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兮破地
“.......我们必须表现出强硬的姿态,不然的话,我们就将失去菲律宾了!”
“总统先生,我认为将小伙子们撤回来未必不是一个好主意。”缅因州参议员尤金*黑尔耸了耸肩膀,说道:“我实在不能明白,那几个岛屿有什么重要的。”
该死的孤立主义份子!罗斯福在心中大骂,“要是失去了菲律宾,接下来就是夏威夷了!”
他挥舞着双手,激动地说道:“难道我们要看着日本人一步步逼近美利坚合众国的本土吗?先生们,日本人的胃口是永远都无法满足的,他们现在要拿走菲律宾,接下来就是夏威夷,然后是洛杉矶和加利福利亚!我们不能等到战火烧到头上来再采取抵抗!如果战争必然要爆发,那就让战争在远离美国之外的地方进行!”
总统先生的慷慨陈词打动了不少人,议员们纷纷交头接耳,交换着意见。经过激烈的争论后,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美国海军将会全部调往西海岸,以此对日本进行施压。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第二步则是战争。
是的,在总统先生看来,美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已经爆发了,只是还没有相互宣战而已。中国和日本派往菲律宾的根本就不是什么志愿者,而是现役的陆军部队!打着志愿军的旗号,难道就以为能骗过世人吗?
罗斯福总统对林永昌的态度已经从厌恶变成了憎恨。没有中国在背后支持,日本人敢这么大胆吗?更别说还有中国人直接介入到了菲律宾的战争中。他已经做好了筹划,准备将在美国的华裔和日裔都给抓起来关到集中营里面去,顺便将那些人的财产都给没收了。
这个世界上最邪恶和最令人讨厌的国家是英国,但是美国佬的邪恶并不亚于英国佬。同为盎格鲁撒克逊族裔,美国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近几百年来,能够将种族灭绝贯彻到底的,就只有美利坚合众国这一个国家。在美国的南北战争中,北军公然放火焚烧了亚特兰大,将不少未逃走的居民给活活烧死了。这可是美国的内战,美国佬的野蛮残忍可见一斑。
将中国人和日本人抓起来关到集中营里面只是小意思,但没办法解决实际的问题,菲律宾的问题该怎么解决?真的要跟日本海军来一场比南海海战规模更大的决战?
西奥多*罗斯福觉得问题应该不大,《海权论》可是美国人提出来的!美国海军不是法国那样的鱼腩!不过在真正的开战之前,罗斯福总统决定先从外交着手。他的目光投降东方,越过风急浪高的大西洋,落在了英伦三岛上。
大英帝国是世界霸主,拥有着举世无双的海军力量,只要能得到英国的帮助,日本海军绝不是对手。
第四百四十一章 真诚
“主席,长江大桥工地就要到了。”
秘书
长在边上提醒,林永昌闻言快速在文件上签下了名字,“转交总理办公室。”随即转头向车窗外望去,长江大桥横卧在长江上,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条长龙。这条长龙尚未真正完工,距离投入使用还要差不多一年的时间。
长江因为水域宽广,水流湍急等问题,在过去是没有建造任何桥梁的。但是长江上不能没有大桥,没有桥梁,长江两岸的人民就无法方便的往来,长江以南的区域就无法跟北方的经济融为一体。在尚未解放武汉的时候,人民政府就开始着手准备修建长江大桥,光是选址和论证就花去了四个多月的时间,这还是在林永昌拿出了相关的技术资料地理资料的情况下,加上林永昌一直跟进,才能这么快就完成了前期的准备工作。
中央有不少人建议先在南京附近的江面上修建大桥,但是经过讨论,还是选择了在了武汉修桥。虽然有很多党内的同志提出了异议,但是林永昌还是坚持了原先的计划。武汉长江大桥工程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工程,在另外一个时空中,也是如此。不是林永昌想要抄作业,而是确实有修建长江大桥的迫切性。
武汉这里有张之洞留下的各种工厂和企业,在这里修建大桥更有利于中国的工业发展。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武昌蛇山河汉阳龟山之间,要是大桥修好了,运输工业品和原料都会方便很多。在工业布局中,交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设计中的武汉长江大桥为西北—东南走向,大桥西北始于汉阳龟山南坡,东南止于武昌蛇山入江的山头,属于公路、铁路两用桥,全长1670米。上层为公路桥,面宽18米,6车道,设计至少可以通过100吨的车辆,两侧各有2.25米宽的人行道。公路桥面上每隔32米矗立一对灯柱。
下层为双线铁路桥。两侧设有宽2.25米的人行道。正桥8墩9孔,由三联九孔跨径各为128米的连续结构梁组成,共长1156米。在最高洪水位时,桥下净高18米,可满足大型轮船通航。
引桥为钢筋混凝土门式拱桥,汉阳侧引桥长303米,武昌侧引桥长128米。连接正桥与引桥的桥台为两座高约35米8层楼式桥头堡。
这个设计留下了很大的冗余,不少党内同志认为不需要按照这么高的标准来修,要是按照林主席给出的标准,修建的费用会高达一亿五千万人民币,实在是太贵了。这么多钱,足够造上三四条无畏舰了!
