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但是群穿成灰风 第96章

作者:火锅店铺

  在来到艾德房间的门外后,果不其然,艾德房间的门同样没有上锁,二人推开房门,但与其他房间不同的是,他们让人惊讶的看到一个长着白发的老人正站在窗边背对着他们。

  “艾德?”库兹涅佐夫带着疑问的声音问道。

  “哦…库兹,怎么了?你怎么看上去满头大汗的?先喝杯水吧?”艾德拿过桌上的水壶,往自己身后桌子上的玻璃杯里打算为库兹涅佐夫倒一杯水。

  “艾德…听着!欢乐谷基地?!!”库兹涅佐夫话还没说完,便察觉到眼前的艾德的动作和表情都突然停住了。

  库兹涅佐夫疑惑的看向自己这位老朋友突然停住的表情和古怪行为,然后他和帕克便看到了让他无法理解的一幕,艾德拿着的水壶中倒出的水流,停在了玻璃杯上方的半空中,不仅如此,艾德的动作与脸上的表情也仿佛凝固了一般。

  “唉…原本以为放一个你们更加熟悉的环境和场景,你们会觉得舒适一点的呢,失策失策……”一个柔和的少女声音突然从四周传来四

  “毕竟我的设置就是:这个模拟场景内,一切都会更符合你们潜意识内的预期。”)

  在库兹涅佐夫与帕震惊的目光中,周围的一切都在瓦解,面前动作表情凝固的艾德,二人所处的舱室,乃至是整个火星基地与窗外赤红色的火星地表,都在逐渐变为一团模糊不清的马赛克后飞速虚化消失。

  “这…这是…发生了什么?!!”

  “欢乐谷基地呢?还有其他人呢?!这…到底是哪儿?还有你是谁?”

  “其他人?没有其他人,这里只有你们两个活人而已,其他人都只是一段按照你们两个对于那些人的记忆所还原出来的数据罢了,就如同电子游戏里的NPC一样。”

  “不…说活人其实也不准确,因为…你们两个已经死过一次了!”那个分辨不出方向来源的柔和少女的声音平静的说出了这段惊掉二人下巴的真相。

第175章宇航员库兹涅佐夫的日记

  “因为…你们已经死了啊。”那个分辨不出来源的少女声音回答道。

  “死了?什么意思?”

  “就是如同字面意思上的死了,你自己看看就明白了。”

  【死亡区间部分记忆已解封。】

  一段奇怪的记忆浮现在库兹涅佐夫的记忆中,几乎立刻让库兹涅佐夫感到一阵头痛。

  “嘶……这是?我们在克洛诺斯小行星上的记忆?”库兹涅佐夫感受着记忆里的窒息感,他现在明白为什么自己梦里自己感受到的感觉如此真实了?因为那就是已经在自己身上实际发生的事情。

  “痛死我了!相比于冷静的库兹涅佐夫,帕克

  则不顾自身形象的,痛苦的捂着胸口喊道,在他那段记忆中,他丧命前看到的最后一个画面就是自己的胸口被树数根尖锐的金属支架和管道捅穿,随着这段记忆一起恢复的,还有他对这段死亡前经历的记忆身临其境的痛苦感受。

  “那既然我们已经在开采克洛诺斯小行星的事故当中死了,那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能站在这里,你刚刚提到虚拟世界是怎么回事?难不成我们的大脑被上传到由超级计算机构筑出来的某种虚拟模拟程序当中了吗?”

