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豪圣勇贤
这就是自古以来的事实,我们长城内所面临的北面北一个核心的防御问题就是自古以来,骑兵的机动性导致农耕的中原必须处处防守,进而总是仓促和不足。同学们也几乎都听过我的课,都知道汉朝的时候汉武帝打匈奴,就是以骑兵对骑兵,但是实际上还是中原的骑兵基本不是匈奴兵的对手,这也是为什么汉武帝对日行千里的汗血宝马无比渴求的原因。最后汉朝能够获胜,并不是纯粹军队获得了胜利,而是通过综合国力把匈奴给熬死的。
所以自古以来,就骑兵来说,不管是汉朝,还是唐朝,或者是明清时期,中原的骑兵基本就不是草原骑兵的对手,而且还不是一个档次上的对手,满骑不过万,过万不可敌在火绳枪以前都是真理,这也是俄国哥萨克骑兵强悍数白上千年的原因之一。而也是这个原因,两千年来,咱们中原都深受北方游牧民族所威胁的痼疾之一。
在中原草场上面养的马匹,就是没有在大草原上养的马匹更加适合战斗。而在古代作战,骑兵代表的就是来无影去无踪的最高机动兵力,所以中原王朝始终没有一个办法彻底解决来自北方的威胁。唯—一个算是成功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满清,这里就不详细讲了,有兴趣的同志可以自己去查我之前写的文章。"
“所以在以前,除非发动数十上百万大军,再动用骑兵在草原上扫荡几年,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根除北方的威胁,把草原的游牧民族连根拔起。但是百万大军的后勤就可以拖死任何一个王朝,所以这是不现实的事情,而且这还只是扫除草原的一个阶段的一个民族,而不是永远的一劳永逸。
咱们都知道,在历史上,北方的民族是来了一个又一个,换了一茬又一茬,灭了一个又一个。所以不管是最终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还是灭亡了的,总是会又来一个。
比如一开始东胡占据更广阔的范围,结果,匈奴强盛了,把东胡人赶走了。然后匈奴被两汉击溃之后,鲜卑人崛起了,占据了原来匈奴人的整个草原。后来鲜卑人被汉人所收服,最后趁着五胡乱华的时候,建立了一系列的王朝。北方的柔然又崛起了,完全占据了当时鲜卑人所占据的北方大漠草场。后来突厥人兴起,推翻了鲜卑,成为横跨整个北亚中亚的强大游牧民族帝国,与隋唐对峙。而后,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几个皇帝对着突厥轮番的揍,把他们揍到了西亚。结果,宽广的草场,被契丹人占据了。
而后契丹人趁着唐末迅速发育南下,取得了幽云十六州,建立了第一个正规的少数民族朝代,也就是我们说的儿皇帝石敬塘的事情了。之后,女真崛起,横扫契丹,顺带着把北宋也给灭了。再之后,蒙古崛起,击溃女真,横扫欧亚,整个华夏,中原也第一次完全的被游牧民族所占领并统治。
直到老朱同志北伐成功,从八世纪末开始就被少数民族统治的幽云十六州,经过六百年之后,再一次回到了汉人的手里。之后就是满清入关,以野蛮战胜文明,游牧民族再一次占领了整个华夏。
所以,说一句让人伤感的话,几千年来除却汉武帝对战匈奴以及唐太宗横扫突厥之外,其他更多的时候都是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王朝更具有威胁和优势,而中原王朝则一直保持着防守的姿态。没办法,在古代骑兵代表这最高战力和机动性,骑兵比不过人家,就没有战略主动权,几千年来,游牧民族们一直掌握着机动性作战的优势。
直到近代,热武器的发明,特别是机枪的出现,这些众生平等器让草原骑兵的优势,一扫而空,荡然无存。机枪大炮,轰出了整个草原的载歌载舞,热情好客。
不过话说回来,华夏民族对游牧民族作战,不是没有赢过,多次比较显著的胜利,也是有的。但是我们并没有趁胜利的时候,彻底把草原民族同化或者是消灭,这里就要牵扯到一个文明概念的问题了。
华夏文明,是农耕文明,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对统治者来说,这一块地方能够种地,那才能有税收,那才有征服开发的必要。基本上每一处地方,打下来的目的,那都是要让人耕田,把农耕文明发扬光大。不能耕种,地主没有动力,根本打不了仗,所以都愿意被动防御而不是进攻。
