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之英雄时代 第285章

作者:豪圣勇贤

接下来为了处决这些罪犯,顺应群众强烈的要求,公检法的同志在给老毛子上绞刑的时候,表演了单人独吊,两人双吊,三人齐吊甚至是十人共吊的花式绞刑,狠狠地把群众心里的怨气全部给发泄了出来。

至于旁观的外国人,特别是残存的俄国人,全都是面色惨白,两股战战,感到了深深的恐惧,他们躲避着别人审视他们的视线,生怕被中国人给盯上,也被送上绞刑架。

这件事最终被曝光,列强认为这是屠杀,是不能接受的暴行,张英豪对此只是冷笑一声,然后淡淡一句话:中国的内政不受外国干涉。

当然,这是后话了,此时张英豪是在关心组建生产建设兵团的事情,制定移民计划,选定移民位置,编制生产方案。仅仅一个辽宁就完全可以移民百万,现在整个北方,提供百万人生产的土地是很轻松的事情。移民不仅能够缓解国内人多地少的压力,更能发展北方的经济,使北方经济成为中国重要的一部分。

俄国是很穷,但是俄国人肆意盘剥中国人,他们霸占资源,积累的财富不在少数,但全部落入了解放区政府之手,不仅手里的金钱,铁路,矿山这些资产也全被没收,这笔财富就完全值了此次发动战争票价了。

就在张英豪忙碌不已的时候,刘文秀他们也接到了詹天佑他们,东北建设的步伐也正式启动了。

“詹天佑先生,你好,欢迎你来到东北。"

“应该的,我就是干活而已,你们却是要拼命,不能比较啊,你们才是辛苦了。“

“哈哈,我们是分工不同,都是为了国家。”“说的对,都是为了国家。”

“先生车马劳顿,今天休息一下,晚上给你接风洗尘!““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不过我一路都是乘坐火车而来,没有必要休息,现在你们给我介绍一下情况吧。”

“其他情况我本人也不是很了解,不过,我们这边的铁路工人很多都是之前就是给日俄两国修过铁路的,所以这边的工人数量还比较充足,不知道詹天佑先生打算什么开始动工?我们必将全力支持。”

“我在来东北的时候就和主席说过了,主席说现在全力修建铁路,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东北的铁路为中心,具体从哪条路线铁路到库伦还需要去实地探测。不过这些已有的铁路都要建成复线,还要把日本修的窄轨和俄国修的宽轨改成标准轨距。所以我的打算是让同志们先修复线,确保铁路畅通的情况下再更改轨距,最后集中全力修铁路直通库伦。”“

“我们这里没有任何问题,不过探测路线要尽快,库伦有不少的俄军俘虏,这些人可都是优质的劳动力。我们可以多段同时动工,那边可以先从库伦开始动工,多点齐头并进,相信很快就能够完工。”

刘文秀现在也是吃到了俄军俘虏的好处了,这些俄国人牛高马大,加上这些农奴出生,很是能够吃苦耐劳,是非常好的劳动力。这些人平白多吃一天的饭,少一天的劳动都是浪费钱财,特别是那么多的俘虏,每个人浪费一个小时,就是十几万个小时啊!只有让这些人尽快的投入到劳动当中,才能够给中国创造出足够的价值。

有十几万的免费劳动力加入到基础建设当中的话,建设的速度将再上一个台阶。而中国想要彻底解放新疆,甚至是收复西北,进兵中亚,最大的制约就是交通问题。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解放军的后勤就有了保障,这样军队才能放心西进。

“这个自然,探测线路的问题我亲自去做,这里修建复线以及更改轨距的事情,交给我带来的这些学生就可以完成了。”

"那就要辛苦先生和这些学生了,这边走,大家都饿吧,刚刚准备了一些面食,管饱,咱们边吃边说。”

“哈哈,好,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詹天佑现在自然知道解放区在拼命的修铁路,也幸好之前修建成渝铁路的时候组建了多个专门的工程兵部队,还专门组建多所学校,否则的话,哪里可能几条铁路同时动工?其实詹天佑现在也是非常的纳闷,解放区哪里来的那么多钱修铁路呢,要知道修铁路可是很费钱的。

