许会然后这个星系直接发送信号,比如同样调整自己恒星系内的戴森云,使自身恒星系内的恒星以规律的方式发生闪烁来和对方进行交流。”
“技术足够先进的话,甚至可以直接派一艘亚光速或者近光速探测器或无人飞船过来,作为两个文明之间的交流纽带。”
“除非那家伙是黑雾那种见活物就打的玩意。”
“在这个宇宙里,正常发展到有能力进行恒星际航行的文明,必然已经是失去了自己在原始的生物进化阶段积累的那种侵略性与攻击性。”
“除非它们制造出了一个类似黑雾那样的对其他文明和生命形式具有极端敌视和攻击性的超级人工智能,并且这个超级人工智能还成功发展到拥有相对成熟的恒星际航行能力的准二型或者二型文明阶段。”
“其实,与其说黑雾那种东西对其他文明和生命形式具有极端敌意和攻击性,不如说,那家伙本质上只是一个为了完成初始指令,消灭沿途一切可能的阻碍因素的智能存在。”)
“它对自己观察范围内的所有文明发动打击,本质上是因为它的初始指令和目标就是将自身的文明扩展到星系甚至是宇宙尺度上的更大规模,而想要扩展到更大的规模,就需要掌握更多的物质和能量资源,而那些被其他文明所占据和占用的资源就无法为它所用,从它的初始目标角度来说,其他文明会占据原本可以由自己利用的一部分宇宙的物质,而想要扩张到整个宇宙,它需要利用到整个宇宙的所有物质,被其他文明或智慧生命占据的那一部分,显然是无法利用的。”
“所以那家伙才会选择无差别对其他智慧生命发动打击。”
“在它看来,其他形式的智慧生命对一部分宇宙物质的占用,会阻碍到它完成初始指令和最终目标,所以以最简单的结论来思考,想要利用这些文明与智慧生命占据的那一部分宇宙物质,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将对方彻底灭绝。”
“与其说这种东西是敌意,不如说只是为了达成初始目标而不择手段而已。”
“就像一个失控的超级人工智能,为了完成初始指令当中的制造更多的回形针的目标,把自己的创造者也全部变成了制作回形针的原料,在它把自己的创造者全部变成回形针原料之前,它为了提升回形针的生产和制作效率,甚至制造了一整套使自己创造者的社会运行效率变得极度高效的自动化生产体系,使创造者们开始越来越信任这个让他们的社会生产力变得越发先进和发达的超级人工智能,直到…所有的创造者都被它当成了制作回形针的原料。”
“黑雾那东西也差不多,它本质上就只是个遵守初始指令去完成目标的无情智能机械而已,与其说他对其他智慧生命存在敌意,不如说是因为其他智慧生物的存在可能会成为阻碍他完成初始指令的因素。”
“为了排除这些“干扰性的因素”,他才会最终对自己观测到的所有其他形式的智慧生命和文明,发动了无差别打击和灭绝。”
“至于回到你作为第三方观察者的这个问题,那么,就会变成,只有在双方科技水平以及星际航行能力与速度差不多对等的情况下,二者之间才有可能发生双方都具有主动性的接触。”
“否则其中弱小的地方会变成被动的接触方, 它们从远处观察到这个恒星系的异常时,距离从恒星系中发出的光抵达他们的范围,已经过去不知道多少年了,在这个时间里,即使只拥有亚光速航行技术,那么对方在这个时间里可能已经快要到你家门口了。”
“对于一个相对较为弱小的第三方观测者而言,你能观测到远处的异常状态的时候,就是对方即将找上门来的时候。”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河系中很难出现多个相互独立的三型文明,在一个河系当中出现最早的三型文明所能造成的影响力,会极大程度上使这个河系内的其他文明乃至是几乎所有的生命形式,在往后数十亿甚至数百亿年的时光里与自己高度同质化。”
“从现在的情况来说,天空星就是那个可惜范围内出现的最早的三型文明,往后在银河系内诞生的所有智慧生命和文明都有可能与我们在某些方面高度同质化,比如在社会学方面,可能会呈现出一种和我们相似的极端分散化和去中心化的文明结构。”
“而仙女座星系那边,阿芙罗蜂群这个蜂群意识结构的文明是那里最早的三型文明,那么,往后诞生的大部分文明被它同化掉,或者干脆都变成与蜂群意识高度同质化,或是格式塔形态的文明,是有极大概率发生的事情。”
“如果阿芙罗蜂群先接触不是我们的话?那么作为一个蜂群意识,祂在接触到我们之前可没有个体这种概念,他对其他文明和物种的同化过程可能会变得相当的粗暴,对于其他生命来说,就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了。”
(类似于高达00剧场版和安德的游戏的场景,对方作为蜂群意识生命和文明,根本就没有个体概念,在对方看来,只不过是友好的打个招呼的行为,就有可能灭了你。)
“其实往好了说,咱们貌似帮助避免了一场原本可能波及整个仙女座星系的生物灭绝事件?”