如果一个地方不适合种地,打下来也不会一直占领,而是会设什么各种各样的都护府都督府或者是单于府。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大汉和大唐,那都是设置的少数民族都护府,只是派一批人,名义上统治,也没法做到同化,自然没法让这些地方真真正正的融入华夏文明。毕竟,草原上,他种田,种不了!高山上,也是如此,种不了地!只有南方的丘陵可以开辟梯田继续种地,所以为什么古代把南方占据之后就从来没有松过手,那是因为有点山丘也不怕,他适合我们的农耕文明!就像满清对鞭长莫及的边界地区,也都是只有传统势力范围这样的模糊地理概念,前任的印度总督寇松把印度视为英国同列强争夺中亚、远东的基地,以便宰割、兼并远东那些在他看来"政治边界"尚未确定的国家,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尽可能多的用武力占据更多的没有确定边界线的地区。
可惜正是中国这种稍稍带着偏见的文明隔阂,让我们在历史上多次失去了对整个大漠草原的完全征服。也因为如此,让游牧民族南下,无数次的影响和侵扰了华夏的中原文明!”
张英豪讲完这些历史,停了下来,问道:“同志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或者有什么问题吗?“
“主席,就军队而言,您觉得哪个朝代的军队最厉害?“
“这个问题问的不错,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我们以前说过我们的三大法宝。都还记得吧?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
“我们把党的建设在古代的朝廷里面就变成组织建设。历朝历代以来,哪个朝代的组织建设最好?哪个以武立国?哪个朝代团结了更多的人民?你们只要细细的从这三个方向去分析一下,那么你们就知道哪个朝代的军队最为强盛了。
但是今天我就从另外一个角度给同志们分析一下。我们党课上讲实践出真知,我们解放军就是从零发展到现在的,就是在战争当中学习战争从而成长起来的。要说一支军队打仗厉不厉害,只有上了战场才知道。所以战场才是真正检验部队战斗力的最佳场所,是骡子是马拉到战争当中打一仗就知道。
所以同志们问我哪个朝代的军队最强?我的回答就是打仗打得最多的军队更强。我们刚刚还在讲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威胁,那么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到了满清时期才算是解决了。而能够打败草原民族的,在历史上不少,汉朝、唐朝、明朝等都是。这些个朝代也不是一战横推过去的,而是通过综合国力才战胜北方游牧民族的。
我们以这个角度来说,汉朝、唐朝、明朝初期的军队还是可以的。不过我们学习交流《过秦论》的时候,文章里面有这么一段话: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我们仅仅从一句: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就可以知道秦朝时候秦军的厉害。
实践出真知,春秋战国战乱五百多年,春秋无义战,几百年里面什么谋略没有出现过?什么强国之策没有实验过?哪个强国不是灭国无数?而秦国就是这里面集大成者。横扫宇内,统一天下。所以如果仅仅从军队的精锐程度来说,我个人认为秦军可以当属第一。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再来说一下,我们国家古代的历史名人,也就是那些个子。孔子,老子,孙子,韩非子,鬼谷子等等这些人。即使是现在,我们依旧在学习他们留下来的知识,足见这些人影响之深远。我们在坐的同志没有人没有读过《孙子兵法》吧,里面的内容已经上升到了辩证唯物的高度,此后的人也只能在这个基础上修修补补而已。即使是这样,最终统一天下的却是秦国,这里面的深意值得所有人去深思。”
张英豪看到同学们都在思考,继续说道:“不过话说回来,军队的强盛需要国力来支撑,否则也是镜花水月的事情。咱们中国代代人才辈出,带出来的强军不在少数,但是能够真正青史留名的又有多少呢?这些强军往往都是昙花一现,然后就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面了。为什么呢?没有理念,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最后必然是人亡政息而已!
