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开小差
反倒是在隆庆年间,大明宣布取消了禁海令,这些海寇就自然消失,就可以看出问题取决于政策,而不是朝廷的人手。
如今,大晟王朝海上的走私势力涌入了闽地。
他们走私的是什么?
是茶叶。
他们不断通过劫掠、贸易所得的方式,去收拢在闽地的茶商生意,那些小而多的私营茶叶,几乎是被这些走私贩子所垄断。
也就是说当地的官府市场已经被这些搞走私的弄得彻底瘫痪。
而闽地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这些茶叶。
成王不去处理这边茶商的问题,结果的倒向就是她的经济命脉被其他人给控制,陷入等死的局面。
所以她第一时间就采取了高压的政策打击了这部分的茶商。
然而成王这次的情况,跟陆成安所面对的情况是不同的。
陆成安当闽地总督的那次,他先通过进谏良言的方式,得到了民心的青睐、岳父的圣眷,他落地,这边的地方官员是不敢造次的,何况陆成安还带了自己的人过去,主要的部门很快就被控制下来。
可成王这次是流放下来的。
地位和身份上就做低了,对于地方官员的威慑力不够强。
大家都不认这个空降下来的上司,抱有的态度显然是糊弄成王为主,他们私底下依然是各玩各的。
成王试图整改吏治,是因为想要解决茶叶经营的问题,必须得有一批属于自己的班底,想借用这种方式把人赶下去,放一批能力上、道德上都比较出色的官员。
加强自身在地方的威望。
问题是,晋王和宁王不断引导的情况下,岳父出现了高度的贪欲巨龙化,主打一个贪财,对于财富和金闪闪的东西多了一种偏执,这种偏执带动了世风,你上梁都不正,还指望下梁正?
这也就导致下面的官场,也开始通过进献财宝,贿赂上司的方式得到晋升的机会。
虽然不至于像【终晟之时】那么离谱,但跟嘉靖、万历这几朝一样,贪官污吏的数量远远超过了正常官员的人数。
这些闽地的官员,你说他们没沾点走私的生意,没有伸手到茶商上,陆成安是不信的,而只要成王有心要管这些事情,必然会和当地的官员走上对立面。
因为成王的介入,是一定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
可是这些人又不可能大庭广众之下弄死朝廷的亲王,哪怕是因罪流放的亲王,在这里出了点事情,他们这些官员还是没办法脱离干系的,朝廷一定会派人查到底。
那么第三方势力土司,就成为了借刀杀人之中的一把快刀。
弄死朝廷的亲王,推锅给土司,最后朝廷发怒,这接锅的人也是土司。
就算是成王没有死于土司之乱,也会因为当政失误,而被朝廷召走,放到其他地方就藩,碰上这种事情的成王本人...或许也会因此受到一些心理阴影而不敢大刀阔斧的做事。
这就是这帮官僚的险恶用意。
恰好,这次就藩闽地的成王做事心切,很早就动了‘改土归流’的心思,在地方官员有意的撩拨之下,得知《改土归流》策略的土司,对成王的杀意正在上涨。
土司的叛乱爆发,是有当地官员的推波助澜。
但是,他们肯定也没有想到情况能恶化成这种地步。
土司可以叛乱,可以在闽地的一些地盘上祸乱一方,但绝对不能占领闽地,这完全就是把事情给彻底闹大了。
如果只是局部上的土司叛乱,到时候还能通过招安的方式稳固局势,还能让朝廷拨下来一笔银子,甚至可以因为战乱的问题,闽地可以免去几年的赋税。
朝廷也不可能大费周折的去深究。
宁事息人的中庸之道是很流行的。
然而现在借刀杀人,借着借着,这把刀不受控制了。
一个行省的失控,朝廷怎么可能不重视?
这其中的蹊跷,一定会追查到底。
那可不就完蛋了?
