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兮破地
美国陆军的战斗力在列强中是垫底的存在,但是他们人多势众,补给充足,而且丝毫不在乎国际影响,杀起人来不知道有多爽快。反观墨西哥人,分裂成了十几股势力,虽然在面对美军的时候有了一定的联合,但总体上还是各干各的,不被打的满地找牙才怪了。
“如果没有其他力量介入,美军很可能一直打到哥伦比亚去。美国政府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墨西哥,而是在于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本来是美国人的工程,刚刚开了个头,就被转给了英国,英国接手后,基本上就没怎么开工。对美国来说,巴拿马运河很重要,但对英国来说并不是。把运河挖通了,能够坐地收钱,这很好,不挖也没事。
只要巴拿马运河没有建成,美国海军就一直处于被分割成两部分的状态,没法真正对英国造成威胁。所以英国政府宁愿舍弃了经济利益,也不愿意继续修下去。
王虎是做足了准备的,将墨西哥和美国的情况说的清清楚楚,几位将军们提的问题也都是应答如流。到了傍晚的时候,会议终于结束了,林永昌对王虎笑了笑,说道:“行了,回去等着吧,要是有结论了会通知你的。”
“王家的小老虎不错........”
“跟赵家的那位比怎么样?”
“我看还是........”
身后传来的声音越来越低,王虎大踏步地走出了院子,然后就看到了王作霖正站在门外的大树下。王虎心中一凉,脸上的笑容顿时就凝固了,他硬着头皮上前,“叔父!”
王上将没说什么别的话,只是平淡地说道:“家里准备好了饭菜,一起回去吃晚饭。”
“.......嗯。”
军委对墨西哥的事情讨论了三天,总参还组织军官进行了一次推演,得出的结论很不乐观。但是,军委最终还是决定对墨西哥提供援助。从军事角度来看,在墨西哥和美国人战斗是不划算的。不过中央考虑的不仅仅是军事问题,还有政治和经济问题。
王虎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他想要的,他在长安没待几天,就带着第一批志愿者三百多人登上了前往巴西的轮船。也不知道他是真的这么急切地想要去美洲开展工作,还是想要尽快摆脱家里的束缚。
汽笛声响起,巨大的轮船缓缓离开港口,然后不断加速,最终以十节的速度驶向阳光灿烂的大海。
“好了,你也不要一直板
着脸了。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总得让他们出去闯一闯。”
林永昌乔装打扮了一番,对边上同样低调的王作霖说道:“我跟王虎说了,要是坚持不下去就撤回来。”
王作霖摇了摇头,说道:“他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哈哈,年轻人嘛,都是这样。”
林永昌笑的声音有点大,引来了周围人的注视。他伸手将帽檐压低了一些,“不轻言放弃是好事。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就算我们不想给,迟早也要交到他们手上。走吧,这里人太多了,被认出来就不好了。”
两人没有乘坐汽车,而是坐上马车离开了港口。在中国,汽车的数量还是不多,总共加起来也不过三四千辆,倒是三蹦子和小型拖拉机卖的不错,全国各地都能看得到。此外,还有一种叫做“锅驼机”的玩意在公路上到处跑。锅驼机在后世人看来非常奇特,这种动力装置将锅炉和蒸汽机给连接在了一起,能干很多事情,可以带动水车、发电机或其他各种机械,而且对燃料一点都不挑剔,煤炭、木柴、重油等都可以作为燃料,非常适合农村使用。
锅驼机与水泵、水车相配可进行灌溉排水;与发电机相配可发电,提供电力;并可直接驱动脱粒、碾米、榨油、锯木、食品加工和机械制造中的各种工作机械。
这种机器可用各种地方性的劣质燃料和可燃废料,操作、安装和维修简便,工作可靠,制造简单,成本较低。当然缺点也是有的,升火准备工作时间较长,在暂时停车时必须保持锅炉在热备用状态,热效率较低,装置较笨重。
但不管怎么说,锅驼机提高了对能量的利用,以前只能用人力和畜力,现在则是能够使用机械的力量,效率提高了好几倍。
除了锅驼机之外,现在中国的农村和城市里面还有使用煤气和天然气作为燃料的汽车,不过使用范围就没有锅驼机那么广泛了。
有时候看到那些奇奇怪怪的,傻大笨粗的机器,林永昌会有种进入了“蒸汽朋克”世界线的错觉。中国没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也掉了队,在补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了画风不一的情况。
不过这种情况正在慢慢地改善,蒸汽机虽然便宜好用,但是效率太低了,在城市里面已经将渐渐地被汽油机和采油机所取代。长安和一些大城市里面还有电动公交车,不是使用电池的那种,而是头上挂着两根电线,依靠架在高空的电线来获得动力。