既然讲到了这里,我就再多讲一点,我上次说过这个时代就像是我们古代的春秋战国时代。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就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整个世界,而现在变成了全球而已。春秋无义战,所以现在不管是英国,法国,日本或者是俄国对我们国家发动的战争,都是为了利益,也没有一个是义战。
我们学的【六国论】里面有一段话叫做: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满清就是和其他六国一样,整个北方被俄国割了一圈,几百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说割就割了,说不要就不要了;青岛租给了德国;朝鲜,台湾给了日本;香港,缅甸锡林等地给了英国;越南、老挝给了法国;国内还有一大片的租界地,签订了一大堆的丧权辱国的条约,赔了无数的金银。满清以这些东西侍奉列强,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所以满清的一次次退让就是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只会让列强的胃口越来越大。列强越来越强,中国越来越弱,最后的结果就是列强彻底占据中国,咱们亡国灭种。
我一直说满清朝廷不能代表咱们中国,就是因为满清朝廷私自出卖我们的国家利益,或者说是满清的统治者,也就是那些满清皇族出卖我们国家的利益。他们签订的那些条约咱们老百姓知道吗?和咱们商量了吗?有咱们投票的权力吗?都没有,仅仅是他们私自签订的这些卖国条约而已,所以我们不承认满清签订的条约是天经地义的。
我们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就是因为我们通过这些历史就已经完全看到了满清朝廷最后的结局。满清不亡,中国就要被满清憋闷到死,人民群众认清了满清,满清现在自然而然的就被推翻了,甚至连挣扎一下的力气都没有...”"
讲完这些,张英豪也不打算再讲下去,于是话锋一转,讲起了对待蒙古等地的政策问题。
“下面来讲讲其他,我们大家上课的时候也有老师讲过生态问题,草原上的生态比我们南方地区的生态相比就过于的脆弱了。我举个例子,咱们湖南地区,一片山你把树木给砍光了,或者一把火把山给烧了。第二年山上就又变的郁郁葱葱的了。但是草原上就不一样,一片植被被破坏以后,想要恢复,就要付出百倍的代价,而一旦荒漠化以后,要修复的代价就更加的高昂。一旦一块土地变成了沙地,无法再涵养水份,那么这块地就算是废掉了。
所以在北方草原必须要把保护水源,草地,林地,湿地等放在首位,必须将人民的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结合起来,尽量不得在草原地区开垦农田等。
第二就是要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当然我们也不能惯着他们,所有的一切都要在法律的允许范围内进行,而不是让当地人借着各种由头肆意妄为。
第三就是尽可能的把当地人变成我们的自己人,这个事情是我们最为重要的事情。我们的经验已经证明,只有取得当地人的信任和配合,那么我们的工作就能够取得较大的进展。不能得到当地人的支持,那么我们的工作就是事倍功半....…”"
讲完课回到办公室,张英豪就收到了刘文秀他们的请示电报。张英豪想了一下,立即召集相关的同志开会。张英豪知道不仅仅是朝鲜,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事情要马上解决,现在已经再也拖不下去了。这个事情就是北方地区的行政区划分问题。
自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以来,郡县制的优越性其实是不言而喻的,虽然中间偶有反复,但是郡县制已经是大势所趋了。
解放军解放东北,外东北,东西伯利亚,蒙古和外蒙古的所有国土。但是一直以来却是没有解决行政区划的问题,毕竟不少地区在满清统治时期,并没有设置郡县制度,像黑龙江就是通过将军府这样的行政机构统治的。
