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忽悠 第197章

作者:抛开事实不谈

  虽说沉疴用猛药,可既然是猛药,副作用自然也显而易见,一连两次的治疗,不但半个身子都没了知觉,脸色也异常难看。

  不得不说,割肉饲鹰,助人为乐这一块,还得是贾琏。

  不过,因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他这回没敢再顺水推舟。

  见贾琏不堪重负,张云逸也不便强求,暗道一声可惜,转而对王熙凤道:“林小红的事,嫂子可别忘了。”

  “知道了!”王熙凤没好气道,“不过是一个丫鬟,你直接跟太太说一声就是了,何必非得从我这里过一趟。”

  虽说那秘密不便诉诸于口,可到底见识过王夫人在张云逸面前,摇头摆尾,搔首弄姿的模样。

  “这不是还要请嫂子帮忙调教调教嘛!”张云逸倒也没听出她的言下之意,解释道,“大嫂子那头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丫鬟,这林小红略加调教,倒是能给她搭把手。”

  听他这么说,王熙凤颇为得意,不过嘴上却道:“何必这么麻烦,她若是精力有限,照应不过来,改明儿干脆叫平儿过去,给她搭把手就是了。”

  “这边的事情不比我那边少,若少了平儿帮衬,岂不累着嫂子了?”

  平儿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只是她跟王熙凤的感情不一般。

  而王熙凤又不是个知足的性子,未必不会借着平儿,插手自己府里的事务。

  更何况,还有林红玉的因素,张云逸又岂会答应?

  王熙凤意兴阑珊道:“我这管家的差事,还不知道能做多久呢!”

  “诶!怎么会呢?嫂子的能力有目共睹,府里这一摊子事,除了你,还有谁能胜任?”

  “照这么说,云逸你是支持我的咯?”

  “那是自然!有嫂子在这头管着,我也方便些不是?”

  “那伱可别忘了!倘若太太要卸了我的差事,你可得帮我说话!”

  原本,王熙凤颇为自信,凭借与张云逸的交情,王夫人若有意将其撤换,他必然会给自己声张。

  如今,窥破了王夫人的隐私,却没了这个自信。

  借着张云逸不清楚自己看破了隐情,提前打了埋伏。

  “那是自然,我不帮嫂子还能帮谁?”

  张云逸又划了一口粥,起身道:“衙门还些手尾,今儿处理完了,我就回去了。”

  离开荣国府,来到天工院。

  张云逸叫来顾文晖,道:“鸟粪的生意利国利民,皇上既然将事情全权交给咱们,倒也不能满足现状。如今京畿之地已经铺陈开来,也是时候把生意往南面扩展了。只是,江南与京师路途遥远,京里又一大摊子事,本官离不得京,须得向皇上请旨,派专人前去打理。”

  虽然打定主意不做出头鸟,可这门生意落在天工院头上,他难辞其咎。

  纸是包不住火的,为免有渎职之嫌,必须要找一个背锅的。

  之所以选择江南,一来鱼米之乡,田亩广阔;二来距离南面诸岛距离较之京师更近。

  不用想,也知道那些偷运的鸟粪,必然会就近,选择在南面倾销。

  虽然他并未细问参与偷运之人,但宁王苦寻财路,甄家在江南颇为势大,又是甄贵妃母族,少不得有甄家参与。

  不论派去江南的负责人如何做,他都可以置身事外,捅出来,他可以免去做出头鸟的风险,甚至还可以落得个先见之明。

  而知情不报,一旦事发,则正好拿来背锅。

  “大人果然面面俱到!”顾文晖躬身道,“殿下亦有此意,只因知道大人诸事繁忙,又恰逢年关,原打算过了年再与大人商议!”

  他原以为顾文晖是忠顺王的人,可随着与秦王关系逐渐紧密,方明白过来,其实是秦王安排的。

  这也是他特意找顾文晖商议的原因。

  哪怕秦王有意让他打入宁王内部,也不能让他产生任何怀疑,借着这个机会,不但可以提前甩锅,还能表明坚定的立场。

  可谓,一举两得。

  因抱着这个想法,张云逸也不藏着掖着,意有所指道:“咱们远在京师,鞭长莫及,难免有宵小之徒铤而走险,须得派一个信得过的人过去盯着。”

  虽然有便宜老子的情分,可他投效秦王时日尚浅。

  既然要摆明立场,用人上自然要有所倾向,倘若派去的是宁王的人,反而会弄巧成拙。

  倒不如把球抛给秦王,这样最为妥当。

  “本官也没有合适的人选,这事还是请示秦王,再向皇上请奏。”

  他倒不担心秦王安排的人选会泄露彼此关系,相较于宁王的高调,他明显低调许多。

  若非逐渐取得了他的信任,他甚至都不知道顾文晖的真实身份,更遑论宁王。

  话都说到这种地步了,想必以秦王的城府,必然会安排合适的人选。

  说不定,还能让宁王误以为他有意帮忙遮掩。

  ……

  (本章完)

第344章 没脸没皮

  “殿下!”

  张云逸迈进忠顺王府偏厅,立即快步上前,拜倒在地。

  “云逸莫要多礼!”秦王快步上前,及时拉住了他。

  “殿下传唤微臣,可是为了人选一事?”

  原以为顾文晖传了话,秦王多半会顺水推舟。

  不成想,竟然约见了他。

  “不错!”秦王一脸和煦道,“你的想法虽好,然眼下还是以大局为重,倘若父皇询问你的意见,不妨捎带着提上一嘴……”

  说到这,他顿了顿道:“你可知道翰林院的编修梅廉?”

