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兮破地
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后,川军再次被击败。得知后路有被切断的危险,重庆城下的川军发生了动摇,被人民军的步炮协同打崩溃了。川中诸侯一路狂奔,想要逃往成都,却发现成都已经被【近卫军】占领。
进入川中的道路并不是只有一条,在川中诸侯拼命守卫重庆的时候,王虎带着八千【近卫军】翻山越岭,轻兵疾进,奔袭三百多公里,神兵天降于成都城下,轻而易举地夺取了这座蜀中名城。
第三百九十章 黄金时代
四川的精华在川东。秦昭王末年,李冰父子修建了都江堰之后,肆虐巴蜀之地的水患得到了治理,之后又经过历代的不断修建和维护,四川才真正的成为了天府之国。但那指的是以成都和重庆为中心的平原,四川省西边的崇山峻岭可没办法大规模的种田,无论是人口数量还是工业实力,川西都比不上川东。
川中诸侯虽然多,兵马钱粮数量虽然多,但唯有成都和重庆这两处重镇拥有制造枪炮的能力,其他的地方只是能提供兵马和粮食金钱而已。在重机枪和速射炮出来后,在步枪的射速变得越来越快后,火力渐渐地压到了数量。不是说武器落后就打不了仗,但那会很难,需要极大的毅力和崇高的精神,需要有极其旺盛的士气和灵活的战术才行。
很显然,川中的诸侯们是没办法做到那些前置条件的。川军跟人民军的战争又不是外敌入侵,让士兵们一直保持高昂的士气是非常艰难的事情,诸侯们没法用民族主义让士兵们去拼死作战,反倒是林永昌主义反过来传播到了整个四川。“打土豪,分田地”,这难道不香吗?
跟中国的其他地方一样,四川的老百姓也大多是不识字的,他们不是很懂这个理论,那个理论,但是肯定会懂土地。川中诸侯年年混战,兵力像是吹气球一样的膨
胀了起来,那么多士兵要养,各级长官还要娇妻美妾、锦衣玉食,百姓哪里负担得起?诸侯们已经把税收到20年后了!要不是人民军进来,这帮擅长内斗的川中诸侯能一直加码,把税收到2022年去!
四川向来富庶,被称作是天府之国,但也承受压不住这种搜刮的方法。在人民军解放了成都和重庆两座重镇后,川中诸侯组成的联军瞬间就崩塌了,之前顶着漫天的炮火跟人民军血战的川军纷纷投降。从四川武备学堂出来的那些诸侯们倒是想要继续顽抗,但是他们手下的是士兵却是不想继续打,很多人直接带着枪就投降了。人民军那边分田分地,还只收十分之一的农业税,跟川中诸侯们天高三尺的做法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欢迎人民军的到来,像是大地主,大商人,还有那些开鸦片馆的,他们很清楚人民党是容不下他们的,纷纷起来反抗,但他们的反抗只是徒劳的罢了。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军心士气和技战术的水平,地方豪强们组织的部队都还停留在很原始的水平。川中诸侯大多是四川武备学堂出来的,他们掌握着更先进的战术,所以打败了川中原来的统治阶级,成了四川的主人。那些豪强连四川诸侯都打不赢,又怎么能打得过把川中诸侯砍瓜切菜的人民军?
