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港综,你管这叫卧底? 第364章

作者:不吃葱花

“顾先生!”东方报业总经理姓孙。

“情况你都清楚了吧?”顾笙坐到椅子上问。

“清楚清楚,现在东方报业正是风雨飘摇的时候,有顾先生接手实在是太好了,我和公司的所有员工都松了一口气啊。”孙经理立刻热情道。

“嗯……”顾笙点点头,这些文化人大部分都挺识时务的。

不过换个角度想,能给白马家族做事的,能是什么贞洁烈女?

“现在报业遇到了一点困难,我虽然有心,但也无力,毕竟我在报社里是个总经理,出去后谁知道我是谁啊?不过顾先生就不一样了,在顾先生的带领下,东方报业肯定很快就能走出困境。”

“看到没有?”顾笙扭头对梁笑棠几人笑道:“文化人说话就是好听,我早就让你们多学学了!”

笑过之后,顾笙才扬扬下巴。“说吧,都有什么困难?”

“其实最主要的就是报业内部人心惶惶,这点顾先生一来就解决了。有顾先生接手东方报业,我们所有人都放心了。

其次是印刷厂的重建,之前那一把火烧了不少设备,钱倒是一回事,设备都要从国外订,回来后再调试、安装这些都需要不少时间……”

“不是有那么多小印刷厂么?”顾先生打断他道。

“那些印刷厂自己还有其他业务,他们都清楚,只要我们的印刷厂建好,就没他们的事了。因此只会在自己的业务之外,匀出一部分印刷数量来帮我们印刷……”孙经理解释道。

“这点好办。一会儿问问天天日报那边,让他们印一些。”顾笙点点头道。

如果天天日报那边的印刷数量还不够,那就让人找上那些小印刷厂,挨个发任务,每天必须把定额的报纸印完,还得保质保量。

“另外我们最近在铜锣湾、香港仔、尖沙咀、深水埗、屯门、元朗、葵青这些地方的销量下滑的厉害……”

“一会儿安排下去,明天开始,咱们地盘上的报摊,天天日报和东方日报一起卖。”

随后顾笙想了想又挑眉道:“两份报纸还不够他们看的?还卖什么星岛日报啊?”

“我知道了!”梁笑棠点点头,准备回去后就安排。

“好了,还有什么事?我今天难得心情好,报社遇到什么困难,我都帮你们解决了!如果之后再有什么困难……那可就是你能力的问题了。”

顾笙准备东方报业的人员暂时不动,等观察一段时间再说。

“没其他问题了,我肯定能把报业做好!”孙经理连忙道,心中暗暗松口气。

顾笙又问了一下报业的情况,随后孙经理将所有人叫一起,宣布公司老板换人的消息,同时顾笙说了几句安定人心。

不得不说,一个公司有老板和没老板是两回事,有了顾笙露面,报社内的人心立刻安定多少。

尤其是天天报业就是前车之鉴,作为同行,他们也没少关注天天报业那边,知道顾笙平时不怎么插手,这就更让他们安心了。

顾笙对这些报业也就一个要求,让读者看到他想让他们看到的东西。

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其他都无所谓。

他又不指着报业能赚多少钱,虽然确实很赚,但跟他的商业能力比起来就算不得什么了。

顾笙在报社转了一圈便离开,孙经理回到办公室先是长出口气,然后抹了把汗,坐那想了会儿,差点儿笑出声来。

之前东方报业一方面因为印刷厂的事,一方面因为被打压,在港岛最繁华的区域几乎都卖不动,销量从三十万份下滑到不到十万份,有一天只卖了八万多份,也就比小报的销量好一点。

星岛日报趁这个机会抢了东方日报不少读者。

如今总算轮到他们倒霉了。

……

顾笙离开报社,先去四海贸易转了一圈,这是马庆坤送他的产业。

公司就在葵青区,临近葵涌码头,除了一栋小楼之外,还有一片仓库。

主要业务就是港岛和湾岛的货运贸易。

“哦?电视和电子组件?集成电路?”顾笙挑了下眉毛,之前倒是没注意过这个四海贸易,在他记忆里湾岛那地方除了凤梨就没什么东西了。

没想到这个四海贸易的产品还挺高科技的。

“说说看,这些都是做什么的!”顾笙坐在椅子上吩咐。

这些东西着实是他知识盲区了。

随着对方述说,顾笙才了解,这个时候香港的电子厂竟然有1000多家,每年出口值占到港岛总出口值的12%,整个行业的雇员达到10万人。

不过这些电子厂都是远离繁华区域,因此顾笙压根没怎么留意过。

而这些电子厂主要产品就是电视、收音机、收录机、电子表等等。

实际上这个时候电子表还是挺时髦的东西,甚至90年代在北边也挺时髦。

而这些东西的一些关键元件都是从湾岛那边进口的。

马家在湾岛那边也有些能量,能拿到不少货,四海贸易就是对接港岛的那些中小型电子公司。

“原本的生意继续做。”顾笙听完之后就吩咐道,最近事情比较多,心思没在这上面。过些日子再琢磨一下。

不过顾笙刚说完,四海贸易的经理就脸色为难道:“顾先生,我们原本在湾岛那边订了一批电子表芯片。之前马老板失踪,我们的尾款没跟上,湾岛那边不给发货啊。

之前我打电话,听他们的意思,货已经给了别的厂子,毕竟这些东西都是紧俏货,不愁人买。”

“艹,还有人敢吞了我的货?”顾笙一听这话,眉毛就竖起来了。

“尾款没结上,是不是还有订金啊?”

