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我要看到血流成河!(通吃) 第66章

作者:通吃

向骁重点关注难度高的管芯封装,发现周青峰用个笨办法来解决-- 前头所有工序固定死,封装时用异形夹具将电子管芯直接塞进玻璃套,然后抽真空封装。

"快,好快!”

流水线一旦运作起来就只有单调而机械的画面,不同的零部件在夹具上固定,随着传送带朝前送。

“这产线一-天能生产多少电子管?”

"我们简单算过,原材料足够的话,每天不会少于五千只。

“一天五千只?差不多相当于七八百人规模的专业电子厂。可现在这产线只有二十几个人盯着。哪怕三班倒也用不了一百号人。良品率多少?”

“我们抽检了当前生产的电子管,合格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这良率远超手工厂。成本则不到手工厂的四分之一。”

“什么?良率超过百分之九十?这就很吓人了。产线还没全速率工作,目前只是试运行。如果全数速生产,每天不会少于一-万只。投资这样一 条线,两年就能回本。”

妥了妥了!

向骁心中大定,暗想:“有这生产能力,新中华将有个很特殊的电子管时代了。大英钢铁多,我们电子管多!

95章大投资

时间如梭,进入1881年。

1月5日,跑去乡间泡温泉的周青峰元气满满,回到长崎'中日友好'电子厂。到厂区外,他发现此地被列为军管,驻扎了一个营的新中华"内卫部队。

验证身份后,副部长向骁喜滋滋的把周青峰领进去,"来来来,就等你了。有个麻烦非得你来处理,别人搞不定。

进了厂区,得知库存原材料耗尽,生产线小批量试产已经结束,总共生产了五万六千多颗普通型号的常压电子管。

所有产品正在接受老化测试,同时生产线在进行升级。

一来准备再建两条生产线,提升产量,通过规模化生产继续降低成本;二来要对产线做改造,准备适应六个大类三百多个小类不同产品的需求。

周青峰被拉到热丝'车间,看到地上丢着十几个电磁继电器,产线上换了相应的大功率电子管当时序开关。

向骁指着地上的继电器摊手。

“小周啊,我打算将整条生产线所有继电器都换成功率管。可只换十几个,控制时序就不对。我又没有示波器,只能干瞪眼。快说该怎么调?”

电磁继电器工作时啪嗒啪嗒的响,不但吵死人,还冒火花。很多应用场景没法使用它。

换大功率电子管后,开合频率从每秒十几次大幅提升上百次,不但噪音大大降低,低也没火花的危险,产线运行速度还能继续加快。

“我开始厌烦这工作了。”周青峰听了要求便双肩一松,脸上写满了‘不高兴。“这生产线设计时就该用功率管,为什么要用继电器?”

向骁吐槽道:“继电器便宜嘛,维护性还有些优势。又不是谁都像你,看一眼就知道设备 什么地方出问题。”

周青峰花了三分钟,指出电阻器阻值偏大之类的问题。向骁亲自动手,花了半小时调整,总算让热丝工艺的十几个流程准确契合。

当产线再次启动,细细的钨丝从原料架上扯出,被闸刀准确的切成均匀的长度,在旋转夹具下快速通过喷涂线,并进入烘箱接受五分钟的九百度高温加热。

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速度再次加快两三倍。半成品经过检测,全部优良。

“完美。"向骁测试完后哈哈大笑,拍拍周青峰肩头,低声道:“我跟国务院发了报告,常委们都欢欣鼓舞。工业部的同僚则惊呆了。

萧金浪副总理亲自下令,要求电子工业以自动化生产线为基准安排转型,国内打算淘汰当前电子厂手工生产模式,改为由日本生产器件,国内生产应用产品。

明白这意味这啥么?

周青峰摇头,懒得想,等着向骁自己说。

“知道在英国,一颗高频五极电子管的价格是多少吗?零点五英镑。军用领域的管子需要特制,价格还得翻几倍。

开这种工厂的是个叫桑达伊戈尔的印度佬,卖这么贵是因为垄断,好比抢劫,抢的还是大英。

我们羡慕死了。

全世界都想薅大英的羊毛,结果被印度佬薅上了。对方还跟我们较劲,说什么印属大英帝国是世界工厂,碾压- -切愚蠢的挑战者。

你说这来不来气?