十月末,人民军就已经解放了四川的大部分地区,只剩下了一些偏远的地方还在反动派的手里,但是大局已定,剩下的不是战争,而是剿匪了。
四川这边打的很顺利,西南方向上的战斗也是一样。广东钱粮充沛,广西兵士骁勇,两广合一,足以横行天下。孙中山以前是这么认为,在当了几年的临时大总统后,就不这么认为了。地方上的诸侯们各有各的想法, 一言不合就拔出刀子来吓人,他名义上是大总统,实际上就是个军阀的盟主,很多事情他想干干不了,很多事情他不想做却不得不做,被迫投降后虽然还心有不甘,却也轻松了许多。他带着胡展堂、张静江、吴稚晖等人去了太原,广州军政府的诸侯们这才发现,孙文先生对他们是那么的重要。
孙中山虽然不会打仗,也不擅长经济工作,却能够提出一套理论,将各路诸侯给团结起来。现在孙中山走了,剩下的诸侯们立刻就分崩离析了。各自为战的结果很糟糕,在面对人民军的时候,他们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在广州军政府的实力派中,黄兴是很有志气的,而且正当壮年,不愿于屈居人下,他带着湖南子弟跟人民军打了一仗,很快就被打的找不着北了。
无论是金陵政府的国民军,还是湘军和粤军,都习惯了内战中那种低烈度的打法,经常是乒乒乓乓地打了一整天,死伤不超过百人,这跟人民军和俄军日军之间的战斗完全不是一回事。在外东北,日军经常发起联队规模的冲锋,一次进攻就战死上千人是常事。战斗激烈的时候,一天就能伤亡上万人。
黄兴带着的是湘军中的精锐,但是根本没办法适应人民军的战术,况且人民军的大炮是那么的多。发现没有反抗之后,黄兴也只能投降了。被俘后,黄兴很是气愤地对人民军的将领道:“你们真是太过分了,需要打的这么狠吗?”
前来受降的郭松龄先是愕然,随即冷笑。南边的这些人,以为打仗是过家家吗?
解放了金陵和广州,加上几年前就已经收复的北平,完成了一项“时代任务”,林永昌得到了200政治点,200外交点和200军事点。加上“至少五所大学”、“强大的陆军力量(不少于2000k)”,这样就能开启“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一个国家的黄金时代会持续50年,将会为国家带来以下效果:
陆军士气+10%
海军士气+10%
所有点数花费 -10%
商品产出+10%
专制度最大值+5
革命热情最大值+10%
请注意:每个国家只能开启一次黄金时代。】
开启了黄金时代后,林永昌觉得很好很强大,之前陆军士气就已经有11.78了,“解放中国”+10%,“黄金时代”+10%,陆军士气直接冲到了13.68,而其他国家的士气最高也不过就是10.40罢了。这么高昂的士气,直接杀到印度去都不成问题!
如果只有英国这么一个敌人的话,说不定他就真的这么做了。但世界上并不是只有英国一家列强,美国、法国、俄国等国家都不是吃素的。要是中国打的筋疲力尽了,不用怀疑,他们肯定会跳出来捡便宜的。
日本大使日置益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要是一个人的家里着了火,是不可能让他的邻居不进去抢东西的。这句话放在人与人之间不是很准确,但是放在国家和国家之间那就很恰当了。实际上,日置益说
的就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国衰落了,周围的国家都要扑上来咬一口,日本人这是在为发起甲午战争找借口开脱。这么当然有美化侵略的意思,话是不好听,但就是这么个道理。
林永昌看了看人民军高昂到爆炸的士气,决定等解放了整个中国后,还是先发展经济。“解放中国”这个buff只在解放战争才有。都打倒印度去了,总不能说还是解放战争吧?嗯,倒是可以说去解放印度人民,但那肯定不是“解放中国”了。
