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僚机王 第632章

作者:米酱失败中

  如果他是近卫琢磨,他绝对不会做出这种决定。

  “哪怕我是一个来自危险组织的,目的不明的人?”

  “呵呵,今天你答应去KKIS,就已经说明你不是一个危险的人了。至于组织这东西,你说有我就当有吧。”

  “我对这些没有兴趣,而且你最近占我太多便宜了。”

  “呵呵,我有兴趣就足够了,占便宜是要付出代价的,我相信代价会让你满意。最重要的是,浅间小哥,如果你能学会驾驭更多人,我也会更安心一点。”

  “这些东西还是和近卫千代多说几句吧。”

  “浅间小哥,请再好好回忆一下你曾说过的话。[听的人记一辈子,说的人却转头就忘了]这种事情可不好。”

  “如果说的是纠正她的事,为什么要我离开英和?还是说她也会去KKIS?”

  “不急,长远来看,对你说就等于对她说,效果也会更好。”

  “...什么意思?”

  电话那头,近卫琢磨发出了像男人又像女人,像嘲笑又像憨笑的呵呵声。

  “这也是教训,如果你之前能做到润物无声,也不会被千代这样一直盯着看,盯着学了。”

  浅间揉了揉眉心,说道,

  “...这就当做你的最后一单委托吧...在KKIS,我要做到什么地步?”

  “浅间小哥也是会让人安排人生意义的人么?我还以为你是那种一言不合就爱掀桌子的人呢。”

  “重点在前半句,这是最后一单委托。”

  “怎么能算委托呢,浅间小哥,这是我为你准备的礼物。”

  “名为[不讨人喜欢的礼物],实际就是一单委托,预付金什么时候给到我?”

  对面传来近卫如宰的告罪声,然后近卫老头说了一句,“先聊到这,过段时间再说吧”,便挂断电话。

  [近卫琢磨把浅间静水当近卫家继承人来培养]这件事,浅间是不太信的。

  利用[浅间静水]这个人释放一些信号,重新整合五摄家资源,或许更有可能。

  让他去解决KKIS的问题,大概率也是近卫家和九条家交易的一环。

  只是,近卫琢磨付出的代价太高了,这也难怪这世界上总会出现一些诸如[你们看错人了,我接受的教育不支持我做这事]这种现象。

  总不可能,近卫琢磨和一条麻远一样,把自己当做准女婿了吧?

  这老头,怎么会有如此自取其辱的想法???

  浅间通过长时间的回想,终于将6位少女送给他的大量感性打压下去。

  驹场调查的资料早在几个小时前就发过来了,浅间这个时候才打开电脑开始查阅起来。

  九条神京国际学校——九条家在90年代初倾力建办的贵族学校——目前几乎是英美澳加几国的大使与外交官子女在日就学的唯一指定学校。

  驹场给了几个tag关键词。

  关键词一,美式。

  KKIS的校服是美式的,食堂定食是美式的,STEM课程和各种社团活动也是美式的,据说建校时连内部道路都想按美国的标准来搞。

  KKIS既有着能和美国大学无缝衔接的高自由度选修的预科AP课程,也有着全东京最大的校内橄榄球球场、冰球场。

  每年校方都会拿出2亿预算,重金邀请美国的一些政客,或者诸如常春藤联盟、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杜克大学、西北大学等等名校教授过来演讲。

