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瞳无华意
【资料上说,一化钱是在公元前222年前后,才开始铸造的,我们现在应该去哪里找啊?】
【去辽东半岛,那边是燕国最后退守的领地,也是一化钱铸造的地方,我们去那边碰碰运气,若是幸运便能从铸材上将那只币妖擒住,如若不然,我们便要再等一等了。】
沈月岚等人花了两年左右的时间,探遍了当地的铜矿,却并没有发现有关一化妖的踪迹,考虑到明刀妖的铸材是她们在蜀地那边寻得的,所以也不排除一化妖的铸材同样来自外地的可能。
但倘若如此,沈月岚等人可就要头疼了,因为短时间内结束战斗的可能不大,她们就得在此再多呆两年了,毕竟燕国是倒数第二个被灭掉的。
事实上,统一战争早已经开始,在她们刚刚抵达燕地的那一年,韩国就已经灭亡了,而韩国最先灭亡不是没有原因的,它在七国中为最小,而所处地理位置却最为重要。
它扼制秦国由函谷关东进之道路,秦国要并灭六国,必须首先灭韩,因而形成了秦韩两国间的连续战争,即便韩国已经向秦表示愿为藩属,仍然不被秦帝国放过。
秦王政十七年,韩王安九年(公元前230年),秦王政派出秦将内史腾,率兵对韩国发起总攻,韩国无力抵抗,被秦军攻克韩都,俘虏韩王安,韩国就此灭亡。
从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魏、赵为诸侯,至公元前230年韩国灭亡,历时173年,韩国先后13位君主,其中后五任称王,王国历时104年。
秦国的第二个目标,是同为三晋之一的赵国,秦王政十七年,赵王迁六年(公元前230年),赵国发生特大旱灾和地震,秦国在次年大举进攻赵国。
秦军虽经苦战,但与赵军始终胜负未分,秦王政和他的谋臣认为,秦两次伐赵失利均是李牧所为,既然在军事上无法取胜,那便改用反间计。
秦人花费重金收买赵王迁的宠臣郭开,让郭开在赵王迁面前诬蔑李牧、司马尚企图谋反。
赵王迁听信谗言,罢免了李牧、司马尚,改任赵葱、颜聚为赵军统帅,并错误地将李牧杀掉,自毁了长城,为秦灭赵铺平了道路。
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赵葱、颜聚奋战数月,最终被秦将王翦击败,只得退守邯郸,而这时,赵相郭开就又开始发挥作用了。
是他为了一己之私,多次劝说赵王投降,使赵王迁丧失了斗志,最终下令开城向秦军投降,可以说,若非郭开从中作梗,秦赵之战,胜负犹未可知。
秦国攻下邯郸后,公子嘉逃到代地称王,是为代王嘉,在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攻下代城,代王嘉自杀,赵国彻底灭亡。
从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魏、赵为诸侯,至公元前222年赵国灭亡,历时181年,赵国先后11位君主,其中后六任称王,王国历时101年。
当然,此刻是公元前228年,就目前而言,赵国还没彻底玩完,但在失去赵地的人口和土地后,赵国也基本上失去了东山再起的能力。
【虽然孤身为前秦王,很高兴能看到秦灭六国的盛况,但那个郭开可真不是什么好东西呀,即便他帮了秦国不少忙,也断不可留。】
【他今天能背叛自己的母国,明天就能随时背叛大秦,这样品行低劣之人,怎能留他苟活于世!!】
第二百七二章 郭开之死
看来赢梦泽是相当不喜欢郭开这个人了,沈月岚不知道嬴政是否喜欢这个人,但他的的确确是给了郭开上卿的爵位,
