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火锅店铺
“额……不会是遇到瓶颈了吧?”落影好奇的问道。
“并不是瓶颈……而是技术奇点。”
“等Qun瘤岜究(五)VIII磷师磷伍等……技术奇点?”
“你们这个发展速度在我看来已经够快了……我记得你们的文明诞生是在12万年前吧?十一万七千九百七十五年…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距离你们文明诞生才不过2000年多一点?”
“对啊……”
“而重点在于……你们作为一个被生命之树创造出来的智慧物种在刚刚诞生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文明……”想到这里,落影突然意识到自己之前好像忽视了某个重点。
“我原本所在的人类这个物种从进化出智慧到形成最初级的文明结构,至少花了数百万年以上的时间,但是你们这个发展过程……呃……”
“从整个物种诞生开始只过了2000多年,就已经成为了一个货真价实的一型文明?人类花百万年才走了百分之73的路程,被你们硬是压缩到只有2000多年就完成了,这竟然不算技术奇点吗?”
“其实就我们的观念来说,那段时间的技术发展速度还是有点慢了,以我们当时的天赋来说,其实可以更快,现在的观点是…这2000多年还能再压缩1/4左右,以当时的发展速度而言世界上可以在1500年到1600年左右时间就让天空星人的文明成为一型文明。”
“毕竟天空星人这个物种从诞生开始就有着极强的目的性,利用自身对自然和宇宙规律的探知和理解利用能力与生命之树形成一个双方共生的正循环反馈系统。”
“从天空星文明诞生开始,整个文明中的所有个体都享受着远超实际需求的物质与精神供给,因此天空星人更习惯相对不那么急于求成的规划与计划,这也是为什么这段原本只需要1500左右就能走完的路程,让天空星文明再额外多花了500年时间的原因。”
“即使是在已经拥有了在迈入太空的能力后,天空星文明也并没有急着对整个星系进行大规模开发,而是先选择尝试建造轨道星环,并完善自身的人造生态圈技术。 ”
“不过,在轨道星环建成,星环人造生态圈的尝试也成功后,在2000多年中,天空星额外花的这500多年接近1/4时间的积累,也终于迎来了厚积薄发,天空星的文明发展开始进入技术奇点阶段,而在这次技术奇点到来后,天空星文明进军深空的一切准备基本都已经完成,天空星文明将迎来星际文明发展阶段。”
“还记得之前那艘生物飞船吗?这艘早期飞船在经过生命之树的二次改进后,排气速度已经能达到300Km/s以上, 在维持这个比冲的同时,长期加速度能维持在1g,引擎的性能已经实质上完全可以供天空星开发整个星系,但是这对于当时在天空星文明来说,还是太慢了,因此,当时提出了一系列更加先进的推进引擎。”
“比如当时使用十分广泛的一种引擎,核盐水推进引擎,使用这种引擎的飞船在当时占了当时飞船总数的40%以上,它高达4500km/s的排气速度,再加上能维持1g以上的加速度,作为罕见在火炬引擎内同时拥有高比冲和高加速度的类型,是当时天空星人在选择自己在飞船方面的需求时,最普遍的选择………”(注1)
“等等等等…你说核盐水引擎…而且排气速度4500km/s?!也就是光速的1.5%?”这时,落影突然举起手打断了艾琳娜的话。
“对啊,怎么了?”
“你们TM用的是90%武器级别浓缩铀的那个版本的核盐水引擎?”
“毕竟…如果降低浓缩铀浓度的话,比冲和加速度就会变得很难看,不是吗?”艾琳娜淡定的说道。
“嘶……你等一下……就算在我的认知中,说核盐水引擎的时候也基本上说的都是那个用了核电站级别的20%浓缩铀版本,比冲6600秒,排气速度66kms的核盐水引擎,而不是那个简直是靠俺寻思的绿皮思路,排气速度1.5%光速版本的黑科技版本核盐水引擎,结果你们上来就用这玩意儿?你们就不怕……用这玩意儿容易炸死自己吗?”