  “Bingo!猜对了,你们的身体已经死了,但你们运气很好,当克洛诺斯小行星采矿事故发生的时候,我们的“壳”也,正好在附近,并在你们刚刚死亡不久的时候,对你们的大脑进行量子级别的扫描和上传。”

  “对大脑的量子级别扫描?这种事情应该不是人类能做的到的吧?”库兹涅佐夫说到这里,心中隐隐有了个猜测。

  “你们也该出去了。”那个少女的声音并没有对库兹涅佐夫的问题进行回答。

  “那么…二位…待会儿在外面见吧?”少女的声音话音刚落,库兹涅佐夫便感觉自己的身体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他低下头,看到自己的四肢正在飞速虚化,自己的双手甚至已经变成了半透明的状态,并且这种状态正在从四肢蔓延到躯干,自己的整个身体都在消失。

  …………

  培养舱内的库兹涅佐夫猛地睁开自己的眼睛,然后便呛了一大口培养液,随后便发觉自己好像泡在一堆奇怪而粘稠的液体里,他本能在液体中挣扎起来。

  在培养液中扑腾时,的手碰到与透明玻璃质感相当相似的克隆仓仓盖,在本能的驱使下,他在营养液当中后退一步然后用尽全身力气撞上了培养舱舱盖,但他还没等到撞到舱盖上,仓盖就突然自己向外划开了,从培养罐中扑出来的库兹涅佐夫直接以狗啃屎的姿势摔到外面的地板上。

  库兹涅佐夫狼狈的从地面上爬起来,这时,后面那个放在库兹涅佐夫克隆仓旁边的另一个原本处在关闭状态的克隆仓盖子也向外划开,另一个同样湿露露的人也和库兹涅佐夫一样一起狼狈的摔倒在地。

  “帕克?”

  “是我…这是…哪儿啊?”勉强扶着自己身后的克隆仓罐体站起来的帕克朝四处张望了一下,二人在一间放满了刚刚关二人的克隆仓一样的设备房间内,四周的墙壁天花板都是由某种银白色的物质构成的,银白色物质表面上还闪烁着,绿色的奇怪纹路。

  “老实说,我也不知道…”

  “你们好。”一个声音从二人背后响起,库兹涅佐夫和帕克都警觉的迅速转过身,一个奇怪的八面体半透明棱形漂浮在半空中。

  “我说了,我们在外面见。”那个飘在二人不远处的八面体棱形突然发出一声熟悉的少女声音。

  “你好,二位人类,格里高利·库兹涅佐夫,汤姆·帕克。”

  “关于你们在哪这点?我很乐于为你们提供一个解答。”

  二人所在的这间房间在其中一面墙壁缓缓向人上下滑开,露出了隐藏在墙壁背后的巨大的透明弦窗,紧接着,二人便看到了最让他们此生难忘的震撼场景,一个红色的巨大漩涡掠过窗外,就如同一只眼睛一般看着他们。

  “那是……大红斑?!”库兹涅佐夫看着窗外那颗他在人类天文观测的无数的图片和影像中经常出现的那颗气态巨行星,感觉自己内心的震撼,无以复加,同时也更加确定了自己之前的猜测。

  “欢迎来到木星,二位。”

  “你……是外星人吗?”盯着窗外掠过的大红斑,库兹涅佐夫沉默良久,然后对飘在自己眼前的这个奇怪半透明八面体棱形问道。

  “按你们的理解…应该算吧,我来自靠近银河系中心的一个很遥远的星系。”

  “我搭乘着这艘船来到了你们的太阳系,看到这里有个文明,我就打算来这看看。”

  “然后,就顺手救下了你们。”

  库兹涅佐夫感觉那个飘在空中的八面体棱形,将目光和注意力都对准了自己,他感到有些紧张,尽管他在这个奇怪的八面体菱形装置上并没有看到任何类似摄像头或传感器的设备,这个明显不是生物的八面体棱形也并不存在眼睛那样的器官,但他就是产生了一种,面前这个东西突然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自己身上。

  “呼……不管怎么说,多谢您对我们的救命之恩…我……”说到这里,库兹涅佐夫才意识到自己好像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说,自己在毫无预兆和准备的情况下,就跟一个外星智慧生物发生了接触,而对方所展示出的先进技术,至少库兹涅佐夫所知道的人类科技水平根本无法达到这种地步。

