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豪圣勇贤
中秋刚过,曹操便令班师回朝。大军经过十多天的艰难跋涉,终于走出了满目荒凉的柳城,来到了河北昌黎。这里东临碣石,西邻沧海。曹操屹立山巅,眺望大海。这时夕阳西下,碧海金光;远处的岛屿若隐若现,近处的海浪又滚滚向前......
眼见如此壮丽的景色,曹操不禁又诗兴大发,脱口吟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站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此时北方的袁绍、蹋顿虽然已讨平,南方的孙权、刘备却仍然各雄踞一方。祖国的统一大业尚未实现。这时的曹操已是五十三岁的人了,比你年纪还大,在千年前那已经是高寿了。但历史的重任肩负在身,统一祖国大业的使命仍在召唤着他。
他激情难耐,豪情又起,大踏步跨至案前,挥笔写下: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你听听这两首诗,五十多岁的人了,心里想的却是统一大下的事情。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十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祖国的豪情壮志。曹操也认识到了人的生老病死不可避免,但是他却不消极,他要用建功立业来弥补人生这一憾事。
咱们的同志也必须要有这样的精神态度,要以天下为己任,要有天下舍我其谁的霸气。我们自己就是国家的王人,找们自己这一辈人不努力把国家搞好,难道还要等着我们下一
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现在国家破败如此,我们不能去埋怨任何人,任何势力的,我们只能埋头苦干,今天比昨大好的,明天比今天好,我们就是要一天天的把国家建设好。
我们的祖先创造出了辉煌的过去,现在这个责任已经落到了所有中国人的肩上。你不努力,我不努力,国家只会一具败下去!所以啊,同志哥,先辈在天上看着我们,后辈肯定也是希望生活在和平安宁的环境里,所以这一切还要靠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努力!不能服老!!”
a=E=
第九十九章:
清末可以用无数的词来形容,贪官污吏横行,病入膏肓,暗无天日,封闭自守,惨不忍睹,政治腐朽,封建专制。人民呢?愚昧落后,麻木不仁,穷困潦倒,民生凋敝等等。不只是后来者知道这些词语,只要是生活在清末的读过书的人,都知道这些形容词可以用来形容这个年代。但是并没有什么卵用,文人的无病呻吟对于解决国家和百姓的问题没有任何用处。
人是可以被教育的,是可以学习的。这些话都不应该用在满末苦难的底层人民身上,因为这些百姓他们根本就没有人教育过他们任何关于国家民族的东西。绝大部分百姓的见识就是从他们父辈,从他们方圆几里或者几十里地得到的,他们又懂得多少道理呢?我们任何人也没有资格责备这样一群人是麻木不仁,是愚昧落后。否则这个责备人的人就是真正的残暴不仁。
两千年前的孔子就说过:不教而诛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不吝,谓之有司。意思就是不经过教化便加以杀戮叫做虐;不加以告诫便要求成功叫做暴;不加以监督而突然限期叫做贼;同样是给人财物,却出手吝啬,叫做小气。
鲁迅看到当时中国医学太落后了,国民体质太孱弱了,而当时中国正处于落后挨打的局面,要使祖国强盛,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这样才能抵抗外来侵略,所以他希望成为医生之后,做一名军医,到打仗前线救死扶伤。他在一次上细菌学课,需要用“电影"(幻灯片,当时称电影)来显示细菌的形状和活动情况。
教师讲完后,还没到下课时间,便放了几段时事幻灯片子,映出的是不久前刚结束的日俄战争的故事:日军抓了一个中国人要枪毙,说他做了俄国间谍,刑场四周围了很多身强力壮的中国人在看热闹,无一不神情麻木,满脸愚笨。这影片无非就是歌颂了日本军国主义为了侵略和扩张在中国东北地区进行日俄战争的新闻短片。
“万岁!万岁!"
