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诸天,从宁安如梦开始 第417章

作者:三轮小叔

  这里的设计,只适合一对夫妻加自己的孩子居住,不太适合祖孙几代一起住。

  王跃之所以这么安排,完全是因为担心有的孩子多,院子就大,会引起分配上的不公平。

  只是大家住进去之后,大伙又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比如王跃家里,他们住进去之后,将来轮到王老爹和王跃家里就会很远,所以,大伙又自由调整了一下,就把直接让王老爹住进了王跃家的隔壁。

  这样一来,解决了一家人距离太远的问题,可是也就造就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比如杨主任家。

  杨主任的家里四个孩子,那就需要四套房,几乎都要占据小半截胡同了。

  但是房子都不要钱,所以,也没有人提出意见,毕竟,除了像王跃这样就一个孩子之外,其他很多家都是两三个孩子,四五个的也是有的。

  杨家能够占便宜,其他村里的人也可以,所以,大家只是后悔没有第一批住,却没有羡慕。

  ……

  在建造房屋的时候,王跃也没有放下村里的别的事情,就比如说果树。

  可以趁着大量的伐木建造房屋的时候,利用出现的大量的空地,把果树也给种了。

  水果选择了柑橘桃子和葡萄,这些东西适合山背大队的环境。

  在全村人一起努力之下,很快就把建筑房子需要的树木给砍伐完毕,也同时批量的种植上了这柑橘和桃子,分别形成了两个林子。

  而葡萄的位置就在药田的旁边,也是方便村民去照顾的。

  在全村忙碌的过程中,猪和羊又卖出去了一茬,而养猪场和养羊场也都扩大了范围,只有肉兔的厂子没有扩大。

  毕竟,大家对猪羊肉都很喜欢吃,也好卖,兔子销售真的有些困难。

  而化粪池也因为养殖场的扩大,也直接扩大了规模,王跃觉得时机到了,干脆就建立一个锅炉房,准备为全村供暖做准备。

  就在山背大队忙碌的时候,小雷家大队那边却遇到了麻烦。

  原本是一件好事,雷东宝去省城里找材料,竟然真的靠着自己的倔脾气,找到了一个军人出身的李厂长,李厂长帮雷东宝解决了预制板的材料问题。

  只是这次他们买到了钢筋水泥的价格属于高价买的,所以,他们也就在预制板定价的时候,也就没有选择稳定价格,而是提高了价格。

  可是即使这样,小雷家的预制板还是供不应求,生意火爆的不得了。

  毕竟,县里的预制板要提前两三个月预定,还要有关系才行,小雷家这边根本不需要,基本钱到了货也就好了,最多不到一周就好了。

  当然,雷东宝也是说话算数的人,他在得知山背大队因为等不及他们的预制板,采用了木头建房之后,心里非常的愧疚,所以,就按照比较低的价格,卖了一批预制板给山背大队。

  同时,答应王跃的事情,雷东宝还真的给解决了,在红卫镇上给宋家找到了一块宅基地,同时也开始建造房子了。

  这个倒是不违背政策,毕竟,乡下都是有两个孩子可以有两套宅基地的,这还都是额外分配的。

  而宋运萍结婚后,因为都是一个镇的原因,并没有把户口给迁移到山背大队,所以,宋家完全有理由可以再有一个宅基地。

  王跃看雷东宝说话算数,当然也就给提供了图纸,而且还是按照现代的医院设计的。

  因为楼层比较高的缘故,所以王跃也就设计的电梯,又担心雷东宝他们无法装配电梯,还专门给推荐一个厂家。

  还考虑到乡镇容易停电,王跃还给设计了可以推病床的楼梯。

  雷东宝看着这个设计,也就详细的询问了所有的设计,等听了王跃的讲述,他直接就咧开嘴笑了起来。

  他没想到自己还能盖这样的房子,也就干劲十足的带着村里的施工队干了起来。

  其实也就是这个时候的乡镇,没有人检查什么资质,否则的话,就小雷家大队的施工队,铁定是不合格的。

  不过,雷东宝也是第一次建造砖混结构的房屋,按照王跃的指点,直接就用钢筋水泥浇筑了主体结构,然后才开始慢慢的盖四面的墙,建造速度比以前慢了一些,可是却也让他们省了很多的麻烦。