“如果我们没有先接触阿芙罗蜂群意识的话,并且让他理解了个体这个概念,那这个阿芙罗蜂群同质化仙女座星系其他生命的过程会演变成一场灾难性的智慧生命灭绝事件也不是不可能,甚至变得比黑雾那种单纯只是清除其他形式生命的事态还要糟糕。”
“对于阿芙罗蜂群这种形态的智慧生命以及而言,任何一个亦霖艺齐吴揪玖个体都不可能扛得住相当于整个文明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的信息总和级别的信息洪流,要是让其他还处在进化和发展早期阶段的愣头青智慧生物们去接触的话,就算没有一不小心被阿芙罗蜂群意识一个友好的问候就全体灭绝,最轻也得是死伤惨重。”
“根据塞勒姆妹妹事后的说法,那种规模的信息洪流一下子要是灌进我们脑子里,就算是我们这种对信息处理能力高到恐怖的纳米机械聚合体生命大概也会有点头晕目眩。”
“至于阿芙罗蜂群,这就是祂在遇到我们之前与自己旗下的那些子个体单位和组成自己文明和身体的无数细胞们的日常交流方式。”
“如果让他以这种方式去接触其他的文明的话,尤其是那些比它弱的,在接触发生的时候,可能就是其他文明灭绝的开始。”
“没有个体概念的它会下意识的把其他文明当中存在的那些个体制作细胞之类的随时都在损失和更新的东西,从而可能会造成一场严重的灾难。”
“说起来,那些仙女座星系里的还没发展起来的各种智慧生命和文明大概还得好好谢谢我们呢。”
“要是没有我们的话,它们大概率会在刚刚有能力走入太空的时候,就被没有个体这一概念的阿芙罗蜂群意识以相当粗暴的形式给当成单细胞或者细菌一类的东西强制同化掉。”
“甚至更糟糕的是,阿芙罗蜂群在接触到我们之前,根本就没有对攻击行为这一概念。”
“根本没有个体概念的阿芙罗蜂群意识只会把它们当成某种奇怪的单细胞生物和细菌给给消化或者同化掉,至于它们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反抗与反击,也只会被阿芙罗蜂群当做这些奇怪的细菌出现了某方面的耐药性来处理,然后这些倒霉的智慧生物,可能就要被阿芙罗蜂群使用的更强的抗生素给彻底灭绝了,在整个过程中,阿芙罗蜂群甚至可能都不会意识到,它们发动了反击和反抗。”
“在阿芙罗蜂群这种级别的文明看来,至少在和我们接触以前缺少个体和相关物种概念的祂看来,那只不过是一些奇怪的细菌出现了耐药性而已,只要使用更强的抗生素来把细菌都杀灭掉就可以了。”
“至于这个抗生素杀菌的过程,会造成仙女座星系范围内的多大规模的文明灭绝?我不用猜都能想的到。”
“要不是有我们这一同等水平和层次的文明存在,让阿芙罗蜂群意识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将会把那些存在个体概念但是更加落后的文明视作文明,而不是细菌或者单细胞生物,仙女座星系的那些文明接下来的几百万年内就要遭罪了。”
“现在的阿芙罗蜂群意识知道了个体这一概念的存在,也通过我们对生命形式结构类似的文明有了充分的理解,祂大概率会对自己在仙女座星系,后续可能会遇到的所有在个体概念的落后文明更加温和。”
“否则,以后那些仙女座星系发展起来的后生文明,大概率会把阿芙罗蜂群当成某种极端嗜杀的蜂群意识来对待。”
“那么,我们很有可能会见到整个仙女座星系打成一锅粥的场景是什么样的了。”
“难道不应该是一群小虫子疯狂的对一个巨人发动攻击,但那个巨人甚至毫无感觉吗?”