影片刚刚放完,在场的学生发出了鼓掌声和欢呼声,有的斜着眼睛看着鲁迅,议论说:“看看中国人这样子样,中国一定会灭亡。”
他经此受到刺激觉得如果光治好了病人的身体,而精神上依旧那么麻木,无情的事实告诉鲁迅,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势力范围,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肮脏的战争,是对中国主权的蹂躏。腐败的清王朝丧权辱国,人民又不觉醒,是中国落后的根源。觉得医学对于社会革命并非一件紧要的事情,如果中国人思想不能觉醒,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多么强壮,但精神麻木,还不是被帝国主义者抓去杀头?还不是只能成为示众的材料和麻木的看客?病死多少人倒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在于改变人们的精神,要唤醒人们,中国才能有希望。
但是,用什么办法才能改变人们的精神,唤醒民众呢?鲁迅认为,当时的海外留学生中,有学医的,学法律的,学工程制造的等等,这些只能在某一领域有所作为,而不能改变人们的精神,要改变人们的精神,首推文艺。文艺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能够把沉睡、麻木的人们唤醒,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这样,人们觉醒了,中国就有改变的希望了。
鲁迅看到中国人在日本人砍中国人的头而看热闹,无一不神情麻木,满脸愚笨而觉醒。但是实际上他恰恰忘记了,自己就是被影片所教育的人。他可以用尖酸刻薄的语气讽刺阿Q,祥林嫂这些人。但是鲁迅自己却是没有能力改变这些人的命运,他可怜润土,但是他也没有改变润土的命运。张英豪前世上课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总是在想一个问题,觉得鲁迅和润土关系那么好,鲁迅那么厉害的人,怎么就不帮帮润土,改变润土的命运呢?
长大以后,才知道这里面的答案,鲁迅是文人,也仅仅是文人而已,他也不知道怎么改变这些人命运。他的文章有时候读起来确实很爽,引人深思和发笑,但是鲁迅也没有能力解决现实遇到的那些问题,张英豪翻遍古今所有自己能够找到的文章,这些文人没有几个人知道怎么解决现实的这些问题。就像他写的呐喊一样,喊完也就完了,怒了也就怒了一下,并没有什么卵用。
杜甫写出了三吏三别,非常的忧国忧民,但是他没有改变现实的办法和能力。张养浩写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但是他也没有改变现实的办法和能力。
近代的闻易多,郭莫若,鲁迅也一样,他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痛苦,但是他们也没有改变现实的办法和能力。他们的文章只能教育他那个时候的文人,对于底层的百姓是不需要的。这些底层的人民每天都在想明天的食物哪里来,怎样才能解决明天的温饱问题。所以他们的文章对底层百姓没有,他们也唤不醒底层人民。他们的文章只能在那个时代的读书人之间引起共鸣,而这些人也是没有能力解决现实问题的人。
就像陈天华写出了《猛回头》、《警世钟》、《狮子吼》这样的名篇。
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腥风血雨难为我,好个江山忍送人!万丈风潮大逼人,腥擅满地血如靡;一腔无限同舟痛,献与同胞侧耳听。
写的多好啊!但是他依旧看不到任何的出路,唤不醒人民
群众,最后投海殉国。鲁迅的文章对于后世的人也没有T么用,因为他尖酸刻薄讽刺的就是劳动人氏,讽型人比内宝R位的人血馒头治病,他却没有去告诉穷动人民人个能对太吉欢也没有想过研究出药物治疗肺结核病。另刚人氏依本就‘M派他讽刺,因为经过教育的劳动人民比他更重特主P—,"以他的文章最后被移除了教材。
历史书说上说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米了与兄忠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可以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的,她的伟大怎么赞美都不为过。马克思主义传播来以前,那些文人都没有能力解决现实问题,看不清未来走向。马克思主义传来以后,部分文人才知道历史的真相,人民才是历史创造者,他们也才能够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解决现实遇到的问题。
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那么中国或许最终尬E云统一,但是也绝对是古代那种改朝换代式的统一。过民兄=缄对不敢发动群众的,他只会搞恐怖统治,在中国的史上,具正敢于彻底发动群众的人最高统治者也就只有太祖一人。
在刮民党即使建国以后,也承认满清遗留下来的大量不平等条约。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没有gc党,没有解放军,那么在抗战胜利以后,刮民党依旧还要解决大量的军阀武装,依照之前的历史,刮民党要平定各地军阀,没有十几
