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我要看到血流成河!(通吃) 第192章

作者:通吃

"我在你们指挥部,听说有势力试图劝说军队保持中立,是那家势力啊?”

“啊.您从指挥部来?什么中立"啊,无非就是拉拢而已。伊凡六世陛下去世了,葬礼迟迟不举行。

新沙皇半个月还没上位,只有亲王摄政。对于军队而已,这就是等待各方是开价的大好时机。”

大胡子军医给卡米拉科普了-番俄军传统,或者是欧洲列强的传统- -- 每当权力交替,都是军队捞钱的时机。

“对我们而言,谁给的钱多就效忠谁。

“特别是那些哥萨克,他们天天叫嚷效忠沙皇,实际上只效忠利益。”

“不过最近的局势确实比较乱,想要上位的势力明显不是一家两家两。

“我们前些年一-直再跟东方的"鞑靼人作战,军队规模从一百多万膨胀到五百多万。这么多士兵要吃要喝,花的钱可不是小数目。”

“最近有个传言,有一家势力正在跟'鞑靼人谈判进行停战,避免继续打下去。不少军人对此颇受震动。

大胡子军医的声音越来越低,卡米拉脑海中则如同巨响。她意识到什么,脱口问道:“是苏维埃吗?”

大胡子军医顿时哑然,半天不说话。

“中国人占领俄国大片远东领土,你们愿意与他们和谈?”

“苏维埃"这是叛国行为,你们也能接受?”

“你们宣誓先沙皇效忠,现在打算抛弃罗曼诺夫王朝了吗?”

卡米拉一口气问了好几声,大胡子军官被激怒的愤然道:“我们已经在远东的战争中损失两百多万军队,这还不够吗?

我们连条通往远东的铁路都没有,几千公里的路途,军队和补给全靠卡车和畜力运输。超过三分之二的物资消耗在半路上。

而中国人距离战场更近,还修了铁路。同样的人力物力,他们能发挥十倍的战斗力。

可我们呢,为了打远东的战争而承受了无穷无尽的巨额税负,农民到了忍耐的边缘,这-切也该结束了。

近些年有不少投降被俘的人从远东逃回来,告诉我们战争的真相。他们说在新中华当俘虏都比在俄国当自由民更好。

当官的根本不在乎我们,他们在城里享受财富和权力带来的美好生活,留给底层人口的残羹冷炙越来越少。

苏维埃'已经获得新中华’的扶持,组建了几十万的叛军正准备杀回欧洲。这时候,我们要么内战,要么干脆投靠。”

若是周青峰来,定要要对大胡子军医的话语报以唏噓。这跟原历史中国改开早期的状况何其相似。

社会发展了,但老百姓眼界也开阔了。人民的需求在增加,底层的年轻人不想继续当农民,迫切需要跃升空间。

可掌权者或客观无能,或主观无意,只想骗底层继续做牛做马,不惜为此编造谎言,淡化矛盾。

这就是改革不彻底,不坚决的后果。

矛盾只会积累,不会消解。

“你们现在打算怎么办?“卡米拉问道。

大胡子军医苦笑的摇摇头,“不知道,我只是个会发点止痛药的上尉,管着一个治不了大病的医疗所而已。

大人们怎么想,我既不在乎也无能为力。我只欣喜手里能用的药品越来越多,士兵们能少些病痛。

反正就算是‘苏维埃掌权也是俄国人掌权,说不定真能带来更好的生活。至少不打仗,对士兵来说就是好事。”

沙俄完了,伊凡六世的谋划只怕是要落空。对手不跟他玩什么个人搏杀,讲究的是个大国竞争。

卡米拉想到了原历史的苏俄在’一战'后成立,没想到这魔改世界居然也逃不脱这宿命,反而提前近半个世纪出现。

“难道那个鞭挞地球的红色帝国要重新回来?”

