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日不落 第108章

作者:风兮破地

  维系党和国家的基石。”

  尼古拉*尼古拉斯大公再次沉默,他早就知道林永昌是个意志坚定手腕高超的统治者。在五年前,也就是1900年的时候,俄军一度将人民军压着打,在那个最困难的时候,林和他的军队没有任何的动摇,而是咬牙坚持了下去,用不断的游击战和破袭战拖垮了俄军,并且在装备得到了改善后,击败了曾经不可一世的沙俄帝国军队。但最让尼古拉斯大公震惊的,并不是林在军事上的才能,而是对于其对国家的有效治理。短短几年的时间,中国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俄国还在“废除农奴制”的问题上反复,几十年来也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林是沙皇的话.........尼古拉斯大公不敢再往下想,他也是罗曼诺夫家族的成员,是有皇位继承权的。在阿列谢克皇子被检测出患有“血友病”之后,还有人希望将尼古拉*罗曼诺夫*尼古拉斯大公列为皇位继承人,但是被他拒绝了。大公不希望卷入到皇位斗争中取,即便他将希望放在了亚历山大*林*罗曼诺夫的身上,也从未向人提起过这件事情。

  在家里接见了一大堆的人后,初五的时候,林永昌按照计划开始去看望各处的工作人员,包括战士和指战员、工人、农民、医生、教师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老实说,这种看望只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根本没办法深入了解各个行业的真实情况,有作秀的嫌疑,但即便是作秀,也比不作要好。跟第一线的工作者和劳动者们直接接触,能够更加真实地了解这个国家的情况。哪怕那些接触的人会事先做各种准备,多多少少也能了解到一些事情。要是跟人民群众脱离太久了,就只能收到“一片大好”的消息了,过上几代人,中央的大员们说不定就要说出“何不食肉糜”之类的话。

  在另外一个时空中,有美国记者问国府财政部长孔祥熙对物价飞涨怎么看,孔祥熙怒道:“关我什么事?大米两万金圆券一斤不买不就行了?神经病!”

  官僚主义不管在哪个时代哪个政府中都是一样的,都是不可避免会滋生出来的。或许在未来能解决,但是林永昌是没有见到有什么好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他所知道的是技术进步对官僚有了一定的约束,但也并没有彻底地解决。要警惕资本主义,更要打击官僚主义,这是林主席在现如今阶段的认知。

  解放整个中国后,政府的很多人都认为到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林永昌对于未来的规划。1905年的元宵刚过,中央人民政府就下发了新的指示文件《关于加强整风运动的通知》。消息一传开,立刻就是一片怨声载道,不少官员在暗中咬牙切齿,因为“整风运动”整的是就是官员。几年前已经来过一次了,本以为过了关,能够享福了,哪知道中央又要“整风”了?

  “一定是中央出了坏人!”

  “对,就是这样!”

  “我们要给林主席上书!”

  “要让林主席听到人民的呼声!”

  新的一轮“整风运动”刚开始就遭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倒不是说有人跟中央对着干,那些官僚还没有这样的本事和胆量。人民政府对各种发动分子从来不手软,虽然杀人不多,但是流放边疆是常有的事情,官僚们不敢直接对抗,而是采用了消极罢工以及扩大化的办法。

  中央不是要整风吗?他们就开始摆烂,或者是层层加码,使劲地折腾普通老百姓,让人民对中央的政策产生怀疑。一些地方上的工作人员为此专门给林主席写信,希望中央能暂时停止整风运动,或者先在一小部分地方进行,等有经验了之后再推广到全国。

  第四百章 战争?

