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轮小叔
中篇对于秦统一后的政策失误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有些虎头蛇尾。
下篇在描述秦亡的原因时过于简单,只归咎于“仁义不施”,而忽略了其他可能的因素,显得过于简单了。
因此,我认为这篇文章在结构上不够完整,有些部份论述得不够充分,如果在科举的时候这么写,成绩恐怕堪忧。”
苏轼等苏辙说完,也就接着说道,“我倒觉得这篇文章很是完美,秦朝的致命过失在就在于仁义不施,这四个字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而且,贾谊通过这篇文章,希望汉文帝能够吸取秦朝的教训,并且能够以仁义治理国家。
所以贾谊说到这里,并没有什么不妥,即使放到科举之上,依旧是一篇好文章。”
兄弟两人几乎是在唱反调,所有的人的目光都看向了王跃,想知道王跃这个状元是怎么想的?
王跃也有些哭笑不得,苏氏这俩兄弟这在干啥?
这兄弟两个对贾谊的这篇文章前半截儿是一致赞同的,后面明显意见不一。
话说你兄弟两人有意见,回家里自己争吵去,这个时候说出来,这不是太为难人嘛。
他迎着众人的目光,特别是苏洵都有些惭愧的表情,他也只能硬着头皮转移话题说道,“这个,仁义不施这四个字其实是有些过了。”
看王跃突然提了一个,更不一样的意见,苏轼苏辙都有些好奇,但他们两个都没有问。
可是齐衡就不一样了,他可是对两兄弟非常的崇拜的,看王跃这么说,就有些激动的问道,“表哥,那以你的意见,如何看待这四个字?”
他的情绪众人都看明白了,就是让王跃说出所以然来,明显是对王跃这样转移话题的举动非常不满。
王跃叹了口气,很是凝重的说道,“我就打个比方,就拿咱们大宋的律法来说,虽然不是特别的完美,但大众的百姓早已经习惯了,对吧?”
盛长柏虽然不知道王跃突然转移话题是为了什么,却还是连忙从中调和说道,“那是当然了,大宋建国这么久了,律法虽然有调整,但大体都是这个样子的,大宋子民也早已经习惯了。”
王跃还是赞赏的看了盛长柏一眼,然后才很认真的说道,“秦国统一天下之后,他们使用的律法,依旧是秦国的律法。秦国的百姓被统治了几百年,早已经习惯了。
可是新统一的六国的百姓,他们并没有习惯,秦国上层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依旧严格的执行秦国的律法,这才是矛盾的根源之一。”
第200章 竖子不足为谋!
盛长柏皱起了眉头,他有些拿不准王跃的想法,就试探着问道,“表哥,你的意思是说,秦国律法向来以严格为闻名,而且他六国却相对宽松,所以新纳入秦国的百姓,对此,非常的不习惯,这才苦不堪言的?”
王跃点点头,又摇了摇头,很是郑重的说道,“苦不堪言倒不至于,也就是服徭役的时候,路上比较赶,治安反倒比以前好很多。
律法只是当时秦国内部的根本矛盾之一,六国的贵族利用了这个矛盾,这才利用机会,煽动了百姓反抗秦国。
大家可以想想,如果六国的贵族真的那么得人心的话,当年秦国入侵六国,为何除了赵国之外,其他国家的百姓,为何并没有奋起反抗?”
苏轼苏辙苏洵以及盛宏庄先生一个个的都若有所思,觉得似乎是有些道理的。
确实这样子的,除了赵国以外,其他的国家因为和秦国不接壤,所以各国百姓在秦国攻过来的时候,并没有和贵族一起反抗。
盛长柏一下子明白了王跃的意思,就很是郑重的说道,“赵国是因为和秦国是世仇,这才会抵抗的非常的强烈,而其他五国却不一样。
其实,仁义不施的是其他五国,秦国错就错在律法太严,又太过心急,不知变通,这才会被六国遗老利用。”
王跃点点头,郑重的总结道,“正是如此,所以,我认为贾谊把秦国破灭归咎于仁义不施,这其实是错误的,应该归咎于律法太过严苛,导致其他六国百姓不适应才对。
正因为是这个原因,刘邦仅仅是约法三章,一下子就赢得了民心,这才能够夺得天下。
得民心者得天下,也正是这个道理。
秦国的律法严苛,而秦国境内比较狭小,所以很多律法都够能够严格的执行,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可是统一了天下之后,大秦的地盘扩大了无数倍,没有考虑到特别的因素,依旧那么严格的执行,稍微有些意外就会做不到,也必然会引起反抗。”
听了王跃的描述,话题果然被转移开了,众人也不再纠结于苏氏两兄弟的争执了,也就讨论起律法的问题。
众人正在聊的兴起的时候,书塾中的屏风,非常突兀的被人推倒了,有两个女孩子一下子就倒在了地上,摔做了一团。
这两个女孩子,不是墨兰和如兰还能是谁?
