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僻的比企谷八幡想成为推理小说之王 第50章

作者:威廉别克

“那就好,现在很多像比企谷君你这样拥有很高成就的个人,都会选择去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将事情适当地分担出去,才能更好地做本职工作。如果阳乃哪里做的不好,你也可以随时跟我讲,比企谷君。”

雪之下夫人真诚地说道,多少有点要大义灭亲的意思。

“没有的事,雪之下夫人。学姐各方面都做得非常好,我的账很复杂,但她依旧能管理得井井有条,我没有任何不满意的地方。”

比企谷八幡可不敢接雪之下夫人的话茬。

最后,这顿午饭就在两个人的其乐融融、三个人的沉默不语中顺利结束了。

第118章 讲谈社的合作意向

从雪之下家离开后,比企谷八幡将会坐上助理的车,前往了东京。今天下午的时间他有两件事,主要的事情是去文艺春秋交付《钟表馆事件》的最终修订版本,讨论一下新作的有关事项。次要事情是“偶然”探班一下《告白》剧组。

“八幡老师,今天上午有一个来自讲谈社的合作意向,我已经在手机上发给您了。但这个合作意向,和以往出版社提出的合作不太一样,他们希望您能为他们提供漫画的原案,由他们那边出漫画家,在《周刊Young Magazine》上进行连载。”

在刚坐上车之后,八幡的助理坂町没有立刻发动汽车,而是提到了工作上的事情。

“漫画连载?这个《周刊Young Magazine》是个什么水平的杂志,你了解它吗?”

比企谷八幡有些奇怪地问道。他没想到讲谈社好不容易找他谈一次合作,竟然是以漫画的形式,真不愧是二次元大社。

“直白点说,这个杂志就是日本青年漫画杂志的领头羊,八幡老师。它的发行量有八十多万册,这个数字放在少年漫画杂志里也不算低了。”

坂町快速而又准确地回答道。他作为能够应聘上八幡老师助理的存在,在各个领域,尤其是涉及出版方面,拥有极其广泛的知识储备。

“而且,基于八幡老师您过往作品的风格,此方面的邀约肯定也是来自面向成年人的青年漫画杂志,而不是少年漫画。”

坂町近次郎补充道,他并不是比企谷八幡的粉丝,但他在为八幡工作之前就把对方的小说读了很多遍,这是性格使然。

“原来如此啊...话说,一般像这种二人合作创作漫画的形式,我这个身份应该做什么呢?”

比企谷八幡问道。

“正常来说的话,即使是提供剧情的一方,也八成是一位漫画家,或者说是有相关经验的人。他需要给作画者提供的不仅是剧情,还要有一个大概的分镜,总之就是一部漫画的灵魂都需要您这个身份的合作方来提供。”

坂町助理回答道。

“这么说,如果我和讲谈社那边合作了,回头连载出来的漫画,我对它的掌控度会很低喽,毕竟我不会画画,也不懂分镜,只能由漫画家自由发挥了。”

比企谷八幡确认道。

“呃,怎么说呢。实际上只要您对讲谈社那边提出要求,他们肯定会让漫画家频繁地与您对接来确认创作情况。但您应该也能感觉到,这样的话创作效率会大打折扣,考虑到这是一部周刊杂志,本身连载压力就比较大,所以...”

坂町没有继续说下去,他本人并不看好这个合作,但他作为助理依旧是不会主动发表看法,因此他只是将客观情况阐述了出来。

“没事,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如果我放任不管,那是对自己作品的不负责任;如果我要求太严,那连载又很难进行下去。到头来说不定还成了我的问题,因为我没法给他们提供现成的分镜,真有意思。”

比企谷八幡有些嘲讽地说道,但他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不过,我可以找一位我自己熟悉的漫画家来进行这个创作,当然她是否愿意我还需要再确认一下。这样吧坂町,你回头问一下讲谈社那边,他们是否接受我自己选定漫画家进行创作,画工有保证。如果他们不同意就算了,其他杂志有的是愿意连载的。”

比企谷八幡吩咐道。

“明白了,八幡老师。对了,我可否问一下,八幡老师您假定的这位作家是谁,我回头不会说出她的名字,但至少有个印象可以跟讲谈社那边稍微描述一下。”

“呃...她叫柏木英理。你听说过吗?”