开会综合了同志们的看法以后,张英豪再按照前世的经验,打算重新设立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外蒙古省。赤塔到额尔古纳河设置北疆省,省会赤塔;黑龙江北岸设立新域省,省会海兰泡;乌苏里江东岸设立鲸海省,省会暂定为双城子;至于更北边的大片东西伯利亚地区,直接设立一个北域省,省会鄂霍次克。
“同志们,解放东北蒙古地区,收复东西伯利亚地区都只是开始,如何进行长治久安的有效领导,让当地人过上更好地生活才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而有效的领导,就必须要有合法的政府,这些地方地广人稀,不在这些地区设置行政区,建立我们的铭主政府,就不可能名正言顺的领导当地人。时间一长,就必然重蹈历史上汉唐时期,明清时期对这些地区的覆辙,得而复失....…”
张英豪对于行政划分有着自己的看法,前世的中国海南岛都设置省级单位,所以在张英豪的打算里面,将来的库页岛,台湾都是在解放以后直接设省的。不过现在库页岛和台湾都不在自己的手里,所以现在没有必要写出来,引起敌人的警觉。
还有东西伯利亚地区,如果直接设立一个叫“远东省",这名字听着就是按照西方人的地图来的,有着明显的殖民色彩,张英豪自然是不会用的。而像新疆地区,乾隆直接给命名为新疆,包含有故土新归之意。
就像后来的热河省被裁撤,大部分回归给河北省,内蒙古成立了自治区。前世的内蒙古省之所以这样设置,变成一个地域狭长的省份,也是当时对苏蒙的战略需要。但是现在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相应的地域也是需要改变的,张英豪也并不打算继续把热河省给弄出来。
前世有省级的自治区,那是当时的历史发展决定的,但是这一世张英豪也不打算直接设置省级的自治区,市县级那就无所谓了。所以张英豪桌面上摊开地区就开始讲述起来。
......赤塔到额尔古纳河设置北疆省。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设置新域省,与乾隆命名新疆同义。乌苏里江以东地区设立鲸海省,另外就是外兴安岭以北,勒拿河以东的地区设置北域省。这些省份都是有故土新归之意,至于库页岛,现在还不在我们的手里,所以暂且搁置。至于朝鲜,我们先看看情况,先土改,然后再弄个全民投票看看朝鲜人是愿意并入中国还是独立出去吧.....”"
听到张英豪一口气设置这么多的省份,不少同志立即就高兴起来了,毕竟一个省份就是无数的头头脑脑,这里面增加了多少岗位就不说了。虽然有些人喜欢在中央任职,但是也有不少人想要下到地方去工作,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人是不少的。
而且张英豪也是想对中央进行一次新陈代谢的,提拔一批优秀的同志到中央来,下放一批同志到地方去工作。而且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面,对于北方的建设必然需要加速进行的,北方需要增加力量,此时设置行政区划也正合适。
对于设置这些省份,张英豪也是苦思良久的,毕竟自俄国东侵到东西伯利亚以来,已经有百年了。而即使是外东北地区割让给沙俄也已经几十年了。而自甲午战争以后,日本侵略者和俄国侵略者在踏上东北大地以后,又是对当地进行奴役。
解放军解放这些地区以后,自然要有新气象,不过现在这些地方都是地广人稀,所以接下来还是移民的问题,仅仅靠生产建设兵团是不够的。历史上闯关东那是群众在当地活不下去才会发生的事情,但是张英豪觉得只要解放了山东等地,土改以后,这些地方的人有了活路,那么历史上的闯关东的人就会变得稀少,那么,东北的人口依靠自然繁衍需要的时间就会拉长,那么对于东北地区的开发建设就会出现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现在解放了这些地区,但是却没有足够的人手去开发这些地区,这也算是幸福的烦恼吧。不过现在也急不来,交通问题太严重了。而且山东等地也还没有得到解放,袁皇帝还在京城呆着,不必考虑太多,船到桥头,自然直。所以张英豪只是和同志们解决了行政划分问题以及党政军机构设置,干部配备问题以后就撒手了。
