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豪圣勇贤
一面洁白的墙壁上用红油漆写着张英豪之前说过的三排大字: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另一面写的就是:团结,紧张,严肃,跳脱这几个词语,甚是美观大方。张英豪把活泼改成了跳脱。因为张英豪觉得跳脱比活泼要好,军队就是要不按常理出牌,需要有跳跃的思维,需要天马行空,需要经常跳出常规思考问题。
大门是最简单的大门,大门拉开的话,可以俞'网网汽车,大门旁边用木板写着陆军中级指挥学院几个大字。
张英豪知道其实里面三个学院都是想通的,将米有需罗巴把他们分开也不迟。三座学院有三个大门,其它地方用围
墙围住。
进了大门就见到一块巨大的石头,石头上刻着两排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路分开两边,一边是一排排青砖瓦房的教员办公室和教室,一边是操场和宿舍楼。
张英豪走到教室看了一下,房子不错,很整洁干净。课桌和凳子都是长条双人用的,油漆已经干了。张英豪又到宿舍检查了一遍,床铺使用砖石砌成,上面扑上竹席,床上放着崭新的被子。一个房间只能住六个人,每个床铺前面都有小桌子,一个小书架,考虑的非常周到。
张英豪又到教员的宿舍去看了一下,都是一厅两室一厨的格局,淋浴间以及卫生间在外面,很适合居家过小日子。
最后,张英豪又到了训练场看了一下。墙上写的就是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类的词语了。
查看完成,张英豪非常的满意,对于现在工程兵的能力也是大加赞同。虽然设计是自己搞出来的,但是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张英豪也是倍感欣慰。
既然学校已经建好了,张英豪也就打算在七月一日开学,不必拘泥于非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开学,现在就是越早越好,不再耽误,张英豪马上抽调相关的党员干部来做教员,同时把以前培训课时的教员也全部找来。三间学院除了基础课之外,其它专业课都是分开上课。
时间过的很快,最终决定教务长由丁鸿臣担任,校长由张英豪亲自担任,政治处主任由张磊,后勤处长由包世林亲自担任…...
相关的人员抽调到位,报到以后,张英豪把他们召集起来,把计划书给他们看完以后说道:“我们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学校设有政治部,训练部,院务部,各司其职。能不能把学校办好,就看我们有没有科学的态度,只要我们办一期,然后总结经验教训,好的地方就继续,不好的地方就改正,只要一期好过一期,我们总能够把学校办好。我们每个人即是老师,也是学生,要虚心,要谨慎,希望我们不要误人子弟。我们讲的内容允许有些错误,但是我们要接受学生的批评改正,在教学中不断的进步。
接下来我说一下我们中级指挥学校负担着为全军培养合成军队中级军政指挥干部,教授基础课程的同时教授战役学,指挥学,协同作战等学科。初级军事指挥学院主要进行军事,政治和文化的基础教育,除非在战时,否则军队升迁必须经过培训方可上岗。
工程兵指挥学院的专业包括基础文化课程,建筑设计,道路桥梁,工程机械,防水工程,爆破工程,工程兵战术,工程兵指挥,战役战术工程保障以及军队政治教育。相关的书籍资料已经有了一些,另外的只能在教学与实践之中获得。
现在大家都知道我们大部分的同志基础教育不行,数学,物理,化学七窍通了六窍,现在是一窍不通。咱们现在只能是锉子里面挑高个,每个人进步一点,综合起来就是巨大的进步。
另外这里还设有炮兵专业,通信兵,工兵专业,后勤辎重专业,骑兵专业,专门培养各种专业兵种干部....”