詹天佑哪里知道,解放区依靠的是手里掌握的物资。钱既然是一般等价物,那么只要掌握了解放区的绝大部分物

资,那么就掌握了解放区的命脉了。解放区控制看根食投具价格,而且现在解放区还处在印制钞票的阶段,再加上抄了

那么多地主劣绅的家财,此时还是算比较富裕的。

而且前进党的政治理念讲的就是劳动创造价值,在维持住民众的基本的生活之后,带领着人民群众劳动就行了。此时解放区受灾的群众只需要给口饭吃就可以了,解放区通过剥削这些廉价的劳动力,就足以创造出惊人的财富,所以现在这个时代的经济学理论根本就不能用在解放区的身上。

资本主义利用金钱引诱人民劳动,从而创造出剩余价值。而前进党靠的是人民群众此时低廉的劳动力,他们的劳动创造出足够的财富,这些财富就包括铁路,水库等等。

张英豪当然也知道这样鼓动民众,利于民意,让大家无私奉献肯定不可持久,不公平,但是现在国家积贫积弱,必须需要至少三代人的牺牲和无私的奉献才能建立起一个足够

强大的国家。对此,张英豪也实在是没有办法。张尖蒙能做的就是民众生产的这些财富最终尽可能地依旧为人民所共

享,不谋取其它特殊的利益。

应张英豪的请求,詹天佑在修建好成渝铁路以后,就一直在学校里面上课教书了。这次请詹天佑再次出山,也是考虑到东北的情况复杂,铁路越早完工越好,需要有一个统领全局的能人坐镇,解决一些修建铁路遇到的棘手问题。此时的中国,这个最佳人选就只能是詹天佑了。

詹天佑自从加入到解放区政府之中后,可谓是殚精竭虑,尽心尽力了。即想多修铁路,又想多修公路,还想多培育人才。不过满清留下的基础条件实在太差,所以只能是稍微堰苗助长,最终是饭要一口一口吃,不能一口吃出一个大胖子。他心里着急也没用,所以就拼命想在学校多教育几个人才出来,人才瓶颈突破不了,很多事情就做不了。

不过让詹天佑欣喜的是解放区里面的无数普通人,他们以前只是没有机会学习,他们只是起点低,但是他们接触外面世界以后也是求知若渴,愿意努力学习,不放过任何的学习机会,很多人经过培训以后,最后也能成为国家的可用之才,挑起大梁为国而奋斗。

更多书籍资源请加QQ:775111838。本书持续更新中

第七百零一章:

张峰知道詹天佑到达东北的消息时也只是嘱咐了看管俘虏的同志配合工作而已。此时的张峰真的忙碌无比,不仅要再次改造库伦城,要做的其它工作也是非常多。

蒙古在此次战争中牺牲很大,当初为了物资储备,宰杀了大量的牲畜风干后充作军粮。为了补偿牧民,前进党开始在牧民聚集地讲授青贮饲料的制作方法。牧民们只有学会给牲畜囤积粮食,分到的牧场才有意义,也只有这样才能让牧民完全可以摆脱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局面,让他们彻底定居下来。如果没有青贮技术,土改以后不能解决牲畜的牧草问题,那么牧民只能赶着牲畜离开,土改不仅不能帮助牧民,反而是牧民的生活会出现巨大的问题。

青贮饲料有“草罐头"的美誉,对于反刍动物来说,是多汁适口,气味酸香,消化率高,营养丰富,是饲喂牛羊等家畜的上等饲料。而且,作青贮饲料的原料较多,凡是牲畜食用的青绿植物都可作青贮原料。当然,这个青贮饲料技术就是张英豪亲自叮嘱叫农业部门专门研究出来的,这个东西科技含量不高,但是对畜牧业作用极大,自然是首先要在草原地区全面推广普及的。牧民们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也是一是项不可缺少的技术。也只有学会了青贮技术,牧民们才能安居乐业,摆脱朝不保夕的游牧生活,安稳的定居下来。