第七百三十1章:第二更!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张英豪虽然强调的是分工合作,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有人出思路,抓落实。这个世界最难的就是带领团队做正确的事,而张英豪就可以避免所有的坑,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所以注定了解放区所有人都只能围着张英豪转。张英豪出了思路以后,相关的部门就去解决这个问题,张英豪只要再看紧以后的落实情况就可以了,做不好就换人,就是这么简单。
未来还有大仗要打,张英豪虽然不是什么天才,但是作为穿越者,自然知道强军就需要有稳固的后方,再强大的军队,没有稳固的后方,就是无根之萍,经不起什么大风大浪。
秦朝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的原因很多,但是灭掉蜀国,占据了粮草供应地四川盆地就是一个重要原因。楚汉争霸,刘邦之所以胜出的原因也是很多,但是刘邦让萧何在关中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粮草,兵员可以源源不断的送上战场,这样才能支持刘邦屡败屡战,最后获得胜利。
而拥有强军的李自成由于没有巩固的根据地,只能如流寇—样作战,虽然攻下京城,灭亡了明王朝,但是只在山海关海一败,就让他从此一蹶不振了。在清兵和吴三桂的追击之下溃败,最后败亡。
所以张英豪每次扩张,必然是先建立一个稳固的前出基地,建立一个稳固的大后方,只有这样,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即使是失败了,也有东山再起的本钱。
张英豪最喜欢的一种树就是榕树,因为它能够━树成林。即使是失去了主干,那些支干也能够迅速发育成为主干,即使不能发育成为主干,至少能够养活自己。事实上一个组织,就要像榕树—样,为了枝繁叶茂,应该不停的找地方扎根,主干支干共同为他们的繁荣提供养分,并且不停的长出支干,不停的开枝散叶。
而在中国大地上,张英豪的解放区不断变大,四处扩张,其实就是仿照榕树一木成林的。把自己的同志派往全国各地,让他们在当地生根发芽,在当地站稳脚跟,最后就是解放军解放到哪里,哪里都有自己的同志带路,这其实是最快的解放全国的一种方法了。
张英豪现在专注于国内的事情,根本没有心思关注国外的事情。在张英豪现在的眼里,国内的事情优先度绝对是大于国外的事情的,只要解决好国内的事情,国外的事情其实就几乎迎刃而解了。
省份的划分和人员的安排问题,这些消息暂时不公布,因为如果解放区这么明目张胆的吞并东西伯利亚地区,必将在国内和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列强必然反感加反对。现在就是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解放了这些地方就要想尽一切办法让这些地方长治久安。所以前进党和解放军必须要迎难而上,承担起这个责任,正面承受住这些压力。
张英豪紧接着就又宣布了组建新的集团军命令。依照解放军一直以来的传统,第一,第二,第三有排名次的嫌疑,所以直接不用,第四有不吉利的嫌疑,所以也不用,直接到之前的东北第六解放军,蒙古的第七野战军。像"东北解放军”、“蒙古野战军“这样的名称很容易让人想到地域问题,更加容易形成利益集团,张英豪自然不会使用。解放军就应该是是四海为家的,哪里需要就派往哪里,解放军虽然以前就整编好了,但是没有公布出去,这次趁着这个机会再次组建集团军。
张英豪根据敌对不同,在浙江福建江西组建第八野战军,广东广西和海南组建第九野战军,云贵藏川组建第十野战军,甘肃新疆组建第十一野战军......
张英豪还专门成立边防委员会,统一领导边防部队、处理边境地区问题。
解放军屡次战争损失不小,而且经过战争的洗礼,总结了经验教训。所以,张英豪敢于现在成立集团军,也是来自于越战越强,越发壮大的解放军以及越来越先进的前进党。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名正言顺的吞并新获得的土地,就必须断了一些宵小之辈的妄想。张英豪也是担心有人在这个时候浑水摸鱼,这个时候就要这些人知道,一切不合实际的想法都要打消。