嗯,中国现在还没有建造战列舰的实力,倒是可以从德国购买,从英国买也行。英国人很乐意出售最近的无畏舰,只要钱到位,一切都好说。卖一条无畏舰的钱够英国佬再建造两条新的,这种生意越多越好。要是德国政府愿意从英国购买战列舰,他们也愿意卖。不过德国人也不傻,自己造的话价格能便宜一半不说,还能给国内带来成千上万的工作机会,傻瓜才会花钱去买英国的船。
在德国的实力急速增长的同时,德国和英国的之间的关系不断恶化。到了现在,绝大部分的德国人都对英国怀有憎恨的情绪。要是谁敢提出去买英国船,保证立刻被国内的各个阶层喷的狗血临头。摩洛哥危机爆发后,德皇威廉二世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候,说“大多数德国人都反对英国人”,在这时看来已经不是信口开河而是略显保守了。而英国也不在把德国仅仅当成是假想敌,而是真正的敌人来认真对付。
欧洲的局势正在日益紧张,中国则是在热火朝天地建设国家。武汉长江大桥是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中国第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建成之后,不仅把武汉三镇连为一体,还能用铁路将华北、华中与华南连起来,形成贯通中国的一条南北铁路大动脉,“九省通衢”的武汉将成为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
对于武汉长江铁路大桥,中央政府做出了指示:“修建的长江大桥应当成为一个卓越的建筑,它不但应以现代化的技术解决国家巨大的经济课题,而且在建筑技术上还应以雄伟壮丽的外观标志中国的新时代。”
因此,修建武汉长江大桥,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人民政府召集了全国最优秀的专家,调动了全国最先进的设备。林永昌对这个工程非常重视,以詹天佑作为总工程师,又特意从德国聘请了好些工程师,还动员了大批的部队、干部和群众参与其中,两年来动员了超过五万人次参与义务劳动。要不是这许多百姓和部队的无私奉献,武汉长江大桥的造价至少要翻上一倍。
大桥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多一点,按照詹天佑和其他工程师的计算,整个工程完工后,耗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会达到13万立方米;安装钢梁25000吨;打入钢筋混凝土管桩超过3000根,总长62.5千米;直径1.55米的钢筋混凝土管柱230余根,总长3
800多米。
这么巨大的工程,在这个时代几乎可以称作是“奇观”了。
“呜——!”
汽笛声长鸣,火车在靠近工地站台停下,林永昌从火车上下来,带着卫兵和工作人员视察武汉长江大桥的工地。只要是属于“五年计划”中重点工程的,负责人都能直接给总统府和总理办公室打电话,随时汇报工作情况。詹天佑是中央常委,也能直接跟中央进行沟通。但是这样还不够,地方上吃拿卡要之类事情是不可能完全杜绝的。林永昌必须时不时的站出来显示对这个工程的重视程度,这样才能让某些人不要搞小动作。
嗯,这里指的就是吴稚辉、蔡元培、张静江之流。
武汉长江大桥工程花费巨大,吴稚辉等人在报纸上说这是在浪费民脂民膏,还说了一些隋炀帝好大喜功的旧事,暗搓搓地影射林主席,结果被愤怒的工人和农民砸烂了家中的玻璃。要不是警察及时赶到,吴稚辉就要被痛殴一顿了。张静江则是在报纸上鼓吹国家不应该在中西部地区建设这么多的工厂,应该优先发展沿海地方,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
如果单纯地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在南京、杭州、广州等地方进行投资会更有利,沿海经济是出口型的,向太平洋对面的美国出口货物能给东南的商人带来许多利润。但是,美国跟中国的关系正在不断恶化,要是美国切断了和中国之间的贸易,那生产出来的东西要卖给谁去?英国和法国的殖民地体系可是不会接受外人加入的。连美国都被挡在了英法的殖民地之外,更不用说是中国。
张静江对此有他自己的看法,“改变以前的错误立场,让美国人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就行了!”