  太原一直有传闻,说是陈天华被派到陕北种地去了,为此汪兆铭还在暗中窃喜了好几天。陈天华被派往陕北,的确是跟种地有些关系,但最重要的目的还是在陕北建立一个石化工厂,用以处理陕北挖出来的石油。

  中国是一个贫油国,但不是说没有石油,只不过品质不好,容易开采的地方也不多。从美国引进的拖来机厂已经投入生产了,总体上来说是亏本的,即便是开了外挂,对拖拉机的生产技术进行了升级,拖拉机的价格依旧居高不下,农民根本就用不起。而且不光是拖拉机贵,烧的柴油汽油需要从美国进口,也很贵。为了降低拖拉机的价格,为了降低燃油的价格,先要花掉上千万美元去建立工厂,以后还要继续往里面投钱,这种事情真的很难下决心。搞重工业就是这么费钱,费钱是一方面,还会充满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这么多钱投下去到底有没有用?会不会跟前朝的洋务运动一样,花费了许多钱财,最后搞的一地鸡毛?

  现在的中国连汽车都没有几辆,有必要大费周章地在陕北建立那么多那么大的

  石化工厂吗?支持的人有不少,反对的人更多,要不是林永昌威望太高,也不能强行将事情给推行下去。

  陈天华同志受命去陕北建立一系列的工厂,并且会在当地组建一个大型的农场,就近使用拖拉机进行耕作。这夜袭群:陆九④九,三六壹叁伍是对陈天华的一个检验,要是干的好,以后就能承担更多的责任,要是干的不好,那就只能跟汪兆铭一个待遇了。

  林主席向来都是很公平的,“能者上,不能者下”,没能力就不要坐在那个位置上,给了机会要是不中用,那就老老实实的回去干一些轻松的事情吧。

  陈天华是个正直的同志,就是他揭发了陕西省的“水洗煤”事件。“水洗煤”事件导致了一个县长被枪毙,百多名官员——包括当地的纪委、国资委、公安局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被派往西域和青藏去支援当地的建设。人民党没有能上不能下的规矩,所有去边疆的人都被撸掉了一切职务,只保留了最基本的待遇。

  “水洗煤”事件就是导致再一次“整风运动”的原因之一,按理说陈天华是应该会支持“整风运动”的,但他却给中央写信,认为整风运动对百姓,特别是他所接触到的陕北农民很不友好,建议中央对“再整风运动”进行慎重考虑,最好在某些地方进行试点,要是情况良好,再向全国进行推广。

  之前陈天华实名举报“水洗煤”的问题,得罪了纪委国资委等一大批部门,现在又对“整风运动”提出了质疑,得罪的人那就更多了。难道他不知道“整风运动”是林永昌推动的吗?

  怎么可能不知道?但他还是那么做了!林主席对陈天华的重视很多人都知道,陈天华此举又得罪了很多林永昌的追随者。人民军是林永昌一手拉起来的,里面什么人都有,农民、工人、神棍、前朝官吏、地方豪强等,三教九流,无所不有;汉人,蒙古人,日本人,波兰人,乌克兰人,俄罗斯人,无所不包,人民军和人民党中能找到各种人,这些人的三观和立场并不是完全一致,利益诉求也不是完全一致,共同点是对林大帅非常的佩服,基本上是纳头就拜的地步,要不是共和了,那帮人就要三呼万岁,然后给林大帅披上黄袍。

  陈天华受到林主席的器重,还反过来反对林主席?立马就有很多人对陈天华产生了反感。

  伊藤博文需要对日本的各方势力妥协,需要留着天皇以获取大义,需要将权利分出去以获得更多的支持。但林永昌跟伊藤博文不同,作为人民军的开创者,他的威望足以压下一切反对者。在发现陈天华同志受到攻击后,很快就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要求党内同志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并对陈天华同志进行了表扬,说陈天华指出了政府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号召全党同志向陈天华同志学习。

  因为有林主席背书,陈天华的口碑立刻又翻了过来。一些对陈天华不满的人,还准备发起更多攻击的,见到这种情况,也只能偃旗息鼓了。

  不过,虽然林永昌对陈天华进行了表扬,但是并没有停止“整风运动”,而是又将一个县的官员打包去了边疆。林主席是说了“一个不杀,大部不抓”,可是从来都不曾手软,送人去边疆建设国家是最常用的手段。西域、青藏、漠北,还有西伯利亚,总有一个适合的。那些地方不光是艰苦,而且危险,根据这些年来的情况显示,上述的那些地方,移民过去后,能够活过三年的人不到百分之八十。