解放军设立参谋部,政治部,后勤部,情报分析部,保卫部等,以及下辖各野战兵团、解放军及支援部队,全军依旧是采用三三制的原则不变。
而边防委员会主要任务就是承担起中俄,中法和中英边境,主要是蒙古,北疆省,北域省的边防任务,还有滇藏桂边界。至于新疆地区,现在还没有完全解放,里面现在也是闹腾的厉害,张英豪就等着里面的牛鬼蛇神全都跳出来,然后挥师西进,一举彻底解放新疆,镇压一切敌。而中朝边境或者说是现在的中日边境的边防任务,主要还是由东北解放军兼任。
北方广大地区获得解放,所以依照实际情况组专门负责的边防军还是有必要的。事实上这次整编所有的部队都在整编的行列里面。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准备中央也趁势下达了各战略区整编的命令。
在不久的将来,张英豪还会依照前世的经验,设置了大军区,战区,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提高军队打大仗的战力。
对于现在的张英豪来说,军区越多,要养活的脱产干部就越多,所以张英豪才会仅仅打算设立七大军区。但是又因为现在的交通状况实在是太差了,所以,张英豪才设立七大军区,而不是后来成熟的五大战区。当然,现在也只是想想,具体的情况以后自然要根据具体情况再进行调整。
各方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相关的命令一道一道发布下去。对于这个整编的命令,说实话,现在全国还没有统一,来的有点太快了。但是张英豪也是打算将来那些没有解放的地区,就直接分配到各自的野战军去解放就可以了。不然成立一个集团军,却没有一点功劳,什么也说不过去。
同时张英豪也发电报给了第五野战军,要他们可以相机解放海参崴,真正实现彻底解放东北的任务。至于库页岛,因为需要渡海作战,张英豪根本就没有想过现在就去和日本开战,所以也就没有给任何的指示。
朝鲜的问题很复杂,张英豪现在确实有点不知道怎么处理,朝鲜很悲哀,总之可以用一些话来形容:一把辛酸一把泪,罪有应得,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1862年,朝鲜国王李熙即位,但李熙年幼,由其生父大院君摄政,从此开始了朝鲜王朝内部的权力争斗。不愿当父亲傀儡的李熙,想在闵妃的帮助下让大院君隐退,实现亲政。这闵妃就形成了以外戚集团为中心的政治势力,与大院君的势力相对抗。一边是父亲大院君,一边是爱妃闵妃,高宗李熙就被架空了。
这样一来,两股政治势力斗来斗去,就要寻找外来靠山。开始是闵妃引入了日本势力,打压大院君。后来再争斗过程中,闵妃认识到当时的朝鲜还是大清的实力强大,逐渐亲华。大院君原来保守,排斥日本势力,慢慢却和日本人亲近了。
飘摇的政局,就是豺狼入侵的突破口。
到了1876年2月,日本威逼朝鲜缔结了朝鲜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华岛条约》。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列强一致原则可不是开玩笑的。所以接下来列强纷至沓来,朝鲜被迫与各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通商条约。包括满清政府都参与其中,成了欺负朝鲜的一员。
到这,日本人还不满足,到1882年的时候,干脆策动军人暴乱,赶跑了闵妃,扶持大院君重新上台。
满清政府得知后,派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和候补道马建忠率三艘军舰前往朝鲜,又增调淮军宿将吴长庆率军增援,以朝鲜为中国属邦为理由,照会日本不得采取激烈行动,并随即将大院君押回中国,囚禁于保定,闵妃重新执政。这是清政府和日本在朝鲜的第一次斗法,以清政府取胜告终。
仅仅过了两年,日本人又不安生了。1884年12月4日晚,日本人再次策动叛乱,把国王、闵妃软禁于景佑宫,并组成新政府。这个时候正是袁大头担任清朝驻朝鲜钦差大臣,当即组织反击,打得叛军和日本大使竹添率领的日军屁滚尿流,闵妃再次当权,重新成立了新政府。
这两次斗法,都是以清朝的胜利而告终的,也让袁大头获得了一次对外的胜利。可惜,朝鲜统治者没有治国良策,满清又日益腐败衰落,日本却是日益强大,朝鲜半岛的斗争不但没有因此结束,相反越来越激烈。