黄金时代能持续50年的时间,不用那么着急,先搞几个“五年计划”再说。
第三百九十一章 豪侠
当人民军狂风扫落叶般席卷南中国的时候,英国人并没有在边上干看着,他们采取了外交上的措施,在日本和朝鲜都搞出了很大的声势,但是朝鲜跟中国陆上接壤,就算投入再多,在人民军几十万陆军的面前,只有打水漂一个结果。孟恩*孛儿只斤带兵进入朝鲜后,轻而易举的打败了贵族叛军,然后挥舞屠刀大开杀戒,杀了数百家两班贵族的高门,几乎将朝鲜的大贵族杀干净了。除此之外,还将十万多人流放到了西域都护府和漠北。
被流放的都是昔日朝鲜的统治阶层,在被蒙古骑兵带往西域的路上,沿途病死和其他原因死了不少。等他们到了西域,还会陆陆续续地有更多的人死去。现在的西域并不是一个好去处,那里不光是生活条件艰苦,还有愈演愈烈的宗教冲突。喇嘛们在西域的传教伴随着杀戮和鲜血,绿教徒和佛教徒之间经常爆发冲突。朝鲜人过去了,不管他们站哪一边,都免不了要成为被杀戮的对象。去漠北也不是一个好主意,朝鲜人会被编入蒙古国的各个盟旗,整天与牛羊打交道。漠北出来的蒙古人大多不愿意回老家生活,可想而知那边的生活条件是多么的糟糕。
大韩帝国的开国皇帝李熙倒是没有被杀,经过调查,这位皇帝陛下并没有参与到叛乱之中,是被李景等人给挟持了。之前他站出来保证金在熙的人身安全,结果跟金总统一起被软禁了。所以李皇帝没被清算,而是被没收了所有的财产,然后被迁到了北平去居住。
孟恩王子在朝鲜杀得人有点多,被解救出来的金在熙总统对此颇有怨言,认为很多人是不应该杀的。他甚至还调动朝鲜军队,准备将李熙给解救出来,孟恩听说朝鲜军过来后,先一步动手,将金在熙给控制了起来。孟恩*孛儿只斤根本就瞧不起金在熙这废材,直接就翻脸了。他以金在熙举止失当,导致数万无辜百姓惨死的理由,勒令这位朝鲜人民共和国的总统自尽。
金在熙是不肯自杀的,面对着满脸凶相的孟恩*孛儿只斤,他急声高呼道:“我是朝鲜的总统,你不能杀我!”
孟恩恐吓金在熙道:“你要是不肯死,金家满门就都要死了!”
金在熙昂首道:“你敢杀我?”
“真当你爷爷不敢杀你?”
孟恩本来只想吓唬吓唬金在熙,到了这个时候怒气上涌,也不管那么多,准备拔出刀子把这鸟人砍死算了。无数次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无数次纵马拔刀打头阵,孟恩*孛儿只斤的脾气跟他指挥骑兵的能力一样,都增长了不少。区区一个朝鲜总统罢了,一刀就砍死了。
他一脚将金在熙踹翻在地,接着拔出了军刀,狞笑中大步上前,眼见得救要把金在熙给剁了,身后传来一声断喝,“住手!”
“嗯?哪个贼鸟厮.........”孟恩回头望去,看到来人后,脸上的怒气顿时消散,“我道是谁,原来是王将军!王上将不是在沈阳吗?怎么也来朝鲜了?”
王作霖掏出了电报,说道:“中央的命令,由我接管朝鲜的一切事务。这是大总统发来的电报!”说罢,手臂一扬,卷起来的电报便被扔了过去。
孟恩伸手抓住电报,并没有去看,而是说道:“既然这样,那朝鲜的事情就交给你了。不过在那之前,先让我杀了夜袭群:六玖四九,三⑥①③伍这家伙再说!”
被孟恩踩在脚下的金在熙感觉像是被牛马的蹄子给踢中了,胸口的肋骨仿佛已经断裂,他现在喘不过气来,挣扎着喊道:“救命!”
孟恩呵呵笑道:“你这泼才,喊救命干什么?不过是死罢了!”言罢,他就作势要砍下去,却被王作霖给抓住了手臂。
这厮的力气比好像更大了?王作霖手上一沉,心中惊讶,口中说道:“你杀他干什么?他已经不是朝鲜的总统了。”
孟恩是军中有名的勇士,力气惊人,真要杀人,一脚就踹死了,那里还需要在这里装模作样?这时候有了梯子下,他哈哈大笑两声,说道:“这等废物,杀他只会脏了爷爷的宝刀!呸,暂且饶了你这一次,再犯到爷爷手上,可就没这么好运气了!”