到了七月一日上午八点,三大学院隆重举行开学仪式。张英豪,包世林,胡松辉,李天桥,黄金浩,张志玄,丁鸿臣,詹天佑等人都出席。
黄金浩,张志玄等人都在开学典礼上发表了讲话,欧阳军师长代表全体学院学生发言表态。前进党党主席,革命军军委主席,学院校长张英豪在讲话中,将办学的宗旨,指导思想,学制说的清清楚楚。
开学典礼结束以后,就进入了紧张的教学当中。张英豪安排的课程时间表基本是早上是早操或者队列训练,之后是上午上课,下午讨论、自习或者是实践,周六是战术训练,周日休息和整理内务。
张英豪还特意制作了沙盘,让学员们在沙盘上对牛命军不多的几次战斗进行回顾推演,同时搜寻外国经典案例进行讲解,总结经验教训。这种办法是非常实用的,没有迷雾的情况下,得失全看的清清楚楚,不少人看了之石都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不过开学的第一天,张英豪给三个院的T"P一了第一堂大课,题目就叫:“做一个学习型指挥员"。
张英豪先从学习二字说起,用粉笔先在黑板上写下“学习"二字,然后又把学习二字的篆体写出来,写好后,张英豪就讲到:“同志们,大家请看,这个学字,上面是一座山,而且是藏了许多宝贝的宝山,下面的子字就是男人,一个男人进到藏满宝贝的山里,就是学字了。大
家再看这个习字上面是小鸟的羽毛,一片羽毛,X一A羽毛。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小与母大都安蚁y她膀,练习飞翔。
这学习二字过去是分开用的。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是闻、见,是获得知识、技能主要是指接受感性知识与书本知识,有时还包括思考的含义在内。
“习”是巩固知识、技能般有三种含义:温习、实习、练习,有时还包括行的含义在内。所以字习就定状传划识,形成技能,培养聪明才智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思、习、行的总称。”
第—批学员都听过张英豪讲的课知追张尖家的讲味水平高。而现在这些学员一下就被张英豪深入浅出的讲课
吸引了,听的非常认真。
张英豪讲的神采飞扬,为什么要做一个学习型指挥员、学习型指挥员的基本条件、如何才能成为学习型指挥员等问题,讲的淋漓尽致。
一个上午过去了,张英豪的讲课也结束了,但学员们的兴致不减,强烈要求张主席明天继续讲。
张英豪知道,眼前这些同志都是现在解放区的优秀分子,将来这些学员都是各部门的骨干人员,或许建国后都是一方人物,他们会从事各个部门的工作。自己给他们讲的东西都是后世最先进地学习型组织理论,对他们的思想和工作都会有很大地助益。只是课程已安排好,不能打乱教学秩序,无奈只好向同志们保证,他如果有时同云和问志们一起探讨。
张英豪又不是只作为校长待在这里,哪里有大量的时间给同志们讲课,他服务的是整个四川,而不是就这三个学院的学员。要张英豪讲课,还不如张英豪写出一篇文章传达下去,他的每一篇文章至少服务几万人,而讲课,就服务教室里面的那么多人而已。
根据地现在的书籍已经不能算是缺乏了。这差不多两年以来,留学生以及找到的翻译人员都在不停的翻译书籍,虽然有快有慢,但是加在一起已经不算是小数目了。而这些书籍几乎都会拿到印刷局去印刷出来,相关的地方都会把书籍派送过去。
托了张英豪严抓党纪,严抓思想教育,严格控制入党人数的福,所有党员干部都要写思想报告和工作报告,几次下来,所有的同志几乎在基础文化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第一批学员的文化底子已经可以说是差强人意了。
所以这些学员一有空闲,都会跑到图书馆看书。可以说除了训练场,也就图书馆里面最多人了。来到这里学习的人,几乎都知道这种机会是多么的不容易,竞争是多么的激烈。错过了这次,下一次就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有了。
第二百一十三章:勋章文浪滔滔加更!
很多的学员在看书的时候,很多时候都会不由自主的发出:“哦,原来是这样。”的感慨的声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里的同志实践都已经到了一定的地步,只要再把理论学好,进步可以说是肉眼可见。
张英豪在文化课里面更是加入了英语课,这可把这些同志难为死了。事实上张英豪并不是要这些同志学习英语,而是要这些人有一个英美国家的概念。看到那些地图啊,外国人啊,知道是怎么回事。
张英豪前世就是小学三年级以前,不知道外国是什么东西。家里也没有地图,对于世界根本没有什么概念。自己的父亲在说谁谁谁到外国留学的时候,张英豪脑袋里面想到的是留学有什么好读的?