  关键词二,奢侈。

  学费比一年300万円的东洋英和还要贵上三倍,甚至比美国藤校的一些热门专业还贵,和樱木老师念的伊顿公学学费基本持平。

  整所学校远远看上去,像是专为国王修建的行宫,光是修建学校大门就花了20亿円。

  高尔夫球场被郁郁葱葱精心养护的园艺植物所包围,从照片上看这片区域,比起学校,更像是一个豪华度假胜地。

  而在奥林匹克规格的玻璃泳池中,学校给每块玻璃中间都夹一片黄金的土豪做法,也成功让浅间皱起了眉头。

  这所位于江东区的国际学校保密工作做的其实不错,网上并没有流传出太多照片信息。

  不然光是黄金泳池这一件事,就能让KKIS的声名大噪。

  关键词三,九条系与英美系。

  校舍的占地面积与东洋英和旗鼓相当,但3个年级加起来的学生还不足500人,只有英和的四分之一不到。

  不知道是不是水土不服,这所号称全亚洲离常青藤大学最近的学校,在经过多年办学之后,却成为了培养东京纨绔子弟的温床。

  这几年,除了没有渡海的九条系死忠还有英美系的驻日外籍人员之外,选择将子女送进KKIS的权富们越来越少。

  当然,有传闻,KKIS是九条家收投名状的地方,用接近4000万円买一张入场券,划不划的来,只有当事人知道了。

  也有传闻,KKIS是一处试炼地,在这里可以风生水起的人,在美国更能如鱼得水。

  关键词四,兄弟会。

  KKIS的管理极为松散,学生到校率不足60%,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粘性很低。

  教师基本不会管这些学生,毕竟这些学生哪怕从出生就开始摆烂,下半辈子也能比这些老师过得好。

  学生也不会向这些教师求助,从小到大的见识告诉他们——真正有本事的人,不会在高中教书。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这些教师基本也解决不了。

  和东洋英和一样,KKIS这所贵族学校的大部分事情,都是由学生自治。

  然而,自治的主体组织不是学生会。

  整座学校都基本被四个兄弟会控制,连学生会的成员,80%都是兄弟会的人。

  单从某个兄弟会的资料上看,和鹰司要、御行院圣他们的兄弟会性质完全不一样,说是黑帮和邪教的杂交产物也毫不为过。

  可惜流传出来的歧视和欺凌事件,都是一些小打小闹,甚至连学校名字都没有注明,不足以引起社会重视。

  花了10分钟,翻了两遍资料。

  浅间揉按着太阳穴,消化着这些情报。

  强如驹场,短时间也只是帮浅间梳理出来了60页资料,学生名单下面没有介绍,四个兄弟会的话事人信息也不详尽。

  但驹场既然说了,5天内能搞定,大辉和二条的调查也在进行中。

  估计到浅间正式入职那天,他所需要的情报就基本完备了。

  今天中午,近卫老头在校长室问的几个问题或许是关键——幕后,拯救痛苦之人,纠正无可救药之人...

  目标八成是兄弟会,或者兄弟会后面的东西...

  但KKIS如今的土壤,光是摧毁兄弟会,大概不会有多少作用。

  扫黑除恶简单,但移风易俗,则需要久久为功。

  这次在幕后工作,替他在舞台上站着的人,到底是英雄,还是恶鬼,浅间得要真正教几天书后才有判断。

  说到教书,自己应该教什么科目呢?

  既然KKIS是STEM教育,那么要教数学吗?

  一周要上9堂课的数学...感觉离真理很近,离人性太远。

  嗯...虽然KKIS每个年级只有不到170名学生,但实行的却是小班制...必修课感觉排的都挺满的...

  体育?

  自己在跑步方面还是挺擅长的,但是他讨厌东京的大太阳,教游泳示范闭气什么的也是问题。

  选修课的话,教中文?

  感觉能接触到的学生太少了。

  浅间点开了驹场报告之外的一些超链接数据表格,林林总总大概几百张——包括KKIS历年经营数据、KKIS的校维修基金支出、黄金泳池的包场使用记录...

  当他翻到《5月图书馆借阅书籍统计》这张表格时,浅间的表情变得古怪起来。

第430章 理性批判 与 资格考试 与 辍学影响

  KKIS图书馆里,一个月内被借阅次数最多的书,居然是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康德么...

  浅间自然地从书架上拿下这本书。

  这个暑假的温书单里就有康德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这三本书里,浅间最喜欢的是《实践理性批判》。

  这本书解答了为什么康德会说出[诚实是一切智谋的源头]、[世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永恒景仰,一个是头顶的灿烂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这些观点的动机。

  知性、理性、自由意志、客观原则、自律、道德、伦理...无数观点汇聚成了人类文明史上最为恢弘的道德哲学诗篇。

  一书读毕,有些感动,也有些遗憾...所谓道德哲学,在东方也起源甚早。

  [诚为本]与[致良知]不就是康德的那两句话么?