王作霖:“........”他有点
哭笑不得,孟恩明明是个蒙古人,大脸盘,罗圈腿,说话行事却像是个汉家的豪侠,跟李大眼的作风一般无二。
孟恩收起了军刀,朝王作霖敬了个军礼,说道:“上将,这里的事就交给你了。”说罢,他便大刺刺地走了出去。很快,外面就响起了孟恩的大嗓门,“你们怎么搞的?来人了也不通报一声?”
王作霖摇了摇头,将金在熙从地上拉了起来,“金先生,你没事吧?”
“我没事........将军刚才说我已经不是总统了?”
“嗯,安重根先生是朝鲜的新总统。”
“怎么能这样?这是不合法的!”
“要是金先生有什么不满意,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抱歉,我还有些事情要处理,你要是还有什问题,可以找相关人员去询问。警卫员,把金先生带出去!”
“是!”
金在熙愕然,在被拉出去的时候大声问道:“安重根当了总统,那又是谁当了新的总理?”
王作霖没有回答,只是摆了摆手。两个膀大腰圆的警卫员攥着金在熙,就将他给提了出去。
林大帅对朝鲜的情况跟不满意,为了稳定中国的侧翼,决定全面接管朝鲜的事情,也不再想着让朝鲜人民独立自主了,干脆让安重根当了总统,去负责外交和一些表面的工作,并让王作霖当了朝鲜的总理,负责具体的事情。在朝鲜大力推行汉化教育,统一文字、外交、军事和经济,等过上十年,再撤掉朝鲜半独立国家的地位,直接并入中国,也免得将来韩国天天在那里恶心人。
英国人在朝鲜放了一把火,后面的事情就不管了。实际上是管不了,即便答应是世界霸主,但是也没办法在陆地上跟中国拼陆军。林大帅不敢直接冲到印度区,英国人也不敢下场跟人民军打陆战。
朝鲜的火被扑灭了,在日本放的那把火根本就没烧起来,就已经被伊藤博文给踩熄了。英国人也没有去管日本朝左转的事情,在英国精英的认识里面,朝左转那是欧洲人——比如说法国人——才能玩的转的事情,远东的黄皮猴子知道什么是左,什么是右吗?
英国人放完火之后就不管了,就像是尼哥提上裤子就不认人一样,不过他们也不是完全的不管不顾了,还是在别的方向上采取了主动进攻,他们选择的方向是——青藏高原。
第三百九十二章 亏本
不知道为什么,大约是出于对印度安全的担心?英国人就是执着于要把青藏高原给吞下去。也有可能是因为青藏这地方就在印度的边上,而离中国的腹地很远?还有可能就是藏军表现得太活跃了,他们都杀到印度去了,难怪大英帝国非得夺取拉萨不可。不管是什么原因,英国人又一次的准备入侵西藏了。
印度总督寇松勋爵任命荣赫鹏上校同驻锡金政治专员约翰·克劳德·怀特一起领导英军,负责入侵西藏的军事行动。实际上,荣赫鹏是主要的指挥官。他是职业军官,也是一个探险家。他在1886年就来到中国,曾从东北横穿蒙古戈壁,翻越天山到达新疆,随后又翻越帕米尔高原到达印度。就探险来说,荣赫鹏这段旅行很了不起。即便有了汽车和公路,走这条道路也绝非易事,而且要旷日持久。
公允地说,荣赫鹏是个优秀的探险家。
对于西藏恶劣的自然条件,荣赫鹏还是比较有准备的。除了让士兵进入高原进行的适应性训练以外,他还准备了高达七八千的民夫以及无数的骡马。而他的作战部队只有3000人,但装备颇为精良,有机枪和野战榴弹炮。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荣赫鹏率领大军入侵西藏境内。由此,战争爆发了。
英国军队有李恩菲尔德,藏军有莫辛纳甘,说不上哪种步枪更好一些,各有所长吧。英国人有机枪和榴弹炮,藏军有机枪和迫击炮。在青藏的那种地形打仗,迫击炮明显要比榴弹炮更好用。
