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政 第47章

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嬴政私下找冉宏谈过,冉宏曾在小圣贤庄求学,也曾在荀子门下,荀子初来咸阳冉宏便前去拜访,荀子却什么也没说,只说想要见一见嬴政。

  既然如此,只能见一见了。

  对于这样的人物,不见是不合适的。

  反正有所求的是荀子,主动权在嬴政这里了,问题不大。

第81章 荀子献徒(求追读)一更

  论学大典次日,一早嬴政便派人去请荀子,荀子到后,嬴政亲往殿前迎接,拱手一礼,笑道:“荀夫子大驾光临,政不胜荣幸,快请入殿上座。”

  荀子规矩行了一礼:“儒家荀况拜见太子殿下。”

  嬴政听了自称便明白,这是以儒家身份拜见,心里当时就有数了,笑道:“荀夫子不必多礼,请入殿详谈。”

  待两人入座,嬴政说道:“荀夫子,政早已仰慕夫子大名,以夫子之才德,委身一小小县令之职,实在过于大材小用,常言道:能愈盛,于国责愈重,以夫子之能当承担更重益民之责才是,若夫子不弃,政愿为夫子举荐,请为大秦上卿。”

  “父王初初继位,求贤若渴,若得夫子相助,一定喜不自胜,大秦如今关于民风律法急需重新编订,也需要夫子这样的高德之士相助,不知夫子意下如何?”

  荀子也想不到嬴政一上来就是先挖人,不过这点小招数应付起来易如反掌,虽然给的待遇实在令人心动。

  荀子笑道:“小民毕竟是外臣,如今年纪也大了,不过寻一养老之处,春申君乃小民老友,实不可弃他而去,公子好意小民感激不尽,大秦如日中天,人才济济,不差老朽一人。”

  嬴政笑道:“夫子哪里话,夫子已然返璞归真,看似略显衰老,实则血气雄厚,早已达天人合一之境,天地元气连接天地二桥循环不息,一身修为堪称惊世骇俗,如今不过甲子之龄,哪里说的上老朽,纵是再过一甲子,应也无碍。”

  天下人从未见过荀子动武,皆以为荀子只是文人,也不想想,这个时代的儒家可能有单纯的文人吗?

  荀子最尊崇孔子,要知道,孔子可是一手《论语》,一手《抡予》的,尚武之风,乃至个人武力,丝毫不比墨子差。

  荀子也想不到嬴政竟能看出自己修为,而自己却完全看不清嬴政的修为,自己面前的嬴政就像一个普通毫无修为的少年人,心中不由得感慨真是可怕,纵是荀子不信神鬼之事,也不由得有些怀疑。

  但是被揭穿谎话对于荀子这种人来说,完全算不得什么大事,甚至可以当听不见,对此很好解决,转移话题就好了。

  荀子充耳不闻,看向嬴政自顾自说道:“殿下果然非同一般,只是不知殿下可知殿下的命格,已经大不相同了。”

  嬴政笑意一滞,只一瞬恢复自然,笑问道:“儒家不是向来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吗?”

  “政曾一览荀夫子著作,记得夫子说过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功。唯圣人为不求知天。如今怎的说起人之命格?”

  调侃笑道:“夫子莫不是也要知天辨人?”

  荀子淡然道:“殿下读过小民之论,小民大幸,那么殿下应该也知道还有一句: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天行有常,殿下之命格亦在天地自然之中,小民为何不能观而察之?”

  嬴政笑意慢慢收敛,面无表情,说道:“我受命于天,天命在我,周室天数已尽,如今天子气在大秦。”

  “夫子虽然学识渊博,却也不过是一小吏,焉敢妄谈天命?”

  “你可知因你今天之论,我就可以杀了你。”

  荀子道:“小民非是谈论天命,是天道也。”

  嬴政冷哼一声:“哼,狡辩,故意混淆天道和天命,罪上加罪。”

  荀子站起身来,拱手一礼:“殿下若如此说,请斩小民。”

  嬴政看着荀子,盯了数息,突然笑道:“荀夫子,被政吓到了吧,哈哈,快请落座,政不过笑谈罢了。”

  荀子安然落座,嬴政笑问:“不知荀子方才所言政命格已变是何意?”