年甚至是几十年根本就不能彻底的统一全国。如果刮民党遇到像美国入侵朝鲜的这样的事情,他不云舔夫国就很』个P,绝对不敢去和美国掰手腕。
太祖为什么伟大?就是因为太祖能够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能够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人民的行动。就像爬一座高高的大山一样,山顶就是马克思主义,太祖走在人们的最前面,他一路披荆斩棘,人们沿着他开辟的道路上行进,所以所有人对他只有仰视的份。
太祖就是用自己的学识解决同志们遇到的问题,就像林标革命遇到了挫折,疑惑革命能不能是胜利,红旗还能打多久的时候。太祖就告诉他,红旗想打多久打多久,要打多久就多久。所以太祖就是在人们不知所措的时候告诉了人们应该怎么办?怎么做?而不是呐喊和彷徨。
太祖晚年的时候带错了一点路,当然错不错现在依旧不能轻易下结论。但是某些人认为自己多走了一点弯路,就开始埋怨那个带路的人带错了路,让他多走了一点路。但是这些人也不想想,山顶就在那里,跟着走也是人们自己的选择。自己没有能力,也不想去艰难的开辟道路,反而埋怨那个开辟道路的人,这是什么道理?这本来就是大错特错的事情。这些人就是没有和时间做朋友,不知道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道理。
张英豪现在也变成了一个从来不会只讲不做的人,而是做事之后再讲道理,给同志们灌输正能量。到了张英豪这里,就不适合只做不讲或者只讲不做了,那样同志们就不会跟着自己走。
张英豪此时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你为什么是你?你为什
么会变成你现在的这样的人?就是因为一个人经历过的从出生到现在的所有的、不间断的经历从而塑造了这个人。这里面包括这个人的一切,这一切塑造了一个人的惯性。惯性有多可
怕?有句话说的好:死也不肯学,死也不肯改。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这个意思。
人类的思想不是和电脑一样讲究逻辑性的,人类的大脑思考方式是线性的,通过一个个点来决定自己的行动方式。
打个比方:有人向你借钱。在你确实有点钱而且没有预算的情况下,你脑袋里面首先思考的就是借不借的问题。如果决定借,那么你脑袋里面就会浮现大量借钱给这个人的理由,像那个人人品好,你和他关系好,借的不多,或者想起书上看到那些借钱得到回报的事情等等和少部分不借钱的理由,最终就是用借钱的理由压倒了不借钱的理由从而说服自己借钱给这个人。
不借钱的话就反过来,不借钱的理由比如那人人品不好,你和他关系不怎么样,怕他借钱不还或者想起书上看到那些借钱以后发生不好的事情等等和不借钱给自己带来的坏处,如关
系恶化,不再往来等等。最终就是通过不借钱对自己的损失完全超过借钱以后可能带来的损失从而说服自己不借钱给这个
人。
借钱不借钱是结果,人类的思想通过借钱不借钱的好坏那一个个点来确定自己到底借不借钱这个行为。而实际上借不借钱就是通过以往自己生活经验或者书本上的经验来决定的,也就是过去决定了你的未来。
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为什么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改变他几十年的生活习惯很不容易,比如在同一个地方,让你立即黑白颠倒的工作,你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但是变一个环境就很容易改变过来,比如从北京移居纽约,刚好黑白颠倒,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就完全适应过来。
一个人的思维模式也是如此,从他小的时候就开始,通过后天面对一件件事情决定了这个人的思维模式,在不经意间,无声无息间就控制了一个人。所以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很多书写道:态度决定了你的一切,态度改变一切。什么积极的态度面对一切,书本上也绝对会有什么样的态度是好的态度,什么样的态度是能够改变人生的态度。但是书本上绝对不会告诉你你为什么会是你?你的态度是怎么来的?你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好的态度?书本上只会举几个例子,然后就对这些个例子进行指点。张英豪从来没有在一本书上学到如何才能培养积极的态度,认真的态度。
第一百章:
张英豪在开会的时候就对自己的同志说过: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我们前进党就最讲认真。我们就要认死理了,就是要让每个人都过上好日子,其实就是在教同志们如何做事。就像一个人不会做菜,当你把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准备好了,流程图都交给他了。这个人只要按照程序做就可以了,就连盐放多少都给他准备好了。即使是这样,依旧有人会把这菜给做坏是一个道理。
张英豪还记得以前有人介绍别人去读那些伟大人物的传记,像毛泽东,拿破仑,华盛顿等等,希望能够从中学到这些伟大任务做人做事的方法。张英豪其实就想说:大家还是洗洗睡吧!