  等五层的房子建造完毕之后,雷东宝这才知道王跃的设计有多牛。

  按理说他们没有那么多的吊机设备,想要建造五层的房子是很困难的,可是王跃给设计的那个可以推病床上楼的楼梯,却恰好解决了这个麻烦,让他们可以把水泥的滚筒直接就运送上去,方便了他们的建造。

  由此可见,王跃的建筑设计水平,是非常高的。

  知道王跃是一个高人之后,雷东宝在卫生院建造完毕之后,立刻就来到了山背大队,还带来了一些礼物。

  当然,雷东宝确实需要感谢王跃,卫生所建造完毕之后,淮西镇镇长果然像王跃想的那样,立刻就找到了雷东宝,让雷东宝帮忙建造镇政府大楼,为此,还特批了小雷家一笔贷款,让小雷家手里的钱又宽裕了一些,可以买更多的材料了。

  ……

  不提小雷家那边的生意如何做的红红火火,眼看着山背大队这边的人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杨主任的儿子杨巡,却突然找到了王跃。

  王跃还以为杨主任有什么事,他也就询问道,“小杨群呀,是杨主任有什么事儿吗?”

  杨巡摇了摇头,讨好的笑着说道,“王哥,不是我妈,是我,我找你有点事儿。”

  王跃看着杨巡那坐立不安的样子,就好奇的问道,“什么事儿?你说。”

  杨巡知道王跃的事儿忙,所以也不敢废话,就连忙说道,“是这样的,我听城里的人说,现在允许做个体户了,不知道我能不能干?”

  王跃有些好奇的说道,“现在村里不好吗?每个人都有吃穿,每个人都有房子,将来孩子上学也是村里管的,你干个体户图啥?

  再过两年,等你再大两岁,我给你安排到村里的企业不好吗?”

  杨巡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哥,你安排的是挺好的,可是我就是觉得村里卖东西太死板了,就像咱们村儿的山羊,那都是10里八乡最好的,结果卖到县里的收购站给咱们按的是普通山羊的价格。

  我觉得如果是个体户的话,拿着咱们村儿的山羊,完全可以卖到更高的价格,也能赚更多的钱。”

  王跃算是听明白了,杨巡这是想要多赚一些钱,虽然不知道杨巡为什么这个时候就有这种想法的,不过,这个时候很多人大胆的都发了大财。

  于是,王跃也没有阻止人发财的想法,他就笑着说道,“我知道什么意思了,这样吧,村里可以给你10只羊,你拿去卖,高于收购站的价格的钱,你就和村里平分,你看怎么样?”

  小杨巡听到这话就有些不甘心的说道,“哥,这样不合适吧?原本村里没有我去卖,就是收购站的价格。我千辛万苦卖回来了,就只给我多出来的一半儿呀,太少了啊。”

  王跃看杨巡这是不识好歹,原本是不想搭理的,不过想到杨主任很支持,他这个村官员,他也不好真的就当不管。

  于是,王跃也就掰开揉碎了,解释说道,“杨巡,现在虽然允许做个体户了,但很多经营还是会被制止的,你如果是以个人的名义去卖羊,恐怕搞不好就会被没收。

  但是你是以村里的名义拿着村里的介绍信去卖羊,那谁也不敢真的把你的羊给没收了,因为他们敢拿,我们村里的人绝对不会答应。”

  杨雄听了这话,这才知道王跃是保护他,他虽然知道城里的个体户确实赚钱,但是他也非常清楚那些个体户每个人都像兔子一样被追赶着。

  他连忙向王跃弯腰行了一礼,然后才激动的说道,“多谢王哥了,我没想到这茬,是我疏忽了。

  村里替我背着那么大责任,给村里一半儿,是我应该的。”

  王跃知道这家伙是服了现在的环境,而不是真的服了他,他也不在意,就笑着说道,“行了,什么时候政策好了,村里可以不要你那么多的钱了。

  我也告诉你,我是看在杨主任的面子上,这才答应你的,否则的话,村里真的在乎你多赚回来那点儿钱吗?”

