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日不落 第143章

作者:风兮破地

  朱尔典并不认可唐绍仪的外交辞令,“帝国会同美国进行交涉,但是中国必须......应当先一步释放善意。”

  唐绍仪的脸上依旧挂着微笑,“我认为中国已经释放了善意,大使先生,中国只是打算建造四艘战列舰而已,四艘,不是十四艘,也不是四十艘。”

  那也要你们能造出四十艘战列舰!朱尔典对中国人的装腔作势非常不满,他皱了皱眉头,说道:“但是你们的战列舰超过了四万吨,抵得上十艘无畏舰。”

  “那是因为我国的造舰技术和设计方案还很落后,只能将战舰造得这么大。如果贵国愿意将超无畏舰的图纸转让给中国,或许我们就不用浪费这么多的吨位了。”

  唐绍仪并

  不懂战列舰,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熟练地使用各种理由。朱尔典没有理会转让超无畏舰设计图纸的这个话题,那不是一个驻华大使所能决定的事情,连海军大臣都不能拍板,必须要得到首相和内阁的同意才行。

  朱尔典说道:“如果中国一定要建造战列舰,可以由大英帝国帮你们造,帝国的造船技术远胜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

  这话倒是没错,英国的海军传统举世无双,有着数量庞大的熟练工人,建造船只的速度又快又好。

  “感谢大使先生的好意,不过我们想要自己造。就算贵一点,但是能给国内提供数千个工作岗位。而且我们没有多余的英镑付账,除非贵国愿意开放市场。”

  “帝国也接受黄金和其他商品付账,”朱尔典的眉头依旧皱着,“部长先生,帝国是有诚意的。”

  唐绍仪没有感受到诚意,他只感受到了帝国主义列强的蛮横无理,不管是英国还是美国,都是能不讲理就不讲理的。“大使先生,您应当知道,购买战舰不光是军事的问题,也是经济和政治问题,中国并没有打算加入到争霸之中,我们建造战列舰只是想要自保而已。”

  都是骗人的鬼话!朱尔典对这一套说辞是嗤之以鼻,英国人还说他们给世界带来了和平呢。“这会改变南洋的海军力量对比,帝国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

  唐绍仪的笑容依旧是无可挑剔,但是言辞却变得锋利尖锐起来,“英国政府不能容忍中国建造四艘战列舰,却能容忍美国建造二十艘战列舰?是不是中国将战列舰的数量也提升到二十艘,贵国就能容忍了?”

  “这不是一回事!”

  “这的确不是一回事,”唐绍仪微笑着道:“中国和联盟扩充海军力量是为了应对美国的威胁,而不是对英国有什么想法,大使先生应该很清楚这一点。”

  这倒是说的没错,不管中国政府打的是什么主意,在过去的几年中都没有大力发展海军,即便是建造了几条船,也都是鱼雷艇和驱逐舰这样的轻型战舰。

  “如果贵国能让美国政府放弃新的海军扩大法案,中国和联盟可以减少主力舰的吨位。”

  “能减少多少?”

  “最少一半!”

  朱尔典得到了一个明确的回答,但是跟他想要的东西相去甚远。随着海军军备竞赛的愈演愈烈,英国政府从全世界抽调了越来越多的力量去压制德国佬,这导致了美洲和亚洲力量的崛起,美国和中国都不怎么听话了,连日本也开始蠢蠢欲动。

  不过也只是蠢蠢欲动,而没有实质性的举动。即便是有一些举动,也是冲着荷兰去的。荷兰已经不是“海上马车夫”,这样一个破落户却控制着整个加里曼丹,自然会引来永不餍足的日本武士的觊觎。

  但英国不同,大英帝国虽然已经在走下坡路了,但是依旧如日中天。在大英皇家海军衰落之前,日不落帝国世界霸主的地位就不可动摇。

  朱尔典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大英帝国不希望看到太平洋上的军事对峙,这对所有人都没有好处。”

  “这不是由中国引起的。”

  朱尔典自顾自地说道:“中国可以先退让一步,只要美国不再感到威胁,他们就有可能中止新的海军扩大法案。”

  “可能?”唐绍仪笑容不变,“现在不是中国多美国产生了威胁,而是美国对中国和整个亚洲产生了威胁。”

  朱尔典眉头紧锁,面色阴沉,他怔怔地望着唐绍仪,“如果中国解除和日本的军事联盟,美国就不会感到威胁了。”

  唐绍仪脸上的笑容凝固了,他早就知道帝国主义列强都是不讲道理的,可是朱尔典说的话也太离谱。他一直维持着的表象破防了。眉头渐渐地皱了起来,唐绍仪的表情变得跟朱尔典有些像,“这是美国政府的提议?”