  荀子回道:“殿下,小民研究天地自然之道,略有一些感悟,二十年前便看到紫薇之气披挂于秦,天子之命必出于秦,故而入秦一观,当时小民便言秦四世有胜,数也,只是小民还有半句话未说,那就是天子必出于秦也,殿下所言周室天数已尽,小民也认同。”

  “十年前,飞星划空而过,扰乱星辰,小民自然之道学术粗浅,之后便再也看不清了,闻听殿下上天眷顾,想到殿下年龄,这才想到,也许是殿下之故,这才入秦求见。”

  嬴政问道:“哦?那夫子今日见政,有何观感?”

  荀子恭谨赞道:“今日一见殿下,真乃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命格至尊极贵,天下无人可及,可谓前不见来者,往后千年也未必有后者。”

  “而殿下面相如此之贵,天象却混沌不清,改变天下的一定是殿下。”

  嬴政笑道:“政为大秦太子,得上天眷顾,身份高贵,自然可以改变天下。”

  荀子摇了摇头说道:“小民非是此意,天象混沌之前,一切皆有定数,混沌之后,再无定数。”

  嬴政问道:“这不是好事?人定可胜天。”

  荀子盯着嬴政说道:“五行轮转,终至大同,如今变了,还会大同吗?”

  嬴政直视着荀子的眼神,两人对视良久,忽然大笑,说道:“当政来到这世上,这世上会多许多佳话,少上许多遗憾。”

  收住了笑意:“无论怎么变,变不变,这都是必然结果。”

  “夫子,这些不是伱该想的事,你只需要成为我的助力,你不愿意,就让你的亲传弟子来。”

  荀子拱手一拜,说道:“小民明白,只愿殿下以天下苍生为念。”

  嬴政面无表情:“天命在我,这是自然。”

  荀子行礼退下,嬴政对着荀子背影高声道:“荀夫子,记住了,天命在朕。”

  待荀子彻底离开,嬴政嗤笑一声:“老东西,差点唬住我。”

  期待明天啊,阴阳家,邹衍。

  感谢@顺流而下666666的打赏支持

  感谢@始皇*天下的连续打赏支持

第82章 阴阳家邹衍(求追读)二更

  阴阳家虽然治国没什么用,但是有一件非常根本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他们的阴阳五行说,天命轮转需要一个解释,阴阳家就是最好的背书,百姓是需要合理忽悠的。

  不过如今的说法还不够完美,要改一改,五行相胜太不体面了,还是五行相生合适。

  还有就是他们的天文学造诣,大秦需要新的历法,如今的颛顼历已经不够准确了,农民的种植离不开更精准的历法,同样这也是一件定名之事。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纯粹用强是不长久的,百姓也需要在无尽的劳苦中,用上天命运这些东西来安慰自己。

  在统治中,尤其是维护社会稳定,宗教与信仰有其必要性。

  当然,这块土地从来不允许宗教掌控政治,但是宗教信仰又需要,朕只好勉为其难了,朕就是天子,上天之子,这个上天是没有拟人形象的,是天地自然的上天,天子就是天命的化身。

  天子牧民的理论根据,需要阴阳家的学术来背书,阴阳家的理论简单明了易传播,并且对君主没有任何限制,这可太合适了。

  而邹衍的大九州观点也有点意思。

  邹衍就是阴阳家的开创者,如今已经是古稀之龄,早已名传天下,因为他这套理论,列国皆尊其为座上宾。

  大家什么意思也很明显,周室明显是不行了,那么邹衍先生,你看寡人像不像接替周室的新德。

  齐宣王和齐闵王就极为重视邹衍,当然最后结果很惨,齐国后来躺平以后,燕昭王热情邀请邹衍入燕,出城扫地相迎,是真的扫地相迎接,都怕尘土落在邹衍身上,以燕昭王之雄才,甘为其徒,谦逊待之,邹衍之名传遍天下。

