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政 第174章

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春申君微笑着说道:“哎,两位是哪里话?”

  “攻秦乃是诸国协心协力,共进共退之事,自然是大家商量着来。”

  “此兵家无小事,两位将军也是久经战场,乃是当世名将,还请莫要谦虚,于战事畅所欲言才是。”

  姬无夜哈哈笑道:“春申君之才能,天下无人不为之敬服,在下亦是如此,在春申君面前岂敢狂言大论?”

  “不知春申君与庞大将军,对于分兵一事有何想法?我等皆无不遵。”

  春申君呵呵笑道:“将军言重了,对于分兵一事,庞大将军倒是提出了一个想法,不过本君还在犹豫。”

  姬无夜双眼一眯,微笑道:“这事情庞大将军倒是还真没有和我等说过,请君上直言,我等也好心里有个准备。”

  春申君笑道:“庞大将军建议,由咱们两家守护粮道,堵住函谷关、武关之援军救援,由魏赵燕卫攻河东河内。”

  “至于河东河内之收益,由你们魏赵韩三国划分,我大楚嘛,则是由魏韩之地分出一些来。”

  姬无夜笑道:“听起来这个主意也不错,对大家都好嘛。”

  春申君点了点头:“确实不错,不过本君还是有一点心中不安,毕竟在函谷关面对的是蒙骜啊,而武关,虽然还没有确切情报,但是以常理而论,必然也是有重兵伏守。”

  “秦军以逸待劳,以守待攻,本就占据地利人和,若是攻不下河东,那可如何是好?”

  姬无夜点头认可,满脸正色:“君上所言甚是,不过打仗嘛,总会有风险,只要回报大于风险,就是可以做的。”

  “六国联军大张旗鼓攻秦,若是无功而返,也是惹天下人耻笑啊。”

  春申君点了点头,笑赞道:“将军真不愧韩国名将,有将军在,韩国无忧矣。”

  “只是有一事,将军也不可不虑,魏赵也是虎狼之国,他们吃下去的岂会轻易吐出来?你我二军为他们守候后方,若是损失惨重,兵力大损,他们还会轻易兑现承诺吗?大河上下可都是繁华之地啊。”

  “韩王将军国大事交于将军之手,足见对将军信任,似这等事将军不可不虑呀。”

  姬无夜面露犹豫之色:“这……”

  “庞大将军率领联军行事,总不至于如此不讲信义?”

  春申君笑道:“那是自然,不过若是不在前线,毕竟许多事难以把控,到时候鞭长莫及,大河上下如何分配,这也是一个问题呀。”

  白亦非插口问道:“君上所言甚是,不知君上何意?”

  春申君摇了摇头,笑道:“本君也没什么意思,只是咱们两家一向交好,庞大将军既然提出了如此建议,本君只希望能与将军友好相处。”

  “当然,为你我两家考虑,也是最好可以尽量减少损失。”

  姬无夜哈哈大笑:“自然如此,自然如此,君上之好意,我等自然明白,多谢君上。”

  “本次出征前,大王也曾有过交代,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庞大将军既然如此安排自然是有他的道理,既然魏赵皆是对大河上下虎视眈眈,那就让他们去卖力吧。”

  姬无夜这话一说,春申君就明白什么意思了。

  好嘛,你小子也没想卖力呀,这就好办了。

  春申君哈哈一笑:“将军真是明事理之人呀,既如此,那本君就回庞大将军,同意庞大将军的安排。”

  “接下来你我二家就共进共退了。”

  在共进共退四个字上面,春申君额外加了声音。

  姬无夜拍着胸脯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一时间宾主尽欢,白亦非看着这俩人,对比了一下曾见过的秦王和秦国朝堂的气象,心里摇了摇头,更加坚定了决心,这破船要赶紧下。

  你楚赵两国挑起的事端,现在事到临头,还吝惜自己的利益,只想着其他人冲在头上,哪有这种好事。

  想要诸国合力齐心抑制秦国,是绝对不可能了。

  要赶紧跳上秦国的船呀,白家世代显贵,不能毁到自己这一代啊。

  次日,春申君找上庞煖,赞同了庞煖的计划。

  庞煖为之大喜。

  这几日庞煖可不是一般的焦虑,五十六万大军每日里闲着,且不说各国损耗,就这一个士气,战意,都是眼睁睁看着滑落,士卒越发散漫。

  行军打仗,士气最重,一鼓作气为最佳。

  然而这一路,基本没怎么动过手,好似游山玩水一般,哪里养得出战意、士气?

