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蓝薬
小梨儿说道。
她的弟弟小瑕儿从阴翳里爬了出来,他倒没有哭,可能是一路上走来哭多了,这时过来帮姐姐收拾起了眼泪。
闵宁这时终于发问了:“你们叫什么名字?”
一路以来,未免那赵元望一行人生疑,横生枝节,她都没有对这两孩子表露过多少关心。
女孩带着哭过后的鼻音道:
“我叫庆梨…我弟弟叫庆瑕。”
闵宁点了点头,没急着多问。
关于这两孩子的来历,她从赵元望一行人一路上的交谈中听出了不少,再辅以一些猜测,这两孩子是自小就给人遗弃到佛寺去的,不知父母是谁,甚至连认亲的玉佩之类的信物都未曾留下,男孩那时刚出生不久,女孩那时大概三四岁,或许还留着些对父母的记忆,只是也不过是模糊的倒影。
佛寺的僧人们把二人养大,同时测试了他们的天资根骨,惊觉二人非同凡俗,竟一位是道种、一位是佛种,而且俱是先天之种,而非后天修行,住持不想二人糟蹋了天资,又怕怀璧其罪,就修书一封送去蜀地的名门正派峨眉山,让二人拜入他人山门之下。
只是不曾想走漏了消息,半路遭伏,一行数僧都死于那四人之手,而那四人也依约要把两个孩子卖给白夫子。
“他没对你们做什么?”
闵宁环视了一圈,发觉此地意外宽阔,全然不似寻常地窖,而且颇有纵深。
小梨儿回忆后道:“他把我们捆住丢在这里就走了,我是拿石头割开绳子的,他走之前还说我们两个道种佛种,能炼他要的‘剑丸’。”
剑丸?
闵宁不是未曾听过这词。
所谓剑丸,是为剑意凝练于丹砂金石之物上,擒天地玄黄之气,以做剑气,尽数内敛于丸内,利可削铁如泥,柔可绕指环柔,最上品的剑丸,五色神光,无物不刷。
“可这白夫子也不使剑,又哪里来的剑意凝练剑丸?”
闵宁不禁嘀咕出声。
正疑惑时,耳畔传来著雨的声线:
“那就不是他的剑意。”
闵宁微挑眉毛,著雨会主动出声,那无论如何,此地都大有玄机。
于是,她顺着话问道:“也即是说…此地有剑意残存?”
“就在深处。”
闵宁微微颔首,转头对两个孩子道:
“你们且在这待着,我到深处看看。”
两个小孩自然不敢乱窜,都乖乖点头,目送闵宁离去。
甬道格外漆黑,斑斑青苔生长壁沿,闵宁见有小鼠窜过地面,自怀里摸出火折子,点燃照明。
一路往深处走,地上多了些乌黑的痕迹,些许腥味飘荡,那尽是血迹。
闵宁眉头微皱。
当她更深入时,则是深皱。
眼前空间宽阔起来,满地血淋淋一片,钜刀落在一旁泛着斑红,深处凹凸不平的轮廓走近一看,则是白骨嶙嶙,吱吱作声的小鼠穿过骷髅的眼窝,地上还有残碎的发丝。
再仔细一辨别这些骨头,都幼小极了。
不知多少童男童女死于其手……
闵宁拳头攥紧。
就这样死了,还是太便宜了。
庞大的丹炉屹立空间的中心,由全铜所造,仙人紫霞纹雕于其上,炉有三耳,闵宁走近一看,可见斑驳发锈的铭文。
“万神罗列,白脉流冲。丹砂晃朗,铅汞凝澄。身且寄向人间,神已游于天上……”
闵宁总觉这经文有什么玄机,但所读诗书典籍甚少,看不出来。
著雨这时道:“全真教?”
“伱认得这些字?”
“是《重阳立教十五论》。”
“重阳…王重阳?”闵宁倒听说过这位全真教立教祖师的名讳,她看了眼这丹炉,继续道:“看来,这白夫子就是用了全真教的丹炉来炼剑丸,那些剑意…在更深处?”
“应是如此,不过…”著雨缓缓道:“你有没有想过…他为何要以活人炼剑丸?”
闵宁努力想了想道:“没想过。”
如今著雨一说,闵宁倒是有几分疑惑了,要拿人炼剑丸,确实未免令人匪夷所思。
“…若无基底,便是有剑意也不成剑丸。”
“你的意思是说?”
“里面剑意渐生灵性,几近活物。”
著雨慢慢揭露道。
闵宁神色一凝,有灵性的剑意?这她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更深处到底有什么?以致于让这白夫子执迷于凝炼剑丸。
想到那一路走来所见的白骨嶙嶙,戮杀童男童女,闵宁不住攥紧了拳,若是里面的剑意渐生灵性,几近活物,那么与白夫子狼狈为奸也未尝不可能。
更进一步,既然有全真教道士的丹炉在此,那么这白夫子…又是否是与某些道貌岸然的牛鼻子有所勾连,凝炼剑丸的背后,是否又藏着个牛鼻子主谋?
“牛鼻子都不是好东西。”
闵宁自语一声。
著雨:“……”
片刻,闵宁反应过来,解释道:
“我不是在说你,我是在说别人,譬如我一路杀的那些道貌岸然之徒,又譬如景王女这类漠视凡尘的狂悖之途。”
著雨也不多做纠结,只是道:
“这深处似是洞天秘境,不知通往何处,或许一念之间,就横跨千里。”
“若能除害,”
闵宁凝望深处,
“就不差这一两千里。”
………………
今日喜鹊阁大举搜查重阳观。
“你们要走西城门出去?”