搞不好这个土司一开始还真就是配合地方官府的官员来恐吓一下成王,一方面谋取自己的利益,让朝廷不敢动【改土归流】的想法,另一方面就是趁乱拿点经济上、物质上的好处。
但是万万没想到闽地的防备弱到这种地步,一打就全面沦陷,给了土司这一方的首领有了不切实际的想法,试图从叛乱兵变转向成地方割据。
很多事情都是巧合和各种因素下促成的。
打着打着打出自信了,就会变成这种效果。
倒也不能说成王的思路有错误,而是她想真心实意地做事的话,经济、政治都是要抓的,经济方面被控制了,就得想办法打破僵局,没想到遇到了一群刀尖舔血的官员,一群如同亡命之徒的政客。
如果只是过来混日子,装个死,或许能有几年的安生,但最终的结果走向还是一样的,该到了问题爆发的时间,它一定会爆发。
在这种关头,你要么选择一路混吃混喝装死到底的躺平态度,要么就得选择宁愿做错,也不能什么都不做的道路。
真要说,得怪罪在大晟王朝对于偏远地区的控制能力太差了,闽地距离天京府这样的中央地区,路途遥远,没法施行有效的管理。
哪怕是有各种因素的加成所致,可是闽地这块地方能乱成这样子,也是非常少见的。
审判结束。
虽然成王在这件事情上,仍然是个战犯,但想要做事的态度上显然是积极的,罪不至死,判的话,大三年、小四年的刑期是没跑了。
陆成安当即整合成王手上的部队。
成王手下的编制是官军两千人,这是从闽地阵线溃败的溃军,但陆成安是这次平叛的主帅,正英帝给了陆成安两千胜虎骑,一万大晟步兵以及浙江等地兵权的临时掌控权。
陆成安在浙江平倭过,统兵过,人际关系上也成功建立过。
由于近些年来,陆成安是浙江最出名的人,以陆成安为核心,建立了浙杭乡党,他能调度的人足足有四万余人,但是这些士兵肯定不能随便拉过来。
因为浙江也需要一定的兵力布防,全给陆成安抽走了,这边的兵力就断层了。
【正英二十年三月,以方世龙为首的闽地土司联合福宁、连江等地的海寇,先后攻陷寿宁、政和、宁德等地,从浙江一带退出的海寇汇聚而来,广东南澳方向发起攻势的海寇再联合福清、长乐的土司攻陷玄钟所,并进犯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等地。】
【闽地大部分区域已基本被控制。】
【攻占到这种程度的土司,放弃进军浙江、扩大自身的势力范围,选择固守闽地,周遭的官军在陆成安的调集下,开始呈现包围之势。】
【陆成安传令让成王戴罪立功,兴兵剿贼,根据陆成安的战略部署,成王领命后引兵先进攻横屿,横屿四面水路险隘不易通行,遂命将士们每人手持一束稻草,填壕而进,大破横屿一带的贼寇,斩首两千二百余级。】
【正英二十年四月,陆成安假传消息,闽地开始流传——‘朝廷要招安土司’的消息、‘方世龙等人为了被招安为官,将多地联合作乱海寇的防守消息流传出去。’】
【方世龙极力辟谣,但是陆成安暗中继续命令陈济配合成王乘胜追击,杀至福清,捣毁牛田,端了海寇的重要防线,余党慌忙逃往兴化。】
【正英二十年五月,海寇与土司临时结盟的关系彻底破裂。】
【陆成安拨给成王大量兵力以后,伙同副将陈济片刻也不停歇,一路狂追不舍,又捣毁据点六十余营,斩首无数。】
【正英二十年六月,经过几番战斗,福建大捷,海寇流窜到广东一带,陆成安命成王再次追击的同时,调查土司作乱的隐情所在。】
【在具备强力兵权的存在下,陆成安没有第一时间上报朝廷捷报,而是开始搜查当地官员的罪证,最终把这些东西全部交给成王来处置这些官员。】
成王看着眼前的两个选项。
【选项1:以‘通寇’的罪名,正大光明地处决这些官员。】
【选项2:隐藏在‘土司叛乱’的事件之下,在处决掉这些官员以后,将他们的死推卸给叛乱的土司。】
【小提示:请记住,你的所作所为将影响到每一个结局的走向。】
成王感觉选哪个差别都不大。
想了想,她选择了第一个选项。
【正英二十年七月,成王将罪证公之于众,以‘通寇’的罪名,正大光明地处决掉了这些官员,这引起了朝堂内外的轩然大波。】
【正英二十年八月,闽地的土司之乱结束,在大晟王朝的官军包围之下,土司的装备、补给、人力远远不足的情况下,受困于双方的情报差,被歼灭12989人,收编10023人,溃逃8395人。】
【陆成安名震江南。】
【“寇平江南,剑扫八方!”】
【陆成安在江南作战时,移动速度,军队突袭能力得到加强。】
【正英二十年九月,蒙古王国进入了黄金时代,它的国力正在不断地上涨过程中,在草原上的蒙古人不断被吸引到蒙古王国之中。】
【正英二十年十月,蒙古王国回到了先前因为有了土地而放弃的草原,这次他们马踏草原,将草原上的其他游牧民族转化为建设蒙古王国的劳动力,运回了草原。】
【与蒙古王国立场相背的游牧民族南下投靠大晟王朝,而与蒙古王国秉持一个立场的游牧民族选择归附蒙古王国。】
【正英二十年十二月,蒙古王国的势力再次膨化,它对自己的自称从王国,进位为帝国,蒙古帝国的出现,对周遭的国家产生了空前的压迫感。】
【这一时期,蒙古的手工业迎来了新一轮的精进。】