因为用我们那里的土话讲留(liu谐音)是斜坡的意思,自己父亲说留学,在张英豪的脑子就是想象一个人坐到斜坡上读书,不知道有什么好羡慕的?所以张英豪知道概念这个东西很重要,这玩意你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解释都没有办法解释。就像中国地图,世界地图,你看过的人就对中国和世界有了一个概念,但是一个没有看过的人,他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中国和世界大概是什么样子的。
张英豪前世的时候英语从来就没有及格过,对于英语的恨,可以说是到了骨子了。穿越过来以后,张英豪发现前世给英语分数定的和语文一样高,麻蛋,会不会是个阴谋,就是为了让无数人恨乌及屋的讨厌外国,或者是让学生关注到外国的强大,从而发愤图强?中国绝大多数人学
了英语也是白学,几乎就没有和外国人交流的机会,学的都是哑巴英语!反正张英豪自己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英语的地位能够和语文齐平,难道是为了少让几个英语不好的人
上重点大学?
张峰这次趁着学院开学,回到成都汇报了工作,张尖豪对于他的工作表示认同,表示张峰在重庆自己很放心。
除了在战区,不然解放区都是军政分开的原则,衣央家廷是和张峰交谈了一次,想了解张峰到底想做什么工作。
张峰笑笑说道:“我还是去军队吧,将来也好去和那些洋鬼子干几仗,这段时间在重庆啊,可是把我给憋屈坏了。”
“好,随你,现在四川已经平静下来了,警察也差不多已经组建完毕了,土匪也剿灭的差不多了,军队琳,琳军队的工作就是打仗和准备打仗嘛。”
“主席,说的是。你给我发的电报我收到了,并且已经把大炮偷偷的运过去了。如果真和洋鬼子真的敢撕破脸皮的话,我们除了用炮以外,我觉得完全可以用主席你以前说的沉船的方式阻止英国船只进入四川。”
“你看着办吧,能阻止最好,阻止不了就放他们进来又能如何?就算是他的军舰厉害,打我四川也就是蚊子叮大象而已,不足为惧。要是英国人敢派他们的军队进来四川打我们的话,我还求之不得呢。现在啊,我最担心的是西方列强和满清勾结起来,西方人出武器,满清出人,满清借西方列强的钱来打我们,那么我们就被动了,一旦打成拉锯战就难搞了。”
“主席有什么打算?”
“嗯,我解决完甘陕绿营以后就有想法了。只是当时四川不净,需要大量的兵力以及人手。现在腾出手来了,那个四处撒网的计划也就可以用一下了。”
“主席是说像李通和赵亮同志一样?”
“哈哈,英雄所见略同。你看看李通和赵亮叫人带回来的报告吧。”
说完,张英豪把两份报告交给张峰。
张峰接过来看了起来,这两份报告可以说是惊人的相似。陕西大旱张峰可是去敦煌的时候就经历过了的事情,现在还记忆犹新。那真是饿鸦满地,易子而食。
而赵亮到达陕西以后,马上就展开了调查,首先从西安城开始的。在调查中,西安城由于粮食的紧缺,引发物价飞涨,五十斤小麦价格从四百文钱升至六千文钱。馒头一百二十文钱一个,这是平时价格的十倍。
灾情在此情况下继续恶化,以至于居住在各个城镇的富人们花再多的钱也难以购买到面粉和其他食品。而贫苦的百姓陷入绝境比富人们更早,因为他们更是处于无钱无粮的境地。当农民们对荒芜的田地已经绝望,他们开始涌入西安城。
1900-1901年冬,至少三十万绝望饥饿的村民来到了陕西省城。巡抚担心会发生抢粮事件,不许农民进城,他们被迫住在郊区的田野里,在路边的斜坡上挖洞栖身,靠吃草根树皮拖延死亡。
当一切食物越来越不容易见到的时候,饥民自身也就成为了食物。赵亮记录道:“不久之后,西安城郊就有人
