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科学的都市名捕 第181章

作者:东经120

  “啊,这个我知道!”海原光贵一副遇到知己的神情,笑道,“肌肉拉伤,确实很痛呢。”

  “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林无名问道。

  “事实上,几乎所有念力使都做过类似的事情吧?”海原光贵笑着说道,“在体育测试之类的时候……大概吧。”

  “这……”林无名想了想,“似乎也差不多,不过有人成功过吗?”

  “就我所知,目前没有哦。”海原光贵摇摇头,“说到底,这样的做法性价比不高,而且不符合念能力的常规开发流程,学校方面也不鼓励我们这么做。”

  因为“人体”实在是太脆弱了,相比之下,用同样的念能力,完全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而不是拘泥于用来辅助强化自己的身体素质。

  “或许,我们念力使达到level5之后,就能做到这种事情了吧。”海原光贵感叹道。

  “这么夸张的吗?”林无名咋舌道,“话说真要是达到level5了,我们念力使恐怕也不需要再额外费心费力地强化身体了吧?”

  一边说着,林无名用念力取出两罐咖啡——就是刚才一方通行带来的伴手礼——将其中一罐送到海原光贵面前,算是招待客人的饮料。

  摇晃着手中的罐装咖啡,海原光贵突然说道:“说起来,倒确实有念力使做过相关的尝试和研究……”

  稍微停顿一下,海原光贵举起手中的咖啡罐,看向林无名:“你知道‘深海加速液’吗?”

  “听说过,”林无名点点头,“宇宙航行中,在进行超加速时,宇航员会全身浸泡在深海加速液当中,甚至在肺部内也灌入同样的液体,用来缓冲加速时产生的过载。”

  “没错,就是这个。”

  “但就我所知,这只是一个科幻概念,”林无名指出,“难道学园都市已经将其实现了吗?”

  “这我也不太清楚。”海原光贵摇摇头,“但我这里只是引用深海加速液的概念而已。”

  “你的意思是,”林无名说道,“利用念能力充当深海加速液,保护身体?”

  “没错,有人尝试过,用念能力填充和保护内脏,然后进行加速……”

  “效果如何?”林无名追问道。

  “紧急送医急救,差点没救回来。”海原光贵摊开双手,“那位前辈的想法很好,但是却忽略了一点——我们人体的内脏也是活的,完全将其固定,就相当于制止了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

  “看起来其中的难度比我想象得还要大啊。”

  “准确来说,应该是在实际遇到之前,谁也不知道究竟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海原光贵无奈说道,“所以在那之后,所有涉及到身体的能力应用开发就被禁止了——除非有专业的研究团队配合。”

  这也是为什么学园都市会有众多研究机构存在,并且基本上能力者们都不会拒绝和研究机构合作的理由,因为超能力开发确实是一个专业要求极高的大型项目。

  “好吧,这个先不管了。”林无名摇摇头。

  事实上,林无名不相信这学园都市的研究机构——任何一个研究机构!所以当然也不可能去找个研究所合作。

  “我先说说我的思路。”林无名把自己原本的想法给海原光贵介绍了一遍。

  也就是念能力的精微操作,具体操作到每一个细胞甚至分子层面,从最底层开始,到组织、器官、系统直至整个身躯,最终实现全身的无死角全方位强化。

  “这……”海原光贵被林无名的想法吓到了,“你的思路还真是大胆啊,你知道人体一共有多少细胞吗?四十到六十万亿个!恐怕就连level5的大脑计算力,也没办法处理如此庞大的数量吧?”

  “不过,”似乎想到了什么,他又说道,“你的这个思路似乎也曾经有念力使的前辈实践过。”

  “海原同学,你不能做到分子级别的操作吗?”林无名愣了一下,按照原作剧情,海原光贵应该是可以将皮肤的分子固化的。

  不过按原作时间,那是两年后的剧情,现阶段的海原光贵或许还没有锻炼到那个层次?

  但冥土追魂不是也确认了,说有念力使可以做到分子级的操作吗?

  “我还差得远呢。”海原光贵解释道,“不过在念力使的圈子里,确实有传言说曾经有某位前辈能够做到类似的事情,据说差点就能成为level5呢。”

  “还有这种传言?”

  “所以我才说是传言啊,因为查不到任何可以证明那位前辈存在的证据。”海原光贵摇摇头说道,“就我所知,所有试图尝试复现那位前辈的能力应用的念力使,至今尚无一例成功案例。”

  “原来如此,既然这样,我也不是要一蹴而就,”林无名摆摆手,“一点点尝试总归可以不断逼近那个成果吧?而且你看,我们现在的一举一动,不就是在无意识中操纵全身数十万亿个细胞的结果吗?”