“还好吧……一开始我们确实考虑过用低浓度浓缩铀版本的核盐水推进器,但是低浓度版本的核盐水推进器比冲和排气速度方面实在是有点难看,再加上当时的材料学技术也允许我们直接制造出可以承受90%级别浓度浓缩铀核盐水推进系统的材料,燃料仓、反应室、喷管等相关的材料和制造生产工艺都不是问题,我们当时已经能制造出可以承受近百万k级别温度的耐热材料了,就我们而言核盐水那点中子辐射还真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只要不直接接触反应堆的高温,就算是巨量的中子或电离辐射对我们来说也基本就跟晒个日光浴差不多,虽然说吸收太多辐射的话,确实容易让我们身体内的纳米机械过于活性化导致身体上都是带着辐射的蓝色纹路,以及让身体温度升高过快,确实算是个不利影响,不过就当时而言,问题不大。”
“不,我指的不是这方面……核盐水推进器这个东西…你懂的…火炬推进器的尾焰向来是长的离谱的,而90%浓度的核盐水引擎产生的等离子体尾焰能达到几百公里长都正常……这东西…好像不是能在行星近地轨道以内启动的东西吧?”由于过去在群里聊天时,被众人称呼为团长的卡莉西个人爱好以及她发上来的那些有关航天工程的资料,落影意外的对这方面有了不少的了解,当然也包括了那位提出了这种发动机构型的祖布林博士的疯狂设想。
“你问的是这方面的话…关于这个,当时这种飞船主要的停泊港口和启动位置都是在赤道太空电梯十万公里高速的终点站区域,那个位置也是远离行星本体和轨道星环的主体部分的,几座轨道电梯十万公里,高度的终点站都设置了专门负责停靠核盐水火炬飞船的太空港,而当时的核盐水引擎飞船,也基本都是在自身携带的额外化学动力推进器或者拖船的帮助下,离开港口足够距离后才会启动核盐水发动机的。”
“不过就当时和后世的观点来看,和盐水发动机喷出所携带的辐射和高温对于天空星行星环境本身来说并不算什么大问题,天空星生物圈中的大部分植物和动物都拥有吸收大剂量放射性物质中子辐射或各类射线的电离辐射之后依然能生存的能力,生命之树本身同样也是依靠吸收太阳电离辐射为生的,就算核盐水引擎在近地轨道开机,带有辐射的高温等离子体尾流直接进入大气,也几乎不会对天空星生态圈造成任何的有害影响,进入大气内的辐射很快就会被生命之树这个行星级生命体给吸收掉,只要核盐水引擎那几百公里长的尾焰不是对着地面直接烧,就基本不会对天空星的生态环境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呃……火炬引擎对着行星地表开Qun】奇陵爸武逝熘鳍器机……那个场面……我已经不敢想了……”听到这里,落影十分汗颜的嘀咕道。
“而且你们星球上生物对于强辐射的适应和利用能力确实强的有点变态了。”
“不过…我还有个问题,你们哪来的那么多浓缩铀?这种重元素对于整个行星构成成分的占比来说,应该是相当少的吧,可是按你们这个核盐水飞船的生产数量和使用规模, 你们的武器级浓缩铀产量没个每年上千万到上亿吨以上,根本就撑不起来吧?”
“这个啊……你也知道我们行星上天然存在的纳米机械让我们能以极高的效率利用行星上的任何物质和矿物,而另一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行星的构成成分问题上,也是因为对于行星构成成分的研究,让我们更加确信了我们星系的行程可能被某种存在给干涉过……”
“简而言之…就是我们行星内的重元素含量高的有点……吓人。”在斟酌了一番之后艾琳娜最终用了这个词语来形容。
“吓人?有多吓人?”
