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第177章

作者:百战羊

……

厄多大主教坐在宝座上,轻轻的咳嗽起来,越咳越厉害,他只能用手巾捂住嘴巴,压住咳嗽的欲望。

气息平稳后,他注意到自己的手背上多了好几块褐色的斑块,忍不住用左手摸了摸,却完全没有知觉。

他皱起眉头,心想:我已经这么老了吗?怎么老人斑增加的这么快呢?

突然大主教注意到一件他已经习惯了的事情,在他周围总有压抑不住的咳嗽声,原来生病的人这么多了。

大主教知道,如果还有健康的人选,他的近侍是不会让生病的人出现在自己身边的,不但有可能把疾病会传染给大主教,而且咳嗽还会影响大主教的思考。

大主教皱紧了眉头,她的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

但思考了一会,大主教还是按捺下叫来将军的想法,马上就要开战了,就让将军安心指挥吧,等打完这一战,再让他调查一下最近人们生病的情况。

不急,不急这一时。

第209章 全灭补给舰群

“奇怪,这时候怎么会有小行星从这个角度接近?”

“笨蛋,你把雷达反射强度设置的太小了,那不是小行星,只是个陨石罢了。尺寸偏小的天体本来就会乱飞,它们的轨迹很容易被其他天体干扰,随时都会改变。”

“尤其是我们刚刚经过一个巨大行星的轨道,乱飞的陨石太正产了。”

“可是这样乱飞的陨石不是很危险吗?”

“小子,你应该好好练习一下怎么使用自己脑子里的芯片,陨石的威胁性取决于它的大小和速度的乘积,所以我们才只需要关注足够大和足够快的天体,明白了吗?”

“哦,哦,哦,我找到了,原来如此,对不起,我的芯片才更换了一次,使用的还不熟练。”

“那就要多用,如果不能用熟练了,我们这样的观测者是没法申请驾驶芯片的。”

“前辈是不是已经攒够了积分,很快就能晋升等级,申请驾驶芯片了吧?”

“哈哈哈,还得一点时间,不过,快了。”

两个雷达观测者的对话被高高在上的舰长听的一清二楚,他呵呵冷笑着看着两个抱有希望的克隆人。身为贵族的他成年后就知道,克隆人是不会成为驾驶员的,那里的位置是留给不成熟的贵族练手用的。

比如在在前方驾驶位上坐的那个小子就是格伦特家族的孩子,年轻到幼稚,毕竟才刚刚十四岁(忍界的四十二岁)。

像那个年纪大的克隆人,他的积分满了之后不是调往其他飞船担任驾驶员,而是去处理厂取出芯片,然后制作成营养液。

舰长给老观察者打上优先的标记后,他伸了个懒腰,决定小睡一会,反正这段时间也没有什么事情。于是他开启了座位幻象自动处理系统,然后站起来,走到座位后的舰长室门前,打算先喝点美酒放松下心情,然后再好好睡一觉。

突然,舰船发生了震动,整艘船向前蹿了大约三米,对于全长三千米的飞船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舰长来说就是完全不同过了,舰长室的门狠狠的将他拍飞,直接撞到舰长宝座的背面上。

“出什么事了?观察者报告情况!”摔了个七荤八素的舰长赶紧解除了自动处理系统,出声询问情况。

他没有关闭座位幻象,因为此时的他鼻子和门牙受到了重创,满脸的鲜血样子实在是有损威严。舰长艰难的坐回到自己的座位,系统立刻发现了他受伤了,启动了治疗系统,开始为他处理身体上的伤口。

“是虫子,是虫子来了!”

什么?怎么会?舰长自诩为睿智的大脑瞬间被清空成一片空白,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嘴巴在自动的大喊:“开火,开火,让自卫炮开火!”

他更没有注意到在指挥台上,组织协调拒止火力的命令被置顶,并且一闪一闪的提醒。

……

竟然这么简单?

