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兮破地
2.作为战列舰舰队的前卫和后卫给以主力支援;
3.跟踪追击海战中撤退脱逃的敌舰。
在基本设计方案中,首批战列巡洋舰上相当重视艏、艉火炮的布置。主机选用热效率高、可靠性好的轻型蒸汽轮机,减少了蒸汽锅炉的数量,设备重量比往复式蒸汽机大幅度降低。同时,烟囱由4个合并为3个。输出功率由“无畏”级战列舰的23000轴马力增加到41000轴马力,航速由21节提高到26.5节。这真是梦幻般的速度,想想美国人的第一条无畏舰才19节的航速,简直让人以为“南卡级”和“无敌级”是处于两个时代。
“无敌级”战列巡洋舰之所以能达到26.5节的航速,是因为使用了新式的锅炉仓。全舰设锅炉舱 4个,其中3个位于舯部2号炮塔的前方,另一个在后方。采用亚罗公司的水管式锅炉,压力17.6千克/厘米2,共31台。其中1号锅炉舱7台,其他3个锅炉舱各8台。平时以煤炭作为燃料,特别需要时则在炉膛内的燃煤上喷洒重油进行混合燃烧。虽然没有专用的燃油锅炉,但是使用了煤炭和燃油混合作为燃料,也算是一种过渡型号。
主机是2组“帕森斯”蒸汽轮机,2台高压机驱动外侧的2个推进器,2台低压机驱动内侧平时巡航用的推进器。该舰装载燃煤2997吨、重油738吨,在专烧燃煤时,航速15节时的续航距离为4480海里;煤与重油进行混合燃烧时,航速15节时的续航距离达6020海里以上。海上试航时,当主机功率为46500轴马力,转速达到295转/分时,航速达到26.5节(排水量1.74万吨)。
“无敌”级战列巡洋舰装备4座双联装305毫米口径主炮炮塔,舰艇中部2座炮塔前后成梯形布置,当一舷的炮不能使用时,另一舷的炮旋转30°就
能发挥作用。艏炮的中心高度是9.4米,舯部左右舷炮是8.5米,艉炮6.4米。385千克的炮弹以831米/秒的初速发射,舰炮最大仰角13.5°,最大射程1.5万米(根据弹头形状可达1.72万米)。平时每门炮装载炮弹80发,战时110发。
作为被英国人寄予厚望的“高速战列舰”,“无敌级”没有中间炮和副炮。为了对付鱼雷艇,配置了16门102毫米速射炮,在每座炮塔上各配了2门,在前后上层建筑上各配了4门。
此外,“无敌”号在舷侧水线以下布置了4具450毫米口径的鱼雷发射管 ,在舰尾布置了1具,共装载鱼雷14枚。防护甲板材料以“克鲁普”耐磨镍铬渗碳钢为主,水线部分厚度为152毫米,主炮塔基础及周围厚度为178毫米,炮塔防护罩外厚76毫米,前指挥塔周围厚254~178毫米,后指挥塔周围厚152毫米,两指挥塔的防护罩处厚51毫米。作为“高速战列舰”,与一般战列舰相比,其装甲显然薄了一些。
不过英国人认为这不是问题,只要跑得够快,火力够强大,装甲薄弱一些也无所谓。
第五百一十三章 祖传
为什么英国已经掉落待了第三工业国,还能保持世界霸主的地位?看看“无敌级”战列巡洋舰就知道了。在设计和建造战舰方面,英国人依旧是处于当世第一的位置,美国和德国与之相比都要差了一大截,法国和俄国就更不用说了。意大利设计战舰的能力还算不错,但是他们的工业实力很糟糕,经济更糟糕,就算是有第一流的舰船设计师,也没办法造出第一流的战列舰。
德国不像是英国那样拥有遍布世界的殖民地,本来是不需要战列巡洋舰的,德国海军也旁观了南海海战和莱特湾大海战,可是他们并没有看出多少门道,不像是大英皇家海军那样能看出不少有用的东西。但是因为英国人造了高速战列舰,所以德国也就跟了。
战列巡洋舰好不好?不知道。英国人有了,我们也要有!这就是德国海军的想法。德国在这个世界中号称是开创了“无畏舰时代”,钢铁产量差不多是英国的1.8倍,但是跟英国海军比起来,还是有一些差距。
自英国皇家海军开始建造无敌号战列巡洋舰开始,德国人的目光就一直没有移开过,经过一年多的观察,德国人认为他们大致摸清了英国人造的是什么东西,有什么样的用途。作为一个意图和大英帝国争夺海上霸权位置的国家,德国不能容忍手中没有能和英国人抗衡的武器,英国有的,德国也得有。
