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重现 第87章

作者:雪梨炖茶

  越小的地方越看重这些习俗,他女友的遗体被送回岛上,在此举行葬礼。

  所以老宋来岛上的契机不是他说的“找个地方散心”。

  葬礼、冬天……

  那老宋刚才说的“麻烦您了”什么意思?

  他找警察有什么事?

  难道和车祸有关?

  但车祸不是市里出的吗?

  张述桐的额头下意识磕到玻璃门上,冰凉的触感让他回过神,顾不得多想,他继续偷听两人谈话,让人失望的是,四年前的往事如蜻蜓点水般带过。

  “你最近怎么样?”中年警察又问。

  “就那样吧,教教书,平时在岛上瞎逛,挺自在的。”

  “还是别在小地方待着。”

  “害,过习惯安生的日子啦。”

  “刚刚那个是你学生,有点眼熟?”警察习惯性回头往大厅里看,张述桐也往旁边一躲。

  余光里,老宋苦笑:

  “哦,昨晚他应该来过,这事就说来话长了……”

  这事确实不必再听,他之前的确怀疑过老宋、怀疑那场车祸和顾家有关,可清逸后来专门去查了,当年那个酒驾的司机已经判了刑,肇事者另有其人,和顾秋绵遇害扯不上关系。

  张述桐回到连椅上,看了眼手机,将近下午四点,大概是第三节课中途,他又点开短信,老妈那边还是没回话。

  张述桐想到电视剧里的情节,是不是可以趁现在去翻翻卷宗?

  但柯南是骗人的,他压根没找到档案室在哪。

  就算找到了,张述桐还不想在派出所度过这个周末。

  室内的暖风吹的人懈怠,他认真考虑了下老宋的建议,确实需要去顾秋绵家的别墅一趟,从那里到禁区,需要花多长时间、有几条路、怎么走……先坐车看看。

  今天是周四。

  张述桐发现自己的日程够满的,最好今晚就能发现什么,然后周五一天用来做准备,周六晚上收网,大概就是这样了。

  再看门外,老宋和警察已经踩灭烟头,拍去肩膀上的雪水,正推开大门往里走。

  也不知道两人说了什么,警察拍拍张述桐的肩膀:“小伙子干得不错。”

  对方开了句玩笑,想来还有事忙,正要匆匆离去,张述桐却拉住对方,说叔叔能不能留你个电话?

  中年警察有些奇怪,却还是报了号码。

  除去“熊警官”之外,他便把“王警官”存在通讯录里,跟集邮似的,准备有空了找对方问问老宋的事。

  张述桐想,如果现实中有声望值的这个东西,那自己快把警局的声望刷满了。

  老宋挨着张述桐坐下,也跟着笑道:

  “怎么,以后想当警察啊?”

  张述桐摇头,他其实是个挺懒的人。

  “你这昨晚刚立了功,锦旗还没送到,今天又立了一个,我刚刚问了,虽然没奖金,但学校和派出所这边可以让你挑个小礼物,想好要啥了吗?”

  张述桐正在思考,但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周子衡的妈妈不久后赶来了,见了宋南山就哭,老宋见状也很头大,说安慰吧,也没啥可安慰的,但板着脸也没意义,这时候还是教导主任解了围,让师徒俩先回学校,这里由他处理。

  临出门的时候,对方又嘱咐老宋:

  “回去多关注顾秋绵同学的状态,这个重担交给你了宋老师……”

  老宋连声答应,言语之间,恨不得直接飞回学校,等两人出了派出所、往一旁走远了些,才伸了个懒腰:

  “这一天天的,都什么事啊……走,买瓶水去。”

  他又恢复了絮絮叨叨的性子:

  “我中午都没吃饭,带你逛逛?反正咱俩回去都第四节课了,早点晚点无所谓。”

  警察局坐落在城区,位于一个十字路口中央,对面正好有家小卖铺,张述桐记得杜康家的饭馆就在附近。

  张述桐无所谓,老宋却叹了口气,说我差点忘了秋绵还等着呢,算了算了。

  他们去小卖铺买了两瓶红牛,老宋还额外要了四根烤肠,放在机器里不停滚动的那种,分给张述桐一根,他两三口就解决一个,等走到车前手里多了两根竹签。

  福克斯小车再次发动。

  老宋回去的时候心情明显不同了,就要打开收音机听歌,张述桐没给他机会,直言道老师跟你打听几个问题。

  “咋了,说。”

  “你对路青怜了解多少?”