探索者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运气居然会这么好,他命令虫子们带上岩石外壳作为伪装,并且采用相对慢速的速度靠近敌人补给舰群。

他当然是想欺骗敌人的雷达系统接近敌人,但他可没想到居然能成功的渗透到敌人阵型中一大半的区域,直到雷之巨虫进入敌人的舰队后,因为体型太大才暴露。

就算是虫子们的体型不大,也蜷缩到了岩石外壳中,但这两百多万的数量就是最大的破绽。

真实太幸运了。

可是更加幸运的事情还在后面,暴露之后虫群掀开伪装,对敌人的补给舰发动攻击,这才发现竟然好多补给舰的货仓门是敞开的,非常顺利的近侵入了舰船内部。

而这些舰船内部的武装力量理所当然的远远不如厄多旗舰卫星,武装士兵不过一两百人,内卫机甲有两三台都是多的,好多飞船内一台都没有。

尤其是这些飞船内部通道十分狭窄,并不利于内卫机甲的战斗,只要三四十只螳螂和蟑螂的组合就轻松的拿下一艘补给舰。

按照规定关闭了舱门的飞船相对难对付一些,他们的自卫火力系统也都能正常启动,给虫群造成了一些损伤。

但这些飞船的火力不足,不是安装的不到位,而是一半以上的武器不会射击。再加上几艘飞船之间不能协调的话就会充满射击死角,虫子很容易就能通过死角接近,没有废多大功夫就摧毁了这些外置的自卫武器。

真正的战斗只发生在后半程,少数管控比较得力的补给舰抛弃了自己的货物,相互靠拢在一起,利用火力相互洗澡,和虫群僵持不下。

但这种水平的补给舰太少了,而且大部分没有得到相同水平队友的支援,反倒成了最早被攻克的一部分。

最终两万六千多艘补给舰仅剩下两百多艘抱团固守,而且还被虫群分割成了六个独立的阵团。

一位厄多舰长在频道内大喊:“诸位,我们必须想办法汇合在一起,现在每一个阵团的火力数量太少了,补给舰数量不足,没法轮换的话坚持不了太长时间的。”

“我发现一个机会,虫群的密度虽然很高,但是那是在我们彼此之间的位置,前方的虫群密度也很高,但是我们来的方向密度要小的多。”

“你的意思是我们用后退的方式先汇合,组成更大的舰队后,再向前进攻?”

“没错,还能趁机从那些损坏的补给舰上补充弹药,我这里的武器弹药很多,但有些船应该储备不足。”

“是的,我原本装的都是有机物,现在也被我抛弃了,急需补充。”

“既然如此,那就行动起来吧。”

补给舰开启了动力,一边抵抗虫群的攻击,一边向着他们来的方向移动,那里充满了虫子的尸体和损毁的补给舰。

不少的战舰甚至还在战斗中,半截漆黑且火光熊熊,半截却灯光明亮火力凶猛。

补给舰自身难保,那里顾得上救援,只能视而不见的继续移动,试图尽快的汇聚全部状态完好的舰船。

探索者咧嘴笑了,他已经算出来厄多舰队汇聚点了,而那里正是他预先设置好的伏击点之一。

而且这位探索者自己就隐藏在这里:“你们终于来了呢,真是不枉我一番好等。”

之前四次战役中,雷之巨虫的机动性差已经暴露无遗,探索者自然会有所考虑。他干脆安排雷之巨虫呆在后方,悄悄的潜伏下来布置成几个伏击陷阱,然后安排章鱼虫群对敌人进行攻击。

他本来的想法就是敌人肯定有乱跑的,雷之巨虫还能截下来一批,谁知道战斗进行的过于顺利,这个埋伏的安排反倒成了浪费战斗力的愚蠢行为。

一直打到最后收尾阶段,敌人中有些厉害角色,成功的组成了防御阵型,火力配置到位之后,反抗能力暴涨。

探索者仅有不到三百万只虫子,面对这种火刺猬难以下手,唯恐损失过大后不好收拾局面,于是埋伏的雷之巨虫从愚蠢的浪费突然又变成了撒手锏。

探索者特意按照围三缺一的古老战术,将兵力布置成围五缺一,果然促使厄多选择了向后进攻,突围向了雷之巨虫的陷阱。就像那些古代的被困在城市中的军队一样,明知道缺口后面很可能会有埋伏,但眼前的三面猛攻还是能让他们选择突围,希望能够得到侥幸的机会。

既然到了陷阱中自然就打的轻松至极,这片空域早已经被蝎子们布满了腐蚀性孢子,进入的补给舰不但装甲被削弱,外置的自卫武器更是出现了大面积的损坏。

“就是现在,开始!”眼看第一艘补给舰已经到达陷阱空域,探索者连忙下达命令。

一只背部背负着三把小扇子图标的肥虫子,从藏身的一艘战舰残骸中爬了出来,然后它就发光了。

瞬间整个战场明亮炽白,如同太阳降临一般,超量的光芒不知道烧毁了补给舰上多少的光学元器件,以及虫群中无数保持直视的虫子眼睛。

高光只维持了不到两秒便消失了,紧接着暴乱的电磁波、X射线、伽马射线、贝塔射线充斥了整个战场。

“快走,快走,这群蛮族竟然有质量炸弹!加快速度,加快速度!”