荣赫鹏所部英军——更准确地说是英印军——表现得还不错,那支三千人的部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在和藏军的战斗中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在英国深陷南非战场的时候,藏军一度冲到了印度境内,还跟印度西北方向上的起义军搭上了线。但是在正面战场上,藏军训练度低,素质不高的缺点就表现出来了。很快,藏军就被赶回了群山之中。
不过等到了山地战的时候,英军就没办法压倒藏军了,他们在战场上占据了优势,用猛烈的炮火打得藏军抬不起头来。但也就这样了,英军的优势很大,他们发起了进攻,然后被莫辛纳甘、机枪和迫击炮给揍了回去。迫击炮的弹道太适合山地作战了,英印军根本看不到藏军的炮兵阵地在那里,只能看到一发发的炮弹从山峦的另外一边飞了出来,把头上包着头巾的阿三炸得人仰马翻。藏军在边境上的兵力并不多,只有英印军的三分之一,也就
一千人罢了,但就是这一千人,就把英印军堵在了隆吐山的关隘面前。
绕路是不可能绕路的,喜马拉雅山脉这边道路难行,除了眼前的一条路之外,其他地方军队根本就过不去。步兵或许能忍受各种各样的艰苦环境,顶着大量非战斗减员强行翻过去,机枪说不定也能拆了扛过去,但大炮怎么办?后勤补给怎么办?前往拉萨的道路上可不是只有一处隘口啊!
而且青藏这地方人烟稀少,往往几十里都看不到一个人。要是翻山过去了,一时间又不能打通前往拉萨的道路,那就相当于主动跳进了陷进,英军将会被困在一个无法得到补给的绝境中,进不得,退不得,又没有弹药和食物,难道再翻山爬回去?要是谁这么干,肯定要被当做傻瓜记录在历史书上。
英印军经过了长久的准备,气势汹汹地发起了进攻,然后在第一步就被挡住了。这怎么办?也好办,增兵,增加大炮就是了。藏军的迫击炮是很好,但是榴弹炮的威力更大,射程更远。英印军的数量迅速上升,由三千人变成了五千人,又从五千人变成了一万人。但无论英印军增加多少,对前线的状况也没有任何的帮助。英国人不在乎印度人的死活,可是在山口处能展开的兵力就只有那么多。兵力再多也只能在后面干瞪眼,唯一的好处就是用于支援的炮火变多了,把山口炸的到处都是弹坑。
荣赫鹏还想继续要援兵,他准备在正面强攻的同时,分出一支轻步兵翻山去抄藏军的后路。这个疯狂的计划被所有军官反对,荣赫鹏上校坚持己见,他对军官们说道:“当年拿破仑翻越了比利牛斯山,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拿破仑可以,我们也一样可以!”
军官们说不过他,不是因为荣赫鹏上校有道理,而是因为他的军衔最高。不过这个计划还是没能实现,因为英印军没有那么多人力和物力支持军事冒险。最开始的时候,英印军的战斗部队只有三千人,但是需要七八千民夫和差不多相同数量的骡马。等到战斗部队变成一万人后,英印军的后勤部队暴涨到四万多人,人吃马嚼的,印度总督真的是负担不起了。
英属印度的经济状况一直就不是很好,主要是因为搜刮得太狠,两年前好爆发了反对英国人统治的大起义。眼看的入侵青藏的军事行动要消耗的资源越来越多,已经快多到英属印度负担不起了,印度总督寇松勋爵连忙叫停了前线的行动。这个时候人民军已经解放了大半个四川,随时能驰援青藏。寇松勋爵对大英帝国的陆军很有信心,但如果对上人民军..........他觉得还是算了。跟中国人拼陆军,那是要亏本的。沙俄在远东被人民军打的灰头土脸,丢了帝国主义大家庭的脸,还让帝国主义大家庭又多了一个新成员,寇松勋爵不想让自己的投资打水漂。
而且,印度现在又渐渐有了不稳的迹象。为了夺取拉萨,英印政府拉了几万青壮年当民夫,还“征集”了几万头牲口和大车,搞得地方上的印度人哀声载道。刚刚才平息下去的反抗运动又爆发了出来,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为了平定印度人的反抗,英印政府调集了很多部队,花了很多钱。那些起义军的战斗力不值得一提,可是一打仗就要花钱,还会对地方上的经济造成皮怀,这就要亏掉更多的钱,实在是太不划算了。英国人还是在搞殖民那一套,从没有将印度建成本土的想法。不过也不奇怪,要是他们有把殖民地当本土建设的想法,当年就不会丢掉北美了。