“不,欧美列强不会对此坐视不管,- -定会出手阻止。”

“可这次红色帝国只怕不是一一个,而是两个。东方有一个更强的已经出现,若是中苏连手,西方世界面临的困难就很可怕了。”

作为接受'西方中心论'的穿越者,卡米拉只觉着万分恐惧。她不敢想象一一个东方压倒西方的人类文明会是什么样子。

那一定是撒旦从地狱爬了出来!

63章蓄势

最近几天,驻圣彼得堡市郊的近卫摩托化步兵第六团变得躁动不安。再迟钝的士兵也听到圣彼得堡内乱的传闻,添油加醋的散布着种种匪夷所思的八卦消息。

作为团长的尤里耶维奇.上校了解的更多,也更坐不住。他每天不得不早晚跑到营地边瞧着临近的第五团。

很早之前,内务部的秘密警察就怀疑第五团的高级军官中有苏维埃党员。因为这个团内部多次出现什么读书会"士兵委员会"哲学研讨小组'的活动。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群军人不想着捞钱居然有独特的理想,这势必引来同僚的非议和责难。

但第五团的佐科夫.上校有个好父亲和好丈人,秘密警察几次想对其进行抓捕却一直不成功。他始终辩解说年轻人有求知欲是好事情。

可当时间来到1881年的年末,佐科夫很干脆的撕开自己的伪装,毫不避讳的宣布自己是共产主义分子,且不断发表极其危险的言论,比如追寻民主'和'自由'。

当然,喊口号是没什么用的。

真正阻止秘密警察以及周围其他部队的是摩托化第五团的势力够强。

佐科夫.上校不克扣士兵军饷,也不对外出售军需军资,且部队满员,严格训练,保证战斗力。

这样-支队伍,别说排斥它,各方势力还得想方设法拉拢。

当然,陆军部暗地里对第五团还是心存芥蒂,命令第六团的尤里耶维奇上校盯着点,并授权在必要时对其进行缴械。

最初时,尤里耶维奇上校拍胸脯保证,只要上峰下令,他有把握在一小时内解决第五团- -因为不受同僚和上级待见,第五团的装备一向很差。

上级调走了第五团的汽车辎重连和装甲汽车连,硬塞了几个骡马连给它。后来又觉着它兵力太多不好控制,又削减其编制,还调走其炮兵连。

原本两千多人的摩托化步兵团硬生生变成八百多兵力的大号纯步兵营,装备差就决定了这个团无论如何训练,其战斗力上限就高不了。

可就在尤里耶维奇下军令状的隔天,第六团的士兵眼睁睁看着大批军车驶入第五团的营地。至少上百车次进出,全部都是满载。

这些军车一半接受过改装,要么车顶架着重机枪,要么车尾拖着火炮。随车而来的是三四百名武装入员,-半是年轻人,一半是工人。

有了装备,再把新老兵-混编训练,第五团的战斗力能在一两个星期内恢复大半。

尤里耶维奇上校对此大惊失色,连忙.上报询问是否要尽快对第五团进行缴械,特别是当下局势紧张时期,更是半点不能犹豫。

可一.贯敏感的陆军部和内务部对此消息却变得非常迟钝,过了三天才予以回复--密切监视,不要轻举妄动。

就在这三天里,第六团的士兵们看到了第五团的步炮协同训练--由卡车拖曳的超大口径重型迫击炮进行了试射。

那迫击炮的炮弹比人头还粗,需要两名炮手协作才能将其塞进炮膛。火炮相当粗陋,看上去就是粗制滥造的废铁,连高低机和方向机都没有。

但这个破玩意却很轻便,能被三点五吨的卡车拖着走,能快打快撤,极其灵活。其射程撑死也就一点五公里, 精度还差,但炮弹威力却大的出奇。

这玩意的优点和缺点是如此的突出,观看试射的尤里耶维奇上校差点要噎死- . -它最大的价值是能在机枪射程外,躲在隐蔽工事后输出火力。

当前的重炮使用起来限制极多。

比如正规的280亳米超重型榴弹炮,全重二十六吨,其底座不是放下就能用,而是要提前至少一个月进行水泥浇筑。炮兵阵地修好后是轻易不会挪的。

可第五团那些超级重炮口径绝对超过300毫米,只需要十几分钟就可以构筑阵地,打完就可以跑,太灵活了。