“你也应该知道吧?铀作为元素周期表的92号元素,是自然环境下存在的最重元素,而铀这类的放射性重元素在我们行星的构成成分占比中,占了接近18%以上,因此,我们整个行星范围内,放射性重元素矿物可以说是多到用不完。”
“…………艹”在听到艾琳娜的这个回答后,落影沉默良久,然后用了一个字表达了自己的无数想法。
“接近20%级别占比的放射性重元素?你们这行星主要元素构成比例是不是有点太诡异了?”
“其实长期以来,咱们一直是把这种状态当做常态的,毕竟我们文明自诞生以来,就一直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也并没感觉到什么不对,直到在进入太空探索时代之后,通过与其他天体构成成分的对比我们才意识到我们星系内天体成分,引力结构等方面的种种异常现象……”
“而且更何况……我们母星及周围天体的构成成分的异常远远不止这点……”
“呃……除开这么高的重元素比例以外,难道还有什么更离谱的异常吗?”
“这方面的话……还有氚同位素含量方面的奇怪现象,天空星地层里含有的天然氚同位素也是高的不太正常,作为只占了地层总物质含量比例不到1%的氢的同位素,正常情况下氚在地层中的含量应该低到可以忽略不计,而且氚那过于短的半衰期,也使得它近乎不可能在地层中长期保存,但天空星的行星成分构成偏偏就相当反常识,氚的含量占比接近地壳物质总量的5%,并且这些氚都位于十分接近地表的区域,这要违反行星形成理论常识的奇特现象曾经困扰了我们好久,为此,我们甚至专门询问生命之树本身来确认天空星行星构成成分的奇怪状况,是否由生命之树的影响导致的。”
“然后结果呢?”落影问道。
“天空星文明从生命之树那得到的答案是否定,根据生命之树的记忆,天空星行星那奇怪的构成成分比例早在她刚刚开始在行星上生长时,那时候大概是数十亿年前,那一时期的生命之树还远远没有掌控这颗行星的时间点,天空星的内部元素构成成分就是这个状态了,它也注意到天空星那高的不正常的放射性重元素含量以及储存时间远远超过理论极限半衰期的氚同位素。”
“就跟构成生命之树基础细胞的那些最初的纳米机械一样,我们最终也没有搞清楚天空星内的那些高占比的放射性元素分布的根本原因,或许是创造了生命之树与天空星文明的“造物主”故意为之,对于天空星来说,如此巨量的放射性元素,确实是一份巨大的礼物。”
“至少对于装备了核盐水引擎这种每次航行都需要消耗巨量的浓缩铀的飞船来说,天空星那过于丰富的放射性矿物资源确实是个宝库,正是由于天空星天然便存在的大量放射性重元素矿物,才能让使用90%浓度浓缩铀的核盐水引擎的大规模普及成为一种必然,否则我们要是你原本所生活的那个文明的状况,可能压根就用不起核盐水推进器。”
“确实…相比于你们十万多年前就能做到年产量上亿吨的武器级浓缩铀,我们这个0.73型文明可真是有点不够看了……我记得我的那个叫卡莉西的朋友好像给我发过一篇有关苏联解体前的浓缩铀储备的资料来着?”
“我记得卡莉西发的那篇资料里的数据好像是多少来着?截止苏联解体之前好像是储存了1200吨90%浓度以上的武器级浓缩铀吧?”
“这个储量跟你们年均上亿吨的产量一比,而且还是十万年前你们的产能,简直低的可以忽略了,就跟蚂蚁碰到了大象似的。”
“其实……我们的浓缩铀和其他类型的放射性重元素产量之所以能那么高,也只是因为行星得天独厚的优势吧?”
“可是这已经不是什么简单的微小优势了吧?光是这项就已经让你们和其他文明之间可能拉开了一个如同天渊一般的断层级别的差距了,毕竟哪有文明,刚上天就跟玩似的,轻轻松松就量产并普及了火炬船?而且这还不是一般的比冲和排气速度相对较低的火炬船,是排气速度1.5%光速的怪物级火炬船,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领先了,是相对于其他文明来说碾压级别的优势啊。”
“其他文明还在慢慢磨比冲只有两万秒左右的火炬引擎效率的时候,你们这边都已经能直接靠着排气速度1.5%,光速的火炬引擎直冲恒星际航行阶段了。”
“后来呢?既然有了这种级别的火炬引擎,开发整个恒星系的所有天体应该是很简单的事情了吧?”