众人都忍不住的看了过去,投去了诧异的目光。
王跃心里面有些错愕,原剧里面应该不是这个时候摔出来的吧?
盛宏看到自己的两个闺女出来丢人,脸色变得都非常的阴沉。
王跃看到这一幕,就笑着打圆场说道,“看来苏伯伯和两位苏兄名气实在太大了,我这两个妹妹虽然身处深闺,却依旧想亲眼目睹一下,让你们见笑了。”
苏洵知道这个时候他们这些外人也是告辞的时候,于是,他也就笑着说道,“燕回说笑了,但是我们苏家三人都顶不上你一个呀。”
他说完之后,就向着盛宏行了一礼,然后才惭愧的说道,“今日和诸位一起论道很是开心,改日定带着犬子和我那两位儿媳一起过来拜访。”
他这么说就是接了王跃的话,下次让儿子儿媳妇儿前来拜访,就可以顺道见见找你府内的女眷了。只是现在毕竟两位儿媳妇儿都不在,他们三人见女眷有些不合适。
盛宏也很惭愧的说道,“都怪我,教女无方啊,下次苏兄也要来,盛某定定好好款待。”
王跃看盛宏这是准备处理家事了,他就也起身说道,“既然如此,姑父,我去送送苏伯伯,还有两位苏兄。”
盛宏冲王跃点点头,然后也就目送王跃带着苏氏父子三人向外面走去。
而齐衡看了一眼如兰和墨兰的方向,然后就向着盛宏行了一礼,转身离去了。
……
王跃觉得这个时候,还是把明兰说一声的好,不然的话,说不得就会被迁怒。
于是,他对自己的亲随青峰说了一下,让他帮忙通知一下明兰,然后,自己就跟着苏氏父子三人往外走。
等出了盛家,四人都骑上马的时候,王跃还是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说来也是惭愧,刚才我还真是担心。”
苏辙和王跃年龄最近,他觉得和王跃的性格也挺相投的,就纵马来到王跃右边,有些疑惑的问道,“燕回担心什么?”
王跃无奈的摇摇头说道,“说起来我那未婚妻对两位苏兄弟的才能也很是欣赏,我还真担心她那会儿也会偷听的。”
苏辙听了王跃这话,就忍不住笑来,他很是高兴的说道,“这也不是什么大事?等你们成婚了之后,咱们以后相聚的时间多的是。”
苏轼还真怕老弟答应和王跃的未婚妻见面,这会儿听老弟这么回答他心里松了口气,然后也笑着说道,“是啊,我们也想看看能被燕回看中的女孩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王跃和苏轼苏辙两人一边聊着一边走,很快就穿过一个长街,绕到了苏家所在的胡同。
在苏家门口和两人告别之后,王跃觉得这么回去也不好,也就顺道向顾廷烨所在的白家而去。
而等王跃走了之后,苏洵带着两个儿子回到家里,就很严肃的说道,“今天在盛家发生的事情,你们两个都给我烂到肚子里。”
苏轼没想到自己老爹突然就变脸了,他有些疑惑的问道,“爹,我和弟弟本来就不是多嘴的人,父亲何故如此说?”
苏辙犹豫了一下,却有些疑惑的问道,“爹,你是因为燕回直接给我们送到家里来的缘故?”