而有关郭开最后的结局,正史并未进行任何形式的记载,因而众说纷纭,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
一是被秦人杀死的。因为郭开在秦国,根本不收敛,还是贪图享乐,各种坑蒙拐骗,小人本质暴露无遗,结果得罪了秦国的大臣,所以被杀了。
二是被盗贼杀死的。郭开在赵国留下了大量的金银财宝,所以他想回到赵国的首都邯郸取回他的财富,但在运送财富的过程中,他遇到了抢劫的盗贼,他们不仅抢走了郭开的财宝,还给了他两刀。
三是被赵人杀死的。郭开背叛了赵国,公子嘉逃到代郡后非常生气,于是组织了一群刺客,派人去秦国刺杀郭开。
长篇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主要采信的是第二种盗贼说,有意思的是,无论是哪种说法,郭开都难逃一死,他在世人的心中的形象可见一般。
而沈月岚等人则打听到了一种,杂糅了盗贼说和赵人说的传闻。
【传闻建信君郭开在赵国为官二十余年,历任两朝相国,在位其间曾利用职权搜刮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埋藏在相国府宅的地下。
他在秦国为官后,一直惦念着这笔财富,后经秦王批准,他亲自带着百余名家丁,前往邯郸旧宅挖掘财宝,装了满满四车。
郭开打算把这些财宝运回咸阳,一部分献给秦王,再用一部分贿赂秦朝有地位的高官,剩下的用来建造豪宅、豢养家奴。
但不幸的是,车队在赶回咸阳的途中,遇上了一伙凶恶的强盗,他的百余名家丁尽被杀死。
这些人把郭开身上的衣服剥得一丝不挂,然后将他绑在一棵大树上,上千人轮流在他身上割一刀,同时大喊一声“为李将军报仇!”最后把郭开割得只剩下了骨头和一滩血水。
据说这伙人都是李牧的部下,他们为了给李牧报仇,专门派人打入郭开府中充当耳目。
在掌握了郭开外出的准确信息后,他们于归途中设伏,杀人夺宝,为李牧将军报了仇,然后带着四车财宝扬长而去了。】
【哼,活该,这种无君无父,私德败坏之人就该死的这么凄惨,孤这个重孙儿还是有些正事的,知道不该让他继续活着。】
【咦?梦泽你怎知道这是赵政的手笔?】
【哼,这种朝廷大员的动向,你真以为是那么容易搞到的?若无秦廷默许,在这个当口,谁能伤那郭开一根毫毛?】
【原来如此,看来我当初对支线历史中的郭开还是太仁慈了,竟然一刀就送走了他,千刀万剐之刑,他未能享受,真是太可惜了。】
【哼,当初也就是孤不知道这事,知道了定然要力荐一番大秦的各种刑法,对了,孤听说大秦军团近日已经兵临燕国边境了?】
【对啊,谁让燕赵接壤呢,据说燕王君臣惶惶不可终日呢,毕竟就这么眼睁睁地秦国扫平三晋后,就要朝自己杀来,他们却根本无计可施,任谁都得害怕。】
在这种高压之下,燕太子丹最终想出了一个昏招,一次孤注一掷的暗杀行动,即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王】,时值公元前227年,也就是明年。
【哼,要孤说,就算他成功了又能怎么样呢?秦灭六国并非政儿一人之意志,而是整个大秦的意志,他杀死一任秦王,最多也就能拖延一年半载而已,遑论刺杀行动还失败了。】
【是啊,但是秦王政差一点死于荆轲之手,此举直接导致了秦国大军调转枪头,大举进攻燕国,在公元前226年,秦军就攻下燕都蓟。】
【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郡,也就是我们这里,据说秦将李信还率领秦军数千人,追杀太子丹到浑河附近,太子丹因潜伏于水中幸免于难。】