厄多人很熟悉这种他们淘汰了很久的武器,因为在历史上他们曾经因为这种武器被打断了科技进程,而且是两次。

舰长们很明白,质量炸弹在近似真空的太空中杀伤力极小,杀伤范围也非常小,只要不被贴脸攻击,是不会威胁到舰船的安全的。

而且物质炸弹结构复杂,载体的攻击速度不可能太快,于是他们纷纷加快了舰船的飞行速度,降低被直接攻击到的可能性。

尽管油女铁丸的蘑菇弹结构很简单,但载体确实速度缓慢,不过指挥此次战斗的化身探索者并没有追求杀伤的想法。

蘑菇弹在太空的杀伤力很低,但却因此巨大的能量只能转化成粒子辐射,能够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全频段信息阻塞,这才是探索者想要的效果。

厄多人的联系被阻塞后,他们就无法得到前面补给舰的警告,会一个个排着队,乖乖的走进孢子群中。

随着一只又一只蘑菇虫炸裂,强光和强磁强辐射遮蔽了战场的视野,为了避免蘑菇弹的强光灼伤,补给舰已经放下了遮光的钢板。

舰船的外置摄像装备被强光烧毁,电磁信号更是充满了杂波噪音,所有的舰船都已经变成了瞎子和聋子。

他们不知道其他人都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要说百公里外的其他舰船,哪怕是几公里外的友舰也失联了。

进入汇聚点后发现自己进入陷阱,厄多舰长们只能拼命加速,同时疯狂呼叫:“不要过来啊,这里是陷阱!!”

但谁也听不到他们的警报了,甚至有大聪明向其他舰船打出光语,同样被蘑菇弹的闪光淹没了。

进入陷阱后,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甚至不等舰船动力全开,完成加速逃脱的动作,舰船就被早已计算好射击诸元的电浆雷球淹没,雷球撕裂了装甲、溶解了甲板,并在舰船内部引起致命的大火。

大部分补给舰根本坚持不到火灾爆发,就被更多的雷球打的龙骨断裂,舰体折断成几节,变成了太空垃圾。

两个小时后,第五行星探索者偷袭厄多补给舰队的战斗结束,两万六千艘补给舰无一漏网。

……

蘑菇弹的闪光是如此明亮,甚至照耀到厄多卫星上,让它的反光量暴增百分之二十,而紫雷星的云层也肉眼可见的变亮了几分。

如此巨大的变化,让所有人都知道出问题了,而对油女铁丸来说这次闪光就如同一声号炮,紫雷星瞬间沸腾起来,数不清的章鱼冲出云层进入了太空。

厄多将军看到旗舰卫星的反光就知道补给舰群被袭击了,他瞪大了眼睛,牙齿紧紧的咬住了自己的嘴唇,全身颤抖,原地站立了整整十秒才下达了第一个命令:“攻击,全力攻击。消灭这些蛮族,将他们和那些恶心的虫子碾成渣渣。”

不顾还有百万公里,其他战舰才能进入最佳射程,旗舰卫星的主炮“太阳之怒”率先发言。

此时卫星周围的氢气层受到紫雷星重力影响,已经延伸过去,和紫雷星的外层稀薄大气衔接到了一起,因此一道亮眼而完整的光柱出现在所有人眼前,从炮口处直达紫雷星的云层。

光柱笼罩了云层上数千只章鱼,瞬息之间就话做了飞灰,紫雷星云层被激光搅出来一个大洞,深深的透进了紫雷星的云海之中,也不知道多少虫子被烧成了灰烬。

六千多艘战舰的主炮紧接着开火,细小而致密的激光扫射过来,命中了数以万计的虫子,有些当场死亡,被紫雷星的重力拉拽着掉落云海,大部分则不致命,虫子们冒着烟喷着蓝色的血液,继续向前进攻。

“蛮族居然会用质量炸弹对付我们,难道我们没有吗?”将军怒吼到:“质子鱼雷发射!!”

