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政 第78章

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对于所谓的停战,两国皆是心知肚明,也就是停一会,很快还会再战,但是能多一点喘息之机,对魏国来说已经是不错了。

  不过这次秦国倒是颇有诚意,把质子放回来了,并且还要联姻。

  但是奇怪的是,秦王和魏国联姻,却不和王室联姻,是和旁系联姻,乃大司马魏庸之女,说是曾有过一面之缘,甚是喜欢。

  虽说魏庸也是王室分支,但是身份也并不够匹配秦王,这事就要好好研究一下秦王、秦国是怎么考虑的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

  秦王可不是什么简单人物。

  至于魏庸,心里自然是一万个同意的。

  他虽然是魏国大司空,但是说实话,这个职位并非他想要的,只是主管一些内勤工程,这可不是他的政治追求。

  他更想要的职位,是大司马大将军。

  魏庸也很清楚自己就是大王掌握权力的一枚棋子,大将军这个职位靠他自己是不太可能坐上的。

  大王近两年身体越发不好,以他多年官场,敏锐的直觉判断,大王临走前一定会给新王铺好路。

  到时候这些老臣,怕是都要跟着大王一起走了。

  即便是现在和自己斗的不可开交的信陵君和大将军,都只有这一个下场。

  如何保全自己乃至更进一步,这是魏庸最为焦急的事情。

  这也是他为什么如此迫切想要成为大将军。

  有了军权,才有站队的资格,才有一线生机。

  但是现在有更好的机会。

  如果有秦国的暗中帮助,那么自己在魏国朝堂就是不可战胜的。

  至于自己是主战派,哎呀、主战是态度是手段,不是目的。

  再说了,大司空主战关乎大司马什么事?

  在使臣进入大梁城后,已经有人秘密上门提前商议此事,是他多年好友牵的线。

  私底下已经和秦国谈好交易,和秦王的联姻对他的好处太多了。

  第一是有了朝堂的支持,第二是自己可以借此机会再收获巨大声望,第三让魏王欠他一个人情,起码走的时候面子上不好把他也一起带走。

  只要明面上无法带走,暗地里有秦国高手保护,自己只要不太作死,肯定是没事的。

  只要熬过去这一劫,新王继位就是机会。

  当然,身为魏国第一主战的大司空,面子上肯定是要再反对一下这门亲事的,这也是收获声望必须要做的。

  只是嘴上反对一下,以防万一,朝堂上都安排了劝自己的人,嘴上说说而已,可不能弄巧成拙,真就成不了这门亲事了。

  秦国的人还给了他一个建议,让他坚决效忠太子。

  太子必然与信陵君不合,魏庸又是一向与信陵君不合。

  太子在秦国为质多年,正缺班底,魏庸只要投效太子,太子必然委以重任。

  魏庸深以为然。

  心里表示,现在和秦国合作也是忍辱负重,都是为了大魏的未来啊,老夫岂能以自己一人之名声,毁了大魏未来。

  现在朝堂虫豸太多了,跟他们在一起怎么能搞好大魏!

  还是只有老夫执掌大权后,才能令大魏富强,现在不过是利用秦国罢了。

  大王和信陵君只需要考虑他们王室和魏国,但是需要老夫考虑的就太多了。老夫一片苦心,总有大白之日。

  魏国朝堂

  魏安釐王召集众臣商议此次和谈,除了正在和秦赵楚对峙的大将没有召回,现在不在朝堂,其余文武大臣都在。

  当然,信陵君也不在。

  魏安釐王年龄已经不小了,近两年风云变幻也是令他心力憔悴,身体大不如前。

  也早就准备为新王铺路了,一直忧心太子如何回归魏国,实在不行只能换个儿子继承了。

  结果这次秦国一反常态,把儿子送回来了。

  秦国虎狼之国,新君亦是不凡,如今大占优势,竟然主动和谈,并且条件也太好了。

  把太子送回来,还要联姻。

  原本都打算太子死在秦国了,结果回来了,多少也是一件好事。

  联姻也是好事,但是很奇怪,人选竟然没有选王室直系,而是跟一个旁系联姻。

  魏庸这人寡人清楚,貌似忠良敢战,实际不过是阴险小人,寡人执掌朝堂三十多年,这种货色还能看不明白?

