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兮破地
在得到“将领、军官和士兵”不会受到虐待,并会得到应有的待遇后,斯内普选择了投降。人民军在优待俘虏这方面做的很好,从未有过滥杀乱杀的情况,很多敌人在打不过的情况下,就选择了投降。再说,欧美本来就有在打不过的情况下投降的传统,“投降输一半”,斯内普有一些心理负担,毕竟参谋部给他的命令是“尽量坚守更长的时间”,不过他的心理负担也不是很大。
我们奋力作战过了,是后方没有派出援军,也没运来补给,只能选择投降!
随着檀香山的陷落,东亚联盟控制了整个夏威夷,能以此作为进攻美国的基地,美国西海岸的漫长海岸线都暴露在了联合舰队的兵锋之下。到了这种地步,美国不得不接受了英国人的调停。不然的话,联合舰队就要炮击西海岸的城市和造船厂了。
东亚联盟开出了非常苛刻的条款,不光是要拿走夏威夷、中途岛等太平洋上的岛屿,还要将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转交给英国。光是夏威夷并不能让唐宁街完全站在东亚联盟这一边,但是加上巴拿马运河就不一样了。守着苏伊士运河,英国政府收钱收到手软,巴拿马运河能带来同样的收益,更重要的是能为英国带来巨大的战略优势。
割地、赔款,让出一些经济上的权益,战败
国都是这几样。林永昌有心按照《辛丑条约》给美国来一套,但是美国并不是腐朽无能的清政府,不可能答应拆除军港中的大炮,美国人大概还想着重建海军后报仇雪恨的念头,那也就只能算了。
英国的外交官最开始让美国人支付4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美国人给的越多,英国政府拿到的“调停费”也就越多,所以英国绅士下刀非常狠。四十亿美元对美国来说其实也不算多,但是美国政府坚决不同意这个数额,声称如果东亚联盟坚持的话,美国人宁愿选择继续打下去。
帝国主义国家在可以不讲道理的时候,是一点道理都不会讲的。唐宁街的甚至们觉得美国完全有能力拿出这么多钱,并不打算退让,但是林永昌觉得差不多就可以了,要是美国真的决定继续打下去,难道中国还能派遣百万大军去解放北美不成?
英国人倒是非常支持东亚联盟跟美国佬继续打下去,不说来个翻版的“百年战争”吧,打个三五年也能让英国在世界上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林永昌拒绝了继续打下去,英国人表示很遗憾,然后跟美国佬展开了艰苦的谈判,最后敲定了赔款减少到26亿美元,差不多是美国在战前一年的财政结余。
第四百八十一章 MMP
菲律宾、莱特湾和夏威夷三场惨败震动了整个美国,战败后割地赔款更是刺痛了美国人的爱国之心。如果真的有的话。比割地赔款更糟糕的是,“山巅之国”的乐观被东亚人的大炮粉碎了,资本对美国也失去了信心。
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面,美国人仗着有两大洋隔开了他们和旧大陆,自认为安全无比,他们经常嘲笑欧洲列强之间的战争,“让欧洲人互相厮杀吧,我们美国人只管赚钱”。
现在看来,即便是太平洋和大西洋作为屏障,也不是那么的安全。美国人发展的很快,积累了很多财富,但要是没有保护自己的武力,发展的再好,也不过是帮别人打工。受到这次战争的刺激,美国的统治阶层对国策进行了调整,他们开始组建更多的陆军,通过了新的海军扩大法案,从每年下水两条无畏舰变成了三条,此外还会建造一大批的巡洋舰、驱逐舰和其他辅助船只。
挨了打之后,多多少少是会有些改变的。促进改革的最好办法就是流血,只要流血够多,统治阶层也会觉得肉痛的。战争结束了,美国人民从恐惧和慌乱中挣脱出来,开始进行了反思。美国的实力这么强大,怎么会输的怎么惨?陆军装备和数量都不如中国人也就算了,美国海军明明有两倍的主力舰,为什么也完蛋了?
赔款高达几十亿美元,相当于是从每个美国人的头上刮去了二十美元。海外的那些破岛屿也就算了,赔钱真是不能忍啊!