张英豪在安排各项工作中,除了高瞻远瞩的要各部门研究许多课题外,最为关注的还是农业和重工业。在农业方面,张英豪提出了能种则种,能渔则渔,能牧则牧,能养则养的口号,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因地制宜,只要能种值粮食等作物的土地都给种上,能养鱼的的塘和湖就养鱼,能养殖牲畜的就养殖牲畜,张英豪更是发布了《关于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田地套种的指导意见》、《关于私人发展猪鸡鹅鸭牛羊等牲畜问题的指示》、《关于私养家离、家畜等多个问题的指示》等文件,目的就是用以激发起群众养殖热潮,增加群众的收入。

在工业方面,张英豪暂时最关注的就是化工,钢铁和水泥等行业。水泥的生产一点都不比炼钢简单,但水泥是建筑的基石,张英豪更是知道在未来,中国对水泥的需求将是一个天文数字,是绝对的卖方市场,市场对水泥的需求红利可以吃上百年,所以张英豪全力支持水泥行业。

短短几年世界,水泥得到了跨越式发展,生产技术也得到了突破性进展。解放区在各地办起了水泥厂,到了今年五月,已经投产了十家水泥厂,年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250万桶。新的三家水泥厂在年底也将投产,因为采用了新的技术和生产线,年生产能力更是达到500万桶。

解放区这种丝毫不顾及市场规模大小的投资就算是列强看到了也要蒙圈,不过张英豪知道公路是国家的毛细血管,需要的水泥就不是小数。而且,解放区各地都在大兴土木,公路,铁路,水渠,桥梁,建筑,水电大坝等,每天需求的水泥就是个天文数字,现在依旧是供不应求。就如为铝厂供应电力的水电,正在建设的嘉陵江水电站一天就要填充4000立方米混凝土,也就是每天消耗超过1万桶水泥。

解放区在对水泥行业不断地投资之下,现在已经可以自己制造水泥生产线的绝大部机器设备了,实现完全国产化只是时间问题。水泥和钢铁都是国家腾飞的基石,不可或缺,为了他们实现国产,实现产能突破,解放区真是用尽了手段。

这个时代人民倍受欺负,国家积贫积弱,迫切想要发展,看清世界真实的不止张英豪一人。也是因为解放区政府的全力支持,调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解放区建立起了各类工业,包括钢铁厂,水泥厂,纺织厂、橡胶厂,化工厂,铸造厂,发电厂,机械加工厂,汽车厂,炼油厂等等无数工厂。这些工厂形成了一个个配套组合,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

有了张英豪的支持,有了科技树的指导,有的放矢,这些工业都在以一种难以理解的速度发展。不少行业都打破了外国企业的技术垄断,更是发展出了多种新兴产业,不少更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现在依旧很穷,所有产品的人均水平依旧很低,但是规模摆出来以后,那就要吓死人了。

不过人才依旧匮乏,偌大的一个个单位基本就靠两三个宝贝疙瘩支撑着,这才是真正制约解放区工业发展的根本原因,如果不是解放区引进了为数不少的外国人,人才匮乏的局面就必然更加的窘迫了。

就在张英豪兴致勃勃的看着国资委新一轮投资计划的时候,秘书送进来了今天经过裁剪的报纸。这些报纸只保留了重要的信息,张英豪时间宝贵,垃圾信息自然不可能送到张英豪的桌案上,如果张英豪有需要,再把整张报纸送进来也不迟。

突然,一则新闻信息就进入了张英豪的眼里。报纸上居然爆出了有人从皇宫偷盗珍贵文物,京城更是出现大规模倒卖文物的事情,购买者绝大部分还是外国人。在中国受尽欺辱,在满清就要进入历史垃圾堆,在这个民族主义快速觉醒的时代里面,爆出这样的事情立即就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关注,毕竟这是严重损害民族感情的事情,满清朝廷自然立即就成了众矢之的。

不过,对于发生这样的事情,张英豪对此是完全能够理解,满清发行纸币,导致此时的京城等地物价不说已经涨到了天上,也已经翻了几番,底下百姓苦不堪言,大量农民破产,工人失业,就是地主家里面也没有余粮了啊。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倒卖文物获得金钱这些手段都是可以想象的,甚至可以说就是皇宫里面的某些人默许甚至是支持的。再说就是物价正常,也总会有利益熏心之人偷盗宫里面的宝贝出来贩卖,不然哪里会有那么多宝贝流入民间或者流出海外呢?