比企谷八幡有点不好意思,将声音放低了一点说道。

“柏木英...哇哦,八幡老师。”

坂町脸上的表情有些精彩。

“你‘哇哦’个鬼啦!她是我的朋友。不过看样子,你也很懂嘛,坂町 ”

“我只是略懂一点,八幡老师。什么都略懂一点,生活更多彩一些。”

坂町笑着说道。

————

“收到,八幡老师。这样一来就终于万事俱备了,现在您可以期待着七月三日那天,《钟表馆事件》发售时的盛况了。”

文艺春秋出版部的负责人涩谷先生,在接过了比企谷八幡带来的最终版书稿以及插图之后,非常激动地对他说道。

“不过啊,涩谷先生,据我所知,像这种纯粹的本格推理,貌似一直以来都没有出现特别优秀的销量吧。”

比企谷八幡好奇地问道。他并不是在泼冷水,因为事实就是如此。在推理小说进入新时代以来,虽然本格推理出现了复兴的大趋势,但在市场表现上,社会派推理依旧对本格推理呈现了碾压之势,其中就有比企谷八幡自己的一份功劳。

“您说得没错,八幡老师。推理文学的圈子很小,但凡是在销量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的推理小说,比方说您的《告白》,一定是吸引到了大量冴圈外的读者,这也是社会派推理的优势。社会派推理可读性强,且依附于社会现实,容易让读者有代入感”

涩谷先生承认道,这是正经的商业讨论,因此没什么需要避讳的。

“但是,如果从作品自身上找原因的话,我认为自岛田先生创作出《占星术杀人魔法之后》,本格推理虽说呈现复兴之势,但能担大任者却再也没有出现过。而八幡老师您的《钟表馆事件》,将会肩负起这个使命,我们整个出版社上下,甚至包括岛田先生自己,都是如此相信着!”

涩谷先生说到最后,已经有些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之情。

“总之,八幡老师。《钟表馆事件》将是一部跨越时代的作品,因此,他可以做到其他本格推理小说做不到的事情,它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推理文学的美丽之处,您大可以放心。”

“既然涩谷先生您都这么说了,我也没有任何顾虑了。《钟表馆事件》能够成为新时代本格”推理的标杆,这个自信我也是有的。”

比企谷八幡骄傲地说道。

第119章 新作提上日程

“所以,八幡老师您还是打算像连载《解体诸因》的时候那样,同时进行另外一本小说的创作是吗?”

涩谷部长继续确认道。他作为出版部部长,对目前出版社拥有的这位头牌作家的写作计划必须了如指掌,这样才能早做准备工作。

“是这样的,本格推理的创作周期往往更长,且不适合进行连载,我更愿意将其创作完成后直接出版。毕竟就如我们刚才所讨论的,此类本格推理小说往往销量不会很高,而我又不可能永远保持《钟表馆事件》这种创作质量。”

比企谷八幡说道。对他而言,社会派推理是用来拔高销量的,本格推理则是用来他在推理界的提升地位和口碑的。

“明白了,八幡老师。那么关于您的这部本格新作,是否可以透露一些情报给我们呢?”

涩谷部长试探道。实际上,八幡还没有明说新作会交给文艺春秋出版社来负责。

“涩谷先生,如果你对于您本人,我可以透露一些信息给您,但这是完全私人性质的谈话,出版社不包含在内。”

比企谷八幡挑了挑眉,他看破了对方的试探,并且隐晦地提醒了一下。

“没问题,八幡老师。我可以保证,只是我自己比较好奇而已,绝对不会有第二个人知道。”

涩谷直起了腰杆严肃地发誓道。

“其中,新作重点只有两个字:民俗。”

八幡简略地说道。

“民俗吗...八幡老师,这是一个非常广泛且深不可测的领域,现在的推理小说不乏以民俗为主题进行创作的,但...效果都不太好。”

涩谷先生看起来有些担忧。

他的担忧不无道理。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交通不便的年代里,在那些闭塞的山村中诞生了无数奇诡的民俗文化。光是对这些民俗文化进行研究,就足以成为一名学者要为之花费一生的课题。

当然,现代社会的人们,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里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们,对于本国的民俗文化通常会用一句“封建迷信糟粕”来将其完全否定,并不会去关注。然而,民俗作为实实在在影响了日本成百上千年的一种文化,又怎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将其直接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呢?