  杨群当然知道村里不缺那点儿钱,可是他还是觉得自己辛辛苦苦的去卖。回来的钱要分出去一半儿,多少有些亏了。

  但现在环境就这样,王跃是在帮他,杨巡还是连忙说尽了好话,然后迫不及待的就拿着介绍信,领着十只羊走了。

  刘会计在杨巡拉着10只羊走了之后,这才找过来,有些不确定的问道,“书记,咱们这么做,会不会不好呀?毕竟为什么可以让杨巡卖,还不能让别人卖?”

  王跃扭头看着刘会计,发现他眼中忽闪忽闪的,恐怕也有些意动,他也就笑着提醒说道,“刘叔啊,这个政策可不是针对杨巡的,不光杨巡可以去卖,村里其他人也都可以。

  只要他们能够把羊卖的价格更高一些,村里都是可以给介绍信的。

  不过有一点儿,你要想明白杨巡去卖这个东西,他要是承担风险的,万一羊在半路里死了,卖不上价了,那亏的就是他,你给其他人说清楚。”

  刘会计听了王跃的话之后,还是不以为然,毕竟羊这个东西,即使饿一路也没什么,根本就不会死。

  不过,刘会计要的就是王跃前面的一句话,就连忙解释说道,“书记,不是我想去卖羊,是我的侄子,他们早就想去卖羊了,只不过我一直拦着他们没有得逞罢了。现在村儿里已经开了这个口子,我也不好拒绝。”

  王跃听了刘会计的解释之后,这才明白怎么回事,他当即笑着说道,“行吧?既然他们想卖,就让他们签了保证书,咱们也给他写介绍信,让他们和杨巡一样的待遇。”

  刘会计听了王跃的准话,迫不及待的想去通知,所以他就连忙说道,“我这就去通知他们去,他们知道了,恐怕都要好高兴坏了!”

第779章 清查小组来到山背大队!

  王跃看刘会计转身就想跑,立刻拦住了说道,“刘叔,你回头通知一下杨主任,我们几个碰头开个会,把这事儿给定一下,然后就通知出去,也让咱村里的人都放心。”

  刘会计先是愣了一下,他没想到王跃成长这么快,连这些细节都想到了,不留一点的把柄,他连忙去通知了。

  其实,王跃这都知道一些事情需要规范着来,只不过他觉得自己是游戏人间而已,根本就不怎么在乎。

  所以,这几个老爹的同事自主的帮自己查漏补缺,他虽然挺感激的,其实心里没有把这些漏洞放在心上。

  可是在这个世界时间久了之后,王跃慢慢觉得,还是遵守一下这个世界的规则的好。

  两人商量好了之后,村委会这边开会做了决定,张榜通知了全村的人。

  只不过村里的人大部分都是老实人,真想自己去卖羊的没有几个,但还是有一些不想活络的真的领着羊去做了。

  原本这些羊没几天就要出栏了,给谁卖都是一样的,只不过现在一下子被拉走了一百多只,羊圈里的羊也就少了很多。

  王跃和村干部一合计,还得等到这帮去卖羊的人,回来看看效果再说,也就先不拉到县里面去统一卖了。

  不过,村里还是得拿出一笔钱来,让王跃去买了一大批羊羔过来,已经开始准备试养下一茬儿。

  ……

  而杨巡那边思想也是活络的,他直接赶着羊来到了县城,找到了县里的饭店。

  只不过,在这里却碰了壁,因为县里现在还没有几个私人的饭店,都是国营的,找他们也没什么用。

  不过,杨巡根本就不气馁,既然县里行不通,他就去了市里,询问在线羊有没有人要?

  结果还真让杨巡在市里的机关食堂推销出去了一只,然后他就像找到了突破点似的去各大厂区进行推销。

  那些厂区原本也是要去市里统一购买的,只不过那价格可比杨巡卖的高了。

  现在杨巡拉着杨找上门,他们当然愿意收购了,也就跑了七八个场子,羊群的10只羊就全部卖完了,还和人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

  当然这个协议也只是口头协议,谁也不敢给他们保证,毕竟,杨巡自己也不确定有没有那么多羊。

  杨巡这边很快卖掉了,其他的人可没有他这么机伶,或者说没有他这么能吃苦,竟然赶着到了县里镇上羊来回折腾。

  所以,被认领单卖的100多只羊,除了杨巡的直接给他卖出去之外,其他的羊也只是零星卖了几只,这还是刚好有两家想要办酒席,这才买了这个羊,其他的羊,基本都没有卖出去。