  “既然不知道想要问什么…那不如再花点时间仔细想想吧?想好自己想要知道什么之后再来问我吧。”飘在空中的八面体棱形如此说道。

  …………

  两台白色的球形无人机为库兹涅佐夫与帕克送来了合适的衣物,让二人惊讶的是,这两套衣物的尺寸和样式都和他们在火星基地里日常穿的便服完全一模一样,但是想到既然外星人已经能直接读取自己的记忆了,根据自己的记忆做出一件合身的衣服也不是什么难事,二人也就释怀了。

  那个半透明的八面体棱形带着二人离开了这间房间,或者更准确的说应该叫舱室,库兹涅佐夫很确信自己现在是在一艘巨大的外星飞船上。

  飞船的走廊内,底下和刚刚库兹涅佐夫见过的十分相似的白色球形无人机在走廊上四处穿行着,库兹涅佐夫看不出来这些白色的球形无人机是如何保持浮空的,因为这里显然是存在重力的,我那些白色的球形无人机上并没有类似地球飞行器上常见的桨叶或空气动力发动机一类的装置,同样他也看不透真在给自己带路的那个八面体棱形装置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他在这个近乎于镜面的半透明八面体,表面看不到任何焊接或卯钉接合的痕迹,它的表面似乎是完全光滑的,他也没发现这个八面体棱形的表面和内部有任何像是机械或电路结构的东西,至少就他目前所看到的各种证据表明,包括这个近乎完全光滑镜面构成的八面体棱形,那些在走廊上四处穿行的球形无人机,以及这艘在他感觉内部空间大的离谱的飞船,无不代表着这是一个技术水平,远超人类的文明的产物。

  作为一名从美苏登月竞赛时代以来经验丰富的苏联宇航员,库兹涅佐夫却对此感到有些手足无措,因为他所接受的所有训练,学习过的所有知识里,都没有告诉他关于如何跟外星文明和外星智慧生物进行交流的教学。

  而跟在库兹涅佐夫后方的汤姆帕克,就显得尤为悠闲了,作为一个即使是在火星基地上,也是平平无奇的小角色,他对作为第一个和外星智慧生命接触并交流的人类,他反而没什么压力,在他看来,连库兹涅佐夫这种人类社会当中最优秀的精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的事情,他一个只是来参与火星基地建设的普通工人又怎么可能知道该怎么办?

  “我对你们人类比你们想象的要更加了解。”

  “请问…您是…”

  “当然通过你们行星外泄的电波,我们的通讯监听阵列可以在木星到地球的这个距离上,几乎可以做到事无巨细的监听地球上所发出的每一条电磁波通讯。”仿佛看出了库兹涅佐夫想要问什么,那个飘在空中的八面体棱形一边领着二人,一边回答到。

  “你们的文明所发出的通讯电波绝大部分都飞不出太阳系就会衰减到完全无法识别的地步,因此你们这个级别的文明,除非经过的时候靠的很近,绝大部分时候只会被我们忽略掉。”

  “按照你们所熟悉的标准,人类当前的规模大约是在0.75到0.76型文明之间,而我来自的那个文明如果仅仅按照卡尔达舍夫标准来算是一个真正的三型文明。”

  “!!!”库兹涅佐夫面露震惊,如果对方没有撒谎的话,这意味着对方的文明至少掌控着整个银河系级别的能量功率,这和地球这样的一个0.75型文明的差距已经不是猿猴跟人类的差别了,而是人类和单细胞生物或细菌级别的巨大差距。

  “我想你应该很好奇,为什么银河系范围内有这样一个卡尔达舍夫三型文明?地球却没有观测到任何痕迹吧,比如巨量的热辐射?”