  开春之后,整风运动推行到了全国。在北方是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主,在南方的新解放区,则是以“土地改革”和“肃清溃兵土匪”为主。土地改革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哪怕是林永昌已经注意了分寸,多次纠正了“土地改革”中的扩大化倾向,依旧要流很多血。旧时代的中国存在着太多的问题,不用刺刀清理一遍,不流够鲜血,是没办法进入新时代的。

  就在中央人民政府专注于内政的时候,法国进行了新一轮的选举,孔布总理不负众望地被选下去了。孔布在法国内部推行激进改革,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得罪了很多保守派人士,连激进派也觉得他做的太激进了,而纷纷选择离他而去。接着孔布总理又在越南问题上选择了退让,这下子就连最后的一点基本盘都失去了。

  孔布黯然下台后,新上台的法国政府宣布向远东派遣军舰和陆军,其意不问可知。在土地改革过程中,有一些人受到了冲击,其中部分逃亡到了法属印度支那,跟法国人勾结到了一起,准备借助法国人的力量打回来。

  旧时代的统治阶级总是不会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这句话再次得到了证明。

  第四百零一章 主动

  随着法国开始向远东增兵,东南亚的局势很快就变得紧张起来。法

  国人从本土和非洲运来了好几万兵马,调来了三十几条战舰,加上在东南亚原有的那些辅助舰船,战舰的数量达到了六十条。调动军队要花费很多的金钱,这么做肯定不是为了好玩。中央人民政府从很多方面得到了法国人即将重新点燃战火的消息,甚至连英国人都主动送过来了情报,看来大家都希望法国能跟中国好好地打上一场,最好打的两败俱伤,那大家就满意了。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中央启用了很多西南籍的将领,在新组建的第六军中编入了大量出身西南的士兵和军官。解放战争结束后,原有的兵团编制被撤销,改而以军来作为师的上级单位。相对于兵团的庞大编制,一个军的兵力数量减少了许多,但是军上面还有集团军,重火力装备和支援武器的数量并没有减少多少,在集团军一级编入了大量的火炮。有必要的时候,还会额外增加一个或是几个重型榴弹炮团以及大口径的要塞炮。

  东南亚的丛林里面到处是蜘蛛、蛇、昆虫和蚊子之类的东西,外来者很容易染上各种疾病。去年的时候,第十师都快打倒河内了,师长吴佩孚却因为感染了疟疾,不得不被送回了桂林休养。第十师的战士和指战员们也有很多感染上了疾病,这也是人民军没有继续打下去的原因之一。非战斗减员超过了战斗中的伤亡,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三十,就算是在西伯利亚的冻土带上打仗,也不过就是如此了。

  之前人民军都是在北中国行动,没来得及开发在南方使用的装备和药物,等到打起来之后才开始研制和生产。到了现在,临汾的化工厂里面已经能生产很多针对性的药物了,但是产量还不够。风油精、清凉油、六神花露水、红花油之类的产能有不少,但是青蒿素就没办法大规模生产了,人工合成也很麻烦。

  因为林永昌本身就是化学专家的缘故,所以人民政府的化工产业发展的很不错,不管是炸药还是化肥,产能都是在逐年提升,但中国太大了,人口太多了,起点又低,就这么几年的时间,再怎么提升产能都是不够用的。具体到青蒿素上,现在最常用的办法还是从植物中提取,因为第十师的非战斗减员过于严重,这才将人工合成青蒿素的优先度提升了上来。不过这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即便林主席手中有完整的合成方法,也要先在实验室里面完成流程,然后小规模的试制,接下来才能大规模的合成。从实验室合成到大规模生产,属于化学工程的领域,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按照最乐观的估计,大规模的生产也要到一年之后。

  现在嘛,只能多用青蒿榨汁了。

  法国在东南亚增兵,人民政府随之也提高了广西军区的战备等级。同样提高了战备等级的,还有日本的大正政府。粉碎了东乡平八郎等人的阴谋后,伊藤博文的威望和权势进一步的膨胀,但是依旧没办法像林主席那样一言九鼎。他的权势越大,得到的拥护就越多,明里暗里的反对者就越多。之所以还有这么多的反对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外战争的失败。