  “你这个说法倒是很有道理,”海原光贵说道,“不过细胞还是太夸张了,或者可以先从组织、器官这些宏观层面开始。”

  按照海原光贵的说法,即便是他自己,现在的最小操纵尺度也是“像素”级别,距离“细胞”还差的远呢。

  海原光贵是为了考试作弊——将念能力做成的薄膜覆盖在老师的电脑屏幕上,实时读取屏幕显示内容,进而提前获取考试内容。

  正因如此,他才能在忙碌学生会工作的同时,始终保持着全校第一的名次。

  而做到这一步的海原光贵,也保持着现有念能力“最小操作尺度”的记录。

  “当然,我这么做也不全是为了作弊,”海原光贵解释道,“因为我准备成为科学家,进行科研工作,我才想把念能力用于实验室作业当中,所以才专门锻炼精微化操纵的技巧。”

  “这个我懂,”林无名点点头,“念能力确实是很方便的能力,灵活应用的话,比任何助手都更加方便。我在厨房里也是这样的。”

  “欸,厨房?”海原光贵一时间没能反应过来,“呃,可能是吧?我在做实验的时候,确实不需要助手和搭档。”

  目前来看,从海原光贵这里直接获得分子尺度操作技巧的计划可以说是破产了。

  不过林无名也不失望,毕竟人家也已经把尺度缩小到“像素”级别了不是吗?

  “循序渐进,我们可以一点一点来。”林无名说道,“所以,海原光贵同学,请问你能够教我如何进行念能力在像素尺度的精微操纵吗?”

  “当然没问题,”海原光贵一口答应,“只要你愿意学,我一定知无不言!”

  因为他本人就在尝试复现那位传说中的前辈的念能力,或者说是重新开发相关能力应用才对。

  这种念能力精微化操纵,所有经验技巧都是海原光贵自己摸索出来的——相当于在主流的念能力“修行流派”之外,另立门户,开宗立派!

  作为新流派的开创者,海原光贵当然希望有人能够加入自己的流派,共同钻研共同进步。

  海原光贵显然也早有准备,立刻从书包里拿出笔记本电脑,打开讲义。

  感谢书友20180315204414032的月票支持1

第389章 能力开发的具体方式

  该说海原光贵确实无愧于“天才”之名,他足够优秀且有天赋,甚至已经独自整理归纳出一套全新的念能力开发流程。只要再完善梳理一下,就可以直接拿到课堂上使用了!

  林无名也自学过一些基础的能力开发课,因此至少能够判断出,海原光贵的这份讲义,确实是有干货的好东西。尤其是对念力使来说,堪称是武功秘籍一般的存在!

  ——没想到竟然真的捡到宝了!

  这个海原光贵,正是林无名现在最需要的人才!

  “虽然这些还只是我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总结和感悟,但至少我自己已经证明了这条路的可行。”海原光贵谦虚地说道,“林无名同学你能够提出同样的思路……不,甚至是比我更进一步的思路,可见你我绝对是志同道合的知己!相信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开发的话,一定能够重现传说中那位前辈的奇迹!”

  这也是海原光贵如此热情积极的原因。

  “你过奖了,海原同学。”林无名却是有些惭愧,“我没有接受过任何一堂专业课程的培训,只能说是在你的指导下补课而已,共同开发新的能力应用……还差得远呢。”

  “不不不,对我们念力使来说,思路和想象力也很重要。刚才林无名同学的那个说法也给了我启发,”海原光贵举起右手晃了晃,“确实,不论再怎么复杂的操作,说到底也不会比六十万亿个细胞组成的人体更加复杂。”

  “所以,”他总结道,“只要能够把能力应用变成某种‘本能’就行了。”

  按照海原光贵的说法,在能力开发领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比喻,用来方便学生和研究员们理解。

  ——将能力效果比作“应用程序”,不同的能力应用就相当于一个个不同的“程序”。

  就比如林无名的“念力屏障”和“念力加速炮”,就是一攻一防两种“应用程序”。

  在能力开发课程中经常提到的概念——“公式”,其实就是组成“程序”的代码。

  若是涉及到能力等级提升的关键核心“公式”,则可以理解为超能力者底层的“操作系统”。

  而所谓的能力开发,最终目的就是改进和优化这个“操作系统”,实现“版本升级”。

  当然这很困难,甚至可以说几乎不可能。底层操作系统是直接跟“硬件”——也就是能力者的大脑和身体关联的,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改变的东西。

  所以通常意义上的“能力开发”,是指更加现实的“应用程序”的开发……大概可以类比为开发“必杀技”,就像“念力加速炮”、“超电磁炮”之类的。

  开发过程这就是能力者给自己编写新的“应用程序”。

  众所周知,应用程序这种东西,在电子计算机上的运行是需要占据内存的,每一台计算机的软硬件性能有限,所以能够运行的应用程序的数量和复杂程度必然会受到限制。

  但是人类不同于计算机的地方就在于,呼吸、心跳、基本肢体行为动作……这些本能或者说肌肉记忆的行动,是不需要占用大脑“内存”的。

  海原光贵最终想要实现的效果就是,输入指令,然后直接输出结果,而中间的具体计算和执行部分,则是通过“身体本能”自动运行,不占用大脑更多的计算力。

  “我做过实验,构筑出新的‘程序’,将其熟练掌握之后,确实可以达到这个效果。”他挥了挥手,又点了点自己的脑袋,“虽然确实发动了念能力操作,但大脑其实无法意识到自己正在‘计算’——如此一来,即便是再复杂的操作,到了这一步之后,也不会给我们的大脑和精神造成负担!”