刚开始的时候,林永昌还会对锅驼机和无轨电车之类的东西有些不习惯,但是看的多了之后,也就不觉得画风不对了。而对于这个世界的人来说,不管出现什么新生事物,都会让他们觉的新奇。
在1910年最后一个月的第三天,人民政府宣布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标已经全部提前完成。按照新中国的传统,是每年的三月或四月给出上一年的统计数据,现在提前放出消息来,是为了鼓舞人心,振奋士气。
虽然林永昌不觉得生产了1150万吨钢铁和200多万吨化肥之类的有什么了不起,但是既然同志们想要庆祝,想要向全国人民报喜,那就这样做吧。
在过去的五年时间中,大家的确是辛苦了。中国在五年的时间里面走完了欧美列强二三十年的历程,一跃而成为了世界第三大工业国,这样的成就离不开党的领导,但更离不开人民群众这些年来的辛勤劳作。
人民有热烈庆祝的权利,这是他们应得的。
第五百六十五章 完美
恍惚间,1910年就过去了。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完美落幕,工农业实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五年内全国完成投资总额为550亿元,其中国家对经济和文教部门的基本投资总额为492亿元,超过原来计划427亿元15.3%。五年内新增加固定资产460亿元,相当于1905年底全国固定资产原值的1.9倍。
五年内施工的工矿建设项目达七千多个,其中大中型项目有921个,比计划规定的项目增加297个,到1910年底,建成全部投入生产的有428个,部分投入生产的有109个。
中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包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新式机床、精密仪表、电解铝、无缝钢管、合金钢、塑料、无线电等,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从而改变了中国工业残缺不全的状况,增加了基础工业实力。
虽然欧美各国对中国的成果提出了质疑,但是在亚洲并没有什么多少人怀疑政府报告的数字注水,现在的中国跟五年前的中国有了很大的不同,这是明摆着的事情。国内不光是多了许多高楼大厦,也不光是出行方便了许多。最直接的表现是人民能吃得饱饭了,人均主粮、蔬菜和肉蛋奶的消耗量提高了。
除了一些偏远地
区,中国绝大部分地方已经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化肥、农药加上良种,以及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使得粮食产量增加了许多。
在经历了一个热闹的春节后,全国人民对“五年计划”的最终成果翘首以盼。计委的同志加班加点,忙碌了两个多月,终于在3月15号那天在《人民日报》上公布了“一五计划”的具体成果。
“.......11910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415亿元,比1905年增长67.2%。1910年的国民收入比1905年增长53%。1910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原计划21%,比1905年增长128.5%。原定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4.7%,实际达到18%。1910年手工业总产值比1905年增长83%,平均每年增长12.8%。1910年的钢产量为1253万吨,比1905年增长近3倍,原煤为1.71亿吨,比1905年增长98.5%,发电量为97亿度,比1905年增长164.4%。机床产量达1.8万台,比1905年增长17.7倍;棉布为50.6亿尺,比1905年增长32%,糖86万吨,比1905年增长92%........”
“.......到1910年底,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9862公里,比1905年增加32%。五年内,新建铁路33条,恢复铁路3条,新建、修复铁路干线、复线、支线共约一万公里。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武汉长江大桥,都先后建成。到1910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万多公里,比1905年增加1倍.....”