  跟人民党的战斗惨败后,伊藤博文把明治天皇推出来背黑锅了,但是他就一点责任都没有?伊藤博文急需一场对外战争的胜利,好巩固他的地位,以及稳定日本国内的局势。之前他准备跟英国人开战,是赌上了一切的决心。但是英国佬怂了,不敢亲自下场跟人民党开片,而是选择了继续死磕青藏高原,结果遭受了可耻的失败。虽然英印政府宣称他们获得了辉煌的胜利,但其他人也不是傻瓜,对于谁胜谁负有自己的判断。英军大张旗鼓气势汹汹地进攻青藏,无声无息地撤了回去,怎么看怎么像是打了败仗的样子。

  英国人没有下场,朝鲜的动乱也很快就被平定了,这让伊藤博文很失望。他还想要帮着出一把子力气,好从中国多得到一些免费的技术转让。现在好了,英国人拉胯了,但是法国人抖起来了。联合舰队对英国皇家海军畏之如虎,伊藤博文费了不少力气,才说服了海军准备对英国舰队动手。换成法国人后,不需要伊藤博文去说,联合舰队就主动请战了。

  “首相大人,这是我们的作战计划!”

  秋山真之中将递上“海军省の对法作战计划”,伊藤博文接过来随意地翻了翻,“有多少把握?”

  “这要看法国人还会派出多少战舰。”

  “如果就是现在的那些呢?”

  “那我们就有八成的胜算,要是能主动出击,抢得先手优势,就能有九成的胜算!”

  “主动出击?”

  “是的!”秋山真之说道:“联合舰队可以先前往广州,在广州修整后,主动出击,在法国人反应过来之间,就能摧毁他们的远东舰队!”

  “使用广州港作为前进基地......这需要中国的配合。但是林主席未必愿意主动宣战。”

  秋山真之直起身子,说道:“在下恳请首相大人允许我前往太原,向林主席当面陈述作战计划。”

  秋山真之视若父亲的兄长秋山好古是死在了和人民军的战争中,伊藤博文心中闪现出一个念头,秋山真之该不会是想要学荆轲吧?他的眉头皱了起来,“有这个必要吗?”

  “下官认为,十分有必要!”秋山真之的表情很平静,“这将会是亚洲人和欧洲人在海上的第一次交锋,意义重大,林主席应该会明白的。”

  伊藤博文的眉头舒展开来,他沉思片刻,说道:“你去不合适,换个人好了,因为........你知道原因的。”

  “大人!”秋山真之的声音陡然提高,“兄长的事情是个人家事,和法国人的战争是却是关乎于国家,关乎于所有亚洲民族,在下以为,没有人比我更合适了!”

  “..........”,伊藤博文的目光变得凌厉起来,他注视着秋山真之,后者坦然与他对视,没有任何的闪避和迟疑。于是伊藤博文目光中的凌厉变成了赞许,“既然你有这个觉悟,那就去做吧,联合舰队将不光为了日本而战,也是为了所有亚洲人而战!”

  秋山真之立正,弯腰,“哈依!”

  第四百零二章 弥二

  “秋山真之请求拜访林主席?”

  人民政府外交部的工作人员接到这个请求后,发生了一些争吵,有些人觉得太危险了,谁知道秋山真之是不是刺客?更多的人觉得加强保卫工作就行了,不必要这么紧张。只是一个日本人罢了,不需要小题大做。最后外交部将请求转给了总统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又上报给了林永昌。

  林永昌自然是无所畏惧的,他身边经常有政治保卫局的干事,而且他自己的武力就足以碾压凡人。别说是一个秋山真之了,就算是来一百个也无所谓。于是秋山真之就在被检查过后带到了林主席的面前。

  秋山真之表现的非常恭敬,弯腰鞠躬到了近乎于九十度的程度,就差没有土下座了。林永昌打量了几眼身日本海军军装的秋山真之,确定自己是没有见过这个人的,就像他没有见过秋山好古一样。

  “有人说你来中国是为秋山好古报仇的,但是我并不知道秋山好古是什么模样,他跟你长得像吗?”

