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开小差
在批奏疏的乾清宫里面,他掀开了被子,兴致勃勃地拍了拍床铺,“孙儿们,该睡觉了。”
苏为英和苏灵然面面相觑,最终乖乖地躺进了床。
他们俩是没有实体的,但是接触到了被褥以后,实体就会出现,自从正英帝发现了这一点以后,就特别喜欢这么做。
得亏苏为英是提前跟母上通过气,在商量之下,晋王这才同意了苏为英跑到父皇这边帮忙治国的事情。
而晋王曾经是想过要不要把【女帝成长计划】的事情说出来,但想了想,这毕竟是磨砺自己的底牌,最好对谁都不要提到。
后来晋王发现【女帝成长计划】相关的事情只能和同样拥有女帝资格的人讨论。
即便你跟其他人提到了关于【女帝成长计划】的内容,那些不具备女帝模拟资格的人也根本听不到。
这让晋王非常痛苦。
能理解一个想对别人疯狂地吹嘘自己儿子超级猛的人却根本开不了口的感触吗?
尤其是晋王这种憋不住话的人。
如果能在父皇的面前表述苏为英的强度,晋王恨不得成天呆在父皇的旁边,不断地提,提到父皇烦她为止。
就是她病了,躺棺材里了。
也要对着父皇喊出一句——“父皇,若我儿子为英在世,三代可称圣主,六世可余奋烈!”
可惜就可惜在这里。
宫内的明灯被正英帝吹灭。
到了半夜三更,哄着两个孙儿睡着的正英帝忽然睁开了自己的眼睛,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地给自己点了一个油灯。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题字。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正英八年五月二十四日,沿海余杭上虞县遭倭寇侵袭,数日,连袭数县,百姓受此苦难,流失失所,死伤惨重,朕甚悲泣,令平倭军主帅徐起昌即可平寇,然徐起昌平寇不力,铸成大错,朕愤而斥之,革去其职,秋后问斩。】
正英帝深思片刻,继续写了起来。
【齐王纠察徐起昌,已成同流合腐之案,此案暂且不谈,另做打算,故此特赏齐王暂督掌东南平倭兵马之权。】
【东南军防糜烂,朕亦痛惜,功赏过罚,应天府兵部侍郎陈鹏飞、应天府兵部尚书江桐炜皆罢官回乡......】
正英帝继续着墨,写下其余犯错的罪臣之名,总计下来,兵部尚书一位,兵部侍郎一位,知府三人,府通判一人,府推官一人,府知事一人,知县三人,县丞一人,卫所军官四十六人,合计处罚文武官员共五十八人。
旋即,笔锋一转。
【然而此战,亦非英英烈烈之辈,在防线紧缩,各地疲于应敌之际,白鹿县的千总陆成安指挥得体,百里奔袭,朕因而命其为杭州府守备。】
【旋即,朕听闻杭州知府张海京为其表功。】
【陆成安携千人官兵,久战袭敌,攻其疲军,大获全胜,斩敌......】
写到这里,正英帝犹豫了一下。
但想了想,毕竟是自己的女婿,是自己这两个孙儿的阿父。
你啊你。
算你父凭子贵,得道飞升了。
要是没点出色的战绩,又怎么安排你当咱的女婿呢?
不过呢...斩敌五千太过浮夸。
正英帝缓缓落笔。
【于长兴县城一带席卷东南,斩敌三千余众,伤敌数千,后生可畏。】
【陆成安作战勇猛,用兵如神,精通应战倭贼之道,故此,朕特赐宣武将军名号。】
【同时节制东南地区各地城备守军人马,以督齐王。】
要谢,就谢你那两个儿子吧。
正英帝叹了一口气。
“朕非神明,若真是生而知之的天子,天下就不该有战争,百姓就不该有灾荒,这袭扰江浙的海寇,朕就能亲自提刀将他们全部杀个干净。”
“若是朕真的什么都精通,什么都明了,朕就不需要这满朝的文武百官,不需要这六部,不需要这丞相。”
“可朕真正能信的人又有谁呢?”
“朕只要错一步,那就满盘皆输,错信一人,这天下便能被人颠覆。”
“可这世道之上,焉有百世可盛的王朝,所谓的天子,不过是取得了天下的人罢了。”
“陆成安...”
正英帝念了一声名字。
“朕可以让你青史留名,也能让你同朕殉葬...在漫漫黄泉作伴。”
“朕也不要你能护住谁,保住谁。”
“朕的女儿,你不能辜负。”
“朕的孙儿,你要护住。”
而在这之前。
朕会交代出一个还算太平的天下...留给你们。
骂名?
朕不在乎。
长孙明?
捋须假寐的正英帝缓缓睁眼,在这个时候,他的眼里似乎充满着光芒,精心打理的美髯仿佛是消失了一般,意气风发的模样如同当年初临皇位,披荆斩棘的少年天子。
朕手上的天子剑又何曾怕过血?
.....
.....
.....