然而事实上,德国人并没有真正搞清楚英国人设计战列巡洋舰的目的,当然这也不能怪德国人,因为德国海军的建军思路和英国皇家海军有着本质的区别。英国的战列巡洋舰秉承“比最强的跑得快,比跑得快的火力猛”的战术原则,看起来很有些田忌赛马的意味,它们的主要敌人是德国的装甲巡洋舰;而德国的战列巡洋舰从开始设计的那一刻起,最主要的对手就是英国皇家海军的战列巡洋舰。
这一次,德国人没有继续向中国求助,德国海军部认为他们已经找到了对抗“无敌级战列巡洋舰”的办法,他们拿出了类似“无敌级”的设计方案,但是因为设计思路,以及经济上的原因,德国人再次选择了增强装甲和削减火力的方案。
虽然德国已经制造出了13.5英寸的舰炮,可是在第一款高速战列舰上,德国却不打算装上最新最强的13.5英寸大炮,甚至不打算安装12英寸的大炮,而是准备继续使用8门 283mm /45倍径舰炮(四座双联装炮塔)。12英寸是305mm,是上一代战列舰的主炮口径,德国的305mm口径舰炮已经很成熟了,为什么还要使用283mm口径主炮?
还是那个永远的答案——没钱。
为了省钱,德国海军选择了283mm /45倍径舰炮,他们只是追求压制住同级别的英国战舰,而没有考虑别的因素。英国人认为德国佬都是榆木脑袋,好像也不是没有道理。要是换了林永昌,肯定是是把最强的13.5英寸大炮给用上,退一步说,也得用跟“无敌级”同等口径的主炮啊。
德皇威廉二世对海军部送过来的设计图非常不满,他是大海军的坚定支持者,也不知道是不是在英国的阅舰式上受到了刺激。威廉二世对海军的方案很不满意,主要就是那8门283mm/45倍径的主炮,明明有更成熟的305mm大炮,为什么不用?
提尔皮兹就给威廉二世算了一笔账,如果在冯·德·坦恩级战列巡洋舰上使用305mm主炮,需要多建造一家火炮生产工厂,增添新的机器设备,需要多培训上千名工人,生产计划也需要重新安排,而280mm大炮的生产线则会
被闲置,这么一进一出,损失的金钱会比想象中的更多。
面对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兹先生给出的详细数据,威廉二世哑口无言,只能同意了海军部的计划。但是他心里依旧很不满意,“冯·德·坦恩级”可不是他想要的战舰。
德国海军的283mm舰炮是实际上的口径,在德国的编制表中被称作是280mm主炮,倍径从22到35,再到40,有好几种型号,但280mm大炮是德国祖传的手艺没跑了。德国海军很喜欢采用这种口径的主炮,不管是制造还是维护体系都非常成熟,价格能便宜不少。
相比之下,刚刚才研制成功的13.5英寸大炮,穿甲深度和爆炸威力是增强了不少,但是价格上升的幅度更大。提尔皮兹伯爵采用祖传的280mm有他的道理,采用更成熟的设计能省下不少钱,多挤一挤,说不定就能多造一条战列舰了。
在甲午海战、南海海战和莱特湾海战中,大口径主炮的威力是很好很强大,但是射速更快的大炮起到了更多的作用,哪怕是口径小一点也不要紧,不能击沉敌方的战列舰也不要紧,只要摧毁了对方的炮塔,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
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兹是德国海军的灵魂人物,他认为德国以往的那种“远洋破交”的战略是有问题的,认为没有战列舰保护的巡洋舰没法在远洋生存,德国必须要打造一直能在正面决战中压倒大英皇家海军的主力舰队。这个想法刚提出来的时候不被德国海军接受,提尔皮兹干脆了当地辞职了,不过他的想法让威廉二世很喜欢,于是提尔皮兹没能辞职,反而是青云直上,领导了整个德国海军。
但是提尔皮兹也不是没有问题,他的目光一直盯着英国皇家海军,几乎是亦步亦趋地跟在英国海军的身后。英国人造什么样的战舰,提尔皮兹也就造同样等级的战舰,并且以刚刚压倒同级别的英国战舰为目标,他不愿意追求更强大的火力,而是强调生存能力和稳定性。
威廉二世对提尔皮兹有些不满意,但是在德国海军中,提尔皮兹已经最能让他满意的人了。这个时候,德国皇帝非常想念大陆另一端的林主席,只有林永昌才会赞同他“巨舰大炮”的理念。战舰就是要越大越好,炮管就是要越粗越好,提尔皮兹怎么就是不懂呢?