这国家是怎么了?吃亏的总是人民,美国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这一定是体制出了问题。
人民跟统治阶层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孤立主义在美国是很有市场的。上次美国准备拿加拿大开刀,被反杀了。这一次美国向海外扩张,占领了古巴和菲律宾,没几年就发生了莱特湾大惨败。
或许,就不应该跟列强开战?美国自建立以来,就从没没有在单打独斗中击败过另外一个列强。欺负周围的小国和弱国倒是一把好手。
为什么要去招惹列强?殴打隔壁的墨西哥不是很好嘛?南边那么大的地盘不占,反倒是要隔着整个太平洋去吃菲律宾,上面的人是脑袋出问题了吗?
美国的整体氛围开始向右转,挨了打之后总要有变化,统治阶级不敢朝左转,那就只能往右转了。正好罗斯福那个大左派被弄下去了,还不得使劲的往右打方向盘啊?但是在整体右转的时候,也有一部分人开始正视太平洋对面的中国和日本,开始研究东亚崛起的奥秘。这就离不开“林永昌思想”,虽然研究的人不多,统治阶级也不允许比马克思主义危害更大的“林永昌主义”泛滥,但这个时候的美国还没有强大的中央政府,总是有那么些地方无视上面的命令,自己搞自己的一套。
林永昌主义可以正着练,也可以逆着练,集中资源办大事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压缩消费品发展军工立竿见影,不管怎么看,中国人和日本人搞得那一套是很有用的。
东亚联盟和美国之间的战争不光是震动了美国,也震动了墨西哥、哥伦比亚和一众南美国家。美国佬一向把南美当做自家的后花园,在詹姆斯*门罗总统喊出了“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之后,美国就将整个美洲都划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但是美国只想从其他国家吸血,从没想过建设的事情。
美洲大陆上的其他国家可谓是“苦美久矣”,特别是在美国南方的墨西哥,历史上被美国佬暴揍了好几次,连德克萨斯都被美国佬吞并了,双方之间的仇怨由来已久。看到美国人在
战场上惨败后,墨西哥人也不免动了心思,整军经武准备做点什么。
但是美国随即就扩充了陆军,并开始大建海军,表现得比以往更加的凶狠,野兽在受伤之后总是会变得更加具有攻击性的。墨西哥人看到美国在快速的扩充军队,立刻打消了心中的盘算,从准备做点什么,变成了防止美国人做点什么。同时,美国人扩充军队的做法给墨西哥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原来的美国就已经能吊打墨西哥了,现在美国又扩充了这么多陆军,要是哪天直接杀了过来怎么办?为了防止出现最坏的情况,墨西哥人也不得不加强了自家的军事力量,同时也要给自己找个靠山,单靠墨西哥是无论如何也挡不住美国的。
不过墨西哥保的大腿并不是中国,而是德国。中国人使用的是毛瑟系列步枪,直接找德国买原版的就行了,墨西哥人也不傻。
跟美国之间的战争结束后,日本因为战争中的巨大牺牲,获得了26亿美元中的14亿美元,这笔巨款改善了日本政府即将崩溃的财政,不光是船台上的那些战舰有钱进行维修了,第二条无畏舰也可以继续造下去了,还能还掉欠英国人的借款,以及用来建设更多的工厂。
此外,中德日之间德米米军事合作也可以进行得更加顺利。战争的过程惊心动魄,战后的收获丰厚无比,打仗比搞建设来钱快得多。要不是英国人不同意提前还款,日本政府能将欠英国人的钱还得七七八八。
大英帝国倒也不是拒绝日本人提前还款,只要日本人把该付的利息都付付了,英国不介意早点把钱收回去。也就是说,即便日本政府提前还款,跟几年后还钱给出的金钱是一样的。这就很蛋疼了,日本人想要提前还款就是不想多付利息,要是提前还款跟按时还款付的利息是一样的,为什么要提前还?
小村寿太郎对英国人的霸道很是气愤,但是气愤归气愤,还是要用笑脸去面对英国佬,谁叫大英皇家海军世界第一呢?联合舰队的实力被削弱了至少一半,根本没有跟英国舰队对抗的实力。连中国都只能忍受英国的各种挑衅和讹诈,日本能怎么办?只能脸上笑嘻嘻,肚里MMP了。
第四百八十二章 长安
美国付出了26亿美元的战争赔款,日本拿走了14亿,英国和德国拿走了一亿,朝鲜、琉球、西伯利亚和蒙古拿走了一亿,菲律宾得到了一亿美元作为战后重建的费用,中国得到了剩下的九亿美元。
1907年的九亿美元能干什么呢?能造十条无畏舰!
