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典中典
沈渊心底一寒,忍不住自语道:
“难道系统早在姬亦瑶炼化了无名之雾,获取这一个红色天赋的时候,便已经知道了姬亦瑶现在的结局?”
但随即,沈渊便立刻否认了这个想法。
“不!系统的评价从未表现出预言之类的能力。
相比于系统看到了未来这个说法,我更加倾向于这是系统对于姬亦瑶状态的总结。
了解了其中的因果之后,一旦困龙之局恶化,姬亦瑶的状态几乎是可以预料的,这是系统给予我的提示。”
这一刻,沈渊突然想起来自己第一次见到姬亦瑶的天赋模板时,姬亦瑶所表现出的评价。
“从最开始的潜龙勿用,到炼化无名之雾后的潜龙入渊。
只要一天不解决姬亦瑶身上的问题,她就又可能再次堕入深渊。”
眼神逐渐变得凝重,沈渊视线之中的姬亦瑶依旧在稳定着自身状态。
没有去打扰姬亦瑶,沈渊尝试在这间静室之内寻找线索。
“姬亦瑶状态的恶化,绝大部分的原因来自于困龙天赋压制了国运加身、紫薇有缺两大金色天赋。
困龙天赋本身与困龙之局息息相关,这意味着姬亦瑶身边的形式已经开始出现了不可逆转的恶化,几乎要危及到她的性命了。
只有解决困龙之局,才能从根本层面上解决她身上的问题。”
几乎没有花费任何功夫,沈渊视线在第一时间便锁定在了案桌上那大片杂乱的宗卷当中。
“镇国公夜访白云观,拜见搬山道人......”
“民间舆论出现变化,帝都之中出现游行希望镇国公代替女帝主持大局。”
“朝会决议通过,搬山道人将于明日觐见......”
“九卿之一太仆、太常与镇国公勾结,私自伪造万民血书,将于明日朝堂之上献出。”
“诸多洞天福地山门大开,将于明日派遣门人弟子前往帝都......”
姬亦瑶洒出棋子所带回的宗卷上,一条条信息印入了沈渊的眼中。
只是稍作思考,沈渊便立刻明白了整件事情的起因经过,以及姬亦瑶眼下所处的局势。
沈渊的神色瞬间变得无比怪异了起来。
根据这些信息,沈渊突然意识到导致姬亦瑶困龙之局恶化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自己。
原本的镇国公执掌大汉朝廷,并不需要畏惧洞天福地之中的强者,也不需要做出求和的表态。
可就在数日之前,沈渊成功利用种因得果大神通,狠狠地坑了镇国公一把,让镇国公误以为纯阳道宫与教廷产生联系。
沈渊的本意是想错误引导镇国公调查的方向,护住艾妮薇娅。
但谁曾想,竟然间接导致了姬亦瑶这边的事情发生变化。
镇国公在得知纯阳道宫与教廷联系之后心生恐惧,一旦教廷借助纯阳道宫作为跳板,与整个洞天福地的强者达成一致,大汉朝廷便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届时教廷若是发动战争,大汉朝堂上下仅有镇国公一人是六境外劫阳神强者,以一人之力绝对无法抵挡教廷那么多的强者。
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大汉朝廷必败无疑。
尽管教廷与洞天福地之间的血海深仇未消,但镇国公不敢去赌那些洞天福地强者到底是更恨教廷还是更恨自己。
哪怕有一丁点的机会,镇国公都不愿意见到这样的事情发生。
于是镇国公果断选择认怂,主动拜访搬山道人,以此为媒介向洞天福地求和。
镇国公作为求和的一方,必然是要付出代价的。
而作为大汉名义上最高统治者的姬亦瑶,便是代价之一。
除此之外,根据这些宗卷的信息沈渊能大致推断出镇国公付出的另一个代价,便是丧失对于朝堂的绝对掌控权。
无论是民间还是朝堂,都在努力为那位搬山道人造势,几乎将位小有清虚之天的外劫阳神强者捧成在世圣人。
如常不出意外,明日朝会之上搬山道人会携万民之怨向姬亦瑶发难,以居高临下姿态革除姬亦瑶帝位。
之后搬山道人携民愿坐上国师之位,与镇国公瓜分大汉朝廷的权势。
而这就是镇国公为了重新拉拢洞天福地,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以镇国公的权势,失去姬亦瑶这个傀儡皇帝不算什么,将搬山道人捧上国师之位分割权柄也不算什么严重的事情。
最大的问题在于,洞天福地可以名正言顺借助搬山道人这位国师插手大汉朝堂内部的事物。
如果不是沈渊在南星城搞了一波大事,成功伪装成纯阳道宫的人坑了镇国公一把,镇国公绝对不会如此下血本主动和洞天福地求和。