”这么形容……嗯…好像也确实挺贴切的?”
“反正大概率就是一群苍蝇和虫子在这个巨人的耳边疯狂的嗡嗡嗡,自认为在对巨人发动攻击,但是实质上嘛……可能对于阿芙罗蜂群这个巨人来说,只不过是某种来自细菌一样的东西产生的恼人的干扰而已。”
………
创造者号上,诺莎琳当然借助天空星人之间的情感与思维感知能力,听到了壬龙和卡莉西之间有关于宇宙社会学相关的话题,不过在作为一个天空星人的她看来,天空星对于各个外星文明的主动干涉,确实是避免了许多最糟糕的恶性结果的发生,比如缺少个体这一许多文明的基本概念的阿芙罗蜂群原本有可能造成的整个仙女座星系的智慧生命物种大灭绝级别的灾难,以及阿芙罗蜂群被后续仙女座星系后续发展出来的其他文明,当做某种极端嗜杀的蜂群意识,而爆发一场波及整个仙女座星系持续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年的灭绝性星际战争的场景和一系列的灾难。
还有卡拉?库加行星上的那些小猫头鹰们,在它们形成文明之前,就及时的介入,避免了一颗原本拥有复杂生命形式的行星因为资源耗尽而在生态圈崩溃的灾难中走向毁灭的结局,让那些可爱的小猫头鹰们,不至于在未来仅仅只是因为生存资源匮乏和环境的持续恶化,而变得凶残嗜杀与极端排外。
在作为艺术家的诺莎琳看来,对于其他文明的这种干涉是有必要的,否则,在完全不受任何控制的情况下,一路狂飙式的自由发展,文明只会为了维持自身的负熵而造成周围环境的无限制熵增,从而导致永无止境的灾难与混乱。
而自己文明的母亲,也是作为创造者的卡伯特,为她们制造了一个高度可控的环境,在这样外部介入的高度可控环境下,天空星反倒成为了所有文明中的翘楚,避免了几乎所有问题的同时,也可以让其他的文明也避开这些灾难性的后果。
第249章星辰塑造者们(6000字)
随着诺莎琳再次启动点火装置,数百道火红色的质子链式反应射线作用于褐矮星上,褐矮星霎时变成了一团燃烧的等离子体火球,星系中再次多出了一座照耀苍穹的明亮灯塔。
“这是最后一颗褐矮星了,点火的事情都搞定了,接下来的剩下的就是调整六颗天体的运行轨道了。”
“八合星系统的多体引力是一个很复杂的调整过程,聚星受到引力的约束而聚集在一起,但是仅靠天然的引力约束,这个系统很快就会变成一个混沌状态,所以……”
“所以这就是你为什么一定要给每一个褐矮星单独建造一个星环的原因吗?为了调整和稳定轨道?”卡莉西观察着星系内六颗被套上引力场约束星环的小号恒星,在星环的作用下,六颗小号恒星的自转速度和公转轨道已经开始出现了微小的变化。
“这六颗明亮的小号恒星本质上星系中心的双子红矮星的伴星,两颗双子红矮星的质量分别是0.75和0.77倍太阳质量,高度相近的质量让他们形成了一个互相绕行的双星系统,外面这六个质量较小的人造恒星作为伴星围绕着这两颗恒星运行,当然这样的体系在自然的天体演化当中当然维持不了多久,八颗恒星很快就会在互相造成的引力干扰之下变为难以预测的混沌体系,要么其中一部分恒星被甩出轨道,要么其中一部分恒星互相撞击引发小规模超新星爆发。”
“引力场约束星环会一点点的调整运行轨道,让六颗新的恒星对双子红矮星的绕行,不会趋近于混乱。”
“未来如果有文明能观测到它,那我想精妙的结构一定能让对方赞叹一番。”
诺莎琳高兴的搓着双手,观赏着自己的杰作:六颗正在发生红巨星碳氮氧循环聚变反应的小号恒星的公转运行轨道与自转角度正在不断的偏离原本的状态,预计在几个周期的调整后,六颗原本是褐矮星的小号恒星就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近正圆形轨道。
改变天体的运行轨道是一个很精细的过程,诺莎琳对调整公转与自转参数有相对成熟的经验,但是这种看起来最后不起眼的收尾工作,反而是最消耗创作时间的,对天体运行轨道进行调整往往需要消耗整个创造过程的将近2/3的时间。
在六颗和褐矮星上布属并启动星环,平均下来即使只让诺莎琳一个人来设计和指挥也只花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但是调整六颗小号恒星的运行轨道所要花费的时间,却至少需要接近两个月。
“顺便…二位想趁着这个时间在双子红矮星周围建造戴森云吗?”