  “事实上,我们确实拥有数量相当多的恒星天体工程,只不过,相比于那些恒星天体工程,银河系中央的银心黑洞才是目前我们的主要据点和大本营。”

  “这就是为什么你们没有在银河系范围内的其他恒星上观测到像是戴森球这样的天体工程所导致的恒星光度下降之类的现象。”

  “不过我们目前确实有在银河系内相当数量的恒星上进行这种大规模天体工程,不过以你们的观测技术,想要发现这些恒星的变化,至少也得是数千年以后了。”

  库兹涅佐夫日记:

  我的名字是格里高利·库兹涅佐夫,一名来自苏联(划掉)地球的人类宇航员,这几天来,我和我的同伴帕克经历了人类历史从未有过的一场经历,我和帕克在另捌V林久衫瘤究参与克洛诺斯小行星开采的过程中遭遇事故,因此意外丧生,但是在我死亡时,祂通过某种手段,在量子级层面上扫描了我们俩的大脑,并通过先进的生物技术重新克隆了一具身体,将数字化后的我和帕克的记忆和思维都上传到了这句新的克隆躯体上。

  作为一个从小接受唯物主义教育的人,我并不知道人类有没有灵魂这种东西,至少在我当前的认知看来,我还是我自己,而非只是一个单纯的原本的我的复制品。

  关于这个问题,我也问了那位外星人女士?还是小姐?至少听祂的声音像是一个女性?

  我不太清楚外星智慧生物有没有像人类一样的性别概念,反正听祂的说法,包括人类在内的绝大部分,碳基生物的大脑记忆思维情感等等只不过是一段可以转录,上传,剪切的信息,宇宙中确实存在极少数某种意义上称得上拥有灵魂这种东西的智慧生物,但人类显然不算这些特殊智慧生物的范围之内,在他看来,人类并没有所谓的灵魂这种东西,一个拥有原本的通过数字化上传的生物肉体中的记忆与意识和思维的个体,就可以视为原本的那个个体。

  我不知道这份日记能否被我和帕克以外的其他人类看到,我现在就像是我在童年时代看过的一本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阿纳龙斯教授一样,因为各种意外被带上了一艘潜艇,前往人类从没抵达过的未知的地方探索,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回家,甚至可能永远都回不了家,毕竟在地球方面的人们看来我和帕克已经是死了吧?

  如果祂所来自的文明,真的是一个已经达到卡尔达舍夫三型的文明,那么地球文明在他们看来,可能连猴子都算不上,最多只是一群微生物而已。

  我不知道祂或祂们对地球文明和我是怎么看的,我也暂时没问,仅仅就我目前接触到的东西而言,比如这艘船,船上的各种我能接触到的设备都是只有在各种科幻电影里才能看到的东西,比如那台用于制作食物的分子打印机,得益于它的存在,我和帕克这段时间甚至吃的比在火星基地上还好,昨天帕克还开玩笑一般的对着那台分子打印机询问能否为他制作一瓶法国原产的高级葡萄酒。

  结果,那台分子打印机竟然真的制作出一瓶口感香醇的法国葡萄酒,甚至连瓶身上的标签都和我在商店货架上见过的一模一样。

  当然这台分子打印机并不仅仅只能打印食物,不如说制作食物只是它的一个附带功能而已,它甚至可以在几分钟内制作出一台相当复杂的电子设备,我手上的用于记录日记的笔记本和圆珠笔就是这台分子打印机制作的。

  对了,祂还给了我和帕克一人一个用于导航的多功能平板数据终端,目前我们俩用的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用它来在船内防止我们两个迷路,这艘船的内部空间实在是太大了,如果没有这台多功能平板所提供的导航帮助,我们随时有可能会在这艘船上内部复杂的走廊和各个舱室间迷路,按照祂的说法,这个平板是特地按照了人类的使用习惯制作的,

  我今天上午去了地图上标注为02号太空港的区域。

  天哪…它太大了,根据我的目测光是从我站立的地面到天花板,至少就有将近一千米的距离,你能想象吗?一个单层结构屋顶和地面相距足足有一千米的巨大建筑。

  这里的其中一块区域里停放着几艘小飞船,长度普遍只有100米左右,我凑上前,近距离观察了这些飞船,这些飞船的外壳似乎是完全光滑的镜面,真的是绝对光滑,我大着胆子走到这些飞船的下方用从餐厅的分子打印机里制作的一把小刀尝试在这些飞船的表面刻划,高强度钨合金制作的小刀无论我怎么用力刻划,甚至连在这些飞船的表面留下划痕都做不到。

  我产生了一个疑问:这些飞船到底是什么东西制作的?