  难道秦王打算用这个人扰乱魏国朝堂,不应该啊,魏庸没这个能力啊。

  而且魏庸一向主战,秦王应该恨他才对啊,总不可能也了解魏庸为人吧,不太可能。

  不得不说,除了寡人,朝堂之上也没几个人可以看出此人本性。

  难道是秦王真的喜欢魏庸那个女儿?

  扯淡,两人不可能有见面的机会,怎么可能喜欢?

  难道是秦王憎恨魏庸乃是主战派首领,特意要恶心他,就要她女儿?

  魏安釐王想了想,这种可能性还真不小,反正换了自己,自己也不介意这样来一下。

  不管了,左右一个女人,还不是自家女儿,给就给了。

  真把自家孩子给出去还真不愿意,毕竟和秦国争战是必然的,现在停战也不过是一时之计。

  魏安釐王哪里知道,在他手下魏庸自然没这个能力,但是他没了以后,那可就是大祸患了。

  狠角色都死了以后,还剩下的可就是新的狠角色了。

  魏安釐王犯了一个大错误,他误以为太子也有他的政治能力。

  而大秦还真知道魏庸的为人,并且与之达成了合作。

  大秦还悄悄留下了魏庸的把柄,以后由不得他不配合。

  想白嫖大秦的支持?做梦!

  现在大秦不需要魏庸搞出什么大动静,只要保住他不倒就好了。

  等魏安釐王和信陵君,还有大将军都没了,这时候资历最老的魏庸,就不容忽视了。

  有时候落下棋子,并不是一定要立见成效。

  反正大秦没有任何损失。

  秦国的心思很多人也很奇怪,但是魏庸毕竟乃是大司空,往年深受魏王信重,并且名声一向很好,是出了名的忠诚敢战之人,倒也没人能想到魏庸竟然和秦国搅合到一块去了。

  此时的魏国朝堂主战派主和派吵声一片,现场气氛极为热闹,魏安釐王冷眼看着下方的一切。

  有那主战派不明内因之人还为魏庸叫冤,信誓旦旦说一定是秦王憎恨大司空主战,特意要报复大司空,大司空的大小姐到了秦国一定生不如死。

  坚决反对联姻。

  魏庸也站出来反对,正义凌然的说:“若是舍小女一人可得真正之和平,臣纵然爱惜小女,为大魏着想,也愿意牺牲小女。”

  “但是秦国虎狼之师,岂会因一女子而得和平?只有战,打怕了秦国,大魏才能真正安宁。”

  魏庸发言引起主战派赞声一片,但是主和派又是一片抨击。

  有那主和派说:“大司空不过是难舍爱女,因小忘大,大魏虽强,但如今大魏一己之力对抗秦楚赵三国,岂是对手,如今形势简直危在旦夕。”

  “秦王愿意联姻停战,魏国就会有喘息之机,只要秦国罢手,打退赵楚不是问题。”

  “如此浅显的道理,不知道大司空为什么不明白,也不知道大司空为什么不愿意?”

  “难道真的要大魏亡国吗?”

  双方吵闹不休,魏庸也担心横生波折,使出了杀手锏。

  提前安排好的主战派站出来说道:“胡说八道,大魏何其强盛,前两年秦国才被打的守在函谷关不敢出关。”

  “而赵国长平之战至今依旧元气大伤还未恢复,楚国不过南蛮子,一向如散沙,如今有何不敢战?”