“在核盐水引擎研发生产完成并普及开之后,天空星文明开始以飞一般的速度将自己的足迹踏遍整个天空星系,并在接下来短短的不到半个世纪以内在天空星系内的所有天体上都建立了殖民地。”
“而在这半个世纪以来,一号行星的地壳已经被剥离了一整层外地壳,并成为了恒星戴森云的一部分,而这部分戴森云所提供的巨量能源又进一步让天空星文明的技术与能量输出水平开始指数级爆炸,而这时天空星文明的历史才仅仅走过了不到2500年,对于后面长达数十万年的历史来说,这段时期甚至连个零头都算不上。”艾琳娜平静的叙述着天空星文明那有些过于震撼人心的发展过程。
注1:一个不太被公认的火炬船标准是比冲大于20000秒,同时加速度大于0.01G
至于一般情况下火炬引擎就是指那些大力出奇迹,拥有极高的输出功率密度,可以同时兼具高推力与高比冲(低油耗)的引擎
一般来说,给定的热功率下,高比冲和大推力是互斥的。热功率确定,比冲越高,V越大(燃料不变),推力越小。就比如现实中的电推,比冲很高,但是推力极小,最多最多也只有几个牛顿。
在近未来科幻中,引擎的比冲肯定不能低,否则V会不足。但是我们又希望设计出的航天器机动性好看一些,这就要求推力足够大,以让推重比足够大,让加减速时间可以少一些。
这种既要高比冲,又要大推力,还要符合物理定律的要求,最终得到的就是一台超高功率引擎。这种引擎在工作时,尾焰会拖的很长且极为明亮,如同一个巨型火炬,因此得名火炬引擎,使用这种引擎的航天器就被叫做火炬船。
火炬引擎的具体原理并不固定,核裂变/核聚变/正反物质湮灭都可以,这个名称用以泛指所有种类的高比冲、大推力、超高功率引擎,以及能在出发点和目的地之间走近乎于直线的航线。
第121章文明分级与反物质飞船(5000字)
深蓝色与墨绿色的纹路点缀于环绕于天空星的轨道星环外侧的表面,如同山脉一般大小的重聚变反应堆、冷聚变发生器和太阳能阵列,十分规律的分布在星环外侧的表面上,除开这些常规的能源供应设施以外,巨大的星环框架本身也利用着行星本身的引力并依靠自身庞大的主体不断切割着行星的磁感线以获取额外的能量,建立于天空星同步轨道之上的星环,自完工之日起,至今已经伴随着天空星走过了十万年以上的岁月,而在这十万年间,星环的主体结构和基础设施,也经历了无数次的迭代升级与改造,连接星环与天空星地表的太空电梯的数量也从最初的6座增加了今天的87座。
天空星赤道地区的海面上,一间小小的轿厢正从海面上的太空电梯地面基站缓缓升空,前往云层上的轨道星环。
“艾琳娜…我想到了一个有趣的哲学辩论……”装饰奢华而舒适的电梯轿厢内,坐在窗边的落影望着下方一望无际的海洋,与正在随着电梯轿厢高度的升高,逐渐变小的地面基站说道。
“哦,哲学辩论?不妨说说看?”
“这个话题是我以前一个叫卡莉西的朋友与我们讨论过的一件事……”
“而当时我们讨论的这个哲学话题就是:同样作为生命,蓝藻有可能比工业时代的人类文明更先进吗?”