“幸好,这些炮过于原始,除了炮弹威力大,其他方面一无是处。”在给陆军部的报告中,尤里耶维奇上校还不停的安慰自己以及上司。

"我第六团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士气高昂,还是有能力对第五团进行镇压。若考虑到减少没必要的伤亡,还请多调派-个团进行协助。”

报告发上去就是泥牛入海,一去不返。

可第五团的炮兵却没闲着。他们不但加紧训练,还想方设法对现有火炮进行改造--制造这些重炮’的叙利亚工匠虽然有现代化的设备,但他们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

倒是几名圣彼得堡造船厂造炮车间的技师来了之后,很快利用非常简陋的螺杆零件把几门重炮的高低机和方向机给补上了上。

补.上两机之后,技师和工匠还不满足,他们又动手拆掉了原本的固定式三角形炮架,将炮管和跑轮间加上可收放的驻锄。

所有炮管改成相同倍径,增加炮镜,且给粗大的炮弹加上密闭弹带,提升气密性,也提升精度和射程。

一系列措施下来,改造后的装备终于是一门像模像样的重炮,实用性大大增加。

于是后来第五团的改装经验被推广,后面卡车运来的只有炮弹、炮管、炮轮和底座、其他的干脆交给技师自己添加调整。

等过了半个月,第六团的尤里耶维奇上校发现自己要镇压的第五团有了-支十八门火炮的重型炮兵营,且五十多辆卡车为其提供拖曳和后勤,威力不可小觑。

这下到底谁监视谁呀?真打起来,谁缴谁的械?

尤里耶维奇上校快把陆军部的官僚骂死,又对第五团的战力提升羡慕死了,他一直好奇这些车辆和装备是那里来的?

为此,内务部专门派来派几名秘密警察,试图调查此事。

在碰头会上,尤里耶维奇上校得知个更糟的消息。带队的警察头子告诉他,目前圣彼得堡多家大型重工企业都被苏维埃'分子渗透。

“工厂里组建了工人纠察队,他们有枪有炮,火力比普通军队还强。”

“"工人们还在到处宣传,他们拿出大量资金四处收买人心。很多市民为了活命,不得不依附他们。

“驻扎在圣彼得堡军港的海军形式很糟,好几个水兵营地已经完全禁止外人进出,连内务部和海军部的命令也不听。

那些军舰上装备了可以覆盖全城的重炮,部分军舰的炮口赤裸裸的对准了几个重要政府机构,形同叛乱。”

尤里耶维奇听得心头直跳,暗想:“过去只知道"苏维埃是一群理想主义的傻子。可傻子有钱了就不是傻子,那叫恩主啊!”

“为什么第五团会突然有那么多车?它的炮兵营就有五十多辆,全团肯定超过一百辆。按每辆卡车-千八百卢布计算,光这些车就价值十八万卢布了。”

尤里耶维奇心里有句话没说出口,“谁要是给我- -百辆卡车,我肯定要投靠对方。毕竟这份财大气粗无人可比。

警察头子则叹气道:“卡车的事,我们也感到奇怪。

最近城里的两家汽车厂产量似乎大增,有人在私下提供了发动机、变速器,乃至驱动轴和弹簧板等重要部件。

这些重要部件占了汽车造价的百分之七八十,但有人却以很低价格出售,低到几家汽车厂没法拒绝采购。因为他们不采购,别家就采购。

私下出售汽车零部件的人则要求汽车厂将生产的车辆部分返销给自己,用来抵偿货款。这是个对双方都有利的交易。

于是汽车厂赚到更多的钱,市场上多了几百辆不受控制的卡车,且基本落在苏维埃势力的手中。

内务部已经被这些多出来的车辆搞得非常被动。因为这意味着大笔资金不受监管,也意味着由沙皇陛下建立的工业部门在为敌人服务。"

尤里耶维奇听到这,心里还默默加了句,“几百辆卡车?不管是谁,有这么多车辆意味着强大的机动性,可以在战场上将战斗力成倍发挥出来。

他开口问道:“目前有多少部队像第五团一样,已经形同叛乱?”