第五百一十四章 内亲王
战争中使用最多的武器不是最先进的,也不是最好的,而是最成熟,而且又便宜好用的。这么看的话,提尔皮兹伯爵的选择或许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德国海军传统比不上英国,不冒险不激进,是很难打败英国皇家海军的。
德国海军选择的是稳妥路线,强调生存性和稳定性,英国海军选择的是激进路线,强调高航速和强大的火力输出。日本海军选择的跟英国和德国都不一样,秋山真之不准备搞什么中间型号和过渡型战列舰,而是要直接上“超无畏舰!”
虽然还有好些子系统没有研制成功,可是日本人已经干起来了。第一个四万吨级别的船坞已经开建,日本人就是这样,特别喜欢“决战兵器”和赌国运。“超无畏舰”这种秘密武器..........好吧,也不是那么秘密了,但日本人还是很喜欢。在动力系统和最重要的15英寸大炮还没影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建造船坞。这不只是秋山真之一个人的意见, 伊藤博文和海军部的其他人也都同意这个大胆,甚至可以说是疯狂的计划。
要是龙骨铺设好了之后,相关的子系统还是没有弄出来怎么办?在日本人看来这不是问题,技术指标和图纸都有了,怎么可能造不出来?要是不行,那就用根性去克服!
嗯,日本人就是这么自信。不过有些东西不是根性能解决的,做不到的事情,它就是做不到。日本的机械加工和火炮铸造技术不过关,没办法造出15英寸的主炮,不是说造不出来,而是造不出射程高达20公里,还要保证精度的战列舰主炮。要是陆军用的臼炮,别说是15英寸了,就算是16英寸都能造出来,但是那种火炮没办法当做战舰的主炮使用。
随着军事科技的迅速提升,舰队的交战距离正在不断地变大,十年前甲午海战的时候,交战距离才六七千米,到了莱特湾海战,就有在一万距离上命中的记录。英国和德国最新的战列舰,有效射程达到了一万两千米。
“超无畏舰”上将要安装的15英寸大炮最大射程应该达到30公里,有效射程要达到18公里。“无畏舰”出现后,以前的那些战列舰都变成了过时的玩具。同样的,在“超无畏舰”的面前,“无畏舰”也只能算是大号的玩具了。
前提是,真的能把这玩意造出来。
中德日之间有秘密军事合作,共同研制超无畏舰上的各个子系统,其中15英寸大炮是放在德国的
,但是德国人的进度太慢了。或者说,德国人在造出了13.5英寸的舰炮后,完全失去了继续往前走的动力。
在德国人看来,祖传的280mm大炮非常好用,305mm口径完全够用,13.5英寸343mm口径的主炮已经到了火力过剩的阶段。德国海军连13.5英寸的大炮都不想用,怎么可能继续花钱去研制15英寸381mm的主炮?