因此,近些年来,对乡村民俗文化比较感兴趣的一些作家们,纷纷以此为蓝本,创作出了很多恐怖、推理、冒险之类的小说。

由于民俗学包含了极其纷繁复杂的知识,很多作者在创作时难免陷入用大量篇幅去讲解读者们并不感兴趣的民俗内容,而忽略了故事本身的创作这种尴尬境地。因此,与民俗学有关的创作很难出现精品。

“没错,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才想要创作一本民俗类的推理小说,来弥补这一领域缺少精品的遗憾。”

比企谷八幡只想做行业标杆,不需要跟随别人的脚步。

“看到八幡老师您如此有自信,那我也没有任何担心的理由了。最后请教一件事,书名是否已经定下?”

“暂且叫它《首无?作祟之物》吧。”(以下简称《首无》,不拿书名水字数)

比企谷八幡回答道。

“首无?有点妖怪推理的感觉?”

“妖怪本身就和民俗密不可分嘛,涩谷先生。”

比企谷八幡解释道。

如果说在前世提到“妖怪推理”“民俗学”这些词汇,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作家一定是京极夏彦,他拥有着放在整个文学界都称得上广博的知识储备,其作品拥有极其广泛的影响力。

那么京极夏彦的作品有什么缺点呢?其中之一便是太过于啰唆,作者在书中堪称无休无止地炫学让很多人的阅读体验堪称灾难,幸亏京极在驾驭故事方面的能力极其出色,才让他有别于那些只会炫的作者。

比企谷八幡虽然非常敬重这位作家,但他并不打算重现京极夏彦的作品,因为难度实在太高了。因此,他选择了同样是民俗推理,但是并没有那么啰唆,可以让读者获得比较好的阅读体僝验的《首无》。

《首无》在前世是著名推理小说家三津田信三的“刀城言耶”系列第三部作品,无论对于这个系列还是三津田信三本人的所有小说,本书都是其中的最高杰作,也是新本格推理在二十一世纪之后的代表作之一。

本书虽然也涉及民俗学,但却并不显得特别啰唆,且书中的谜题和解答也十分有冲击力。虽然受限于题材,比企谷八幡对本书的销量并不十分看好,但其对于自己在推理界的口碑提升会有极大的帮助。

“我估计本书的长度将达到三十五万字左右,比《钟表馆事件》还要多上十万字,但是成书时间不会有太大变化,我依旧希望用大约一年的时间来完成它。”

这将是比企谷八幡首次进行三十万字以上的小说写作。

“三十五万字,这可真是货真价实的大部头了呢。”

涩谷先生感叹道。

字数达到三十五万以上的小说,往往单行本的定价就会来到两千日元以上,哪怕文库本也得有一千两百日元,所以实际上这类小说销量并不需要达到很高的水平,也能够卖出一个非常好看的销售额。

当然,大部头对于出版社来说也是一种考验,现在的读者对于厚重书籍的购买欲望往往较为低下。很多出版社甚至会强行把一部完整的小说拆分成上下册来发行,就是为了能吸引更多人购买。

总而言之,涩谷部长对于这次谈话非常满意。在他看来,如果八幡老师不想把《首无》交给文艺春秋来出版,那他压根就不会提这件事,所以他对于出版社能拿到《首无》的发行权还是很有信心的。

比企谷八幡走出了文艺春秋本社大楼,坂町助理已经提前得到消息将车停在门前等候了。

“坂町,跟讲谈社那边说了吗?”