苏洵满意的点点头,然后才很是感叹的说道,“不仅仅是如此呀!燕回很干脆的直接把我们送到家里,以后盛家这件事儿再传出去,那就和咱们书家苏家无关了,这是燕回替我们做的保障。
燕回在路上提过,他未婚妻也是盛家的姑娘,可以说他和盛家关系莫逆,所以一旦这件事情暴露出去之后,他未婚妻也会受影响。”
他倒没觉得王跃是对他们的警告,毕竟,王跃一直对他们苏家可是很够意思了。
就说他们回家和来京都,那都是乘着王家的商船,速度比普通的船快了一倍不止。
本来他们三个男子在船上倒也没什么,时间耽搁久了,苦也就苦了点儿,可是有女子在船上,如果超过一个月,那会非常辛苦的。
可趁着王家的商船,从老家赶到东京,中途不仅有各个王家商行可以安排住处,而且也没用一个月就赶到了。
所以,苏氏父子三人完全没有带往越往恶处想,只是在分析王月这么做的意思。
经过老爹的提醒,苏轼的脑回路总算是恢复正常了,他也是感慨的说道,“确实是如此呀,如果没有燕回送我们回来的话,如果消息从别处传出来,那盛家根本拿齐衡也没什么办法,也只能迁怒于我们了。”
苏辙看老哥这么说,他也就很是无奈的说道,“爹,看来我和我哥还真得带上媳妇儿去拜访一下了。”
……
不提苏氏父子在商量什么,王跃来到顾廷烨家里就被气炸了。
他竟然在顾廷烨家里也看到了剧中出现过的那个曼娘,还有一大一小两个孩子。
看到王跃脸上阴沉,常嬷嬷心中一喜,然后连忙通知了顾廷烨,“公子,王大爷过来看他了。”
顾廷烨听到常嬷嬷派人的呼唤,顾廷烨小跑的从书房的方向跑了过来,他看到王跃之后很是激动的说道,“大哥最近在忙什么?可有段日子没有过来了。”
王跃指了指正往后院走的曼娘,就有些愤怒的吼道,“这人是谁?”
顾廷烨有些莫名其妙,连忙向王月解释说道,“她是曼娘,原本我在京中认识的,我看她可怜就给了银子把她打发了,后来她那个坏哥哥骗了她的所有钱财和身家,她跑到白鹿洞书院去找我,她那个哥哥挥霍光了所有的钱财跳崖死了,我看她实在可怜,走投无路就把她给收了。”
王跃像看白痴似的看着顾廷烨,就恨铁不成钢的说道,“你可知道从东京到江州有多远?即使是坐我们王家的快船,恐怕也得好几天天,你觉得一个弱女子能够安全的跑到庐山,到白鹿洞书院找到你,这是把一路的山贼地痞当摆设吗?这份儿实力正常吗?”
顾廷烨愣了一下,就有些不确定的问道,“大哥,她能找到我也很正常吧。”
王跃很是鄙视的说道,“正常个什么呀,你在白鹿洞书院这么多年,宁远侯府里派去好几波人,都没能找到你,就凭一个弱女子,很轻易的就能找到你,你觉得这事儿正常?”
顾廷烨张了张嘴,还是有些勉强的说道,“大哥,咱们大宋不说国泰民安吧,但只要跟着过路的行脚商,或者是一些镖局,也都能够找到我的。”
王跃看顾廷烨执迷不悟,就转身往外走,一边走一边吼了一句,“竖子不足为谋!”
第201章 给顾二郎送小妾!
顾廷烨看王跃连这话都说出来了,还是把他当小孩子一样,他心里有些不高兴,也就坚持的说道,“大哥,我不是七年前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了,她一个女人也骗不住我。”
王跃没想到顾廷烨竟然还敢和自己犟,他停下脚步,很是鄙视的说道,“我说的那么多你都不相信,就相信一个女人说的话,就像当年你相信你家大娘子一样。
这么多年依旧是没有长进,被女人玩弄在鼓掌之间,你竟然还说你长大了,你就是这么长大的?
我告诉你,那女人能从京中跑到江州,可不会是冲着你一个普通的学子身份,她看中的是你家那个爵位。
我猜用不了几日,如果你不阻止的话,你换了姓名去科举的消息很快就会被传递出去!