不过成也印度佬,败也印度佬。那帮家伙觉着自己有优势就没动力扩大生产,更不愿降价。

根据外交部门]获取的信息,欧美都搞过丐版机床数控设备的研究。

要进行基本控制,每台数控设备要至少-千五百颗电子管。如果要完成快速而精准的曲面计算,运算速度超过每秒五千次加减,必须使用两万颗。

以每颗零点三英镑的价格,哪怕以大英帝国的财大气粗,也做不到敞开了用。廉价人工在这方面毫无意义,新中华'自己的电子管也贵。

所以电子管计算机问世三十多年,可全世界各列强生产不到一万台。较大型的基本用在各大政府机构,小型的在工矿企业,都被当做宝贝。

比如美国联邦政府搞人口普查,其内政部门用电子管计算机统计各项数据用于分配政府预算资金。

这种大型设备不但研发生产难度大,价格也实在太贵,只用在数据处理、电话通讯、基建设计等少数场合,难以推广。”

说到这,向骁眉毛抖了抖,笑的仿佛打开宝藏的阿里巴巴,“实际上电子管的原材料不贵,成本全在加工工艺上。

这自动化生产线把繁琐工艺快速完成,还能保持极高良品率,新中华的电子管将产能暴增,价格暴跌。

工业部估算了一下,如果同时上十条线,保守考虑每年二个月检修期,百分之九十良率,也能年产三千万颗电子管。新中华’-家产能比欧美之和。”

向骁说出三千万'的数字后,笑的脑袋都快从嘴巴那儿裂开。他在工业部干了半辈子,从未如此高兴过。

电子管将是新中华成立以来第-一个碾压欧美的主要工业品,有历史意义,更有现实意义。

周青峰却低声道:“一年三千万颗而已,很多么?我穿越前用的手机,指甲盖大小的芯片里就集成了十亿颗晶体管。”

向骁气得跺脚,"这他妈的能比么?以现在的水平,年产三千万颗电子管就是足以让对手望而兴叹的天顶星科技。价格还能降下来,是真牛逼。”

看周青峰不信,向骁继续说道:“知道我们跟英国工业能力差在哪里吗?用两万颗电子管当主控的数控机床,贵是贵,但英国佬还是咬牙每年花三百万英镑采购两百台。

这是极为沉重的财政压力,等于每年多采购了四艘'无畏舰。

可那玩意相当于有十几年操作经验的机加工老师傅,可以不知停歇的加工发动机气缸曲轴之类复杂工件,生产效率远超人工。

正因为有足够多的工业产能,英国即感到肉疼又对自己的实力有绝对自信。为笼络控制电子管生产的印度佬,英女王亲自为其册封勋爵,风光无限。

说实话,就新中华’后发劣势,想在钢铁等工业项目追上欧美是很困难的。如何将我们现有的工业体系发挥出几倍效益,就看能不能有足够多廉价的电子管。

若想在竞争中获胜,就得每年生产几千艘舰船,十几万架飞机,几十上百万辆的汽车,就得有个几万台数控机床,否则别想超越欧美,不被人家打进来就不错了。

此外,不仅仅机床需要电子管,雷达也要,战舰火控也要,民用的铁路、通讯、船只都需要。

现在阴极射线管已经出来了,有足够多电子管,电视机也就有。让五亿中国人提前进入电气时代,三千万电子管的产量还不够呢。

接触一段时间,向骁算摸清周青峰的脾气。这小子还年轻,性情受荷尔蒙影响很大。要让他努力干活,得编个好故事,画个大饼做激励。

一说‘赶英超美',周青峰果然来劲。他问道:“一条电子管生产线投资多大? '

“两百万人民币吧,不贵也不便宜。

“才两百万?不贵嘛。这个项目我投了。一年才三千万的产量,十条生产线怎么够?要搞就上百条。

后世有‘台积电’,今天我要搞个‘日积电'。好歹- -年产量要抵得上我过去手机芯片里的晶体管数量的三分之一。”

-百条生产线,产能就是三个亿啊!向骁听得直乐,觉着自己舌灿莲花,总算说动这天才少年为国效力。

可周青峰下一句却是,“考 虑到我为国作出如此重要贡献,一年三亿颗的订单没道理交给别人啊。

印度佬卖个电子管都能在大英弄个勋爵当当。作为业内新星,时代领袖,科技潮人,这种印钞般赚钱的买卖舍我其谁?

如今国家处在生死边缘,民族面临惊涛巨浪,人类文明走到了历史的分叉口,我虽年少亦当奋勇,改天换地的责任就交给在下吧。

印度佬把电子管卖出一颗零点五英镑的黑心高价,这确实太过分了,严重影响国家工业实力的发展。

虽然不知道自动化生产线具体带来多少的成本下降,但我只在所有成本上加百分之三十的薄利,不过分吧?

这种爱国行为,理应受到夸奖,对不对?”

看少年眉飞色舞的表情,向骁真无语了--刚刚那个叫嚷厌烦工作’的小子跑哪里去了?眼前这个分明是财迷。

考虑到自动化生产线高效的生产能力,今后新中华'- 颗普通电子管的成本将下降到五六毛人民币。

真要年产三亿颗电子管,再考虑百分之三十的利润,周青峰一年收入将达到八千万人民币, 相当于八十吨黄金。

“怎么样?新中华获得廉价电子管,我赚点小钱钱,双赢!