“你都有六颗能维持碳氮氧循环聚变反应的小号恒星了,还要那两颗红矮星的功率?”
“毕竟可是两克0.7倍太阳质量的恒星,不用白不用,碳氮氧循环聚变对恒星核燃料的消耗速度。你又不是不知道,现在一时半会是不成问题,但是以后想要维持六颗小号恒星的燃烧,还是需要用人为手段增加这些小号恒星可供聚变的核燃料总量。”
“碳氮氧循环对于恒星。核燃料的高消耗速率,在这种人工制造出来的小号恒星上更加明显,如果不用人工手段增加它们的核燃料总量的话,这些小号恒星内部作为聚变最终产物的铁元素含量很快就会超标,最后变成一颗名副其实的铁星。”
“不过…好消息是这个星系附近最不缺的就是各种可以进行聚变的轻元素核聚变燃料,距离这里仅仅只有1.5光年的地方,就有一大片密集的气态星云物质,这片气态星云因为自身引力不够强,还没有聚合成原恒星天体。”
“我已经提前在那里部署好了对于气态星云物质的开采装置,开采船所收集到的星云中的核燃料以及重元素会直接利用当地的星门传输到这儿。”
“每座星环除了是一个用来约束这些小型恒星的引力场发生器和轨道稳定装置以外,陵侕陾珊似VIII巴咝还是个用来给恒星补充核燃料的燃料加注装置。”
“看上去,维持是这几个小号恒星的稳定燃烧的后续维护工作还挺复杂的嘛?”
“有吗?那六组约束星环本质上就是个全自动加油装置而已,咱们只要负责定期按个按钮就行了,说到底天体工程的所有环节,我们基本只需要负责设计就行,所有建设环节和后续维护都是交给那些从生命之树上分离出来的相对没有任何情感能力的机械化的超级人工智能子程序解决的。”
“咱们能做的基本也就只剩个设计基础造型和结构,还有按几个按钮的工作了。”
“而且但凡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需琦另坝V罢妻漆群撩要用到人力,都会导致需要恒河沙树一般的人力资源。”
“你说的是那个10万亿亿碳基猴子淹没恒星系的笑话吗?”
“没错,就是那个,但凡在戴森云之类的恒星天体工程当中任何一个实际施工与维护环节需要人,那么,戴森云所带来的庞大工程总量都会导致需要数十万亿亿以上的人力资源,让整个戴森云工程直接从技术上变得不可行。”
“实话实说,我们这些天体艺术家的工作,本质上并不是参与戴森云之类的恒星天体工程的实际建造环节,只不过是给这些工程设计一个初始的外观结构,至于中间的具体细节部分,会由负责建造的人工智能程序帮助我们补完。”
“在设计完一个基本的大体结构之后,等冯诺依曼自我复制机以及自我复制及建设的指数级增长的工业体系,把星系内所有可利用资源都拆解变成我们设计好的恒星天体工程就行了。”
“毕竟天空星文明的总人口虽然接近上万亿,但是想依靠人力参与来建造戴森云和任何的恒星天体工程,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上一篇:重生的她们都想独占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