在过去的1910年,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工业国,共生产了2600多万吨钢铁,排名第二的德国生产了1450万吨钢铁,中国位列第三,全年产钢铁1253万吨。大英帝国从第三掉落到第四,年产钢铁不到700万吨。
后面的法国,俄国和奥匈等国,生产的钢铁数量越来越少。一个国家的实力不光看钢铁数量的多少,还跟很多其他因素有关。但是除开英国掌握了海军霸权和经济霸权外,其他国家的实力大致上可以跟钢铁产量挂钩。要是按这么算,中国的实力已经快跟德国差不多了。
不过林永昌有不同看法,他认为不能光看到中国生产了1253万吨钢铁,还要看到中国的人均钢铁产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是倒数的。中国的人口已经有了四万万七千万,将这个数字作为分母,钢铁产量就算翻倍都不够看。
若是再使用一下“历史人均”这个计算方法,那就更不够看了。于是林主席做了公开报告,在人民代表大会上告诫全党的同志要戒骄戒躁,万里长征才走了几步,不能因为有了一丁点的成绩就翘尾巴。人民党员要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力争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完成了“一五计划”后,中央决定用一段时间进行总结和调整,然后制定第二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只能算是补全了中国的基础工业,虽然钢铁产量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三的地步,“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为了工业强国。”
林永昌在报纸和广播中声称“中国刚刚摸到了工业化的门槛”,中国的农民占了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依旧算是农业国。人民政府要用第二个“五年计划”使得中国完成初步工业化,并将半文盲的人口数量降低到10%以下。
第一个五年计划在物资生产上大获成功,在精神建设上也同样获得成功。人民政府举办了各种扫盲班和学习班,在生产中不忘抓学习,在娱乐中不忘抓学习,人民政府投资教育不仅仅是出于对“公平”和“精神文明”的追求,还有着更多的考虑。
不管是士兵还是工人,都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才行,不然的话,只怕是连武器和机器都操作不好。
林永昌称“中国刚刚摸到了工业化的门槛”,他是真的这么想,但是一众欧洲列强却很尴尬。年产钢铁1200多万吨只能算是刚刚摸到了工业化的门槛,那它们算是什么?也就德国以世界第二的钢铁产量,保住了欧陆老牌列强的脸面。
但是德国的发展几乎到了尽头,在现有体制下,德国很难继续挖掘内部潜力,只能向外夺取市场,而这就不可避免地要跟大英帝国产生矛盾。中国可以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后制定第二个五年计划,德国却不得不将绝大部分的力量投入到战争准备中去。
按照德国专家的说法,要是中国政府公开的数据没有注水,那么在五年后,德国将会从世界第二工业国的位置掉落到第三。那么,中国政府公布的数据有没有注水?
大部分的欧美人都认为是注水了的,就像是卖猪肉的会往里面灌水一样。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中国的成就没有半点折扣
,那些到过中国的志愿者们以旁观者的角度见证了中国的崛起,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是因为中国人选择了正确的制度。
嗯,这就要定体问了。
威廉二世曾经炮制过“黄祸论”,在看到中国人在“五年计划”中取得的成就后,这位德国皇帝在心中生出了莫名的恐惧。莫非“黄祸论”会变成真的不成?为了拉拢美国而疏远了中国,会不会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第五百六十六章 威逼利诱
美军在墨西哥的进展很顺利,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了墨西哥四分之一的领土,从卡赫姆到蒙特,到处都能看到美军的身影。经过好几年的奋发图强,美军的实力有了很大的增长。这个增长是全方位的,技战术、武器装备,补给水平,还有军队数量,都比五年前的美军强了不少。
按照王虎等人的评价,美国大兵还没有达到人民军的水平,比英军和法军也还差了不少,但是打没多少重工业的墨西哥那叫一个得心应手。
只要碰到硬茬子,美军就往前线堆兵力堆大炮。在重炮的狂轰乱炸面前,墨西哥人的士气很快就耗尽了。
但是当美军推进到克雷塔罗的时候,却并没有保持之前势如破竹的战绩,反而吃了个败仗,据说损失了上千人,然后退回了莱昂。
“报告给国内的说法是伤亡了一千余人,实际上我们的损失超过了四千!三天时间里面的伤亡超过了过去两个月!”
潘兴拍着桌子怒道:“麦克唐纳你是怎么打仗的?”
“我们遇到了埋伏........”
“难道你不会派人侦查的吗?”
“我派人了,但是........”
潘兴语气不善地道:“但是什么?”
“有德国人和中国人在帮敌人打仗。”麦克唐纳少将身上绑着绷带,垂头丧气地道:“他们的数量太多了,从树林里面冲了出来后跟我们打起了白刃战,小伙子们被吓坏了......”
“我不要听你解释,我只要墨西哥城!拿不下克雷塔罗,我们就没办法放心地围攻墨西哥城,你应该知道这个道理!”