“蓝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一批生命之一,在30多亿年前地球生命诞生的早期,巨量蓝藻几乎覆盖了整个地球的海洋,而覆盖了整个地球海洋的蓝藻通过利用阳光所拥有的能量总功率,甚至远远比数十亿年后作为作为0.73型前太空时代人类文明要大得多。”
“人类发展了上千年的文明,其创造的能量总功率甚至还不如几十亿年前的蓝藻。”
“同样是生物,蓝藻的卡尔达舍夫能量输出等级都比人类高的多的多。”
“而蓝藻知道蓝藻的能量输出总功率比作为智慧生物的人类高吗?显然并不能。”
因为卡尔达舍夫文明分级标准的前提是宅的判别对象得首先是个文明,而如果是一堆像是蓝藻这样的无智慧生物,那么无论它所创造的能量总功率再高,也终究不能用这个给文明用的标准来判断。”
而作为一个文明分级和判断的参考和标准,卡式文明分级法可能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标准,单纯以能量输出来进行分级显然是不准确的。”
“衡量一个文明发展水平与规模的三要素应该是物质、信息与能量,这三条要素的总量。”
“这三项要素就跟一条三条腿的板凳一样,缺一不可。”
而如果单纯只以能量输出功率进行分级的话,就会出现一些相当有失精准的判断。”
“比如说,简单大规模复制某种低技术的文明可能比真正的高科技文明的卡氏等级高,同样是卡尔达舍夫0.8型文明,烧煤烧出来的0.8型与氘氚可控核聚变技术点出来的0.8型显然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所以对一个文明的分类上光看能量可能并不全面和准确的。”
“这一点我也赞同,单纯以能量输出来判断一个文明的发展水平实在是太过简略,并不能详细的展现出这个文明的实际状态和规模。”
“如果以这种方式来判断的今天天空星文明,那么只会得出一个天空星文明的能量输出功率在2.7型左右的简单结论。”
“对于已经掌握了周边300光年以内的5000个恒星系的天空星文明,我们需要的显然是泣磷坝武思鹨疤VII棋裙一种更加精确的对自身文明的判断标准。”
“假设一个在主序星恒星系的二型文明,和一个在中子脉冲星星系的二型文明,同样都是掌握了一颗恒星的能量,但是二者的能量输出功率却是天差地别,中子星的能量辐射是正常主序星恒星的100万倍以上,一个可以完全利用主序星所有能量的文明与一个可以利用中子星所有能量的文明,二者之间的实际功率输出与技术水平可能大的离谱。”
“同样的,在一个温和稳定的主序星上建立恒星级天体工程和在狂暴的中子脉冲星上建立恒星级工程的的技术和工程难度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另一种对文明发展水平的等级分类,是以文明所操控并掌握的物质尺度而定的文明分级指数,对物质深层规律的更高程度的的掌握与操控意味着一次又一次的技术爆炸与奇点,材料学是开展支撑所有新技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钥匙和地基。以你过去所生活的人类文明作为例子,对物质的初级操控和编辑能力已经深入到是纳米级别也就是分子层次。”
“而天空星文明作为一个在能量方面,输出功率已经达到2.7型,在物质方面已经深入到阿米层次,通过由夸克与胶子这样的基本粒子构建出一体化打印排布成型的宏观结构基本粒子材料,而在这张三条腿的凳子的最后一条腿的信息上,我们建造了一个以天空星为中心,向外辐射300光年,以巨型光量子纠缠阵列为基础的超光速通信网络,虽然各个星系之间受限于宏观物质运输的速度,几乎无法进行任何形式的物流往来,但我们与另外5000个星系却可以进行相对无延迟的信息沟通,尽管这种信息沟通的带宽往往是有限的,且只能传递0和1这种简单的文字信息,想要传输更复杂的信息比如图像,只能进行一系列复杂的转码,将一大串的0和1以相当复杂的方式通过计算机与人工智能转换成图片或视频。”