1894年7月23日,日军突然占领朝鲜王宫,推翻闵妃集团,扶植李熙政权。过了两天,也就是7月25日,日本发动甲午海战,大院君秉承主子主意,宣布废除与清政府的一切条约,与日本缔结了针对中国的"日朝盟约"。
甲午海战与中国北洋水师覆灭、清朝战败而告结束。这场海战可不光是清朝赔偿日本多少白银那么简单,附带的是大量利益的丧失。满清承认了朝鲜独立,丧失了在东北亚的传统大国地位,延续多少年的传统朝贡体系最终瓦解,崛起的日本开始以强国身份出现,朝鲜沦为日本势力范围。
让人想不到的是,朝鲜和中国的东北一样,又引起了另一头饿狼的觊觎。偏偏朝鲜急于摆脱日本的控制,对清朝政府又极度失望,主动向俄国靠拢。这样一来,惹恼了日本人。
1895年4月甲午战争结束,10月8日拂晓日本就策动了“乙未事变",30多名日本浪人冲进朝鲜王宫景福宫,见人就砍,闵妃被砍成重伤后又被日本暴徒欺凌致死,尸体被泼上汽油烧毁灭迹,骸骨扔进了水池子,朝鲜王宫中的亲俄派势力自然也被清除。
接下来就很戏剧化了,朝鲜国王高宗李熙带着儿子逃到俄国避难,俄国和日本开始了一系列外交谈判。整整谈了一年,双方才达成协议,朝鲜国王李熙这才回到朝鲜,宣布将朝鲜改名为“大韩帝国",自己也由国王晋身为皇帝,年号也改为了"光武"。
李熙当皇帝了,朝鲜也改名叫“大韩帝国“了,却阻挡不住日俄两国在自己的国土上整军备战。原本历史上等到日俄战争结束,俄国战败,朝鲜就彻底变成了日本的保护国,丧失了独立的外交权。日本人在朝鲜设立了统监府,由日本驻朝鲜大使伊藤博文出任统监。
后面的历史就发展就更加戏剧化了,日本人并不满足陆续掌握了朝鲜的内政权,开始策划把朝鲜并入日本版图。正好,朝鲜志士安重根于1909年10月26日在哈尔滨火车站刺杀了导致朝鲜沦亡的罪魁祸首之一的日本枢密院院长兼朝鲜统监伊藤博文,日本人这下有了借口,威逼朝鲜皇帝顺宗李坏下诏书谈判,实行日韩合并。
谈了将近一年,日本驻朝鲜统监、侵华魔头寺内寿一的父亲寺内正毅和朝奸李完用在1910年8月22日签订了《日韩合并条约》,朝鲜并入日本。日本在朝鲜的统监府变成了总督府,寺内正毅当上了第一任日本的朝鲜总督,开始了对朝鲜长达32年的殖民统治。
也就是说,现在的朝鲜实际上还没有正式宣布亡国,直到1910年8月才会亡国,被并入日本,成了日本的一部分。
朝鲜被日本吞并是这个残酷世界大格局内弱肉强食的一个真实写照。
可以说,日本这么顺利的吞并朝鲜,滋长了日本人的侵略扩张野心。如果没有朝鲜的被顺利吞并,日本人发动九一八事变时恐怕还得多思量思量到底敢不敢。正是因为顺利吞并朝鲜、抢占旅顺大连,日本人才野心膨胀,得陇望蜀,把贪婪的爪子伸向了东北大地,制定了满蒙是日本生命线的侵略扩张国策,并进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日本侵占朝鲜后,不甘心当亡国奴的朝鲜志士就开始了抗日活动。这才是张英豪现在不知道怎么处理朝鲜真正原因,是纳入到国土还是留下呢?张英豪知道,一旦国家民族的意识开始觉醒,那么外族想要统治这个地方就难上加难了。
早在1905年解放军突袭日军的时候,朝鲜各地义军武装就蜂拥而起,可惜遭到日军疯狂镇压而陷入低潮。朝鲜不少进步组织就决定以中国为战略大后方,以中朝边境地区为其独立运动基地。不少爱国志士和义兵陆续进入东北中朝边境地区坚持斗争。
不过张英豪现在也不打算给这些朝鲜义兵提供多少帮助,毕竟前世长白山天池还分了一半给朝鲜,这一世就不可能了。朝鲜这个小老弟只要有机会,总会想着向北扩张,不然朝鲜哪里来的这么多领土。
有一种说法是前世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以后,征调了不少韩国人来维持治安。但是日本不给这些韩国人配发武器,所以这些韩国人就把家里人洗衣服用的洗衣棒当武器,还非常的凶悍,所以东北老百姓就管这些人为高丽棒子。
在张英豪接到刘文秀的咨询电报不久,就又来了一封电报,沈蓐带着电报纸进来说道:“主席,朝鲜国王,哦不,大韩帝国李熙通过列强发来电报,抗议我们对朝鲜的侵略,要求我们撤军,主席,你看。”
张英豪接过就看了起来,里面无非就是谴责解放军的的侵略行为,呼吁世界各国共同维护和平和正义,还呼吁列强采取行动。
张英豪淡淡一笑,这个李熙可以啊!自己不找他,他还来找自己了!