有些权柄一旦放出去,可再也收不回来了,更何况搬山道人背后还是洞天福地这般庞然大物。
其实在宗卷透露出的一些信息中,沈渊还是能看到镇国公在给搬山道人挖坑。
例如民间为搬山道人造势,不断地宣传搬山道人不畏强权为百姓主持公道,似乎一旦上位便能够平定大汉纷乱。
这看似是好话,可却是将搬山道人与民愿绑定,一旦镇国公背后做一些小动作,很有可能掀起民怨让搬山道人吞下苦果。
搬山道人这边,也并非没有看出镇国公的意图。
他所做出的应对之法,便是让洞天福地各大山门派遣弟子驾临帝都。
如果不出意外,明日之后搬山道人必然以国师身份组建一个组织,代替他监察满朝文武权贵世家。
既然民间宣传搬山道人不畏强权公平行事,他大可以将这样的姿态做下去,直接让那些各大山门的门人弟子代替他行使权柄主持公道。
到时候权贵杀的越多,搬山道人民间声望则会越高,国师的地位自然越发越稳固。
并且以洞天福地的威势,搬山道人根本不惧那些所谓的世家权贵。
仅仅这几册宗卷之中,便将洞天福地与镇国公之间的谋划、斗争展现的淋漓尽致。
而姬亦瑶这位大汉女帝?或许在镇国公夜访白云观的那一天,姬亦瑶的命运便被他们早已定下了。
直到此刻,沈渊才明白姬亦瑶身上那浓郁的绝望到底从何而来。
沈渊为她带来了一丝破开困龙之局的希望,而在局势变化之后,拥有整个大汉高层战力的洞天福地与权倾朝野的镇国公联手,几乎代表了整个大汉的意志。
这样的局面下,那一丝希望反而化作更为浓郁的绝望,姬亦瑶因此心生动摇堕入深渊完全是应有之理。
就在此时,心神终于稳定下来的姬亦瑶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神采。
那双美眸之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坚定。
红唇轻启,姬亦瑶用着清冷的声音认真道:
“多谢先生,亦瑶已经想清楚了。”
“镇国公有负于我,可大汉亿万万民众却是无辜的,亦瑶不能因为一己私恨而将这诡雾之灾散播出去。
这样有愧于苍生,有愧于救济万民的历代先帝。”
“身为大汉帝王,即便是死也应该死在王座之上!”
一边说着,姬亦瑶缓缓从蒲团上站起身,向着前方的虚空躬身行礼。
“亦瑶知晓先生在亦瑶投资众多,但此身死局已定无法报答先生的栽培之恩。
眼前静室之中的宝物皆有各门派烙印,先生若是有法遮掩便自行拿去,也算是挽回先生的一点损失。”
话音落下,姬亦瑶站直了身躯。
她并没有奢望沈渊能够帮助她,因为在之前那一次见面中,炼化了无名之雾的姬亦瑶曾隐约窥见了几分沈渊的真实底细。
没有到达入圣境界的气息,还有不足百岁的寿元,这让姬亦瑶意识到了沈渊并不是她想象中的七境大能。
而沈渊自始至终,也没有说过自己是第七境的洞天地仙,一切都是姬亦瑶的想象。
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姬亦瑶却并没有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反而对沈渊愈发的感激。
在之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姬亦瑶的事情也是尽可能地不想去麻烦沈渊,甚至减少了与沈渊的联系。
她知道沈渊或许有过人的手段底牌,但这些底牌或许是消耗品,终有用完的一天,她想依靠自己的能力破局然后帮助沈渊。
但眼下镇国公联手洞天福地,几乎代表了整个大汉的意志,哪怕沈渊真是第七境的洞天地仙也难以与两方联手所代表的大势对抗。
姬亦瑶无意将沈渊牵扯进来,之前的那一声呼唤也只是在绝望的迷茫之中寻求的一丝慰藉。
而眼下,姬亦瑶终究是没有走上那条通往深渊的道路,而是准备一下大汉帝王的身份直面死亡的危局。
沈渊注视着静室之内的姬亦瑶。
英雄模板上尽管国运加身、紫薇有缺被压制到了极致,可依旧在倔强地闪耀着那一抹耀眼的金光,正如眼前这位放弃掀起诡雾灾祸复仇的女帝。
她有自己的坚持,有自己的骄傲。
直至此刻,沈渊才真正从姬亦瑶身上感觉到了几分属于帝王的神韵。
嘴角勾起一抹弧度,沈渊轻声笑道:
“我与人皇之间的联系,恐怕远超人皇的想象。
当初我定下约定,为人皇破除困龙之局。
但眼下局势变化,人皇却抛下我独自面对这困龙之局,岂不是逼迫我违背承诺?”