比企谷一坐上车就问起了这件事。

“已经谈好了,那边立刻就同意了。他们还说,只要是八幡老师您的剧本,不管画成什么样子他们都会刊载的。”

“哼,讲谈社对我有这么饥渴啊。”

比企谷八幡有些得意。

“对了八幡老师,讲谈社表示想尽快与您签合同,并与您选定的画师见面。”

坂町补充道。

“让他们先别着急,你帮我转告一下,就说我的漫画剧本会是《钟表馆事件》的前传,所以得等七月初《钟表馆》发售之后,再刊载漫画才能保证热度最大化。”

比企谷八幡瘫在了后座上,懒懒地吩咐道。

“我明白了,八幡老师。我想出于个人的好奇心请问一下,这部漫画的名字会是什么呢?”

“名字吗,就叫做《十角馆事件》吧。”

第120章 《告白》剧组探班进行时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告白》这部电影都没倏有什么能够称得上高投资的地方。全片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位于室内,而且都是教室、家庭、会场等等这些常见的不能再常见的场景。至于视觉特效、大场面之类的镜头也是通通没有,主演们的薪酬也不高,甚至连群众演员都只有中学生而已。

总之,《告白》的剧组就是这样一个“廉价”的存在。但是没有任何人会因为这部电影的投资低而看轻它,稍微对业界有些了解的人,都明白八幡加上中岛哲也这个组合可以爆发出多大的能量。

可以说,十分优秀的原著加上一位最擅长拍摄此类作品的导演,《告白》电影版的成功已是定局,接下来就看导演能为这部电影进行多少艺术加工了。

在拍摄地点的选择方面,《告白》剧组找到了位于栃木县的一处废弃校舍,所有学校部分的剧情都会在这里拍摄。但是,此时的《告白》剧组依旧留在东京都,他们会在东京拍完其他剧情之后,再去栃木县补上学校部分的拍摄。

没错,电影的拍摄就是这么自由,毕竟后期还有剪辑这个特别重要的环节,拍摄的时候自然是不用在乎顺序的。

当对此毫不知情的比企谷八幡“偶然”来到剧组之后,发现正在拍摄的竟然是书中倒数第二章的内容时,他下意识地夸了一句“你们的进度真快”。(后来这句话在坂町助理的要求下从vlog里删掉了。)

5五㈣7○⑦⑤㈤伍

对于探班这件事,比企谷八幡实在是没有什么经验。他感觉《告白》剧组对于他的到来简直像是在接见重要人物一般,所有人都停下了工作列队站好,等着八幡挨个与他们握手,就差打出一条横幅上面写着“热烈欢迎八幡老师莅临指导”了。

“中岛监督,大家不要为了我而耽误了拍摄啊,我随便逛一逛就行。”

比企谷八幡对一旁紧紧陪同着他的中岛哲也说道。他是来观察学习剧组拍摄流程的,大家都把手头的工作放下了他还学习什么。

“那我让副导演继续陪着你吧,八幡老师。公司嘱咐过,你来到剧组后必须得有人陪同,要不然会有一些不老实的演员有意去接近你的,还是得小心为上啊。”

中岛哲也解释道,随后嘱咐了一旁的副导演几句。

“还有这种事?咱们的主演们不都是很有职业道德的一群人吗?”

比企谷八幡感觉有些不可思议,要知道这个剧组里的演员们,基本都是来自于日本的顶级演艺公司,他们做出这种事情如果被公司知道的话,会遭到极其恐怖的惩罚。

“当然不是主演了,八幡老师。别忘了这个剧组里有很多群演都是中学生,他们背后的公司可就没那么有底线了,为了能红谁都不敢说他们能做出什么事情来。”

中岛监督最后叮嘱了八幡几句,随后便离开了。

导演归位之后,整个剧组又重新运转了起来。趁着这个时间,比企谷八幡找到了此时正在读剧本的星野阿库亚,毕竟这是他在剧组里唯一的熟人,一些他比较关心的事情只能从他这里了解到。

“怎么样,星野同学,你对《告白》这个剧组的第一印象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