第三百九十三章 河内
英国人对青藏的第二次进犯遭到了可耻的失败,不过他们在撤退后宣称收复了失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丧事喜办,也算是大英帝国的传统。在敦刻尔克他们就这样干过,明明是损兵折将,重装备全部丢掉了,却被吹成了伟大的胜利。那样的胜利要是多来几次,估计大英帝国就会变成历史名词了。
收到藏军击退了英印军的消息后,林永昌并没有觉得有多高兴。一来是因为青藏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是有核心的,所以他能够清楚地“看”到战争的整个进程,早就知道了结果。二来是他觉得达赖喇嘛等人打的太保守了。要是换了他上去,肯定是在阻挡一阵后就撤退,先逐步后撤拉长英印军的补给线,等到快到了大雪封山的时候,再用山地步兵去抄英印军的后路。要是打赢了,上万英印军就要全军覆没。就算打不赢,还可以据险而守,只要拖到冬天,高原上的极寒会让英国人知道什么叫做世界屋脊。
不过林永昌也能理解达赖等人的想法,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想法也不能说是错的。冒险可能带来巨大的收益,稳妥则是更保险。击退了英印军的进攻后,达赖大喇嘛的声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林永昌向拉萨发去了电报,祝贺他们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他并不担心
青藏会因此而生出更多的想法,那边没有工业,连步枪都造不出来,还是林大帅派人送去了数千条步枪和一百多门迫击炮,这才有了隆吐山大捷。
要是达赖喇嘛真的昏头了,只要切断了青藏地区的军火输入,然后从四川派一千步兵过去就能踏平拉萨。青藏在东边的道路也很难走,但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天堑。
在青藏方向上,英国人的图谋破产了。林永昌渐渐地地放下心来,现在人民军已经打到了昆明和桂林,英国人就算想要再介入,也太迟了。这时候人民军需要担心的不是来自英军的干涉,而是法国人的反应。法军在普法战争中扑街了,但依旧是陆军强国,他们控制着的越南跟中国的大西南接壤,并且一直想要向中国内陆发展。
看到南中国陷入战争后,法国人认为他们得到了难得的机会。法国总督纠集了两百多法军士兵,再加上三千多越南士兵,总共三千五百人,攻入了中国的境内。正在桂林阅兵的李大眼听说法军打过来之后,立刻让吴佩孚的第十师向着中越边境移动,并且去电广州,以准备应对法军战舰的炮击和可能的大规模登陆行动。
在李大眼看来,东南亚的雨林不是打仗的好地方,那边的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下雨,重型装备很难机动。如果他是法军的指挥官,必然是在广西方向上佯攻,主力在广东登陆,只有拿下了广东,才能在南中国站稳脚跟。不然的话,就只能在东南亚的丛林里面打烂仗了。
李大眼在河南的时候,看了不少史书,对明成祖拿下了安南,后面又不得不撤出去的事情是知道的,他不认为自己打不过法国佬,但是估计中央不会让他放手一波。现在他九只希望法国人的将领够有种,敢在广州登陆,那样他才能战个痛快。
但是并没有,法国人没有登陆广州的计划,而且他们出动的兵力不到四千人,即便是加上后勤,也是有一万出头。得知了法军兵力后,李大眼意兴阑珊,区区三四千人,也敢这么嚣张?他不是很理解法国人的想法,也不想去理解。这么点法军,其中大部分还是殖民地部队,连给他塞牙缝的资格都没有。李大眼将前线的指挥权交给了吴佩孚,他自己就坐镇桂林,负责给前线的部队运送补给,以及主持广西云南等地的“土地改革”工作。