虽然现在没有马上推倒满清的打算,但是张英豪自然也不会放过这种落进下石的机会,当即命令宣传部门大力地宣传满清朝廷倒行逆施的所作所为。在这个满清即将被灭,即将失去正统地位,失去中央政府资格的时候,任何一点错误都可能是致命的。现在可是有无数的人想着踩着满清的尸体上位,或搏得荣誉,或搏的利益.......

张英豪这几年来从来就没有打算和平解决满清问题,这个时候满清依旧在倒卖国家财产,这个账以后自然是要清算的。不过现在还不是解决满清的最佳时机,还需要等一等。

不过这个时候满清冒出这么一桩丑闻,足够无数现在的传统"读书人"垂足顿首了。因为前进党的“残暴"政策,本来这些人还梦想着满清朝廷有朝一日或许能够重新振作起来,打败解放军,重新夺得他们原有的地位,经过这么一桩事情,又有不少人对满清灰心丧气了。

前进党这边对于不愿接受学习改造的旧式读书人的态度是弃若敝履的,这源于张英豪对于这些读书人的态度。张英豪根本就看不起现在的这些读书人,因为现在无数的读书人依旧不知道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现在的这些传统读书人完全不能完成工业化建设,甚至可以说他们完全就不知道工业为何物,完全不知道怎么去做工业。

即使是后世,也有无数人不知道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张英豪前世听过一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读书人应该做的事。

初初读起来,这一句话确实是很有道理,让人热血沸腾,这确实好像是读书人该做的事。就好像存天理,灭人欲一样,读书人都把经给念歪了。存天理,灭人欲,因为天是无情无欲,至公至高的,所以人也不应该有私欲,其实是和格物致知结合在一起的。天理是什么?其实就是天地之间固有的规律,意思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真理。

但是这些无良的读书人,把好好的内容给理解错了。就像王守仁一样,不明白格物致知的道理,去格那竹子,最终还害了病,旧式读书人根本就不知道格物致知到底是什么。这些读书人个个都在闭门造车,闭着眼睛想真理,自然什么都得不到。最终的结果就是存天理既然什么都做不到,那么大家就一起来宣传灭人欲得了,把人欲灭了,剩下的不就是天理了吗?所以说方向错误,知识越多越反动。

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可分割,哪样都不可缺少。就像前面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其实是世界观,既然读书是为了这四样东西,那么接下来就应该是去做了吧?这句话的根本问题在于:如何为天地立心?如何为生民立命,如何为往圣继绝学,如何为万世开太平?

可是现实就是没有一个人能做到,否则就不会有历史上多次的治乱循环了。这些旧式读书人还偏偏在宣传士农工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尊卑贵贱的理论,轻视工匠等技艺,名其为贱业。

所以读书如果不和实践结合起来,是不会有好的结果的。这里就要分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读书和读书人,劳动和实践的区别以及之间的辩证关系了。所以张英豪一开始对自己的同志进行的教育就讲的明明白白,文字,字典,拼音这些仅仅是工具,是提高我们学习和劳动能力的工具,读书识字并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一旦一个人觉得读了大学或者考上研究生就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的,那都是入了歧途。

决定一个人价值的就是这个人的劳动能力,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一个人能不能赚到钱,就看这个人的劳动能力,当然了,这里不能包括继承祖辈财产和吃利息的人(。oV6。) 。

而且就说这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到底如何去做才能够继绝学,开太平呢?时代的局限性让所有的读书人都没有正确的答案,甚至都没有去追求答案或者没有实践理想的想法,自然也就是根本没有方法做到继绝学和开太平了,全都只是在脑子里面想象就可以了,这是多么爽快的一件事情啊!不过现实道路不通,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

或许,直到马克思提出科学的共产主义,讲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才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继绝学也好,开太平也好,存天理,灭人欲也好,还是格物致知也罢,都可以在这里面找到方法,找到答案了。