【正英二十一年三月,陆谦己自幼跟随母亲秦道秀习武,由于根骨出众,他从小就力大无穷,勇猛过人,此外,小小年纪的陆谦己在排兵布阵上很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与常人思维不同,经常在沙盘对兵上胜人一筹。】
【正英二十一年四月,平叛成功的陆成安回京,正英帝为陆成安进爵封侯,同时将成王招回京城。】
【同月,由于黄河向南改道,正英帝诏令疏浚漕运。】
【正英二十一年五月,山西大闹饥荒,正英帝批下白银五十万两驰援山西,由晋王负责此事,赈灾当地。】
【同月,在晋王离开京城后,发生了私盐流通市场,两淮盐引案更是发生了一场贪污大案,正英帝派遣宁王纠察此案。】
【正英二十一年十月,两淮盐引案结,查出数位官员通过走私精盐徇私枉法之事,晋王因而损失了大量私盐生意,宁王顺势插手了空缺的盐商生意。】
【正英二十一年十一月,晋王回到京城,找到宁王讨要说法,最终得知是自己底下的官员募来新的人手时,有人蒙蔽上官,暗中牟利。】
【在口舌之争下,经过案件与数值信息的判定,由于晋王的才识、政治数值低于宁王,这次辩论之争,以宁王获胜,晋王在理亏之下,痛失私盐的市场。】
【正英二十一年十二月,晋王自查内部,纠察出依附在晋王党之下的害群之马。】
在内部资源分配完善以后,新的资源就只能通过掠夺别人的资产来获得。
宁王抓住了一个晋王犯错的机会,再次给自己添置了新的产业。
晋王也没办法。
她这边的情况特殊,因为勋贵集团理论上还是武人居多,走的是人情世故,很多时候朋友的朋友来了,想混口饭吃,晋王念及情面,也是给的。
这就导致混入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人。
先前考虑到人多力量大,人越多,咱的战斗力就越强,权力就越高,晋王就没有多加处置,这件事情,让晋王闻到了一股异味,她感觉再不控制手下的质量,很有可能会出问题。
这不能当老大的,被小弟们忽悠地团团转,给他们背锅。
于是晋王便使唤苏为英帮她查各个晋王党官员的信息,严格考察他们的成分,避免再给宁王抓住机会,窃取从她的指甲缝里溜出来的一丝丝利益。
【正英二十二年六月,正英帝生下了第十位女儿,册封为伊王。】
【正英帝再次烧香拜观,希望上天能让他生下来一个嫡长子。】
【正英二十二年七月,正英帝从道观之中带回来一个道姑,放在皇宫之中,为他诵读道经。】
【同月,晋王入宫照顾自己同父同母的亲妹妹,还在襁褓之中的九妹妹唐王。】
【正英二十二年十一月,正英帝从道观之中带回来的道姑身怀喜脉,但这桩事作为皇宫丑闻,宁王不得不站出来为父皇掩盖,为这位年过三十的老道姑寻找可以替身的身份。】
【正英二十二年十一月下旬,这位老道姑摇身一变,成为了正英十九年入宫的宫女,籍贯巴蜀,正英帝册封她为贵人。】
【宁王的办事得力,行事效率之快,让正英帝高度信任。】
【正英二十三年五月,陕西总督罗泽被部将意外所杀,其部将多被下狱治罪;正英帝不喜于内阁的首辅宣平,因此宣平被罢官回乡,新任的首辅程和通晓人情世故,开始专权治国。】
【正英二十三年七月,山东蓬莱、登州等地发生近海地震,波及渤海周边地区,损失惨重,正英帝拨下六十万两白银赈灾。】
【同时,正英帝大兴土木,使用了三十万两白银修缮自己的宫寝。】
【正英二十三年八月,失去私盐生意的晋王陷入了财务困难的状态,经济上的发展并不理想,有人提议她组建摸金校尉,去各地寻找前朝王侯的古墓,从而盗取墓中的钱财珠宝作为收入,晋王否决了这个提案。】
【正英二十三年九月,程和推出正英新政,在正英帝不问政事的情况下,他的新政推行畅通无阻,大晟王朝的经济得以再次获得发展。】
【正英二十三年十月,程和提议取消禁海令,正英帝否决了此事。】
【正英二十三年十一月,汉王、晋王、秦王、宁王多位亲王联名上书,认为禁海令会严重影响沿海城市的发展,希望陛下能够解除禁海令。】
【正英二十三年十二月,正英帝面对大量的联名上书,他躲在宫中,留中不发,概不接受。】
逆反心理又上来了是吧?
那下次就试着反着来劝谏。
【正英二十三年十二月底,正英帝的贵人生下一个第十一个女儿,封号蜀王,痛苦万分的正英帝情绪低落,开始借酒消愁。】
【正英二十四年三月,宫中失火,正英帝被汉王从大火之中救出。】
【正英帝的贵妃对他进行暗示,认为正英帝至今没有皇嗣,宫中又遭遇到这种大火,很有可能是触犯了什么禁忌之事,根据古籍记载,很有可能是因为正英帝册封了汉王为东宫太子,使得汉王身染龙气,两龙相会必有一伤,认为若是想要转运,需要把汉王放出皇宫。】
【正英二十四年四月,迫切想要皇嗣、又想要给自己转运的正英帝决定将汉王放出皇宫,差遣汉王回到汉王府上定居。】
看到这一幕的汉王人晕了。
晋王人也晕了。
宁王同样是两眼发黑。
上一篇:转生少女后穿进万千世界弥补错误
下一篇:龙族:灭龙魔导,专业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