  杨巡回来的时候,刚好碰到这群垂头丧气的人,正在一起商量着怎么把羊退回村里去。

  杨巡听说之后,立刻就拦住了他们,可以帮他们把羊给卖出去,这个利润就是杨巡的。

  那些卖羊的人,有的看杨巡把羊卖出去了,所以不怎么乐意给杨巡,也就准备再坚持一下,但也有一半的人直接就把羊交给了杨巡。

  杨巡能直接拿着养,他到刘会计过了明路之后,这才把羊给牵走了。

  杨巡有了这些羊之后,如法炮制的又联系了几家厂子,给他们签订了长期供合同。

  这些合同加起来,足足有十几个,这些都是每周都需要一只羊。

  而合同签订完毕之后,杨巡带着剩下的羊就回到了村里,因为他明白按照这个量的消耗速度,村里的羊根本就不够用。

  不过,这合同是他签的,杨学明白除了王跃,其他人肯定会把这个功劳吞掉的,所以直接就找到了王跃,把情况给王跃说了一下。

  王跃其实也听听说这里有几个人也没卖出去,还准备退了,后来还是听了杨巡买羊之后,这才准备坚持一下的。

  王跃没想到杨巡现在就谈成了一个长期的买卖,价格竟然比以前高了三成,即使要给杨巡的一成半,那还是多了一成半。

  于是,王跃也就非常认真的说道,“既然这样我就说话算数,原则上同意把村里的羊全部交给你卖。

  只不过你也清楚,村里的事儿,必须通过村委会整体同意才行,你放心,我会给你争取的。”

  杨巡一听这话就露出了苦瓜脸儿。他就有些为难的说道,“王哥,现在合同已经在这里了。他们只需要拿这个合同找到厂家就能把东西卖出去,肯定不会愿意给我这个钱的。”

  王跃没有把话说死,而是笑着说道,“我也跟你说实话。你这个事儿肯定能够定下来,但是一成半的利润恐怕很难,但是一成的利润还是没问题的。”

  杨巡听到王跃这个保障,心里虽然还是很心疼,但也明白这是王跃能够给他争取的最好的利润了,所以连忙对王跃表示感谢。

  王跃知道杨巡不怎么服气,可是现在就是这样,杨巡想要去赚大钱,只能通过集体。

  事实上还真和王跃想象的差不多,当村委会开会的时候,有几个人知道了合同的事情,真的不想给杨巡利润了。

  这事儿牵扯到杨主任的儿子,所以杨主任也不吭声,只能看着王跃来解决这事儿。

  王跃听了之后,直接一锤定音的说道,“没有杨巡,咱们根本就不可能多出这么多利润,但考虑到以后的量比较大,我建议给杨巡一成半利润,让他用来维护和这些客户的关系。

  顺便让杨巡帮忙把咱们的猪也给卖出去,如果这样的话,咱们的收入整体会多上很多。

  谁反对的话就把这活接过去,如果将来这个生意黄了,那就为你们是问。”

  刘会计本来想说什么的,可是看到王跃在杨巡那边了,他也不愿意得罪杨主任,也就同意了。

  现在五个村干部已经有三个同意了,剩下两个向我看了一眼,也就直接举手同意了。

  王跃原本还想等着刘会计三人讨价还价的,到时候就可以定到一成上,结果他们三个根本就没有反对。

  当然,这里面肯定杨主任的原因,但是王跃自己的威信越来越高,也是肯定的。

  只是杨主任也没有站出来降低利润,这是王跃没想到的,看来,钱财就是动人心的。

  这件事情定下去之后,王跃是时候再一次扩大产能了,所以,就和大家商量继续扩展养殖场。

  杨巡想到王跃帮他保住了一成半的利润,让他心里面特别的高兴,第二天就骑着自行车拉着两头猪,开始四处推销去了。

  还别说,猪的销量其实比羊的销量高一些,杨巡只是跑了一圈儿就又签订了十几个合同,而且都是一周两头猪的分量。

  这回,压力就到了村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