张英豪在培训班里面继续讲着课,讲完生产力之后,接下来就听张英豪讲:“政治的本质是利益,是妥协,是阶级统治,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满清是通过杀戮把反对他们统治的人杀光了,然后才安然的联合地主阶级进行统治,我们前进党是把广大的劳动人民纳入到统治阶级里面,实现最广大的铭主与专政。”

“主席,那么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阶级统治怎么讲?“

“呵呵,你也讲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啊。汉武帝取得不是家,而是术,这是把世界观和方法论分开来了。统治者需要听话的百姓,儒学能够教化百姓成为被统治阶级,事实就是这么简单。为什么不是说罢黜百家,独尊儒家?而是儒术?这里面的含义就非常丰富了。我们看这个儒子,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是一个需字。我们都不知道创立这个字的时候最初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但是光看这个字就知道,孺讲的就是人的需求。是人就有需求,所以这个字其实用地挺好的。

但是人的需求是一成不变的吗?肯定不是。现在那些学习"儒"的人是有很大问题的,儒家的兴起是因为儒学取士,也就是要考儒学才能当官给,大家都去专研孺术,专研技巧了。所以这样一来,儒基本就算是完蛋了。

“儒"如果满足人的需求,那么儒学肯定是会继续向前发展才对。但是当“儒"变成了一门做官的学问以后,大家就开始钻字眼里面去了。孔子是学完了知识以后懂得了六经的道理,但是后世的儒家学者们是通过六经这个儒家之学获得地位,本末也就倒置了。

这两者的区别真的是天与地的距离,不可以道理计,一个是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却是求取社会地位。弄到最后,六经都失传了,为什么会失传?就是因为对考官做官没用了嘛。为什么会没用呢?就是因为考试不用而不是生活不用,自然也就没有读书人去学习了,所以才会有六经亡而六经之学兴起。”

张英豪略微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不过,这还不是儒家灭亡的根本原因,儒家必须彻底完蛋的根本原因就是学儒的人不事劳动。所以我们前进党必须摒弃儒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能成为我们生活和实践的补充。

历史上无数穷苦子弟读书是为了当官,当官是为了摆脱贫困—样,学儒的人都在求取特权。大家想想咱们打掉的那些地主豪强,这些人祖辈都有人当官或者勾结官员,特别是读书人当官以后第一个要做的事情就是给自己和家人置办产业,购买土地,家里附近那些别人的土地他们具有优先购买的权力,甚至仗着手里的特权巧取豪夺而不受惩罚。

所以这些读书人当了官以后可以不用劳动了,他们只需要钻营,只需要研究“儒"的学问,反正当了官以后可以拥有种种特权压榨劳动人民。同时他们还歧视劳动人民,什么泥腿子,贱民,这些话说的就是底层的劳动人民。

但是在生产力底下的封建社会,以前就讲过,大家玩的就是零和的游戏,百姓多吃一点,这些人就要少吃一点。这些压迫剥削者多吃一点,那么劳动人民就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了。剥削压迫者会关心百姓的死活吗?实际上他们只是惧怕百姓造反杀他们的头而已,他们实际上并不关心百姓的死活。就像的《革命歌》里面唱的,这些人就是: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所以我们前进党代表的就是穷苦百姓的利益,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虽然这是无比艰难的事,但是只要我们这些同志团结起来和民众站在一起,我们必然开创先河,获得最后的胜利!“

来听课的同志几乎都是挨过饿,受过冻,吃过苦的同志,听到张英豪讲的课,自然是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即把那些剥削阶级给打倒,创造出一个朗朗乾坤的新世界,所以对于张英豪讲的东西也非常的理解。

“有些人可能又会觉得若是劳动者多拿甚至都拿了了,那么不劳动的人要么是饿死街头,要么就是大富大贵,这么搞起来的话,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些人不就会跟我们玩命吗?其实这些对于我们前进党来说,都是小问题,我们解放了那么多的省份,杀的地主劣绅,土匪恶霸不说多,数十上百万应该是有了的。

其实我们前进党最为难的不是怎么干掉这帮现在作威作福的人,因为只要同志们的政治水平和生产水平提高到了一定的程度,那么这些人的旧有的生活方式就绝对会被粉碎,世道一变,也就没有百姓跟着这些人走了。