警察头子对此三缄其口,不肯露底。尤里耶维奇马上意识到苏维埃控制的部队不会少,说不定兵力已经有七八千乃至上万。

"别担心,目前忠于皇室的部队还是占绝对多数。我们只是想搞清楚幕后黑手到底有什么渠道,否则早就动手进行清剿。

另外,摄政的尤苏波夫亲王殿下已经下令在高加索的几支王牌哥萨克部队通过火车向圣彼得堡调动。他们很快将会抵达,进而彻底控制住局面。”

听到哥萨克人要来,尤里耶维奇的脸皮就在抖,忍不住狠狠的骂了句:“谁下令让那些只知道杀戮的蛮子来捣乱的?他想毁掉沿途的城市吗?”

警察头子严肃道:“尤里耶维奇阁下,你这思想可很危险。下令的正是亲王殿下,他自然有自己的考虑。”

尤里耶维奇心里不服,暗骂道:“找谁不好,找哥萨克。动员全俄也比这主意更好啊。这绝对是-招臭棋。

只是再一想....

“难道我俄罗斯已经不敢进行全体动员了?”

64章继续生产呗

2023年的中国,某家市郊的废品回收站。

站内堆着数不清的回收品,仿佛后现代的颓废艺术品展览。有纺织物,有旧家具,有废纸壳,还有废金属。

不时有运货的卡车拉着小区收来的旧货。四五个工人戴着劳保手套,汗流浃背的负责装卸。

回收站的简易房外趴着一条老狗, 躲在树荫下歇息。几个上年纪的老头围成一桌, 烧水喝茶,聊些往事,彼此乐。

“过去是咱中国人收外国人的垃圾,现在国内的垃圾都在朝外运。瞧见那边的几个箱子没?明天就要装船运到非洲的。里头全是些旧衣服。”

烧水摆下茶局的老头伸手-指。端茶的老头们扭头瞧了眼,问道:“旧衣服不是送到贫困山区么?’

坐摇椅的老头笑呵呵,摆摆手,"拉倒吧,现在谁家贫困山区还缺旧衣服啊?我儿子下乡扶贫,回来说人家早不要城里人的旧货啦,嫌弃。”

"现在旧货都买到海外了,非洲老黑买的最多。那边的人太穷,只要是件衣衫就行,不挑剔。”

“也好,能挣一点是一点。废品回收利润其实不小。”

“何止旧衣服啊,我们这隔壁是个煤气罐检测站,如今报废的煤气罐也派上用场。最近有人来收,说是送到叙利亚当炮弹。”

“啊,这个我看新闻上说了。中东那边的消息,当地人没武器,拿煤气罐当炮弹。难不成那小小的检测站也做这生意?”

“老李,你真不会说话。这检测站那里小了?占地十几亩呢。现在城里改管道煤气,用煤气罐的人越来越少。

废旧煤气罐强制报废,大多是送去炼钢。可说来你们别不信,真有人去隔壁检测站收煤气罐,还要改造后再出口,图个便宜。”

“哎呦,难不成你们这供销社下属的物资回收公司还成了国际军火商?来来来,说道说道。让我长长见识。”

几个老头找到新话题,问话的提壶倒茶,开口的端杯致谢,笑成一-片。

“我也是听说的,但确实真事。来回收的是个小伙,他说自己应聘一家什么圣光贸易', 公司刚开张没多久,老板天天不露面,说是在海外拓展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