  秋山真之恭敬地回答道:“有一点像,兄长的性格比我更坚毅,是真正的男子汉。”他抬起头来,“林主席,在下并不是为了兄长的死亡而来。作为军人,能够死在战场上,是幸运的事情,又怎么会有所谓的仇恨呢?”

  林永昌笑了笑,说道:“这么说,你是专门为了提交海军作战计划来的?这种事情随便派一个人过来就行了,何必要你亲自跑一趟?”

  “中日之间所产生的误会是一场悲剧,兄长那样的悲剧不应该再发生了。”秋山真之道:“在下向外交部请求拜访林主席,主要是为了作战计划的事情,另外,是想将亡兄的一些遗物转交给中国。”

  “........”,日本人的脑回路有时候是很难让人理解,“既然是秋山好古的遗物,你留着就好了。”

  “是兄长生前所著跟骑兵的训练和使用有关的文章和笔记。”秋山真之的态度依旧非常恭敬,“日本不可能建立真正强大的骑兵,但那些笔记应该还有一些用处,希望中国能用的上。”

  秋山好古是日本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骑兵名将,日军骑兵第一旅团在外东北打的很不错,在骑兵的使用上跟人民军有很相似的地方,展开后的机枪和炮兵火力给【蒙古铁骑】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那毕竟是秋山好古的遗物,你确定要捐献给中国?”

  “是的!”

  “既然你这么诚恳,那我就代表人民政府收下了。”

  转交秋山好古的笔记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接着秋山真之便开始对着东南亚的地图讲述他的作战计划。日本人总是喜欢偷袭的,偷袭能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达成突袭的效果后,能用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战果。林永昌并不介意不宣而战,像日本人那样卡时间送宣战书也没问题。法国人如今在向东南亚增兵,想要打一场有限战争,以此来挽回法国政府的颜面,但林永昌并不想配法国人玩战争游戏。要么就不打,动手了就要直接把对方按死,至少也要则大幅度的削弱对方,这才是林大帅用兵的风格。

  对于秋山真之的作战计划,林永昌挑不出什么毛病来,日本联合舰队才是海战的主力,既然日本人这么想表现自己,那就让他们表现好了。唯有一点需要做一些改变,“人民海军也需要参加作战!”

  林永昌说道,“建立海军联合指挥部,由秋山将军统一指挥中日两国舰队作战。在战争期间,联合舰队可以使用中日两国,以及琉球的所有港口进行补给和维修。秋山君以为如何?”

  秋山真之再次鞠躬,“林主席如此信重,在下只有以死相报!如果不能消灭法国人的远东舰队,秋山真之绝不生还!”

  唉,日本人就是这样,动不动就要死要活的。这是从日本的战国时代流传下来的风气,到了现在,军部的大佬们都是让下面的人去切腹,他们自己是说什么也不会拿刀捅肚子了。但是秋山真之明显不是在说大话,林永昌能感受到对方的严肃和认真,他想到了之前看的战斗报告,秋山好古带着骑兵殿后,奋战到了最后一刻,据说秋山真之是秋山好古抚养长大的,两人的性格应该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要是打了败仗,秋山这家伙估计真的会去切腹。

  林永昌走上前去,握住秋山真之的手掌,“秋山君,请千万不要那么做。就算是打了败仗,也请务必保住有用之身。我知道海军有与战舰共存的传统,可战舰要是沉了,我们还能再造,但人若是死了,可就再也活不过来了。”

  秋山真之浑身一震,想要再次弯腰鞠躬,却被林永昌给拦住了。他看上去很是感动,但依旧坚持道:“若没有必死之心,如何能够取得胜利?阁下,请不要再劝说了,我等都已经做好了杀身成仁的准备!”

  边上秋山好古的随从高声道;“正是如此!”

  那人声音洪亮,林永昌也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很有精神!你叫什么名字?”