墨西哥城就是墨西哥的首都,地处墨西哥中南部高原的山谷中。美军想要占领墨西哥的首都,好快点结束这场战争,却没想到在克雷塔罗吃了败仗。打仗是非常烧钱的事情,美军一再增加前线的兵力,潘兴手中的兵马已经超过了三十万,这么多部队,每天的军费就要好几百万美元。美国政府一再追加军费,国会的老爷们对战争这种烧钱的游戏深恶痛绝,已经好几次要求潘兴尽快解决墨西哥人。
这次对墨西哥开战,将军们得到了战功,士兵们奸淫掳掠好不快活,国内的军火商大发战争财,但是美国政府却是亏本了。占领的土地能在未来带来收益,那毕竟是未来的事情,现在不光是没有收益,还要不断地往墨西哥砸钱。
而且国际局势对美国不是很有利,更准确地说,是非常不利。仿佛是布尔战争重现,欧洲的志愿者们都跑到墨西哥来了。那些国际主义者和左翼分子战斗意志非常强,在正面打不过美军,却能利用墨西哥复杂的地形不断地发动袭击,就跟他们当年在南非干的事情一样。
自从率兵进入墨西哥以来,潘兴一直都打的很顺手,进军速度很快,但是拿那些游击队没有太好的办法。他可以纵容士兵们惩戒墨西哥人,但是不能像在菲律宾那样搞大屠杀。菲律宾人是黄种人,墨西哥人却有很多是西班牙后裔,对墨西哥人搞大屠杀会在国际上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
克莱塔罗之战中出现了德国人和中国人的身影,这让潘兴很是警惕。华盛顿通过外交手段逼迫德国撤回了所有的军官,但是中国人的数量却是变得更多了。还有那些来自欧洲的志愿者,特别是法国人和西班牙人。
法国是各种思潮的发源地,左翼力量非常强大。西班牙则是墨西哥的前宗主国,墨西哥的主流语言就是西班牙语。加上几年前美国从西班牙手中抢走了古巴和菲律宾的仇怨,西班牙对支援墨西哥很上心。
这些都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英国有干涉墨西哥战争的意思。大英帝国正在全力压制德国,并没有多少力量用于美洲,但是美国和德国靠近引起了唐宁街的高度紧张。现在大英皇家海军舰队还能同时对付美国海军和德国海军,但要是等美国真的建成了二十艘战列舰,皇家海军可没办法保持“两强标准”了。
进入五月后,英国政府一边往墨西哥卖武器装备,一边向美国施压,要求美军退出墨西哥,但是这又怎么可能了?除非是万不得已,不然的话,吃到嘴里的肉没道理会吐出来。
美国是世界第一工业国,对市场的渴望比德国更强烈,要不然也不会迫不及待地向外扩张。美国政府跟英国进行了交涉,
然后再次催促在前线带兵的潘兴。
“我需要更多的军队!”
潘兴在仔细研究了墨西哥的局势后,向华府要求更多的兵力。不是他潘兴不会用兵,而是局势确实有糜烂的趋势。如果只有墨西哥人,那么依靠现有的三十万大军,足以碾碎一切抵抗,可是情况不同于两个月前了,中国人下场了。
“在夏威夷,中国人只用一万军队都打败了我们四万人!”潘兴要援兵是有道理的,墨西哥现在就是一个泥潭,不大力是不能出奇迹的。
“那是因为当时中国人有海军优势,日本海军封锁了夏威夷附近的海域!”
少花钱,多办事,这是国会老爷们最希望的事情,要是能不花钱,甚至还能有收入就把事情给办了,那就更好。
潘兴这次强硬了起来,“要么再给我三十万部队,要么就把我给撤了!”
再要三十万人?这实在是太离谱了。花钱是一方面,对老爷们的威胁是另外一个方面。要是一个将军手中掌握了六十万大军,会不会在踏平了墨西哥后,转头就把军队开进了华盛顿?
美国自诩为“山巅之国”,自称是“新罗马”,对罗马是怎么从共和国变成帝国的事情门儿清。
潘兴没想这么多,他只想把中国人碾成齑粉,报菲律宾的一箭之仇。他再次给华盛顿发去了电报,“给我三十万兵马,我能把巴拿马运河夺回来!”