装备了质子鱼雷的战舰进行了齐射,共有两万多枚质子鱼雷抢在舰队前面向着虫群冲去。

很快就从厄多人的视野中消失了,这些鱼雷还需要三十分钟才能和虫群接触,到时候将会绽放出惊人的杀伤。

“不要闲着,继续射击,所有战舰继续射击!!”厄多将军命令到,“都给我瞄准点,谁要是把我们的鱼雷打了,我就要他好看。”

战舰的主炮冷却速度要快很多,他们又经过两次齐射后,旗舰卫星终于发射了第二次“太阳之怒”,再次贯通了整个虫群,并直达紫雷星,数以万计的虫子被化作了飞灰。

此时的虫群规模已经很大,太阳之怒的攻击就如同筷子扎穿了煮熟的五花肉,杀伤力很大,但对整体性的破坏更大。

第210章 太阳光辉的号角

油女铁丸默默的计数,一直数到三千万时终于开口命令:“停下来吧,第一波虫群的数量足够了。”

“足够厄多人折腾两三个小时了。”

在棱镜区待命的曹贼代表维护组的化身回答:“收到了,我这就开始做最后一次校准,靶区的兄弟要跟我配合好。”

“没有问题,我已经在靶区待命了。”这是站长代表靶区表示他们已经准备就绪了。

随着靶区的化身观察到一个个闪光后报数,“太阳光辉”发射前最后一次教射开始,预计用时九十五分钟。

油女铁丸此时突然收到一个请求,原来是第五行星探索者发来的,他弄到了几个身份较高的厄多人尸体,希望本体过来拿走,交给站长探索一下情报。

战争之道,情报优先。

油女铁丸很快就通过飞雷神之术将一捆卷轴取回来,交给了从靶区匆匆赶回紫雷星的站长。

四千万只炮灰章鱼在厄多人致密的炮击中损失并没有那么夸张,尤其是有蝎子进行掩护的情况下,更是能够有效的削减伤害,除了“太阳之怒”的射击。

由旗舰卫星发射出来的激光实在是太猛了,能量输出总值高的没法计算,只能估算到约等于太阳投射到紫雷星上的能量的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八之间。

紫雷星的直径为一万公里出头,而“太阳之怒”的命中光斑却只有不到二十公里,能量密度差距高达二十五万倍。

这就有点类似梯恩梯炸药和煤炭的区别,煤炭蕴含的热量大的多,但是破坏力却是炸药更大,因为爆发力差距太大了。

查看计算出来的数据,油女铁丸感慨的说到:“还别说,这台激光炮真称得上是太阳之怒,威力也的确达到了太阳级别。”

“如果没有了厚达一千公里的云层做掩护,这玩意打到紫雷星上的确是足以形成灭世的火焰风暴了。”

突然雷达侦测到一群快速的目标,数量多达数万,以相当高的秒速度冲向正在被激光刮痧的虫群。因为侦测到的时候距离太近了,预警时间只有六秒,油女铁丸和他的化身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眼睁睁看着这群导弹冲入虫群。

前排的章鱼上前试图阻拦,但导弹在距离数百米时便爆炸了。

爆炸形成的橙红色的等离子团非常显眼,证明了导弹的性质是核武器,但让人惊讶的是爆炸威力并不大,甚至冲上去的章鱼竟然没有被炸碎。

看到这情况油女铁丸的脸色就变了,厄多人是很堕落,但是他们的武器只要能够运作的绝对不可小觑,如果是核弹的爆炸威力不足,那绝对是把能量转换到特定的杀伤方式上了。

很快虫群就记录到了两万多次核爆闪光,接着虫群就出现了恐怖的伤亡,至少有六百多万只虫子瞬间死亡,接下来的几分钟又有一千多万只虫子失去了生命。

更恐怖的是整个虫群中夹带的孢子竟然全灭了,以至于虫群的尸体不能再次变现。

骰子不由得脱口而出:“这是哪种类型的核武器?杀伤效率怎么会这么强大?尤其是对孢子的杀伤范围竟让这么恐怖。”

突然,龙心在频道里喊到:“是质子,是质子炸弹!我在紫雷星观测到极光了,所有在太空轨道的人立刻将偏磁装置开启到最大!要快!!”

有化身问到:“如果没有这个装置怎么办?”

龙心语速极快的回答:“所有化身不用担心,每种殖装都配置了偏磁装置。凡是没有此类装置的就近找到金属遮蔽,接近第二卫星的也可以进入高塔虫的坑洞内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