要是莱特湾大战的时候,美国能多上九条无畏舰,保证秋山真之连反抗的勇气都提不起来。海军跟陆军不太一样,装备好的一方就是能占有更多的优势。十条无畏舰往那里一摆,日本人肯定立马就会换上热情好客的面孔。
西奥多*罗斯福上台后,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才树立起了威信,然后强行通过了海军扩大法案。但还没等美国海军脱胎换骨,战争就已经爆发了。海军是一个存量兵种,战舰的建造周期太长,随着主力舰吨位的增大,建造时间还会变得更长。在战争爆发时的舰队差不多就是全部的海军力量了,除了极个别的情况,大部分的国家很难在在战争中补充主力舰。
这次东亚联盟跟美国之间的战争就是这样,要是继续拖下去,美国人在船台上还有好些战舰,但是还没等那些战舰完工,战争就已经结束了。
因为战争胜利后的回报太过丰厚,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家的好战度提升了不少。但是这种苗头立刻就被林永昌给按了下去。“现阶段中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不谋求更多的土地”,虽然赶跑了美国人,但是中国并没有吞并菲律宾,殖民主义那一套已经过时了,付出多而收益少。只要将菲律宾的经济跟中国绑在一起就行,这样对中国和菲律宾都更好。
美国从西班牙人的手里抢走菲律宾后,花了四五年的时间去镇压当地人,死伤达到了一万多人,可是从菲律宾获得的收益连军费都填不平。除了名义上得到了好处之外,收益是负的。想要从殖民地获取正收益,起码要十年的时间。
中国继续埋头于国内的建设,太原钢铁厂的工人们在《人民日报》上发出呼吁,向全国工厂倡议开展劳动竞赛,这个倡议迅速得到全国各地广大工人的响应,掀起了工厂之间、车间之间声势浩大、持续深入的劳动竞赛热潮。在林主席及人民党中央的号召下,劳动竞赛全面展开。林永昌提出了“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号召干部、群众努力学习,精通技术。
在全国上下热火朝天地“大干特干”的时候,一些政协委员提出了“迁都”的建议。人民党建都于太原是为了应对战争的需要,山西表里山河,有雄关险隘,利于防守;有煤炭和铁矿,可以发展工业;能就近
控制蒙古,从蒙古获得马匹和骑兵;俯视河北平原,一旦天下有变,就可以兵出太行八陉,要是局势不利,也可以闭关自守。
在人民党崛起的初期,定都于太原,是有许多好处的。但是太原的缺点也很明显,雄关险隘的另外一个说法就是交通不便,表里山河说明山地多,平原少。太原城已经一再向外扩张,但还是赶不上中国工业化的速度。军队、工人,机关干部和学生,太原城的常住人口已经超过三百万人了,而且还在以每年二三十万人的速度增加,再这么下去,太原城迟早支撑不住。
“迁都”的呼声早就有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太原不适合继续做中国的首都,这里太狭小了。哪怕是修建了很多“林永昌大楼”,也没能彻底解决工人们的住宿问题。还有那么多的学生和干部家属,太原在不断扩大的同时,又在变得越来越拥挤。
问题是,迁都到什么地方去?
目前呼声最高的有这么几座城市,长安、北平和洛阳,除了这三座城市之外,武汉、郑州和开封也被不少人提起,还有人认为应该建都上海或是广州。上海和广州肯定是不适合当首都的,现在中国没有强大的海军,海上的防御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日本舰队。这可真说不上是多么牢靠,不光是林永昌不会考虑上海和广州,其他的中央委员也同样不会同意。
开封是北宋的首都,地处河南大平原之上,交通便利,要不是有北宋的前车之鉴,作为首都也未尝不可。郑州跟开封的地理环境差不多,有着同样的优点和同样的缺点,既然开封不适合当首都,那么郑州也是一样。
在长安、北平和洛阳之外,武汉是呼声最高的。武汉长江大桥马上就要竣工,“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武汉即将变成中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换到沙俄帝国,那就是莫斯科的地位。但是武汉夏天太热,最关键的是这里经常被水淹,在没有三峡大坝的1907年,每逢大雨武汉就有被淹的风险。这是最致命的弱点,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中央是不会考虑将武汉当做首都的。
那么,就只剩下北平、洛阳和长安了。
北平首先被踢出去,明朝以后定都北平是为了控制东北和蒙古,但是在这个时空里面,东北并没有变成共和国的长子,“一五计划”重点投资了河南河北和陕西,东北兴建了很多农场,也有一些工业建设,但是地位并不是那么的重要。高纬度地区每年有三四个月非常寒冷,在东北发展的成本要比河南河北高出百分之二十左右。
洛阳曾经当过很多朝代的首都,放在工业时代以前,是非常适合当首都的,既有山川之险,又有洛阳盆地提供粮食,边上还有黄河进行灌溉,东汉建都于此,唐朝也将洛阳当做陪都,这都是有原因的。
但是在进入工业时代后,洛阳盆地就显得有些小了,兼且有黄河水患,而且洛阳也没有多少现成的大型建筑可以使用,如果没有其他地方可供选择,说不定就选洛阳了。但既然有更好的选择,那自然是选更好的。
这个更好的选择就是——长安。