  “只要请信陵君为主帅,胜利不过反手之间罢了。”

  也就是这最后一句话,让魏王坚定了和谈的决心。

  再让信陵君掌握军权,再获大胜,这魏王的位子,可就真说不准了。

  不用信陵君,还想解决危机,就只能和谈。

  反正不是自己女儿,即便是,现在也只能认了。

  魏安釐王长长一声叹息,极为明显,众臣逐渐安静,听大王安排。

  “诸卿说的也都有理,寡人也知道诸卿的难处。”

  “但是大魏这几年连年争战,未曾有一日安宁,再起倾国之力大战,胜负尚且不说,百姓已经难以承受了。”

  “寡人不好战,寡人更不怕战,但是寡人要为大魏百姓考虑啊。”

  “大魏,真的到了需要安歇的时候了。”

  “寡人决定了,和谈吧。”

  魏安釐王看向魏庸:“大司空,卿若是不舍爱女,寡人也可理解,可与秦使商谈,以王室之女联姻,寡人不会允许臣民的孩子被秦国欺辱。”

  魏庸还能咋说?别管愿意不愿意,魏庸都立刻站出来,正色说道:“大王对臣拳拳关爱之心,对臣民爱护之心,臣岂能不知?”

  “为大魏计,臣岂会吝惜小女?臣亦公室,世代富贵受大王爱护,如今能为大王分忧,为大魏分忧,小女定然也是心甘情愿。”

  “大王,秦王指名道姓要小女,何必再徒生波折,为了大魏,请大王允小女联姻入秦。”

  这下子无论主战主和都无话可说,并且连声称赞魏庸大义。

  魏安釐王激动热泪盈眶,动情道:“大司空高义,寡人,唉,寡人真不知道该说什么,真是委屈大司空了。”

  魏庸拜下:“大王言重,只要为了大魏,臣甘愿粉身碎骨。”

  魏安釐王连连点头:“好好好,大司空只管放心,寡人一定为这孩子准备丰厚嫁礼,绝不让这孩子到了秦国受人欺辱轻视。”

  魏庸拜下:“臣多谢大王,臣代小女也多谢大王爱护。”

  一时间君臣两宜,朝堂其乐融融。

第152章 魏庸,狠角色啊

  这次秦魏和谈,秦国达成了战略战术双目标,往魏国核心权力敲下了棋子,秦王得了个美人,聘礼都只象征性给了点,愿意停战就是最大的聘礼了,何况还把太子送回去了。

  秦国赢了。

  魏国得了喘息之机,可以打退赵楚,魏国也不亏。

  魏安釐王可以在依旧压制信陵君的情况下使魏国度过危机,并且自家太子安全归来,可以放心铺路了。

  也赢了。

  魏庸更是大赢特赢,得到了秦国的支持,得到了魏国巨大的声望,得到了大王的一个人情,基本确定了不会被大王一起带走的命运。

  都赢!

  貌似没有输家。

  不看长期的话。

  而且现在大梁城中还有一件令魏安釐王和魏国朝堂上下都焦头烂额的事情。

  铁血盟好好的要在大梁举办什么竞卖活动,拿出了几十件即便是王公贵族都眼馋的珍宝。

  珍宝且罢了,但是不知道铁血盟哪里搞到了七星龙渊宝剑,这等宝剑竟也舍得拿出来做竞品!

  这一下可真是不得了了。

  诸子百家、天下群雄、武林豪杰、贵族高官、乃至绿林好手、刺客杀手尽皆前往大梁,誓要夺得此宝剑。

  一时间整个大梁城鱼龙混杂,不知多少人好勇斗狠,奸淫掳掠,治安急速崩坏,魏国诸多贵族不多带点人都不敢出门。

  至于普通百姓,那更是苦不堪言。

  毕竟小偷小盗自知此等宝剑自己是没希望的,他们也没这个胆子谋划宝剑。

  但是借着这个机会,趁着混乱,浑水摸鱼的胆子他们还是有的,而且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