  “不,这是大英帝国的建议。”

  第五百五十章 关税

  当唐绍仪跟朱尔典进行交涉的时候,林永昌正在和秋山真之谈论德国海军。秋山真之曾经借助奥运会代表团的掩护,带着数名海军军官秘密访问德国,跟提尔皮兹伯爵和德国海军部的将领进行了交流,不过效果并不怎么好。

  “提尔皮兹伯爵还是坚持存在舰队理论吗?”

  “是的。”不知道为什么,秋山真之觉得自己头疼的症状减缓了一些,精神能够集中起来了。“无论是军舰的吨位还是士气,德国海军都处于绝对的劣势。提尔皮兹伯爵坚称存在舰队学说是最适合德国海军的。”

  德国海军的选择是权衡利弊,经过计算后的结果。秋山真之虽然是打赢了两次大海战的名将,但是他也没办法让德国海军更改战略。

  “那你对存在舰队学说怎么看?”

  “存在舰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秋山真之毫不犹豫地说道:“大海军的目的是摧毁敌对国家

  的舰队,如果德国只需要一支存在舰队,他们不需要建造这么多的战列舰!”

  “如果是由你指挥德国海军,你会怎么做?”

  秋山真之这次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想了一会,然后才说道:“突袭英国海军的主力舰队,不管用什么手段,立刻消灭英国皇家海军的本土舰队,只有这样,德国海军才有一线生机。”

  “英国造船的速度比德国快,每过一年,英国皇家海军和德国海军之间的差距都会变得更大。如果战争不可避免,德国现在就应该进行总动员,而不是继续等待。”

  嗯,很典型的日本人思维方式。用“偷袭”的方式挑起战争,把所有筹码都压上去赌国运。但德国不是日本,欧洲也不是亚洲。

  林永昌又跟秋山真之谈论了一个多小时,然后将一封信递给对方,让秋山真之带给伊藤博文首相。用电报和电话进行交流肯定是要比写信快的,但是发电报和打电话都有泄密的风险,还是写信更安全。

  秋山真之知道林主席和伊藤首相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也不惊讶,只是将文件袋装进皮包,表示必定会将信件送到伊藤首相的手中。

  送走了秋山真之后,林永昌继续沉迷于工作之中。工作使我快乐........他真是这么觉得,旺盛的精力不投入工作还能干什么呢?据说秦始皇每天要看几百斤的竹简,朱元璋每天只睡五个小时,古今中外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是精力旺盛的工作狂,林永昌也是一样。

  他工作的强度远超过996,但并不觉得自己被压榨了。

  保尔*柯擦金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与我们的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事情,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现在林永昌还没有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事业中去,也不是为了解放人类而斗争,暂时最多只能算是解放亚洲人民,还夜袭群:六九四九,三六壹③⑤没办法去解放欧洲人民。

  很快,林永昌就收到了新任外交部长唐绍仪的报告:英国政府想要拆掉中日同盟,或者说想要让日本退出东亚联盟。

  英国和美国政府都有这个意愿,但中国自然是不会答应。英国还想拆掉三国同盟呢,要是想想就能让日本退出东盟,那还费力气大建干什么?