大家都是正常人,也就是大家都是通过过去决定未来的人。你让正常人去读不正常人的书,那会是什么结果呢?这些人之所以是伟人,就是因为他们处理事情的脑回路和一般人是有区别的。这些人是开拓者,没有这能力,学习他们只会越学越完蛋。
再比如那些什么心灵鸡汤,或者那些骗子的骗术,其实内容都是大同小异。都是通过当事人过去的一些经历然后顺着这个人的思路去说服他,也就是说其实不是那个骗子在说服一个人,而是骗子通过话语让那个人自己说服了自己,所以才会在旁观者眼里是最简单的骗术,但是有些人还是心甘情愿的别骗了,甚至有时候在被骗钱的时候意识到了这是一个骗局,但是手上还是把钱给转过去了。
转过身以后,有些当事人当时就醒悟过来自己被骗了,有些人是过几个小时才会醒悟过来,当然有些人是不愿意醒悟过来,所以再次自己骗自己,毕竟清醒过来实在是太痛苦了。
人要改变,就必须进入新的力量,可以是外力,也可以是自我主动的改变。改变就需要能量,是需要经常去充电的,否则很容易就会陷入空虚麻木,困惑当中,被以往的思维模式所取代。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物质永远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或者依照惯性匀速运动状态。要改变其状态就要施加外力才能改变其状态,人的思维也是如此,如果不加外力的话,人的思维模式是绝对不会变化的。
常人说: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安慰人的话很多人听过以后就不去深究了。其实这是非常不好的一件事情,因为这些话里面就告诉了你咱们人类所需要的无数答案。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里的十之八九所说的都是人生的阻力。我们的人生通过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方式一直往前走,这些阻力就必然出现在我们的前进的路上。
这些阻力在一些人的生命当中是财富。因为吃一堑长一智,它能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甚至是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模式。也就是有些人能够越挫越勇,屡败屡战。
但是对于更多人来说,这些阻力就是真正的让一个人道阻且难了。所以更多人需要心灵鸡汤,正能量来给自己充电,其实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积极和消极之间的巨大鸿沟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就填平了。就比如张英豪自己,他和人谈话就只谈论成功,健康,快乐这些话题,不会去谈论死亡,悲伤,病痛这些话题。
历史是螺旋上升的,人类自己创造了历史,所以人类本身就是螺旋上升的。每个人都是组成人类一份子,谁又能逃的过螺旋的命运呢?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只能是加强学习,善于去总结经验教训,包括且不限于自己的经验教训。最重要的就是敢于去丢脸,丢脸才会成长,成长就会丢脸,丢脸最容易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模式。
每一个人的机会和时间总是有限的,每一个人一次只能走一条路,谁又能说这条路是正确还是错误呢?要知道不管一个人干什么,或者就是站着不动,这些都是需要成本的,最直接的就是时间成本。同时也会需要资本,一分钱难道英雄汉可不是一句话,而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毕竟人不吃饭会饿死,不喝水会渴死。所有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能够摆脱。
为什么说丢脸能够改变一个人呢?当一个人年纪越来越大的时候,所有无关紧要的记忆都会慢慢从脑袋里面失去,那么剩下的回忆是什么呢?对我们影响最大的记忆是什么呢?是美好的记忆吗?不是,是那些让自己感到丢脸,难过,后悔,痛苦和吃亏的记忆。这些记忆恰恰有能够强行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模式的能力。它能够让回忆起这记忆的人做出完全不符合以往习惯的决定,从而强行改变他生活的惯性,通俗的话说就是这些经历能够改变命运。
无数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某些人之所以能够成就伟大事业,就是因为他能够在关键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改变前进的方向。为什么把这些人比喻成舵手,就是他们掌握了前进的方向。那么如何确定前进的方向真确与否呢?
