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铜钱噎死后在里世界做妖金姬 第54章

作者:瞳无华意

【呵呵,王后大人,您还真是个妙人,即便知道你所要面对的是什么,你也要与之为敌吗?那可是神明哟?】

【神明?那又如何?我深爱着我的国家,爱他胜过一切,若我的儿子,将会成为齐国前行道路上的阻碍,那我便将其扼杀在怀;若天上的神明,欲置齐国于死地,那我便与之不死不休!】

啊,就是这份意志,不错,真是不错,不妄我这些年,投入了这么多精力在你身上呀,莒敫女。

【啊啦啊啦,您还真是一位有魄力的女性呢。】

神秘人在听到君王后的誓言后,嘴角微扬,满意地鼓了鼓掌,如此一来,便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决然之时以至,就让她为君王后的逆天之战,添上最后一把薪火吧。

【您只管放手去做就是,其他事情自有我等去办,天道不公,自有其罪,即便最后的结局是悲壮的,我等也要让那些高高在上的神明,知晓我等的决意。】

【然也!蝼蚁之命可杀可夺,蝼蚁之志九世不移!】

于是乎,待沈月岚到达临淄城时,看到的便是君王后全面备战的景象。

沈月岚本打算先礼后兵,入城和君王后洽谈一下,看看有无回转的余地,但当她看到公子建尸身被挂在城墙上的时候,沈月岚便知道,此事已成定局。

【喂,花姐!】

【干嘛啦?不是说了,让你先去看一会儿嘛,没有什么异常情况就不要给我打电话了,我现在忙着呢。】

【是是是,大忙人,但我这不是发现紧急事态,给你汇报来了嘛。】

【哼,你那能有什么紧急事态。】

【呵呵,是呀,我这能有什么紧急事态,君王后那家伙把她儿子的尸首,挂在城门楼子上,应该不算什么紧急事态吧?】

【哈?】

【临淄城打出“天道不公,自有其罪”和“蝼蚁之命可杀可夺,蝼蚁之志九世不移”的口号,欲与我等决一死战,也应该不算什么紧急事态吧?】

【嘶,不是,这才几天啊,事态就发展成这样了吗?这剧情是不是发展太快了点?】

【呵呵,大姐,你当讲故事呢,事态发展就非得有个逻辑性不可?现实生活谁跟你讲逻辑。】

花梨落被沈月岚怼的无言以对,她承认自己这件事情上,反应慢了半拍,但事已至此,她就是再后悔也没用了。

【额,行吧,是我工作态度不端正,导致了事态的升级了,但我现在的确脱不开身,因为汴梁之战的余孽,在其他地方给我们搞了个大的,你那里八成也是她们做下的好事。】

【为今之计,就只能麻烦咱家可爱的阿岚,帮咱顶一会儿了,好不好?】

【哼,我就知道,这活还得我来干,我该怎么做?真要与之打上一场吗?】

【哎呀,阿岚真乖,你放心,事后少不了你好处。】

花梨落表示随便沈月岚怎么做,只要将事态发展控制在临淄城附近就好,反正公子建一死,一场大修是不可避免的了。

沈月岚听明白了花梨落的意思,只要将事态控制住,就随便自己在临淄城附近折腾是吧。哼,既然如此,那边战上一场吧!

在正确的历史中,大秦锐士们没能与齐技击们决一死战的遗憾,就由沈月岚来弥补好了。

第一百四十七章 固所愿也

话虽如此,但沈月岚那少的可怜的领兵经验,却不足以支撑她的想法,此时距离沈素裳醒来,还需要点时间,但战事却已经迫在眉睫了。

沈月岚眼见临淄城内的齐军已经完成整军,齐将田单随时可以南下武阳,便知自己不能再拖下去了,可是,又该让谁为将呢。

就在她苦思之际,一个步履蹒跚的老者,带着一帮精壮,气喘吁吁地找到了沈月岚,来者乃是乐伯,他是来报信的。

【女君,不好了,不好了,齐王前日下令,剥夺了您的封地,还欲格杀于您,您快走!赶快离开齐国。】

【我已对外宣称您还在武阳城内,武阳百姓让我替他们转告您一声,武阳无能,不能替女君伸冤,但我等尚有贱命千条,愿为女君转移齐人的视线,助女君逃生!!】

沈月岚闻言顿时红了眼眶,啊,自己从未替武阳百姓做过什么益事,唯一一道有用的命令,大概就是让芈平治理武阳了吧。

但即便如此,他们也仍视自己为主君,愿意用自己的性命,掩护自己逃生吗?