第四百八十三章 教育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古代的长安城与罗马、开罗、雅典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是中华文明史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都城。长安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千余年,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十三朝古都。
在建都长安的诸多朝代中,周、秦、汉朝、隋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代,当时的长安已成为国际性大都市。长安在公元前195年-公元25年、公元580年-公元904年的两段时间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长安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著名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就是以长安为起点。
自从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隋时,隋文帝在“大兴县”营建新都(长安县东),命名为“大兴城”。唐朝时,以中轴线重新划分长安县与大兴县,并更名“大兴县”为万年县,取意“万年长安”,重新恢复“长安”之名。元代,“长安”丧失首都地位,“长安城”所在地“京兆府”易名为“奉元路”。明朝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由此而来。但“长安城”仍称“长安”,归长安县管辖,“长安”之名并未废除,一直保存至近代将“长安城”剥离“长安县”独立设立“西安市”为止,“长安”之名废止。
现在的西安跟唐朝的长安不是一回事,隋唐的长安跟汉代的长安也不在同一个地方。中央政府准备重建的长安城并不是将西安给改个名字就算了,而是准备在长安县修建一座现代化的都市。这座新
的长安城将会成为中国新的都城,成为新的政治中心。
两年前陈天华同志前往陕北后,林永昌就开始着手修建长安城。计划中的长安城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奇观,至少要七八年的时间才能初步建设成功。当然,现在还显得很简陋,生活条件比不上已经建设多年的太原,但是中央已经将一些机关给转移到长安来了。不少人认为长安的条件太艰苦了,过来之后,机关干部被要求每个月抽出两天的休息时间去工地上义务劳动,不是人民党党员的可以不去。
因为这个强制性的命令,不少人牢骚满腹,认为都已经新中国了,为什么还要过得这么艰苦?
艰苦?林永昌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有不少人说人民党现在已经是执政党了,就不应该继续搞以前的那一套,而是要有执政党的心态。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人民党不应该继续坚持“工农联盟”,而是要做全民党,应该让社会上那些有本事的人加入进来,一起为国家做贡献。
做贡献是假,摘桃子倒是真的。林永昌对于这些屁话从来都是持反对态度的,人民政府不歧视商人,相反,还很鼓励民间的商业发展,只要不放高利贷,不搞以次充好之类违法乱纪的事情,并能按时交税,国家都是支持的,还有专门的商业银行给私人提供贷款,利息要比法国银行家们要良心多了。
但是人民代表必须要是党员,党员必须接受严格的监管,必须保持原来的本色,社会上的能人可以去政治协商大会,却很少有进人大的。政协的地位也很高,但是只有建议权,没有表决权,也没有立法权。人民代表大会才是中国的最高机构,理论上可以废除政协,甚至连国家主席和党主席都能罢免。
人民党解放山西已经有了七年的时间,在这七年多的时间里面,晋省得到了飞快的发展,大量的军属和干部家属都搬到了太原及其周边城市居住。山西有很多大院,那些军人和干部的子女都是住在大院里的,能不能住上大院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太原城里面,很是有一群年轻人,以“大院子弟”自称,还说了些“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之类的话。
如果只是说些胡话也就罢了,一些人还想从教育上动手。具体来说,就是太原不应该在高考中使用全国统一试卷,而是要自己另外搞一套,各大高校要优先在太原录取学生,而不是统一考试后从全国择优录取。
这个时代的中国实行的是免费教育,凡是公立的学校,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免费,到了大学国家还会发一点生活费,毕业后能给安排工作,是进步的不二途径。为了争夺各个学校的名额,不少人犯了错误。太原这里的教育资源比外地更好,但是别的艰苦地方的学生更加刻苦。首都这边每年进入重点大学的人数越来越少,已经被河南山东那边的考生给比下去了。
所以就有人想出了个好主意,干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咱们自己出卷子,不跟其他人一起玩了。要是以后迁都去了长安,在新首都也可以这么干!理由也是有的:因为教育水平的不同,各地考生的水平不一,要是国家不对此做出调整,只怕会出现明初“南北榜”那样的事情。
这些话有没有道理?肯定是有一些道理的。但还是被林主席给拒绝了。今天可以因为教育搞特殊化,明天是不是要以“首都优越论”为借口搞法律上的特殊对待?以后是不是还要弄出铁杆庄稼来?