肉出售。开始时,这种交易还在暗中进行。但是没过多长时间,用饿浮肉制成的肉丸成为主食,已相当于母4X钱的价格出售。可以推想的是,人肉父易的规候a大。直到后来,巡抚端方砍了三名人肉生意的人的脑袋,
这才明面上刹住了这种买卖之风。
在西安城外就有大概十三万人死于饥饿。在三个月时间里,每天早晨,从都要收集六百多具尸体,埋在东门附近的田野里。由于处理尸体的方式不当,引起了疫病的流行,更多的灾民则死于这场疾病。
与此同时,为了对陕西全省饥荒引起的破坏有更为深入的认识,赵亮到西安城附近的三原县进行了为期五天的
调查。他在报告中写道:原县本来是一个非常富庶的城镇,农业商业都很发达,在饥荒发生之前,这座县城有五万人口,
从三原出发,穿越西安平原。乡村显现出人口曾经颇为稠密的迹象。每隔几百米,就会有一座村庄从林木稀疏的发白的荒野中冒出来...广袤的平原寂静无声......没有遇
见一个人。其人口已经减少到不足两万。由此可以推断,经济贫困地区的灾民处境更加艰难,死亡人数自然会更
多。
田野里看不到农民。在一些村庄,成群的大人和小孩处于半饿毙状态,他们是已经毁灭了的村庄里仅有的幸存者。平原之所以悄无声息,是因为村民们都死了。
赵亮继续写道:在紧靠城墙外侧的一道堤岸上,埋葬着死者.......堤岸上有很多孔洞,从中露出骷髅和衣服残片.......
经过实地调查后,赵亮觉得:在1902年7月以前的几年间,陕西有超过两百万的人口死于饥荒。赵亮估计到现在陕西省死于饥荒的人数高达两百五十万人,约占人口的30%
赵亮继续写道:满清官员的贪污也是灾情加重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们肆无忌惮地搜刮所有经手款项.......在陕西灾荒最为凄惨的时候,逃难的慈禧及皇室成员到达西安。
在对饥荒状况有了大致了解之后,慈禧都知道了一部分赈灾资金被那些负责发放的官员侵吞了。所以,慈禧下令杀掉了其中的三位官员,赈灾资金就才发放出来了一点。
再者就是满清的错误决定加重了灾情。大批灾民涌向西安城寻求救助时,巡抚端方以担心会发生抢粮事件为由,禁止灾民进城;对灾民尸体处理不当,造成了瘟疫的蔓延,大量灾民最终死于这场瘟疫。
另一个满清的失误则出现在1901年5月初,陕西下了雨,满清随后居然宣布饥荒结束,其他地区无需再进行捐助。但此时距离收获还有五个月,下了雨粮食也不可能立即从地里长出来,即使满清政府的漕运体系改善了饥荒状况,每天的人口死亡率仍与以往几乎一样大。
此外,1868-1873年的回民起义与此次灾荒的也有关系。回民起义给陕西造成的荒残极为严重,以至于在起义被平息之后,陕西都没有足够的男子耕种田地。官府只得从其他省份引入移民进行社会经济的恢复。而仅仅二十五年之后,就爆发了全省范围内的大旱灾,这对于刚刚经历了战乱的人民来说,自是难以承受的。
张峰看到赵亮在最后写道:甘陕绿营离开陕西以后,陕西的治安变的更加的恶劣。当甘陕绿营被消灭的消息传来,陕西方面的满清官府都差点崩溃掉。而陕西的义和拳,哥老会,刀客以及各路会党纷纷开堂作乱,几成燎原之势。我们现在于汉中地区已有一万余众,请求下一步指示以及干部人员支持。
“主席,这陕西怎么都到这种程度了?”
“只怕比这写的更加糟糕,本来我是不打算这么快扩
张的,但是现在四川安定,我们要防备列强和满清对我们进行铁壁封锁,陕西就是我们的突破口,而且现在陕西更是我们夺取的最佳时机。俗话说天予不取,反受其疚。不知道你敢不敢接下这个任务啊?”
张峰看着地图,思索良久才说道:“四川这边能给我什么支持?”