“尽管这样的通讯方式受到相当大的限制,但我们依然制造出了真正意义上的跨星系瞬时通信网络。”
“而对于物质深层次的操控能力所带来的先进材料学技术,让我们得以开发柳澪伞IV坝扒丝宇宙中的各种极端星体……”
“母星系周围的数十颗中子星上,我们都利用了中子星天然带有的强大的磁场,制造了一系列的巨型发电设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颗被我们称呼为凌晨星的中子脉冲星,在我们的历史上这颗距离我们母星系仅有不到十光年的脉冲星是夜空中最闪亮的一颗天体,在天空星的夜晚,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观测设备,几乎仅凭肉眼你就可以看到这颗明亮的中子脉冲星。”
在这颗中子脉冲星的周围,有着15颗中子简态材料作为外壳,直径1000公里,体型堪比矮行星的人造天体,这15颗人造天体以等边排列的环型分布在凌晨星周围,随着凌晨星这颗中子脉冲星每秒高达1000转的高速自旋,它的磁感线会不断的切割周围的15颗人造天体,在15颗人造天体对中子脉冲星强磁场的切割作用下,就如同一台天体大小的巨型发电机一样,通过切割高速自旋的中子星的磁场获取源源不断的能量。”
“这座建立于中子星上的发电设施每秒钟所能收集到的能量是正常主序星戴森云的数十万倍,即使是天空星星系内通过拆解了一整颗行星所获取的巨型恒星戴森云的能量输出在这颗中子星发电厂面前,也终归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要知道…天空星系内的戴森云最初是拆解了最靠近恒星,轨道最低的一号行星的产物,在这数十万年来,天空星系内的戴森云设施一直以极端接近恒星的距离,不断的获取恒星日珥物质和喷流以复制自身,在经过了长达将近一千年的长期增殖和自我复制后,天空星系内的戴森云对于恒星总能量的收集利用率已经达到了65%以上,甚至为了不遮挡住天空星行星和这个天体上的殖民地本身获取的恒星辐射和光照,还需要经常对戴森云的运行轨道进行一定的调整,天空星系的恒星作为一颗G型主序星,每天由戴森云接收到的六成以上的能量总和,甚至比不上那颗中子星发电设施每秒钟产生的能量功率输出。”
“除开包括凌晨星在内的一系列中子星能源巨构以外,母星系周围的黑洞天体也是我们重要的能量和物质来源,以及重要的加速工具”
“被我们首先利用起来的自然就是那两颗距离天空星系只有不到0.5光年的克尔黑洞,这两颗克尔黑洞高速绕对方自旋的特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我们用来加速航天器。”
“或许是自然的巧合,又或许是那个神秘“造物主”的手笔,这两个克尔黑洞是不随时间变化的绕轴转动的轴对称黑洞,并且意外的都没有吸积盘,这给了我们相当大的方便,在恒星际扩张早期,只需要对这两个黑洞发射探测器,并且让无人探测器绕着两个黑洞不断地持续进行引力弹弓,经过足够长时间的加速后,就可以把探测器加速到无限接近相对论速度,也就是光速,通过这种手段,我们的无人探测器在今天所抵达的沿途的大量星系都进行了提前的近距离勘察,并确认了当地星系内的环境,尽管当时并没有在周边300光年以内,找到任何智慧生命存在的痕迹,但我们依旧在按照规划向着星际文明阶段发展。”
“说起来,迄今为止,如果我没搞错的话最远的一个无人探测器已经应该飞出去接近两万光年了吧?”