这就是需要一个理想,一个目标。这个理想能不能达成呢?肯定是不能达成啊!只有不能达成所以才能够一直往前走嘛。共产主义现在能达到吗?可视范围内是不能的?个人要有个人的目标,集体要有集体的目标,国家要有国家的目标。不能达成所以才会一直往前走,但是走久了就会累,会困,会麻木,这就需要短期的目标啦。
比方说一个人的目标是要有钱一个亿,但是现在的收入每个月五千块。那么短期目标可以是十万嘛!一点都不多。只要理想够坚定,总会有达到目标的办法。即使最后没有一个亿那么多钱,几十上百万还是会有的嘛!就像我们去旅游,第一件事就是确定去哪里,走到哪里算哪里的人毕竟是极少数,而且这部分人看的风景肯定不如确定去哪里旅游的人。
但是实际上的真实情况就是,有自己明确理想和目标的人是非常少的。绝大部分人都是走到哪里算哪里,庸庸碌碌过一生。歌曲里面唱到:人生就要立大志,艰苦奋斗记心上。可不是开玩笑,在朝着理想前进的路上,经历无数次失败的人生那不是失败的人生,那叫不懈努力,辉煌人生。
在想去一个地方旅游,就算你暂时不知道具体的路线怎么走。那么你可以有无数种方法获得你想要的路线图,总会有办法到的目的地。可悲的情况在于,大部分人就是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所以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他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从而在跌宕起伏的海面上失去了方向,不知道怎么往前走。所以这类人才会需要心灵鸡汤,需要正能量来给自己充充电,不然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
你认命吗?你有明确的目标吗?当你看到这两个问题的时候请你记下你认命还是不认命的答案,写下你的明确目标。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好像在寻找着什么?这是摆脱不了的宿命。当一个人有了完全确定的目标以后,这个人的心灵就会获得力量,会有一个认真的态度。会在任何时候都关注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从而获得应有的进步。
所以当一个人不认命的时候,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没有目标的人,他会时常表现出困惑。迷茫等情绪,这种困惑不是不懂数学题那种,而是一种对人生的怀疑与迷惑。什么我命由我不由天,前提条件就是你已经战胜了天,否则天想让你怎么死就就怎么死。什么四两拨千斤,前提就是你有超过千斤之力或者超过千斤之力的学识。当一个人有了非常明确的目标的时候,他就会认命。这种不是屈服,而是真正的乐天知命。那么他才能相对真实的了解自己,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也就是到达了“真人"的地步。
如果能够推己及人,改变更多人的命运,可以称为贤人了。能够从思想上指导人民,能够改变无数人的命运,改变无数人的思维方式,那么就是圣人了。
张英豪知道自己掌握着改变无数人命运的钥匙,但是这钥
匙不会通过施舍的方式分发给众人。张英豪发挥文抄公的仇势,把这些钥匙展示到众人面前。这些跟着自己的人都拿到了
改变命运的钥匙,但是这些人能不能通过自己奋勇的挣扎,从泥坑里面爬出来以后,看到真实的世界,这就要靠他们自己,张英豪从来不打算做堰苗助长的事情。
不管怎么说,只要是跟着自己的人,命运就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变化。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生活肯定是越来越好的,对此,张英豪还是有自信的。