人民党扫除了“八旗子弟”。可不是为了再弄出一群“大院子弟”出来。首都有最好的教育资源,要是这样都不能比外地的学生更强,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还有人想要改一改高考的科目,比如说上海杭州那边,就有人说应该增加音乐考试的项目,考生可以演奏钢琴、琵琶之类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嘛,这是林主席说过的。
同样的,这些提议都被毙掉了,现在的中国需要的是科学家、工程师和高级技工,不是说生活中不需要艺术,要是有条件大可以多学一些东西,但是国家拨款给各大高校是为了培养对国家建设有用的人才的。国家并没有禁止民间建立私人学校,小学和初中是强制义务教育,初中毕业后,有志于投身艺术的,可以去专门学习,只要不来占公立大学的名额就行了。
第四百八十四章 中亚
历史是螺旋上升的,并不是一直都会前进,有时候会倒退;人民总是要吃二茬苦,受二茬罪的,但只要林永昌夜袭群:⑥⑨肆九,叁⑥壹③⑤还活着,就不会出现那样的事情。等哪天他不在了,也不用管后面的事情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只要管好自己这一代人的事情就可以了。
中国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建设国家,除了川西和湘西等地方还有一些剿匪行动外,对内对外都已经没有了战争行动。在中国展现过肌
肉后,没有哪个国家想要单独跟中国来一次全面战争。战争年代已经结束,接下来是建设的时间。
但是在中亚,战争才是这里的主题。孟恩*孛儿只斤接管西域都护府后,一改董福祥在任时候的风格,派出了大量部队进入中亚,支援李大眼的“游牧争霸”战争。
草原上的生产力不能养活太多人口,所以游牧民族之间的战斗非常残酷,往往将敌对部落超过车轮的男子全部斩杀,这便是所谓的“车轮斩”。第二次工业革命都已经出现了,但是草原上的生产力依旧没有多少变化,铁路没修过来之前,中亚的矿产运不出去,即便是开发了,也是得不偿失。不过这里也是有变化的,比如说:各个部落之间使用的武器不再是弯刀和弓箭,而是步枪,有的还有几门大炮,不过并不多。
还有一些英国和俄国的冒险家在中亚活动,给本地的部落提供武器,帮助训练士兵。但即便是有了英国和俄国冒险家和军官的帮助,中亚各个斯坦的战斗力依旧很糟糕,面对李大眼率领的【蒙古铁骑】和义从军的时候,每次都被打的抱头鼠窜。
只是一年的时间,李大眼就已经征服了二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治下的民众超过了百万人,但是他手中的兵力并没有变多,经济状况也没有变得更好。正相反,在地盘急速扩大,人口急速增多之后,他的经济状况正在不断地恶化。
孟恩*孛儿只斤跟李大眼在战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是给李大眼提供武器弹药和粮草都是要钱的。李大眼搜刮来的那些财富,要么是分给了手下的将士,要么是拿去买了武器弹药和用药物粮草。李大眼是典型的中国式豪侠,挥金如土,杀人如麻,罗科索夫斯基和岸本鹿太郎,以及那些蒙古人对他服服帖帖,让打谁就打谁,连英国人的商栈都抢了,但是李大眼依旧没钱。
“见鬼!为什么我一直这么穷?上个月不是才抢了俄国人吗?”
胡子拉碴的李大眼瞪着军需官,不满地道:“是不是你们贪污了?”
军需官心中一突,后背发凉,冷汗就冒了出来,他强忍着惊惧,叫屈道:“将军,账本在这里,您可以自己看!”
前任军需官就是因为手脚不干净被砍了脑袋的,李大眼打仗很猛,杀人很干脆,不管是杀敌人还是杀自己人,只要理由充分,就没有不痛快的时候。
李大眼将账目拿过来翻看了几页,然后将账本丢在了桌子上,“粮食还能吃多久?”
“还能吃一个月!”
“见鬼!我居然连两万军队都养不起!”李大眼再次抱怨,“这里的人太穷了,一点油水都没有!”