  当天晚饭的时候,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帕克,他说我既然好奇这些飞船的外壳构成,为什么不正好利用餐厅里的分子打印机制作一个显微镜呢,或许可以尝试巫仪漆VIII林妻鹨医观察一下这些飞船外壳的微观结构?

  这是个很不错的主意,至少在我第二天带着显微镜再次来到二号太空港的那几艘飞船前,我都觉得这是个相当不错的主意。

  当我第二天带着餐厅里的分子打印机制作的一台体积十分小巧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再次来到那几艘飞船旁边时,祂突然出现了。

  不得不说,吓了我一大跳,我一开始还以为是我跟帕克这两天的行为让祂有些不高兴呢,不过祂表示祂根本不在意我和帕克的小小好奇心,祂甚至主动让我拿着扫描隧道显微镜走到那艘飞船边上,要求我使用手上的那台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一下飞船表面的物质构成,并让我猜一猜,飞船的外壳到底是什么东西构成的?

  既然祂主动希望我这么干了,那何乐而不为呢?

  值得一提的是,我手上的这台用餐厅里的分子打印机制造的,扫描隧道显微镜体积十分的小巧,大约只相当于一台个人笔记本电脑的重量和体积,地球上的产品想要做到同样的功能,体积和重量至少也得接近一张沉重的办公桌。

  可是,当我将扫描隧道显微镜摁在飞船表面的那之后,我直接傻眼了,无论是我将放大尺寸IIling坝巫澪IX彡柳(九)调大到一千倍、一万倍、一百万倍、五百万倍,直至达到扫描隧道显微镜极限的一千万倍,我所观察到这艘飞船的表面依旧是绝对光滑的。

  我手上的这台扫描隧道显微镜是足以观察到单个原子的,如果放大到1000万倍这个尺度上,所观察到的依旧是绝对光滑的表面,那么只有一种可能,构成这艘飞船外壳的材料的所有微观粒子在亚原子尺度上被钉死了,

  我想到了中子简并态这样的超固态物质,只有这样才能解释我为什么在这艘飞船的外壳上观察不到单独的原子存在,只有中子简并态物质这样的连原子核都被压碎让游离的核外电子进入到原子核之中,与质子结合形成由纯粹的中子构成的物质,才符合我在这东西上观察到的现象。

  但是奇怪的是,这东西的引力和质量都是正常的,我把自己的猜测告诉了祂,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祂否定了我的答案。

  祂告诉我,构成这艘飞船表面的材料是通过对强子进行拆分,从而制造出了单独存在的夸克,然后利用色荷力将单独存在的夸克牢牢的钉在一起,利用夸克禁闭效应生产出的一种宏观层面的大号强子材料,同时,这种材料的质量和密度也不会让中子简并态物质那样过大。

  谜底揭露,祂们能制造出单独存在的夸克!并且还能用色荷力把夸克钉死?我被这个答案震撼的无以复加,这层薄薄的外壳比人类认知中最坚固的物质还要硬上无数倍,甚至只要这艘飞船的速度够高,像一枚子弹击穿木板一样轻松撞穿地球都不是问题,现阶段的地球文明,即使倾尽全力,甚至哪怕在上面留下一点点划痕都做不到。

  祂还表示,因为这种材料足以反射最大规模的超新星爆发制造的高达Pev能级的伽马射线爆,所以这种材料也被经常用于反射超高能级的伽马射线激光的反射镜的表面材料,又或者是直接作为恒星天体工程的一部分,对于所有波段光的完美反射,还让它成为了彭罗斯球之类的建设在黑洞附近太空设施的最合适的材料。

第176章为了短期利益或是长期发展路线?(6000字)

  库兹涅佐夫对于自己所见到的东西感到震惊,这可是把夸克拆开后再用色荷力重新钉到一起,能做到这一点,背后所代表的技术到底有多么先进,库兹很清楚,在这种材料面前,人类的任何技术产物都简陋的堪比原始人的石块和长矛一样可笑。