  伊藤博文一直想要扩大日本在联盟中的话语权,但他是聪明人,从未想过要退出联盟。伊藤博文很清楚,日本如果不是中国的盟友,就一定是中国的敌人。只有背靠着中国这棵大树,日本才能顺利地向外扩张。所以他一直强调,“万事皆可废,唯联中不可废”,

  世界范围内的海军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增强自身军事力量的同时,各国都积极地展开了外交,中国也是如此。驻美大使先后四次跟华府高官会谈,就太平洋上的海军力量对比进行商谈。但是很可惜,并没有取得多少有用的成果。

  威廉*塔夫脱总统刚上台就提高了关税税率,并且加强了对外干涉,他是不可能给美国套上牢笼的。实际上,大建海军就是美国对外战略的一部分,美国实力远胜于东亚联盟,他们不需要真的交战,只要将联盟拖入海军军备竞赛,就能将联盟给给拖垮。

  要是联盟不跟,那也好办,积攒起压倒性的海军力量,然后浩浩荡荡地杀回亚洲就是了。美国人没想过要在陆地上打败人民军,但只要有着绝对的海军优势,整个西太平洋,包括日本和菲律宾都将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

  谈判持续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美国没有做出任何的让步,相反,华府要求联盟对美国开放市场。经济危机即将到来,美国政府已经在为下一次的衰退期做准备。

  联盟自然是不可能答应单方面的开放市场和降低关税,那无异于割自己的肉去喂美国。在美国宣布提高关税税率后,其他国家纷纷跟进。不过事情不是美国最先挑起的,最先宣布提高关税税率的是英国。

  英国有着广阔的殖民地,建立关税壁垒将其他国家的挡在外面,这对英国是有好处的,美国只是跟随英国的脚步。但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国宣布提高关税税率后,对全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提高关税税率必然会导致其他国家跟进,这是一把双刃剑,除非是能逼迫其他国家单方面开放市场,不然提高关税税率就是一件伤人也伤己的事情。但是美国还是这么做了,因为英国人已经先一步的提高了对德国和美国的关税税率,美国不可能一直让英国占便宜。

  世界被割裂成了四大块,协约国和同盟国,美国和东亚联盟,前两大势力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美国和联盟

  之间还没有到不死不休的程度,但彼此间的关系也绝对称不上和谐。

  第五百五十一章 这值得吗

  在当前的世界上,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阵营最强,美国是第三大势力,以中日联盟为基础的东亚联盟只能排第四。两大阵营的力量远在美国和联盟之上,但是距离限制了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力量投送。

  美国有大西洋作为屏障,联盟则是地处世界岛的最东边,跟欧洲隔着上万里的距离。遥远的距离使得美国和联盟处于相对安全的位置,也使得他们难以对欧洲做出有效的影响。

  对两大阵营来说,不管是美国还是联盟,都只是次要方向,但这并不代表协约和同盟放弃了外交上的努力。盟友当然是越多越好,但是伦敦和柏林都拿不出更多的东西来拉拢盟友。

  在这种情况下,外交变成了尔虞我诈的行为。美国希望东亚联盟跟协约国在南海或是中亚打起来,希望中日反目,他们想要的东西太多了。美国政府一方面诱惑日本从联盟中脱离出来,另一方面又想要使中国陷入到战争中去,这样全世界就只剩下美国不会被战火波及。

  过去的一百年中,美国发展得非常快,国土广袤,资源充足是发展的基础,更主要的原因是大量资本的涌入。为了躲避欧洲的战火,很多家族将重心转移到了远离欧洲的北美。一旦协约国和同盟国打起来,将会有更多的资本逃离欧洲。本来只有美国是出逃资本的唯一选择,但是现在多了中国。

  中国对资本的管控很严格,资本家不可能像在北美那样豢养大批的枪手,但是中国更安全,这就让美国越发的讨厌甚至于憎恨中国,而且自由世界天然的厌恶高举“民主”旗帜的中国。胡佛先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从中美贸易中赚到了很多钱,但是他也对人民政府的很多政策非常不满。

  美国政府希望中国参与到欧洲的战争中去,但这只是随便试一试,并没有真的认为能成功。其他列强都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问题,美国也是一样。美国内部有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各阶层为了利益争吵不休。内部压力过大,美国希望国内矛盾国外解决,然而向外扩张是有危险的。