  老宋又是大惊失色,连烤肠也不吃了,说那张草稿纸上果然没写错,为师原本以为你光喜欢顾秋绵,原来还惦记着一个,吃着碗里看着锅里万万要不得!

  张述桐翻翻白眼,说首先,我不喜欢顾秋绵,其次,我也不喜欢路青怜,最后,草稿纸真的是个意外。说到这里他才发现伸出了三根手指,又想起清逸说的,连他自己都没发现有这个小动作。

  张述桐便把手收回去,换了个问法:

  “我发现她家里条件不是很好,平时她和她奶奶就靠香火钱?”

  老宋却说你别转移话题。

  张述桐无奈了,对着福克斯发誓,他要是骗人就让车子原地熄火。

  老宋说去去去,你小子拿我爱车发什么誓,但又打量了几眼张述桐的表情,发现不似作伪,才正经道:

  “应该吧,可能平时还有政府的一点补助,你问这个干什么?”

  “我对她家里的庙有点好奇。”

  “也还好吧,就是座本地的小庙,一个院子,铺着石板路,走进去一个主殿,旁边两个偏殿,在我眼里这些庙都是一个样,红色的墙青色的瓦……然后院子里有棵很大的流苏树,还有个架子,能挂许愿牌,我当初还许过愿呢。”

  张述桐说不是问您哪里好玩,我的意思是,既然叫青蛇庙,那个青蛇呢?

  “就一条很大的青蛇呗,我也不信教,没什么避讳,既然去了就拜一拜,心诚则灵吧。”

  张述桐又问:

  “那这座青蛇庙怎么来的,为什么不是别的什么庙?”

  他刚才用百度搜了下,搜到的是个传说,就是路青怜当初钓鱼时讲的: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姑娘……不对,是有条青蛇,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此处还不是小岛,而是一个巨大的坑,然后青蛇神盘踞在此处,祂的身子形成了小岛。

  张述桐甚至怀疑路青怜就是从百度百科上背的。

  他把这段话讲给老宋,老宋也乐了:

  “听听就得了,说的难听点,都是些迷信的东西,我听说南方沿海那边更多,一个村子都能搞出一座庙来。”

  “我记得两三年前,你们上初二的时候吧,正好赶上国家有个政策,大概是把那些住在山里的山民搬迁到城里,虽然她家的情况还不太一样,但真想的话还是符合条件的,政府的人去问过,当时喊上我一起去做调解,但她奶奶不愿意。而且这事挺复杂的,她家那座庙吧,其实算个小景点,不少人专程过来玩,最近这几年不是流行一句话吗,叫打造文化符号共建旅游城市,估计那座青蛇庙也算‘符号’,很多事叠到一起,也就不了了之了。”

  说着老宋就有些发愁:

  “我担心的倒是别的,青怜一直待在庙里也不是个事啊,虽然我当老师的应该尊重人家信仰,但以后也得上高中上大学找工作,总不能一辈子都当个……都当个庙祝对不对?

  张述桐心道你放心,这次没了我阻拦,她上高中问题不大。

  张述桐又问还有没有其他事,您再给我讲讲?

  “其他的,我觉得我还不如你们学生之间了解的多呢,每天都走路来上学算不算?我以前问她用不用老师给你买个自行车,也不贵,她说不用,哦,还有就是庙旁边有块菜地,还养了几只鸡,青怜给我提过一兜鸡蛋……”

  这些全是家长里短的琐事。

  张述桐不想听这个,他其实是问老宋,路青怜有什么反常的点。

  听了一大堆,可以说处处是反常,可这是相对普通学生来说的。

  他现在才发现,从前对路青怜了解真够少的,明明当了三年多同学,结果一问三不知。

  张述桐回忆一下,突然想起来,从前开家长会的时候,他们会把自己的名字写好摆在座位上,不久后家长找到各自的位置,学生们就挤在教室后面,嘻嘻哈哈地交头接耳……每到这时热闹得跟下饺子似的,老宋一瞪眼,就有调皮学生的家长自觉回过头,去寻找自家儿子闺女的身影。