所以张英豪对于秦牛古这些人都是非常客气同时也是非常看好他们的。特别是在这大变动时期,无数的小人物可以说是咸鱼翻身,无数的大人物埋骨荒野。当然,不管是对什么人,张英豪都会尊重他,不管贫贱还是富裕,不管男女老少都是这样,其实这就是一个做人的态度问题。
张英豪看过很多例子,一家几兄弟之间都会出现那种有成就的兄弟看不起庸碌无为的兄弟姐妹。张英豪就想说,何必呢。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你是个人,不管你有没有成就,我都尊重你,这是不需要理由的,因为尊重他人其实就是尊重自己。想到这里张英豪有时候也确实为人类的某些行为而感到搞笑。
比如《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是高中必背,大学必考的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异常通顺。张英豪从学习了这首诗到出了社会以后都非常喜欢这首诗,直到自己的父亲癌症去世以后。他再读这首诗的时候却感觉出了问题。因为张英豪发现这首诗居然是用最欢快的语气描写出了世间最痛苦的事实,满诗都是无奈和痛苦交织而成的欢快语气。只有经历过的人读这首诗,才能读出里面真正的韵味,越是读,越是能够感到里面的无奈与悲哀。
现实是多么残酷的一件事情?远看迷人眼,近看吓死人。特别实在清末这个皇朝末年,又恰逢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无数人挣扎求存,但是现在对张英豪来说确实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现在的中国就是解决挨打还是挨饿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工业化的问题,同时在政权交替过程中,扫尽一切沉疴,为即将到来的国家复兴铺路就是张英豪要做的事情。
张英豪现在作为一个领导者,终于知道为什么太祖一直强调主人翁精神。因为只有作为主人才会对自己的要做的事情倾尽全力。很多打工人啊,或者属于帮忙性质的时候,心态就是不太正。或者有些人啊他不是不能干,但是这些人的心思啊,就不在干事上面。总想着钻营、投机取巧,往上爬啊。
实际上呢,不管你想往上爬还是想赚钱,你要先把工作做完再说吧,你的价值取决于你做的事情。就像一个故事说的:两兄弟看到天上飞过一只大雁,于是争吵起来,一个说要清蒸,一个说要红烧。在他们争的面红耳赤的时候,大雁已经飞的不见了踪影。
这种争论现象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毕竟喜欢劳动的人和喜欢学习的人一样稀少,很多人现在都是本末倒置。出力的时候就个个都不见了踪影,有利的时候就个个都跳出来了。
第一百零一章:
工业社会不同于农业社会,农业社会还讲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参与了劳动就要分杯羹。但是到了工业社会,讲究的就是按劳分配以及按资分配了,这个劳是功劳的劳而不是苦劳的劳。也就是一件事情从开始到结束如果分为一百步,那么按照一百步的功劳大小分配给参与的人。你完成了多少步就是多少功劳,但是如果其中一步出错了,整个结果就全废了,那么你这完成的也就没有功劳了只有苦劳了。但是工业社会,你这一步没有完成,你就可能给别人那九十九步的造成巨大的损失,不仅苦劳都没有,还要赔偿别人的损失。
有些人以为自己完成了几个步骤就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就觉得自己懂得了这里面的全部步奏,甚至其它的步骤不用完成就等着分配果实了,有这些想法就大错特错了。在农业社会的时候说隔行如隔山可能有点夸张,但是到了工业社会,在讲究越来越精细化的时代里,你越专业就越吃得开。
在经济法学中就有一个例子:敲阀门1美元,知道在哪儿敲9999美元。