几年前满清暗弱,这个李熙完成—些军事改革以后还派人入侵了东北,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也表明其野心不小。而且,他还企图依靠欧洲列强来恢复朝鲜独立。好像也就是不久以后的事吧?他就会派密使去海牙向世界各国呼吁,但列强根本不加理会,朝鲜代表连会议都未能出席。
张英豪知道李熙现在被日本控制了,如果李熙不死,将来肯定有求着自己的时候,可惜这个李熙对日本很重要,大概率是逃不出日本的手掌心的。
“抗议就抗议吧,我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其他一切都不重要。你去回复一下,就说如果日军退出朝鲜,列强军队停止进攻并立即退出中国,我军也会立即退出朝鲜。”
张英豪知道,用英国佬寇松的理论来说,朝鲜现在就是未定界的地方,谁打下就是谁的领土。具体怎么处理朝鲜,那就看看接下来日本怎么处理吧!自己等得起。
“好的,主席!”
第七百30二章:第三更!
张英豪知道,从解放军突袭,旅顺被解放区收回,日军没有了东北的资源,也就没有了前世那样发展陆军的资本。日本的海军再厉害,军舰终究不能开到陆地上面。可以说把日军赶出东北的那一战,已经把日本陆军崛起之路给硬生生地打断了。
“主席,刚刚得到消息,我们打入朝鲜的消息传到日本,在整个日本都引起了轩然大波,传闻天皇震怒,现在日本的老百姓们,也纷纷举行了抗议游行,要求战斗到底,捍卫日本的尊严。一时间日本人都群情激愤,支援朝鲜成了日本人的战斗口号。”
张英豪听了,笑道:“这是好事啊?都出来游行示威,不去生产了,对我们是有好处的。”
李天桥也是笑道:“主席说的不错,小日本游行示威完全不能和我们国家相比。日本的游行示威或许开始还好,但是,人—多,不需要多长时间,游行示威就变成了打砸抢烧,最后还是需要军队镇压。”
“这也是我敢现在打入朝鲜的原因之一,日本在前年被我们赶出东北以后,虽然结束了日俄战争,但是日本损失尤为惨重,导致国内的米骚动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渐渐稳定下来。之后又是鼠疫鼠肆虐,如果不是鼠疫的潜伏期比较短,日本想要控制鼠疫可没有那么容易。再加上日本的八幡制铁所缺乏原料,开工不足,又还欠了列强一屁股债,日本的元气到现在根本没有恢复。这次我们进攻朝鲜,日本累积的物资基本耗尽,日本必然越来越困难了,战争打的是物资,此战结束,日本至少两到三年都不能恢复元气了。如果我们把朝鲜北部日本开采的煤矿铁矿全给没收了,那就真的好看了。”
张英豪知道,日本一旦意识到大陆政策破产以后,他们必然会加快南下的步伐。不过,那个时候不是中国的事情,而是英美要面对的问题了。
张英豪回到办公室,就又开始召集人员补充以前的五年计划。解放区持续扩大,现在又解放了浙江和福建等省份,之前制定的五年计划根本赶不上变化了。当然,实际上现在这计划也不算是五年计划,只是在四川之前的计划书上面增加一些计划而已。对此,张英豪认识非常的清楚。
此次解放福建和浙江,获得了许多优质的资源,张英豪拿到资料非常的高兴,比如福州船政局,这可是当年建造过军舰的地方啊!还能生产枪炮、鱼雷等作战武器,还有不少的优秀工人,可以说极大的填补了解放区的空白。还有胡庆余堂,蚕丝厂,纱厂等一系列工厂。
张英豪看到生丝,立即就反应了过来,又想到了一个削弱日本的办法。当即对着同志们说道:“同志们应该都知道,中国的丝绸世界出名,否则也不会有一条欧洲的丝绸之路了。中国的生丝主要是北方的柞蚕和南方的桑蚕,丝绸是大宗商品,而且日本每年出口大量的生丝,我们要限制日本的发展速度,早一点收回弯弯,可以从生丝产业入手,发展生丝还可以解决百姓的就业问题,增加百姓的收入。”
如果张英豪要发展生丝产业仅仅是为了打压日本,那格局就小了。但是为了收回弯弯,为了解决民生问题,谁能不支持?谁敢不支持。
“主席,这个,我们对养蚕巢丝都不懂!“
上一篇:人在崩铁,每月一个概念级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