【乐伯,何必如此呢?难道我一人的性命就比那武阳千余人的性命更加宝贵吗?这不值得呀!】

【女君,这事不是这么论的,我武阳诸人,或许目不识丁,一辈子不曾学过什么礼仪文化,但却唯独懂得一件事。】

【那就是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君以国民待我,我必以国民报之。既为君之国士,得您恩遇,当为君之国民,得您恩泽,自当行忠君之事,抵死报之。】

乐伯之言,让沈月岚倒吸了一口凉气,自己究竟何德何能,能让他们如此相待呢?仔细想想,自己好像是不太配的。

能得武阳人如此相待的,当是屈原大夫,而非自己这个【撒手掌柜】,能得武阳军民如此爱戴,尽是芈平之功也!!

沈月岚忽然回想起,芈平那日的遗言:

【女君,平,就先走一步了,陋室内的书稿和这座城,是老夫最后能为您留下的东西了,望自珍重。】

沈月岚现在忽然有一种想将芈平从土里抛出来,说什么都要带回里世界的冲动,但想想还是算了,芈平早已入土为安,怎能为了这点小事而去打扰他呢。

【乐伯,岚能得诸君如此厚爱,实在三生有幸,岚在此谢过诸君了。】

【不过,岚既为一地之君,怎能因为一己之私,而牵连满城的父老乡亲呢,你即刻命人昭告世人,本君就在此地,要杀要刮,端看他们本事!】

【诺!】

【既然如此,吾等不才,愿同君上赴死!】

【愿同君上赴死!!】

乐伯带来的一众精壮,齐声高呼,那悲壮的誓言,久久回荡在那齐鲁大地的群山峻岭间,众人那坚毅的目光,让沈月岚久久难以释怀。

【乐伯,你知道齐王和齐王后,为什么要夺我封地,诛杀于我吗?】

【这…那王廷使节并未多言,属下虽多方打探,却一无所获,因此实在不知。】

【不知道没关系,我告诉你们便是,盖因他们畏我、惧我、视我为洪水猛兽,所以欲诛于我。】

乐伯闻言,眼中一丝精光闪过,但他想了想自己隐藏起来的身份,因而并未多言,但沈月岚却看出了他那蠢蠢欲动的心思。

【乐伯,吾知汝之真名,汝是乐毅,对否?】

乐毅闻言面露惊色,他不知自己究竟那里露了马脚,才让沈月岚察觉到他的真实身份,又是什么时候察觉到的?

不过,事情到了如今这个地步,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此时女君叫破自己的身份,究竟意欲何为?难道要自己再灭一次齐国吗?可自己手里现在又没有兵,这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嘛。