“我们军委开过会了,你现在带的那三个师你带走,去年投降反正的甘陕绿营兵你都可以带走,咱们四川骑兵
你带走一半,我们所有西北地区的党员干部赵亮当时全部带走了,现在有积累了一些,这次也一样,全部抽调给你,你可以全部带走。
这些资料也都是我们整理出来的,从去年五月份以后陕西那边天气已经好转。你们现在过去正是时候,陕西土改的条件已经完全成熟了,现在陕西的斗争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主席,这话怎么说?”
“嘿,你想想连续干旱了好几年。就是地主家里也没有余粮啊。以地主贪得无厌的尿性,这次陕西减员三分之一,你说空出多少土地,那些地主会放过吗?所以现在陕西的平民和地主的斗争既在土地上,又不在土地上。你们解放陕西以后,打掉地主那些民愤极大的地主,立即实施土改,现在陕西人地矛盾不大,很容易进行,土改完我们就能够在陕西站稳脚跟。”
“主席还有什么指示吗?”
“胡松辉同志已经在潼关准备了人手,我会提前联系赵亮同志,在你们出四川的时候让他配合潼关埋伏的同志拿下潼关,你们要迅速占据西安。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扫清整个陕西。”
“主席真是高瞻远瞩啊,早就想到了。”
“嗯~少拍马屁,曹操占据关中的时候曾经说得陇望蜀。我们现在就是得蜀望陇了。还是那句话,能不能在陕西站稳脚跟不在于满清都有多强,而在于我能多大程度的人民群众结合在一起。只要和人民群众紧密结合,多大的力量也不能把我们从陕西赶出去。”
“是呀,就我们现在这样,谁又能说能把我们从四川赶出去呢?”
“还有啊,你们以后从四川得不到多少援助,你也知道接下来我们都有哪些大的工程。所以这次你们离开,能带多少粮食等物资,你统计出来以后就去找包世林同志,让他签字就可以了。另外,带上一条复装子弹生产线,现在能帮你的,也就这么多了。在陕西能够闯出多大的的局面,就看你自己了。我能告诉你的就是一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主席,我们什么时候出发?”
“你们准备好就出发,记住,最好秘密出发。你们这次的困难程度取决于你们的速度,速度越快,出奇制胜,困难越小。速度越慢,困难越大,遇到的抵抗越强,三秦大地民风彪悍可不是开玩笑的。”
第二百一十四章:
张英豪说道这里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另外,我们现在不知道有多少眼睛盯着我们,你们准备好了的话,就发电报让李通和白建勇同志在大别山靠近武汉的地方弄出点动静,吸引满清和列强的注意力,你们再行动。”
“好。”
张英豪伸出右手,张峰看到后马上也伸出右手握住。张英豪用力的我和我张峰的手说:“注意安全,相机行事,扩大战果,扩大我四川战略纵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最后一点,注意潼关方向的北洋新军。”
“主席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张英豪本来开始是不打算让张峰带队去的,而是他亲自带队站稳脚跟以后在交给其他人。但是之前张峰在重庆的思想报告引起了张英豪的重视,张峰已经彻底懂得了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了,张英豪对此表示非常的高兴。所以张英豪才会对张峰北上陕西那么的放心,只要懂得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依靠党的领导,那么张峰在陕西就将不可战胜。
望着张峰远去的背影,叹了口气,雏鹰总是要飞出去经历风雨的,心里是五味杂陈的同时又百感交集。张英豪原本并不觉得会那么快就打出四川,但是赵亮发来的情报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陕西简直就是一个熟透了的桃子,等着自己去摘,不知不觉之间,陕西革命的条件就这么成熟了。
其实在之前去敦煌的路上,张英豪也曾经有打算在陕西开辟革命根据地,最终就是因为当时陕西的条件十分的恶劣,那个时候真是地主家里也没有了余粮。因为整个大西北都处于灾荒之中。革命者也是要吃饭的啊,最重要的是那个时候张英豪也确实舍不得四川这个天府之国,这里才是最适合自己搞革命的地方,所以决然放弃陕西,在四川革命。
而张英豪之所以没有在解决甘陕绿营的时候就出兵陕西,就是因为当时的四川还没有彻底的平定下来。自己的力量不够,没有余力再开战端,不过经过了大半年的治理,现在已经腾出手来了。这个时候再不出兵,张英豪也觉得觉不能原谅自己了,之前没有能力救人就算了,现在有能力了还想着埋头苦干就不对了。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突然去别的地方或许会觉得不适应或者不熟悉而对其它地方产生神秘的感觉,不愿意挪窝冒险。但是来着后世的张英豪没有这个感觉,而且这次兵出陕西,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了。至于说张峰他们能干到什么程度,真的就是取决于他们能够多大程度的和当地群众结合以及他们自己的心到底有多大或者说到底有多少进取心?