作为人民军中声名鹊起的名将,吴佩孚发挥了他应有的水准,带着第十师的部队一路向西,因为越南的地形不适合重型榴弹炮的运输,吴佩孚干脆扔下了所有的重型火炮,让第十师的战士们只带了步枪和迫击炮,以及少量的山炮,用“步兵渗透”战术,将法国人的东进部队给歼灭在了中越边境线上。在洞想歼灭了法军之后,吴佩孚带着部队继续前进,杀入了越南境内,接连夺取了凉山、北河、海防和广宁等地,兵锋直指河内。
在河内的法国人和越南上层人士听说中国人打过来了,一边痛骂挑起战火的总督,一边收拾了细软跑路。法国殖民地政府在哀嚎声中向巴黎发出了求援的电报,并且命令海军出动,扬言要炮击中国人的沿海城市,想要以此来阻挡中国人前进的脚步。
法国政府这个时候正在进行世俗化改革,1902年上台的孔布内阁加大了对教权主义的打击力度,将未经批准的属于宗教团体的学校一律加以关闭,到1903年10月,先后共关闭了近万所教会学校,导致与罗马教廷关系的急剧恶化。1904年7月30日,法国政府宣布中断和梵蒂冈的一切来往。孔布激进的宗教改革政策不仅遭到了右翼势力、温和共和派的反对,而且在激进派中也引起了争论和分歧。
孔布总理正是焦头烂额的时候,听说殖民地跟中国人打起来了,不得不分出了一部分精力处理远东的事情。法国虽然已经不是欧洲第一陆军强国了,但依旧是列强的一员,他们是不能接受失去越南的,除非被打败了。
在孔布总理的授意下,法国外交人员跟人民党进行了交涉,希望双方能够停止战争。主要是打不过,不然的话,何至于此?根据越南殖民地政府传回来的说法,中国人变得更加凶悍了,不光是东进的三千五百名士兵全军覆没,就连紧急动员起来的五千多人也被轻易地击溃了。
就在法国外交人员又是威胁,又是利诱的时候,人民军第十师的战士已经解放了河内,前锋部队都打到了河南省。嗯,此河南非彼河南,并不是古称“豫”的河南,而是越南的河南省。作为中华文明圈的一员,越南的规章制度都是抄中国的,连地名都给抄过去了。
第三百九十四章 河内条约
听说法国人和中国人打起来了,英国人很高兴,他们一边谴责人民政府破坏了国际秩序,一边给法国人打气,表示愿意给法国提供各种帮助。法国现在是英国的小伙伴,是英国政府
在欧洲大陆上最好的帮手,但如果能给法国人挖坑,英国也会毫不犹豫地做的。德国以前还是大英帝国最忠实的盟友呢,现在还不是走上了挑战英国霸权的道路?英国政治家早就说过了: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需要压制德国的扩张欲望,同样也需要压制法国的扩张,要是中国和法国陷入了长期战争,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既削弱了法国,也遏制了中国。
不光是英国人在鼓动法国往东南亚投入更多的兵力,美国政府也表示了对法国的支持。中国人太好战了,扩张的势头太猛烈了,人民政府还没建立的时候就在打仗,建立之后还是在打仗,从北方的冰天雪地打到了东南亚的雨林,要是中国人打下了东南亚,接下来会不会攻打菲律宾?
美国人可是刚刚才把菲律宾人的反抗给镇压了下去。虽然人民政府没有强大的海军,也没有发展海军的意思,但美国政府依旧很担心。菲律宾离美国太远,离中国太近了,只要往偷偷地往菲律宾运去几千步兵,就能把那里搅得天翻地覆。
不过美国政府比较鸡贼,他们一边支持法国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一边又对人民政府释放了善意,看上去就像是精神分裂了一样。这才是大国的正常做法,就连小国都有不同的派系,不同的利益团体,更何况是大国?
