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楚国倒是还好,没有损失什么城池,嬴政现在并没有把楚国逼急的想法,这群货色打防守还是卖力的。
至于战死的那三四万士卒,楚国表示小问题,人死了没事儿,城池没丢就行。
至于最惨的,还是魏国小弟卫国,彻底完了,被顺手扫了。
这就是小国的悲哀,从头到尾身不由己,还被顺手灭了。
但是嬴政并没有灭了卫国,迁卫君于野王,留了十里之地为其采邑,不绝其祀。
这是为吕不韦和中苍留面子,他们都是卫国之人。
再者,还有公孙丽。
公孙羽当年为君尽忠,对抗魏国,其死后,完全被魏国操控的卫君也只能将公孙羽打成了乱党。
幸好公孙羽为人正直,自有义士敬佩其品格,死后有人为其收敛尸身,虽不是风光大葬,却也是有最后安葬之地,不至于曝尸荒野。
嬴政令卫君为公孙羽平反,追赠封号,寻其尸身为其厚葬,厚谢为其收尸之义士。
这一番操作,也是令公孙丽极为感动,真是一点芥蒂也再没有了。
她无比庆幸自己嫁给了秦王,祖父恢复名誉,留清名于万世,这原本是自己一辈子也做不到的事。
当此次战争逐渐收尾,真正的风浪才向诸国袭来。
此番所有战略目的都已经达到,嬴政并没有一味要多拿下城池,在达成所有战略目标后,便暂时休整,停军不前。
毕竟诸国并不是毫无还手之力了,见好就收才是最正确的。
在战场上大发神威,占尽优势,就应该见好就收,剩下的完全可以在谈判桌上得到。
在战事之上万万不能上头,宁可谨慎,也不可冲动大意。
能从谈判桌上得到的,没有必要一定采用战争。
很多时候威慑力比实际的战斗力更重要。
在自己家打防守战,和去别人家打侵略战还是不一样的,如今诸国损失惨重,正所谓哀兵必败,既然没有能力,也不打算开启灭国之战,就该慎重收手了。
这个世界上最蠢的就是没有目的的扩大战争。
进行无谓的战争。
战略目的达到,就应该及时收手。
嬴政很清楚这些东西,所以在所有的战略目的都已经达到之后,嬴政并没有继续乘胜追击,一味苛求城池。
若是真的逼的诸国团结一致,团结一心,那才是弄巧成拙。
诸国也不是真的毫无反手之力了,防御和进攻还是完全不同的。
好好吓吓他们,蚕食勒索才是最应该做的,也可以好好的慢慢消化。
就像现在,只要秦军不再进攻,诸国是绝对不会考虑反击的。
接下来诸国过得反应,证明嬴政所考虑的完全没错。
第323章 诸国反应
如今的赵国,赵悼襄王来不及后悔,急忙尽起全国百姓,召集兵卒做好万全防御,是丝毫不敢大意,已经摆出了鱼死网破的架势。
并且也已经紧急征调李牧率大军南下。
他现在是真怕士气如虹,所向披靡的秦军杀进赵国,虽然现在秦军暂时是停了,但若是休整完毕,乘胜追击,誓要报复赵国,那赵国是真挡不住啊。
至于魏国,现在魏国的损失已经足够惨重了,秦军一路上摧枯拉朽,直到彻底完成了自己的战略目的,这才停下脚步。
魏景湣王好不容易才稳住了手脚,吓得尽起全国之民守卫边疆,而且也只剩下了守卫之心,至于反击之心,现在真是完全没了。
楚国,楚考烈王现在是最后悔的,赔了夫人又折兵,就是楚考烈王现在真实的写照。
楚国这一次,面子里子都丢了。
除了好处都没得到,坏处得到了不少,其他的倒也没什么了。
面对秦国如今的威势,楚考烈王对于两国关系的破裂,只能说是后悔又后悔,现在正在想办法如何弥补两国的裂痕。
以及,迁都。
三十余年来,秦楚一向交好,两国世代联姻,正是因为秦国不想多面为敌,行远交近攻之策。
并且也有地理位置原因,有着韩魏在前面挡着,秦国也确实不方便绕过他们来攻击楚国,但是这一次,楚国彻底得罪了秦国,而近几年来,魏赵韩三国战略要地全部被秦国夺取。
如今秦国适宜攻击楚国的前线,距离楚国国都已经不足两百里,不说是朝发夕至,也能说三两日便可到达。
如今已经彻底得罪死了秦国,彻底被秦王记恨上,这种情况下楚考烈王如何还睡得着觉?