第四百四十二章 教育
改变以前的错误立场?让美国感受到我们的真诚?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好主意。只要中国愿意当美国的附庸,美国人肯定天天在报纸上夸赞中国。但只要是个正常的中国人,就不可能接受这种事情。军队的反应尤其激烈,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忍受了那么多艰苦,牺牲了那么多人,可不是为了给美国当狗的!
要不是林主席说“要文斗,不要武斗”,就有人要去天诛国贼了。嗯,会使用“天诛国贼”这个词的,一看就是日本人。当事人则是振振有词地说道:“我们是拥林主席的日裔中国人!”
不过林主席在广播和报纸上说了,要允许别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要百花齐放,不能搞一言堂。“真理是越辩越明的”,要是有不同意见,可以在报纸上进行公开辩论嘛。让大家畅所欲言,也能顺带着给人民多普及一些知识。
林永昌是这么说的,但是说完后又有一些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冒出来很多喜欢瞎吉尔乱说的“专家”和“公共知识分子”?这不是可不可能的问题,而是几乎一定的事情。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后,林永昌还是决定就这么干,“公共知识分子”就“公共知识分子”吧,这大概是社会必须经过的阶段,是跳不过去的。没有对比就显示不出优越性,要相信人民群众,纵然他们会被蒙蔽一时,但终究会醒悟过来的。我们要相信,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林永昌在武汉长江大桥的工地上视察了两天,詹天佑总工程师当面汇报了工程的进度。不过詹天佑只说了那些好的方面,对于困难和问题一点都没有提。
“詹天佑同志,你这是只报喜,不报忧啊!”
林永昌头上带着钢盔,身上穿着黄马甲,对詹天佑道:“我听说上个月钢铁有300吨的缺口,这是不是真的?”
詹天佑也带着钢盔,因为经常在工地上奔波的缘故,他的皮肤被晒的黝黑,看上去跟热情洋溢的工人们没什么区别。他先是点头,然后又摇头,“有这么回事,但是通过调配,问题已经解决了。”他向前快走两步,跟上林永昌的步伐,“汉阳钢铁厂上个月有一个高炉出了故障,所以钢材供应慢了一点,问题已经解决了。”
“没有其它问题了?”
“没有了。”
虽然有几只苍蝇在那里嗡嗡嗡的叫,让人讨厌,但是武汉长江大桥可是林主席时时关注的重点工程,谁敢真的使绊子?吃拿卡要的事情是有一些,但只要爆出来了,立刻就会被处理。再说了,詹天佑可是中央常委,位居于整个官僚体系的最顶层,理论上比他更高的只有林永昌和王琦两个人。连刘呈祥和赵壁那样眼高于顶的家伙,在见到詹天佑之后,态度都是好的不行。别看军区司令位高权重,可是跟中央常委之间还隔着四五个级别。要是没有特殊情况,他们要花上几十年的时间才能进入中央政治局,然后又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得到一个候补常委的身份。除非他们做到三总长的位置,不然的话,就只能打理军区的一亩三
分地。
詹天佑不光是管着武汉长江大桥工程,还实际上管着整个铁道部,包括各地的火车站和一系列的院校,他把四十五万铁道工程兵和一万五千里的铁路管理得井井有条,这样的实权大佬,而且背后还有林主席的大力支持,没有人会跟他过不去。困扰詹天佑的问题不是地方大员的不合作,而是人才的匮乏。尽管人民党从建立之初开始,就一直紧抓教育的问题,也培养了很多的人才,但是全国现在到处都在建设,到处都需要工程师和精通数理化某一方面的人才,能够分配给詹天佑的人才还是不够。
武汉长江大桥工程很重要,难道陕北的石化工厂就不重要?大连造船厂的改建扩建就不重要?还是说本溪钢铁厂和太原发电厂不重要?到处都要人才,但每年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数量是有限的。
“我就说不可能不存在困难的,但是,这个问题可真把我难住了!”林永昌搓了搓手,“我也没有三头六臂,没办法变出那么多的工程师出来。”
詹天佑显然是早有准备,“我觉得,可以扩大招生规模,现在培养是不能解决眼前的困难,但总比三四年后依旧没法解决要好。”
“这是一个好办法,但是.........”,林永昌摇了摇头,“实际上做不到。你知道的,我们实行的是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是免费,只要能考上高中和大学,学费也是全免。每年花在教育上的钱超过了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三十五,这还不包括地方上给的政策,政府没办法投入更多的资金了。”
国家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但是也必须进行广泛的,全民参与的基础教育。“九年义务教育”是强制推行的,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各个地方都缺老师,特别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高等教育要花钱,基础教育花钱更多。
“不是说财政收入的增长超过了百分之十吗?”