要知道,研制大口径火炮是要花很多钱的,战舰上的主炮性能参数比陆军的更高,这就意味着要花更多的钱。而德国是缺钱的,所以他们在拥有了13.5英寸的大管子后,就不想继续花冤枉钱了。
但是,日本海军不认可这个理由,从秋山真之往下,日本海军部的那一大票人也都不喜欢过渡型战列舰的概念,要搞就搞个大的。把资源集中起来,建造一艘史无前例的“决战兵器”,这才是日本人最喜欢干的事情。他们不是把战列舰当成消耗品,而是当成了艺术品,当成了永不磨损的宝具。
在几次跟德国联系没有取得进展后,日本海军准备甩开德国,单独跟中国合作。因为得到了中国和整个东盟的市场,日本的经济发展很快,但是投资多半在轻工业和其他来钱快的生意上,对重工业的投入并不算多。以日本现在的工业实力,即便是得到了技术资料,也没办法把15英寸的战列舰主炮造出来。实际上,日本自己制造的12英寸舰炮就有很多的问题,废品率居高不下,成本核算下来,还不如直接从德国买。
重工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是体现国力的重要标志。由于在近代工业的发展中,化学工业居于十分突出的地位,因此,在工业结构的产业分类中,往往把化学夜袭群:六玖四九,三陆一三伍工业独立出来,同轻、重工业并列。这样,工业结构就由轻工业、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三大部分构成。常有人把重工业和化学工业放在一起,合称重化工业,同轻工业相对。
日本人也知道需要发展重工业和化工业,但是这两样都是要长期投资,在短时间看不到回报,在能够赚快钱的情况下,谁会愿意去搞重工业?如果不是伊藤博文坚持让政府进行投资,日本的重工业不会在这三年内翻了六倍,化工业也增长了四倍多。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日本现在的重工业和化工业产能不到中国的五分之一,不到美国的二十分之一。这么一点工业实力,想要自行建造“超无畏舰”实在是太勉强了。
“........还请再次向中国提出申请,舰炮的研制和生产都可以放在中国,只要能以成本价向我们提供15英寸大炮就行........”
“令人头痛啊!”伊藤博文放下茶杯,“你们都知道,林主席不是那么好说话的。”
“............”,来人先是沉默,然后鼓起勇气说道:“能不能请首相大人亲自前往长安?顺便带几位内亲王和旧宫家一起过去。”
说罢,那人就匍匐在地上,额头紧贴着地面,显得很是恭敬。伊藤博文先是一愣,随即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所谓“内亲王”,指的是天皇妹妹或女儿,旧宫家则是指有皇家血脉,但是已经被除籍的人。伊藤博文虽然经常跟林主席书信往来,有时候还会发电报或是直接打电话,但是并没有跟林主席见过面。要是他能亲自带着使团前往长安,就能显示更多的诚意。至于内亲王之流,咳,听说林主席很喜欢年轻漂亮的女孩子,正好天皇家有好几个还还没出嫁的内亲王........
伊藤博文明白对方话中的意思,不就是美人计嘛,没什么大不了的。他并不在乎手段,只要能达成目的就行。伊藤博文在考虑,来人就一直趴在地上,没有丝毫的动弹。
良久,伊藤博文说道:“那就这么安排吧。”
“哈依!”
第五百一十五章 沙漠
伊朗
英国、俄国和伊朗的联军终于整顿好了,然后向着东边进发。马什哈德落到中国人手里已经超过了半年的时间,小半个伊朗遭到了劫掠,伊朗政府的威信已经从底板掉到地下室去了。英国和俄国刚刚瓜分了伊朗,转头就又来了一个过江龙,不管是英国还是俄国都不能忍。
为了切断中国人伸向西亚的触手,英国和俄国拉上了伊朗政府,组成了联军。说是联军,其实主力是俄军,英军的数量不多,伊朗政府军则是装备糟糕,士气低下,组织混乱,能起到什么作用只有天知道。
莫里循很早就发现了这一点,并且向罗伯特少将发出了警告,认为不能将伊朗政府军计算到战斗部队里面去。罗伯特少将同意莫里循的观点,但是他也没有办法。不久前,英国和俄国联手摧毁了伊朗的正规军,并且瓜分了伊朗的土地,划定了势力范围,现在的伊朗政府就是个傀儡
罢了,那些伊朗人对英俄两国怀着无比的愤恨,能有什么士气可言?