若干年前,有一家造船公司,造了一艘巨轮。但是,有一天,巨轮的锅炉坏了。所有的操作工,无论怎样摆弄,也没能将锅炉修好。
公司里请来了一名锅炉工程师,工程师察看了几下锅炉,他在锅炉上画了几个圆圈,然后从包里拿出一把锤子,在一个做了记号的地方敲了一下,锅炉所有的毛病一下子消失了,巨轮又能继续航行了。
工程师将榔头放回包里,走到公司老板面前,说:“修锅炉的费用共1万美金。”
老板看着他,很惊呼:“1万美金,你共花了两分钟,你只用榔头敲了一下。”
工程师掏出一张发票,并在上面写了一行字:“敲阀门1美金。知道敲在哪儿9999美金。”
不管是什么时候,像这位工程师一样的人物都是奇缺的,因为他们是真正的知识型劳动者,专业人士。他们有这门手艺在哪里都能过的比一般人好。为什么现在强调干一行爱一行,就是希望能够出现这样精英式的人物。这种人只能靠天分加上自觉才能够培养出来。
我是社会主义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往里搬。在新时代,这话也就对一般劳动者而言,对真正的专业人士而言,这话就完全不适用。像流水线上的工人,基层普通公务人员,建筑工人等等都是随时可以进行人力替换,但是在某些关键性岗位上,缺了某个人就玩不转,而这个人,我们称他为贵族工人。
很多人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理解有误,张英豪还看过某些人的反驳,说什么如果天天能够进步,最后不是人人变成圣人了吗?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现实中,很多人从学校出来以后,没有再为自己的脑袋投资过一分钱。初到社会月薪三千,工作了十年月薪还是三四千,然后埋怨这,埋怨那,他也不看看自己到底值多少钱。
我们不说每个月拿出收入的百分之十用来学习,但是每个月两三百块钱花在学习上不多吧?普工每个月累死累活四五千块钱,你花钱去学习电焊,学习车床,每个月就能达到七八千块钱。你学习一下清洗洗衣机,热水器,闲暇的时候去做一份清洗的兼职,每个月也多一千多的收入吧。这些都不想学习,你也可以学习一下理财知识,购买些指数基金,或者定投,只要社会持续发展,那么最终肯定是有正收益的。
但是无数人,几十年没有丝毫的改变。十年前你认识一个人那样,十年后看到如果还是那鸟样,那就完蛋了,这样的人你和他点头之交就可以了。如果你和他关系很好,完蛋了,你也是几十年没有一点改变的人。就像同学聚会一样,年年见有什么好见的?年年都会参加聚会的就只有那么几个人,这几个人大概率就是一直没有什么变化的人。
前世二十一世纪的时候,看到一些人失业以后就到政府部门闹事,要求给予安置,张英豪看到这种情况真是无语,明显的等、靠、要、这是把政府部门当成了救世主了。如果这个人平时愿意学一点东西,他也不至于这样吧。社会上那么多的工作,不说发财赚多少钱,养家糊口总没有问题吧。
马克思主义里面的无产阶级讲的可不是普工,因为机器的推广和分工,普工这样的无产阶级也就失去了任何的吸引力,他们变成了机器的附属品。他们做的只是极其简单,单调和极易学会的操作,花在他们身上的花费只够维持他们的生活和延续后代所需要的必需品。
但是,商品的价格,从而劳动的价格,是同它的生产费用相等的。因此,劳动越来越使人感到厌恶,工资也越来越少。不仅如此,机器越推广,分工越细致,劳动量也就越增加,这或者是由于工作时间的延长,或者是由于在一定时间内所要求的劳动的增加,机器运转的加速,等等。
所以虽然普工也算是无产阶级里面的一员,但是他们已经变成了随时可以被替代的人。马克思主义里面讲的真正的无产阶级应该是掌握了技术资料的工人,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既然能够掌握技术资料,才有能力和资本家对抗,因为他们掌握着生产机器,否则完全靠可以随时代替的普工,是绝对不可能成事的。而且马克思主义里面的无产阶级也是会不断学习进步的,一个几十年一成不变的普通工人,你能说他是合格的无产阶级吗?