詹天佑说道:“我们需要的不多,几所工程院校加起来,每年多一千个名额就够了!”
“收入是增多了,但是花钱的地方也变多了啊!”
如果不跟德国和日本合作搞超无畏战列舰,每年或许还能挤出几千万到一亿元出来,但是上马“超无畏战列舰计划”后,需要建设更多的发电厂和相应的配套工厂,支出变得更多了。为此,政府不得不再次发行了一次国债,用以补上资金的缺口。
其实还有一种办法可以弄到更多的钱,那就是发行更多的货币,让人民币迅速贬值。可是人民币已经在贬值了,每年百分之四的通货膨胀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在大城市中引起了抱怨。工资没有上涨,但是物价却上涨了,这就让很多工人家庭的生活压力变大了。别小看只有百分之四的通货膨胀,落到普通百姓的身上,那就是好几百斤的重压。
林永昌叹气道:“不光是你们工程院校要增加名额,其他的学校也要增加名额,但是政府的预算只有这么多。这样吧,今年秋季招生的时候,给太原和武汉的工程院校多一百个名额,具体怎么分配,你们去跟教育部商量。”
一百个就一百个吧,多一个也是好的。詹天佑先是一喜,接着又是一忧,这一百个名额该怎么分配呢?唉,到时候再说吧,这也算是幸福的烦恼了。
第四百四十三章 改宗
视察完了武汉长江大桥工程后,林永昌继续视察其他重点工程,包括在洛阳的矿山机器厂、滚珠轴承厂和铜加工厂等。河南与河北的交通条件要比山西好很多,在暂时摆脱了外敌入侵的危险后,“一五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大多在河南河北的平原上。
林永昌在河南多待了一段时间,除了视察“一五工程”的重点项目外,还去看了河南各地的金矿。“一五计划”需要从德国、美国和英国购买整体工厂,这需要大量的资金。黄金是天然的货币,是硬得不能再硬的硬通货。全国每年的黄金产量超过了二十吨,但是这还不够,“一五计划”需要更多的资金。
在外视察的时候,依旧有很多事情需要林永昌拍板。在太原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们能自己处理一些事情,但是比较重大的事情还是要通报过来,并附上他们的处理意见。还有一些事情六个中央常委中的意见是一半对一半,只能让林主席来做最后的决定。
除了国内的农业和工业发展外,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两个,一个是李大眼在西域的平叛,另一个则是菲律宾的事情。李大眼到了西域后,算是放开了手脚,跟孟恩和马钰那些人一起,在西域大杀特杀,成果几乎可以用血流成河来形容。
马钰和马安良都是回回,但是对于杀戮绿教徒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甚至他们还杀的最起劲。对他们来说,信仰根本就不是问题,真主?能比机枪大炮还厉害吗?马安良是马占鳌的儿子,是亲眼见识过左宗棠是如何平定大西
北的,知道中央势大不可阻挡。在董福祥被刺杀后,他立刻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等到蒙古骑兵大量开进西北后,干脆就当了带路党。这让马钰非常的不爽,带路党的活本来应该是他的,结果被马安良给抢走了,导致他的功劳少了许多。