以前的造反者为什么没有真正成功解放民众的?或者造反成功了也立即就转向了地主阶级?就是因为世道没变,世间的道理没有变,生活方式没有变,社会环境没有变,政治理念没有变,所以他们即使取得了短暂的成功,最终依旧是失败者,成为反动派,屠龙者最后变成了恶龙。”

“主席,工业化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张英豪听到这个问题,突然想到前世那些媒体上光荣宣传的扎根基层岗位的那些"银三代”、“铁三代”、“烟三代”"、“警三代”、“酒三代”等等,这些人—般都是职位不是很高,全家甚至全族在一个单位或者相关单位,但是他们却是真正的实权派,他们手握权力,过着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生活。上级需要他们去做事,下面也有人跟着他们获得利益,形成一个个利益团体,不管怎么改革,这些人都是既得利益者,他们完全可以做着自己的事情坐看天下风云。古代有句话叫做治国就是治吏,这些人就是才是真正掌握政权和利益的“吏”,不管蛋糕大小,不管蛋糕如何分配,他们那份总是少不了的。

张英豪在心里摇了摇头回答道:“工业化也只能是延缓这些问题而已,同志要记住,工业化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工业化的过程中最怕的就是特权阶层,是利益固化。所以改革需要不断深入,革命是没有止境的,所以我们只有不停的自我革命,相互革命,然后就是革革命,革革革命,不停的从内部和外部不停变革,这才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态度,是为我们前进党江山永固,子孙万代该有的态度,否则他们最终也将沦为满清八旗一样的废物。”

张英豪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我以前就说过,我们就是不停的提高生产力,不停的调整生产关系。让每个人的平均财富不断增加,尽可能的消除贫富差距,让每个人获得更多的财富.…...把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东西慢慢全部革除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第七百零二章:

此时的张英豪非常的忙碌,需要安排的工作和参加的会议很多。解放区内忙碌的民众也越来越多,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列强此时都知道解放区和俄国迅速不迅速谈判出一个结果都已经关系不大了。尽管解放区没有报道库伦战役的结果,但是纸包不住火,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世界,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目瞪口呆。

作为列强的俄国,凶悍的欧洲宪兵现在居然这么不经打,轻易就被中国人给打败了?这是多么让人难以置信啊!整个远东总督区除了海参崴还在苟延残喘外,基本都被中国人占领了。

在知道库伦的解放军迫降了库入侵的俄军以后,甚至英法的调停也暂时消停了下来,想接下来看看俄国的反应再说。不过他们很快就知道了解放军攻下上乌金斯克以后,精锐部队继续向西推进,把西西伯利亚大铁路给再次摧毁了。

西西伯利亚大铁路被炸毁以后,老毛子想要派遣大军过来在短时间内已经不太可能了。而且,解放军摧毁了铁路以后,还带着大量缴获的物资撤回到了买卖城附近。不过,不用张英豪提醒,张峰他们也知道解放区必须小心沙俄的骑兵。沙俄的常备军当中还有多个哥萨克骑兵军团,如果沙俄愿意的话,还能够武装几十万人甚至更多的哥萨克骑兵军团。可以预以见,在西西伯利亚大铁路被精锐战士摧毁以后,灵活机动的骑兵自然已经成为了俄军最强大的进攻兵种了,短期内,最多也就还有一些游击队而已。

在俄国没有解决国内的革命之前,守住东西伯利亚应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只要保持对西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压力,老毛子就不可能在短期内向东西伯利亚派遣重兵了,反过来也是一样,解放军也不可能再派遣大部队继续向西进攻了。自此,中俄双方都明白,两方之间的战争进入了战略僵持阶段,需要积蓄力量,短时间内不会再有什么剧烈的变化了。

战胜日俄极大的提升了前进党和解放军的威望,不过,张英豪对于此战没有多大感觉。张英豪没有选择宣传,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很快就在国内传播开来之后,所有报纸疯狂转载,不敢相信的民众全都沸腾了。

