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五四四五五
见长尾当长言辞斟酌,上杉宪政忍不住指着她哈哈大笑。
“你啊,也有不老实的时候。”
长尾当长尴尬一笑。
她可以当山内上杉家的忠臣,为上杉宪政抱不平,对上杉辉虎耍点小情绪。但幕府将军与关东将军之间的纠葛,她一点都不想掺合。
足利将军家与镰仓足利家的纷争乃是关东关西之争,干系关八州武家的根本利益。
北条氏康的檄文就是抓住这点穷追猛打,要把上杉辉虎说成幕府的走狗,关西入侵关东的先锋。
这也是关东平原各家对上杉辉虎不冷不热,站队犹豫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东名门众多,历史渊源流长。斯波义银在越后设立关东侍所,让她们想起当初在镰仓设立侍所,成就初代幕府将军的源赖朝。
足利将军的御台所重回关东,设立侍所,到底是几个意思?难道真要对关八州下手,重整关东的御台人?
足利幕府从没有真正掌控天下,足利将军只是得到武家集团承认,名义上的首领而已。
当初,初代足利将军尊氏战败,逃到九州岛。她是以河内源氏嫡流,武家栋梁的名义聚集关西御家人,重新打回了京都。
换而言之,足利家的实力不足,足利将军纯粹是一把分猪肉的刀子。
在足利幕府建立的过程中,最大的一块猪肉被分给了关西御家人。而关东地区,特别是传统关八州的御家人,没得到多少好处。
足利将军为了制约关八州,把关东十国分封给镰仓足利家。从而形成了游离在守护体系边缘的,关东将军体系。
以镰仓足利家与上杉家为核心,用关东将军,关东管领的二元体系支配关东十国。
除了封闭在山中的甲斐国,二百年下来,大多关东武家已经习惯了在这套体系里玩耍,直到北条家前来搅局。
北条氏康干死了两上杉家,拉着新关东将军足利义氏,组成了新的关东将军体系。
以北条家代替上杉家,成为镰仓足利家宰,出任关东管领,这不符合规矩。
武家社会的等级森严,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负责打洞。
伊势女冒领北条苗字,就能替代上杉家成为关东第二号人物,这不乱套了吗?
关东各家名门也要考虑自己的利益,万一下面的小武家有样学样,礼崩乐坏可咋办?
可北条家太能打,又不急不躁得稳扎稳打。关东各家打不过,只能捏着鼻子先降伏,日后再说。
而这时候,越后的上杉辉虎玩了一出更破坏规矩的举动。她直接上洛,找京都的足利将军要关东管领役职去了。
照规矩,关东管领必须是上杉家督,由关东将军承认,然后在镰仓鹤冈八幡宫继任。
北条氏康先坏了规矩,拉着足利义氏这个新将军承认自己。
上杉辉虎不可能得到北条家的傀儡关东将军承认,干脆去了京都,找更大的老大承认自己,这又坏了一层规矩。
双方你一下我一下,把关东将军体系撕得稀烂,让关东平原武家无所适从,才造成了如今混沌的局面。
第九百八十章小心那少年
正在此时,京都的足利将军又派自己的御台所前来,为上杉辉虎站台,政治立场上就更混乱了。
长尾当长有胆子质疑山内上杉家督的继承,但绝对没胆子对斯波义银的关东侍所指手画脚。
场面太乱,她是真怂。
看到上杉宪政这位老家主笑话自己,长尾当长无奈自嘲道。
“上杉辉虎殿下继承关东管领役职,理应前往镰仓的鹤冈八幡宫完成仪式。
只是幕府特使随行,多少有些犯忌讳,影响不太好。”
上杉宪政见她小心翼翼,慢慢收拢笑容,肃然道。
“这位御台所可不简单,我敢断言。
若是日后,上杉辉虎真能完成关东攻略,拿下关八州之地。这位御台所的功劳,至少要占上七分。”
长尾当长倒吸一口冷气,上杉宪政对斯波义银评价如此之高,远在上杉辉虎之上。
她疑惑道。
“我听闻,他只是一名十六岁左右的少年,虽然有些手段,但不至于。。”
上杉宪政打断她的话头,斩钉截铁道。
“千万不要小看这位御台所,他在关东平原未有一战,你们还没有直面过他的厉害。
他在近幾的战绩,我也曾半信半疑。
但这一年半来,他随上杉辉虎先战川中岛,后出阵越中,打得武田家掉头南下,北陆道各家不敢忤逆。
连一贯狂热的北陆道一向宗,也是唯唯诺诺,不敢造次。”
长尾当长迟疑道。
“这些不是上杉辉虎殿下的功劳吗?”
上杉宪政冷笑道。
“我了解这位养女,她当然也能做得到。但她做事狂傲,要付出的代价可就大了。
而这位御台所协调各方,拉拢人心的手段实在厉害。战阵之上,他又是一位不下上杉辉虎的无双战将。
其实不单是你,关东各家,乃至北条家,都把目光放在了上杉辉虎身上,却忽视了这位可怕的御台所。
等她们知道这位御台所的厉害,只怕一切都晚了,该吃的亏都已经吃够。
总之你记住,小心留意这位御台所,不要去做损害到他利益的事情,以免给自己带来灾厄。”
长尾当长见上杉宪政神色严肃,缓缓点头,表示明白。
上杉宪政想了想,把最后几句话重新咽了回去。
长尾当长的忠诚赢得了她的感激之心,今日才多说几句,希望足利城长尾家避开危险,延续家业。
她本来想将关东管领的本质给她露个底,但最后还是选择闭嘴。兹事体大,不知道才是最好的。
她原想告诉长尾当长,关东管领只是名号而不是役职。是足利将军承认上杉家作为关东二号人物,给关东将军添堵的工具。
关东管领役职根本不存在,这是一个误会。如今变成一个深坑,引得一个又一个野心家往里跳。
最清楚这件事的应该是三个人,京都的足利义辉,小田原城的足利义氏,还有上杉宪政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