  只是燕昭王后面的燕惠王可就没他父亲那么大的心气,邹衍又回了齐国,但是邹衍心里还是心心念念着燕国。

  邹衍一直倾向于去燕国的最大原因就是,燕国在北方,北方属水,据他推算周为火德,水克火,合该燕国取代周室,而燕国又是周室嫡系传承,姬姓,得天下者必是燕国。

  一开始燕昭王的表现,邹衍坚信自己对了,只是很快燕昭王就薨了,继位的惠王,真不是东西啊,吞并齐国的大好机会都被他一手葬送,之后的历代君主,那是一个不如一个,直到见了燕王喜,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燕国没戏了。

  邹衍甚至已经在怀疑自己是不是错了,难道五行说不对?

  那时候还年轻,出点错也是正常。

  但是邹衍又研究了一下自己的理论,还是认为绝对没错,自己搞了一辈子了,不可能错,齐宣王和燕昭王那样的雄主都认可,不可能错的。

  直到十年前飞星划空而过,天象开始混乱,再也看不清,心凉了个透彻。

  唯一一点的希望,是道家秘传的一件秘密,宇宙分为大九州,‘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而禹王划分的九州,也不过是把赤县神州划为了小九州,赤县神州隶属东方,归属四灵之青龙七宿统属,上古时期天神流传下了青龙的力量,名为苍龙七宿,传说谁掌握了苍龙七宿的秘密,就拥有掌握天下的力量。

  遗憾的是,苍龙七宿的力量藏在七个铜盒里,而这七个铜盒在七国王室里密藏。

  这就尴尬了,想要这苍龙七宿就是为了掌握天下,但是不掌握天下又不可能得到这七个铜盒,成死结了。

  这也是之前几十年从没有考虑过这件事情的原因,但是现在没办法了,只能想办法了,看能否在天下一统过程中,或者一统后伺机得到这苍龙七宿的力量。

  当今天下,七国秦国最强,只是秦国乃是西方庚辛金,秦国的表现也证明了自己的学术没错,但是周属火,火克金啊,秦国没希望的,现在虽然强,但是早晚不行,七国谁没阔过啊(韩国不算)。

  奇怪的是,十年前自飞星划空而过,没几年秦国就灭了周国了,这不对啊,金怎么能灭火呢?

  邹衍又安慰自己,可能是金太大了,毕竟大周就剩点火苗了,五行相克也要体量差不多才行,合理,可以理解。

  那么算起来,楚国是火,楚国强盛,莫不是火德还未终结,是楚国存续了火德?一定是这样,火定然可以灭金。

  几年前邹衍就悄然定居在了楚国,苦心谋划。

  而就在今年,他终于知道为什么天象变了,是因为出了一个异数,那位人称天命之子的大秦太子,嬴政。

  去见一见他,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论学大典一见此人,邹衍便是一惊,嬴政面相贵不可言,至尊至圣,还真像天眷之子,不是秦王为自己添光加彩胡侃的。

  这位太子拿出来的东西更是再一次让邹衍怀疑自己的学术,这不对啊,这种天命之子,不可能被楚国灭了啊,楚国要多强才能灭了这种人?

  不行,必须要近身面谈,再仔细看一看,当日论学大典结束,便递上了拜帖,很快,就得到了嬴政的召见。

  说起来这些年真是蹉跎了,想当年昭王亲自出城迎接,自谦为徒,如今却要等着一稚子召见,唉。

  次日,嬴政召见邹衍,亲至殿外,热情的请他上座:“邹先生,快请上座,政久闻大名,久仰久仰。”

  邹衍心里舒服了些,起码这位太子还是有礼貌懂礼仪的。

  邹衍笑道:“老朽微名堪入太子殿下之耳,老朽之幸也。”

  “久闻殿下天眷之名,前日一见殿下风采,果然天生不凡,老朽佩服佩服。”

  嬴政笑着摇摇头,谦逊道:“哪里哪里,政不过侥得天幸耳,先生大名才是名震天下,不知先生此来,有何事寻政,若有政可助之事,政定义不容辞。”

  邹衍笑问:“老朽听闻殿下天命眷顾,故而特来请教殿下,殿下可曾知晓老朽之阴阳学说?”