既合作又斗争,既斗争有合作,大国之间的交往向来如此。胡佛先生,嗯,就是后来当了总统的那个胡佛,作为西奥多*罗斯福的特使前往太原,意图加强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合作,包括经济和军事上的。罗斯福总统是倾向于中央集权的,他一直试图加强美国政府的权威和权力。在连任成功后,西奥多*罗斯福的政策更多的开始向左转,他不光是想要跟中国展开经济和军事上的合作,还想借鉴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传统的君主不光是政治领袖和军事领袖,还是思想上的领袖。古代的中国皇帝除了需要“天子”这个身份,以此来证明他们统治的合法性,还要统一思想。为什么儒家能得到历朝历代统治者的青睐?因为他们是有用的。不过现在没用了,林主席自己另起炉灶,搞了一套新的东西,创建了“林永昌主义”,建立了“林永昌思想”,就差把三个代表给拿出来了,不需要儒家来给他自己背书。虽然用的东西不一样,但从本质上看,还是符合了中国传统的。
西奥多*罗斯福不需要提出新的思想和理念,只是想要学习中央集权的办法。有人说儒家已经不适合新的时代了,这话不错,老一套只适应以前的时代。从牛车换成了火车,动力源也该要缓一缓了。但并不是说中华文明就没有可取之处,实际上,中华文明不是落后,而是太成熟了。像是科举制度,官吏选拔制度等等,都是欧美从中国抄过去的。只不过洋人考的不是四书五经,而是更为先进的内容。
在对人民党的政治制度进行研究之后,西奥多*罗斯福觉得其中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他甚至很羡慕远东的土著酋长,林永昌是个邪恶的好战分子不假,却能够说一不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还能一直掌权下去,直到生命的尽头,而罗斯福呢?作为世界上工业实力最大国家的总统,每隔四年就要进行一次选举,选不上就要鞠躬下台。这一次他是选上了,下一次呢?很难说。就算下一次也选上了,也不过是多了四年而已,在那之后,他就要告别总统的宝座了。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需要压制中国人的扩张势头,又需要中国的广阔市场,所以才一边支持法国人,另一边又将胡佛派往了中国。有些傻瓜说不是美国需要中国的市场,而是中国需要美国的产品,但西奥多*罗斯福不是那样的人。
胡佛先生曾经在中国生活过一段时间,跟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回到美国后,胡佛成立了一家外贸公司,专门从事中美之间的贸易,并从中获取了大量的利润,是美国著名的亲华派。现在他的生意又扩展到了日本、朝鲜和西伯利亚,可能还要再加上越南,大有打造一个环太平洋商贸圈的架势。他不光是带来了美国总统的问候,还带来了大量的贸易订单。因为中国和日本的人力要比美国便宜很多,很多东西放在中国和日本生产,然后运输到美国去,还要比美国本土生产的要便宜三分之一。胡佛先生最先“发现”了其中的商机,他在美国成立了好些公司,依靠低廉的价格把美国本土的一些低端制造业打的溃不成军。
商业上的事情进展非常顺利,但是美国政府妄图挑起中法大战的图谋落空了。人民军很快就退回了河内以东,没有继续打下去的意思。越南那个地方就不适合打仗,糟糕的地形和环境注定了在越南打仗会有很高的损耗。中国的国力还很薄弱,没必要现在就跟法国在东南亚大打出手。另外,第十
师在越南出现了很多非战斗减员,连师长吴佩孚都病倒了。有鉴于此,人民政府跟法国政府在经过几个月的谈判后,签署了《河内条约》。按照条约,河内东边的土地上将会建立一个越南自治的政府,名义上依旧属于法国,实际上归还了中国。
上一篇:海贼王:全员女团,觉醒青龙果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