第368章 明威将军陆成安,被坑晕的倒霉蛋。
自从杭州府的知府大人张海京为陆成安表功以后。
陆成安感觉自己的人际关系呈现出了一幅‘百宾相贺’的飞升状态,这和几个月前刚刚来到杭州是截然相反的趋势。
在人缘上,莫名其妙变好了,似乎当地的每个人都认识他一样,而这些人也不管陆成安认识不认识他们,大多会迎上来庆贺一番。
这对陆成安而言其实是一件好事,用数据流的说法,那就是陆成安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得到提高。
就比如说现在,陆成安就要离开白鹿县升调到杭州府。
这个升迁的速度已经是非常人能想象的地步了。
虽然说和平年代,战功是最容易飞黄腾达的,那也不至于快到这种地步。
陆成安都怀疑正英帝是不是被人下降头了。
就拿路线差不多的戚继光来说,同样是抗倭,戚继光初次登临历史舞台,用了十一年的时间,才从登州卫指挥佥事成为浙江都司佥事兼任参将一职。
可以有权力一人监管防守宁波、绍兴、台州三郡。
而唐代的刘禹锡二十一岁进士及第,并且进士及第的第一年就通过了唐朝最难的博学鸿词科,初次登庸,刘禹锡却仅仅是九品的太子校书。
一直到二十八岁,刘禹锡成为淮南节度使的掌书记,可这个掌书记类似于节度使的私人秘书,没有品级。
到了三十岁,刘禹锡终于当上京官,成为唐代正八品的监察御史。
后面的老刘就和大部分的唐代杰出文人一样,处于一个要么被贬要么被流放的状态。
而刘禹锡所考的博学鸿词科,是唐朝选官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那个时代,你光考上了进士,还不能直接做官。
因为唐朝的科举属于起步阶段,并不够完善。
当时的权贵子弟占据了朝堂中的很大一部分位置,因此留给新科进士的官位非常少,所以说唐朝的统治者又搞了个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只有通过这门考试,你才能真正做官。
同时期的韩愈科举五年考了四次才进士及第,考完了这个,他想要报效国家,为国家出力,还得继续考博学鸿词科,结果考了三年都失败了。
可见正常渠道下,没有门路的人想要升官有多难了!
陆成安对自己的期望值并不高,或者说他就没做好快速升迁的准备,不曾考虑过在正英一朝便能走上手握重权的道路。
毕竟正英帝也没认下他这个女婿。
甚至都看不上他这个女婿。
所以陆成安最早的计划是常规的熬资历。
走养望的流程。
而揍几百个倭寇,在陆成安的标准里面根本不算什么。
大晟王朝输是输在地方官军太久没打仗,其中很多都是挂了虚名拿朝廷军饷的阴兵,构不成实际的作战能力。
碰上倭寇这种要钱不要命,机动性还强的,直接给打懵了。
但和大明朝一样,大晟朝只要缓过一口气来,积极提升地方军备,主将还比较能打的情况下,对付这些倭寇是非常容易的。
摸鱼熬资历的陆成安没想到的是正英帝这会儿突然来了一个大抽风,一下子就任命陆成安跑到杭州府这样的地方中枢区域当守备官。
这个跨越度就太大了。
因为在白鹿县,陆成安能做的事情不多,平日里面只能练练兵,教教县里面的学生一些知识。
而杭州府是地方省会,资源就跟白鹿县不是一个级别的。
下面的所属区域要乡试,都是往杭州府这边来参加考试的,无论是商业、教育、农业、军事,杭州府都是这片区域的核心地带。
陆成安比较气的一点,那就是杭州府所在的位置已经非常安全了,接下来想要摸军功也比较困难。
总不能他陆成安一路顶着上司的嘴,顶到岳父面前吧?
他敢顶王侍节,是因为陆成安知道自己有张海京这一层关系,知道张大人可以给他背锅,所以直接就冲了。
抗张海京的命令,我行我素,那就是让汉王承受这个压力。
陆成安还是不情愿让汉王给他背锅的。
所以从任何角度来分析......都感觉这次升职调任,他操作的空间是往里收缩的。
这岳父怎么不干脆把他踢到平倭大营里去当将军呢?
怎么说岳父都是大晟王朝唯一制衡神!
齐王势大,岳父不得给齐王上上眼药,让他去节制一下齐王的权力?
陆成安在心里琢磨着...不由感叹万分。
白鹿县的县令武祥暗中观察了一下陆成安的神情,在他的旁边开口道:“陆大人似乎有些闷闷不乐?”
这趟,武祥有公务要到杭州府向上级汇报总结,还有些私事要办,恰好陆成安升调杭州,干脆就结伴而行了。
毕竟正逢倭寇不断进犯,这同样滋生了不少的流寇出没,有个猛男相伴,武祥心里是有安全感的。
而陆成安在白鹿县,向来都是不给其他人面子的,明明是王侍节手下的千总却总是越过王侍节的权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这样的人,用狷狂来形容是不为过的,所以武祥看到陆成安似有一些郁闷的模样,这就让他想不明白了。
难道你陆成安这段时间当千总的日子,还不够爽吗?
别的地方,做千总的人,不是给头上的武官当狗,就是给地方的文臣当狗腿子。
陆成安这个千总,骑在王侍节头上作福作威不说,连他这个白鹿县的县令都不敢多说陆成安一句话。
陆成安这个瘟神能别找他的事情,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何况,这次陆成安不是升迁吗?离了白鹿县这个小地方,去了杭州,明眼人怎么看都是一幅仕途通畅的节奏。
可武祥越看陆成安的模样,越感觉陆成安不像是升官发财的喜庆姿态,反而像是受刑挨罚后,被人狠狠降职的状态。
“你不懂。”陆成安有些悲怆地叹了一口气,去了杭州,他又怎么好意思让张海京继续给他背黑锅呢。
同一个屋檐下,那可是走一圈就见面了。
看到得了便宜还卖乖的陆成安,武祥那是非常的不爽,哥几个拼了命想要往杭州跻,想着从穷地方飞升到富庶的好地方。
在你眼里,难道就那么的不堪吗?
原先还以为是陆成安有什么事情堵在心里,武祥想套个近乎安慰一下陆成安,听完陆成安的话,武祥心里面真是气抖冷。
上一篇:转生少女后穿进万千世界弥补错误
下一篇:龙族:灭龙魔导,专业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