  嬴政回道:“先生哪里话,政岂敢指教先生,传出去还不贻笑大方,先生才德政是一向倾佩的,政向先生请教才是,先生切莫再谈什么请教。”

  “对于先生的阴阳学说,政也有所了解,但只是了解一些皮毛,无名师教导,难以深入,正要请先生指教。”

  邹衍笑道:“殿下太过谦逊了,可同老朽一同探讨,不知殿下如何看待阴阳学说?”

  嬴政拍案叫绝:“哎呀,先生之学说,政极为认可,五行轮转真乃天道至理啊。”

  邹衍心中难免有些自得,果然,自己是没错的,有识之士都认可我,我自幼天赋非凡,得遇名师,一生苦心孤诣的学术肯定是没错的。

第83章 五行论(求追读)三更

  只是邹衍还未来得及回话,嬴政便接着说道:“只是,邹衍先生,政有一点不太认可,也许先生走入了歧途。”

  邹衍眉头微皱,说道:“殿下何出此言?”

  嬴政轻笑:“先生勿急,五行之相生相克政是极为认可的,五德终始政也是认可,但是,五德却不会相胜,只会相生。”

  邹衍一愣,急忙问道:“请殿下细说。”

  “先生曾言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代火者必将水,数备将徙于土,此大谬也,天下德行只会相生,岂会相胜,那不就是成了礼崩乐坏,仁义沦丧,倚强取社稷了吗?置德行何在?”

  “德行不在,还谈什么德之流转?”

  “所以说五德相生才对嘛。”

  “道是天地,化生阴阳,阴阳合三才,乃是天地人,正是三皇之属,阴阳演化五行,这才是五行之始啊。”

  “江山社稷,以土为先,黄为土色,位在中央,故轩辕德优,以黄为号,号黄帝,黄帝才是五德之始,非是大尧为始。”

  “黄帝后乃是颛顼帝,颛顼帝乃是黄帝之孙,黄帝乘龙升天,颛顼帝定历法,破共工,以德被尊为共主,正是土生金之德,所以说五德相胜大谬也,乃是五行相生才是。”

  “再往下,帝喾水德,帝尧木德,帝舜火德,禹王土德;颛顼帝传帝喾,帝喾传帝尧,帝尧传帝舜,帝舜传禹王,此皆是血脉相传,禅让而为,此正是五德相生啊。”

  “天地永存,天命无尽,人生于天地,人族本身越发强盛,人族天命自然也会增强,上一朝失了天命,非是天命尽了,乃是天命变得更强而轮转了,上一朝无力再承担更强的天命,自然天命轮转到了可以承担这更强天命的君主身上。”

  邹衍感觉太有道理了!

  正要赞叹,随即想起一个大问题,问道:“不对啊,帝喾是木德啊,怎么会是水德?”

  嬴政笑道:“此世人误解,帝喾划分四时节令,使百姓风调雨顺,这怎么会是木德,水是命之源,帝喾上善若水为政,肯定是水德。”

  “一推算就知道,帝尧制定节气历法,百姓安居耕种,这才是真正的木德。”

  “帝舜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这一看就知道是火德啊,而且你看大禹王,治水为天下主,土克水,定是土德,只有火才能生土啊。”

  邹衍重重点头,拍案叫绝:“这就对了,五帝正好是一个轮回。”

  邹衍接着激动地说道:“如此说来,夏为土德,商为金德,周为水德,接下来代水者必将木。”

  说到这里,邹衍心中想着:‘木为东,难道是齐国?齐国只余两城还能复国,又是一向富庶,曾称东帝,是啊,齐国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