在德黑兰周围还冒出了一些流言,说中国人是来解放伊朗的,就像是解放菲律宾一样。这绝对是流言蜚语,李大眼虽然也在伊朗的东部搞了“分田地,打土豪”的那一套,但主要目的是为了打土豪,是为了多搜刮一些财物,而不是分田地,也不是为了帮助伊朗人搞建设。
但是,不少伊朗人还是将李大眼和那些蒙古骑兵看做是救星了。李大眼治军严酷,虽然有纵兵劫掠的时候,但就算是抢劫,也要有纪律地抢劫。没有纪律那就是乌合之众,有了纪律才能更加高效地劫掠财物。
在李大眼占据马什哈德,统治伊朗东部的这半年的时间里面,用刺刀建立了新的秩序,结果本地人的生活反而变好了一些。李大眼是不会去抢劫贫民的,只会拿大地主和大商人,还有那些俄国佬和英国佬开刀。不光是不劫掠贫民,还给老百姓分了田地、牧场和牛羊,这根本就不是德黑兰那边宣传的侵略者。
伟大先知马钰也来到了德黑兰,堂而皇之地在马什哈德建立了新的宗教中心。伊朗是信奉什叶派的,算是伊斯兰世界的少数派,跟奥斯曼的逊尼派不是一路人。
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区别有很多,主要表现在对哈里发的认同。逊尼派承认四大哈里发都是合法继任者,因此获得历代哈里发国家的扶植而广泛流传,自称正统派。世界上穆斯林多属逊尼派。什叶派最显著的主张就是,只承认阿里一个人作为哈里发的合法性 ,并有一些推崇阿里的仪式,所以什叶派又被人们叫做“阿里派”。
既然有什叶派这样的少数派,马钰另立中央,搞解放神学也不是不行。“解放神学”这一派把林永昌主义的社会经济分析作为解释圣经的原则,认为政治解放的根基,乃是从罪当中解放出来,强调穆罕默德是“解放者”,并要求神学不仅要反思世界,而且要改造世界。
嗯,解放神学肯定不是马钰这种杀胚能搞出来的,但是有用就行。现在的伊朗变成了英国国和俄国的殖民地,本地人要被政府、列强、宗教和伊玛目等各种势力盘剥,早就民怨四起,处处火星了。中国人来了之后,将所有旧势力都摧毁了,本地人收到的压榨程度反而减轻了一些,这就使得“解放神学”广为流传开来。
人类都是趋利避害的,绿教徒也是人,而不是另外一种生物。既然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唯一的问题是中国人的兵马不多,要是被英俄伊联军打败了,现在拥有的一切都会化作泡影。
不过李大眼根本就不关心这个问题,打的赢就打,打不过就跑路,这是早就计划好的。他没想到的是伊朗这地方道路这么难走,阿富汗那种高山就不说了,其他地方的环境也是糟糕的紧,不是沙漠就是山岭。从马什哈德前往德黑兰,在路上就要花去两个月的时间。走沙漠会近一些,但是环境也更恶劣。
伊朗的状况比十年前的中国还糟糕,别说是铁路了,连公路够没有。行军就是甩腿,每天前进三十里就算是神速。之前夺取马什哈德,靠的是快速机动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城下,打了伊朗人一个措手不及。但是马什哈德跟德黑兰之间隔着山脉和沙漠,这可没办法快速机动了。
【蒙古铁骑】的战马虽然神俊,也还是要食物饮水的。穿越几百公里的沙漠去进攻德黑兰那样的坚城?除非是一股而下,不然的话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李大眼斟酌了好久,决定还是将敌人吸引到马什哈德城下来决战。
在兵法上,这叫以逸待劳,。
然后,他这一等就是等了半年的时间。从马什哈德前往德黑兰的道路很难走,从德黑兰到马什哈德是同样的道路,也一样的难走。李大眼还派小股部队在路上不断发动袭击对方的补给线,联军一路磕磕绊绊的甩腿过来,花了整整四十天的时间。
当英俄伊三国联军走出沙漠后,所有的人和牲口都是疲惫不堪。英国是世界头号列强,但是在离开了大海,离开了铁路线后,行军的方式跟两千年前的罗马人没有任何区别,除了甩腿就是依靠骡马骆驼等牲口。