【女君明察,老朽确为乐毅,女君可是有意让吾去攻打临淄城?】

【嗯,我确有此意。】

【额…请恕臣下直言,姑且不论老朽如今的年岁。】

【单论兵力,我们如今不过百余名精壮,就算齐国如今势衰,却也不是我们几个能够欺辱的,女君若想复仇,非五国合纵伐齐不可呀。】

乐毅拼命劝阻沈月岚不要白日做梦,并试图告诉沈月岚正确的复仇方法,但沈月岚却并不为之所动。

【为何非要五国伐齐,今日我就想试试,能不能以一己之力灭他一国!乐老将军,我只要你一句话,给你十万精兵,可否踏平了这临淄城?】

【十万精兵?哈哈哈,女君若当真给我十万兵马,不要说一个小小的临淄城,便是整个齐国,我乐毅也敢让他三度易姓!】

【哦?乐老将军,你可要记住你今日所言哦,若是日后做不到,我可是要罚你酒的。】

【哈哈,女君只管罚我便是,您还能真能凭空变出十万大军不成?】

沈月岚闻言一脸玩味地看了乐毅一眼,呵,乐毅啊乐毅,小看我了不是,你今日还真就踢到铁板上了,就让你见识一下横扫六合的大秦锐士们吧。

【哼,乐伯,你且看看身后,再言其他吧。】

乐毅闻言,转身看了一眼,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视野里那原本空旷无人的山野,此刻竟然全被黑红色的方阵所占据,目光所及之处,尽是秦兵。

受到地势影响,乐毅并不是确定此间到底有多少人,但他凭借以往丰富的作战经验,大致推断出了此地确有雄兵十万。

而且都是最为精锐的大秦锐士,用此等强兵对付临淄城的那几万杂兵,简直可以用摧枯拉朽来形容。

【嘶,女…女君,这…这这…他们是…您又是…】

【哎呦喂,瞧我这张笨嘴哟。】

看着乐毅吓的话都说不利索了的模样,沈月岚得意地笑了笑,她站到乐毅身旁,对她面前的十万大军介绍道:

【小的们,这是你们本次战役的统帅,一度灭齐的燕国大将,乐毅将军。】

【将军好!将军辛苦了!】

在沈月岚介绍完后,大军齐声高呼,向乐毅问好,该说不说,乐毅的确是不逊于廉颇白起的一代名将。

虽然一开始被沈月岚的惊人之举所震慑,但很快就反应过来,迅速整理好了自己的仪态,在沈月岚退场后,便开始对大军发号施令起来。

【将士们,我们的敌人就在不远处的临淄城,那里居住着想将我们女君诛杀的恶首,乐毅放荡,在女君面前夸下海口,要让他田齐三度易姓。】

【诸君可有雄心,敢与老夫一道,叫那齐国,改弦更张?】

【固所愿也!固所愿也!】

第一百四十八章 国人暴乱

临淄城内同样也在进行誓师大会,君王后坐在上首,而齐王法章,则不是很情愿地偏居左下,手里还偷偷地握着沈月岚送给公子建的玉璧。

明眼人都能看出他对君王后的不满来,毕竟人家嫡长子的尸身,此刻还挂在临淄城的城墙上呢,任谁都无法轻易咽下这口气来,哪怕她曾是自己最爱的女人。

但此刻大权在握,几近疯狂的君王后,明显不把齐王放在眼里,在她看来,齐王只是她用来制造子嗣的工具罢了,她此刻的目标乃是沈月岚,那个行走在人间的【神明】。

她想抓住她,狠狠地质问她,为什么?为什么那西秦蛮子就能得天道垂青,统一六国,而她齐国却要屈居人下,君王饿死荒野?

呵,神明?她又不是没见过神明的样子,就沈月岚那吊儿郎当的样子,她派个几万兵马去抓她,都是给她面子了。

正当她意踌满志地打算宣布出征的时候,忽然有急报传来。

【报!禀王后,都城十里外,突然出现大量秦军,粗略估算约有十万之众,为将者,乃是…乃是燕将乐毅!】

【什么?领军者是乐毅?他又回来了吗?】

【十万兵马?是伐齐了吗?是五国又一次合纵伐齐了吗?】

【什么情况?边防军在做什么?敌人都已经深入腹地了,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

众人闻言,皆是人心惶惶,就连君王后,一时间也有些动摇,不知该如何是好。

就在众人慌乱之际,一个身材魁梧,不怒自威的老将,忽然站起身来,对在场的朝臣们训斥道:

【慌什么?乐毅而已,你们怎能在此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吾等又不是没战胜过他,当年老夫能让他功亏一篑,今日便能让他再次一败涂地!】