  西班牙是被车翻了,但是美国没几年就丢掉了菲律宾,并且将海军主力都给搭了进去。为了不至于再出现莱特湾那样的惨败,为了坚定国内资本的信心,美国必须拥有强大的海军。除非,大英帝国给出一个无法拒绝的价格,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为了拉拢法国和俄国,英国是做出了让步的,在非洲和巴尔干及中亚划分了势力范围。若是英国愿意将非洲和澳洲跟美国共享,美国说不定会站到协约国一方。若是英国能够允许联盟在南洋和东南亚自由行动,联盟也愿意作为一个整体加入到协约一方,

  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大英帝国已经拿出了太多的东西,不愿意继续割肉了。

  英国,德国,美国,还有中国和其他国家,排列组合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外交谈判,什么有用的成果都没有。各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不是能靠谈判就能解决的。

  林永昌对外交很重视,“外交无小事”嘛。但是他更重视国内的建设,对外交的关注主要是不想成为众矢之的,只要没有出现这种最坏的情况就行。

  在各国的外交人员纵横捭阖之时,中国国内捷报频传,每个月都有工程和项目完工的好消息。5月,兰州炼油厂、太原第二热电厂、郑州热电厂、鞍山钢铁公司、洛阳有色金属加工厂等项目或是完工,或是投产。

  六月,兰州石油机械厂、武汉重型机械厂、华北制药厂等项目完工;七月,完成了阜新海州煤矿、武汉钢铁公司和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设。

  经过三年多的辛苦建设后,现在到了收获的时节。国内洋溢着热烈的气氛,即便是吴稚辉和蔡元培那些人,也不得不承认人民党在国家建设上做出了很大的成就。

  不过这并不能让蔡元培他们闭上嘴巴,他们换上了悲天悯人的面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对国内的成就进行评论,“诚然,我们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这值得吗?”

  只要想黑,总是能找到黑点的。

  自由主义份子用生动的文笔描述了被流放人群的悲惨生活,昔日的上层人士不得不亲自下地干活,还要顶着凌冽的寒风放牧,当真是让听者伤心,闻者落泪。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在漠北和西伯利亚那些地方,刚过去的人会因为不能适应环境而大批的死亡。每年到了冬天的时候,就是死人最多的时候。

  《香港时报》和《南方日报》宣称新中国成立后,枪毙了上百万人,流放人数超过了千万。被流放的那些人中,已经有超过四百万人死亡,剩下的六百多万人正生活在水生活之中。

  “.........即便是始皇帝焚书坑

  儒也不能与之相比!”

  “残暴的独裁者统治古老的国度后,毁灭了一切美好的东西,只剩下了毫无廉耻的、不分尊卑的野蛮人。”

  人民政府是允许不同声音存在的,“百花齐放才是春”,但是污蔑造谣可算不上是言论自由。当地的派出所出动了警察,对涉案人员进行了抓捕。《香港时报》的本部在香港,不好进行抓捕,但《南方日报》可就在广州。

  民警同志动作迅速,很快就将胡主编及相关人员都给请了回去。那位胡主编向来以身段柔软,转向灵活而著称。被抓捕之后,胡主编立刻就跟下面的记者做了切割。

  “我是党员,我是爱国的!”

  胡主编再次转换了立场,“我检举,我揭发!”

  他接受过江浙商人的资助,但也是党员,立场经常左右摇摆,但每一次运动都能安然度过,这次也不例外。胡主编提供了相关的线索,说是发表文章的那名记者跟居住在香港的袁世凯有联系。根据胡主编和其他人员的证词,公安局发出了逮捕令,不过还是迟了一步,在报纸上公然造谣的那两名记者已经逃到香港去了。

  第五百五十二章 红色

  香港是在前朝手里被租给了英国人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产物。人民军席卷南方的时候,不少同志认为应该顺手将香港给解放了,这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就算大英皇家海军举世无双,但只要是跟陆地相连,人民军就能踏平英军的抵抗。

  但是林永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决定还是暂时留着香港好了。解放香港是很容易,可是台湾却是孤悬海外。要是英国佬用战舰封锁了台湾海峡,人民军就只能干瞪眼。

  也不是不能做点别的事情,比如说从陆地上一直杀到新加坡去,但那就会使得战争长期化。林永昌考虑的是要尽快结束战争,将国家的资源投入到建设中去,而不是在战争中化作灰烬。

  出于这样的考量,香港便留在了英国人的手中。

  因为香港的地位特殊,很多国内的失意政客和文人都逃了过去。还有那些要被打倒的土豪劣绅之类,眼光够好的都跑路去香港了。也有去国外的,但大部分人没那个财力和人脉去国外。再说,去了国外就一定好么?