看少年纯良表情,愕然的向骁差点想拿根扳手敲敲这小子的脑袋--一 百条生产线的全部投资也就两亿人民币。大批生产,成本至少能降低百分之三十。

真年产三亿颗电子管,两三年就能把投资赚回来。但建这些自动化生产线全靠少年的机魂能力,他真有资格赚这笔钱。

向骁收起心里的羡慕,只沉声问了句:“小周,王叔混这么些也颇有积蓄。我经过多年思考,复盘众多产业案例,研究科技发展方向,就想找个蓝海市场赚个养老金...

周青峰打断道:“王叔,我这人就是喜欢交朋友。一百条生产线,两亿投资,我技术入股占三成,剩下七成对外募集资金。愿意来发财的就是看得起我。’

公开募资?

很有魄力嘛。

等等,这小子是一-分钱不花呀。

向骁苦笑不已,心知这百分百盈利的生意,只要放话出去绝对不缺投资人。可这项目又是高密级,能参与的绝不寻常。

这小子分明就是将自己跟新中华绑定。

‘日积电集资的消息当天就传开,晚上就有电报发回--日本主权基金,就是抵押日本国家信用,实际由新中华国务院掌控的债务基金,愿意认购五千万人民币。

萧金浪副主席得知后,又下令新中华国资委认购一-亿人民币,这么有油水的项目怎么能外流?

紧跟着日本财团掏钱认购三千万人民币,,

两亿认购额瞬间只剩最后两千万,向骁哭死。他自己掏-百万人民币,顺带通知些熟人,把剩下的份额抢下一- -这项目太火热,再不抢真是连口汤水都喝不上。

96章新市场

东京,港区,赤坂町。

数百人的游行队伍闹哄哄的走过街头举行抗议。

英国驻日使馆的工作人员趴在窗口,瞧着游行队伍缓缓通过自家门口,心情复杂。

好消息是--这游行不是冲着 英国使馆来的,而是冲着对面新中华'使馆的;坏消息是游行抗议的内容不太对头。

“要求中方兑现承诺,执行每年两个月雇佣劳役。

“中方必须遵守劳动法,十日元月薪不能少。”

“诚实守信乃中日友好之根本,绝不能让诺言变成谎言!

帕丁森先生以及菲利普先生坐在使馆二楼的窗口,-边喝茶-边瞧着 热闹,连带着唉声叹气。

东京事变过去三个月了,中国对日本的控制极为顺利。

当初大批英国商人跟维新党的交易很成功,对收不到尾款乃至毁约的担心也随之消失。每个参与者都赚的盆满钵满。

只是在日本的欧美人士却总感觉失落,心里空荡荡的。

菲利普先生端起茶杯,幽幽说道:“我昨天去快乐街,得知”海军俱乐部被强行关闭了。

身材矮小的日本警察再也不怕我们,敢当面给我们的车辆开罚单。过去他们可是恨不能跪下来添我的靴子。”

帕丁森先生失笑道:“新中华带头取消了租界,日本人当然不会允许大英的租界继续存在,‘海军俱乐部"自然开不下去。实际上,我更担心英国使馆还能不能存在?

这话语充满酸溜溜的味道。

按英国人构想,中国拿下日本会引发激烈反抗。

中日间的矛盾将空前激化,英国在日资产肯定会受不小损失,所以便宜点卖掉也是合理行为。

周青峰收购收英国资产时,不少英国人背地里嘲笑他是冤大头,等着看那些耗费几十年建立的厂矿毁于- -旦。

可武田信繁真太废柴了,三天就垮台。东京城几乎是一鼓而下,毫发无损。等英国人醒悟过来,日本民众压根不反抗,四个岛就变天了。

上帝啊,这可是个有五千万人口的国家,一眨眼居然就被征服了。天底下没有比这更顺利的入侵。

但不知道是谁跟日本人许诺的,说中国军队来了,日本农民每年要服两个月劳役,且还能拿十日元月薪。

这消息传的神乎其神,日本人都疑惑--给政府服劳役不是自带干粮的吗?还能白吃白喝有钱拿?这等好事岂不是人人都想来?

最开始也没谁敢提兑现承诺的事。

但东京事变'后,'新中华反应非常迅速。毕竟两国挨着近,罗格主席讲话并且马上送来三百万吨粮食。

当粮食在日本各大港口卸货时,各地民众蜂拥而至。地方上的粮价自然暴跌。大家都瞪大眼睛,想看看这粮食该怎么发?

按过去经验,肯定是交给地方上的官僚发放。官僚们能平价出售粮食就算对得起老百姓了。免费白给啥的,没谁当真。

毕竟武田信繁给日本华族抄家也是抄出几百万吨粮食,结果这些粮食都被官员拿来倒卖牟利。

可不曾想,维新党站出来接下分派任务,新中华还调来了五千政工干部协助。临时政府再招募五六万熟悉地方情况的民众,登陆的新中华'军队护送粮食下乡。

这时候就看出日本国土狭长的好处,再怎么封闭的地方也离海不远,舰船能比较轻松靠岸,让送粮队伍深入腹地。

发粮食的同时,队伍还做人口普查,顺带搞点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审理点陈年积案,处决些地方恶霸,重建地方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