将官扫了那行人几眼,衣着素朴,两人高的大驴车裹着层厚布,不知里面藏了些什么。
方师傅低着头,唯唯诺诺道:
“是,咱们走西城门入蜀,那里锦商多,请得起我们的也多。”
守门的将官都没听半句,招一招手就让身后几个兵丁围了过来,他则一把扯开驴车的厚布。
好几大口箱子现于目前,还有数把刀剑、禅杖、长枪等等整整齐齐地捆在一块,冒着入骨的寒气,一看便知开了锋。
“这些兵器…怎么地回事?”将官回头问道。
方师傅小心翼翼道:“咱们是戏班子,莫说是唱戏要用来耍两把,就是一路上碰到个劫道的,也能用来护全自己。”
这话说得不无道理,将官眉头微皱,似在思索该不该放行,方师傅使了个眼色,就见伶人中一个俏女子走出,柔柔地依过去。
香风扑鼻,将官的眼睛一下迷糊,接着见方师傅捧着一小袋银子送过来道:
“小小心意,不成敬意、不成敬意。”
将官的手搭上腰肢,掂量了下钱袋子道:
“好说、好说。”
不消多时。
崎岖的山道上多了条长长的队伍,盘山而行,蜿蜿蜒蜒,方师傅佝偻着腰背走在最前头,抬头远望。
他叹出一声道:
“折腾这么多天,总算是出来了。”
身后一众伶人随着话音落下,一气长吐,像是齐齐拧开了阀。
大日高悬,晴空万里。
云海浮过远方天际,他们自萧关一路辗转,沿路躲过多少追兵,直至山同城本欲瞒天过海一举出关,却又因孤烟剑之事不得不驻足停留,期中的惊险可见一斑,如今众人心里悬着的大石落下,方才留意到山间的阵阵鸟鸣是多么婉转动听。
只见一位常扮生角的人上前来,出声问道:
“师傅,接下来是去哪?”
“去剑门关,到了那便重归晋土了,不过沿路并无凶险,左右不过三两市镇,我们多走野路,那喜鹊阁便是反应过来,想在这山势找我们,也是大海捞针。”
终于出了危机四伏的山同城,多面鬼久皱的眉头舒展开来,在这小小县城内,好几次险些便满盘倾覆,无论是喜鹊阁、还是黄景等人,都可以输许多次,他们却只能输一次。
听过多面鬼的回话,生角也心境松懈,回望了眼山同城:
“可惜…那些兄弟姐妹了。”
多面鬼不曾回头,目光平静道:
“吃这碗饭的,就是要卖这份命。
人啊,总得为什么而活。”
便是终于出城,也不算安然无恙,他们牺牲太多,只是多面鬼有铁石般的心肠,虽有悸动,也只是悸动而已。
生角低头道:“师傅教训得是。”
多面鬼按了按脑袋,继续道:“朝局动荡,党同伐异,国相如今也左右为难,国相虽姓完颜,却有为国开疆之心,只是其他完颜家人安于牧羊守土,有了这些边关情报,国相上可启禀陛下,下可安定完颜,至于孤烟剑完颜惊…据传是国相之子,也不知真还是不真。”
生角道:“大抵是真的,当年国相东躲西藏逃避仇家之时,就将儿子抛于野外,还留了信物在身。”
“罢了罢了,不去多想了,相信他已走远了。”
多面鬼如此道,喜鹊阁大举搜查重阳观,他们趁此从西城门走锦门山道而出,而孤烟剑本就为三品武夫,而且曾为狼孩,带着桀骜野性,出城后便抱着那女婴孤身走了。
“一众江湖义士被我们玩弄鼓掌之中,黄景、唐泽、云笼刀、赵彦等人更是身死,这大虞江湖人为了这孤烟剑,可是搭上了不少。”
念及此处,多面鬼又想到黄景身死元丰楼外,不禁嗤笑一声:
“江湖?大浪淘尽,本不过一盘散沙。”
不知过了多久,
山道之上,
大风呼啸。
气浪汹涌而来,滚滚落叶泛起山道上,毛驴别过头哼鼻嘶嘶鸣叫,一行人的步子不由放缓,多面鬼苍老的眼皮耸拉,忽又抬起,只见远方多了个不起眼的黑点。
飞扬的枯叶打着旋落在道上,咔地踩得粉碎,只见一人忽然挤在锦门山道上,背剑携刀,踏叶而来。
第434章 为什么而活(二合一)
西晋京城骧京。
曹文舵今日进京本为拜谒陈家,商议起复之事,然而刚刚进京没多久,就有完颜家的人送来请柬,而再一细看,惊觉请自己相见的人不是别人,竟是当朝国相完颜雍。
“不知国相今日缘何召见?”
被仆役领进了书房,哪怕知他是完颜家的人,曹文舵还是深深作揖。
“不过是昔日同僚叙旧,何谈召见?”
一人起身相迎,虚托起他作揖的手,面目慈祥,不似其他完颜家人带着女真人的凶相,这位临近花甲之年却有开疆拓土之心的老人不是别人,正是当朝国相完颜雍。
“文舵如今不过一介庶民,自然是召见。”
曹文舵顺虚托而起,回应得妥帖。
如今国相突兀请见,哪怕他在京中为官已久,也是全然摸不着头脑,半点风向都难嗅。
国相缓缓道:“曹侍郎何以自贬?”
曹文舵本想回话,但话到嘴边,又被“曹侍郎”三个字给憋回去了,贵为国相,用词定然谨慎,绝不会口误,如今唤他做“侍郎”,难不成另有玄机?
上一篇:师尊求你别再带凤傲天回来了!
下一篇:毛利小五郎的柯学后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