  路青怜的座位上总是空着的。

  所以每次念成绩单的时候都很尴尬。

  路青怜一直是第一名,那边老宋表扬的话说出口,讲台下的家长互相望望,却无人认领,等念到第二,排在这里的通常是张述桐,自家娘亲才笑眯眯地站起来,心安理得的迎接周围的掌声。

  反正在学生时代,成绩单上的排名便是莫大的荣誉了,多少家长心中的梦想,为此恨铁不成钢地对自家崽子说“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什么样”,可他们班的第一缺席了三年多,一直到初中快要毕业,还没人见过年级第一的家长是什么样子。

  后来家长们也习惯了,自动把这个名次略过,就当初四一班的成绩表从第二开始。

  但张述桐想不到那时路青怜去哪了,跟着他们站在教室最后面吗?还是独自去了天台?或者已经回到山上?

  于是他问:

  “她父母呢?”

  老宋挠了挠头:

  “这个啊,好像很早以前就去外地了,我没细问过,你知道吧,有的事你问不问结果都一样,那不如不开口。”

  好像确实是这样。

  反正她的父母在葬礼上没露过面。

  张述桐偏过头去,看着窗外的街景,路上是寂寥的样子,这片小小的土地从来都是如此,他只不过上了四年学就走了,如果再在这里待上八年呢?

  或者说整整一辈子都生活在同一个地方,连岛都没出过呢?

  无论是哪个时间线,路青怜一直留在这座岛上。

  这八年对他来说是一眨眼的事,但放在他人身上,是沉甸甸的时光。

  这时老宋却说:

  “其实你俩还挺像的。”

  张述桐心不在焉地点点头,说还好吧,我可能不爱说话,但整体来讲很正常的。

  “你小子骂谁呢,说青怜不是正常人?”宋南山笑骂,“我觉得你把人家姑娘想得太复杂了,不止是你,其他学生也是,她家里是特殊点,但也是和你们一样大的孩子不是?”

  张述桐说她可比一般孩子早熟多了。

  “你不也挺早熟的,谁家正常小孩跟着老师去派出所?”

  张述桐耸耸肩。

  “你想想啊,为什么青怜她一直年级第一?”

  “聪明呗。”

  “错,说明人家热爱学习。”

  这句话莫名有点幽默。

  老宋却正经道:

  “我不是开玩笑,虽然现在不流行这套了,但你想想,对你们来说上学是负担,是坐牢,巴不得天天放假,但青怜那边不一样的,你说她每天早上五六点就要起来,不管刮风下雨,每天光赶路都要一个小时,总不能是为了锻炼,所以我说,现在家庭条件都好了,你们看不上、觉得很寻常的东西,但对有的人来说是努力争取来的机会。”

  张述桐被说服了,想了想还真是,别管少女在学校外扮演着何种身份,起码在“学生”这个角色上,一直恪尽职守。

  老宋又语重心长道:

  “她其实和你差不多,不是没有所求,无欲无求的还能叫正常人?只是特别迟钝,有的时候自己都没有发现而已。”

  张述桐纳闷地问有吗?他哪里迟钝了,想要什么早就很清楚,无非是一个正常的人生,老宋却嘿嘿一笑,不说话了。

  就这样,两人去派出所逛了一圈,又很快回到学校,所以张述桐才不清楚若萍他们有什么好激动的,非要闹着一起去,真以为是件好差事。

  张述桐嫌弃地看着老宋用沾着油的手推开车门——他刚解决完最后一根烤肠,两人本要去教导处一趟,这时张述桐的手机震了一下,是老妈的,她终于下班了。

  老妈不是墨迹的性子,让他放了学直接回个电话,嫌打字太麻烦。

  张述桐便跟老宋说不用管我,他走到教学楼里,找了个避风的地方,回了电话。

  此时正是第四节课,大厅空旷,能听到教室里传来的讲课声,但因为马上放学,课堂上的氛围浮躁了不少。

  “喂喂,儿子!”

  这时话筒里突然传来女人的声音,老妈的声音超级大,也不知道她为什么总是活力满满。

  张述桐吓了一跳,怕打扰到别人上课,又挪步到楼梯间。

  “现在还没到放学的时间吧?”老妈疑惑道,“你在哪?”

  他又解释了一遍事情的经过,老妈听得直乐,说我倒要看看谁家姑娘让我儿子这么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