军需官心道:油水都被你榨干了。不过他不敢说出来,反而是在脸上堆起笑容,“我们可以去抢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土库曼斯坦首府)那里的人有钱!”
“哦?那地方真的有钱?”
“真的,不光是有钱,还有很有上等的战马!”
李大眼顿时就来了兴趣,“在哪里?”
军需官在简陋的地图上指出阿什哈巴德位置,李大眼瞧了瞧,眉头就皱起来了,“这是俄国人的地盘!哼,你当我不知道?”
“额,我们上个月不是才抢了俄国人的商队吗?”
“那不一样,这里是沙俄的里海军区,少说也有四五万军队,打败他们不难,但是俄国人随时能进行增援。”
李大眼很清楚力量的对比,他打仗的时候很勇猛,但并不是只知道“猪突”的莽夫,避实击虚,以强击弱才是兵法的正道。
“要不.......我们去伊朗?”
军需官是中亚本地人,以前往来各国做生意,对周围国家的情况跟了解,又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伊朗那边经常发生暴乱,他们的军队战斗力很差,以将军之神武,干脆杀进德黑兰,逼迫国王封您做总督!”
“伊朗.......”
李大眼在这边待了一年多,整天跟牧民和军队打交道,对中亚的情况了解了不少。伊朗现在是恺加王朝统治,土库曼恺加人是突厥人的一支,他们在18世纪末建立了王朝,向着四周不断地扩张,成为了又一个强大的游牧帝国,但是时代变了,英国人带着步枪大炮来到了中亚。
英国跟伊朗打了三次,强迫伊朗割地赔款及承认阿富汗独立。此后法国、奥地利、美国等相继强迫伊朗订立了不平等条约。到了19世纪下半叶,英、俄攫取了在伊采矿、筑路、设立银行、训练军队等特权。去年,英、俄两国又相互勾结划分了在伊朗的势力范围:北部属俄国,南部属英国,中部为缓冲区。
现在的伊朗已经完全没有了开国之初的那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列强们趴在伊朗的身上不停地吸血,导致国内经济困难,弊端丛生。打败伊朗人不是问题,问题是会不会导致英国人和俄国人的激烈反
应。
李大眼想了一想,嗯,他根本就不担心这个问题,抢了就跑,怕个球啊,他又没准备在伊朗安家。伊朗的总督?李大眼对此嗤之以鼻。
“去打伊朗不是不行,但是我们需要先探查清楚。”
【蒙古铁骑】的冲击力很强,机动性也很高,在野外作战的时候占尽便宜,但也不是无敌的。碰到了严阵以待的精锐步兵,【蒙古铁骑】也只能绕路走。在攻城的时候,骑兵的用处就更低,还是要靠步兵和大炮才行。
第四百八十五章 劳动法
1907年5月11日,太原国家歌舞团,林永昌正在指导女孩子们排练舞蹈。人民党并不排斥艺术,也并不是要做清教徒,正相反,人民政府非常重视艺术在宣传上的作用,但现在还是建设的阶段,重心要放在数理化这些科目上,公立艺术类院校每年只有不到一百个招生名额。至于民间的那些传承,政府是不干涉的,只要不涉黑,不搞人身强迫之类的东西,也不会过多理会。
但是这很难,民间的传承里面有很多封建的残余,很多旧时代流传下来的东西跟国家的法律是相违背的。比如说《劳动法》,《劳动法》里面规定了最低工资为每天4元钱,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0个小时,超过八个小时部分必须付两倍的工资。但是民间搞的是师徒制,学艺的人每天被指使着干着干那,是没有一毛钱工资的,而且还要给师傅一笔钱。
师徒制这样的做法有没有道理?存在就是合理的嘛,肯定是有一些道理的。想要学东西,吃点苦算什么?先干三年活,再用三年考察,这都是基本操作了,想要学真东西,不吃苦头怎么能行?以前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但是人民政府不管以前那套,只要是让人干活了,就得要付钱,除非是人民党的党员在进行义务劳动。人民没有白干活的义务,付出了劳动就应当得到回报,这是《劳动法》所规定的。如果学徒忍气吞声,能够忍受下去,政府也不会干涉,但如果有人拿起法律的武器保卫自己的合法利益,那《劳动法》就会教做人了。
存在的难道就合理么?现在《劳动法》也存在了,那肯定也是合理的啊!
上一篇:海贼王:全员女团,觉醒青龙果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