“一千万的订金……”

“艹,吞了我的订金还吞了我的货?”顾笙一听这事就更怒了。

被气的差点儿笑出声来。

妈的,还有这好事?

“是哪个公司?”

“是MI公司,全名叫MultitechInternational……”

顾笙听了名字就知道不认识,不过无所谓,重要的是你吞了我的钱,还吞了我的货。

实际上他不知道,这个公司在十几年后改了个名字,叫做宏碁。

“还有没有别人了?”顾笙又问。

“没有了……”

“艹,便宜他们了,你把那个公司的地址给我,我回头让人去找他们谈!”顾笙悻悻然道。

回去后他就给丁瑶打了个电话。

“我不在乎那一千万和一批货,重要的是没人敢吞我的东西。你先给我查查那个公司,我再决定他们应该付出什么来让我原谅他们!”

“如果你说的是MI的话,我刚好有这个公司的资料!”丁瑶笑眯眯道。

如今的宏碁还不是后来的电脑巨头,主要是做代工厂,给四海贸易的货也是私下里出的货。

整个MI公司的资产也就是四到五个亿的台币,大概不到两亿港币。

不过这家公司这两年发展的挺快,营收也不错,去年的营收达到了八个亿台币,接近三亿港币,利润也有八千万左右。

顾笙听丁瑶说完情况,顾笙想了想道:“一千万的订金,加上五千万的货,他们吞了我六千万,能拿他们多少股份?”

丁瑶先是露出一丝错愕,随后直接笑出声来。

“妈的,笑个屁,老子算的有问题?”

“没有,起码也该拿到他们30%的股份。”丁瑶笑眯眯道,随后道:“另外我也有些想法。三联帮在湾岛有势力,你在港岛有势力,我们成立个贸易公司怎么样?”

“我这里控制上游,你控制下游,从湾岛到港岛的电子产品,我们联手起码能控制一半的市场。”

刚才顾笙说起这事的时候,她脑子就在转动,立刻就意识到这是个不错的机会。

这个市场说大不大,一年也有几十亿港币。

两人联手,一半的货都要从两人手里走,足以影响整个市场。

只要稍微握紧了手指头,就能让港岛那边涨价个两三成。

“我用四海贸易入股!”顾笙立刻就答应下来,就像丁瑶说的,两人联手足够影响这个市场。

随后两人商议片刻,顾笙挂了电话思索一下,觉得没什么问题。

然后继续开始琢磨港岛发展有限公司。

今天他已经拿到资料了,港岛发展有限公司如今正建的还有一栋酒店,以及一个商贸广场。

酒店在旺角,如今建了一半,而商贸广场在九龙,如今已经封顶了,连玻璃都装好了,正在进行装饰。

甚至里面的店铺都租出去了不少。

顾笙立刻就把目标放在商贸广场。

九龙又不是自己的地盘,九龙那边的商贸广场出事,关自己什么事?

顾笙当初留了那么多中小势力,不就是为了这个么。

第309章 简单粗暴的炒股方式

清晨,铜锣湾街头。

一个穿着廉价西服的青年步履匆匆的走向站点,不时看一下手表。

路过报刊摊的时候喊了一句:

“福伯,来份星岛日报。”

“天天日报和东方日报要不要?”福伯没好气道。

最近他连东方日报都没怎么订了,然后又突然硬塞过来,还必须得卖光。

至于星岛日报……当然得把另外两份报纸卖光才能卖了。

也就是一些老街坊,他才会塞一份星岛日报过去。

“不是不卖粉报了?”青年有些诧异。

“听说东方日报老板换人了……”福伯小声道。

“谁啊?这么大的面子?”

“顾先生。”

这话一说,青年和周围的几个人顿时恍然。

谁都知道铜锣湾大部分生意人,都是看顾先生的脸色吃饭的。

“顾先生……”不少人提到这个名字有些羡慕,同样是人,差距怎么那么大?

以前还能说“那些混古惑仔的一脚棺材一脚牢房,没有好下场”,可看看人家,闪电一般崛起后,带着整个洪兴都转正了。

虽然保护费还收,但也改了个名字叫保安费。

除此之外,连打打杀杀都很少看到了,以前铜锣湾一到晚上就能看到古惑仔横行,三天两头能看到古惑仔砍人。

现在整个铜锣湾连小偷小摸都少见,差佬都快没事做了。

说不定十几年后,又是个名动港岛的大富豪。

这就让人难免羡慕了。

当然,也有人会在心里暗骂一句老天无眼。

“来份东方日报!”青年也有挺久没看过东方日报了,刚好看看有什么变化。

结果才拿上手,就一脸不满:“怎么印刷这么差啊……墨都不匀……”

“小印刷厂印的啊,东方日报的印刷厂之前起火了,现在还没恢复……”

当天上午,星岛日报的销量大减,之前东方日报的感受,他们也感受到了。

这些日子星岛日报吃下了东方日报的不少市场,销量从26万涨到了31万,然而这一上午只卖出去了不到15万份。

“他对付我们做什么?我们跟靓笙又没什么矛盾!”星岛报业的主席胡显得到消息后匆匆来到总部。

“东方日报换老板了,老板就是靓笙。现在东方日报和天天日报都是他的,他就转头开始对付我们了!”总编愁眉苦脸道。

“下作,简直太过分了!”胡显怒道。

不过她也知道,这事不太好办。

咬牙切齿半天,胡显道:“我找人做中间人,去找他谈谈。”

“不太好谈……现在那两家报业都是他们的,和他们定位接近,销量最大的就是我们了。只要他们这么折腾半个月,我们的市场就要让出去不少。这么大的好处,对方未必肯松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