姬亦瑶眼中闪过一丝惊愕,连忙解释道:
“亦瑶绝非如此,只是眼下的困龙之局早已发生变化,镇国公携手洞天福地,以先生之力恐怕......”
“镇国公?洞天福地?当真是好大的威名!”
沈渊的语调平淡,可其声却宛若惊雷。
不知为何,姬亦瑶从其中感觉到了一阵强烈的自信。
“难道我在无名之雾中窥见关于先生的真实信息,其实都是假的?
先生当真是一位从神话时代存活至今的洞天地仙!”
这样的念头在姬亦瑶心底升起,让她无从判断。
可联想到沈渊曾带给她的希望,姬亦瑶还是向沈渊献上了毫无保留的信任。
姬亦瑶申请郑重道:
“先生之愿,亦瑶已经知晓。
明日朝会便是镇国公与搬山道人逼宫之际,亦瑶想知道能够为先生做些什么?”
话音落下,姬亦瑶突然看到眼前杂乱的案桌被无名之雾笼罩,随后几册绿色的书籍出现在了姬亦瑶眼前。
“这些东西,能够助人皇突破现有境界,进一步掌握国运。”
姬亦瑶心神一颤,难以置信地看着案桌上的几册绿色书籍,她无法想象这几本看上去平平无奇的书籍,竟能够助她突破梦寐以求的入圣之境。
沈渊嘴角的弧度缓缓扩大,温和的语调再次于姬亦瑶耳畔响起。
“明日朝会之上,搬山道人所求不过是国师之名。
既然如此,请人皇提前敕封我为——大汉国师!”
第二百零二章 俗不可耐!
大汉,帝都。
不知从何时开始,帝都的民众逐渐发现搬山道人这个名字在他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越来越频繁。
日常接触的网络上经常能够刷到关于搬山道人的视频,内容中都是变着花样地吹捧搬山道人这位得道真人究竟是何等的不凡。
镇压权贵为百姓主持公道、向已故先帝直言进谏、寿龄数百有移山填海之妙法、怜爱众生称人无高低贵贱之分......
种种言论的加持之下,搬山道人好似成为了一位留存于现世的圣人。
一开始大家都只是当神话传说,可就在不久之后帝都民众惊讶的发现,不止是网络之中,现实里有关搬山道人的事情也开始频繁出现。
帝都城外白云观的山门被重新修缮,大量王公贵族前去白云观上香祈福。
京城之中身穿道袍的道士也逐渐多了起来,其中大多都是自称白云观门人,为民众修缮房屋,赠予孤寡老人食物。
街道上、茶馆里,几乎所有有人交流的地方,都能听到关于搬山道人的消息。
在如此之广的传播下,不少民众也从一开始的不以为意,逐渐对其产生了几分兴趣。
与搬山道人名望一同发酵的,还有关于大汉女帝的恶名。
世人皆知这位大汉女帝身居宫中修道十余年,颁布了众多影响深远的律法。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对于上下城区的划分。
上一篇:柯南:从收养灰原哀开始发展社团
下一篇:原神:雷神怀孕,代她执掌稻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