【哈哈,这个混蛋敢做不敢当,刺杀孤的重孙还不敢承担后果,反而要他的母国为此付出代价,当真懦夫行径,活该他被他父王背刺!】
逃到辽河流域的燕王喜,认为秦军攻燕,是完全由太子丹的谋刺阴谋引起的,灭国之祸起于太子,代王嘉亦劝燕王杀太子丹,献首于秦以求和。
于是燕王喜杀太子丹,献首求和,但秦军并没有因此停止对其进行军事进攻,秦军一直追击燕残部到辽东,由于地方偏远,对全局关系不大,秦国随即将兵力转用到对魏楚作战上。
而三年之后,秦对魏楚的战争胜利结束,秦军再次调转枪头,进攻辽东和代郡,燕王喜被俘,代王嘉自杀,燕国至此灭亡。
自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姬奭于燕地,至公元前222年燕国灭亡,历时822年,燕国先后44位君主,其中后8任称王,王国历时110年。
【所以,君上,荆轲刺秦王之事在明年就会发生,燕廷也会在后年被揍到咱们这边来,我们可以提前做些准备了吗?】
【嗯,虽然我也觉得应该如此,但实际上,我们只要等燕国的铸币工坊迁到这边来后,直接在哪里盯梢就好了嘛。】
【唉?这么简单的吗?孤还以为要打上一场呢。】
【简单?那到时候抓捕工作就交给我们的昭襄王了,怎么样?】
【虽然孤很高兴你还记得孤的身份,但请不要用昭襄王这个名号称呼孤,那是后人给孤的谥号,怎可用来称呼活着的孤。】
【啊,对对对,我不是觉得这样称呼你比较有气势嘛,梦泽这个名字怎么听都是个女孩子的名字。】
【哼,还不是你给孤起的,现在还嫌弃起来了,孤都没嫌弃。】
【好啦,好啦,别生气了,现在时间还早,我们去渤海边上钓鱼怎么样?顺道看看当初那个渔村怎么样了?】
【嘿嘿!嘿!阿岚你想看的是渔村吗?明明是想那丫头了吧?】
【唉,素衣,有没有人告诉过你,要看破不说破,我的确是想顺道看看那丫头,毕竟再来这个时代,指不定就是什么时候了。】
【可…她在我们相遇的那天就已经……走了。】
【我知道,我知道,我只是想再看她一眼,哪怕那里已然空无一物。】
第二百七十三章 物是人非
那小小的渔村,历经三十年的风雨,早已人去楼空,遍地的断壁残垣,黑鸦枯骨,塞北的风雪将此地渐渐掩埋,只留一片破碎的孤墙,还在顽强地矗立着。
沈月岚不是没想过物是人非,却没想到短短三十年的时间,竟足以摧毁一座繁荣一时的村落,是了,那可是三十年啊,一个人一辈子有几个三十年呢,古人难活一甲子啊。
虽然就算穿着单薄的战国薄裙,沈月岚等人也不会被冻死,但她们还是应景地穿上了匈奴大衣改制而成的冬装。
在她们动身出发的时候,天气还算暖和,因而她们这才打算去海边游玩几日,却不曾想短短数日,整个辽东就已经步入了冬季。
【唉,自从离开了宋代,我就很少再去关注春夏秋冬了,明明跟老赵他们几个在小破观的时候,还是很关注这些事情的,究竟是什么时候,我开始变的这么不食人间烟火了呢?】
【君上所言,吕某这三十年间也略有所感,最开始某也是打算认真过日子的,春去秋来,就这样一直守着赵姬过活,现在想来,那几年是某最快乐的日子。】
【但目送赵姬入秦后,某就感觉时间过的好快,虽然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做了不少事情,但感觉一切是如此的虚幻,宛若云烟,抓不着,摸不透。】
【又像是黄粱一梦,让某不禁想要探究,长生种与短生种之间的区别,虽然折腾来,折腾去,也没搞清楚个所以然就是了。】
【哈哈哈,我有时候也会思考这个问题,不过我觉得,所谓的长生种也就那么回事,不过是相对而言寿命较长罢了,人的一辈子是一生,那蚂蚁的一生就不是一辈子了吗?】