他们用刺刀将西北给清理了一遍,对叛乱的头目毫不手软,除了少数被裹挟的人能得到释放回家的待遇,其他的人都被西域都护府强制编户齐民了。西域那边的昼夜温差很大,大部分的地方缺水,种水稻和小麦都不是很合适,但是种棉花就非常好。西域都护府这几年来扩大了棉花的种植面积,非常需要人手,那些叛乱分子将会用五年到十年劳动去偿还犯下的罪过。
要不是因为种棉花需要大量的人手,只怕马安良和马钰他们会杀掉更多的人。就是依靠着血腥的杀戮,在半年多的时间里面,西北的信仰成分就被极大的改变了。很多当地的绿教徒被强制改宗,或是信仰喇嘛教,或是信仰道教(这个很少),或者干脆是被迫成为无神论者(这个更少)。剩下来的绿教徒都变得安分了许多,阿訇们也不说什么“圣战”了。洋葱寺被推平了不少,留下的也经过了改造,田产被分给了周围的群众,寺庙里面的土地也被用来养牛养羊养猪。
猪在绿教徒眼中是不可接触的,但是刺刀比教义更有力量。不肯养猪的阿訇肯定不是好阿訇,都会被马钰和马安良他们送去见真主。靠着杀戮有共同信仰的绿教徒,马安良保住了家族的大部分财富,还额外得到了许多好处。土地名义上是收归国有了,但实际上还是他家里人在种植。随着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对棉花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种棉花是一个有利可图的事情。马安良家里开设了几个轧棉花和将棉花加工成棉布的工厂,受到了政府的奖励,得到了税收上的优惠政策,钱途无量。就是将棉布运到兰州去很费力气,要是中央能把铁路修过来,那就能赚得更多了。
马安良得到了奖赏,马钰也是一样,他家里不像是马安良那么有钱,但是得到的好处比马安良等人多的多。马钰被封为了绿教徒的伟大先知,成了安拉的使者,对西域的所有阿訇和洋葱寺都有管辖权。这个由中央政府册封的先知是终身制,下一任的先知则是由这一任先知的遗嘱确定,但是要得到中央政府确认。
先知这种东西,肯定不是自己随便说说就行了的,必须要得到阿訇们的承认才行。会有不承认的阿訇吗?在国外的肯定不承认,但只要是在中国境内的,都承认了马钰是伟大先知,是真主的使者。没办法,要是不承认,就要被送去见安拉了。其他绿教徒还有去农场里面劳作的机会,阿訇就没这个待遇了。要么改信,要么承认马钰先知的身份,要是两个都不想选,这就让人很为难了。
中国是一个世俗化的国家,虽然也曾经有过一些搞神权的,比如说太平道黄巾起义和孙恩的五斗米教起义,以及太平天国之类的,但总体上来说,还是一个世俗化的国家,讲究实用主义。要是绿教能像佛教那样中国化,或者是像道教那样安安静静的过自己的小日子,留着也未尝不可,但要是继续搞西方圣战那一套,那就只能被宣布成邪教了。
对于邪教徒,中央政府的一贯政策是诛杀首脑,余众流放。西域的邪教徒可以流放去青藏,去漠北,去西伯利亚,或者是去阿拉斯加也行。找个捕鱼船往上面一塞,到了地方就赶下船就让他们自生自灭。阿拉斯加是美国人的地盘,肯定是不会同意让绿教徒过去的,但只要不让美国人知道就行了。那些牧师什么的来中国传教,也没有经过同意,还不是来了?要是绿教徒能在阿拉斯加传播真主的荣光,那也算是他们的本事。
西北的乱局已经被平定了大半,只剩下了一些收尾的工作。李大眼向中央打报告,需要更多的武器装备,还有马匹和士兵,他准备直接杀进中亚,去教化那边的蛮夷。他的胃口很大,他的胃口一向很大,一开口就是步枪三万条,机枪一千挺,大炮和迫击炮四百门,还要几万匹战马和数千万的军费。李大眼当过训练总监,跟林主席的关系人所众知,他的申请报告被送到太原后,王总理不好处理,只能转过来让林主席定夺了。
林永昌的回复很简单,“不同意!”