你还想好好科举?你就做梦吧。”
王跃说完之后,转身就往外走,任凭顾廷烨怎么呼唤,他都没有停下脚步的意思。
顾廷烨虽然现在自信了许多,可是他对王跃也就像往常一样佩服,他看王跃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他心里真的有些狐疑了。
他犹豫一下,就对常嬷嬷说道,“常嬷嬷,从今天开始,在我科举结束之前,咱们院儿里除了你安排的人,不准有人外出。”
常嬷嬷听了这话,心里面就松了口气,她就觉得这个曼娘有问题,可是她向顾廷烨说了,却也没什么用。
她就觉得王跃过来肯定有用,没想到效果这么明显,她就连忙硬声说道,“是!我一定看好门户!”
……
王跃带着一肚子气回到了家里,刚到家门口,就看到小蝶姑娘。
小蝶原来是明兰小娘身边的贴身婢女,现在过去了几年,已经成为明兰身边的一等大丫鬟了。
原本明兰是想让小蝶出嫁的,只是小蝶非要等着明兰嫁人之后,再让明兰帮忙安排家人。
用小蝶的话来说,她将来需要嫁到明兰夫家的管事,这样还能替明兰办事,让明兰很是感动。
王跃看到小蝶之后,就压下自己心里的怒火,有些疑惑的问道,“小蝶姑娘,可是明兰找我有什么事?”
小蝶看出了王跃的情绪不对,担心给自家姑娘找麻烦,就有些犹豫的问道,“公子,你可是遇到了什么麻烦?”
王跃看小蝶那谨慎的样子,就明白她在担心什么了,他就很无奈的说道,“我那拜把子的二弟,小蝶姑娘还记得吧。”
小蝶点点头,有些好奇的问道,“公子可是在那顾二郎那里受了气?”
王跃也没有细说,他话说多了,小蝶听不懂,也就干脆的说道,“小蝶姑娘可能不知道,那顾二郎被一个风尘女子给骗了,我担心我们的计划受到影响,奈何他有些听不进去劝呀。”
小蝶听王跃这么说,她明白和自家姑娘没什么关系,也就放下心来,只是她自己都问了,也不好不回答王跃的话,她也就笑着安慰说道,“既然是有风尘女子骗顾二爷,那大爷不如再派个风尘女子过去,这样一来,那顾二爷明白了那女子的路数,也就不会受骗了呀?”
王跃听到这话,有些意外的看向小蝶,没想到这姑娘还有这个见识,她向着小蝶竖了个大拇指,就很是称赞的说道,“你这个主意不错,我待会儿好好安排一下。”
他说到这里,就有些疑惑的问道,“小蝶姑娘,你找我可有什么事?”
小蝶摇摇头,笑着提醒说道,“我家姑娘已经去了兰园,公子再找我家姑娘的话就不用去盛家了。”
王跃看小蝶这么说,就立刻明白深层的意思了。
兰园里面,明兰住着的那个园子,和王跃的书房是紧挨着的,这些日子王月时不时的就坐在墙头,和梧桐树下的明兰聊天。
想来明兰是提醒王跃,她又搬回了兰园,当然又可以聊天了。
王跃笑着点点头,很是高兴的说道,“小蝶姑娘费心了,我这就去找明兰去。”
得到他的准话,小蝶就向王跃行了一礼,然后就转身走了。
王跃等小蝶姑娘走远了之后,也连忙回到府里,他确实需要请一个风尘女子,只是这事儿需要给明兰说一声。
要不然的话,如果引起误会,他恐怕很难和明兰交待,也容易成为京中的笑柄。
……
兰园,梧桐苑,梧桐树下,
明兰拿着一本儿书正在那里看,他的丫鬟丹橘何小桃等人都在远处各忙各的,也没有人打搅明兰。
王跃练了五年的武功,可不像当年似的,还需要借力了,他只是脚尖轻轻一点,人就轻松的翻上了墙头,他借着墙头一飘,就落在了梧桐树上。
他摘过一朵梧桐花,向着明兰的头上扔了过去,因为用了巧力的缘故,那花朵轻飘飘的落在了明兰头发上,看起来像是一个装饰。
上一篇:绝世妖姬的我与那些正派仙子
下一篇:女尊世界的反派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