【从所谓的短生种到长生种,的确会新鲜一阵,但到最后的感受都是一样的,不过是浪费的时间更多了一些而已,没什么可欢喜的。】
吕知微在与沈月岚进行粗略的哲学探讨时,素衣和嬴梦泽则在海边琢磨着如何进行冬捕,冬捕是需要在已经冰封的海面上钻出一个洞来的。
但在这个洞要挖在那个位置上,两人起了争执,素衣认为海深一点的地方,鱼会更多一些,而嬴梦泽则喜欢在海边打个窝,因为那样比较有安全感。
【怕什么,你还怕被淹死不成?】
【孤当然怕被淹死,那可是大海啊,孤不会游泳的。】
【哎呀,你就算沉到海底也不会被淹死的,妖姬之躯岂是那么容易就嗝屁的,对了,你还没有看过海底吧,我时间带你下去玩玩吧。】
【孤的确没见过海底有种怎样的风景,也确实想要看看那里到底是什么样的,但现在是不是冷了点,虽说妖姬之躯不会随随便便地被冻死淹死,但还是会感到冷的嘛。】
【没事的,也就表层那几十米会比较冷,下面是非常暖和的,咱们可以去深海捞些海鲜回来,保证都是你从未见过和吃过的。】
【这…这样吗?那咱们就下去看看好了,要是出了什么意外,素衣姐你可一定要救我。】
【放心放心,出不了事的,有问题我兜着。】
嬴梦泽在素衣的鼓动下,与其一同潜入了深海,而沈月岚自是在岸上注意到了这一点,她彼时正和吕知微聊到其他几国的灭国之事上,因而并未加以阻止。
【如今韩国已灭,燕赵实亡,山东六国只余魏齐楚三国,魏国羸弱,撑不起反秦的担子,甚至下一个灭国的,便是他大梁了吧。】
【知微所言不错,赵被秦灭亡后,秦即想南下灭楚,但中间尚相隔一个魏国,就算魏此时只剩下国都大梁附近的一些城邑,但终是秦进军之障碍。】
【呵呵,就魏国那地理位置,强时,是天下之枢,弱时,便是四战之地,东败于齐,西丧于秦,南辱于楚,再加上连年征战,早就入不敷出了。】
秦王政二十二年,魏王假三年(公元前225年),秦派兵进攻魏国首都大梁,秦军统帅王贲认为大梁城垣坚固,很难在短期内攻拔。
于是便学白起之举,引黄河、鸿沟之水冲灌大梁城,三个月后,城垣崩塌,魏王假出降,被王贲所杀,魏国灭亡。
从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魏、赵为诸侯,至公元前225年魏国灭亡,历时178年,魏国先后8位君主,其中后6任称王,王国历时109年。
【魏国如此,齐国亦然,周室早些年分封的这些中原大国,竟无一人能挺到最后啊。】
【说白了,都是四战之地,强时还好,弱时便谁都能咬你一口,容错率太低了,剩下的这几个强国,也多是边陲之国,就算一时羸弱,也有山川地势之险,大不了再往边上跑跑嘛。】
【确实如此,土地和人口也是一个问题,中原的土地就那么大,养活的人口也就那么多,打没了就真的没了,而秦楚等国,还可以向西向南扩展,只要有土地就不怕没人丁。】
【不过,也有奇葩的,像是齐国,坐拥七十余城,打都不打就降了,君王后真是教了一个好儿子啊。】
齐国在经过燕军灭齐之事后,就元气大为损耗,以至没有力量再去参与东方各国与秦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中去。
在秦军并灭赵、韩、燕、魏、楚战争时期,齐国一直置身度外,坐视各国灭亡,甚至在秦赵长平之战的关键时刻,赵向齐请求援助军粮之时也坐视不理。
有政治远见的齐臣曾向齐王说:【且赵之与齐楚,捍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力主积极援赵。
而齐王建竟没有接受这一具有战略远见的建议,尔后各诸侯国虽几度联合对秦作战,但齐国都避免参加,或者参战不力。