  也就是化作了“本能”。

  当然,这也不是林无名和海原光贵独创的概念,而是在能力开发领域早已有之的一种观点,曾经一度占据研究领域的主流。

  只不过,这种方法的难度太高,“性价比”太低,所以如今已经被主流抛弃。

  现在的能力开发主流方向,除了提升能力等级这一条万古不变的终极目的之外,更多的是注重改善“应用程序”——既优化“公式”,尽可能减轻对大脑的负担。如此一来,能力者所能掌握和使用的“应用程序”数量会多上很多,实际表现来看,也是丝毫不差的。

  即所谓的贵多而不贵精。

  经过这一番交流下来,海原光贵也看出来了,林无名确实面临着念力不强的困扰,所以才会想到用精微化操作的方式来弥补不足——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在实战中利用时间差尽可能取得局部优势。

  ——不愧是最擅长战斗的念力使,林无名同学能想到这个方法并付诸实践,也真是很厉害了。

  海原光贵觉得自己的思路也得到肯定和扩展,感到今天不虚此行。

  接着,海原光贵用念力从书包里取出一枚边长五毫米的立方体,将其放到桌面上,两人正中间的位置上。

  “接下来,就让我介绍一下我所使用的练习方式吧。”海原光贵如是说道。

  林无名连连点头:“拜托了!”

  于是,又一枚同样的立方体从海原光贵的包里飞出,随后是第三枚,第四枚第五枚……

  源源不断的立方体连成一条直线,从书包连接到桌面上。

  很快,整整一万枚小立方体整整齐齐地在桌面上铺开,横平竖直。

  “这些是教具,我从文具店里买来的。”海原光贵介绍道,“就只是普通塑料制品而已。”

  “看我的操作。”海原光贵竖起一根手指。

  一枚立方体飞到半空中,十分灵活地四处飞舞着,发出嗖嗖的声音。

  然后又有九枚立方体起飞,在空中组成编队飞行。

  接着是一百枚,一千枚,最终全部一万枚立方体集体升空,仿佛乌泱泱的蜂群,在会客厅里飞舞着。

  “点构成线。”海原光贵突然说道。

  漫天飞舞的立方体排列成线,就像一条丝带环绕着海原光贵盘旋飞舞。

  “线编织成面。”

  立方体又组成二维网状结构,形成一张庞大的网,在空中飘荡。

  “然后,二维提升到三维。”

  半空中的立方体瞬间收缩,聚集成一枚大号的立方体,落回到桌面上,好像骰子一样跳跃着,旋转着,最终停下。

  “到了这一步,接下来就可以任意造型了。”说着,海原光贵面前的大立方体突然溃散,又组成一座承城堡的模型。

  火车头,飞机,东京铁塔,甚至动物,人类……

  这些立方体就像百变怪一样,在海原光贵的操纵下灵活变成不同的形象,十分精彩。

  林无名不禁鼓掌赞叹。

  最后,海原光贵将这些立方体重新铺开在桌面上,回归最初的样子。

第390章 秘籍和心法

  “微观尺度这个层面我们暂且不提,首先要重视的是数量!”将所有小方块重新摆成一个大立方体之后,海原光贵说道,“我们这个流派的核心要义在于数量的累积,量变引发质变。林无名同学,你能同时操作的个体数量是多少?”

  林无名想了想,回答道:“极限的话大概四十到六十个吧?但我最熟练的是十二个。”

  说着,林无名操纵着十二枚立方体飞到空中,好似穿花蝴蝶一般肆意飞舞着,灵活异常。

  表现甚至要比刚才海原光贵还要优秀。但数量却是压倒性得不足。

  海原光贵一下子就看出了本质,点头道:“很符合直觉的数量,不过能熟练操作到你这种地步,也很少见了。”

  用之前的说法,林无名此时的操作,已经化作为“本能”了。

  因为人有十根手指,林无名最初在厨房里忙碌的时候,就是想象着从十指延伸出去的十根念力触手在干活。

  久而久之,熟练度自然就上去了。

  在双手伤愈之后,林无名又在原有基础上,加入了双手的动作,于是就像当于拥有十二只手同时作业。

  真正意义上的“如臂使指”,所以自然也普通身体本能一般娴熟自然。

  所以海原光贵才会说这是“符合直觉的数量”。

  “但这还远远不够,”海原光贵说道,“多练习吧,林无名同学。不要让身体和常识束缚住你,念能力是更加自由的力量。我们必须做到以‘万’为单位的操作数量,才算是入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