  从先秦诸子到汉代王充、宋代二王、明朝王阳明李贽等后世学者...千百年来,他们对这些道德哲学思想都有过深入的研究探讨。

  可惜,那些做人的准则、伦理的界限,却成为少数自由人统治奴隶的工具。

  一方面,哲学变成了格言式的教条,另一方面,华夏哲学大多确无严谨逻辑推理和论证...以致于黑格尔拿着《论语》这种学生笔记,给出了“华夏无真正哲学”的暴论。

  事实上,在浅间眼中,创作了人类自由颂歌《法哲学原理》的黑格尔,在道德哲学的建树,连密尔和罗尔斯都比不上,更不提康德与东方的道德哲学了。

  如今西方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哲学了。如果让黑格尔看看现代西方哲学论文,特别是分析哲学中大量诸如《“去死吧你!然后我的机器人真的自杀了?”——论述AI语言大模型运行中的自容错原则与弗雷格关于涵义和指称区分关系》之类的怪东西,也会难受地大喊哲学已死,投进语言学、传播学甚至是各类科学的怀抱里吧?

  浅间一直觉得,欧陆哲学不比印度或者华夏哲学高贵多少,它只是神学的一种对冲。

  而分析哲学,则是哲学投靠科学后,一种沉溺于方法论的委身。

  哪怕读了索绪尔、罗素、维特根斯坦这些人的作品,浅间依然对和数学、语言学、现象学息息相关的分析哲学望而生畏。

  他对“[A=B]意义大于[A=a]”这种论断,并无足够的兴趣和敬意。

  他对弗雷格、拉塞尔、摩尔、卡尔纳普、蒯因、奥斯汀、斯特劳森、格赖斯等分析哲学界大能著作的兴趣,远低于对梅洛庞蒂、阿尔都塞、德里达、德勒兹、巴迪欧、朗西埃这些[政治失意左派人士]的兴趣。

  由康德引发的头脑风暴,让浅间更加确定,即便读了那么多离经叛道的书,自己的大脑依然又红又专。

  浅间喝了一口水,低头看向手中的《纯粹理性批判》...

  这本西方古典哲学认识论的必读经典,浅间在国中就已经拜读完。

  但是在了解洛克的经验主义、休谟的怀疑论,还有黑格尔的精神主义、胡塞尔的超验主义、拉康的实在界等等认识论理论之前,浅间对康德的阅读是极为粗浅的,连现在水平的1/10估计都没有。

  所以,他很好奇,KKIS的这群高中生读《纯粹理性批判》,能到达怎样的理解水平。

  总不会真的以为,《纯粹理性批判》这本书,通篇都是在批判某个具体的东西吧?

  康德“三大批判”中的【批判】一词,并不是指具有强烈否定的动作,而是类似于【格物致知】中[格]的动作,是对抽象的[形而上]或者[道]的概念的一种理解探究。

  所以,这些借书的人到底想了解什么?

  【现象界】、【物自体】、【不可知论】、【先天综合判断】...这本书的一切,和驹场梳理的KKIS几大关键词一点也不搭。

  带着疑问,浅间又扫了一遍KKIS图书馆借阅书籍统计表。

  书籍借阅频次排名第二到第五的书,分别是尼采的《权力意志》、孙子的《孙子兵法》、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

  全都是和哲学相关的书,而且除了第一本,都有那么一点功利的味道。

  无论如何,这几本哲学书,哪怕是放在东京大学图书馆借阅统计目录的前几名,都有些异常了。

  正常来说,受欢迎的书籍,多半是那些畅销书吧?

  浅间手指拨动滑轮,随着书目下方的内容移上电脑屏幕,书单的异常感消失了。

  列表中第6至第20位书籍都很日本——《奇诺之旅》《精灵守护者》《Innocent纯真之人》,三本二次元轻小说;东野圭吾的《恶意》、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岛田庄司的《占星术杀人事件》,三本推理小说;剩下的都是科幻小说,宫泽贤治的《银河铁道之夜》、田中芳树的《银河英雄传说》、筒井康隆的《红辣椒》、森冈浩之的《星界的纹章》...

  可以说是相当典型的日本人阅读偏好了。

  和这些书相比,最前面的5本书完全不符合日本人口味...

  难道都是那总数不足100人的外籍人士子女刷出来的数据?那为什么他们借的不是英文版,而是日文版?

  浅间又找到了驹场搜罗的《KKIS近3年选修课选修人数排行数据一览表》。

  按照选修人数排序——

  第一位,马克斯主义与后现代伦理学。

  第二位,墓志铭与修辞学。

  第三位,禅与曹洞宗与架子鼓敲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