  这年头可不讲究人权什么的,连表面上的功夫都很少做,说不定就被杀猪了。在香港会担心人民军杀过来,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不那么担心了。中英关系正常化后,香港的局势算是稳定了下来。

  于是,香港就成了各路反政府组织的大本营。在所有反对派中,最著名的当属北洋军的领袖,南京国民政府大总统,袁世凯。

  从南京城逃出来后,袁世凯是忿忿不平的,他认为段祺瑞和冯国璋那些人辜负了自己。有英国朋友相助,要是将士用命,何惧林永昌小儿?

  到了香港后,袁世凯一直在积极地联络旧部和各路反动派,准备等人民党控制不住局面了,就起兵反攻大陆。那些泥腿子或许很能打,肯定不懂得怎么治理国家。按照人民党倒行逆施的做派,要不了几年就会天下大乱。

  他等了一年又一年,人民党治下的中国没有陷入混乱,反而越来越强盛了。这让袁世凯非常的难受,中国越来越强盛,他的机会就越来越小了。人民军在越南暴揍了法国人两次,又在菲律宾把美国佬揍了个半死,这哪里是要天下大乱的节奏?这分明是汉唐盛世才有的情景!

  渐渐地,袁世凯也就熄灭了心中的那些想法。虽然还是不忿,虽然还是对人民党的倒行逆施看不过眼,但是他已经不再联络各路英雄豪杰了。英雄豪杰?呸,都是些被人民党赶出来的丧家之犬,就跟他自己一样。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袁世凯已经认命了。可就在这个时候,北方忽然传来一个消息,袁世凯听说后,惊得手中的茶杯都掉在地上了。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据闻........要换届了,徐世昌徐大人将会出任国务院总理!”

  袁世凯一阵恍惚,随即两条眉毛吊起,“这等荒谬的消息.......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外面传说的有鼻子有眼,”袁克文的脸上露出了羡慕的神色,“徐大人今年成了候补中常委,明年就会转正,然后接任总理。”

  “但是........”,袁世凯怔怔地发了好一会呆,最后长声叹息,“菊人能有此造化,是他自己的本事。”

  袁克文小心地问道:“那我们是不是能回老家去了?”

  袁世凯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我给菊人写封信,先探探口风。”

  徐世昌曾经是袁世凯的至交好友,又来又分道扬镳,转身投了人民党。当时袁世凯还嘲笑了徐世昌一番,但是谁能想得到徐世昌这个前朝的进士居然能当上新朝的总理呢?现在还不能确定是不

  是真的,但是候补中常委就已经很厉害了,算是一步踏进了最高决策圈。

  写完信后,袁世凯心中五味杂陈,他觉得林永昌和人民党重用徐世昌只是“千金买马骨”,可就算是这样,那也需要很大的气魄才行。别人看到徐世昌这样的人都能得到重用,难道不会生出“我也行”的心思?

  不说其他人了,就连袁世凯也有了一丝后悔,要是当初选择了和平解放,说不定今天被羡慕的那个人就是自己。林永昌这人太厉害了,御下之术用的炉火纯青。四下无人,袁世凯不再掩盖心中的郁闷,败给这样的人,也没什么可抱怨的。

  “你以为党是出于什么目的才给你加担子的?”

  林永昌收敛了笑容,对徐世昌说道:“将你列入考察对象,那是党和人民对你能力和人品的认可。总理是为人民服务的,要是干的好了,人民会看在眼里。要是干的不好,人民也会看在眼里。”

  “徐世昌同志,要是你觉得自己不能胜任新的职务,那就写一份辞职报告,王总理肯定不会拦着。”

  徐世昌的年级比林永昌大很多,但是在林主席的面前却像是后辈似的。他只是想客气一下,就像古代的禅让一样,总得假模假样地一辞,再辞,三辞,然后才能高高兴兴地上位。不然的话,岂不是显得很猴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