想要继续打仗就拿出“诚意”来,中央不反对他继续往西边打。英国和俄国在中亚地区的势力太强了,李大眼打过去可以让他们清醒清醒,但是,中央没钱,李大眼要么收兵回国,要想继续打下去就需要他自己想办法弄钱。中央可以便宜卖给他任何想要的东西,但绝不会白给。
第四百四十四章 拨乱反正
沙俄帝国刚刚从大动乱中缓过气来,斯平雷托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远不足以让俄罗斯帝国重新振作起
来。
失去了远东,对沙俄的实际伤害并不像是地图上看着的那么大。相反,扔掉了远东这个大包袱,俄罗斯得以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欧洲,发展的速度更快。若是跟中国搞好关系,能趁着这个机会增强国力,这对双方都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
但是,毛熊就是毛熊,他们继承了金帐汗国对土地的狂热贪婪。把每一个俄罗斯人剖开,都会发现里面住了一个蒙古人。
俄国拒绝了将西伯利亚大铁路跟中国的铁路网连起来的要求,不接受中国的铁路网延伸到库伦,然后继续向北接入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议。在东北战败后,沙俄内部一方面有着很强烈的对中国的仇恨,另一方面又非常恐惧中国军队真的会大举向西。沙俄的高层还专门派人前往西伯利亚大公国,要求奥尔加大公和尼古拉斯摄政设置许多排斥中国人的法案,要求西伯利亚大公国不得允许中国人在本地拥有农场、房屋等不动产,也不得参加和经营和各种商业活动。
对于圣彼得堡毫无道理的要求,尼古拉*罗曼诺夫*尼古拉斯摄政明确地拒绝了。毕竟,西伯利亚大公国现在是中国的附庸,而不是沙俄的。中国在东北有几十万生产兵团,拿上枪就能打仗,在海参崴还有几千驻军。要是听圣彼得堡的,只怕连双城子都要变成自由都市了。
西伯利亚大铁路贯通后,圣彼得堡对西伯利亚的控制力提升夜袭群:六玖肆玖,三六①③伍了不少。现在的沙俄帝国能很方便的将军队和物资调往西伯利亚,圣彼得堡已经有了要收复失地的声音。不过这种声音还不大,并没有成为主流。沙俄才将国内的革命镇压下去,没钱跟中国人再来一次五十万大军级别的战争。
沙俄没钱没能力跟中国发起大战,但是有能力在中亚方向高些小动作。同样的,英国人不愿意跟人民军在河北广东这些地方打仗,却非常热衷于在边疆地区给中国找麻烦。前后两次进攻青藏,失败后又在中亚方向收买了不少部落骚扰西域都护府。西域绿教徒大叛乱的背后,就有着英国人的身影。
所谓有来无往非礼也,既然英国人和俄国人在中亚方向上搞小动作,那就说明他们没有力量跟中国来一场真正的大战。对于这样色厉内荏的对手,那就不用跟他们客气。李大眼不是喜欢打仗吗?那就让他去中亚跟这个那个斯坦打仗。都是游牧民族,就按照游牧争霸的方法来处理好了。
只要战火没有烧到西域都护府的地盘上,中央是不会往那边投入更多资源的。现在更需要林永昌关注的,是菲律宾的问题。
美国大使再次提出了抗议,并且警告中国,若是继续在菲律宾问题上美国为难,将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这一次美国大使还将集结起来的16条战列舰拿出来说事,对中国进行了恐吓。美国海军确实很强大,16条战列舰的数量很吓人。但是,那些战列舰都是前无畏舰时代的产物,他们的无畏舰跟日本一样,还在船台上。美国的科技水平很糟糕,在这个时代,美国货取代了德国货,成为了粗制滥造的代名词。欧洲人声称美国佬只会剽窃,不管什么东西都是抄袭欧洲的。
老旧的战列舰也不是不能打,反正日本海军的无畏舰也还没有完工,要是美国人把所有的本钱全部压上来,说不定能把日本海军的家底一波带走,当然,也有可能是美国海军被一波带走。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希望美国海军能把日本的战舰一波带走,又害怕被带走的是美国舰队,所以在亚洲和欧洲都展开了外交活动。先是恐吓中国,发现恐吓无用后又使用了“利诱”,美国大使柔克义大打感情牌,跟外交部副部长唐绍仪谈论美国的大学生活和音乐歌曲什么的,在联络了感情后,表示美国政府愿意向中国提供一笔高达一亿美元的低息贷款,每年的利率只有百分三点五,前提是中国不再支持日本在菲律宾搞事。
柔克义还隐晦地表示,希望能跟中国结盟,一起把日本打回石器时代去。唐绍仪是第三批留美幼童之一(前朝还是干了一些实事的),在哥伦比亚大学念过书,回国后在朝鲜跟日本人较量过,那个时候袁世凯还是朝鲜太上皇。唐绍仪算的上有勇有谋,文武双全,既有一肚子的知识,也不乏勇气和胆识,但是,他对美国人抱有一种天真的好感,认为只要学习了美国的制度,就能解决中国遇到的各种问题。
唐绍仪还热衷于传播美国文化,大概他认为美国文化比中国文化更加高级吧。其实这也不奇怪,詹天佑编写的各种手册、跟铁路和工程相关的各种书籍里面,一样也有很多来自于美国,他们这些留美幼童对美国抱有好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柔克义在接任中国大使的职务后,经常跟唐绍仪等留美人士联络感情,还多次到清华园等学校里宣传过美利坚的自由思
想,想要潜移默化地提升中国人对美国的好感。他的努力起到了一些作用,有部分人因为这样那样的缘故,旗帜鲜明地赞同跟美国加强合作关系,而不是花大力气去扶持日本。
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中国可以从美国得到资金、技术和市场,日本有什么?反倒需要中国补贴!还有很多日本人来中国工作,抢走了中国人的饭碗!