  自己看不出那个棱形八面体是否有像人类一样的情绪一类的东西,如果祂有,那祂现在一定会嘲笑自己的不自量力。

  而这种材料背后所代表的先进技术,或许确实印证了祂的话,祂来自的文明大概率确实是一个极其先进的星际文明。

  想到这里,库兹涅佐夫额头上一滴汗滑落,他有些紧张的深呼吸一口,又看了看身后那个仍然飘在空中的半透明八面体棱形。

  “请问…你对我或者人类的看法是什么样的?”)

  “以我们的技术和发展水平,对你们来说可能连原始人都算不上吧?”库兹涅佐夫无情的自嘲道。

  “主要是在某些方面有点好奇而已,你们的文明我确实不感兴趣。”

  “以及…你们星系里有几个让我觉得奇怪的地方,关于这点……我还在调查。”

  “比如…你们母星的卫星上,某些东西的含量是不是有些高的不自然?”

  …………

  “他要是见到咱们的真身,估计会吓一大跳吧?”卡莉西暂时断开了与壳的连接,捋了捋自己额前紫色长发。

  “吓一跳估计不至于,我倒觉得他的第一反应会是是不是我们故意捏了一个符合人类审美观的人形身体什么的。”壬龙观察着正在船上那几处平时基本没什么人去的区域活动的库兹涅佐夫和汤姆帕克二人。

  作为一艘长度超过22公里的泰坦舰,空想曲光号内部空间是十分巨大的,只要她们几个不想见,库兹涅佐夫一辈子也别想找到她们所在的区域,光是泰坦舰内复杂的廊道和各种舱室,想要走遍一整艘船,少说也要花上几十年。

  “话说…对这个世界月球的扫描结果出来了吗?”

  “出来了…果然这个世界的月球确实有不对劲的地方。”

  “我之前就觉得奇怪…为什么这个世界的可控核聚变技术发展的这么快,而且现在主流使用的竟然是氘氦三聚变,这的人类可是才刚刚勉强迈出地月系啊……”

  “要是氘氚聚变,我勉强也认了,根据目前的调查来看,这个地球在上个世纪提出氘氚可控核聚变理论后,各国都投入了远超过我们原本所在世界规模的资金、人员和技术。”

  “这个世界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的提出比我们那还早了好几年,并且各国花在ITER上的资金投入至少也是我们那个世界的上百倍以上,在这种完全不计前期成本的投入下,这个世界的ITER反应堆在1985年就宣告建成,并开始了相关实验,并于三年后的1988年成功实现了氘氚可控核聚变的能量输出正收益。”

  “但是…这个世界现在主流的聚变发电和核聚变在航天领域使用的却是氘氦三反应吧?”壬龙问道。

  “这就得提到氘氚聚变的一系列负面问题了,首先是地球上并没有那么多的氚同位素,想要获取足以满足全人类核聚变发电需求的氚,可靠的途径其实并不多。”

  “其一,在氘氚核聚变反应堆的内壁铺设一层锂六,通过氘氚核聚变过程中产生的中子轰击锂六产生足够多的氚。”

  “但是这个过程也就是聚变反应堆自身的氚增殖不可避免的会消耗大量的锂六,而且效率并不理想,氚增殖的理论极限也只有15%,也只不过是勉强能维持聚变反应堆自身对氚的需求而已。”

  “更何况这是理论极限,工程学上任何事情基本都不可能达到理论极限中的完美状态。”

  “事实是,实际运转过程中,氚增殖的效率连5%都达不到,根本无法单靠聚变反应堆自身就维持氚的自给自足。”

  “那就只剩第二种了吗?快中子裂变增殖堆锂六的方法制造氚?”

  “没错,但是这个方法仍然没办法避免对锂六资源的消耗以及过程中产生的中子辐射。”

  “想要维持一台氘氚聚变反应堆的氚消耗需求,就需要复数以上的快中子增殖堆与大量的锂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