这话说的,老爷们是担心巴拿马运河的事情吗?不就是三十万部队嘛,给他!国内的部队太多了,五年前,各州趁着战败后人心惶惶的时机,组建了不少的部队。那些国民警卫队和民兵战斗力怎么样不好说,拉出去守备补给线应该是没问题。
就算有所损失,那也是削弱了地方实力派。打赢了灭外敌,打输了除内患,怎么都不亏。
至于英国人发出的威胁,并不用太在意。美国政府不认为英国敢进攻美国,美国现在可是有几百万部队,哪怕里面有很多是民兵,那也不是英国所能轻易对付的。
英国政府发觉了美国的态度后,就放出风声去,说是要拉拢中国一起干涉墨西哥战事。东亚联盟的联合舰队不可能在美洲附近打败美国海军,也没有足够的运力将几十万陆军投放到美洲。但是对英国来说,这些都不是事。
外交就是威逼利诱,无所不用其极。英国未必真的想要拉拢人民政府对美国动手,但是也不能说完全没有这种可能。
为了营造真实的氛围,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连续几次回见中国外交部长唐绍仪,表现的极为高调。
但是,就在大半个世界的注意力放在美洲的时候,突然爆发的另外一件事震惊了整个欧洲。
第五百六十七章 爆发
5月中旬的时候,摩洛哥发生反苏丹的部落起义,法国借机派兵攻占其首都非斯。德国则要求法国割让部分法属非洲作为补偿,并于7月1日,以保护本国商人为借口,出动战舰“豹”号驶至摩洛哥的港口阿加迪尔。
德国人的举动令英法大为紧张,法国开始了局部动员,于德国接壤的边境上兵力激增。当英国发现德军战舰到达阿加迪尔后,认为德国想把该港转为德军在大西洋的军港,这是英国绝对无法忍受的事情,派往美洲的舰队紧急掉头,这加剧了欧洲的紧张局势。
法国陆军和英国海军的举动给德国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在这个时代,进行了动员的一方无疑会在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占据极大的优势,德国海军的大胆举动迫使法国进行了动员,法国的动员威胁到了德国的安全,德国随之进行了总动员。
在德国进行总动员后,法国总理紧急联系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半夜时分发去了电报。德国宣布总动员之后的次日,俄军宣布总动员,法国宣布总动员。
法国宣称要动员300万人,俄国更厉害,说是要动员六百万军队。德国人的压力非常大,只能要求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按照同盟条约也开始总动员,这使得欧洲的局势变得更加的紧张。
密集的电波在欧洲飞来飞去,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经历了一系列的威胁和......威胁。德国向法国和俄国发出了“双重最后通牒”,要求这两个大陆军国家停止动员。法国和俄国反过来要求德国必须先停止动员。
普法战争的时候,普鲁士就是因为先法国一步完成了总动员,这才在战场上打败并俘虏了拿破仑三世。在双方实力相差无几的时候,谁先完成总动员,谁就能取得战场上的优势。普法战争的屈辱刻在了法国人的血液和骨头里面,法国人对德国的总动员异常敏感。
德国的铁路系统在欧洲最发达,动员速度最快,这是无可置疑的事情。法国人不可能答应德国的要求,要是停止动员,解散部队了,而德军趁机打过来怎么办?
另外,法国国内汹涌
的名义也让统治阶层有些措手不及。听说要跟德国人打仗之后,法国就像是被点燃了一般,青年们纷纷涌入征兵点。很多被政府监视的“左翼人士”这时候也不反对政府了,而是高唱着马赛曲加入了军队,动员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政府的预期。
昔日争吵不休的法国不再嘈杂不休,汹涌的民意化作了一个共同的声音,“复仇!”
法国和俄国不肯、也不敢先行停止总动员,德国有同样的顾虑。相比于法国,德国需要同时建设大陆军和大海军,沉重的压力让德国的统治者们喘不过气来。在总参谋部的那帮人看来,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为什么不趁现在干他娘的一炮?
“施里芬计划”要求德军在俄国完成总动员之前打垮法国陆军,德国人以为俄国完成总动员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但是俄国的动员速度超过了德国总参谋部的预计。最有利的开战时机只有那么几天,要是错过了,“施里芬计划”的先决条件将不复存在。
欧洲列强动不动就拉出来几百万陆军,相比之下,美军在墨西哥的战争只能算是小打小闹。现在已经没多少国家关注墨西哥的事情了,大家都将注意力放在了欧洲。
德皇威廉二世紧张得一个晚上都没睡觉,他连夜跟尼古拉二世表弟联系,希望对方能退让一步。法国和俄国的陆军加在一起才对德国有威胁,要是只有法国一家,德国陆军会教高卢雄鸡做人。
但是尼古拉二世拒绝了威廉二世的要求,坚持德国必须先停止动员,解散已经集结起来的部队,然后协约国才会解除动员。
威廉二世还跟英国首相、法国总理,奥匈皇帝等欧陆各国领导人联系过,甚至还给远在长安的林主席发去了电报。这时候林永昌已经不是国家主席了,但他还是党主席和军委主席,算是退而不休。
不过德国距离中国太远了,消息传递不是那么及时。这时候没有中国到欧洲的国际长途可以打电话,再说,林永昌不会一直待在长安,他每年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在基层。报告、文档和数字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官僚系统总是会说形势很好,不是小好,而是大好,但基层到底是什么情况,只有天知道。
上一篇:海贼王:全员女团,觉醒青龙果实
下一篇:返回列表