相比于两千年前的罗马人,英俄伊三国联军因为编入了不少的大炮和机枪,在行军过程中遭受了更多的苦难。罗马人只需要携带盾牌、长矛和食物就行了,联军却是要带上几十门大炮和重机枪,以及相应的弹药。在沙漠中行军的时候,有不少人因为干渴和寒冷而失去了生命,非战斗减员达到了一千多人。还有大量的牲口倒毙在了行军的路上,甚至还丢掉了几门大炮和十几箱炮弹。
如果不带这么多重武器,行军的速度肯定会快上许多,也不会有这么多的非战斗减员。但是,如果不带上这么多的重武器,三国联军就没有什么战斗力可言了。要是没有机枪和速射
炮,步枪兵未必能在旷野中取得对骑兵的优势,联军的附近可没有可供补给和落脚的城市。
第五百一十六章 交火
自从离开乌鲁木齐,进入中亚之后,李大眼就觉得时间变得缓慢了起来。中国正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改变,但是在这片原始荒凉的地界上,人类只是匆忙来去的过客,千百年来,大地上人来人往,青山不改颜色,溪水依旧东流。
中亚离欧洲更近,却像是远离了现代文明,本地人的生活方式几乎没有任何的改变,除开多了一些枪炮外,李大眼不知道他们跟一千年前的人有什么不同。
一千年前,高仙芝带着数万大军越过葱岭,在怛罗斯跟绿教徒打了一仗,因为遭到了背叛而不幸兵败。几百年后,蒙古人用马刀征服了这片土地,最终却被绿教所融合,统治中亚和西亚的大汗们抛弃了原有的信仰,拜倒在了穆罕默德的脚下。在那之后,是伊斯兰文明最为闪耀的时刻。
但是绿教徒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了,当李大眼带兵过来后,绿教徒跟他们的先辈相比没有任何的进步,甚至可以说还倒退了不少。明明是在伊朗的土地上爆发的战争,但是战争却像是跟伊朗人没有关系,不管是在三国联军那边,还是在李大眼这边,绿教徒都只是打酱油的。
三国联军并不是只从西边发起进攻,在主力部队东进的同时,还有另外一支部队从北面向马什哈德压了过去。俄国并没有向中国宣战,西伯利亚大铁路有一段是穿过漠北了的,要是上百万中国军队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杀向欧洲.......一想到这种情况,圣彼得堡的大人们就觉得头皮发麻。
所以,俄国没有向中国宣战,而是让里海军区的部队以志愿军的名义进入伊朗作战。同样的,英国人也担心人民军一路冲到新加坡去,也没有选择宣战,而是战而不宣。中亚这地方没有铁路,远离大海,不可能派出几十万大军作战,对中国、英国和俄国来说,都只能算是次要方向。打赢了不能立刻获得多少收益,打输了也不会失去什么。但这只是暂时的,只要土地在手里,总有收回成本的那一天。
李大眼不愿意越过瀚海去进攻德黑兰,采用了以逸待劳的战术。他先是带兵跟从北方入侵的俄军周旋,双方在古昌和达雷加兹交战数日,各自有一些伤亡。俄军在进行了军事改革后,战斗力有很明显的提升,步兵在炮兵的支援下,发起了波浪式的冲锋,表现得比五年前强多了。
但是李大眼麾下的部队比俄军更强,他指挥着步兵依托地形进行阻击,给与了俄军以及大杀伤。好不容易拉过来的德制150mm榴弹炮轻易地压制住了俄军的炮兵。俄国进行了军事改革,但是派往北路的军队只有一个师的规模,炮兵力量并不强大。
不是俄国人舍不得派出更多的军队,而是当地的交通环境和补给状况不容许俄国派出更多的军队。俄军的后劲补给一半靠后方输送,一半靠就地劫掠。李大眼所部的补给状况也很糟糕,不过他带了很多牛羊过来,依靠奶制品和肉干能支撑很长的一段时间。
俄军没办法继续向南方推进,李大眼也没有发起反击。双方就这么僵持了十几天,联军的主力总算是从沙漠中爬出来了。李大眼一直在关注着联军主力的动向,得到消息后,立刻将北线交给了罗科索夫斯基指挥,他自己带着【蒙古铁骑】和两万杂牌骑兵赶往西线。