几十年备受屈辱,一次又一次战败,一次又一次割地赔款,一次又一次签订不平等条约,麻木不仁的民众终于被解放军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给唤醒了。民众已经心向解放区了,许多人都在想,既然满清朝廷不能独立自主,不能让国家走向富强,为什么不换成前进党来执政呢?现在又有无数的人成了前进党的脑残粉,期待着前进党进一步的行动了。

既然解放军能够战胜日俄列强,那么,中国人以后再也不会低人一等,自然完全可以抬头挺胸做人,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了。解放军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大大地提升了民众的士气,鼓舞了民众的斗志,凝聚了民众的人心。

当然,有人欢喜有人愁,解放军对日俄的胜利,除了英法等列强不愿意看到外,满清自然也是不愿意看到的。在满清的认知中,列强都是强大无比的,自己的军队不会是列强军队的对手,即便是以前看不起的小日本这个弹丸之国变成列强以后也是如此。

此时的京城,似乎在进行着狂欢,但是这并不是在庆祝解放军的胜利,而是在做着最后的放纵,八大胡同每天晚上都热闹非凡,都好像在进行着最后的行乐,醉生梦死。

对于一个行将被灭的朝代末期来说,大部分的官员都已经摆烂,得过一天,且过一天,浑浑噩噩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了。

满清朝堂之上,一干高官依旧呼啦啦跪倒在地,气氛里面充满了死寂,慈禧也依旧只能拖着病体继续垂帘听政,到了这个时候,光绪这个皇帝还是没有能够夺回政权,继续做着傀儡,可怜之极。

其实,解放军能够战胜日俄是满清官员们完全不敢相信,不愿意去承认和正视的事情。对于中国来说,对外战争的胜利固然应该让全体中国人欣喜,让整个民族为之振奋。但是,解放军这支叛军的胜利对于统治者满清集团,对于其走狗北洋集团来说不仅不是好事,反而是催命符了,前进党和解放军的每一次胜利都是在给满清敲丧钟。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强大的日俄居然如此的不堪一击,或许不是日俄不够强大,而是解放军太强大了,让满清所有官员都失去了对抗的信心。原本满清朝廷还想借着日俄两国强大的军队来削弱,甚至解除解放军和前进党这个心腹大患,最好是双方两败俱伤,让满清渔翁得利。可是,解放军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甚至让满清的不敢轻易再垂死挣扎了。

慈禧用混浊的眼睛看着跪倒一地的官员,已经没有心力再大喊—声"废物”了。但是,看着这些废物,看着一个个酒囊饭袋,慈禧依旧觉得气不打一处来,恨不得把他们全部拉出去砍了脑袋。

慈禧此时知道自己真的快不行了,但是她还是尽可能用自己最大的能力用平稳安定的口吻问道:“宫保~我就想知道~如果和逆贼开战的话~你们能坚持多长时间?”

听到慈禧太后这么悲观的问话,不少满清忠臣当即就以头抢地,泪流满面,如果不是场合不合适,他们必然是要号啕大哭,痛骂自己无能,不能为太后和皇上分忧解难的。

袁世凯当即直起腰开口道:“太后,请您放心,北洋誓死战斗到最后一个。就算是全军死光了,微臣也亲自上阵杀敌,绝不辜负太后的知遇之恩。而且,太后也别说丧气话,逆贼虽然暂时打败了日俄两国,但是两国并不服气,没有签订停战条约,日俄是不会认输的,他们都在准备继续进行战争,日俄军队肯定能够拖住逆贼,不会轻易结束战争。”

慈禧听了袁世凯的话,只是微弱的点了点头,然后继续问道:“其它列强怎么样啦一~”

铁良当即回答道:“太后,英法的利益受到了逆贼的严重威胁,他们已经准备给我们提供贷款,专门用于扩军备战对付逆贼了。现在逆贼和日俄大战肯定已经损失惨重,兵力也已经被日俄给拖住了,逆贼需要在东北和蒙古部署重兵防备日俄两国......这些情况之下,逆贼四处皆敌,暂时根本不可能对我们动手。”

听到“东北"这两个字,慈禧顿时就觉得不好了,东北可是满人的龙兴之地啊,现在居然被逆贼占领,这让满人—点退路都没有了,怎么跟列祖列宗交代啊。如果逆贼没有出兵东北该多好啊,至少满人还可以退出中原,回到东北,或许还有机会重头再来呢?