  “在下北条弥二!忝为日本海军少佐!家兄北条秀树是日本骑兵第一旅团的大佐,跟随秋山好古将军战死在了哈桑斯基!”

  “...........”,好嘛,都是兄长被人民军打死了的。

  北条弥二看上去比秋山真之更激动,“阁下,您的著作我都拜读过!实在是写的太好的!有您这样的人领导亚洲,我们黄种人才可以真正的以立于民族之林!在下也向您宣誓,若是不能打垮法军舰队,绝不活着回来!”

  “............”

  日本人就是这样的性格,这样的传统,他们极度的崇拜强者,只要取得了胜利,不管是用什么手段都不在乎。在日本几百年的战国乱世中,被打败后反过来全心全意为敌人效劳的事迹数不胜数。但这只是在双方实力悬殊的时候,如果他们发现自己的力量已经足够强大了,又会毫不犹豫地发动叛乱。

  他们向强者学习,为强者奉献的时候是真心真意的,反戈一击的时候也是出自于真心,不会有任何的心理负担。

  第四百零三章 众人皆醉

  日本人表现的非常恭敬,但越是这样,林永昌对他们就越是提防。跟朝鲜和越南不同,日本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不是中国的附庸,日本人有着军事和外交上的主权。现在中国跟日本的关系非常紧密,将来会不会继续这样?只怕不好说。

  不过林永昌也不是很担心,只要中国发展的比日本快,就不用担心日本人背刺。以中国和日本的体量而言,除非出现了特殊情况,中国的发展速度不可能比日本慢。

  林永昌并没有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和法国人的战争上,也没有打算继续亲自带兵打仗,他现在的大部分在时间放在国内的经济工作上。“五年计划”需要重新制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人民政府不会再将工业集中在山西一地,而是会在北方的平原和长江的中上游进行重点建设和投资,在南方及沿地区则是以发展轻工业和基础建设为主。

  此外,中央人民政府对于军事工业也会进行一些调整。之前为了应对战争的需要,人民政府每年都要向军事工业投入几千万美元,在几年时间内军火弹药的产能翻了十倍,但主要以轻武器为主,而且片面追求产能,生产的步枪都不是最先进的。包括解放武汉后得到的汉阳兵工厂,生产的都是过时的步枪。在接下来的五年中,人民政府将会逐步对落后的生产线进行改造,还会逐步减少步枪的产能。只要不是打世界大战,没必要一年刷出十几万条步枪。但若真是打起了世界大战,一年十几万条步枪又不够。

  国家的建设将会从军事转向经济,这几年建立起来的一些小型的军工厂也会转向民用。那些小工厂是战时为了扩充产能而上马的,制造出来的步枪不是不能用,但是质量真的很难说好,废品率也有点高,战争结束了,自然是要裁撤掉的。化工厂也可以不再生产那么多的炸药,宝贵的产能可以用来生产化肥。没有足够的化肥,光有良种也是没办法提高粮食产量。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不光是需要发展正工业,还需要发展农业,不光是粮食产量很重要,畜牧业和渔业也同样重要。

  林永昌需要处理的事情有很多,如果事必躬亲,就算是每天二十四个小时都扑在工作上也不够用,所以他只是抓主要方向,具体的工作还是由国务院去做。林永昌现在真正重点关注的,还是

  “整风运动”。每个大国的灭亡都是从上层腐朽开始的,只要有一个强而有力的统治阶层,中国就算会吃些亏,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唔,这只是以前的经验。第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阶层并没有腐朽,容克们在世界大战中的表现还不错,但是第二帝国还是灭亡了。以前的经验不一定在以后继续适用,外国的事情未必能套到中国头上,农业和工业时代是有很大不同的。如果中国像二战中的日本那样四面开战,又或者 像是三德子那样跟全世界为敌,那就算林大帅是开挂了的也未必能扛得住。

  所以人民政府留下了青岛,又跟德国政府进行军事合作,让德国不至于跟英国联手来封锁中国。还暂时留下了香港,暂时不发展海军,缓和了跟英国之间的关系。唐宁街的政治家们不可能看不出中国的目的,但大英帝国的首要目标是保持海上霸权,再说,英国政府里没有像林永昌这样的未来人,不可能知道“人民路线”会爆发出多么强大的能量。