真怕哪天一觉醒来,秦军就已经兵临城下了。
如今这形势,楚国也只能布局想办法攻取魏,韩,齐三国。
再把楚都立于陈地,就实在太不合适了。
而且当初国都立于陈地,也只不过是权宜之计。
楚人还是想着可以收回故土,重回家乡的。
但是以当今秦国之威势,想要重回故土,实在是不太可能了。
如今,只能迁都了。
当然,迁都是一件大事,牵涉极广,肯定不能由楚考烈王来提,恰巧春申君本次攻秦,出师不利,损失惨重,也该他站出来说话了。
春申君非常配合的提议迁都于寿春。
楚国于寿春本已就深耕多年,早做有准备。
寿春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东临淝河,西望大别山,南靠芍陂,北依淮河,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易守难攻,实乃战略要地,而且距离秦国实在是够远,起码不用担心秦国可以轻而易举攻到家门口。
而且寿春周边土地肥沃,适合农耕,同时,寿春地处交通要道,便于贸易。
再则就是,寿春本就更加靠近吴越之地,当楚国把重心移向更东方,也可以更有效的帮助楚王真正掌控整个楚国全局,增强吴越江南的掌控力。
经此番战役,楚考烈王对于如今整个楚国的公室贵族,也是深恶痛绝,趁着这次迁都,也可以好好调整一番。
当然这么大的锅,只能是春申君暂时背一背了。
在楚考烈王同意迁都以后,暂时把春申君赶回封地,以消解诸多贵族之怨恨。
但是这只是一时的,等迁都稳定以后,过不久找个机会,找个借口,再给调回来嘛。
春申君也都是理解的,他不理解也不行。最高兴的自然是莫过于燕国,看到大家都倒霉,燕国只是出来溜达一圈儿,基本没什么损失,燕王喜那叫一个高兴。
现在已经准备派使者入秦,再谈连横之联盟了。
现在直接跳反容易被报复,但是联盟之事,可以先准备好嘛,明年再一起打赵国嘛。
燕王喜相信,现在秦国一定是很想打赵国的。
至于韩国这边,原本韩桓惠王对于姬无夜和白亦非轻易撤兵,很是不满。
即便说是为了守护韩国,回军相援,但是十万大军,哪里能这么轻易就退回来?
不过很快,韩桓惠王很快眼见联军崩溃,各自损失惨重,尤其是魏赵,不只是士卒死伤惨重,更是丢城失地。
天下间凡事最怕对比,韩桓惠王这么一对比下来,立刻就表示姬无夜做的对呀!
大家都亏,就我们没亏,那就相当于赚了呀。
不是姬将军不努力,实在是秦军过于强悍。
看看各国的下场,姬将军实在已经做的足够好了。
不只是不能罚,还要重重有赏。
看着这一团乱象,姬无夜由衷的感慨,真是选择最重要啊!
再能打又有什么用?看看各国的下场。
打不过,只要不打不就好了吗?