岸本鹿太郎已经带着日本师过去了,但是日本师的兵力只有八千,这还是将后勤部队、炮兵和特种兵都给算上才有这么多人。一线的战斗人员只有四千人左右。联军的主力则是有三万多人,虽然联军刚刚翻越了几百里的瀚海,虽然联军中有将近一半是战斗力很可疑的伊朗政府军,但那毕竟是三万大军,岸本鹿太郎的八千人估计挡不住。
在李大眼率部驰援西线的时候,岸本鹿太郎所部已经跟三国联军交上了火。岸本路太郎曾经念过陆军士官学校,成绩优异,有在陆军教导团服役的履历,在日本陆军中算得上是前途远大。到人民军这边后,他也升的很快,在山口素臣因病去世后,他接任了日本师的师长,军衔是少将,比他在日军那边升得还快。很多他在陆军士官学校的同学都只是佐官,他就已经当上将军了。另外,他有更多的同学死在了外东北和朝鲜战场上。
所以,虽然不能荣归故里,但是岸本鹿太郎觉得现在这样也不错,功成名就,家财万贯,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敌军主力出现在了萨普泽瓦尔附近的沙漠边缘后,岸本鹿太郎并没有据城防守,而是在城外展开了部队,主动向敌人发起了进攻。英俄伊三国联军是带着105mm榴弹炮的,萨普泽瓦尔那种中世纪样式的城墙可挡不住榴弹炮的轰击。
与其等联军准备好后从容发起进攻,不
如趁他们还没反应过来主动出击。不需要歼灭敌人,只要将其击溃,缺少食物和饮水的联军就会陷入到万劫不复的境地。
岸本鹿太郎的进攻出乎了罗伯特少将等人预料,英军的一个来复枪团在白刃战中被击溃,日本师的步兵和骑兵接连击溃了好几个步兵团,一直杀到了联军的炮兵阵地附近。
“见鬼!那些小矮子怎么来的这么快?”
罗伯特少将已经没办法抽他最爱的雪茄了,他骑着马在阵地上跑来跑去,大吼着让士兵们展开队形。“把大炮放平!”少将用最大的力气怒吼,“开火!开火!”
英国的正规军还算是训练有素,他们就地展开了大炮,对着敌人来的方向猛烈地开火。费劲千辛万苦带上过来的炮弹飞快地消耗,猛烈的炮击和重机枪的射击挡住了日本师的凶猛突击。再怎么强的轻步兵也只是轻步兵,兵力和火力上的双重劣势是没办法消除的。
挡住了日本师的进攻后,联军朝着两翼展开,大有将来犯之敌包围全歼的架势。见到是不可为,岸本鹿太郎倒也干脆,下令将携带的迫击炮弹打光,然后迅速地朝着萨普泽瓦尔的方向前进。
第五百一十七章 OK
“.........我们伤亡和失踪了两千多人,打死了.......四千个敌人?见鬼,我怎么没看到那么多尸体?”
罗伯特少将坐在弹药箱子上,脸上的汗水和灰尘混合到了一起,像是刷了一层泥浆。随后又有汗水从额头上冒出来,顺着脸颊往下流淌,形成了一道道的沟壑。
随军记者莫里循刚才表现的很镇定,罗伯特少将对他高看了一眼,这时候正在跟他抱怨,“军队中弄虚作假的作风越来越严重了,四千个敌人?我看连四百个都不一定有!”
“我们只是被突然袭击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等部队休息好了,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您不是说在还有一支俄军会配合发起进攻吗?只要俄国人发起进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莫里循一边在笔记本上速写,一边说道:“在被突然袭击的情况下,我们也只伤亡了两千人,已经很好了。”
“我说的是我们,英国人和俄国人,一共伤亡了两千多人。”
“额,伊朗人呢?”
罗伯特少将耸了耸肩,反问道:“伊朗人也算是人吗?”
“..........”,莫里循先是楞了楞,然后问道:“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先夺取一座城市进行修整,然后打垮那些邪恶的中国人!”
莫里循提醒罗伯特少将,“袭击我们的是日本人。”
罗特少将毫不在意,“都一样。日本人,中国人,没什么区别。”
上一篇:海贼王:全员女团,觉醒青龙果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