  苏联用了两个“五年计划”一跃而成为了世界第二大工业国,这是帝国主义阵营所有国家都没想到的。“巴巴罗萨”之前,希特勒和那些容克们还以为苏联就是个破房子,只要上去踹一脚就会轰然倒塌。

  党内很多同志认为解放香港也就是顺手的事情,为什么要留下香港作为窗口?还要重新恢复和英国之间的贸易?一来是为了让英国人的注意力留在欧洲,二来是因为台湾。台湾跟大陆之间隔着海峡,收回台湾后,这里算是人民政府的弱点。没有强大的舰队,就不可能保证台湾的安全。只要英国人愿意丢掉整个中国市场,他们能够以较小的代价拿下台湾这个孤悬海外的岛屿。

  人民军在陆地上不惧怕任何敌人,但是拿英国皇家海军没办法。就算是加上联合舰队,也肯定是打不过英国皇家海军的。这年头的大英帝国就是这么强。美国的工业实力在几年前就已经超过英国了,但还是不敢挑战英国的霸权,只敢在英国人够不着或是看不上的地方捡些残羹冷炙。也就是德国跟英国离的太近,想要苟住发继续发育都不行,只能在维持一支强大陆军的同时,还在建造一支强大的公海舰队。

  幸亏有了德国,把英国的注意力和仇恨都给吸引过去了,中国才能继续发展。不过英国也没闲着,他们自己不敢下场跟中国在大陆上打陆战,但是有胆量支持法国在东南亚开战。反正死的又不是英国人,消耗的也不是英国的国力。要是法国人打败了中国,英国政府可以趁机在中国身上阁下一块肥肉,说不定能重新获得在长江上的自由通行权,以及在长江流域的特殊利益。要是法国人被胖揍了一顿,法国政府威望大失,只能更加依靠大英帝国,英国人也不亏。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英国人怎么都是赢。

  法国国内的复仇主义已经酝酿了几十年,法国政府不敢对德国开战,却想着在远东跟中国再打上一仗。也不是没有人表示反对,比如说曾经近距离观察过中俄战争的约瑟夫*霞飞,就极力反对跟中国在东南亚开战,认为那样做的话,将会使法国丢掉剩下的大半个印度支那。

  不过霞飞现在才是个师长,而不是一战时候的战争英雄,他的话没几个人听的进去,反而因为“不当的言论”被扣上了“失败主义”的帽子。连一直看好他的阿多福*梅西米也认为他失去了进取精神。

  约瑟夫*霞飞为此感到很沮丧,他对友人说道:“见鬼!明明我才是对的,但是没人听得进去正确的意见!”

  第四百零四章 优化

  约瑟夫*霞飞的履历十分漂亮,既能进攻,也能防守,既有实战经历,也有在军校教书的过往,他算不上是超世之杰,但是眼光还是有的。几年前,他作为军事观察团的代表再次前往远东,亲眼见到人民军用强大的炮兵火力粉碎了俄军的抵抗。炮兵火力强大是一方面,人民军的骁勇善战也给霞飞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你就看吧,要不了半年,就会有法国军队战败的消息传来了。”霞飞痛饮了一杯啤酒,“到时候你们就知道我说的是对的了。”

  友人摇了摇头,“一个人可能会看错,难道大家都看错了?叫我说,你要是不发表这些消极言论,说不定就能参加到这次军事行动。不过是一些中国人罢了,我们就算不能取得大胜,夺回失去的殖民地也是没问题的。”

  霞飞曾经在远东服役过,本来上面准备把他也派往远东作战的,就因为他发表了一系列不当的言论,然后就被踢了出来。“中国人打败了四十万俄军!他们跟以前不一样了!”

  “那是因为俄国人在远离铁路线的地方作战,他们有没有港口进行补给!”

  “符拉迪沃斯托克难道不是港口?”

  “俄国人需要不冻港!”

  “当时俄国人手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