【王后,下令吧,我等齐人将誓死捍卫自己的家园,保卫我们的祖国,一切侵略者都将倒在我齐人的利刃之下,死无葬身之地!】

在场的众人皆被田单的话语所激励,朝臣们重新镇定下来,开始积极思考击退秦军的对策。

而君王后也重新燃起希望,立即调整人事任命,她以老将田单为帅,尽起临淄精壮二十万,誓要保住临淄城。

田单在朝堂上为了激励士气,当庭就放出了豪言壮语,要将乐毅的头颅献予君王后,但当他真的登上了城墙,看到了城外的景象的时候,他忽然有些后悔自己刚刚的鲁莽行径了。

敌人是十万不假,但那该死的传令兵可从来没有说过,这来者乃是秦国最为精良的秦锐士啊,还是十万之众,这可如何是好?

田单不禁为自己的前途而感到绝望,不过,绝望归绝望,这仗该打还是要打,总不能因为胜利的机会渺茫,就不做任何抵抗了。

田单身为久经沙场的老将,经过了仔细的观察研判之后,迅速地发现了敌人的弱点,那就是沈月岚的秦锐士们,并没有携带任何样式的攻城武器。

在古代,若问什么形式的战是最具杀伤力,那首推的便是攻城战了,几乎每一场攻城战,都需要进攻方用海量的士兵,去消耗守城方的战略储备,从而达到削弱敌人的目的。

尤其是在这种没有任何攻城器械的情况下,攻城方的伤亡无疑是巨大的。

而一只正常的军队,若总人数达到十万人,那他实际上的可战之兵不会超过五万,而核心主力则不会超过两万。

只要自己能在战争初期,给予敌人核心力量以巨大的打击,也就是所谓的擒贼先擒王,那么即便是秦国最强的秦锐士,也得饮恨在这临淄城下。

田单的战略逻辑有错吗?没有错,甚至可以用一针见血来形容,但他这一战略决策的前提,是基于对手是正常军队的基础上的,可沈月岚手底下那有什么正常的军队呢。

因此,田单很快就遭遇了他人生中的滑铁卢,在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藉车、檑具、拒马、箭矢、木石等各式守城器械,并给予敌方巨大伤亡的情况下,敌人竟然毫不动摇。

剩余的七八万人的攻势反而愈发凶悍了,田单有些怀疑人生地看着眼前的敌军,什么情况,不是说好的只要干掉核心力量,就能击溃敌军的吗?

怎么还越战越勇了呢?田单很快就发现了不对的地方,敌人这十万兵,怎么全是战兵,一个辅兵都没有呀?

田单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他觉得自己可能是错估了形势,敌人远远不止十万,只不过主力中军还隐藏在山岭之中,蓄势待发,等自己疲敝之后,一口将临淄城吃掉。

我就说秦人不可能来独自灭我齐国嘛,其他四国的军队一定还在后面看热闹,如此便也解释了,为什么战争打了大半个月,却无一支援兵来援临淄。

只怕齐国其他城池早已经沦陷了。

待田单将此等推论,上禀君王后时,君王后被气得的差点一口气没缓上来,沦陷了?还都沦陷了?开什么玩笑?这仗才打了几天啊?就打成这副熊样子。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虽然君王后极力管控此事的流传,但她与田单密谈不过三日,此事便已人尽皆知。

此事令临淄城的百姓和平民们,再一次陷入了绝望,刚刚复国没两年,竟然又要亡国了,那前两年他们不是白干了,这谁能受得了。

国民们将战争的失败归咎于齐王后的无能,他们开始密谋将其推下后位,让齐王法章重新掌权。

君王后不知情的情况下,一场蓄谋已久的动乱,开始在城中悄悄蔓延开来。

但战争还在继续,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反戈一击,反败为胜。因此,大部分人都其实都还在观望当中,他们希望得到一场胜利,一场由君王后领导的胜利。

哪怕只是一场小小的胜利都可以,只要君王后能赢一场,他们就能说服自己,继续站在君王后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