奇妙的反应反而让姬无夜下定了决心。
和秦国打是不可能的,永远也不可能的。
不过,虽然现在韩国出征之军没什么损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后续就没什么事了。
后续真正头疼的事还多着呢。
当然这一切就和姬无夜没有关系了,是韩桓惠王需要头疼的了。
韩桓惠王这个老狐狸,虽然没有什么大智慧,也没什么大能力,但是还是有一些小伎俩,会耍一些小聪明的。
就像现在他早已经给自己的儿子太子安准备好了后路。
自去年开始,韩桓惠王身体的状况便每况愈下,今年更是早就卧床难起,但是即便如此,他并未让太子安参与本次合纵攻秦之事,而是由自己全权负责,为的便是为事后做准备。
现在只要自己死了,太子安继位,只要侍秦恭谨,总是可以再拖一段时间的。
毕竟本次最得罪秦国的并不是韩国,而是楚国和赵国。
更重要的是,韩桓惠王看的很清楚,现在绝不是秦国开启灭国之战的时候,现在只要韩国侍秦恭敬,秦国也绝不会铁了心要灭韩。
现在被打怕了的诸国,皆如惊弓之鸟,秦国也绝不会逼迫过甚,真要是逼得诸国彻底联合起来,秦国也是不好过。
现在左右,不过是再多割让一些城池,是可以暂时安抚下秦国的。
事已至此,无可奈何,能拖得一日便是一日。
只要还能拖住,也许就会有转机!
第324章 又是赢麻的一年啊
当韩桓惠王参与这场国战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联军大胜,自然可以得利颇丰,韩国之危可以再拖上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至于攻秦失利,那自然也要付出代价。
做了三十余年的王,这点觉悟还是有的。
韩桓惠王第一时间就给大秦去了请罪奏表了,言辞恭谨,声称被诸国裹挟无可奈何,现在向秦王请罪,愿意割让给秦国十座城池。
临死之前能够为儿子多铺一点路,最后再做一点事,自己也是尽力了。
无论成与不成,最大的责任都跟随自己而去了,儿子也总能轻松一点。
只可惜了,祖宗基业在自己手里丧失了大半,死后也是无颜再见列祖列宗。
韩桓惠王本就是风中残烛,在接收到联军大败的坏消息以后,最后那口心气儿也是散了。
他安排了自己最后的后事,交代了所能交代的一切。
看着自己最优秀的嫡子太子安,他已经是自己最优秀的孩子了,但是最多也只是和自己差不多。
韩桓惠王一言不发,带着无尽的思绪与忧愁,为自己的儿子留下最后的台阶以后,薨逝了。
韩桓惠王算的很清楚,十座城池加上自己的请罪以及自己的死亡,这件事已经可以暂时揭过去了。
至于未来韩国怎么样,他已经实在不想再想了,他实在无能为力,无可奈何了。
韩桓惠王薨逝以后,太子安来不及伤心,一方面为自己的父王操办丧礼,一方面急忙给大秦上疏告知此事。
并请大秦册封自己为新韩王,言辞诚恳表示愿意继续忠心侍奉秦国,并且言辞恭谨的表示,在接受秦国册封之后第一时间就会入秦朝拜秦王,姿态可以说已经彻底低到了尘土里。
果不其然,在嬴政前后没几天,收到韩国这两封奏表之后,也顺势下了台阶。
韩国无足轻重。
现在注意力还是要放在赵国,魏国以及楚国身上。
秦国大军分别在蒙骜,王翦,杨端和等人的率领下,威逼赵魏楚三国边境,厉兵秣马,虎视眈眈。
三国的求和停战使臣也早已经到了咸阳。
嬴政根本不见,由吕不韦对诸国一通痛骂。
不过虽然不曾签订停战协议,但是却也暂时停下了攻势。
三国表示丢人是丢了些,但是好在秦军已经停下脚步。
三国也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但是他们高兴的太早了,这口气刚喘了一半,吕不韦就要求他们今年想要停战也简单,必须对大秦此次的损失给予补偿。
每家必须割让五座城池,赔偿粮食十万石,按照秦国的量具来,愿意接受,大秦便撤军,不接受的,即刻攻城!
上一篇:闭嘴勇者,我才不要向你赎罪!
下一篇:从青楼开始的高武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