“上一次收到这枚已经远离天空星系两万光年的探测器的信息,都已经是几万年前的事情了,我们甚至都以为这个探测器早就已经迷失在深空之中失去动力或故障损毁了呢,结果在几万年前竟然意外的接收到了这个探测器在将近两万光年以外,利用一颗恒星减速前发送的信息。”
“直到今天为止,这个探测器依旧保持着天空星文明历史上飞出距离最远的人造航天器的记录。”
“我还记得…当年在发射这个探测器的时候,天空星文明的航天速度还远远达不到光速,即使是当时最快的正反物质湮灭推进引擎也只能把飞船加速到0.7到0.8倍光速左右,为了能将那个探测器加速到更高的速度,我们借用了那个双生克尔黑洞系统,让探测器在围绕黑洞引力弹弓的过程中被加速到无比接近光速,并最终以一个小小的角速度改变被以接近相对论速度甩向宇宙深处。”
“整个过程耗时将近七年,其中,第一年是为了将探测器运输到双生克尔黑洞系统附近,并在加满作为推进的反物质燃料后被发射向黑洞,而接下来的加速过程持续了七年,或者说是外界时间尺度上的七年,或许对于那枚探测器来说在极端接近黑洞引力影响的区域内,在探测器自己的时间参考系中,可能只是过了几分钟乃至几秒钟而已。”
“我明白了……黑洞强引力造成的时间变慢吗?”落影望着窗外的美景,自言自语道。
“不过这个短短的加速过程,在外界看来,竟然用了七年时间吗?,以我所了解到的你们的作风和效率来看,这确实是个相当激进的方案呢?”
“你觉得激进?不……我倒不这么觉得,天空星人诞生以来,就对太空有这种莫名其妙的不正常喜爱,因此,我们在经济扩张初期阶段,依靠那两颗黑洞,我们发射了大量的探测器,都在双黑洞系统的引力弹弓的加持下,加速到足够高的速度之后,就各自奔向自己的目标星系,成为天空星恒星际探索的开路先锋。”
“在探测器确认当地没有其他形式的生命存在的情况下,我们就会往那个星系发射装载了生命之树一部分还有大量纳米机械的细胞组织,甚至是生命之树分离出来的种子,这些货物会随着第二批同样借助双黑洞引力弹弓加速到接近光速的无人飞船先行抵达目标星系,并在目标星系的行星上投放纳米机械和生命之树细胞组织和种子,被投放到星球地表的生命之树细胞所织和种子,就会在纳米机械的帮助下飞快的生长。”
“在那个时期,我们的冯诺依曼自我复制机械技术已经相当先进,我们已经完全解明了天空星上那些天然的纳米机械的构成原理与微观结构,并以此制造出了我们的版本————被称为微型构造块反物质能源自我复制型纳米机械。”
“这种最微观的纳米单元仅有单个质子或中子大小,内建有反物质能源的冯诺依曼纳米机器,可通过存储在内部的微量反物质源源不断的复制自身,并在需要的时候随意修改自身的原子核尺度级别的结构,形成几乎任何我们想要的物质。”
“甚至即使是电子或中子简并态材料,微型构造块反物质纳米机械也依旧能拟态并制造出来,”
“这些微型构造块纳米机械内置的反物质能源与相比于它的前辈们更加微观的体型,让我们远比那些采用重聚变或冷聚变技术的前辈,好好欣赏一下这一全新的冯诺依曼自我复制机的更新换代与迭代升级。”
“毫无疑问,这种纳米机械的普及对于天空星来说,又是一次巨大的飞跃,代表着天空星文明对于物质微观的掌控能力更进一步。”
“天空星系内拥有着建造时间最早,规模在整个文明内也同样是数一数二的巨型环恒星粒子对撞机。”
“这座环日加速器的周长超过9.4亿公里,这几乎相当于你原来所在那颗星球公转一年的总长度,整台加速器采用全封闭式壳体,拥有足以抵挡恒星引力产生的应力的技术。”
“巨大的环恒星粒子加速器的驱动能量则是来源于戴森云的一部分,利用了恒星60%以上能量的戴森云用一部分能量驱动着环日粒子加速器,除开研究粒子的微观结构以外,环日加速器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生产足够多的反物质氘与正电子并将之储存起来。”
每一分每一秒,围绕太阳低轨道运行的戴森云都在不断的吸收着恒星散发的辐射与光和热,偶尔还会汲取一部分耳珥物质作为补充来加速自身的复制速度。