“告诉日本人~只要他们消灭关外的逆贼~关外的矿产任由他们挖掘~还有什么其它条件都可谈~如果能够帮助我大清消灭逆贼~什么条件我们都可以答应~还有~告诉罗刹人~告诉英吉利人~告诉所有列强~只要帮助大清消灭逆贼~我们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铁路任由他们修~任由列强进行通商.....”"

真是也亏得慈禧还能说这么多话了,如果让张英豪听到了,真是会恨不得这老妖婆一口气喘不上来立即嗝屁更好。所有人都明白了,慈禧这是为了消灭逆贼,彻底豁出去了。不过,也有不怕死的人当即磕头如捣蒜的悲呼道:“太后,不可啊,如果这样,我大清就被四万万人唾弃,亡国就不远了...."

慈禧哪里不知道现在现在是什么情况,但是,如果此时还不让友邦来帮助我大清,那才是真的亡国了。友邦只是有点贪婪而已,要我大清的些许财货罢了,我大清依旧是我大清,皇族依旧是皇族,依旧可以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如果我大清被逆贼推倒,不说满人会不会被全部杀光,他们这些皇族肯定会变成阶下囚。此时的慈禧对于英吉利等国还是有着迷之自信的,她相信只要英吉利愿意帮助大清,肯定能够把逆贼杀光。至于四万万人唾弃,哼哼,难道我大清的刀就不能杀人了吗?当初我大清入关的时候难道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和认可吗?最后还不是坐稳了江山?

慈禧理都不理哭嚎的官员,只是看了李莲英一眼,李莲英当即会意喊道:“来呀,把哭嚎之人拉出去。”

慈禧知道此时绝对不能接受有人敢跳出来反对她。虎死不能倒架,她必须震慑住所有人,否则那就真的什么都完了。

所以慈禧当即淡淡的说了一句:“砍了~”李莲英当即高声喊道:“拉出去砍了。”光绪当即喊道:“且慢!”

然后又转头对慈禧说道:“亲爸爸....…"

慈禧混浊的眼睛立即就锐利了起来,光绪看了,当即就害怕起来,把刚要说出的话都咽进了肚子里面,慈禧只是轻哼一声,当即挥了挥手。

侍卫看见了,完全不顾光绪的话语,不顾这官员喊着:“太后,这不能啊,不能啊太后......."的话,立即就把人拉了出去。手起刀落,—颗脑袋咕噜噜落地,很快就把脑袋呈到了御案上。

此时所有人都战战兢兢,慈禧只是轻轻说道:“铁良啊~立即去办吧~只要列强愿意帮助大清消灭逆贼~一切条件都可以谈~你―—明白吗?“

慈禧很清楚现在大清面对的是什么局势,她此时都快要死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

铁良哪里敢说个不字?当即喊道:“奴才明白。”

就在慈禧做着最后的疯狂卖国行动的时候,张英豪此时也在会见一个来自沙俄的不速之客,当张英豪听到雅可夫·米哈伊诺维奇·斯维尔德洛夫这个俄国人名字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该面对的终究还是到来了。

张英豪前世专门查过推翻沙俄的那些著名人物,列宁,托洛斯基,斯大林,捷尔任斯基等许多人都非常出名,但是真正除了列宁外,最让张英豪印象深刻的就是这个斯维尔德洛夫,因为真是天妒英才,这个人真的死得太可惜了。

张英豪还记得斯维尔德洛夫是俄共(布)和苏维埃俄国领导人之一,列宁的亲密战友,组织能力极强。他在十月革命期间八方联络,是他保证列宁的路线贯彻到全俄,让各地苏维埃统一行动。

革命成功后任全俄罗斯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是苏俄第一个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只是在1919年三十四岁时,斯维尔德洛夫因患西班牙流感病情进—步恶化在莫斯科逝世。

可以说,如果斯维尔德洛夫在世的话,或许就可能没有斯大林什么什么事,毕竟支持斯维尔德洛夫的人非常多,斯维尔德洛夫的领导能力还非常强,被认为是列宁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