大正维新后,日本农民和工人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提高了一些,但是跟中国这边比起来,就还差了一大截,跟美国那边更没法比。所以有很多日本人跑去了美国打工,更多的人则是来了中国。日本政府很乐意派工人来中国干活,这样他们能挣到更多的人民币,用以购买钢铁、煤炭和化肥等物资。
人民政府对于日本人到中国来工作很欢迎,特别是那些工程师和高级技工,都得到了非常好的待遇。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就不是那么高兴了。对于人民政府和日本在金融行业上的合作,吴稚辉就将其讥讽为慈禧太后的旧把戏,“宁与友邦,不与家奴”。人民政府不许本国百姓建民营银行,却允许日本银行在上海和天津等地存在,感情这新中国跟旧中国也没什么区别。
新中国成立后,江浙财团的那些钱庄都被取缔了,他们被没收了土地,也不能放高利贷了,很多人都是非常不满。借着这个机会,那些人在报纸上大造舆论声势,鼓吹要开放经融行业,允许民间有能力的人参与到经济活动中来。
这些人跟鼓吹中美关系夫妻论那批人的根本利益并不一样,共同特征是对政府的现有政策不满,想要拨乱反正。
第四百四十五章 信仰守护者
“部长,柔克义大使说愿意向我国提供一亿美元的贷款!”
唐绍仪非常激动地说道:“那可是一亿美元!”
在1906年,一亿美元的购买力很坚挺。作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美利坚合众国去年的财政收入接近550亿美元.......咦?这么一算,一亿美元好像也不太多的样子。但是对中国来说,这绝对是一大笔钱。为了募集资金,政府甚至开始砍公务员的福利了,还准备再发一次国债。全国上下都是勒紧了裤腰带搞建设,要是能得到美国的低利息贷款,对国家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如果美国人的贷款不附加政治条件的话。
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美国政府又不是慈善家,他们可是能干出用坦克碾压请愿老兵、用本国百姓做核武器试验的国度,美利坚合众国最大的优势不是“自由主义”,而是“低人权”。美国政府只不过是想要用贷款当诱饵,拆散中日之间的同盟关系。最鸡贼的是美国佬表示必须在中国做出实质性的举动之后,再把钱打过来,既:中国先踢掉日本,美国政府才会打款。在林永昌看来,美国佬这是想白嫖。
可是唐绍仪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美国人是很有诚意的。柔克义那样的绅士怎么会说谎呢?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是进步人士,绝对会言而有信。
陆征祥坐在椅子上,听着唐绍仪把话说完,然后冷静地说道:“你有没有想过,如果美国国会拒绝了发放贷款,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唐绍仪在美国留过学,喝过洋墨水,但是并没有信仰美国的主流信仰——基督教新教。陆征祥没有去美国留学,是因为父母的缘故,这才入了新教,可是他并不像唐绍仪那样天真。因为共同信仰的原因,柔克义一度将陆征祥当做是让中国信仰基督的希望,但是,陆征祥的信仰只是他个人的事情,没有办法影响到人民党的政策。人民党坚持“无神论”,这一点从来就没有半点动摇过。
陆征祥也有意扩大新教在中国的影响,可他终究还是将中国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所以他就问唐绍仪,“就算柔克义说的是真的,但要是美国国会拒绝了发放贷款,罗斯福总统打算怎么补偿中国?”
上一篇:海贼王:全员女团,觉醒青龙果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