  并且诸国军队纷乱,时常有内斗之事发生,琐事不断,根本就不能让这群士卒闲下来,这么多人维持秩序也是一件难事。

  而且这样耽误时间,秦国的准备也只会越来越充分,仗也只会越来越难打。

第318章 决定韩国命运的是谁?

  再加上庞煖每日里收到的消息,雁春君就是纯粹来捣乱的,他根本不是来打仗的。

  每日里就是军中闲逛,邀请诸国将领肆意饮酒玩女人,根本不加掩饰,重点是还拿他没办法,这种混蛋和各国将领关系混的太好了。

  压抑的军中生活,这些一贯习惯享受的贵族,谁不想去雁春君那里乐呵乐呵。

  对于这种事庞煖哪怕再是为之愤恨,也是无可奈何,明知道是燕国故意在给赵国上眼药,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毕竟这一日日耽搁,白白浪费时间,损耗粮草,但是却定不下一个确切章程,庞煖也不敢对联军将领怎么样。

  因为担心诸国之间又闹出什么幺蛾子,互相串联,在春申君给确定回复之前,庞煖也根本不敢去联系各国。

  这群各自心怀鬼胎的货色,谁知道他们知道具体的分兵计划之后又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就这些情况,庞煖岂能不为之心急,简直头痛欲裂。

  这个年纪,还没气死,已经是养性有成了。

  而春申君那边迟迟不给消息,也实在是给庞煖急的不行。

  如今春申君终于给了消息,认可了庞煖的计划,庞煖岂能不为之大喜?

  既然楚国已经同意了,那剩下的事儿就都好办了,庞煖立刻先去联系魏兆,只要魏兆同意,也容不得韩国不同意。

  至于燕国卫国,他们没有任何反对的权利。

  魏兆当即同意庞煖的决策,这个决策起码目前来看,同样也是对魏国最优的决策。

  庞煖在得到魏国的同意后,深觉大势已定。

  当即去请姬无夜和白亦非,准备说服韩国同意,原本还以为要费些口舌,但是完全没有想到,姬无夜和白亦非直接同意。

  唯独在城池收益上面掰扯了一会儿。

  庞煖满口答应三家均分,顺便要求韩国也割让五座城池给楚国,姬无夜和白亦非也是直接答应,反正大家都是空口承诺嘛。

  至于真到了最后,还有得掰扯。

  而且就目前这情况,也没什么较真的必要,装一装就行了。

  和韩国的沟通顺利到庞煖有些出乎意料,但是对方配合也不是什么坏事。

  哪怕心里反而又升起了一些警惕,但是也没有别的办法。

  不知怎的,庞煖又想起了剧辛,心中为之哀叹,想到了去年之战的情形,对于剧辛当时面对的情况算是彻底的感同身受了。

  多的是无可奈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情形所逼,大势所迫,也只能咬着牙做了。

  无论如何,六国共计五十六万大军,分出三十万大军无论如何也能拿下大河上下了、吧?

  有着楚国和韩国二十五万大军守着后面,他们再怎么废也总不至于瞬间崩溃、吧?

  哪怕真的事不可为,只要稍微守上一守,联军总也能安然撤退的、吧?

  庞煖下定决心,召集联军诸国将领,分兵誓师,拔营北上!