作为一颗G型主序星,天空星系恒星的CNO循环核聚变每秒钟都让恒星消耗了接近500万吨物质,将巨量的能量释放到周围的太空中,而其中百分之65的部分会被戴森云拦截并以恒星系内能源无线远距离广播装置的形式传输到环日加速器上,为环日例子加速器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用于生产反物质,巨大的环恒星粒子加速器每秒会生产大约50000吨左右的反氘,每年大约能生产15768亿吨的反物质燃料,这些被加速器生产出的反物质燃料被送入真空磁场容器中储存,并为天空星恒星系内所有以正反物质湮灭为动力的飞船提供着燃料。
对于恒星际航行而言,排气速度极限只有光速的9%到12%的基于核聚变原理的火炬引擎所能达到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产生的能量也太小,想要达到亚光速或是接近光速所需的燃料质量比飞船本身重太多,载荷比将夸张到难以接受。以正反物质湮灭所产生的排气速度达到光速的伽马射线喷流作为飞船的动力是最好的选择,由于伽马射线喷流产生的推力过小,天空星文明往往会选择以降低排气速度作为代价,在反物质湮灭成伽马射线喷出的过程中加入额外的推进工质 与增加质量流量,比如混入大量的亚稳态金属氢工质,并将排气速度降低到0.7到0.8倍光速左右,使飞船获得3g以上的高加速度,使飞船能在最短的距离上加速到240000kms即光速的0.8倍的最高航速。
天空星文明在这一时期建造的恒星际反物质驱动飞船往往都有着十分庞大的体型,这些恒星级飞船往往有着超过上百公里的长轴,数十尧瓦级别的能量输出,超过数百亿吨的总质量,在飞船的引擎以高功率推进过程中产生的伽马射线喷流往往能达到数十万公里级别,猛烈的伽马射线喷流甚至足以将任何影响范围以内的行星彻底焚毁,以至于为了安全起见,这些飞船从程序上被写入了绝对不能在任何宜居行星附近启动自己的正反物质凐灭伽马射线喷流引擎的指令。
任何基于聚变原理的推进方式上限是真空光速,但是工程上可行的上限不到30%真空光速,军事上可行的上限基本都不到10%真空光速。
用可控或不可控的核聚变推动航天器,达到亚光速需要的核燃料是非常多的
代达罗斯计划设想的核聚变推进器的尾气喷出速度可以达到真空光速的7%,将代达罗斯飞船加速到真空光速的0.2%需要的燃料载荷比是0.029。如果飞船满载的燃料量要求能从静止加速到真空光速的0.2%再减速到静止、至少反复10次,则最终燃料载荷比约为0.77,即燃料以外的部分质量为10万吨的飞船要能携带7.7万吨核燃料。
如果要用这个推进器达到真空光速的15%,则燃料载荷比约为8.664。燃料量大幅超过了有效载荷,作为不需要减速的无人科考飞行器还可以接受,作为载人飞船或战舰则非常低效。
如果要用这个推进器达到真空光速的90%,则燃料载荷比超过十三亿,在工程上直接宣告不可能。
所以想要超过15%光速这个门槛,还是老老实实的用反物质推进引擎吧,目前,反物质引擎的理论速度大概是0.7倍光速左右,在这个速度之下,相对论效应造成的飞船参考系的时间流逝速度相较于出发点变慢影响会有,但是不会特别的明显,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阿凡达的创业之星号飞船在地球前往潘多拉星所的时间参考系是飞了五年,而在地球和潘多拉看来创业之星在太空里飞了六年,在0.7倍光速下,因为相对论效应,飞船的时间流逝速度变慢了。
第122章一个人均物质与能源过剩的乌托邦?(6000字)
“好像……跟我想的…有点不太一样?”落影用手轻抚过眼前飞船银白色的外壳,轻声嘀咕道,此刻,落影跟艾琳娜二人正处一座庞大的圆顶建筑边,这座圆顶建筑是位于轨道星环之上的天空星航天历史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内存放了从天空星开始太空探索的早期航天器,到现如今最先进的飞船型号一系列十分全面的展品。
“哦,具体哪里不一样?”艾琳娜看着正在对面前展台上的飞船上下打量的落影好奇的问道。
上一篇:重生的她们都想独占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