  翰林院,姓梅。

  张云逸心中一阵激动,却面露思索,沉吟了半晌,方茫然的摇了摇头道:“微臣没有听过此人,莫非殿下意属于他?”

  秦王点了点头道:“眼下皇弟正在拉拢伱,巡查江南虽势在必行,却也不能牵扯到你的头上,这梅翰林供职于翰林院,也算是父皇身边的近臣,正好推他出来,免得皇弟对你有所怀疑!”

  秦王虽没明说,可显然与自己想到了一起,有意找人背锅。

  张云逸不由心头一颤,在宁荣二府里无往不利,难免有些小觑了古人。

  也不能怪他得意忘形,有圣眷傍身,天工院又是新设立部门,加上与秦王和宁王的关系暧昧,官场上他左右逢源,没什么利害冲突。

  以至于忽略了长期以来的对手,都只有贾家这些酒囊饭袋。

  他连忙补救道:“倘若此人与他们沆瀣一气,或者知情不报,岂不白费心机?”

  秦王颇为欣慰的点了点头道:“无妨,这梅廉素有清名,正好试一试他的品性、能力,况且,他在明,难道就不能有暗?倘若梅廉真的与他们沆瀣一气,自有御史会弹劾他。”

  “殿下雄才伟略,这一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叫微臣佩服的五体投地!”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张云逸适时的捧了秦王一把,方道:“不知可有这梅翰林的履历,最好事无巨细,以免皇上问及……”

  秦王颇为赞许道:“你做事果然叫本王放心!你把这个带回去慢慢看!”

  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叠宣旨,显然早有准备。

  张云逸不动声色的接过,揣入怀中。

  又与秦王谈论了一些天工院的规划,以及仙学的展望,方离开了忠顺王府。

  回到温泉山庄,他无心与众女嬉戏,回到房中展开秦王交给他的情报。

  翰林院相当于现代的秘书处,属于天子近臣,自古便有非翰林不入阁之说。

  就张云逸所知,林如海便是出身翰林。

  能够进入翰林院,往往跟在皇帝身边历练几年,便外放培养,只要不行差踏错,过个三年五载,大多会委以重任。

  甚至,直接入阁的都不在少数。

!"   翰林不但晋升快,亦有见上官不拜,密折陈奏的权利。

  这大概也是秦王挑选梅廉的原因。

  一来,可以不必受到太多掣肘,二来,有风闻密奏的权利,也有利于洗脱张云逸的嫌疑。

  正庆帝临朝十年之后,渐渐沉迷于修道。

  上梁不正下梁歪,翰林院也渐渐沦为了帮他查阅道家典籍,搜罗修道成仙之法的地方。

  而梅廉,正是在这个时期高中,被选入翰林院的。

  情报内,对于梅廉本身的情报还算详细。

  只是,张云逸关心的重点不在他本人身上。

  看着情报里,膝下一子,名为梅丕,年方十五,一笔带过的介绍。

  张云逸不禁暗自腹诽,没脸没皮,这梅家倒真会取名字。

  不过,虽然没有确切的情报,可梅姓本就不是大姓,翰林出身更是少之又少,梅丕的年纪又对得上。

  这个梅翰林,八九不离十,就是与薛宝琴有婚约的梅家。

  没想到,甩锅居然能甩出这样的意外之喜,张云逸不由喜出望外。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倘若梅翰林也是秦王的人,那彼此同一阵营,他下手还需要顾虑。

  而今,却少了这层烦恼。

  将梅廉的情况了解清楚,对于如何不动声色的向皇上推举,他也有了大致的思路。

  虽然如今的翰林院,大不如前,可如同皇帝信任太监一样,但凡懂得点眉眼高低,哄得皇帝开心的,大多还是会有出头之日。

  梅廉入翰林已有七八年了,却一直没有外放。

  不是因为皇帝离不开他,恰恰是因为他不善迎逢。

  说他沽名钓誉也好,说他刚正不阿也罢,总之,对于帮皇帝查阅道家典籍,搜罗修仙之法,阳奉阴违。

  因此,被正庆帝厌弃,投闲置散。

  这也是他没有实权,却小有薄名的原因。

  虽然见识过贾政这样表里不一的,可难保梅廉也同样如此。

  且,事情总有两面性。

  如果他在江南,与宁王和当地士绅沆瀣一气,倒还好办。

  可倘若他真的刚正清廉,名不虚传,未必不会因祸得福。

  秦王虽有让他背锅的意思,却也隐含考教的意味,可这口锅倘若背的好了,未必不能入秦王的眼。

  哪怕势必会遭到宁王,以及江南士绅的打压,可一旦秦王继位,则形势必然逆转。

  因为早与秦王搭上线,张云逸不需要的机会,在别人看来却是可遇不可求。

  况且,官场上起起伏伏,本就是常事。

  梅廉在翰林院投闲置散多年,又素有清名,未必肯放过这样的机会。

  张云逸犹豫再三,终究还是决定试一试。

  一来,秦王知道梅廉的情况,宁王也不可能蒙在鼓里,没有对策。

  甄家身在江南,与薛家必然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未必不会通过薛家做他的思想工作,这样一来,即便梅廉不卖这个情面,也会破坏两家的关系。

  二来,虽说梅廉被投闲置散,可毕竟是翰林,薛家二房不可能主动退婚,而他不论是为了搏名还是真的为人刚正,亦不可能做出退婚之举。

  梅家不是张华父子,也不是荣府,他不可能以势压人,更没有让梅家投鼠忌器的把柄。

  所以,放过这次机会,无异于坐以待毙,错失良机。

  唯有把握这次机会,寻求变数,才有一丝机会。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