  誓师大会给了庞煖一些安慰,起码大家看起来都很有精神,气势也比较昂扬。

  楚国韩国也是拍着胸脯说一定保证联军后勤后方安全。

  分兵临行前,不放心的庞暖再次分别找了楚国和韩国,请春申君一定守好后勤安全,再三讲了利害关系,并且再次给楚国画了大饼,承诺若是收获满满,一定多分给楚国一些城池。

  春申君认真答应。

  找姬无夜和白亦非,则是再三承诺,三晋是一家,大河上下所有收获一定是三家均分,请韩国一定看好后方,千万别让秦国绝了诸国后路,尤其是一定要盯着楚国,让楚国千万别搞出什么幺蛾子。

  姬无夜和白亦非自然也是满口答应。庞煖在再三安排叮嘱之后,终于拔营北上了。

  联军这边的一举一动,都在大秦眼中。

  没办法,谁让联军营中全是内鬼。

  还没分兵的时候,他们分兵的计划,以及具体的分兵策略,都已经摆上了嬴政和蒙骜的桌案。

  嬴政一声冷笑,如果不分兵还真拿你们没办法,胆敢分兵。

  找死!

  此番六国合纵联军攻秦最好的结果,就是在到达函谷关之后立即撤退。

  若真如此做,大秦也是无可奈何,嬴政不会硬拼的,损失太重了,这样联军除了些粮草也没什么损失,多少也有些声威。

  可是既然不撤退,妄想有着更大的收获,那可就真是找死了。

  嬴政命令蒙敖和张唐,待分兵北上的那一支军队,陷入攻城苦战以后,立即出兵,强攻楚军。

  至于韩国,现在秦国的密使已经悄悄到达姬无夜营帐了。

  在姬无夜成名得权之前,他确实是这天下难得之悍将。

  但是人往往在拥有名利之后,就不再有血勇了。

  姬无夜表面粗犷,实则极其奸猾,极其善于投机。

  其出身名门大族,虽然家中已然衰落数代,但是仍旧算得上是一方豪强。

  其少年时便胸有大志,为人仗义,豪爽大方,不吝钱财,引得颇多游侠效忠。

  并且亦是天赋非凡,只可惜其运气不好,没有拜得名师,只能学一些炼体功夫,但是即便如此也是成就非凡,在当今天下也算得上一等高手。

  在其将近而立之年,楚国攻韩,一路势如破竹,韩国危在旦夕。

  姬无夜抓住机会,率领麾下七十门客自荐,率领不过区区八千哀兵,硬捍楚国十万大军,死战不退,一时之间竟令楚军难以再进一步。

  之后更是利用楚国内部矛盾,亲自率领麾下门客拼死无畏,成功刺杀楚国统军将领,逼迫楚军撤军。

  自那以后姬无夜便是扬名天下,一跃成为韩国军中新贵,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即便十几年的养尊处优,荣华富贵已经腐蚀了他,变得越发骄纵猖狂,残暴狠辣,但是他并不是一个蠢货。

  恰恰相反,在官场混了这十几年,变得越发狡猾了。

  像这么狡猾的人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的,像这么聪明的人也可以很明显看到韩国最大的威胁是什么。

  那真正决定韩国命运的又是谁。

  是韩王吗?

  当然不是。

  韩国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

  是秦国。

  是秦王!

第319章 秦王真是厚道人啊!

  姬无夜当然是聪明人,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那么他怎么会不在秦国留下善缘呢?

  在子楚继位之初,吕不韦权倾朝野,显贵一时,那时候,姬无夜就已经和吕不韦扯上了关系。

  两人只是一种非常浅薄的政治默契。

  在有利益冲突的时候,这点儿关系,还没有一张纸厚。

  但是在有利益关联的时候,那关系可就太亲近了。

  随着秦国越发强盛,姬无夜也是越发看重在秦国的这个关系。

  相应的,在这大战时刻,吕不韦也是需要用到这个关系了。

  在嬴政的授意下,吕不韦派出密使说客,说服姬无夜做出正确的选择。

  密使名为李戬,李冰次子,嬴政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