而此时,成都到都江堰的公路已经完工,路面全部硬化,虽然仅仅是一条双向两车道的马路,但是在这时的四川,已经算是破天荒的事情了。而在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下,成康公路也已经完工一半,虽然采用的是土洋结合的办法。水泥的出处五花八门,同一段道路的水泥可能出自几个土窑或者水泥厂,质量参差不齐。
但是这些对于张英豪来说都无所谓,现在又没有几十吨的货车,甚至十几吨的载重车都没有。马车的那点载重,这劣质水泥路还是完全能够承受的住的。而修这条成康公路的人手,除了工程兵部队和劳动改造队外,其他的都是附近的百姓。这些百姓在当地政府与村长的号召下,义务参与劳动,这才能使道路修的这么快。
三百多公里的路程,土路已经完成了,硬化也做了一半。接下来的重点就是架桥、挖洞等大工程了。后世修公路、铁路那真是遇山开山,,遇水架桥。现在虽然也是这么做的,但是这效率实在是不忍卒读。没有机器设备,只能靠人力去囤积。在这个时代的人民群众看似浩大的工程,在张英豪眼里真的不是事。
就在这个时候,张英豪接到通知,詹天佑过来找自己了。张英豪兴奋的站起来,马上走到门口迎接。一看到詹天佑,张英豪激动的说:“眷城先生,辛苦你了。”
此时的詹天佑脸上晒的黝黑,面容也清瘦了不少。由于工程兵学院专门开设了铁路这一门课,詹天佑有空还要到学院去讲课,可以说非常的辛苦。平时又要带着人去检测地形地貌,虽然说这个时代的火车没有后世的要求高,而且是在成都这个大平原上,所以速度相对快了不少。不过到现在,也用了差不多半年多了。
“主席,哈哈,不负众望啊。终于把路线给测绘出来了。”
说完就把手中的图纸递给张英豪,张英豪接过来,没有打开,握着詹天佑的手就说:“不急,不急,怎么能够在门口看呢?快快快,进屋。秘书,去给眷城先生倒杯牛奶过来,给他补补身子。”
詹天佑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接触,他也已经感到四川的这个新生力量已经不是满清能够压制住的了。因为詹天佑信仰基督教,所以张英豪的多次劝说他放弃信仰加入前进党,但是他还是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信仰,对此张英豪也没有再强求。虽然不能加入前进党,但是这并不妨碍张英豪和他的关系变的更好。
“主席,不用客气,我的身体好着呢。”“好,好就好啊,坐坐坐。”
说完张英豪来到桌子旁边,轻轻的打开图纸。张英豪顺着詹天佑画的路线图一看,确实都经过了沿途的重要城市。
“主席啊,你最开始画的那条线真是绝了。咱们测绘的结果几乎都是从你画的线上通过的,节省了我们大量的工作。”
“误,眷城先生不要这么说,我画条线算什么?都是你们的功劳。这个事情你全程参与了,你觉得这条铁路全速修建,多长时间能够修通?”
“主席,这个不好估计,前期咱们的同志都不熟练,所以可能会慢点,中、后期就会快很多,不过在这大平原上修铁路,相对简单不少,我估计啊,差不多三年吧。”
张英豪点了点头说道:“嗯,眷城先生,我们修建铁
路的工程队现在组建以后就不会解散了。以后啊,他们可能就是专门修铁路和养护铁路的工人队伍了。我打算接下
上一篇:人在崩铁,每月一个概念级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