齐王建即位40余年,本人昏庸无能,齐相国后胜又是一个贪财无厌之徒,秦国多年来用重金贿赂后胜,后胜就为秦远交近攻的策略效劳,终日规劝齐王建臣服于秦。
秦军兵临城下时,齐国朝野上下已无丝毫斗志,其恶心程度,堪比郭开,所以尽管秦灭六国时,齐国还拥有七十余座城邑,但仍不堪一击。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统帅的军队,由燕南部对齐北境突然发起进攻,直趋齐都临淄。
而齐国毫无准备,一时间竟无应战之兵,在齐相后胜的劝说下,齐王建坐拥七十余城,却不战而降,齐国至此灭亡,齐王建本人也被送至共地,饿死于松柏之间。
自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太公望吕尚于齐地,至公元前221年齐国灭亡,历时825年,齐国先后40位君主,其中姜氏32位,田氏8位,后5任称王,王国历时113年。
第二百七十四章 深海推演
大海的深处远比嬴梦泽想象中要寂静的多,耳边只有水流和气泡的声音不时地传来,那是素衣在周围追捕她们今天的晚餐。
在海洋的表层数十米的地方,尚存一丝光明,能够看到一些鱼群在海中游荡觅食,偶尔也有几只大型捕食者在她们周围游荡。
不过,这些倒霉的家伙很快就会被彪悍的素衣弄死,被带回去当成她们今天晚上的食材,但素衣仍不满足,她开始拉着嬴梦泽朝着大海的更深处游去。
这地方,三十年前她们姐妹几个来了很多次,所以轻车熟路的很,就像是到家了一样,而嬴梦泽却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深处的大海,再无一丝光明,更无任何声音,世界似乎已经寂灭,一切都回归到了起点,赢梦泽从未有过这种感受,若死亡是有感觉的,那一定跟现在差不多吧。
作为秦国曾经的王,她自然极为关心自己国家的命运,秦灭六国之战,其他战争在她看来都是小打小闹,唯一令她捏了一把冷汗的,便是秦灭楚之战。
秦国并韩、灭赵、破燕、平魏后,紧接着便要大举进攻楚国,当时的楚国仍为南方大国,坐拥洞庭湖以东,中原以南的广大地区,此时尚有与秦抗衡所需要的实力。
秦王政当时被连续几次大胜冲昏了头脑,低估了对手,加上他有意培养新人,认为秦将李信,曾以数千兵急追燕太子丹于衍水,并获得了胜利,是率兵攻楚的理想将领。
于是便委以重任,为此还分别询问王翦和李信,如果派兵攻楚,他们各自需要多少兵马?李信回答二十万即可,而王翦则认为非六十万不可覆楚。
年轻气盛的秦王政,并不喜欢老将王翦的意见,反而喜欢李信的说法,当即对两人说道:【王老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然壮勇,其言是也。】
王翦见自己不受待见,便称病告老,归还频阳,而李信则受命为秦军统帅,与蒙恬一同率兵二十万,负责对楚国的进攻。
李信把兵力集中于颖川郡,鉴于秦楚接界多为平原,无险可扼,故他认为这次作战的目的,在于歼灭楚之野战部队。
李信判断,当秦军向楚国进攻时,楚军为抗御秦军之进攻,必会将兵力集中于汝水两岸,进而决定采取两翼钳形攻势,包围歼灭楚军。
于是确定一部分军队由蒙恬指挥,沿汝河前进,从正面进攻楚军,主力军由李信亲自指挥,意图从汝水以南,迂回楚军左侧翼,与蒙恬军会师,包围楚军,聚而歼之。
秦军在排除楚边境部队的抵抗后,按照原计划于汝河南北分别向寝城、平舆展开攻击,李信军占领了平舆,蒙恬军占领寝城,进占两城后,便继续渡过洪河东进。
上一篇:从被乐队少女讨厌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