当然,在前世,很多人没有渠道知道学习的途径。一个普工不知道哪里去学习电焊,去学习烹饪,去学习开车床。张英豪知道知道的培训学校只有蓝翔和新东方烹饪学校。但是让张英豪无语的是,前世像中公教育居然能够上市,而职业教育却没有看到多少踪迹,这不得不说缺失了很多。
张英豪和秦牛古谈完话就下班回家了,重活一世,也算是上天给张英豪一个机会重温家庭的温暖,所以张英豪只要有时间,都回家吃饭而不是吃大食堂。当然了,出去调研考察,进军营视察讲课等等一般在有同志一起的情况下都是一起吃大食堂。
张英豪前世作为农村人,吃啥倒是无所谓,但是有一点那就是要吃饱。好不好吃是一回事,能不能吃饱饭才是张英豪最关心的问题。当然张英豪也是规定没有开小灶这么一回事,特别是在军营当中,最讲究的就是官兵一体,一个军官不和战士整天泡在一起,不去了解战士,不和战士打成一片就不是合格的军官。
要说现在张英豪家里压力最大的就是小雪了,作为订了娃娃亲的女朋友,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就张英豪的了解,不少人都在劝雪儿抓紧时间和机会,不要让张英豪给跑了。特别是张英豪的势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对雪儿来说,不及时调整心态的话,压力就会随之越来越大。或许什么都不懂,傻乎乎的人最快乐。但是,是正常人都适用一句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现在的雪儿被张英豪安排到学校教书,同时也去听课上学,为进一步深造做准备。张英豪对于小雪的要求其实一点都不高,他也不需要雪儿在事业上能够帮到自己,只要在生活中能够正常的交流就可以了,不要张英豪讲的东西她什么都不知道,那就不用过日子了。
张英豪知道文化和习惯上的巨大差异可能会让两个人之间没有话说,因为一个人说的话另一个人根本听不懂其中的含
义,这就尴尬了,根本没办法交流。很多夫妻之间不懂的交流和学习进步,从无话不谈到无话可说,并不需要多长的时间,
双方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也不算是一件怪事。要解决的办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相互了解,共同进步,当夫妻之间一直在向未知领域探索的时候,他们就不会出现无话可谈的尴尬情况了,相互之间也不会有厌烦的情绪。
张英豪也不会给雪儿什么压力,一家人吃过饭以后,张英豪就拉着雪儿的小手在城里逛了起来。雪儿今天穿着一身张英豪设计的小西服,看起来非常的干练。男的英俊,女的漂亮,
两人也算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了。两人手拉着手,两人从最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的习以为常也没用太长时间。张英豪拉着雪
儿的小手从最开始人们眼中看到都会表现出异样到现在的习以为常,只是回头率依旧居高不下。
张英豪也觉得人类的适应性强的吓人,也让张英豪知道了一句话,只有不进步的干部,没有不进步的群众。此时的广安,没有用多长时间,街面上穿着得体的女性比以前多了很多,特别是在纺织厂等工厂大量招聘女工以后,穿着新衣裳逛街的女工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张英豪给每个纺织厂的员工都发了两套新衣裳,就这一个举动,当一群穿着一样漂亮崭新的衣服出现在街道上的时候,不知道遭到了多少人的红眼。用张英豪的话说就是:“咱们纺织厂的工人同志没有新衣服穿,那么谁能够有新衣服穿?”
不过张英豪知道这些举动是必须的,这些工厂里面的工人是除了军队以外自己最可靠的力量之一。对于来自后世的张英豪来说,这不是收买工人的行为,只是让这些工人能够穿的好一点来上班而已。
不过,这样做对工厂里的工人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所以现在工厂每次招工的时候,听到消息前来应聘的人更加的多了。要知道现在一户普通人家一年省吃俭用也不一定能够买得起一套衣服。不说现在,张英豪还记得自己前世小的时候也就过年才会买一套新衣服穿,弟弟就穿自己穿不了的衣服裤子,而且,那已经是二十世纪九十年末的事情了。真正到不愁吃穿还要到二十一世纪十年以后,那个时候才算是完全解决了温饱问题。
上一篇:人在崩铁,每月一个概念级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